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0643U - 一种清洁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0643U
CN218500643U CN202220488160.5U CN202220488160U CN218500643U CN 218500643 U CN218500643 U CN 218500643U CN 202220488160 U CN202220488160 U CN 202220488160U CN 218500643 U CN218500643 U CN 218500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cavity
water tank
assembly
cle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881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奇
朱坤鹏
熊芳非
徐小伟
蒋育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881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0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0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0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基站,包括:壳体,内部设有连通的容纳腔和清洁腔,所述清洁腔的至少一端设置为敞口以供清洁设备停靠,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清洁腔上方;集尘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收集所述清洁设备内的灰尘;烘干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烘干所述清洁设备;水箱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向所述清洁腔导入清水和导出污水;其中,所述水箱组件位于所述烘干组件和所述集尘组件的上方。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清洁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清洁技术的发展,较多的室内清洁设备能够代替人力家务劳动,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还设有清洁基站以供清洁设备停靠,清洁基站可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洁及充电续航,相关的清洁基站功能单一,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基站,以解决如何提高清洁基站的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基站,包括:壳体,内部设有连通的容纳腔和清洁腔,所述清洁腔的至少一端设置为敞口以供清洁设备停靠,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清洁腔上方;集尘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收集所述清洁设备内的灰尘;烘干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烘干所述清洁设备;水箱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向所述清洁腔导入清水和导出污水;其中,所述水箱组件位于所述烘干组件和所述集尘组件的上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靠近所述敞口的一侧,所述烘干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组件包括:集尘盒,内部设有用于收集灰尘的第一空腔,所述集尘盒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集尘风道,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清洁腔;集尘风机,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将所述清洁腔中的灰尘吸取至所述第一空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风道,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和所述清洁腔;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烘干风道内的气体;烘干风机,用于将所述烘干风道内的气体导入所述清洁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组件包括:第一水箱,连通所述清洁腔,以向所述清洁腔导入清水;第二水箱,连通所述清洁腔,以收集所述清洁腔导出的污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进水阀,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背部,连接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壳体外部,用于控制清水导入所述第一水箱;出水阀,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背部,连接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壳体外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污水排出到所述壳体外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清洁液盒,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洗涤剂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以向所述第一水箱导入洗涤剂。