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9042U -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9042U
CN218439042U CN202222616430.9U CN202222616430U CN218439042U CN 218439042 U CN218439042 U CN 218439042U CN 202222616430 U CN202222616430 U CN 202222616430U CN 218439042 U CN218439042 U CN 218439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state
door
mounting groove
door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64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张凯源
贺晓帆
马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64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9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9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9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门机构包括门体和面板,所述门体具有前侧开口的安装槽,面板活动安装于所述门体上,所述面板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活动切换,所述面板或所述安装槽内具有扣手结构,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扣手结构内藏于所述安装槽内并被所述面板的前侧面遮挡,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扣手结构外露;锁定组件,用于在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锁定所述门体和所述面板的相对位置。家用电器包括上述门机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门机构及家用电器,避免扣手结构在非使用时外露,能够提高门机构和家用电器的外形美观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洗碗机是一种能够对碗碟等餐具进行自动化清洗、烘干的电器,其能够有效地解放使用者的双手,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使用者的生活品质。
现有洗碗机的机门上通常设置有用于方便用户开闭机门的扣手结构,扣手结构通常为凸设于机门外表面的把手或者是凹设于机门前侧面的扣手槽。扣手结构的设置,虽然能够为洗碗机机门的启闭提供方便,但是会造成洗碗机机门前侧外观面不平整,影响洗碗机的视觉体验;同时,外凸的扣手结构容易造成对用户的剐蹭,且影响机门的清理;内凹的扣手结构容易积累污水或灰尘,造成机门清理困难。
因此,亟需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机构,以避免扣手结构在非使用时的外露,降低扣手结构对面板的布局限制,提高门机构的外形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提高家用电器的外形美观性,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门机构,包括:
门体,所述门体具有前侧开口的安装槽;
面板,活动安装于所述门体上,以使所述面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活动切换,所述面板或所述安装槽内具有扣手结构,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扣手结构内藏于所述安装槽内并被所述面板的前侧面遮挡,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扣手结构外露;
锁定组件,用于在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锁定所述门体和所述面板的相对位置。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门体上,所述活动件安装于所述面板,所述锁定组件具有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锁和的锁定状态及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活动件分离的解锁状态;
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活动件中的一个为锁舌,另一个为具有锁槽的锁体;
所述锁定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面板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卡入所述锁槽以使所述锁定组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按压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面板并释放后,所述锁舌脱出所述锁槽以使所述锁定组件转换至所述解锁状态。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为所述锁体,所述活动件为所述锁舌。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活动件中的一个为电磁铁,另一个为磁吸件。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为所述电磁铁,所述活动件为所述磁吸件。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包括竖直设置的前门板和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前门板背面的两个安装板部,两个所述安装板部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前门板上形成所述前侧开口,所述面板与两个所述安装板部活动连接。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部上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面板的外侧凸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滑槽中,所述导向滑槽沿所述面板的活动方向延伸。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至少一所述安装板部远离另一所述安装板部的一侧安装有所述锁定组件,所述导向件穿出所述安装板部的外侧并与所述活动件连接。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件包括滑动部和连接部,所述滑动部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滑槽,所述滑动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面板连接,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安装板部的外侧,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活动件连接。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门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面板固定,所述弹性复位件的第二端相对所述门体固定,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使所述面板保持或回复至所述第一状态。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锁定组件处于解锁状态,且所述面板的前侧面与门体的前侧面平齐。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面板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且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相对所述门体倾斜;
