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5991U -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5991U
CN218505991U CN202223126755.5U CN202223126755U CN218505991U CN 218505991 U CN218505991 U CN 218505991U CN 202223126755 U CN202223126755 U CN 202223126755U CN 218505991 U CN218505991 U CN 218505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bracket
support
lapping
moun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67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春
刘立飞
刘艳坤
宋万成
赵期海
季鹏
李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67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5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5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5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其中,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架背离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搭接面、第二搭接面和第三搭接面,分别用于与车身搭接,第二支架背离第一支架的一端用于与翼子板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二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每个第一连接件穿过一个第二连接孔连接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大于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Description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者对汽车的外观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翼子板、机盖、前大灯匹配间隙、面差等外观区域的要求越来越高。
翼子板在与车身连接时,通常与车身之间通过安装支架连接,安装支架的一端与车身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翼子板通过螺栓连接。常用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当整车机盖、翼子板或者前大灯出现匹配质量不合格时,安装支架处不能单独调整,需要将安装支架与翼子板拆卸进行返修,造成很大的返工量及时间成本浪费;如专利CN115042876A提供了一种翼子板装配用的安装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形成分体式的安装支架,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连接孔和腰型孔实现螺栓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翼子板和车身。但这种调节方式只能对翼子板在Y向上的装配精度进行调节,无法适用于Z向的调节。
因此,需要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以至少解决一体式安装支架面临需要返修时工作量大以及分体式安装支架不能调节Z向的装配精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搭接面、第二搭接面和第三搭接面,分别用于与车身搭接,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用于与翼子板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的垂直于所述车身与所述翼子板的连线方向上的截面为U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车身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搭接面,所述第二翻边朝向所述车身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搭接面,所述第三翻边朝向所述车身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三搭接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面、所述第二搭接面和所述第三搭接面分别沿所述车身的Y向朝向所述车身设置;所述第一搭接面和所述第三搭接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搭接面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搭接面和所述第三搭接面相互背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搭接面凸出于所述第一搭接面和所述第三搭接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翼子板安装支架还包括多个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且每个所述锁紧螺母位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栓,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一个所述锁紧螺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第四搭接面、第五搭接面和连接于所述第四搭接面与所述第五搭接面之间的弧形部,所述第四搭接面和所述第五搭接面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翼子板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孔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呈三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分别设有加强筋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翼子板连接结构,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述的翼子板连接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作为形成分体式连接结构用于翼子板与车身之间,便于装配精度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拆卸返修;第一支架的第一连接孔和与其对接的第二支架的第二连接孔之间设有环形间隙,从而能够分在车身的Y向和Z向进行定位调节,从而提高翼子板的装配精度,保证间隙面差符合要求;通过第一搭接面、第二搭接面和第三搭接面分别与车身搭接,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架与车身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翼子板连接结构以及第三方面提供的车辆的技术效果与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第二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第二支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翼子板安装支架连接于车身和翼子板之间的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翼子板连接结构中翼子板与第二支架的对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第一支架;101、第一搭接面;102、第二搭接面;103、第三搭接面;104、第一连接孔;105、第一侧壁;106、连接主体;
200、第二支架;201、第二连接孔;202、第四搭接面;203、第五搭接面;204、弧形部;205、弯折部;206、第三连接孔;207、第六搭接面;
300、锁紧螺母;
400、车身;
