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5028U - 一种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5028U
CN218495028U CN202221473165.7U CN202221473165U CN218495028U CN 218495028 U CN218495028 U CN 218495028U CN 202221473165 U CN202221473165 U CN 202221473165U CN 218495028 U CN218495028 U CN 218495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heat dissipation
outle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731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黎喆
杨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731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5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5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5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和灶具,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水平设置在该内胆之上的上安装板,该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与上述灶具的底面之间上下围成安装夹层,所述安装夹层中设置有前后延伸并朝前出风的散热通道和引流风机,该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机,而该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与外界相通,上述引流风机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的一侧,且该引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上述散热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夹层中设置引流风机,将安装夹层中的温热空气导向散热风机处,接着由散热风机导入散热通道外排,实现对安装夹层的散热,避免安装在安装夹层中的电器元件工作环境温度过高。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组合式厨房电器,它将灶具、油烟机以及烹饪装置等结合在一起。一般情况下,灶具设置在烹饪装置之上,灶具与烹饪装置之间形成夹层空间,为实现集成灶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该夹层空间中一般安装有电器元件。集成灶工作过程中,灶具部分的余热朝下传递至夹层空间中,同时烹饪装置产生的余热朝上传递至夹层空间中,从而造成夹层空间中热量累积,使得安装在夹层空间中的电器元件的工作环境温度升高,不仅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性能,同时也会影响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
为使集成灶的功能更加多元化,烹饪装置一般同时具有多种烹饪功能(例如烤功能和蒸功能等),例如申请号为CN202210198914.8(授权公告号为CN114468750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蒸烤箱及设有该蒸烤箱的集成灶》、申请号为CN202111651707.5(授权公告号为CN114413302A)等。现有烹饪装置能满足用户一般的蒸烤需求,然而在烤制对排湿要求较高的菜品(例如饼干、果蔬干等)时烹饪效果不佳,可见,现有烹饪装置的排湿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并能实现强排湿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水平设置在该内胆之上的上安装板,该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与上述灶具的底面之间上下围成安装夹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夹层中设置有前后延伸并朝前出风的散热通道和引流风机,该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机,而该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与外界相通,上述引流风机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的一侧,且该引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上述散热风机。
进一步,所述引流风机包括第一引流风机和第二引流风机,且该第一引流风机和第二引流风机分别设在上述散热通道的左右两侧并前后错开设置。通过第一引流风机和第二引流风机从左右两侧将安装夹层中的温热空气导向散热风机,同时也能避免第一引流风机和第二引流风机的出风的相互干扰。
进一步,所述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上罩设有导风板,该导风板与上安装板的上表面围成上述散热通道,而上述散热风机为贯流风机,
并且,上述第一引流风机和第二引流风机均为离心风机,并分别水平设置在上述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上,且各引流风机的进风口均朝上。这样第一引流风机和第二引流风机能将安装夹层中的温热空气从左右两侧水平加速导向散热风机,经散热风机作用于平稳地沿散热通道外排。