或,所述面板能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扣手结构形成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处,当所述面板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的至少与所述扣手结构对应的一侧伸入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扣手结构通过所述前侧开口外露;
或,所述面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扣手结构,且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至少设置有所述扣手结构的一侧伸出所述安装槽外以外露所述扣手结构。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面板为操控面板。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操控面板的操控面形成所述面板的前侧面,所述面板与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槽壁转动连接,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的上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操控面倾斜向上设置;
或,所述操控面板的操控面形成所述面板的前侧面,所述面板与所述门体滑动连接,所述扣手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滑动至内陷于所述安装槽;
或,所述操控面板的操控面形成所述面板的前侧面,所述面板与所述门体滑动连接,所述面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扣手结构,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滑动至前侧伸出所述安装槽。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操控面板的顶部形成操控面,当所述操控面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操控面内藏于所述安装槽内,当所述操控面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操控面向上外露。
作为一种门机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面板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顶部伸出所述安装槽,所述面板下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扣手结构形成于所述安装槽的下侧;
或,所述面板与所述门体滑动连接,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滑动至前侧伸出所述安装槽,所述扣手结构形成于所述面板左侧、右侧和/或下侧。
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机构,当无需使用扣手结构时,可以使面板位于第一状态,使得扣手结构内藏于安装槽内,避免扣手结构外露于用户视野造成的门机构美观性较差及扣手结构外凸造成的易剐蹭用户的问题,提高门机构的外形美观性;当需要使用扣手结构启闭门机构时,可以将面板转动至第二状态,外露扣手结构,用户能够通过扣手结构操控门体,实现门体的打开或关闭,保证门体操作便利性;通过设置锁定组件,能够将面板保持第二状态,从而避免用户手部伸入安装槽时,面板向第一状态翻转回复的趋势对用户手部造成挤压,降低面板与用户手部干涉的概率,提高用户操作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电器,通过采用上述的门机构,能够提高家用电器的外形美观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门机构在操控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处于第一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锁定组件在处于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锁定组件在处于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处于第一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处于第一状态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处于第一状态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门机构在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
1、门体;11、外框;111、前门板;112、翻折板;112a、顶翻板;112b、侧翻板;113、安装板部;1131、导向滑槽;114、扣手部;1141、扣手槽;1142、主体部;1143、凸缘部;1144、加强筋部;115、连接板部;116、筋板部;117、横板部;118、安装槽;119、钩部;110、后开口;120、后限位板部;130、顶板部;12、内衬;
2、面板;21、外壳;211、避让切角;22、触控屏;
4、锁定组件;41、固定件;411、卡爪;4111、锁槽;412、滑块;413、锁杆;414、弹簧;415、锁壳;416、卡槽;42、活动件;421、锁头部;422、杆部;
5、转动轴;6、导向件;61、滑动部;62、连接部;63、挂环部;7、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其可应用于洗碗机、消毒柜等家用电器上。本实施例以门机构应用于洗碗机为例,对门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但可以理解的是,家用电器的类型以及机体的具体结构不会对门机构的主要结构造成限制和改变,即门机构在其他家用电器上的应用可以参考其在洗碗机上的应用。
值得的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门机构,可以铰接于机体上,也可以可抽拉地设置有机体上,本实用新型对门体1与机体的具体连接形式不做限制。同时,后文所指前、后、左、右等方向均以家用电器在使用时相对用户的方位为参考,即前侧指朝向用户的一侧,背侧指背离用户的一侧,左右方向指由用户左手至右手方向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门机构包括门体1、面板2和锁定组件4。其中,门体1具有前侧开口的安装槽118;面板2活动安装于门体1上,以使面板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活动切换,面板2或安装槽118内具有扣手结构,当面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扣手结构内藏于安装槽118内且被面板2的前侧面遮挡,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扣手结构外露;锁定组件4用于在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锁定门体1和面板2的相对位置。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当无需使用扣手结构时,可以使面板2位于第一状态,使得扣手结构内藏于安装槽118内,避免扣手结构外露于用户视野造成的门机构美观性较差及扣手结构外凸造成的易剐蹭用户的问题,提高门机构的外形美观性;当需要使用扣手结构启闭门机构时,可以将面板2转动至第二状态,外露扣手结构,用户能够通过扣手结构操控门体1,实现门体1的打开或关闭,保证门体1操作便利性;通过设置锁定组件4,能够将面板2保持第二状态,从而避免用户手部伸入安装槽118时,面板2向第一状态翻转回复的趋势对用户手部造成挤压,降低面板2与用户手部干涉的概率,提高用户操作舒适性。
优选地,当面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面板2的前侧面与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以使门机构的外表面平整,提高门机构的外形美观性,且方便对门机构的外表面进行清理清洁。
