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794U -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9794U
CN218419794U CN202222608167.9U CN202222608167U CN218419794U CN 218419794 U CN218419794 U CN 218419794U CN 202222608167 U CN202222608167 U CN 202222608167U CN 218419794 U CN218419794 U CN 218419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ntrol device
door mechanism
operating devic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81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张凯源
贺晓帆
马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81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9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9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9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门机构包括门体、操控装置及驱动组件,操控装置转动安装于所述门体上,所述操控装置的一侧具有操控面;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操控装置相对所述门体转动,以调节所述操控面相对竖直平面的倾斜角度。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门机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门机构及家用电器,能够调节操控装置的操控面的朝向,从而改善操控时的视角,提高操控便利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洗碗机是一种能够对碗碟等餐具进行自动化清洗、烘干的电器,其能够有效地解放使用者的双手,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使用者的生活品质。
洗碗机上通常设置有用于控制洗碗机运行的操控屏,用户通过触摸操控屏上的控制按键实现对洗碗机的运行控制。但是现有的洗碗机,操控屏通常是固定安装于洗碗机的机门上,且由于洗碗机高度限制或厨房环境限制,用户操控操控屏时存在视野易遮挡的问题,影响操控便利性和舒适性,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亟需一种洗碗机的门机构及洗碗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机构,以提高用户对操控装置的操控便利性和操控舒适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以提高用户对家用电器的控制便利性和舒适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门机构,包括:
门体;
操控装置,转动安装于所述门体上,所述操控装置的一侧具有操控面;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操控装置相对所述门体转动,以调节所述操控面相对相对竖直平面的倾斜角度。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操控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且当所述操控装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控面竖直设置或朝上设置,当所述操控装置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操控面朝上设置。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具有前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操控装置至少后侧位于所述安装槽中;
和/或,所述操控面位于所述操控装置的前侧面或位于所述操控装置的顶部。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当所述操控装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控装置容置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操控装置的前侧面与所述门体的前侧面平齐。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操控装置的前侧面为所述操控面,当所述操控装置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操控装置的上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
或,所述操控装置的顶部具有所述操控面,当所述操控装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控面内藏于所述安装槽内,当所述操控装置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时,所述操控面向前翻转出所述安装槽。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内或所述操控装置的侧部具有扣手结构,当所述操控装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扣手结构内藏于所述安装槽内,当所述操控装置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扣手结构外露。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杆单元,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门体内部,所述连杆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及所述操控装置铰接。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驱动端能够沿设定方向伸缩。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和所述操控装置中的一个设置有弧形滑槽,另一个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滑动插设于所述弧形滑槽中;
