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6203U - 壳体、配电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壳体、配电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6203U
CN218386203U CN202222079603.8U CN202222079603U CN218386203U CN 218386203 U CN218386203 U CN 218386203U CN 202222079603 U CN202222079603 U CN 202222079603U CN 218386203 U CN218386203 U CN 218386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vertical
limiting plate
installation space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96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莉
朱彤
闻皓岩
孙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96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6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6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6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配电装置以及车辆。该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安装结构,安装结构限定出安装空间,安装结构包括:横向限位结构和纵向限位结构,横向限位结构用于对安装空间的横向两端进行限位,纵向限位结构用于对安装空间的纵向两端进行限位;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第一垂向卡接结构位于安装空间的远离壳体本体的垂向一侧,第二垂向卡接结构位于安装空间的靠近壳体本体的垂向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通过设置横向限位结构、纵向限位结构、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可以对零件的横向和纵向进行限位,对零件的垂向两侧进行卡接固定,由此方便零件在壳体上的固定,有利于节省安装工时、提升卡接牢固度。

Description

壳体、配电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壳体、具有上述壳体的配电装置以及具有上述配电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零件在壳体上的安装主要是利用支架或螺栓紧固件来实现,这会导致安装过程繁琐,耗时较长。一些壳体上设有卡接结构来对零件顶部进行卡接固定,但卡接效果较差,导致零件松动产生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壳体,有利于节省安装工时且卡接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的配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配电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本体上,且所述安装结构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横向限位结构和纵向限位结构,所述横向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安装空间的横向两端进行限位,所述纵向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安装空间的纵向两端进行限位;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垂向卡接结构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远离所述壳体本体的垂向一侧,所述第二垂向卡接结构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垂向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通过设置横向限位结构和纵向限位结构,可以对零件的横向和纵向进行限位,通过设置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可以对零件的垂向两侧进行卡接固定,由此方便零件在壳体上的固定,有利于节省零件在壳体上的安装工时,并且有利于提升对零件卡接时的牢固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与所述壳体本体相连,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纵向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纵向另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分离开,以在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手拿空间,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均设有所述横向限位结构和所述纵向限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卡钩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垂向卡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所述壳体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构造为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相连、另一端沿垂向延伸的卡钩,所述卡钩具有朝向所述安装空间伸出的卡勾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勾部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的垂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垂向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垂向卡接结构构造为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相连、另一端向所述安装空间伸出的弹性支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侧板的相对表面上均设有所述横向限位结构,所述横向限位结构构造为沿垂向延伸的横向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所述连接板上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所述连接板上均设有所述纵向限位结构,所述纵向限位结构构造为沿垂向延伸的纵向限位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配电装置,包括上述的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电装置,其包括的壳体能够对配电装置的一些零件进行限位和卡接固定,并且装配工时较少,装配效率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电装置包括预充电阻,所述预充电阻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横向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预充电阻的横向两端进行限位,所述纵向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预充电阻的纵向两端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对所述预充电阻的远离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进行卡接,所述第二垂向卡接结构对所述预充电阻的靠近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进行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配电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其包括的配电装置中,零件在壳体上的安装牢固可靠,且安装工时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第二限位板与壳体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横向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预充电阻安装在壳体上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横向限位结构1、纵向限位结构2、第一卡钩31、第二卡钩32、卡勾部33、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第一限位板5、第一侧板51、第一连接板52、第二限位板6、第二侧板61、第二连接板62、壳体本体7、第一避让槽81、第二避让槽82、预充电阻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10、具有上述壳体10的配电装置以及具有上述配电装置的车辆。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10可以包括:壳体本体7和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形成在壳体本体7上,且安装结构限定出安装空间,零件适于安装在该安装空间内,以实现该零件在壳体10上的安装与固定。