500、翼子板;501、第一对接孔;502、第二对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目前汽车行业随着对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翼子板、机盖、前大灯匹配间隙面差成为客户重点关注外观区域。翼子板通常通过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与车身相连接,当翼子板、机盖、前大灯之间出现匹配质量不合格,导致间隙面差不符合要求时,就需要对翼子板的安装进行拆卸返修,由于翼子板靠近机盖、前大灯处通过前安装支架与车身连接,需要对翼子板前安装支架进行拆卸。目前翼子板的前安装支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安装支架为整体结构,其一端与车身焊接,另一端与翼子板通过螺栓连接,前安装支架与翼子板之间的定位需要通过定位工装实现,因此,当需要拆卸返工时,需要将前安装支架与翼子板拆卸,调整后再重新通过定位工装进行定位装配,导致返工量大,造成时间成本的浪费;还有一种方式是前安装支架为分体式结构,如专利CN115042876A提供了一种翼子板装配用的安装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形成分体式的安装支架,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连接孔和腰型孔实现螺栓连接,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翼子板和车身。但这种调节方式只能对翼子板在Y向上的装配精度进行调节,无法适用于Z向的调节,当需要对翼子板进高低调节时,该安装支架仍然需要拆卸较大的返工量。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第一支架100与第二支架200可拆卸连接,且具有环形的配合间隙,从而能够实现Y向和Z向上的装配精度调节,快速解决外观匹配问题、降低员工返修浪费、提高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
其中,本申请涉及的翼子板安装支架为用于翼子板安装的前安装支架。
Y向和Z向分别参考整车坐标系,Y向为整车的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Z向为整车的高度方向,X向为整车的前后方向,即长度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架100背离第二支架200的一端设有第一搭接面101、第二搭接面102和第三搭接面103,分别用于与车身400搭接,且与车身400对接部分通过焊接固定,第二支架200背离第一支架100的一端用于与翼子板500可拆卸连接。
其中,第一支架100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04,第二支架200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201,每个第一连接件穿过一个第二连接孔201连接于第一连接孔104;第二连接孔201的孔径大于第一连接孔104的孔径,且第二连接孔201与第一连接孔104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本申请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通过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作为形成分体式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于翼子板500与车身400之间,便于装配精度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拆卸返修;第一支架100的第一连接孔104和与其对接的第二支架200的第二连接孔201之间设有环形间隙,从而能够分在车身400的Y向和Z向进行定位调节,从而提高翼子板500的装配精度,保证间隙面差符合要求;通过第一搭接面101、第二搭接面102和第三搭接面103分别与车身400搭接,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架100与车身400的连接强度。
第一支架100的第一连接孔104与第二支架200上的第二连接孔201相对应,且第二连接孔201的孔径大于第一连接孔104的孔径,从而形成环形间隙,从而能够在需要调节装配位置时,能够分别自Y向和Z向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快速返修。
由于第一支架100需要与车身400焊接固定,在安装支架固定时,需要通过定位工装将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连接好,精准定位后,再将第一支架100焊接到车身400上,因此,第一支架100与车身400固定,且第一支架100上的第一连接孔104的孔径与第一连接件适配,从而保证配合精度。而第二支架200上的第二连接孔201的孔径较大,为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的配合提供便于调节的环形间隙,从而能够实现快速返修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翼子板安装支架还包括多个锁紧螺母300,锁紧螺母300连接于第一支架100,且每个锁紧螺母300位于一个第一连接孔104处,第一连接件为螺栓,每个第一连接件连接于一个锁紧螺母300。
锁紧螺母300可以为凸焊螺母,凸焊螺母凸焊连接于第一连接孔104处,且位于第一支架100背离第二支架200的表面,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螺栓,每个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201和第一连接孔104,连接于一个锁紧螺母300。
由于第二支架200的第二连接孔201的孔径较大,为了保证更好的固定效果,可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支架200之间设置外径大于第二连接孔201的孔径的垫片,从而保证连接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0的垂直于车身400与翼子板500的连线方向上的截面为U形。
第一支架100由钣金件折弯而成U型,包括一对第一侧壁105和连接于一对侧壁之间的连接主体106,通过U形结构可以提高第一支架100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孔104设置于中部的连接主体106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0背离第二支架200的一端设有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第一翻边朝向车身400的表面形成第一搭接面101,第二翻边朝向车身400的表面形成第二搭接面102,第三翻边朝向车身400的表面形成第三搭接面103。
第一搭接面101、第二搭接面102和第三搭接面103分别沿车身400的Y向朝向车身400设置;第一搭接面101和第三搭接面103分别位于第二搭接面102的两侧,且与第一搭接面101和第三搭接面103相互背向延伸。
其中,一对第一侧壁105朝向车身400的一端分别折弯形成第一翻边和第三翻边,连接主体106朝向车身400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二翻边,且一对第一侧壁105自朝向车身400的一端向第一支架100朝向翼子板500的一端高度逐渐递减,从而既能够给第一搭接面101和第三搭接面103提供足够的接触面积,又能够减轻整体重量。
第一支架100与车身400连接的部分为前轮罩,第一搭接面101和第三搭接面103搭接于前轮罩的主体部分,第三搭接面103搭接于前轮罩的翻边部分,因此,第二搭接面102凸出于第一搭接面101和第三搭接面103,对前轮罩形成抱接的结构,从而保证第一支架100与前轮罩的连接强度。
第二支架200背离第一支架100的一端设有第四搭接面202、第五搭接面203和连接于第四搭接面202与第五搭接面203之间的弧形部204,第四搭接面202和第五搭接面203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翼子板500相连接。
弧形部204用于适配于翼子板500上对接部分,第四搭接面202和第五搭接面203分别与翼子板500上对应的平面接触,第四搭接面202和第五搭接面203上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206,翼子板500上设有与第三连接孔206对应的对接孔,每个第二连接件穿过一个对接孔连接于一个第三连接孔206,并通过螺母实现固定。其中,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孔206适配。
第一支架100的连接主体106为平面结构,第二支架200与第一支架100的连接端包括第六搭接面207,第六搭接面207为与连接主体106适配的平面结构,从而与连接主体106贴合。第二连接孔201分别设于第二支架200的第六搭接面207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201和第一连接孔104分别为三个,第一连接孔104与三个第二连接孔201呈三点设置,以保证连接强度,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上分别设有加强筋结构。其中两个第二连接孔201可以位于第二支架200的第六搭接面207靠近车身400的一端,另外一个第二连接孔201可以位于第二支架200的第六搭接面207靠近翼子板500的一端,且环绕该第二连接孔201可以设置第一加强筋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第二支架200自第六搭接面207向其与翼子板500的连接端处弯折形成弯折部205,弯折部205上设有工艺孔,弯折部205上环绕工艺孔可以设置第二加强筋结构,第二支架200的弧形部204上可以设有多个第三加强筋结构;第一支架100在第二翻边和连接主体106之间设有多个第四加强筋结构,通过加强筋结构可以提高翼子板安装支架的连接强度,使翼子板500的安装更为稳定。
第二支架200为U形,沿Z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侧壁,用于提高连接强度。