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风机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的右后侧,而第二引流风机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的左前侧,且第一引流风机的出风口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而第二引流风机的出风口由前至后朝右倾斜水平延伸。从而能更好地将第一引流风机和第二引流风机的出风导向散热风机,同时能更好地避免第一引流风机和第二引流风机的出风发生相互干扰。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顶壁上开设有进气口,而上述上安装板上开设有与该进气口相流体连通的导气口,上述安装夹层中还设置有鼓风装置,该鼓风装置的鼓风进口与上述安装夹层相通,而鼓风装置的鼓风出口与上述导气口相连通。这样在烹饪对排湿要求高的菜品时,通过鼓风装置将安装夹层中的温热干燥空气导入内胆中,温热干燥空气朝外挤压内胆中原有的湿气,从而实现对内胆的强排湿,提升烹饪装置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所述鼓风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的内腔腔壁的横截面呈圆形,并沿其中心轴方向依次包括鼓风进腔和鼓风出腔,上述鼓风进口开设在鼓风进腔的侧腔壁上,而鼓风出口开设在鼓风出腔的侧腔壁上,且上述鼓风进腔的第一出口与上述鼓风进腔的第一进口相流体连通,而上述鼓风出腔中安装有离心叶轮,该离心叶轮的转轴沿上述壳体的中心轴方向延伸。鼓风装置工作状态下,离心叶轮旋转而在鼓风出腔中形成负压,安装夹层中的温热干燥空气在该负压的吸力下,通过鼓风进口进入鼓风进腔,接着进入鼓风出腔,并在离心叶轮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鼓风出口由进气口进入内胆中。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腔沿其中心轴方向还包括位于上述鼓风进腔和鼓风出腔之间的导流腔,该导流腔中安装有与上述离心叶轮同轴设置的轴流叶轮,并且,该导流腔的一端与上述鼓风进腔的第一出口相连通而另一端上述鼓风出腔的第一进口相连通。通过设置轴流叶轮能提高鼓风装置的鼓风量,进而提高内胆的排湿效率,实现高效强排湿。
进一步,所述鼓风进口为两个并相对地设置在上述鼓风进腔的侧腔壁上。从而能使安装夹层中的温热干燥空气能更加快速地被鼓入鼓风装置中,进一步提高鼓风装置的鼓风量。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控制上述鼓风进腔的第一出口启闭的电磁阀,从而便于实现对鼓风装置的启闭控制,而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上述离心叶轮转动的电机,从而能实现对离心叶轮及轴流叶轮的驱动。
进一步,所述鼓风装置水平设置在上述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上,上述壳体的中心轴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鼓风进口沿左右方向设置,而鼓风出口竖向朝下延伸。配合第一引流风机和第二引流风机而安装夹层中的温热空气形成水平有序流动,更好地实现对安装夹层的散热,同时也能更好地将安装夹层中的温热干燥空气导入内胆中。
进一步,所述鼓风装置的两个鼓风进口分别与上述散热风机前后错开设置。避免鼓风装置的进风与散热风机的进风发生相互干扰。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内顶面上于上述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接头,该进气接头竖向设置并包括筒状的外壳,该外壳的下端口封闭,而下端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内外贯穿的出气小孔。从而能使温热干燥空气有序地进入内胆中,避免进气速度过快而与内胆中的高湿空气发生碰撞,造成湿气冷凝而影响排湿效果。
进一步,所述外壳中于各出气小孔的内侧设置有与各出气小孔沿周向内外间隔相对的环形挡壁。从而能进一步降低进入进气接头的温热干燥空气的流速,进而能使温热干燥空气更加平稳地进入内胆中。
进一步,所述外壳内周面的下端沿周向朝外凹陷而形成第一环槽,该第一环槽的顶壁的内侧沿周向朝上凹陷而形成第二环槽,该第二环槽的外环壁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上述出气小孔,而内环壁构成上述环形挡壁。从而能较好地实现环形挡壁结构,并且该环形挡壁有效地发挥对气流的缓速作用。
进一步,还包括烟机,该烟机包括设置在上述内胆后侧的风箱,该风箱中安装有油烟风机,上述内胆的背壁上开设有排气口,而上述风箱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该排气口相流体连通的通气孔,该通气孔与上述油烟风机的进风口相通。这样在油烟风机的吸力作用下,内胆中的湿气能快速被吸入风箱中,并通过油烟风机外排,进一步提升强排湿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安装夹层中设置引流风机,将安装夹层中的温热空气导向散热风机处,接着由散热风机导入散热通道外排,实现对安装夹层的散热,避免安装在安装夹层中的电器元件工作环境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鼓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鼓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接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10所示,一种集成灶,包括箱体10、烹饪装置2(本实施例中为蒸烤箱)以及设置在该烹饪装置2之上的灶具1,其中,上述烹饪装置2设置在箱体10中,且该烹饪装置2包括内胆20和水平设置在该内胆20之上的上安装板21,该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与上述灶具1的底面之间上下围成安装夹层8。并且,上述箱体10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通风口100,上述安装夹层8通过各通风口与外界相通。
