CN218520524U - 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0524U
CN218520524U CN202222793453.7U CN202222793453U CN218520524U CN 218520524 U CN218520524 U CN 218520524U CN 202222793453 U CN202222793453 U CN 202222793453U CN 218520524 U CN218520524 U CN 218520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drive
rear end
assembly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34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nch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nch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nch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nch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34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0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0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05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传送装置,包括安装主体、竖向带移组件、承托组件、转动复位组件和卸料组件,安装主体定义一第一端和高度低于第一端的一第二端,竖向带移组件包括一驱移件,驱移件形成至少在能够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往复运动的一带动端,承托组件包括一承托主体和一安装座,承托主体具有用于承载物体的一承载面,承托主体具有一前端和与前端相对且靠近安装主体的一后端,承托主体的后端被连接于安装座,承托组件的安装座被连接于带动端,转动复位组件包括至少一转动元件,承托主体通过转动元件被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承托主体的前端与转动轴之间的部分形成一第一杠杆部,承托主体的后端与转动轴之间形成一第二杠杆部,卸料组件包括一驱转构件。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尤其涉及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物体传送在诸多产线上是被需要的,尤其是对于直线方向,如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物体传送在诸多的产线上都被需要。但是不同的产线上,需要被传送的物体的重量都有所不同。
为了防止物体从输送线上掉落,现有的传送装置大多在传送物体时,都选择将物体通过设置于传送装置上的固定机构固定,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物体在传送过程中掉落。但是被固定后的物体在需要被从传送装置上移离时,就变得十分困难。因此,现有的传送装置中,对于需要通过固定机构来固定物体的装置往往会因为设置复杂的卸料结构而导致整个装置结构的复杂和成本的增加。
因此,现有的物体传送机构,大多都选择传送带这种传送装置。传送带在传送物体的过程中,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固定机构将物体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上。但是,传送带传送物体是借助物体和所述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当需要竖直传送物体时,如果将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设置,则物体和传动带之间没有摩擦力,因此,这时候,传送带将无法用于传送需要竖直传送的物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在不将物体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将物体在竖直方向的不同高度之间传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装置在竖直高度上传送物体时,能够承载较重的物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装置在传送物体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物体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装置在将物体传送至对应的高度时,能够自动地卸料,以将承载在所述传送装置上的物体移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装置由于在传送物体时,不需要额外地增加固定物体的固定结构,因此,所述传送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达到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
安装主体,其中所述安装主体定义一第一端和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
竖向带移组件,所述竖向带移组件包括一驱移件,其中所述驱移件形成至少在能够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往复运动的一带动端;
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一承托主体和一安装座,所述承托主体具有用于承载物体的一承载面,所述承托主体具有一前端和与所述前端相对且靠近所述安装主体的一后端,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后端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承托组件的所述安装座被连接于所述带动端;
转动复位组件,所述转动复位组件包括至少一转动元件,其中所述承托主体通过所述转动元件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转动元件形成一转动轴,其中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前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部分形成一第一杠杆部,其中所述承托主体的后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形成一第二杠杆部;