本申请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通过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配合形成可拆卸式分体安装之间,当整车机盖、翼子板500、前大灯出现匹配质量不合格时,可将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之间的第一连接件松开,通过调节第二支架200的尺寸或与第一支架100的相对位置来解决,从而快速解决三者间的匹配问题,不影响其他结构的匹配关系,节约返修时间成本;同时,通过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之间的第一连接件,可以调整翼子板500在Y向和Z向上的装配精度,从而保证机盖、翼子板500、前大灯的间隙面差尺寸满足要求;在车辆生产装配时,可以通过第一支架100的第一连接孔104和第二支架200的第二连接孔201吸收制造过程中的公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翼子板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该翼子板连接结构还包括车身400和翼子板500,翼子板安装支架连接于车身400和翼子板500之间,其中,第一支架100背离第二支架200的一端,通过第一搭接面101、第二搭接面102、第三搭接面103分别与车身400焊接固定,第二支架200背离第一支架100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如图5、图6所示,翼子板500上分别设有第一对接孔501和第二对接孔502,第一对接孔501和第二对接孔502分别与一个第三连接孔206通过一个第二连接件相连接,其中,第一对接孔501可以为腰型孔,第二对接孔502的孔径可以大于第二对接孔502,从而能够便于调节第二支架200与翼子板500之间的连接位置,以适用于出现匹配精度问题时便于返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翼子板连接结构。通过可拆卸连接的翼子板连接结构,便于调整翼子板500在Y向和Z向上的装配精度,从而保证机盖、翼子板500、前大灯的间隙面差尺寸满足要求,同时可以吸收制造产生的公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搭接面、第二搭接面和第三搭接面,分别用于与车身搭接,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用于与翼子板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的垂直于所述车身与所述翼子板的连线方向上的截面为U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车身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搭接面,所述第二翻边朝向所述车身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搭接面,所述第三翻边朝向所述车身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三搭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搭接面、所述第二搭接面和所述第三搭接面分别沿所述车身的Y向朝向所述车身设置;
所述第一搭接面和所述第三搭接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搭接面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搭接面和所述第三搭接面相互背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搭接面凸出于所述第一搭接面和所述第三搭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且每个所述锁紧螺母位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栓,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一个所述锁紧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第四搭接面、第五搭接面和连接于所述第四搭接面与所述第五搭接面之间的弧形部,所述第四搭接面和所述第五搭接面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翼子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孔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呈三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分别设有加强筋结构。
9.一种翼子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翼子板连接结构。
CN202223126755.5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8505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6755.5U CN218505991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6755.5U CN218505991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5991U true CN218505991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6755.5U Active CN218505991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5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8048B2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JP5238816B2 (ja) ピックアップトラック用荷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505991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04775508U (zh) 汽车前罩锁前后置通用的水箱上横梁钣金总成
JPS63270223A (ja) ドアインパクトビ−ム取付方法
CN111958157A (zh) 一种轻型客车仪表管梁焊接工装
EP2508414B1 (en) Body of an industrial vehicle with seat base integrated to the floor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a body of an industrial vehicle
US11066110B2 (en)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12500011U (zh) 一种车辆前座椅横梁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4523428U (zh) 一种防汽车前罩涂装变形的支撑架
JP2005035316A (ja) 運転室補強構造
CN219947948U (zh) 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18400738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安装支架配合结构
CN217835794U (zh) 翼子板支架总成及车辆
CN218362866U (zh) 一种防护工装
CN216467449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高强度支架
CN219257507U (zh) 一种利于刚度提升的车身结构
CN220262883U (zh) 一种车辆箱体框架装置及一种车辆
CN217892469U (zh) 一种汽车侧门玻璃导轨支架
CN219727933U (zh) 一种座椅支撑横梁
CN113710564B (zh) 机动车辆的带有加强件的上部和下部结构部分的组装方法
CN214240725U (zh) 一种安全带安装点加强结构
CN219707139U (zh) 后地板骨架总成和车辆
CN219236914U (zh) 扶手箱支架和汽车
CN214879481U (zh) 一种盲槽顶板总成过线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4500 988 Tong Tong Road, Wu Tong Street, Tongxiang, Jiaxing,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United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500 988 Tong Tong Road, Wu Tong Street, Tongxiang, Jiaxing,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ezhong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