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4995U - 模具排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模具排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4995U
CN218504995U CN202222023540.4U CN202222023540U CN218504995U CN 218504995 U CN218504995 U CN 218504995U CN 202222023540 U CN202222023540 U CN 202222023540U CN 218504995 U CN218504995 U CN 218504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assembly
mold
upper di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235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惠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235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4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4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4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模具排气结构,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与上模组件配合连接以形成容置腔;中板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中板组件具有型腔;以及排气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型腔内,排气组件具有第一排气通道;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连通第一排气通道和外部,以使中板组件内的气体自第一排气通道进入至第二排气通道内,并流向至外部,从而将橡胶制品硫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至模具外,保证硫化后的橡胶制品的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模具排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模具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橡胶生胶由于其具有强度低、弹性小、冷则发硬、热则发黏和容易老化等缺点,往往需要对橡胶生胶进行硫化,硫化后的橡胶弹性大、可塑性强也不易老化,能够拓宽其应用场景。
橡胶制品在硫化过程中,由于胶料中的水分、易挥发成分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等等,受热后容易产生气体性挥发物,而在现有技术中,模具的排气效果不好,型腔中硫化产生的气体无法在硫化过程中有效排出,进而导致硫化后的橡胶制品表面通常会有气泡、缺胶、凹陷等外观缺陷。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橡胶制品硫化过程中的排气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模具排气结构,包括:
上模组件;
下模组件,与所述上模组件配合连接以形成容置腔;
中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中板组件具有型腔;以及
排气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型腔内,所述排气组件具有第一排气通道;
所述上模组件和所述下模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外部,以使所述中板组件内的气体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进入至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内,并流向至所述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组件包括适于与目标物插接的插接件、及排气件,所述插接件具有中空部,所述排气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内,且所述排气件的外侧面与所述中空部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形成在所述排气件上,且与所述间距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间距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件具有朝向所述上模组件的第一端侧,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侧,并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与所述下模组件连接的上模板、及与所述上模板连接的上模背板;
所述上模板和/或所述上模背板的相接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作为所述第二排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还形成有缓冲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端侧突伸至所述缓冲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件具有朝向所述下模组件的第二端侧,位于所述第二端侧的所述出气口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侧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与所述上模组件连接的下模板、及与所述下模板连接的下模背板;
所述下模板和/或所述下模背板的相接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作为所述第二排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形成有固定腔,所述第二端侧安装在所述固定腔内,以将所述排气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连通的第一气道、及连接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气道的第二气道;
所述第一气道沿所述排气件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气道垂直于所述第一气道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提供的模具排气结构通过设置有上模组件、与上模组件连接以形成容置腔的下模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的中板组件、以及排气组件,其中,中板组件具有型腔,排气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型腔内,排气组件具有第一排气通道,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连通第一排气通道和外部,以使中板组件内的气体自第一排气通道进入至第二排气通道内,并流向至外部,从而将橡胶制品硫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至模具外,保证硫化后的橡胶制品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模具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模组件;11-上模板;111-缓冲腔;12-上模背板;
