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7625U - 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及包含该润滑结构的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及包含该润滑结构的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77625U CN218377625U CN202222354524.3U CN202222354524U CN218377625U CN 218377625 U CN218377625 U CN 218377625U CN 202222354524 U CN202222354524 U CN 202222354524U CN 218377625 U CN218377625 U CN 2183776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position
- shaft bearing
- transmission
- oil guide
- cov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及包含该润滑结构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壳体主体、盖体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壳体主体和盖体彼此连接且形成用于放置所述传动机构的空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根传动轴,所述述壳体主体和盖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的多个轴承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主体内壁上且分别位于各个所述轴承位径向外侧的多个润滑油引导部件;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轴承位附近的多个导油口;位于所述盖体内壁上且分别位于各个所述轴承位径向外侧的多个润滑油引导部件;以及位于所述盖体的轴承位附近的多个导油口。本实用新型合理设计了减速器壳体润滑结构,合理布置和设计了加强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及包含该润滑结构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动装置例如变速器属于车辆上的重要部件。由于车辆动力源的动力特性与车辆的负载特性并不能完全地匹配,因此需要在动力源和车轮之间设置变速器。除此之外,变速器还可以提供空挡和倒挡,以在动力源工作时也能够切断动力源与车轮之间的动力连接。
变速器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除了与自身齿轮参数、材料和工艺相关之外,还和润滑密切相关。好的润滑结构可以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减小齿轮、轴承和透气塞的失效,进而延长变速器的寿命并且提高传动效率、减小热损失等。因此,变速器的润滑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设计。
当前,大多数变速器在箱底存储一定量的润滑油,润滑油在齿轮转动的带动下对变速器进行飞溅润滑。润滑油量过大会导致热损失加大,进而降低变速器的传动效率、加剧变速器的温升。目前,单纯靠增加润滑油量来促进变速器的润滑会导致效率降低,而且不容易润滑到润滑死点;最终导致变速器的效率低、润滑效果差。
因此,需要设计更合理的变速器壳体润滑结构,以便在润滑油量小、热损失小的情况提高变速器的寿命和传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在此提出以下改进的技术方案。
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壳体主体、盖体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壳体主体和盖体彼此连接且形成用于放置所述传动机构的空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根传动轴,所述述壳体主体和盖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的多个轴承位,所述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包括:
位于所述壳体主体内壁上且分别位于各个所述轴承位径向外侧的多个润滑油引导部件;
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轴承位附近的多个导油口;
位于所述盖体内壁上且分别位于各个所述轴承位径向外侧的多个润滑油引导部件;以及
位于所述盖体的轴承位附近的多个导油口。
根据一个示例,在壳体主体上的轴承位包括输出轴轴承位、中间轴轴承位以及输入轴轴承位,所述壳体主体的润滑油引导部件包括:
环绕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的一部分设置的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凸起、输出轴轴承位导油筋;
在中间轴轴承位的上方设置的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
在输入轴轴承位的附近设置的弧形的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
根据一个示例,所述壳体主体的导油口包括:
位于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下方附近设置的第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以及位于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上方附近设置的第二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
在中间轴轴承位的上方设置的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
在输入轴轴承位的附近设置的输入轴轴承位回油口、输入轴轴承位导油口。
根据一个示例,在盖体上的轴承位包括输出轴轴承位、中间轴轴承位以及输入轴轴承位,所述盖体的润滑油引导部件包括:
在盖体中间轴轴承位附近设置的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
在盖体输入轴轴承位附近设置的盖体第一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以及盖体第二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
根据一个示例,盖体第一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设置在盖体的上壁上并与上壁成一定角度地倾斜延伸,盖体第二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呈弧形围绕盖体输入轴轴承位延伸。
根据一个示例,所述盖体的导油口包括:
在盖体输出轴轴承位周围设置的盖体第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以及盖体第二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
在盖体中间轴轴承位的附近设置的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
在盖体输入轴轴承位的附近设置的盖体输入轴轴承位导油口。