在本实施例中,扣手结构设置于门体1上且位于安装槽118内,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扣手结构通过安装槽118的前侧开口外露。该种设置,能够将扣手结构与面板2分离,降低面板2的加工难度,且减小面板2的整体体积,从而减小所需安装槽118的容积,减小面板2转动所需空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扣手结构也可以形成于面板2上,当面板2活动至第二状态时,扣手结构位于安装槽118外,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扣手结构启闭门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与门体1转动连接,以简化面板2的活动控制,简化面板2与门体1的连接结构。当面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面板2的前侧面与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面板2转动至相对于门体1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为操控面板,操控面板与家用电器内部的控制器通讯连接,用户可以通过对面板2的触控操作,实现对家用电器的运行控制。即,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既能够起到遮挡扣手结构的作用,又能够起到控制家用电器运行的作用,能够有效简化门机构的结构,提高结构紧凑性和集成性。在其他实施例中,面板2也可以为单纯的平板板状结构,仅起到遮挡扣手结构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的操控面形成面板2的前侧面。面板2包括外壳21、设置于外壳21前侧面的触控屏22及设置于外壳21内的控制板等,外壳21与门体1转动连接,触控屏22的前侧面与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用户通过触控屏22实现对家用电器的触控控制。面板2的具体结构以及触控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为提高面板2转动的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的下端与门体1转动连接,且面板2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扣手结构形成于安装槽118的上侧。该种设置,当面板2位于第二状态时,面板2的上端向后转动至安装槽118内部,避免面板2外凸于门体1前侧面而对用户造成的剐蹭或者干涉等,提高操控安全性,且增强对面板2的保护,且能够有效避免用户手部作用于扣手结构时,面板2剐蹭用户手部;同时,扣手结构设置于安装槽118上侧,更符合用户操作习惯,提高用户操作舒适性;其次,由于面板2通常长度较长而高度相对较小,上端翻转相对于左右侧翻转,能够在翻转角度相同时增大翻转后外露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操作舒适性;再者,该种翻转设置,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面板2的操控面倾斜向上,能够提高用户面板2的舒适性。
在其他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面板2的上端与门体1转动连接,面板2的下端向前或向后翻转,扣手结构设置于安装槽118的下侧。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面板2的左侧或者右侧与门体1转动连接,且扣手结构对应设置于安装槽118的右侧或者左侧。在又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面板2沿高度方向的中部与安装槽118的左右两侧槽壁转动连接,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操控装置2的上端伸入安装槽118内,面板2的下端伸出安装槽118外。
为降低扣手结构与面板2干涉的概率,扣手结构优选包括开口朝向安装槽118的扣手槽1141,扣手槽1141开设于安装槽118的上侧槽壁中,且扣手槽1141位于面板2的上方。由此避免安装槽118内凸出结构与面板2造成剐蹭;同时,扣手槽1141的设置,配合安装槽118,能够增大用户手部伸入安装槽118内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用户通过扣手结构启闭门体1的便利性。
扣手槽1141优选为U型槽,以在安装槽118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增大供用户手部伸入的空间,提高用户操控便利性。U型槽的相邻两侧槽壁之间采用圆弧过渡,以减小对用户手部的剐蹭。U型槽的槽深优选大于U型槽的槽宽,以在门体1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U型槽的深度,提高用户手部伸入U型槽的便利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扣手槽1141也可以为开口倾斜向后下方的弧形槽。
扣手槽1141优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扣手槽1141的两端延伸至安装槽118的左右两侧,以增大扣手槽1141的长度,减小对用户手部伸入安装槽118的位置限制,进一步地提高用户操作便利性。
为降低面板2在转动时与安装槽118槽壁的干涉,面板2的转动安装侧切设有避让切角211,避让切角211与操控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由此能够避免面板2的转动安装侧在转动至第二状态时与安装槽118的对应侧槽壁挤压或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的外壳21的下侧切设有避让切角211。优选地,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避让切角211与安装槽118的下侧槽壁平行且间隔设置。
如图4和图5所示,门体1包括外框11和内衬12,其中,外框11由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整个门体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且外框11的前侧面可通过抛光等处理加工形成外外观面。内衬12连接于外框11的后侧,内衬12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以避免门体1与机体硬碰撞,同时增强门体1与机体之间的密封性。
安装槽118形成于外框11上,且面板2与外框11转动连接,以提高面板2与外框11的连接便利性及面板2在门体1上的安装可靠性。
外框11包括竖直设置的前门板111,前门板111呈矩形结构,其四侧均向后垂直弯折形成有翻折板112,以增强整个外框1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前门板111与每个翻折板112之间均连接有筋板部116,每个翻折板112上的筋板部116均沿对翻折板112的对应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为方便描述,将顶部的翻折板112称为顶翻板112a,将侧部的两个翻折板112称为侧翻板112b。
为提高面板2在外框11上的安装便利性,外框11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部113,两个安装板部113之间形成上述的安装槽118,面板2的两侧分别通过转动轴5与两个安装板部113转动连接。安装板部113的前侧与前门板111连接。两个安装板部113分别与相邻的侧翻板112b相对且间隔设置。
为保证安装板部113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安装板部113与相邻的侧翻板112b之间连接有连接板部115,以保证安装板部113、连接板部115和侧翻板112b的一体性。连接板部115的前侧优选与前门板111垂直连接,以使得安装板部113、连接板部115及前门板111均相连,保证安装板部113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安装板部113和前门板111之间和/或连接板部115和前门板111之间连接有筋板部116,且位于安装板部113上的筋板部116位于安装板部113背离另一安装板部113的一侧,以避免与面板2干涉,且筋板部116优选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位于连接板部115上的筋板部116优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外框11还包括扣手部114,扣手部114的前侧与前门板111连接,扣手部114的横截面优选为开口朝向安装槽118的U型结构。扣手部114优选上端与顶翻板112a连接,以增强扣手部114的整体结构强度,降低扣手部114损坏的概率。
