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7187U - 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7187U
CN218437187U CN202222953935.4U CN202222953935U CN218437187U CN 218437187 U CN218437187 U CN 218437187U CN 202222953935 U CN202222953935 U CN 202222953935U CN 218437187 U CN218437187 U CN 218437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tructure
foundation
excavation
underground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39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富强
郭飞
傅睿智
林雪冰
张国庆
张天卓
王昊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Beijing High Tech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Beijing High Tech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Beijing High Tech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39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7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7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7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属于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水平向承载结构以及竖向承载结构,水平向承载结构设置于明挖基坑区域与盖挖基坑区域之间;竖向承载结构设置于所述盖挖基坑区域内;竖向承载结构包括:深入盖挖基坑区域的桩基础结构、深入盖挖基坑区域,且一端与桩基础结构连接的柱体结构、设置在盖挖基坑区域上,且一端与柱体结构的另一端连接的顶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水平向承载结构枢纽基坑的不同开挖阶段,可分别作为盖挖区和明挖区的围护结构。由顶板、柱体结构及桩基础结构组成的竖向荷载传递体系,可有效承担承担道路及车辆荷载。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复杂交通枢纽包括枢纽上方的城市道路和地下枢纽结构,由于城市道路需要尽快与周边道路贯通形成交通网络并投入运营,如果采用单一的全明挖施工方法,则需要将全部地下枢纽结构施工完成后,才能施工枢纽上方的城市道路,为此,需要根据城市道路先期投入运营的需求,需要合理布置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布置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包括:
水平向承载结构,设置于明挖基坑区域与盖挖基坑区域之间;
竖向承载结构,设置于所述盖挖基坑区域内;所述竖向承载结构包括:深入所述盖挖基坑区域的桩基础结构、深入所述盖挖基坑区域,且一端与所述桩基础结构连接的柱体结构、设置在所述盖挖基坑区域上,且一端与所述柱体结构的另一端连接的顶板。
优选地,所述水平向承载结构为地下连续墙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桩基础结构设有多组,沿横向设置和/或沿纵向设置的相邻所述桩基础结构相隔大小相同。
优选地,所述柱体结构设有多组,沿横向设置和/或沿纵向设置的相邻所述柱体结构间隔大小相同。
优选地,所述水平向承载结构一端与所述桩基础结构的任一位置相齐平,另一端与所述柱体结构的任一位置相齐平。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明挖基坑区域的抗浮桩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柱体结构连接的板体结构,所述板体结构设置于所述顶板下方,且位于所述桩基础结构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板体结构下方的第二墙体结构,所述第二墙体结构与所述水平向承载结构接触,所述第二墙体结构与所述柱体结构接触,所述第二墙体结构与所述抗浮桩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水平向承载结构枢纽基坑的不同开挖阶段,可分别作为盖挖区和明挖区的围护结构。由顶板、柱体结构及桩基础结构组成的竖向荷载传递体系,可有效承担承担道路及车辆荷载,随后完成盖挖区顶板结构上方的城市道路施工,与周边道路贯通,最大限度降低地下枢纽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中盖挖逆作区和明挖区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中所采用的竖向承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平向承载结构;2、竖向承载结构;21、桩基础结构;22、柱体结构;23、顶板;3、抗浮桩结构;4、板体结构;5、第二墙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进行说明。所述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包括水平向承载结构1以及竖向承载结构2,水平向承载结构1设置于明挖基坑区域与盖挖基坑区域之间;竖向承载结构2设置于所述盖挖基坑区域内;竖向承载结构2包括:深入盖挖基坑区域的桩基础结构21、深入盖挖基坑区域,且一端与桩基础结构21连接的柱体结构22、设置在盖挖基坑区域上,且一端与柱体结构22的另一端连接的顶板2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水平向承载结构1枢纽基坑的不同开挖阶段,可分别作为盖挖区和明挖区的围护结构。由顶板23、柱体结构22及桩基础结构21组成的竖向荷载传递体系,可有效承担承担道路及车辆荷载,随后完成盖挖区顶板结构上方的城市道路施工,与周边道路贯通,最大限度降低地下枢纽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将盖挖逆作法与明挖顺作法进行组合,确保地下枢纽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尽快完成,并与周围道路贯通形成交通网络,最大限度降低地下枢纽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盖挖区和明挖区基坑并行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有效降低了盖挖区和明挖区基坑施工的相互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水平向承载结构1为地下连续墙体结构。地下连续墙体结构可在在枢纽基坑的不同开挖阶段,可分别作为盖挖区和明挖区的围护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体结构为一体成型的浇筑结构。保证了水平向承载结构1自身结构的牢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桩基础结构21设有多组,沿横向设置和/或沿纵向设置的相邻桩基础结构21相隔大小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柱体结构22设有多组,沿横向设置和/或沿纵向设置的相邻柱体结构22间隔大小相同。