卸料组件,其中所述卸料组件包括一驱转构件,其中所述驱转构件以在所述承托主体沿着所述安装主体从所述第二端移动至所述第一端时,驱动所述承托主体绕着所述转动轴转动,而使得所述后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端的方式,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并介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且位于所述承托主体移动的路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后端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后,所述前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后端的高度,以使所述承载面为一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前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承托主体的后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转动复位组件包括至少一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杠杆部的底面和所述安装座之间,以使得所述承托主体形成的所述承载面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承托组件包括自所述承托主体两侧沿着所述安装主体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高端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对引导轮,其中每对所述引导轮中的一个被可转动地安装在高于所述承载面的一个所述侧壁的内侧,而另一个所述引导轮被可转动地安装在高于所述承载面的另一个所述侧壁的内侧,其中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上的所述引导轮所处的高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卸料组件包括至少一避让件,其中所述承托组件的一个所述侧壁向远离相对的另一个所述侧壁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避让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避让件被设置位于所述第一杠杆部的所述侧壁,其中所述驱转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且位于所述避让件移动的路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避让件被设置位于所述第二杠杆部的所述侧壁,所述驱转构件被设置为一挡块,且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的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第二杠杆部移动的路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一驱料组件,其中所述驱料组件包括一驱料轴和一驱料单元,其中所述驱料轴被可转动地且可绕与所述安装主体延伸方向垂直方向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后端,其中所述驱料轴保持在高于所述承载面的一预定高度上,其中所述驱料轴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驱料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一到位传感器和一控制器,其中所述到位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承托主体,用以检测所述承载面上是否移入有所述物体,所述到位传感器被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驱移件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传送装置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传送装置的另一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传送装置一个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传送装置另一个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传送装置一种实施例下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传送装置另一种实施例下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传送装置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传送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图1至图7,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传送装置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所述传送装置能够将物体700等物体自动地在竖直高度上移动,并能够将其自动地移离。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以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仅以所述传送装置被用以提升物体如托盘为例进行阐述。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传送装置还可以用以沉降物品或者将物品在横向方向的不同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一第一传送带800和一第二传送带900,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800与所述第二传送带900传送方向相互平行且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送带900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800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带800和所述第二传送带900各自形成一初始端部和一终了端部,所述第一传送带800的一终了端部与所述第二传送带900的一初始端部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传送带800的所述终了端部与所述第二传送带900的所述初始端部分别用于送入所述物体700和送出所述物体 700。
参考图1至图3B,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一安装主体10、一竖向带移组件20竖向带移组件20、和一承托组件30。
参考图1,所述安装主体10被设置为加长的形状,并定义一第一端101和一第二端102。所述竖向带移组件20竖向带移组件20包括一驱移件21,其中所述驱移件21形成至少在能够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之间往复运动的一带动端,其中所述承托组件30被连接于所述驱移件21的所述带动端,以使所述承托组件30能够随着所述带动端的移动而在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之间的所述安装主体10上往复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承托组件30具有一承载面301,用于承载物品,如所述物体700。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承托组件30随着所述第一端101在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之间的所述安装主体10上往复移动时,承载于所述承托组件30上的所述承载物品如所述物体700将也会随着同步地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装置被设置用以在竖直方向上传送所述物体700,由此,所述安装主体10被设置为竖直放置,从而使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中至少一个形成一高端,而另一个形成高度低于所述高端的一低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301被设置朝向所述高端。这样一来,在需要传送所述物体700从所述低端传送至所述高端时,只需要通过所述带动端带动所述承托组件30移动至所述低端,而使所述物体700放置在所述承托组件30的所述承载面301,后续随着所述带动端被所述驱移件 21驱动而朝向所述高端移动,承载于所述承托组件30上的所述物体700将会被传送至所述高端。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所述传送装置完成所述物体700在竖直方向上不同高度之间的传送。