和/或,所述门体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部,所述操控装置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板部之间,至少一所述安装板部远离另一所述安装板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驱动组件。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部上开设有所述弧形滑槽,所述导向件贯通穿过所述弧形滑槽,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导向件连接。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门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操控装置上设置有供用户操控的操控部,所述操控部及所述驱动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操控部用于控制所述操控装置的旋转角度。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操控部包括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具有触发状态和非触发状态,且所述控制按键在被持续按压时均处于所述触发状态,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控制按键处于所述触发状态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运行;
或,所述操控部包括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控制按键分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旋转角度值,所述控制器根据被触发的所述控制按键,控制所述驱动组件运行,以使所述操控装置转动至与所述控制按键对应的所述预设旋转角度。
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机构,当可以对操控装置的操控屏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操控面朝向用户的方向,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厨房环境及自身可视视角,调节操控面相对竖直平面的角度至适合用户操控的角度,降低外部环境或其他原因等对操控视角的干扰,提高用户对操控装置的操控舒适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电器,通过采用上述的门机构,能够调节操控面的角度,提高用户调控家用电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驱动组件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驱动组件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驱动组件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驱动组件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门体;11、外框;111、前门板;112、翻折板;112a、顶翻板;112b、侧翻板;113、安装板部;1131、弧形滑槽;114、扣手部;1141、扣手槽;1142、主体部;1143、凸缘部;1144、加强筋部;115、连接板部;116、筋板部;117、横板部;118、安装槽;119、钩部;110、后开口;120、后限位板部;130、顶板部;12、内衬;
2、操控装置;21、外壳;211、避让切角;22、触控屏;
3、驱动组件;31、驱动电机;311、驱动端;32、连杆单元;
5、转动轴;6、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其包括机体和门机构,机体具有前侧开口的容纳腔。门机构包括门体和设置于门体上的操控装置,门体活动连接于机体的前侧,以打开或关闭容纳腔的开口,操作装置用于控制家用电器的运行。家用电器可以但不限于洗碗机、消毒柜、蒸箱、烤箱、蒸烤一体机等。
值得的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门体,可以铰接于机体上,也可以是可抽拉地设置有机体上,本实用新型对门体与机体的具体连接形式不做限制。同时,后文所指前、后、左、右等方向均以家用电器在使用时相对用户的方位为参考,即前侧指朝向用户的一侧,背侧指背离用户的一侧,左右方向指由用户左手至右手方向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操控装置转动安装于门体上,且操控装置的一侧面具有操控面。门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操控装置相对门体转动,以调节操控面相对竖直平面的倾斜角度。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可以对操控装置的操控屏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操控面朝向用户的方向,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厨房环境及自身可视视角,调节操控面相对竖直平面的角度至适合用户操控的角度,降低外部环境或其他原因等对操控视角的干扰,提高用户对操控装置的操控舒适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保证用户具有较好的操控视角,驱动组件驱动操控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且当操控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操控面竖直设置或朝上设置,当操控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操控面朝上设置。即,操控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操控面均朝上设置,增强调节的效果。
进一步地,门机构包括控制器,操控装置上设置操控部,操控部及驱动组件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操控部用于控制操控装置的旋转角度。通过设置操控部,有利于用户手动操控操控部,对操控装置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提高控制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操控部为控制按键,通过控制按键控制驱动组件运行,从而控制操控装置旋转的角度。该种调节方式,简单快捷,操作便利,且对控制按键的按压操作,对操控屏的视野要求较低,即使操控屏当前视野不太适合操控,也不会对按压控制按键造成太大的障碍;再者,控制按键通过设置成触控式按键,能够避免控制按键凸出操控面,提高操控装置及门机构的整体外形美观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操控装置中内置旋转控制程序,并使操控面上显示有旋转控制界面,通过触控输入旋转角度,控制操控装置转动的角度;或在旋转控制界面上形成控制条及能够沿控制条滑动的控制箭头,控制条标识0°到最大设定角度的角度控制范围,通过触控操作控制箭头,使控制箭头沿控制条滑动至控制条的某一位置,控制器获取该位置对应的角度值后,控制操控装置转动至该角度值。