扣手部114优选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以增大用户的操作范围,提高对门体1的操作便利性。优选地,扣手部1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安装板部113所在处,且扣手部1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部113连接,以在增大扣手部114的长度的同时,保证安装板部113和扣手部114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扣手部114包括主体部1142,主体部1142为U型的壳状结构,主体部1142的开口端面向外延伸有凸缘部1143,凸缘部1143与安装板部113连接,以在增强扣手部114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提高扣手部114与安装板部113之间的安装便利性。扣手部114优选还包括加强筋部1144,加强筋部1144连接于主体部1142的外侧且优选沿主体部11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进一步地提高扣手部114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
如图6和图7所示,为提高面板2转动的可靠性,面板2和安装槽118的槽壁中的一个设置导向滑槽1131,另一个设置有导向件6,导向件6滑动设置于导向滑槽1131中,导向滑槽1131的圆心位于面板2的转动轴线上。由此能够通过导向滑槽1131和导向件6的配合实现面板2的转动导向,提高面板2的转动可靠性。同时,导向滑槽1131的两端也能为面板2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避免面板2转动至与其他结构干涉或碰撞的位置。
当面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导向件6位于导向滑槽1131的前端并与前端槽壁抵接,从而避免面板2转动至凸出门体1的前侧面。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导向件6优选位于导向滑槽1131的后端并与后端槽壁抵接,以限制面板2向后翻转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滑槽1131开设于安装板部113上,导向件6凸设于面板2的外壳2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导向滑槽1131设置于面板2的外壳21上,导向件6凸出设置于安装板部113上。
优选地,两个安装板部113上均设置有导向滑槽1131,面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向件6,以增强面板2两端的受力平稳性,提高面板2转动的顺畅性。优选地,导向滑槽1131对应的圆心角小于60°,以避免面板2转动范围较大而导致的对门体1厚度需求增大的问题,提高结构紧凑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弧形滑槽1131对应操纵装置2的上端设置,以在操控装置2旋转角度一定时,增大弧形滑槽1131的长度,提高导向可靠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4包括固定件41和活动件42,固定件41安装于门体1上,活动件42安装于面板2,锁定组件4具有活动件42与固定件41锁和的锁定状态及固定件41和活动件42分离的解锁状态;当面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锁定组件4处于解锁状态,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锁定组件4处于锁定状态。
至少一安装板部113远离另一安装板部113的一侧安装有锁定组件4,导向件6穿出安装板部113的外侧并与活动件42连接。该种设置,使得锁定组件4位于安装槽118的外侧,避免锁定组件4对安装槽118的空间进行占用,减小安装槽118的空间需求;同时,使得锁定组件4和面板2分别位于安装板部113的相对两侧,避免锁定组件4与安装板部113挤压或者干涉,提高锁定组件4和面板2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优选地,每个安装板部113的外侧均设置有锁定组件4,以提高面板2两端的受力平衡性,有效保证面板2能够保持至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1和活动件42中的一个为锁舌,另一个为具有锁槽4111的锁体;锁定组件4被配置为:当面板2活动至第二状态时,锁舌能卡入锁槽4111以使锁定组件4处于锁定状态,按压处于锁定状态的面板2并释放后,锁舌脱出锁槽4111以使锁定组件4转换至分离状态。
即,当面板2转动至第二状态时,锁舌对锁体按压并卡入锁槽4111中,自锁开关处于锁定状态,即面板2保持至第二状态,当再次按压面板2时,锁舌脱出锁槽4111,即自锁开关处于解锁状态,面板2能够由第二状态转动回复至第一状态。通过设置按压式自锁开关,通过对面板2的按压即可实现锁定组件4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无需设置驱动结构,成功较低。
示例性地,如图8和图9所示,锁体包括锁壳415、滑动设置于锁壳415内的滑块412和连接于滑块412顶端的卡爪411,锁壳415的底部和滑块412之间连接有弹簧414,卡爪411包括两个可相对张开或合拢的爪部,两个爪部之间形成锁槽4111。滑块412上铰接有锁杆413,锁壳415上开设有卡槽416,当锁定组件4处于解锁状态时,卡爪411处于张开状态,且卡爪411上端伸出锁壳415。
锁舌包括杆部422和连接于杆部422末端的锁头部421,当卡爪411处于张开状态时,锁头部421能够伸入锁槽4111并抵压卡爪411,促使卡爪411缩回锁壳415内,同时卡爪411的两个爪部在锁壳415内腔腔壁的限位下逐渐合拢,当锁杆413末端卡入卡槽416中时,锁定组件4处于锁定状态,此时,锁头部411被限制脱出锁槽4111,且弹簧414处于压缩状态。
当再次按压锁舌时,锁舌抵压滑块412,使得锁杆415能够沿滑动卡槽416脱出锁定位置。放开锁舌后,滑块412在弹簧414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并将卡爪411顶出锁壳415内腔,卡爪411的两个爪部张开,从而锁舌可脱出锁槽4111。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给出的是锁定组件4的示例性结构,能够实现按压锁定,且锁定后再次按压解锁的自锁开关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对锁定组件4的结构进行赘述和限制。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体安装于安装板部113上且位于导向滑槽1131的后侧,锁舌连接于导向件6上,由此能够减小对导向件6施加的作用力,从而减小对导向件6的体积需求,避免导向件6过大导致的导向滑槽1131过大等问题,提高结构稳定性;且锁体固定设置,锁舌随导向件6滑动,能够保证锁舌可靠地插入锁槽4111中。
为提高导向件6与锁舌的连接便利性,导向件6包括垂直连接的滑动部61和连接部62,滑动部61滑动穿设于导向滑槽1131中,且两端分别与连接部62及面板2的连接,连接部62位于安装板部113的外侧并与固定件42连接。
滑动部61优选为圆柱形,以减小棱边,降低导向滑槽1131与滑动部61之间的剐蹭。导向滑槽1131的两端均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对应的直径与滑动部61的直径相等,以保证滑动部61滑动至导向滑槽1131的两端时,能与导向滑槽1131的两端槽壁稳定接触。