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清洁腔的底部,内部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多个通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多个凸起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内部设有所述容纳腔,所述清洁腔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顶盖,与所述本体可活动地连接,以开闭所述开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该清洁基站包括壳体、集尘组件、烘干组件和水箱组件,壳体内设有连通的容纳腔和清洁腔,清洁腔的至少一端设置为敞口以供清洁设备停靠,集尘组件、烘干组件和水箱组件均设置在容纳腔内,集尘组件用于收集清洁设备内的灰尘,烘干组件用于烘干清洁设备,水箱组件用于向清洁腔导入清水和导出污水,水箱组件位于烘干组件和集尘组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清洁基站设有集尘组件、烘干组件和水箱组件,能够对清洁设备进行集尘。清洗及烘干处理,功能多样,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通过将集尘组件、烘干组件与水箱组件在容纳腔中按照上下布局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空间的紧凑程度;且集尘组件和烘干组件相对水箱组件更靠近清洁腔,有利于提高集尘和烘干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正面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正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背面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侧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容纳腔;12、清洁腔;121、吸尘口;13、敞口;14、本体;141、开口;15、顶盖;2、集尘组件;21、集尘盒;211、第一空腔;22、集尘风道;23、集尘风机;3、烘干组件;31、烘干风道;32、加热件;33、烘干风机;4、水箱组件;41、第一水箱;42、第二水箱;43、水阀接头;45、清洁液盒;451、第二空腔;5、底座;51、第三空腔;52、顶面;53、通孔;54、第一凸起;55、第二凸起;56、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该清洁基站用于供清洁设备停靠,清洁设备用于在地面上行走以进行地面的吸尘和拖地,通过将地面的垃圾吸取到清洁设备中的集尘腔内,利用清洁设备上的清洁件对地面进行擦洗,从而实现对地面的清洁,例如,清洁设备可以是扫地机、拖地机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清洁基站用于供清洁设备停靠以回收清洁设备所收集的垃圾及清洗清洁件,此外,清洁基站还可以对清洁设备进行充电等操作。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洁基站包括壳体1、集尘组件2、烘干组件3和水箱组件4。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对整个清洁基站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壳体1的内部设有连通的容纳腔11和清洁腔12,连通表示的是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各个部件可对应与清洁腔12连通。清洁腔12的至少一端设置为敞口13,至少一端表示的是,清洁腔12可以是一端设置为敞口,例如,清洁基站正对用户的一侧定义为前端,那么清洁腔12的前端可设置为敞口,或者清洁腔12的前端和侧端均设置为敞口,有利于增大敞口的面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敞口设置的位置和数量进行限定;敞口13表示的是开放的区域较大,以足够供清洁设备进出停靠,在清洁设备停靠在清洁腔12内的情况下,清洁基站可对清洁设备进行吸尘、清洗、烘干、充电等操作。容纳腔11位于清洁腔12上方,不与清洁设备直接接触。如图2所示,集尘组件2和水箱组件4均设置在容纳腔11内。集尘组件2与清洁腔12连通,集尘组件2用于收集清洁设备内的灰尘,具体的,在清洁设备停靠在清洁腔12的情况下,集尘组件2吸取清洁设备中收集的灰尘等垃圾,以将清洁设备中的集尘腔腾空,便于继续吸尘工作。结合图3所示,水箱组件4与清洁腔12连通,水箱组件4用于向清洁腔12导入清水和导出污水;在清洁设备停靠在清洁腔12的情况下,水箱组件4可向清洁腔12导入清水,使清洁设备中的清洁件湿润,利用清洁设备中的动力使得清洁件相对清洁腔12运动来实现清洁件的清洗,清洗后清洁腔12内的清水变成了污水,水箱组件4再吸取清洁腔12内的污水,使清洁腔12保持洁净,在一次清洗过程中,清洁腔12可以进行多次清水和污水的导入和排出,例如,在水箱组件4将清洁腔12内污水吸走之后,可再继续向清洁腔12内导入清水,使清洁件继续清洗,重复多次清水和污水的流动,以提高清洁件的洁净程度。
结合图4所示,烘干组件3也设置在容纳腔11内,烘干组件3可以设置在靠近壳体1的后部的位置;烘干组件3与清洁腔12连通,烘干组件3用于烘干清洁设备,在清洁基站对清洁设备中清洁件进行清洗后,清洁件呈湿润状态,通过设置烘干组件3,烘干组件3可对清洁件进行烘干,以将清洁件上的水分去除,能够避免清洁件上残留的水分滋生细菌及长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烘干组件3包括烘干风道31、加热件32和烘干风机33。烘干风道31连通壳体1的外部和清洁腔12,也就是说壳体1外部的气体可通过烘干风道31进入到清洁腔12内。加热件32可设置在烘干风道31内,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件32可设置在烘干风道31的进口或者出口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加热件32与烘干风道31的位置进行限定,只要加热件32能够对烘干风道31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热件32加热流经烘干风道31内的气体,使壳体1外部的冷气变成温热气体,温热气体流到清洁腔12内与清洁件表面接触,温热气体将热量传递至清洁件,使得清洁件内的水份遇热蒸发,气体与清洁件热交换后形成的冷气将蒸发的水份带走,以实现对清洁设备中清洁件的烘干,从而使得清洁件保持干燥而不容易产生霉菌。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烘干风机33用于将烘干风道31内的气体导入清洁腔12,具体的,烘干风机33可设置在烘干风道31的一端,当然,有利于提高清洁基站的装配紧凑程度。烘干风机33向烘干风道31内导入气流,使得烘干风道31内的气压大于清洁腔12内的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形成由烘干风道31向清洁腔12流动的气体,从而提高了烘干通道内热气进入到清洁腔的效率。