具体地,所述承托组件30具有送入和送出所述物体700的一前端3001和与所述前端3001相对而靠近所述安装主体10的一后端3002,其中所述承托组件30在所述前端 3001和所述后端3002之间形成所述承载面301。
作为优选地,所述承托组件30的所述前端3001至所述后端3002的竖直高度逐渐降低,以使所述承载面301形成一斜面。这样一来,当所述物体700被放置在所述承载面301时,由于所述承载面301为斜面,故而所述物体700趋向于滑向所述安装主体 10。这样一来,在所述驱移件21工作的过程中,所述物体700不容易从所述前端3001 滑落。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承托组件30包括一承托主体31和一安装座32。所述承托主体31形成所述前端3001、所述后端3002和所述承载面301。所述承托主体31的所述后端3002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32,其中所述安装座32被连接于所述驱移件21的所述带动端。
所述安装座32沿着所述安装主体10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高端延伸,并且延伸后的高度高于所述承载面301所处的高度。这样一来,所述物体700滑入于所述承托主体 31的上部时,由于所述承载面301为斜面,因此,所述物体700滑入所述承托主体31 的上部时,所述物体700的后端能够与所述安装座32抵接,从而有效地防止所述物体 700从所述后端3002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组件30还包括自所述承托主体31两侧沿着所述安装主体10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高端延伸的两个侧壁33,以防止所述物体700被承载于所述承载面301时,从两侧滑落。
作为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对引导轮50,其中每对所述引导轮50中的一个被可转动地安装在高于所述承载面301的一个所述侧壁33的内侧,而另一个所述引导轮50被可转动地安装在高于所述承载面301的另一个所述侧壁33的内侧,其中位于两个所述侧壁33上的所述引导轮50所处的高度相同。这样一来,所述引导轮50 能够形成可转动的轨道,以在送入或送出所述物体700时,能够减小所述物体700在送入或送出时受到的摩擦力,从而使所述物体700更容易滑入或滑离。
同样作为优选地,所述安装主体10在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之间形成一导轨103,其中所述安装座32被可滑动地卡接与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 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一转动复位组件60,其中所述承托主体31通过所述转动复位组件60被可转动复位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2,且在所述承托主体31转动时,所述承载面301与平面之间的夹角将会调整。
具体地,所述转动复位组件60包括至少一转动元件61,其中所述承托主体31通过所述转动元件61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2,其中所述转动元件61形成一转动轴 X,其中所述承托主体31的所述前端3001与所述转动轴X之间的部分形成一第一杠杆部,其中所述承托主体31的后端3002与所述转动轴X之间形成一第二杠杆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元件61被设置为一转轴,其中所述承托主体31的底部通过所述转动元件61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2。作为变形的,所述转动元件61 也可以被设置为两个转动销,其中所述承托主体31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转动销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2,并且两个所述转动销同轴设置,以形成所述转动轴X。
所述转动复位组件60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件62,其中所述弹性件62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杠杆部的底面和所述安装座32之间,以使得所述承托主体31形成的所述承载面301 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倾斜。
作为优选地,所述承托主体31的所述前端3001与所述转动轴X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承托主体31的后端3002与所述转动轴X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能够使所述承托主体31的所述第一杠杆部的力臂小于所述第二杠杆部的力臂,进而使所述承托主体31即使在承托较重的所述物体700,也能够保持所述承载面301的倾斜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所述物体700掉落。
同样作为优选地,所述转动复位组件60还包括至少一对所述弹性件62,其中另一个所述弹性件62被设置于所述第二杠杆部的底面和所述安装座32之间。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承托主体31的所述前端3001与所述转动轴X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承托主体31的后端3002与所述转动轴X之间的距离,因此,承载在所述承载面301上的所述物体700的重心尽量地能够保持在所述第二杠杆部上方。这样一来,进一步保持所述承载面301的倾斜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所述物体700掉落。
更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一卸料组件70,其中所述卸料组件70包括至少一驱转构件71,其中所述驱转构件71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10,并介于所述第一端 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之间且位于所述承托主体31移动的路径上,以在所述承托主体 31沿着所述安装主体10从所述第二端102移动至所述第一端101时,驱动所述承托主体31绕着所述转动轴X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后端3002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端3001。这样一来,由于所述承载面301的倾斜角度改变,位于所述承载面301上的物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滑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传送装置不仅能够在传送物体的同时不需要额外的固定物体的机构,而且还能够在将物体传送至对应的位置时,自动地将物体卸下。这样一来,就使得整个所述传送装置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驱转构件71被设置为一挡块,且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10的所述第一端101,且位于所述承托主体31的所述第一杠杆部移动的路径上,以在所述承托主体31从所述第二端102提升至所述第一端101时,所述第一杠杆部能够因为受到所述驱转构件71的阻挡,而使得所述承托主体31能够绕着所述转动轴X旋转,从而导致所述后端3002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端3001。由此,所述承载面301的倾斜角度改变,位于所述承载面301上的物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滑离。