具体而言,安装结构可以包括:横向限位结构1、纵向限位结构2、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横向限位结构1用于对安装空间的横向两端进行限位,纵向限位结构2用于对安装空间的纵向两端进行限位,第一垂向卡接结构位于安装空间的远离壳体本体7的垂向一侧,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位于安装空间的靠近壳体本体7的垂向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横向”指的是图1、图4所示的A-B方向,“纵向”指的是图1、图4所示的C-D方向,“垂向”指的是图1、图4所示的E-F方向。
在将零件放置于该安装空间内时,横向限位结构1用于对该零件的横向两端(即AB端)进行限位,纵向限位结构2用于对该零件的纵向两端(即CD端)进行限位,第一垂向卡接结构位于该零件的远离壳体本体7的垂向一侧,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位于该零件的靠近壳体本体7的垂向一侧,即第一垂向卡接结构位于该零件的E侧,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位于该零件的F侧。换言之,横向限位结构1、纵向限位结构2用于对零件进行定位,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用于对零件进行卡接固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栓紧固件进行固定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卡接固定方式简单易操作,有利于节省零件在壳体10上的安装工时。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零件顶部进行卡接的单侧卡接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对零件的垂向两侧同时卡接,有利于提升对零件卡接时的牢固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10,通过设置横向限位结构1,可以对零件的横向进行限位,通过设置纵向限位结构2,可以对零件的纵向进行限位,通过设置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可以对零件的垂向两侧进行卡接固定,由此方便了零件在壳体10上的固定,有利于节省零件在壳体10上的安装工时,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保证了零件卡接装配后无晃动,有利于提升对零件卡接时的牢固程度,同时,取消了螺栓紧固件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减轻了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结构可以包括: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均与壳体本体7相连,且第一限位板5位于安装空间的纵向一端,第二限位板6位于安装空间的纵向另一端,如图1、图4所示,第一限位板5位于安装空间的C端,第二限位板6位于安装空间的D端。
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分离开,以在相邻两个限位板之间形成手拿空间,这样,在将零件放置于该安装空间内或将零件从该安装空间内取出的过程中,手拿空间可以对用户手部进行避让,换言之,用户手部可以在手拿空间内抓取零件的横向两端。
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上均设有横向限位结构1和纵向限位结构2。具体而言,第一限位板5上的横向限位结构1能够对零件C端的横向进行限位,第一限位板5上的纵向限位结构2能够对零件C端的纵向进行限位,第二限位板6上的横向限位结构1能够对零件D端的横向进行限位,第二限位板6上的纵向限位结构2能够对零件D端的纵向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连接两个侧板的连接板,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第一卡钩31设置在第一限位板5的连接板上,第二卡钩32设置在第二限位板6的连接板上,这样,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可以从纵向两端对零件进行卡接。具体而言,第一限位板5呈“U”型,且第一限位板5包括第一连接板52以及两个第一侧板51,两个第一侧板51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52连接两个第一侧板51。类似地,第二限位板6呈“U”型,且第二限位板6包括第二连接板62以及两个第二侧板61,两个第二侧板61相对设置,第二连接板62连接两个第二侧板61。第一卡钩3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2上,第二卡钩32设置在第二连接板62上。
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设置在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之间的壳体本体7上,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能够与第一卡钩31、第二卡钩32配合来对零件进行卡接固定,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第一卡钩31、第二卡钩32对零件形成三个卡接点,并且,三个卡接点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由此有利于提升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对零件的卡接固定程度,达到垂向无晃动、装配牢固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构造为一端与壳体本体7相连、另一端沿垂向延伸的卡钩,卡钩具有朝向安装空间伸出的卡勾部33。具体而言,第一卡钩31的卡勾部33朝向安装空间伸出,第二卡钩32的卡勾部33也朝向安装空间伸出。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均构造为悬臂结构,这样,在将零件向安装空间内安装或将零件从安装空间内取出时,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容易变形,从而降低了零件向安装空间内安装或将零件从安装空间内取出时的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示,壳体本体7上设有第一避让槽81和第二避让槽82,第一避让槽81位于第一卡钩31与壳体本体7的连接处,第二避让槽82位于第二卡钩32与壳体本体7的连接处。在将零件安装在安装空间时,零件的线束可以经第一避让槽81和第二避让槽82向外引出,第一避让槽81和第二避让槽82也可以用于避让零件的其他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卡勾部33与壳体本体7之间的垂向距离大于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的垂向高度。换言之,卡勾部33向外超出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的顶边,有利于卡勾部33对零件进行卡接,并且方便将卡勾部33与零件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构造为一端与壳体本体7相连,另一端向安装空间伸出的弹性支臂。这样,弹性支臂在受到挤压时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弹性支臂与零件的底部(F侧)弹性抵接,第一垂向卡接结构与零件的顶部(E侧)弹性抵接,从而更好地将零件卡紧在第一垂向卡接结构与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侧板的相对表面上均设有横向限位结构1,横向限位结构1构造为沿垂向延伸的横向限位筋;第一限位板5的连接板上和第二限位板6的连接板上均设有纵向限位结构2,纵向限位结构2构造为沿垂向延伸的纵向限位筋。换言之,两个第一侧板51的相对表面上均设有横向限位结构1,这样可以对零件C端的横向进行限位,两个第二侧板61的相对表面上均设有横向限位结构1,这样可以对零件D端的横向进行限位。第一连接板52上设有纵向限位结构2,这样可以对零件C端的纵向进行限位,第二连接板62上也设有纵向限位结构2,这样可以对零件D端的纵向进行限位。