一种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壳体主体、盖体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壳体主体和盖体彼此连接且形成用于放置所述传动机构的空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根传动轴,所述述壳体主体和盖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的多个轴承位,所述传动装置具有所述的传动装置润滑结构。
根据一个示例,在所述传动装置的壳体主体和盖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相邻的轴承位的加强筋。
根据一个示例,在所述传动装置的壳体主体和盖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传动装置固定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一个示例,在盖体的输出轴轴承位外侧设置有多条从径向由内向外延伸的弧形加强筋。
根据以上描述以及下文将要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可以知晓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合理设计了减速器壳体润滑结构,在润滑油量小、热损失小的前提下提高了减速器的寿命和传动效率,解决了减速器的齿轮、轴承润滑问题;同时,避免透气塞处受到润滑油的喷溅导致失效。另外,合理得布置和设计了加强筋,使得传动装置在最小重量下,满足较高得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壳体主体1和盖体2安装到一起时的视图。
图2示出了壳体主体1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盖体2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与图2所示的观察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壳体主体1的视图。
所有附图都只是示意性的,而且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此外它们仅示出为了阐明本实用新型而必需的那些部分,其他部分被省略或仅仅提及。即,除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所述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看作是权利要求的特征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
在以下描述中可能使用的关于方位的说明,比如“上”、“下”、“内”、“外”、“径向”、“轴向”等,除非具有明确说明,仅为了方便描述,而无欲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形成任何限定。此外,在下文中使用了例如“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各个元件,而无欲限制这些元件的本质、序列、顺序或数目。
图1示出了壳体主体1和盖体2安装到一起时的视图,图2则示出了壳体主体1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盖体2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与图2所示的观察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壳体主体1的视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壳体包括壳体主体1和盖体2,二者共同组成一个腔室,以在其中设置轴承、轴、齿轮、齿轮轴等零件。此外,在壳体主体1上还可以设置电机壳体4,以便于形成集成式的动力传动装置。壳体主体1和盖体2之间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栓连接。
在壳体主体1和盖体2二者共同组成的腔室中,可以设置多级传动装置。在图1-图4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包含三根传动轴的传动装置,具体地从图2、图3可以看出,分别是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这三根轴的两端分别容纳于图2所示的壳体主体1中的三个孔和图3所示的盖体2中三个孔中。三根轴可以分别是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相应地,在图2中,第一轴的一端通过轴承支撑于壳体主体输入轴轴承位101,第二轴的一端则通过轴承支撑于壳体主体中间轴轴承位102,第三轴的一端则通过轴承支撑于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103。图3则示出了与图2中的各个轴承位对应的轴承位,具体地,分别是盖体输入轴轴承位201、盖体中间轴轴承位202和盖体输出轴轴承位203。
传动装置的传动轴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相应地,壳体主体1和盖体2上的轴承位的数量与之一致即可。
在壳体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透气塞3以及油封等外部零件。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各个轴承位的周围,设置有与润滑相关的多个特征。在图2中,在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103的下方附近,设置有第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104,环绕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103的一部分设置有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凸起105,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凸起105环绕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103超过半周,然后在上部向上延伸至与壳体的上壁相交,在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凸起105上部与壳体的上壁相交处设置有输出轴轴承位导油筋107,该输出轴轴承位导油筋107则延伸至上方附近的第二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106。
类似地,在中间轴轴承位102的上方设置有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108和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109。在输入轴轴承位101的附近设置有输入轴轴承位回油口112、输入轴轴承位导油口110以及弧形的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111。图2中示出了导油口和导油筋的具体位置以及形状,但是这些示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任何其他位置和形状的导油口和导油筋都是可以的,只要能够实现导油功能即可。
传动装置不运行时,润滑油储存在壳体下方靠近输出轴的位置。润滑油静置在壳体底部时,会淹没第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104进入到输出轴轴承位103进而润滑输出轴轴承。车辆前进时,输入轴、输出轴沿第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旋转,中间轴则沿第二方向例如顺时针旋转;车辆后退时,各传动轴旋向与之相反。