2-下模组件;21-下模板;22-下模背板;
3-中板组件;31-型腔;
4-排气组件;41-第一排气通道;422-第一气道;412-第二气道;42-插接件;43-排气件;431-进气口;432-出气口;433-第一端侧;434-第二端侧;
5-第二排气通道;
6-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模具排气结构,适用于对橡胶制品进行硫化,并在橡胶制品的硫化过程中可以将产生的气体排出至模具外,从而保证橡胶制品硫化后的产品质量。
请参照图1所示,模具排气结构包括上模组件1、下模组件2、以及中板组件3,其中,下模组件2与上模组件1配合连接以形成有容置腔,中板组件3设置在容置腔内,在中板组件3内具有型腔31,在对橡胶制品进行硫化时,将橡胶制品放置在型腔31内,之后再对橡胶进行硫化操作,由于橡胶制品的硫化流程为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但橡胶制品在硫化过程中,由于胶料中的水分、易挥发成分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等等,受热后容易产生气体性挥发物,而在现有技术中,模具的排气效果不好,型腔中硫化产生的气体无法在硫化过程中有效排出,进而导致硫化后的橡胶制品表面通常会有气泡、缺胶、凹陷等外观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模具排气结构还包括排气组件4,排气组件4至少部分设置在型腔31内,具有第一排气通道41,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5,第二排气通道5连通第一排气通道41和外部,以使得中板组件3内的气体可以自第一排气通道41进入至第二排气通道5内,并流向至模具外部,从而将橡胶制品硫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至模具外,保证硫化后的橡胶制品的产品质量。
具体的,排气组件4包括适于与目标物插接的插接件42及排气件43,插接件42具有中空部,排气件43设置于中空部内,且排气件43的外侧面与中空部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间距,第一排气通道41形成在排气件43上,并与间距连通,在进行橡胶制品的硫化时,将橡胶制品插接在插接件42上,从而保证橡胶制品在硫化受热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度形变,进而堵住与第一排气通道41,影响排气效果,硫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性挥发物可以通过间距进入第一排气通道41,再通过与第一排气通道41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5排出模具外部。
排气件43具有与第一排气通道41连通的进气口431和出气口432,进气口431位于上述间距内,从而使得橡胶制品硫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性挥发物可以通过间距再从进气口431进入至第一排气通道41内。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431在排气件43位于间距内的部分上可以沿周向方向按照实际需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有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431和出气口432均为直径为2~4mm的通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进气口431和出气口432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排气通道41包括与第二排气通道5连通的第一气道411、及连接进气口431和第一气道411的第二气道4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道411沿排气件43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二气道412垂直于第一气道411的方向设置,由于气体性挥发物的本身就有向上溢散的趋势,从而使得气体性挥发物从第二气道412进入第一气道411之后,能够更顺畅的被引导至第二排气通道5,再通过第二排气通道5排出至模具外。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气道411和第二气道412在排气件43中的设置方式,如第一气道411和第二气道412也可在排气件43内弯曲设置,只要能满足实际的排气需求皆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组件1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5,排气件43具有朝向上模组件1的第一端侧433,出气口432设置在第一端侧433,并与第二排气通道5连通,从而使得从进气口431进入第一排气通道41的气体性挥发物可以通过出气口432进入第二排气通道5,之后再通过第二排气通道5排出至模具外,完成排气。
具体的,上模组件1包括与下模组件2连接的上模板11、及与上模板11连接的上模背板12,在本实施例中,上模板11和上模背板12的相接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槽口,第一槽口作为第二排气通道5,排气方便且容易进行清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口的槽口高度为0.5mm。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槽口的设置方式,如第一槽口也可由上模板11和上模背板12中的一个向内凹陷所形成,只要能满足实际需求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对模具排出的气体性挥发物起到缓冲减压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上模板11上还形成有缓冲腔111,至少部分第一端侧433突伸至缓冲腔111内,第二排气通道5通过缓冲腔111与第一端侧433的出气口432连通,从而使得从第一端侧433的出气口432排出的气体性挥发物可以先进入缓冲腔111内进行缓冲减压,之后再由与缓冲腔111连接的第二排气通道5排出至模具外,进而防止由模具排出的气体性挥发物的排气压力过大,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设置有缓冲腔111,只要能满足实际需求皆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腔111与第二排气通道5的连接口为直径4-6mm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组件2也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5,排气件43具有朝向下模组件2的第二端侧434,在第二端侧43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进气口431通过第一排气通道41连通的出气口432,相应的,第二排气通道5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出气口432设置在第二端侧434的侧壁上,并与第二排气通道5连通,使得当从进气口431进入第一排气通道41的气体性挥发物较多或某些自身在空气中会有下降趋势的气体性挥发物可以通过出气口432进入位于下模组件2的第二排气通道5,之后在由第二排气通道5排出至模具外部,完成橡胶制品硫化过程中的排气。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二排气通道5的设置位置,如第二排气通道5也可只设置在上模组件1或下模组件2上,只要能满足模具的排气要求皆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呈上述,下模组件2包括与上模组件1连接的下模板21、及与下模板21连接的下模背板22,在本实施例中,下模板21和下模背板22的相接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槽口,第二槽口作为第二排气通道5,出气口432通过连接管道6与第二排气通道5连通,排气方便且容易进行清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槽口的槽口高度为0.5mm。