连接部62与固定件42的连接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门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7,弹性复位件7用于使面板2保持或回复至第一状态。由于门机构大部分时间均处于非使用状态,因此,弹性复位件7的设置有利于将面板2稳定地保持至第一状态,避免面板2在轻微外力作用或者振动等作用下相对门体1翻转,提高门机构的状态稳定性;且弹性复位件7的设置,也有利于面板2由第二状态自动复位在第一状态。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面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用户可以通过向面板2施加向后的抵压作用力,推动面板2翻转,直至翻转至第二状态;当面板2转动至第二状态时,锁定组件3锁定面板2和门体1的相对位置;当锁定组件4解锁后,面板2在弹性复位件7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提高面板2复位的自动性。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7为拉簧,拉簧的前端相对门体1固定,拉簧的后端相对面板2固定,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拉簧处于拉长状态,从而向面板2施加使其向前运动的弹性恢复力,从而促使面板2复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7也可以为压簧,即压簧的前端与面板2连接,压簧的后端与门体1固定,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压簧处于压缩状态。
为降低结构之间的干涉,弹性复位件7优选设置于安装板部113的外侧,弹性复位件7的一端与导向件6连接。由此当导向件6沿导向滑槽1131滑动时,导向件6带动弹性复位件7的第一端运动。该种弹性复位件7的结构设置,能够避免弹性复位件7与面板2接触,提高弹性复位件7的使用寿命,且降低面板2被磨损的概率。
两个安装板部113彼此相背的一侧均设置有弹性复位件7,以提高面板2两侧受力平衡性,保证面板2的顺畅复位。
为提高弹性复位件7与导向件6的连接便利性,导向件6还包括挂环部63,挂环部63与连接部62连接并位于安装板部113的外侧,弹性复位件7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且第一端的挂钩钩挂于挂环部63上。
为提高弹性复位件6与门体1的连接便利性,前门板111的背侧凸设有钩部119,弹性复位件7的第二端的挂钩挂设于钩部119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和家用电器,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仅锁定组件的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1和活动件42中的一个为电磁铁,另一个为磁吸件;锁定组件4被配置为:当电磁铁断电时,锁定组件4处于解锁状态,且电磁铁和磁吸件分离设置;当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和磁吸件相互吸引靠近,以致动面板2活动至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锁定组件4,当电磁铁断电时,电磁铁与磁吸件之间缺乏磁吸力,锁定组件2处于解锁状态,面板2在弹性复位件7的作用下保持至第一状态。当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对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促使电磁铁和磁吸件相互靠近,由于电磁铁和磁吸件中的一个固定安装于门体1,另一个相对面板2固定,从而带动面板2转动至第二状态;当电磁铁再次断电后,面板2在弹性复位件7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由第二状态回复至第一状态。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锁定组件4,能够通过电磁铁通电后对磁吸件的吸合力,带动面板2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并使面板2能够保持至第二状态。锁定组件4不仅能够起到将面板2锁定至第二状态的作用,还能够起到驱动面板2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的作用,提高面板2转动的可靠性,避免设置额外的驱动结构,有效降低驱动成本,简化门机构的结构。
再者,上述设置使得磁吸件和电磁铁相互靠近时,磁吸件受到的电磁铁的磁吸力增大,同时受到的弹性复位件7的作用力增大,而磁吸力与弹性恢复力方向相反,使得磁吸件在运动时较为平稳,能够有效避免面板2突然运动速度增大或者磁吸件与电磁铁接触时冲击较大的问题,提高锁定组件4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与导向件6连接,电磁铁固定安装于安装板部113上,由此能够避免电磁铁随导向件6运动,从而避免电磁铁的供电导线运行而导致的拉扯,提高锁定组件4的运行可靠性;同时,由于磁吸件较轻,而电磁铁较重,将磁吸件与导向件6连接,也能够有效减小导向件6受到的外力,提高导向件6的使用寿命。
磁吸件可以与导向件6一体成型,即导向件6由铁等导磁材料制造,能够提高磁吸件与导向件6的连接紧密性,避免磁吸件相对导向件6脱落。在其他实施例中,磁吸件也可以通过焊接与导向件6固定,也可以通过卡接、过盈插接或者其他方式与导向件6可拆卸连接。
磁吸件优选呈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与安装板部113垂直,以增大磁吸件与电磁铁的接触面积,提高电磁铁与磁吸件的吸合稳定性。
为控制电磁铁通断电的时机,门机构内部具有用于为电磁铁供电的供电电路,面板2的操控面上设置有控制按键,控制按键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用户通过按压控制按键,控制供电电路向电磁铁通电或断电。
实施例三
如图12-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仅面板的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的顶部形成操控面,即面板2包括外壳21和设置于外壳21顶部的操控屏22。当面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操控屏22内藏于安装槽118内且外壳21的前侧面与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操控屏22向上外露于安装槽118。
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当无需使用面板2时,可以将面板2切换至第一状态,从而使得面板2的操控屏22内藏于安装槽118内,避免操控屏118外露,从而降低门机构和家用电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操控屏22因外物碰撞而损坏的概率,同时也降低清理门机构外表面时,油污进入到操控屏22内部的概率,提高操控屏22及面板2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当需要使用操控屏22时,操控屏22向上外露于安装槽118外部,使得操控屏22的平面上上正对用户的视角,提高用户操控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为减少面板2旋转所需空间,外壳21沿高度方向的中部与门体1转动连接,由此使得当面板2由第一状态翻转至第二状态时,面板2的上端向前翻转以转出安装槽118,面板2的下端向后翻转深入安装槽118内部,使得安装槽118下部部分空间外露。
安装槽118的下侧形成有扣手结构,用户可通过扣手结构对门体1施加推力或拉力,从而实现对门体1的启闭。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扣手结构通过安装槽118的前侧开口外露。
在实施例中,扣手结构包括开口向上的扣手槽,用户通过将手部伸入扣手槽中,实现对扣手槽前侧槽壁和门体前表面之间结构的抓取,从而对门体1施加力的作用,实现门体1的启闭。优选地,扣手槽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两端延伸至前侧开口1111的左右两侧,以增大扣手槽的长度,降低对用户操作位置的限制
进一步地,安装槽118的槽底低于前侧开口的下边缘,安装槽118和前侧开口的下边缘之间形成扣手槽。该种设置,能够简化扣手槽的形成,从而简化门体1的结构,降低门体1的加工和组装难度。