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驱转构件71被设置为一挡块,且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10的所述第二端102,且位于所述承托主体31的所述第二杠杆部移动的路径上,以在所述承托主体31从所述第二端102提升至所述第一端101时,所述第二杠杆能够因为受到所述驱转构件71的阻挡,而使得所述承托主体31能够绕着所述转动轴X旋转,从而导致所述后端3002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端3001。由此,所述承载面301的倾斜角度改变,位于所述承载面301上的物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滑离。
也就是说,所述传送装置既能够自动地将位于所述承托组件30上的物体从一低端传送至一高端,也可以自动地将位于所述承托组件30的一物体从一高端传送至一低端,并且还能够自动地将位于所述承托组件30上的物体移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驱转构件71被设置于所述安装主体10的位置,与所述承托组件30的所述承载面301在高度上错开,以防止位于所述承载面301上的所述物体在提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因为设置所述驱转构件71而受到干涉。
作为优选地,所述卸料组件70还包括至少一避让件72,其中所述承托组件30的一个所述侧壁33向远离相对的另一个所述侧壁33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避让件72。也就是说,所述避让件72能够随着所述承托组件30的升降而升降,并且所述驱转构件71 被设置在所述避让件72移动的路径上。
同样地,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避让件72被设置位于所述第一杠杆部的所述侧壁33,其中所述驱转构件71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10的所述第一端101,且位于所述避让件 72移动的路径上,以在所述避让件72随着所述承托主体31从所述第二端102提升至所述第一端101时,设置于所述第一杠杆部的所述避让件72能够因为受到所述驱转构件71的阻挡,而使得所述承托主体31能够绕着所述转动轴X旋转,从而导致所述后端 3002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端3001。由此,所述承载面301的倾斜角度改变,位于所述承载面301上的物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滑离。
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避让件72被设置位于所述第二杠杆部的所述侧壁33,所述驱转构件71被设置为一挡块,且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10的所述第二端102,且位于所述承托主体31的所述第二杠杆部移动的路径上,以在所述承托主体31从所述第二端 102提升至所述第一端101时,设置于所述第二杠杆部的所述避让件72能够因为受到所述驱转构件71的阻挡,而使得所述承托主体31能够绕着所述转动轴X旋转,从而导致所述后端3002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端3001。由此,所述承载面301的倾斜角度改变,位于所述承载面301上的物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滑离。
作为优选地,所述避让件72被实施为可转动销。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在所述承托主体31转动时,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62会发生形变,而形变后的所述弹性件62能够使所述承托主体31复位。
作为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一驱料组件80,其中所述驱料组件80包括一驱料轴81和一驱料单元82,其中所述驱料轴81被可转动地且可绕与所述安装主体10延伸方向垂直方向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承托主体31的所述后端3002,其中所述驱料轴81 保持在高于所述承载面301的一预定高度上,其中所述驱料轴81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驱料单元82。
这样一来,当位于所述承载面301上的所述物体在被提升或下降到位于所述安装主体10上的一预定位置时,可以通过驱动所述驱料组件80的所述驱料单元82,而能够使从所述后端3002给予所述物体趋向于从所述前端3001移离的推力,这样一来,位于所述承托主体31上的所述物体能够更容易从所述承托主体31上被移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驱移件21可以被设置为一气缸或液压缸,其中所述带动端即可被设置为所述气缸或液压缸的移动端。另外,所述驱移件21还可以被设置为一丝杆结构,其中所述带动端即可被设置为所述丝杆结构的滑块。
作为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一到位传感器90和一控制器200,其中所述到位传感器90被设置在所述承托主体31,用以检测所述承载面301上是否移入有所述物体。作为优选地,所述到位传感器90被实施为一接近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90被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器200,其中所述驱移件21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200,以当所述到位传感器90检测到所述物品700移动到所述承托主体31上时,所述控制器200能够控制所述驱移件21在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之间移动。此外,当所述到位传感器90检测到所述物品700移离到所述承托主体31上时,所述控制器200能够控制所述驱移件21在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驱料单元82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20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料单元82可被设置为一电机。
同样作为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缓冲器300,其中所述第一端101和/或所述第二端102沿横向延伸形成的一限位座400,其中所述缓冲器300被设置于所述限位座400,并朝向所述承托组件30,以在所述承托组件30移动至所述第一端101和或所述第二端102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
安装主体,其中所述安装主体定义一第一端和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
竖向带移组件,所述竖向带移组件包括一驱移件,其中所述驱移件形成至少能够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往复运动的一带动端;
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一承托主体和一安装座,所述承托主体具有用于承载物体的一承载面,所述承托主体具有一前端和与所述前端相对且靠近所述安装主体的一后端,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后端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承托组件的所述安装座被连接于所述带动端;