进一步,上述安装夹层8中设置有前后延伸并朝前出风的散热通道(未示出)和引流风机,该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机41,而该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与外界相通,上述引流风机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41的一侧,且该引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上述散热风机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夹层8中设置引流风机,将安装夹层8中的温热空气导向散热风机41处,接着由散热风机41导入散热通道外排,实现对安装夹层8的散热,避免安装在安装夹层8中的电器元件(例如电源板等)工作环境温度过高。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引流风机包括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且该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分别设在上述散热通道的左右两侧并前后错开设置。通过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从左右两侧将安装夹层8中的温热空气导向散热风机41,同时也能避免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的出风的相互干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上罩设有导风板4,该导风板4与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围成上述散热通道,而上述散热风机41为贯流风机。并且,上述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均为离心风机,并分别水平设置在上述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上,且各引流风机的进风口均朝上(则各引流风机的出风口分别水平延伸)。这样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能将安装夹层8中的温热空气从左右两侧水平加速导向散热风机41,经散热风机41作用于平稳地沿散热通道外排。优选地,上述第一引流风机51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41的右后侧,而第二引流风机52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41的左前侧,且第一引流风机51的出风口511沿左右方向延伸,而第二引流风机52的出风口521由前至后朝右倾斜延伸。从而能更好地将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的出风导向散热风机41,同时能更好地避免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的出风发生相互干扰。此外,本实施例中,上述内胆20的前侧开口的上方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散热出口9,上述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与该散热出口9相连通,并且关门状态下,上述散热出口9与外界相连通。
进一步,上述内胆20的顶壁上开设有进气口(未示出),而上述上安装板21上开设有与该进气口相流体连通的导气口(未示出),上述安装夹层8中还设置有鼓风装置6,该鼓风装置6的鼓风进口61与上述安装夹层8相通,而鼓风装置6的鼓风出口62与上述导气口相连通。这样在烹饪对排湿要求高的菜品时,通过鼓风装置6将安装夹层8中的温热干燥空气导入内胆20中,温热干燥空气朝外挤压内胆20中原有的湿热空气,从而实现对内胆20的强排湿,提升烹饪装置2的烹饪效果。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上述鼓风装置6包括壳体60,该壳体60的内腔腔壁的横截面呈圆形,并沿其中心轴方向依次包括鼓风进腔601和鼓风出腔602,上述鼓风进口61开设在鼓风进腔601的侧腔壁上,而鼓风出口62开设在鼓风出腔602的侧腔壁上,且上述鼓风进腔601的第一出口6011与上述鼓风进腔601的第一进口6021相流体连通,而上述鼓风出腔602中安装有离心叶轮65,该离心叶轮65的转轴651沿上述壳体60的中心轴方向延伸。鼓风装置6工作状态下,离心叶轮65旋转而在鼓风出腔602中形成负压,安装夹层8中的温热干燥空气在该负压的吸力下,通过鼓风进口61进入鼓风进腔601,接着进入鼓风出腔602,并在离心叶轮65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鼓风出口62由进气口进入内胆20中。
进一步,上述壳体60的内腔沿其中心轴方向还包括位于上述鼓风进腔601和鼓风出腔602之间的导流腔603,该导流腔603中安装有与上述离心叶轮65同轴设置的轴流叶轮66,并且,该导流腔603的一端与上述鼓风进腔601的第一出口6011相连通而另一端上述鼓风出腔602的第一进口6021相连通。通过设置轴流叶轮66能提高鼓风装置6的鼓风量,进而提高内胆20的排湿效率,实现高效强排湿。优选地,上述鼓风进口61为两个并相对地设置在上述鼓风进腔601的侧腔壁上。从而能使安装夹层8中的温热干燥空气能更加快速地被鼓入鼓风装置6中,进一步提高鼓风装置6的鼓风量。
此外,上述壳体60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控制上述鼓风进腔601的第一出口6011启闭的电磁阀64,从而便于实现对鼓风装置6的启闭控制,而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上述离心叶轮65转动的电机63,从而能实现对离心叶轮65及轴流叶轮66的驱动。
本实施例中,上述鼓风装置6水平设置在上述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上,上述壳体60的中心轴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鼓风进口61沿左右方向设置,而鼓风出口62竖向朝下延伸。这样配合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而安装夹层8中的温热空气形成水平有序流动,更好地实现对安装夹层8的散热,同时也能更好地将安装夹层8中的温热干燥空气导入内胆20中。进一步,上述鼓风装置6的鼓风出口62位于壳体60的前端,而两个鼓风进口61位于壳体60的后端,并且,上述鼓风装置6的两个鼓风进口61分别与上述散热风机41前后错开设置。避免鼓风装置6的进风与散热风机41的进风发生相互干扰。