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操控部可以为旋钮,旋钮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旋转的外周壁上或者旋钮的外侧设置有标识角度的角度刻度值,用户通过旋转旋钮,控制操控装置调节的角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可以在门机构上设置语音识别器,语音识别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用户通过语音指令,直接控制操控装置旋转的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旋转控制界面输入旋转角度、通过滑动控制条实现控制、通过旋钮实现控制或通过语音识别器实现控制的原理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键具有触发状态和非触发状态,且控制按键在被持续按压时均处于触发状态,控制器在控制按键处于触发状态时控制驱动组件运行。即当按压控制按键时,控制按键向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器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组件运行,且当释放控制按键时,控制信号断开,驱动组件停止运行,操控装置停留至某一角度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控制按键的持续按压或停止按压控制操控装置旋转的角度,从而可以实现对操控装置旋转角度的无极调节,提高调节便利性,增大调节范围;且该种设置,仅一个控制按键即可实现多种角度的调节,能够简化控制按键的设置,降低控制难度。
进一步地,控制按键可设置至少两个,其中一个控制按键为第一按键,另一控制按键可为第二按键,即持续按压第一按键,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使驱动组件带动操控装置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方向转动;当持续按压第二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使驱动组件带动操控装置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方向转动,直至操控装置恢复到第一位置。即,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中的一个为角度增大按键,另一个为角度减小按键,进一步提高角度控制的便利性和准确性,且有利于操控装置的快速复位。
控制按键还可以包括自动按键,控制器内置有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内存储有上一次角度调节后对应的操控装置的旋转角度值。当用户按压自动按键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将操控装置调节至上一次调节后的角度值。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操控装置的操控界面上设置多个控制按键,多个控制按键分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旋转角度值,控制器根据被触发的控制按键,控制驱动组件运行,以使操控装置转动至与控制按键对应的预设旋转角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是基于实施例一中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的进一步改进,且本实施例主要对门机构的结构进行改进,操控装置的调节方式可以参考实施例一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门体1具有前侧开口的安装槽118,操控装置2与门体1转动连接,以使操控装置2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切换,且操控装置2至少后侧位于安装槽118内,从而能够减少或避免操控装置2向外凸出门体1的前侧面,提高结构紧凑性,且增强对操控装置2的保护。
操控装置2包括外壳21、设置于外壳21前侧面的触控屏22及设置于外壳21内的控制板等,外壳21与门体1转动连接,触控屏22的前侧面与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用户通过触控屏22实现对家用电器的触控控制。操控装置2的具体结构以及触控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此处不再赘述。即,在本实施例中,操控装置2的前侧面具有操控面。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一位置时,操控装置2的前侧面与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由此使得门机构的外表面平整,提高门机构的外形美观性,且方便对门机构的外表面进行清理清洁。即,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一位置时,操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为提高操控装置2转动的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操控装置2的下端与门体1转动连接,且操控装置2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当操控装置2位于第二位置时,操控装置2的上端向后转动至安装槽118内部。由此,避免操控装置2外凸于门体1前侧面而对用户造成的剐蹭或者干涉等,提高操控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控装置2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操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当操控装置2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操控面与竖直平面时间的夹角逐渐减小。优选地,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操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避免操控装置2转动角度过大导致的所需安装槽118的槽深过大等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操控装置2也可以是沿高度方向的中部与门体1转动连接,即当操控装置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翻转时,操控装置2的上端向后翻转至伸入安装槽118内,操控装置2的下端向前翻转至伸出安装槽118外。该种设置下,操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调节范围可以增大,如操控装置2可以翻转至操控面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门体1或操控装置2上形成有扣手结构,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一位置时,扣手结构内藏于安装槽118内,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扣手结构外露。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当无需使用扣手结构时,可以使操控装置2位于第一位置,使得扣手结构内藏于安装槽118内,且;当需要使用扣手结构启闭门机构时,可以将操控装置2转动至第二位置,外露扣手结构,用户能够通过扣手结构操控门体1,实现门体1的打开或关闭,保证门体1操作便利性;同时,由于扣手结构不占据门体1外表面空间,使得扣手结构的设置不会干涉操控装置2在门体1上的布置,降低扣手结构与操控装置2干涉的概率,提高操控装置2布局合理性。
在本实施例中,扣手结构设置于门体1上且位于安装槽118内,且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扣手结构通过安装槽118的前侧开口外露。该种设置,能够将扣手结构与操控装置2分离,降低操控装置2的加工难度,且减小操控装置2的整体体积,从而减小所需安装槽118的容积,减小操控装置2转动所需空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扣手结构也可以形成于操控装置2的一侧,当操控装置2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扣手结构转出安装槽118外,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扣手结构启闭门机构。