门体1包括外框11和内衬12,其中,外框11由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整个门体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且外框11的前侧面可通过抛光等处理加工形成外外观面。内衬12连接于外框11的后侧,内衬12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以避免门体1与机体硬碰撞,同时增强门体1与机体之间的密封性。
安装槽118形成于外框11上,且面板2的外壳21与外框11转动连接,以提高面板2与外框11的连接便利性及面板2在门体1上的安装可靠性。
外框11包括竖直设置的前门板111,前门板111呈矩形结构,其四侧均向后垂直弯折形成有翻折板112,以增强整个外框1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前门板111上形成有上述的前侧开口。前门板111与每个翻折板112之间均连接有筋板部116,每个翻折板112上的筋板部116均沿对翻折板112的对应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为方便描述,将顶部的翻折板112称为顶翻板112a,将侧部的两个翻折板112称为侧翻板112b。
为提高面板2在外框11上的安装便利性,外框11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部113,两个安装板部113之间形成上述的安装槽118,面板2的两侧分别通过转动轴5与两个安装板部113转动连接。安装板部113的前侧与前门板111连接。两个安装板部113分别与相邻的侧翻板112b相对且间隔设置。
为保证安装板部113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两个侧翻板112b之间连接有连接板部115,两个安装板部113的下端均与连接板部115垂直连接,连接板部115的上表面形成安装槽118的下槽底。连接板部115低于前侧开口的下侧边缘。
优选地,连接板部115和前门板111之间连接有筋板部116,筋板部116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所有筋板部116均位于安装板部113和相邻侧翻板112b之间,以避免筋板部116设置在安装槽118内而造成对用户手部的剐蹭。
外框11还包括连接于前门板111背面的顶板部130,顶板部130与连接板部115相对且间隔设置,且安装板部113的上端与顶板部130连接。顶板部130、连接板部115及两个安装板部113合围形成上述的安装槽118。
为避免在面板2转动过程中,安装槽118的槽壁剐蹭到操控屏22,安装槽118的上侧槽壁优选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以为面板2上端的转动提供避让。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顶板部130为开口朝下的弧形板,以简化顶板部130的加工。
进一步地,外框11还包括与前门板11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后限位板部120,后限位板部120的上端与顶板部130相连,且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安装板部113连接,后限位板部120的下侧与连接板部115间隔设置,以使地后限位板部120与连接板部115之间形成有后开口110。当面板2处于第一状态时,外壳21的后侧与后限位板部120抵接,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外壳21的下端穿过所述后开口。后限位板部120的设置,能够实现对面板2的安装限位,提高面板2的安装可靠性,且后开口110的设置,也能够避免后限位板部120干涉面板2的转动;同时,后开口110的设置,也方便面板2的连接导线的走线。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组件4的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再对锁定组件4的结构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可设置导向滑槽1131、导向件6及弹性复位件7,且导向滑槽1131、导向件6及弹性复位件7的设置可以参考实施例一进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滑槽1131优选开设于安装板部113的下部且位于转动轴5的下方,以在面板2的翻转角度一定时,增加导向滑槽1131的长度,提高导向可靠性和顺畅性。
实施例四
如图17-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仅面板的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能沿前后方向滑动地安装于门体1,以使面板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滑动切换;门体1或面板2上形成有扣手结构,当面板2处于第一状态,面板2容置于安装槽118内且面板2的操控面与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扣手结构内藏于操控面背侧;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且扣手结构外露。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通过将面板2滑动设置在安装槽113内,能够简化面板2与门体1的连接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的操控面形成面板的前侧面。安装槽118内形成有扣手结构,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面板2内陷于安装槽118内,扣手结构通过前侧开口外露。该种设置,能够将扣手结构与面板2分离,降低面板2的加工难度,且减小面板2的整体体积,从而减小所需安装槽118的容积,减小面板2滑动所需空间;同时,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面板2内陷于安装槽118内,能够避免面板2凸出门体1外表面对用户造成剐蹭,且增强对面板2的保护。
在其他实施例中,扣手结构也可以形成于面板2的外壳一侧,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面板2的前侧滑动至伸出安装槽118,扣手结构位于安装槽118外,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扣手结构启闭门机构。
为降低扣手结构与面板2干涉的概率,扣手结构优选包括开口朝向安装槽118的扣手槽1141,扣手槽1141开设于安装槽118的上侧槽壁中,且扣手槽1141位于面板2的上方。由此避免安装槽118内凸出结构与面板2造成剐蹭;同时,扣手槽1141的设置,配合安装槽118,能够增大用户手部伸入安装槽118内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用户通过扣手结构启闭门体1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扣手槽1141位于安装槽118的上侧,更符合用户操作习惯,提高用户操作舒适性,且能够保证扣手槽1141的长度,增加用户握持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扣手槽1141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槽118的下侧,或安装槽1141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扣手槽1141。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扣手槽1141也可以设置于安装槽118的左侧和/或右侧槽壁处。
扣手槽1141优选为U型槽,以在安装槽118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增大供用户手部伸入的空间,提高用户操控便利性。U型槽的相邻两侧槽壁之间采用圆弧过渡,以减小对用户手部的剐蹭。U型槽的槽深优选大于U型槽的槽宽,以在门体1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U型槽的深度,提高用户手部伸入U型槽的便利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扣手槽1141也可以为开口倾斜向后下方的弧形槽。
扣手槽1141优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扣手槽1141的两端延伸至安装槽118的左右两侧,以增大扣手槽1141的长度,减小对用户手手部伸入安装槽118的位置限制,进一步地提高用户操作便利性。