具体的是,桩基础结构21在盖挖基坑区域沿着横向等间隔设置若干个。桩基础结构21在盖挖基坑区域沿着纵向等间隔设置若干个。柱体结构22与桩基础结构21一一对应。需要说明的是,横向间隔大小与纵向间隔大小可相同,也可不同,只要能实现对顶板23支撑时受力均匀即可。顶板23设有多块,任一顶板23同时与多个柱体结构22连接。相邻顶板23之间连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柱体结构22与桩基础结构21固定连接。柱体结构22为钢管柱。柱体结构22与顶板23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水平向承载结构1一端(底端)与桩基础结构21的任一位置相齐平,另一端(上端)与柱体结构22的任一位置相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还包括设置于明挖基坑区域的抗浮桩结构3。
在本实施中,抗浮桩结构3的底端与桩基础结构21的底端相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还包括与柱体结构22连接的板体结构4,板体结构4设置于顶板23下方,且位于桩基础结构21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板体结构4包括设置于顶板23下方的第一板体,以及设置于第一板体下方,且位于第二墙体结构5上方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均与柱体结构22连接固定。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均与顶板相平行设置。
板体结构4同时覆盖明挖基坑区域和盖挖基坑区域。具体的是,包括设置于盖挖基坑区域的第一部以及设置于明挖基坑区域的第二部,第一部先铺设,第二部在明挖基坑区域施工完成后,与第一部并列设置,且浇筑作业结束后,第二部与第一部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板体结构4下方的第二墙体结构5,第二墙体结构5与水平向承载结构1接触,第二墙体结构5与柱体结构22接触。
第二墙体结构5包括底墙部和侧墙部,底墙部与顶板23相平行,且同时与抗浮桩结构3、水平向承载结构1、柱体结构22接触并连接。侧墙部一端与底墙部连接,另一端与顶板2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23同时覆盖明挖基坑区域和盖挖基坑区域。具体的是,包括设置于盖挖基坑区域的第一板体部以及设置于明挖基坑区域的第二板体部,第一板体部先铺设,第二板体部在明挖基坑区域施工完成后,与第一板体部并列设置,且浇筑作业结束后,第二板体部与第一板体部为一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向承载结构(1),设置于明挖基坑区域与盖挖基坑区域之间;
竖向承载结构(2),设置于所述盖挖基坑区域内;所述竖向承载结构(2)包括:深入所述盖挖基坑区域的桩基础结构(21)、深入所述盖挖基坑区域,且一端与所述桩基础结构(21)连接的柱体结构(22)、设置在所述盖挖基坑区域上,且一端与所述柱体结构(22)的另一端连接的顶板(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承载结构(1)为地下连续墙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结构(21)设有多组,沿横向设置和/或沿纵向设置的相邻所述桩基础结构(21)相隔大小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结构(22)设有多组,沿横向设置和/或沿纵向设置的相邻所述柱体结构(22)间隔大小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承载结构(1)一端与所述桩基础结构(21)的任一位置相齐平,另一端与所述柱体结构(22)的任一位置相齐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明挖基坑区域的抗浮桩结构(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柱体结构(22)连接的板体结构(4),所述板体结构(4)设置于所述顶板(23)下方,且位于所述桩基础结构(21)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板体结构(4)下方的第二墙体结构(5),所述第二墙体结构(5)与所述水平向承载结构(1)接触,所述第二墙体结构(5)与所述柱体结构(22)接触,所述第二墙体结构(5)与所述抗浮桩结构(3)连接。
CN202222953935.4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Active CN218437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3935.4U CN218437187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3935.4U CN218437187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7187U true CN218437187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3935.4U Active CN218437187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7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7889B (zh) 一种用于长条形深基坑的连拱式基坑支护方法
CN110158602B (zh) 一种软土地质深基坑支护开挖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8437187U (zh) 一种地下枢纽承载结构
CN111305267A (zh) Uhpc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平曲线连接节段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16713040U (zh) 一种全预制墩式门架斜向支撑桩结构体系
CN210797573U (zh) 一种基于板下滑槽的地下结构内部运输系统
CN218894098U (zh) 一种地下枢纽基坑结构
CN209619998U (zh) 一种叠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
CN203066097U (zh) 一种柱墩式桩承台结构的桩筏基础结构
CN218292017U (zh) 一种可周转式临建柱墩基础
CN215857827U (zh) 一种共杆预制式地埋基础
CN221030287U (zh) 一种水利建设桩基结构
CN218756814U (zh) 一种新型地下道路和地面道路过河合建段桥隧组合结构
CN218466541U (zh) 一种基坑组合冠梁结构
CN216839471U (zh) 深基坑复合式支护开挖结构
CN218521839U (zh) 装配式肋板柱挡土墙
CN212614750U (zh) 一种用于防止局部沉降的地铁出入口结构
CN219240611U (zh) 一种用于滨水道路拓宽的桩基挡墙结构
CN218540715U (zh) 一种应用于地铁基坑的组合支护结构
CN115748813A (zh) 一种地下交通枢纽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9909051U (zh) 一种装配式重力挡土墙结构
CN219490726U (zh) 高速公路用双层箱涵
CN219508354U (zh) 一种微拱薄梁门式刚构桥
CN213741181U (zh) 一种用于地下建筑托换的桩基悬臂式结构
CN218454378U (zh) 一种挡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