可选地,如图2-图4所示,横向限位筋与零件接触处为线接触,纵向限位筋与零件接触处为线接触,这样,横向限位结构1和纵向限位结构2的制造精度可以较低,有利于降低壳体10的制造成本。在将零件放置于安装空间内或将零件从安装空间内取出的过程中,横向限位筋和纵向限位筋均可以为零件进行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配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壳体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电装置,其包括的壳体10能够对配电装置的一些零件进行限位和卡接固定,并且装配工时较少,装配效率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所示,配电装置包括预充电阻20,预充电阻20安装于安装空间,也就是说,上面所说的零件可以是预充电阻20。横向限位结构1用于对预充电阻20的横向两端进行限位,纵向限位结构2用于对预充电阻20的纵向两端进行限位,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对预充电阻20的远离壳体本体7的一侧进行卡接,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对预充电阻20的靠近壳体本体7的一侧进行卡接。横向限位结构1和纵向限位结构2对预充电阻20的限位准确,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对预充电阻20的卡接牢固,简化了预充电阻20在壳体10上的安装固定,并且也方便将预充电阻20从壳体10上拆卸下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配电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其包括的配电装置中,零件在壳体10上的安装牢固可靠,且安装工时较少。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7)和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形成在所述壳体本体(7)上,且所述安装结构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横向限位结构(1)和纵向限位结构(2),所述横向限位结构(1)用于对所述安装空间的横向两端进行限位,所述纵向限位结构(2)用于对所述安装空间的纵向两端进行限位;
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和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所述第一垂向卡接结构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远离所述壳体本体(7)的垂向一侧,所述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靠近所述壳体本体(7)的垂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6)均与所述壳体本体(7)相连,且所述第一限位板(5)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纵向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板(6)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纵向另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6)分离开,以在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手拿空间,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6)上均设有所述横向限位结构(1)和所述纵向限位结构(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6)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所述第一卡钩(31)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5)的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卡钩(32)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6)的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6)之间的所述壳体本体(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31)和所述第二卡钩(32)构造为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7)相连、另一端沿垂向延伸的卡钩,所述卡钩具有朝向所述安装空间伸出的卡勾部(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部(33)与所述壳体本体(7)之间的垂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6)的垂向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构造为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7)相连、另一端向所述安装空间伸出的弹性支臂。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的相对表面上均设有所述横向限位结构(1),所述横向限位结构(1)构造为沿垂向延伸的横向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板(5)的所述连接板上和所述第二限位板(6)的所述连接板上均设有所述纵向限位结构(2),所述纵向限位结构(2)构造为沿垂向延伸的纵向限位筋。
8.一种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装置包括预充电阻(20),所述预充电阻(20)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横向限位结构(1)用于对所述预充电阻(20)的横向两端进行限位,所述纵向限位结构(2)用于对所述预充电阻(20)的纵向两端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垂向卡接结构对所述预充电阻(20)的远离所述壳体本体(7)的一侧进行卡接,所述第二垂向卡接结构(4)对所述预充电阻(20)的靠近所述壳体本体(7)的一侧进行卡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配电装置。
CN202222079603.8U 2022-08-08 2022-08-08 壳体、配电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218386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9603.8U CN218386203U (zh) 2022-08-08 2022-08-08 壳体、配电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9603.8U CN218386203U (zh) 2022-08-08 2022-08-08 壳体、配电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6203U true CN218386203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9603.8U Active CN218386203U (zh) 2022-08-08 2022-08-08 壳体、配电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6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86203U (zh) 壳体、配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12401106U (zh) 一种汽车高压线束安装结构
CN110816437B (zh) 汽车管线束支架
CN215793110U (zh) 一种电动尾门控制器的连接结构
CN220672787U (zh) 卡接式接线束固定支架及电池模组
CN208422966U (zh) 汽车电池包及汽车
CN218839370U (zh) 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953260U (zh) 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20086115U (zh) 电池结构
CN217029763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挂钩弹簧
CN215752781U (zh) 挡泥板结构以及电动车
CN220984716U (zh) 电池箱、电池包和车辆
CN216734151U (zh) 线束固定装置及车辆
CN214492778U (zh) 车辆的线束支架以及车辆
CN205469441U (zh) 一种摩托车的后挡泥板前体
CN213273182U (zh) 空调器的底盘组件和空调器
CN210723455U (zh) 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连接器
CN211083116U (zh) 用于车辆的管线固定装置和车辆
CN220775233U (zh) 一种线束固定支架
CN212619116U (zh) 空调器的电控盒部件和空调器
CN220379028U (zh) 一种电动球阀支撑固定装置
CN219108581U (zh) 一种驱鸟装置
CN217281947U (zh) 一种线束卡固结构
CN214267527U (zh) 尿素罐的线束支架
CN104097594B (zh) 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