结合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水箱组件4位于烘干组件3和集尘组件2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方表示的是绝对坐标系下的上方。也就是说,烘干组件3和集尘组件2相对与水箱组件4在绝对坐标系中的竖直方向上更靠近清洁腔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该清洁基站包括壳体、集尘组件、烘干组件和水箱组件,壳体内设有连通的容纳腔和清洁腔,清洁腔的至少一端设置为敞口以供清洁设备停靠,集尘组件、烘干组件和水箱组件均设置在容纳腔内,集尘组件用于收集清洁设备内的灰尘,烘干组件用于烘干清洁设备,水箱组件用于向清洁腔导入清水和导出污水,水箱组件位于烘干组件和集尘组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清洁基站设有集尘组件、烘干组件和水箱组件,能够对清洁设备进行集尘。清洗及烘干处理,功能多样,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通过将集尘组件、烘干组件与水箱组件在容纳腔中按照上下布局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空间的紧凑程度;且集尘组件和烘干组件相对水箱组件更靠近清洁腔,有利于提高集尘和烘干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本体14和顶盖15。本体14内部设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设置在本体14的上部,清洁腔12设置在本体14的底部,且本体14的顶部设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开口141,顶盖15与本体14可活动地连接,顶盖15用于开闭开口1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顶盖15与本体14的具体连接形式,例如,顶盖15与本体14之间可通过转动的方式连接,顶盖15与本体14之间还可通过平动的方式连接,无论顶盖15与本体14之间采用何种方式连接,只要顶盖15能够相对本体14运动以开放开口141和关闭开口141即可。在顶盖15开放开口141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从开口141处将容纳腔11内的水箱组件4、集尘组件2和/或烘干组件3(图4所示)取出,以便于对上述部件的检修及清洁。顶盖15关闭开口141,能够对容纳腔11内的部件起到防尘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集尘组件2和烘干组件3在竖直方向上可设置在容纳腔11的同一位置,在水平方向上集尘组件2和烘干组件3可前后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朝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侧,也就是说,集尘组件2可设置在前侧,烘干组件3可设置在后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集尘组件2可设置在后侧,烘干组件3可设置在前侧。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清洁腔12设置敞口13的一侧定义为朝向用户的一侧(也就是前侧),以集尘组件2设置在容纳腔11的前侧,烘干组件3设置在容纳腔11的后侧为例,集尘组件2设置在容纳腔11内靠近敞口13的一侧(图5所示右侧),烘干组件3设置在容纳腔11远离敞口13的一侧(图5所示左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集尘组件和烘干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前后侧并排设置,有利于提高容纳腔内各个部件布局的紧凑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集尘组件2包括集尘盒21、集尘风道22和集尘风机23。集尘盒21内部设有用于收集灰尘的第一空腔211,如图3所示,集尘风道22连通第一空腔211和清洁腔12;集尘风机23连通第一空腔211,集尘风机23用于将清洁腔12中的灰尘吸取至第一空腔211。具体的,如图3所示,集尘风道22的一端连通第一空腔211,集尘风道22的另一端设置为吸尘口121,吸尘口121连通清洁腔12,在清洁设备停靠在清洁腔12的情况下,清洁设备内集尘腔的出口与吸尘口121连通,在集尘风机23的作用下,第一空腔211呈负压状态,使得清洁设备中集尘腔的压力大于第一空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集尘腔内的垃圾通过吸尘口121吸入到集尘风道22中,最后收集到集尘盒21内的第一空腔211内。如图2所示,集尘盒21与壳体1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集尘盒21与壳体1的前端可拆卸地连接,前端表示的是容纳腔中靠近敞口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壳体1的前端定义为清洁基站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靠近用户的一端。可拆卸表示的是集尘盒21可相对壳体1运动,以分别实现集尘盒21与壳体1连接和脱离连接的状态。在集尘盒21与壳体1连接的状态下,集尘盒21可用于收集清洁腔12内清洁设备中收集的垃圾;用户可打开集尘盒21,使得集尘盒21与壳体1脱离连接,并将集尘盒21内收集的垃圾清除,以供集尘盒21的持续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集尘盒21的容纳空间要相对大于清洁设备中集尘腔的容纳空间,集尘盒21可多次收集清洁设备中容纳的垃圾,使得用户倾倒集尘盒21内垃圾的频次要小于清洁设备停靠在清洁腔转移垃圾的频次,从而提供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水箱组件4包括第一水箱41和第二水箱42。第一水箱41用于储存清洁的水(简称清水),第一水箱41连通清洁腔12,第一水箱41可将清水导入至清洁腔12内。