扣手结构形成于安装槽118的上侧,当操控装置2上端翻转至安装槽118内时,安装槽118的上部空间外露,从而扣手结构外露。该种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用户手部作用于扣手结构时,操控装置2剐蹭用户手部;同时,扣手结构设置于安装槽118上侧,更符合用户操作习惯,提高用户操作舒适性。
为降低扣手结构与操控装置2干涉的概率,扣手结构优选包括开口朝向安装槽118的扣手槽1141,扣手槽1141开设于安装槽118的上侧槽壁中,且扣手槽1141位于操控装置2的上方。由此避免安装槽118内凸出结构与操控装置2造成剐蹭;同时,扣手槽1141的设置,配合安装槽118,能够增大用户手部伸入安装槽118内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用户通过扣手结构启闭门体1的便利性。
扣手槽1141优选为U型槽,以在安装槽118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增大供用户手部伸入的空间,提高用户操控便利性。U型槽的相邻两侧槽壁之间采用圆弧过渡,以减小对用户手部的剐蹭。U型槽的槽深优选大于U型槽的槽宽,以在门体1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U型槽的深度,提高用户手部伸入U型槽的便利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扣手槽1141也可以为开口倾斜向后下方的弧形槽。
扣手槽1141优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扣手槽1141的两端延伸至安装槽118的左右两侧,以增大扣手槽1141的长度,减小对用户手手部伸入安装槽118的位置限制,进一步地提高用户操作便利性。
为降低操控装置2在转动时与安装槽118槽壁的干涉,操控装置2的转动安装侧切设有避让切角211,避让切角211与操控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由此能够避免操控装置2的转动安装侧在转动至第二位置时与安装槽188的对应侧槽壁挤压或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操控装置2的外壳21的下侧切设有避让切角211。优选地,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避让切角211与安装槽118的下侧槽壁平行且间隔设置。
如图4和图5所示,门体1包括外框11和内衬12,其中,外框11由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整个门体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且外框11的前侧面可通过抛光等处理加工形成外外观面。内衬12连接于外框11的后侧,内衬12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以避免门体1与机体硬碰撞,同时增强门体1与机体之间的密封性。
安装槽118形成于外框11上,且操控装置2与外框11转动连接,以提高操控装置2与外框11的连接便利性及操控装置2在门体1上的安装可靠性。
外框11包括竖直设置的前门板111,前门板111呈矩形结构,其四侧均向后垂直弯折形成有翻折板112,以增强整个外框1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前门板111与每个翻折板112之间均连接有筋板部116,每个翻折板112上的筋板部116均沿翻折板112的对应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为方便描述,将顶部的翻折板112称为顶翻板112a,将侧部的两个翻折板112称为侧翻板112b。
为提高操控装置2在外框11上的安装便利性,外框11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部113,两个安装板部113之间形成上述的安装槽118,操控装置2的两侧分别通过转动轴5与两个安装板部113转动连接。安装板部113的前侧与前门板111连接。两个安装板部113分别与相邻的侧翻板112b相对且间隔设置。
为保证安装板部113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安装板部113与相邻的侧翻板112b之间连接有连接板部115,以保证安装板部113、连接板部115和侧翻板112b的一体性。连接板部115的前侧优选与前门板111垂直连接,保证安装板部113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安装板部113和前门板111之间和/或连接板部115和前门板111之间连接有筋板部116,且位于安装板部113上的筋板部116位于安装板部113背离另一安装板部113的一侧,以避免与操控装置2干涉,且筋板部116优选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位于连接板部115上的筋板部116优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外框11还包括扣手部114,扣手部114的前侧与前门板111连接,扣手部114的横截面优选为开口朝向安装槽118的U型结构,以增大扣手槽1141的深度,从而更加方便用户的手部伸入扣手槽1141中。扣手部114优选上端与顶翻板112a连接,以增强扣手部114的整体结构强度,降低扣手部114损坏的概率。
扣手部114优选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以增大用户的操作范围,提高对门体1的操作便利性。优选地,扣手部1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安装板部113所在处,且扣手部1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部113连接,以在增大扣手部114的长度的同时,保证安装板部113和扣手部114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扣手部114包括主体部1142,主体部1142为U型的壳状结构,主体部1142的开口端面向外延伸有凸缘部1143,凸缘部1143与安装板部113连接,以在增强扣手部114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提高扣手部114与安装板部113之间的安装便利性。扣手部114优选还包括加强筋部1144,加强筋部1144连接于主体部1142的外侧且优选沿主体部11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进一步地提高扣手部114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
如图6-图8所示,为提高操控装置2转动的可靠性,操控装置2和安装槽118的槽壁中的一个设置弧形滑槽1131,另一个设置有导向件6,导向件6滑动设置于弧形滑槽1131中,弧形滑槽1131的圆心位于操控装置2的转动轴线上。由此能够通过弧形滑槽1131和导向件6的配合实现操控装置2的转动导向,提高操控装置2的转动可靠性。同时,弧形滑槽1131的两端也能为操控装置2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避免操控装置2转动至与其他结构干涉或碰撞的位置。