本实施例中,上述鼓风进腔601和鼓风出腔602的腔壁的形状均呈圆柱状,而上述导流腔603由后至前依次包括第一腔体6031、第二腔体6032以及第三腔体6033,其中,第一腔体6031和第二腔体6032的腔壁形状均呈圆柱状,而第三腔体6033的腔壁形状呈圆台状,且第一腔体6031的横截面大小与上述鼓风进腔601相等,而第二腔体6032的横截面大小大于第一腔体6031,第三腔体6033的横截面打下由后至前递减。从而能将温热干燥空气更好地由鼓风进腔601导流至鼓风出腔602。
进一步,上述内胆20的内顶面上于上述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接头7,该进气接头7竖向设置并包括筒状的外壳70,该外壳70的下端口封闭,而下端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内外贯穿的出气小孔71,从而能使温热干燥空气有序地进入内胆20中,避免进气速度过快而与内胆20中的高湿空气发生碰撞,造成湿气冷凝而影响排湿效果。优选地,上述外壳70中于各出气小孔71的内侧设置有与各出气小孔71沿周向内外间隔相对的环形挡壁72,从而能进一步降低进入进气接头7的温热干燥空气的流速,进而能使温热干燥空气更加平稳地进入内胆20中。具体地,上述外壳70内周面的下端沿周向朝外凹陷而形成第一环槽701,该第一环槽701的顶壁的内侧沿周向朝上凹陷而形成第二环槽702,该第二环槽702的外环壁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上述出气小孔71,而内环壁构成上述环形挡壁72,从而能较好地实现环形挡壁72结构,并且该环形挡壁72有效地发挥对气流的缓速作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集成灶还包括烟机3,该烟机3包括设置在上述内胆20后侧的风箱31,该风箱31中安装有油烟风机32,上述内胆20的背壁上开设有排气口201,而上述风箱3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该排气口201相流体连通的通气孔311,该通气孔311与上述油烟风机32的进风口相通。这样在油烟风机32的吸力作用下,内胆20中的湿气能快速被吸入风箱31中,并通过油烟风机32外排,进一步提升强排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上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15)

1.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2)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2)之上的灶具(1),上述烹饪装置(2)包括内胆(20)和水平设置在该内胆(20)之上的上安装板(21),该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与上述灶具(1)的底面之间上下围成安装夹层(8),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夹层(8)中设置有前后延伸并朝前出风的散热通道和引流风机,该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机(41),而该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与外界相通,上述引流风机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41)的一侧,且该引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上述散热风机(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风机包括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且该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分别设在上述散热通道的左右两侧并前后错开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上罩设有导风板(4),该导风板(4)与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围成上述散热通道,而上述散热风机(41)为贯流风机,
并且,上述第一引流风机(51)和第二引流风机(52)均为离心风机,并分别水平设置在上述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上,且各引流风机的进风口均朝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风机(51)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41)的右后侧,而第二引流风机(52)设置在上述散热风机(41)的左前侧,且第一引流风机(51)的出风口(511)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而第二引流风机(52)的出风口(521)由前至后朝右倾斜水平延伸。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0)的顶壁上开设有进气口,而上述上安装板(21)上开设有与该进气口相流体连通的导气口,上述安装夹层(8)中还设置有鼓风装置(6),该鼓风装置(6)的鼓风进口(61)与上述安装夹层(8)相通,而鼓风装置(6)的鼓风出口(62)与上述导气口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6)包括壳体(60),该壳体(60)的内腔腔壁的横截面呈圆形,并沿其中心轴方向依次包括鼓风进腔(601)和鼓风出腔(602),上述鼓风进口(61)开设在鼓风进腔(601)的侧腔壁上,而鼓风出口(62)开设在鼓风出腔(602)的侧腔壁上,且上述鼓风进腔(601)的第一出口(6011)与上述鼓风进腔(601)的第一进口(6021)相流体连通,而上述鼓风出腔(602)中安装有离心叶轮(65),该离心叶轮(65)的转轴(651)沿上述壳体(60)的中心轴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的内腔沿其中心轴方向还包括位于上述鼓风进腔(601)和鼓风出腔(602)之间的导流腔(603),该导流腔(603)中安装有与上述离心叶轮(65)同轴设置的轴流叶轮(66),并且,该导流腔(603)的一端与上述鼓风进腔(601)的第一出口(6011)相连通而另一端上述鼓风出腔(602)的第一进口(6021)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进口(61)为两个并相对地设置在上述鼓风进腔(601)的侧腔壁上。