在清洁设备停靠在清洁腔12内的情况下,第一水箱41将清水导入至清洁腔12以湿润清洁腔12内的清洁设备,清水带走清洁设备中的污渍后在清洁腔12内形成污水。第二水箱42连通清洁腔12,以收集清洁腔12内导出的污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水箱41和第二水箱42可通过软管连接清洁腔12,通过采用软管连接,能够提高容纳腔内烘干组件3及集尘组件2与水箱组件4之间布局的紧凑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水箱组件4还包括进水阀和出水阀。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阀和出水阀可集成在水阀接头43中,以便于提高进水阀和出水阀的结构紧凑度及降低装配难度,但是进水阀和出水阀互不连通。其中,进水阀和出水阀所形成的水阀接头43设置在壳体1的背部,壳体1的背部的解释含义与前述实施例类似,背部为壳体远离敞口13(结合图5所示)的一侧,进水阀连接第一水箱41与壳体1的外部,进水阀用于控制清水导入第一水箱41,第一水箱41可与自来水管连接,进水阀设置在自来水管与第一水箱41之间,进水阀用于控制自来水管中的清水导入至第一水箱中或阻断清水进入第一水箱。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箱41内可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水箱41内的清水的液面的高度,当第一水箱41内的液位达到最低液面,则控制进水阀打开,使得自来水管持续向第一水箱补充清水,当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水箱41内的液位达到最高液面,则控制进水阀关闭,使得自来水管停止向第一水箱补充清水。
如图4所示,出水阀(图4中水阀接头43位置处)连接第二水箱42与壳体1的外部,出水阀用于控制第二水箱42内的污水排出到壳体1的外部,具体的,第二水箱42可与外部排污管道连接,出水阀设置在第二水箱42与排污管道之间,出水阀用于控制第二水箱42内的污水排到排污管道内,或用于阻断第二水箱42内的污水进入到排污管道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水箱42内可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第二水箱42内污水的高度,当第二水箱42内液位低于预设最低高度时,控制出水阀关闭,当第二水箱内液位高度预设最高的高度时,控制出水阀打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水箱组件设置进水阀和出水阀,使进水阀连接第一水箱,用于控制壳体外部的清水导入第一水箱,出水阀连接第二水箱,用于控制第二水箱内的污水排出到壳体外部,通过设置进水阀与出水阀的形式,能够实现第一水箱内清水的自动导入,实现第二水箱内污水的自动排出,减少了用户操作的步骤,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捷度和体验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水箱组件4还包括清洁液盒45。如图3所示,清洁液盒45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洗涤剂的第二空腔451,第二空腔451与第一水箱41连通,第二空腔451用于向第一水箱41导入洗涤剂,洗涤剂与第一水箱41内的清水混合后形成混合液体,第一水箱可将混合液体导入至清洁腔12内,用于清洗清洁设备中的清洁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用于容纳洗涤剂的清洁液盒,使得清水中混合有洗涤剂,有助于加速清洁设备中清洁件表面污渍的溶解,从而提高清洁件的清洁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清洁设备还包括底座5。底座5设置在清洁腔12的底部,底座5的顶面52可用于承载清洁设备,顶面52边缘设置有侧壁,以与顶面52围成第三空腔51第三空腔51通过清洁腔12与容纳腔11连通。如图6所示,底座5的顶面52设有多个通孔53,通孔53连通第三空腔51和清洁腔12。清洁腔12内的污水可通过通孔53流至第三空腔51内,第二水箱与第三空腔51连通,第二水箱可吸取第三空腔内的污水。底座5上可设有连通烘干风道的进风口56,进风口56将烘干风道内的热风导入至清洁腔12内,以实现对清洁腔12内的清洁件的干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底座5的顶面52设有多个凸起部54和55,凸起部相对顶面52凸出设置,清洁设备停靠在清洁腔的情况下,清洁件与底座5的顶面52接触,清洁件相对底座5运动以实现洗涤,通过在底座5的顶面设置凸起部,能够增大清洁件的接触摩擦力,从而提高清洁件的洗净程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54和第二凸起55。第一凸起54上可设置多个子凸起,以提高对清洁件的洗净度。第一水箱通过进水管连接清洁腔,进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一水箱,进水管的另一端可与第二凸起55相对设置,清水从进水管流至第二凸起55,通过清洁件的转动将第二凸起55上的水带走,清洗后形成的污水从通孔53处流至第三空腔内,在通过第二水箱将第三空腔内的污水吸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设有连通的容纳腔和清洁腔,所述清洁腔的至少一端设置为敞口以供清洁设备停靠,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清洁腔上方,所述容纳腔不与所述清洁设备直接接触;
集尘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收集所述清洁设备内的灰尘,所述集尘组件位于所述清洁设备上方;
烘干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烘干所述清洁设备;
水箱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向所述清洁腔导入清水和导出污水;
其中,所述水箱组件位于所述烘干组件和所述集尘组件的上方;
所述集尘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靠近所述敞口的一侧,所述烘干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组件包括:
集尘盒,内部设有用于收集灰尘的第一空腔,所述集尘盒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集尘风道,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清洁腔;
集尘风机,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将所述清洁腔中的灰尘吸取至所述第一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组件包括:
烘干风道,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和所述清洁腔;
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烘干风道内的气体;
烘干风机,用于将所述烘干风道内的气体导入所述清洁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组件包括:
第一水箱,连通所述清洁腔,以向所述清洁腔导入清水;
第二水箱,连通所述清洁腔,以收集所述清洁腔导出的污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
进水阀,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背部,连接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壳体外部,用于控制清水导入所述第一水箱;
出水阀,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背部,连接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壳体外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污水排出到所述壳体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
清洁液盒,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洗涤剂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以向所述第一水箱导入洗涤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设置在所述清洁腔的底部,内部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多个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多个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本体,内部设有所述容纳腔,所述清洁腔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顶盖,与所述本体可活动地连接,以开闭所述开口。
CN202220488160.5U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清洁基站 Active CN218500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8160.5U CN218500643U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清洁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8160.5U CN218500643U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清洁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0643U true CN218500643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0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88160.5U Active CN218500643U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清洁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0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05511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1749313U (zh) 维护站及扫地机器人
CN218279521U (zh) 一种清洁设备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2186371U (zh) 维护站和扫地机器人
CN218500643U (zh) 一种清洁基站
CN217324645U (zh) 一种底座及衣物处理设备
WO2023030044A1 (zh) 一种清洁设备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8508068U (zh) 一种底座、衣物处理设备和清洁系统
CN217525006U (zh) 一种清洁基站
CN214549280U (zh) 一种自清洁洗地机
CN212186370U (zh) 维护站和扫地机器人
CN216147969U (zh) 一种便于清洁机器人风干的基站
CN211749324U (zh) 维护站和扫地机器人
CN215899556U (zh) 一种污水桶、分离结构、洗地组件及洗地机
CN114921932A (zh) 一种底座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5316883A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基站
WO2020024755A1 (zh)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220344325U (zh) 清洁设备的基站及清洁设备
CN218179054U (zh) 空调柜机基站一体机
CN217324643U (zh) 一种底座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9183572U (zh) 清洁设备
CN219147472U (zh) 清洁系统
CN220557915U (zh) 电器设备
CN217524931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基站
CN218651654U (zh) 基站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