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一位置时,导向件6位于弧形滑槽1131的前端并与前端槽壁抵接,从而避免操控装置2转动至凸出门体1的前侧面。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导向件6优选位于弧形滑槽1131的后端并与后端槽壁抵接,以限制操控装置2向后翻转的角度。
弧形滑槽1131优选对应操控装置2的上端设置,以在操控装置2的转动角度一定时,增大弧形滑槽1131的长度,从而提高导向可靠性和顺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滑槽1131开设于安装板部113上,导向件6凸设于操控装置2的外壳2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弧形滑槽1131设置于操控装置2的外壳21上,导向件6凸出设置于安装板部113上。
优选地,两个安装板部113上均设置有弧形滑槽1131,操控装置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向件6,以增强操控装置2两端的受力平稳性,提高操控装置2转动的顺畅性。
驱动组件3优选安装于安装板部113的外侧(安装板部113背离另一安装板部113的一侧),且驱动组件3与导向件6驱动连接,以使得驱动组件3和操控装置2分别位于安装板部113的相对两侧,降低驱动组件3与操控装置2干涉的概率,提高驱动组件3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将驱动组件3安装至安装板部113上,能够简化外框11的结构,降低外框11的加工难度,提高驱动组件3的安装便利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也可以安装于操控装置2的背面,或其他适合安装于驱动组件3的位置上。
驱动组件3优选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组件3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板部113的外侧,以提高操控装置2左右两侧的受力平衡性,提高操控装置2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操控装置2运行卡滞的概率。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操控装置2未设置驱动组件3的一侧通过导向件6在弧形滑槽1131内的滑动平衡受力。
驱动组件3优选包括驱动电机31和连杆单元32,连杆单元32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电机31的驱动轴及导向件6铰接,以更好地通过连杆单元32的结构设置,控制导向件6的运行轨迹,保证导向件6能够顺畅、可靠地沿弧形滑槽1131滑动,降低导向件6在弧形滑槽1131内滑动卡滞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1优选为直线电机,且直线电机的驱动端311的伸缩方向竖直设置,由此能够通过驱动端311的伸缩,带动连杆单元32转动,从而带动导向件6滑动,能够简化连杆单元32的轨迹控制。优选地,连杆单元32包括一个连杆,能够简化驱动组件3的整体结构,降低成本,且减轻驱动组件3的重量。
直线电机可以为现有的推杆电机、蜡电机等能够实现直线驱动的电机,本实施例对直线电机的结构不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1也可以为旋转电机,此时,连杆单元32可以包括若干个铰接的连杆。
为提高导向件6与锁舌连接便利性,导向件6包括垂直连接的滑动部和连接部,滑动部滑动穿设于弧形滑槽1131中,且两端分别与连接部及操控装置2的连接,连接部位于安装板部113的外侧并与驱动组件3连接。
滑动部优选为圆柱形,以减小棱边,降低弧形滑槽1131与滑动部之间的剐蹭。弧形滑槽1131的两端均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对应的直径与滑动部的直径相等,以保证滑动部滑动至弧形滑槽1131的两端时,能与弧形滑槽1131的两端槽壁稳定接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是基于实施例一中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的进一步改进,且本实施例主要对门机构的结构进行改进,操控装置的调节方式可以参考实施例一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9-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控装置2的顶部形成操控面,即操控装置2包括外壳21和设置于外壳21顶部的操控屏22。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一位置时,操控屏22内藏于安装槽118内且外壳21的前侧面与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操控屏22向上外露于安装槽118。
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当无需使用操控装置2时,可以将操控装置2切换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得操控装置2的操控屏22内藏于安装槽118内,避免操控屏118外露,从而降低门机构和家用电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操控屏22因外物碰撞而损坏的概率,同时也降低清理门机构外表面时,油污进入到操控屏22内部的概率,提高操控屏22及操控装置2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当需要使用操控屏22时,操控屏22向上外露于安装槽118外部,使得操控屏22的平面上上正对用户的视角,提高用户操控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一位置时,操控屏的操控屏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操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操控装置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操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当操控装置2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时,操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但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操控装置2在第一位置时,操控面内藏于安装槽118内,即此时操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属于调节范围内,当操控装置2由第一位置调节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操控面刚好外露,此时对应的夹角为最大可调节角度,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操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最小可调节角度,即虽然操控装置2能够在最小调节角度与90°之间转动调节,但是利于用户操控视野调节的有效调节范围为最大调节角度至最大调节角度。