转动复位组件,所述转动复位组件包括至少一转动元件,其中所述承托主体通过所述转动元件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转动元件形成一转动轴,其中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前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部分形成一第一杠杆部,其中所述承托主体的后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形成一第二杠杆部;
卸料组件,其中所述卸料组件包括一驱转构件,其中所述驱转构件以在所述承托主体沿着所述安装主体从所述第二端移动至所述第一端时,驱动所述承托主体绕着所述转动轴转动,而使得所述后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端的方式,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并介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且位于所述承托主体移动的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后端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后,所述前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后端的高度,以使所述承载面为一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前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承托主体的后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复位组件包括至少一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杠杆部的底面和所述安装座之间,以使得所述承托主体形成的所述承载面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包括自所述承托主体两侧沿着所述安装主体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高端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对引导轮,其中每对所述引导轮中的一个被可转动地安装在高于所述承载面的一个所述侧壁的内侧,而另一个所述引导轮被可转动地安装在高于所述承载面的另一个所述侧壁的内侧,其中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上的所述引导轮所处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组件包括至少一避让件,其中所述承托组件的一个所述侧壁向远离相对的另一个所述侧壁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避让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件被设置位于所述第一杠杆部的所述侧壁,其中所述驱转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且位于所述避让件移动的路径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件被设置位于所述第二杠杆部的所述侧壁,所述驱转构件被设置为一挡块,且被布置在所述安装主体的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第二杠杆部移动的路径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一驱料组件,其中所述驱料组件包括一驱料轴和一驱料单元,其中所述驱料轴被可转动地且可绕与所述安装主体延伸方向垂直方向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承托主体的所述后端,其中所述驱料轴保持在高于所述承载面的一预定高度上,其中所述驱料轴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驱料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一到位传感器和一控制器,其中所述到位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承托主体,用以检测所述承载面上是否移入有所述物体,所述到位传感器被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驱移件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CN202222793453.7U 2022-10-24 2022-10-24 传送装置 Active CN218520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3453.7U CN218520524U (zh) 2022-10-24 2022-10-24 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3453.7U CN218520524U (zh) 2022-10-24 2022-10-24 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0524U true CN218520524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5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3453.7U Active CN218520524U (zh) 2022-10-24 2022-10-24 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05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78052B2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およびワーク搬送方法
KR101436764B1 (ko) 판형 부재 이재 설비
KR20150085780A (ko) 물품 반송 대차
CN109677916A (zh) 一种avi检测自动上下料机
CN107187899B (zh) 半自动卸货装置以及卸货设备
CN112224924B (zh) 物流安全卸货设备
CN207903277U (zh) 一种带角度变换输送的穿梭摆渡车
CN114667260A (zh) 悬挂式搬送车及保管系统
CN218520524U (zh) 传送装置
CN209683520U (zh) 集装箱装卸车月台及集装箱装卸车系统
KR101404796B1 (ko) 무인운반차
JP4614099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JPH0784259B2 (ja) ピッキング装置
US20060090987A1 (en) Load carrier for use with work piece conveying apparatus
KR101448086B1 (ko) 반송 시스템
JP4166077B2 (ja) ガラス板の位置決め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20334085U (zh) 一种瓷砖上砖机
CN115535596A (zh) 传送装置
EP0300619A2 (en) Transferring device for conveyors
CN218753141U (zh) 一种重力滑台上件系统及汽车生产线
CN216004206U (zh) 一种自动搬运升降装置
CN115196337A (zh) 一种末端装车机的端头固定关节
CN210192623U (zh) 一种输送线
CN218402211U (zh) 一种货物运输低速缓冲装置
CN218014231U (zh) 一种自动翻盘机及其轨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