当面板2处于第二状态时,操控面与扣手槽1141的后侧槽壁平齐,以减小面板2与扣手槽1141槽壁之间的凸棱,降低对用户手部剐蹭的概率。
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本实施例同样可以设置导向件6和导向滑槽1131,且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滑槽1131沿前后方向延伸。优选地,每个安装板部113均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导向滑槽1131,导向件6与导向滑槽1131一一对应设置,以更好地保证面板2上下两端的受力平衡性,提高面板2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4的活动件42与导向件6连接,且活动件42可以与任一同侧的导向件6连接,也可以是导向件6与锁定组件4一一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组件4的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再对锁定组件4的结构进行赘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和家用电器,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四相同,仅面板的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四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扣手结构形成于面板的至少一侧,且当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面板的前侧伸出安装槽,以使得地扣手结构外露。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的操控面可以设置于外壳的前侧,扣手结构可以设置于外壳的任意一侧,且优选设置于外壳的上侧和/或下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面板的操控面可以设置于外壳的顶部,扣手结构优选设置于外壳的下侧,以避免扣手结构与面板干涉。
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面板也可以为单纯的板状结构,该种设置下,操控装置设置于机门的顶部。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和家用电器,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仅面板的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为单纯的平板状结构,其仅起到遮挡扣手结构的作用。面板与门体活动连接,以使面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该种设置,能够前侧开口的大小,适用于门体顶部设置操控装置的机型。
在本实施例中,扣手结构形成于安装槽内,面板可转动安装于安装槽内,且优选地,面板的上侧或下侧与门体转动连接,以使面板的另一相对侧能够在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伸入安装槽内部。扣手结构设置于安装槽与面板转动侧相对的一侧,以使得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扣手结构能够外露。
其中,扣手结构的设置及面板与门体的转动连接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再对锁定组件的结构进行赘述。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机构和家用电器,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机构和家用电器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仅面板的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三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为单纯的平板状结构,其仅起到遮挡扣手结构的作用。面板能沿水平滑动地设置于安装槽内。扣手结构设置于安装槽的上侧和/或下侧槽壁,当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面板内陷于安装槽内部,且扣手结构外露。
其中,扣手结构的设置及面板与门体的转动连接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三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锁定组件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再对锁定组件的结构进行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9)

1.一种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1),所述门体(1)具有前侧开口的安装槽(118);
面板(2),活动安装于所述门体(1)上,所述面板(2)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活动切换,所述面板(2)或所述安装槽(118)内具有扣手结构,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扣手结构内藏于所述安装槽(118)内并被所述面板(2)的前侧面遮挡,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扣手结构外露;
锁定组件(4),用于在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锁定所述门体(1)和所述面板(2)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4)包括固定件(41)和活动件(42),所述固定件(41)安装于所述门体(1)上,所述活动件(42)安装于所述面板(2),所述锁定组件(4)具有所述活动件(42)与所述固定件(41)锁和的锁定状态及所述固定件(41)和所述活动件(42)分离的解锁状态;
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锁定组件(4)处于所述锁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1)和所述活动件(42)中的一个为锁舌,另一个为具有锁槽(4111)的锁体;
所述锁定组件(4)被配置为:当所述面板(2)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卡入所述锁槽(4111)以使所述锁定组件(4)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按压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面板(2)并释放后,所述锁舌脱出所述锁槽(4111)以使所述锁定组件(4)转换至所述解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1)为所述锁体,所述活动件(42)为所述锁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1)和所述活动件(42)中的一个为电磁铁,另一个为磁吸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1)为所述电磁铁,所述活动件(42)为所述磁吸件。