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控制上述鼓风进腔(601)的第一出口(6011)启闭的电磁阀(64),而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上述离心叶轮(65)转动的电机(63)。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6)水平设置在上述上安装板(21)的上表面上,上述壳体(60)的中心轴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鼓风进口(61)沿左右方向设置,而鼓风出口(62)竖向朝下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6)的两个鼓风进口(61)分别与上述散热风机(41)前后错开设置。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0)的内顶面上于上述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接头(7),该进气接头(7)竖向设置并包括筒状的外壳(70),该外壳(70)的下端口封闭,而下端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内外贯穿的出气小孔(71)。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0)中于各出气小孔(71)的内侧设置有与各出气小孔(71)沿周向内外间隔相对的环形挡壁(72)。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0)内周面的下端沿周向朝外凹陷而形成第一环槽(701),该第一环槽(701)的顶壁的内侧沿周向朝上凹陷而形成第二环槽(702),该第二环槽(702)的外环壁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上述出气小孔(71),而内环壁构成上述环形挡壁(72)。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机(3),该烟机(3)包括设置在上述内胆(20)后侧的风箱(31),该风箱(31)中安装有油烟风机(32),上述内胆(20)的背壁上开设有排气口(201),而上述风箱(3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该排气口(201)相流体连通的通气孔(311),该通气孔(311)与上述油烟风机(32)的进风口相通。
CN202221473165.7U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集成灶 Active CN218495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3165.7U CN218495028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3165.7U CN218495028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5028U true CN218495028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1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73165.7U Active CN218495028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50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7761B (zh) 一种排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烹饪装置及其排气方法
CN112244660B (zh) 一种用于烹饪设备的热风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烤箱
CN114158903B (zh) 一种蒸烤烹饪控制方法及蒸烤箱和集成灶
CN215226869U (zh) 一种用于蒸烤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蒸烤一体机
CN111503668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8495028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1355054U (zh) 一种烤箱
CN110542127A (zh) 烹饪器具
CN214791357U (zh) 抽油烟机以及厨房空调系统
CN218074589U (zh) 一种蒸烤烹饪装置
CN220551943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0399024U (zh) 一种带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8721683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0551970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7685186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679024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6521867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JP2000234776A (ja) 換気装置
CN219069915U (zh) 一种蒸烤箱的排湿风道系统
CN219414909U (zh) 一种吸油烟、烹饪装置一体机及集成灶
CN117562425A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
CN218096040U (zh) 一种具有门体散热功能的集成灶
CN220669506U (zh) 一种与蒸箱联动的燃气灶、中心烹饪设备及厨房联动设备
CN217659337U (zh) 一种蒸烤排气结构及蒸烤一体机
CN216307871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