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二槽口的设置方式,如第二槽口也可由下模板21和下模背板22中的一个向内凹陷所形成,只要能满足实际需求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模板21还形成有固定腔,在安装排气件43时,将排气件43的第二端侧434安装在固定腔内,从而将排气件43与下模组件2进行固定连接,保证排气件43与下模组件2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稳定连接排气件43和下模组件2的连接方式,如下模组件2和排气件43还可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只要能满足实际需求皆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组件;
下模组件,与所述上模组件配合连接以形成容置腔;
中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中板组件具有型腔;以及
排气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型腔内,所述排气组件具有第一排气通道;
所述上模组件和所述下模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外部,以使所述中板组件内的气体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进入至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内,并流向至所述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包括适于与目标物插接的插接件、及排气件,所述插接件具有中空部,所述排气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内,且所述排气件的外侧面与所述中空部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形成在所述排气件上,且与所述间距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间距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件具有朝向所述上模组件的第一端侧,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侧,并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与所述下模组件连接的上模板、及与所述上模板连接的上模背板;
所述上模板和/或所述上模背板的相接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作为所述第二排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还形成有缓冲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端侧突伸至所述缓冲腔内。
7.如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件具有朝向所述下模组件的第二端侧,位于所述第二端侧的所述出气口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侧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与所述上模组件连接的下模板、及与所述下模板连接的下模背板;
所述下模板和/或所述下模背板的相接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作为所述第二排气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形成有固定腔,所述第二端侧安装在所述固定腔内,以将所述排气件固定。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连通的第一气道、及连接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气道的第二气道;
所述第一气道沿所述排气件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气道垂直于所述第一气道设置。
CN202222023540.4U 2022-08-02 2022-08-02 模具排气结构 Active CN218504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3540.4U CN218504995U (zh) 2022-08-02 2022-08-02 模具排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3540.4U CN218504995U (zh) 2022-08-02 2022-08-02 模具排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4995U true CN218504995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07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23540.4U Active CN218504995U (zh) 2022-08-02 2022-08-02 模具排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4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04995U (zh) 模具排气结构
US5861120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waterproof connector housing
EP0468154B1 (en) Improved tire mold, method and tire
TR200001332T2 (tr) Bir iç lastik ve bağlantılı imalat işlemi.
CN111469353B (zh) 模具装置及成型系统
CN210552795U (zh) 一种tpu模具
CN209971226U (zh) 一种硫化模具及硫化装置
CN221057491U (zh) 一种负压杯集成一体式负压腔体
CN214982547U (zh) 一种汽车防尘罩加工用真空硫化装置
CN220363013U (zh) 一种用于pcm成型的模压模具
CN218838613U (zh) 一种汽车注塑件的取件整形工装
CN114603894A (zh) 模具加热结构、硫化机及硫化机模具更换方法
CN218660293U (zh) 一种排气镶件结构及模具
CN209504793U (zh) 一种具有抽真空装置的模具
CN215921157U (zh) 一种用于汽车薄壁尾门下饰板成型的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JP3884537B2 (ja) タイヤの加硫成型用金型及び加硫成型方法
CN214133833U (zh) 一种汽车零件的铸模总装台
KR20020053912A (ko) 펀치 프레스 장치
CN214289106U (zh) 一种涂布模头正负压切换系统
CN218576748U (zh) 一种冰箱开门饰条的模具
CN219705794U (zh) 一种轮胎模具的排气结构
CN218463079U (zh) 一种用于压制匣钵的上模安装结构
CN215473317U (zh) 一种模压装置
CN218857596U (zh) 一种具有让位件的排气结构及模具
CN214163854U (zh) 一种运用于注坯模具的分体式模唇水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