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包括竖直设置的前门板(111)和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前门板(111)背面的两个安装板部(113),两个所述安装板部(113)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槽(118),所述前门板(111)上形成所述前侧开口,所述面板(2)与两个所述安装板部(113)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部(113)上开设有导向滑槽(1131),所述面板(2)的外侧凸设有导向件(6),所述导向件(6)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滑槽(1131)中,所述导向滑槽(1131)沿所述面板(2)的活动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安装板部(113)远离另一所述安装板部(113)的一侧安装有所述锁定组件(4),所述导向件(6)穿出所述安装板部(113)的外侧并与所述活动件(4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6)包括滑动部(61)和连接部(62),所述滑动部(61)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滑槽(1131),所述滑动部(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部(62)和所述面板(2)连接,所述连接部(62)位于所述安装板部(113)的外侧,且所述连接部(62)与所述活动件(4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3),所述弹性复位件(3)的第一端相对所述面板(2)固定,所述弹性复位件(3)的第二端相对所述门体(1)固定,所述弹性复位件(3)用于使所述面板(2)保持或回复至所述第一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锁定组件(4)处于解锁状态,且所述面板(2)的前侧面与门体(1)的前侧面平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与所述门体(1)转动连接,且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2)相对所述门体(1)倾斜;
或,所述面板(2)能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8)。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手结构形成于所述安装槽(118)的槽壁处,当所述面板(2)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2)的至少与所述扣手结构对应的一侧伸入所述安装槽(118)内部,所述扣手结构通过所述前侧开口外露;
或,所述面板(2)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扣手结构,且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2)至少设置有所述扣手结构的一侧伸出所述安装槽(118)外以外露所述扣手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为操控面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面板的操控面形成所述面板(2)的前侧面,所述面板(2)与所述安装槽(118)的相对两侧槽壁转动连接,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2)的上端伸入所述安装槽(118)内,所述操控面倾斜向上设置;
或,所述操控面板的操控面形成所述面板(2)的前侧面,所述面板(2)与所述门体(1)滑动连接,所述扣手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槽(118)内,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2)滑动至内陷于所述安装槽(118);
或,所述操控面板的操控面形成所述面板(2)的前侧面,所述面板(2)与所述门体(1)滑动连接,所述面板(2)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扣手结构,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2)滑动至前侧伸出所述安装槽(118)。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面板的顶部形成操控面,当所述操控面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操控面内藏于所述安装槽(118)内,当所述操控面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操控面向上外露。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与所述门体(1)转动连接,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2)顶部伸出所述安装槽(118),所述面板(2)下端伸入所述安装槽(118)内,所述扣手结构形成于所述安装槽(118)的下侧;
或,所述面板(2)与所述门体(1)滑动连接,当所述面板(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面板(2)滑动至前侧伸出所述安装槽(118),所述扣手结构形成于所述面板(2)左侧、右侧和/或下侧。
19.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门机构。
CN202222616430.9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8439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6430.9U CN21843904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6430.9U CN21843904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9042U true CN218439042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6430.9U Active CN218439042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9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7510B (zh) 一种滚筒洗衣机
CN218439042U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N211243193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103015810A (zh) 门锁和安装有相同门锁的设备
CN209899309U (zh) 家用电器门锁组件及洗碗机
EP3067458B1 (en) Detergent box assembly for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CN218439041U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N218467487U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N218391034U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N212546849U (zh) 一种双控门锁的洗碗机
CN115944253A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N115517604A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N211324760U (zh) 一种尘盒和安装了该尘盒的移动机器人
CN210916687U (zh) 一种洗衣机的门锁结构
CN218606519U (zh) 一种清洗机
CN218419794U (zh) 一种门机构及家用电器
CN217001301U (zh) 用于电器的门锁机构及家用电器
CN109667120B (zh) 洗衣机
KR101674552B1 (ko) 역래치식 평면핸들장치
CN218953044U (zh) 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门锁
CN217610950U (zh) 一种洗碗机
CN217284444U (zh) 烘干箱
CN217244235U (zh) 开关门装置及清洗设备
JPH11230574A (ja)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CN216984818U (zh) 一种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