最小调节角度及最大调节角度对应的角度值,可以根据安装槽118的槽深以及操控装置2的尺寸进行具体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减少操控装置2旋转所需空间,外壳21沿高度方向的中部与门体1转动连接,由此使得当操控装置2由第一位置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操控装置2的上端向前翻转以转出安装槽118,操控装置2的下端向后翻转深入安装槽118内部,使得安装槽118下部部分空间外露。
安装槽118的下侧形成有扣手结构,用户可通过扣手结构对门体1施加推力或拉力,从而实现对门体1的启闭。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扣手结构通过安装槽118的前侧开口外露。
如图11-图13所示,门体1包括外框11和内衬12,其中,外框11由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整个门体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且外框11的前侧面可通过抛光等处理加工形成外外观面。内衬12连接于外框11的后侧,内衬12由橡胶等弹性制成,以避免门体1与机体硬碰撞,同时增强门体1与机体之间的密封性。
安装槽118形成于外框11上,且操控装置2的外壳21与外框11转动连接,以提高操控装置2与外框11的连接便利性及操控装置2在门体1上的安装可靠性。
外框11包括竖直设置的前门板111,前门板111呈矩形结构,其四侧均向后垂直弯折形成有翻折板112,以增强整个外框1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前门板111上形成有上述的前侧开口。前门板111与每个翻折板112之间均连接有筋板部116,每个翻折板112上的筋板部116均沿对翻折板112的对应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为方便描述,将顶部的翻折板112称为顶翻板112a,将侧部的两个翻折板112称为侧翻板112b。
为提高操控装置2在外框11上的安装便利性,外框11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部113,两个安装板部113之间形成上述的安装槽118,操控装置2的两侧分别通过转动轴5与两个安装板部113转动连接。安装板部113的前侧与前门板111连接。两个安装板部113分别与相邻的侧翻板112b相对且间隔设置。
为保证安装板部113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两个侧翻板112b之间连接有连接板部115,两个安装板部115的下端均与连接板部115垂直连接,连接板部115的上表面形成安装槽118的下槽底。连接板部115低于前侧开口的下侧边缘。
优选地,连接板部115和前门板111之间连接有筋板部116,筋板部116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所有筋板部116均位于安装板部113和相邻翻板112b之间,以避免筋板部116设置在安装槽118内而造成对用户手部的剐蹭。
外框11还包括连接于前门板111背面的顶板部130,顶板部130与连接板部115相对且间隔设置,且安装板部113的上端与顶板部130连接。顶板部130、连接板部115及两个安装板部113合围形成上述的安装槽118。
为避免在操控装置2转动过程中,安装槽118的槽壁剐蹭到操控屏22,安装槽118的上侧槽壁优选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以为操控装置2上端的转动提供避让。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顶板部130为开口朝下的弧形板,以简化顶板部130的加工。
进一步地,外框11还包括与前门板11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后限位板部120,后限位板部120的上端与顶板部130相连,且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安装板部113连接,后限位板部120的下侧与连接板部115间隔设置,以使地后限位板部120与连接板部115之间形成有后开口110。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一位置时,外壳21的后侧与后限位板部120抵接,当操控装置2处于第二位置时,外壳21的下端穿过所述后开口。后限位板部120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操控装置2的安装限位,提高操控装置2的安装可靠性,且后开口110的设置,也能够避免后限位板部120干涉操控装置2的转动;同时,后开口110的设置,也方便操控装置2的连接导线的走线。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滑槽1131、导向件6及驱动组件3的设置可以参考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滑槽1131对应操控装置2的下端设置,以在方便导向件6与操控装置2连接的同时,增大导向滑槽1131的长度。
驱动电机31优选安装于导向滑槽1131的上方,以提高其在安装板部113上的安装便利性,保证驱动电机31的安装空间。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是基于实施例一中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的进一步改进,且本实施例主要对门机构的结构进行改进,对操控装置的调节方式可以参考实施例一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操控装置安装于门体的前侧,且操控装置的前侧面或顶面具有操控面,当操控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操控装置均凸出门体的前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可以设置于门体内部且位于操控装置的后面,且驱动组件优选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杆单元,连杆单元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及操控装置的背侧铰接,使得可以通过连杆单元的结构设置,控制操控装置翻转的同时,避免与门体的干涉。即,本实施例中,操控装置可以不是绕固定转动轴线转动。该种设置,由于操控装置的翻转无需受限于安装槽的空间,能够增大操控装置的角度调节范围。
驱动组件优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以提高操控装置的受力平衡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1);
操控装置(2),转动安装于所述门体(1)上,所述操控装置(2)的一侧具有操控面;
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操控装置(2)相对所述门体(1)转动,以调节所述操控面相对竖直平面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驱动所述操控装置(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且当所述操控装置(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控面竖直设置或朝上设置,当所述操控装置(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操控面朝上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具有前侧开口的安装槽(118),所述操控装置(2)至少后侧位于所述安装槽(118)中;
和/或,所述操控面位于所述操控装置(2)的前侧面或位于所述操控装置(2)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操控装置(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控装置(2)容置于所述安装槽(118)中,所述操控装置(2)的前侧面与所述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装置(2)的前侧面为所述操控面,当所述操控装置(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操控装置(2)的上端伸入所述安装槽(118)内;
或,所述操控装置(2)的顶部具有所述操控面,当所述操控装置(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控面内藏于所述安装槽(118)内,当所述操控装置(2)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时,所述操控面向前翻转出所述安装槽(11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8)内或所述操控装置(2)的侧部具有扣手结构,当所述操控装置(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扣手结构内藏于所述安装槽(118)内,当所述操控装置(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扣手结构外露。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和连杆单元(32),所述驱动电机(31)安装于所述门体(1)内部,所述连杆单元(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31)的驱动端及所述操控装置(2)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1)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驱动端能够沿设定方向伸缩。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和所述操控装置(2)中的一个设置有弧形滑槽(1131),另一个设置有导向件(6),所述导向件(6)滑动插设于所述弧形滑槽(1131)中;
和/或,所述门体(1)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部(113),所述操控装置(2)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板部(113)之间,至少一所述安装板部(113)远离另一所述安装板部(113)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驱动组件(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部(113)上开设有所述弧形滑槽(1131),所述导向件(6)贯通穿过所述弧形滑槽(1131),且所述驱动组件(3)与所述导向件(6)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操控装置(2)上设置有供用户操控的操控部,所述操控部及所述驱动组件(3)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操控部用于控制所述操控装置(2)的旋转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部包括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具有触发状态和非触发状态,且所述控制按键在被持续按压时均处于所述触发状态,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控制按键处于所述触发状态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3)运行;
或,所述操控部包括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控制按键分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旋转角度值,所述控制器根据被触发的所述控制按键,控制所述驱动组件(3)运行,以使所述操控装置(2)转动至与所述控制按键对应的所述预设旋转角度。
13.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门机构。
CN202222608167.9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8419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8167.9U CN21841979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8167.9U CN21841979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9794U true CN218419794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4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8167.9U Active CN21841979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9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63687A1 (en) Dishwasher
KR20190129325A (ko) 식기세척기
US7258126B2 (en) Dishwasher
CN218419794U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A2312314C (en) Self-rising door handle
US20060042299A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basket lift apparatus
CN112212560A (zh) 冰箱
CN218391034U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KR102422099B1 (ko) 냉장고
KR100566618B1 (ko) 식기 세척기
KR102445184B1 (ko) 냉장고
CN106642956B (zh)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储物盒
CN111493678A (zh) 一种控制面板可翻转的嵌入式家用电器
JP2006198223A (ja) 食器洗浄機
JP5611073B2 (ja) 収納庫
JP4179930B2 (ja) 食器洗浄機
CN218439042U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N218467487U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US20210010748A1 (en) Refrigerator
JP2006204354A (ja) 食器洗浄機
CN217284444U (zh) 烘干箱
CN115517604A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N111374618B (zh) 洗碗机
CN217610954U (zh) 一种洗碗机
US11471022B2 (en) Dish wash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