随着车辆前进,壳体上的润滑结构开始作用。壳体主体上,润滑油在输出轴齿轮高速旋转下被甩出,逆时针沿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凸起105以及差速器差圈外包络(如果有的话)进一步甩至输出轴轴承位导油筋107上,然后顺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筋107和第二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106流向并润滑输出轴轴承。
一部分润滑油继续沿着壳体上壁甩至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109上,然后沿着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108流向并润滑中间轴轴承。另外,本减速器的差圈靠近盖体2,导致流向盖体的润滑油较多;因此该部分润滑油将通过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109以及设置在盖体上的导油筋将甩向盖体的润滑油导入到壳体主体中间轴轴承。其余润滑油继续逆时针飞溅,甩向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111;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111一方面阻止润滑油进入透气塞3、另一方面将来自输出轴上的齿轮及中间轴齿轮甩出的润滑油导向输入轴轴承位导油口110流向并润滑输入轴轴承。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盖体2的各个轴承位的周围,设置有与润滑相关的多个特征。在图3中,在盖体输出轴轴承位203的周围设置有盖体第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204以及盖体第二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205。在盖体中间轴轴承位202的附近则设置有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207上以及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206。在盖体输入轴轴承位201的附近则设置有盖体输入轴轴承位导油口209、盖体第一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208上以及盖体第二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210。盖体第一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208设置在盖体2的上壁上并从与上壁成一定角度地倾斜延伸一定长度,盖体第二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210则呈弧形围绕盖体输入轴轴承位201延伸。
同样地,图3中示出了导油口和导油筋的具体位置以及形状,但是这些示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任何其他位置和形状的导油口和导油筋都是可以的,只要能够实现导油功能即可。作为一般性的设计原则,导油口设置在轴承位的上半部分,导油筋、挡油筋也设置在轴承位的上半部分,并且其延伸方向使得其能够引导被甩出的润滑油进入相应的导油口。
车辆前进时看向盖体2,润滑油则是顺时针沿着盖体第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204流向并润滑输出轴轴承。其他润滑油沿着壳体,顺时针飞溅至盖体第二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205上,流向并润滑输出轴轴承。一部分润滑油飞溅至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207上,折返进入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206上,流向并润滑中间轴轴承。其余润滑油继续飞溅至盖体第二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210,沿着挡油筋的导向流入盖体输入轴轴承位导油口209,起到润滑输入轴轴承的作用。
随着车辆后退,润滑油在输出轴齿轮旋转下被甩出。在壳体主体1上顺时针沿着由输入轴轴承位回油口112进入输入轴轴承位。冲向透气塞3处的润滑油被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111阻挡。其他润滑油继续顺时针冲向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109上,然后沿着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108流向并润滑中间轴轴承。其余润滑油冲向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凸起105,然后沿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106进入到输出轴轴承位进而润滑输出轴轴承。
车辆后退时看向盖体,润滑油则是逆时针沿着壳体被甩出。润滑油被甩向盖体第二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210,阻止润滑油进入透气塞3,同时将润滑油导向输入轴轴承位。其余润滑油甩向盖体第一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208,折返至盖体输入轴轴承位导油口209,起到润滑输入轴轴承的作用。润滑油进一步顺着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207,折返至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206上,流向并润滑中间轴轴承。剩余润滑油继续逆时针运动,沿着盖体第二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205上,流向并润滑输出轴轴承。盖体第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204进一步搜集壳体上的润滑油进入输出轴轴承位。
进一步地,壳体主体1上的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111与盖体2上的盖体第二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210在箱体合盖后组成阻止润滑油进入透气塞的迷宫挡油结构。
在车辆不运行时,为了下次运行时减速器得到最优的润滑,在壳体主体上1,甩至透气塞处壳体迷宫结构的润滑油由挡油筋110的豁口处流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要改进方面,在于根据结构强度在多个位置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加强筋,以使减速器能够承受较大的输出扭矩用以助力车辆前进。
具体地,参见图4,在壳体主体1上设置有位于悬置又称连接部之间的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2、位于壳体主体1的外壁上的径向不同高度上且沿径向延伸的第三加强筋13、第四加强筋14,第三加强筋可以连接壳体主体1的输出轴轴承位处与连接部,各个加强筋能够减小输出轴部位因大扭矩引起的周向变形,并保持住悬置的相对位置。在相邻的轴承位例如输出轴轴承位与中间轴轴承位之间设置有轴承位加强筋15,以减小相邻轴承位之间因斜齿轮受力带来的轴向变形。在壳体主体1与电机壳体4连接的部分的内侧,设置有均布的内侧第一加强筋16、内侧第二加强筋17,以分别连接电机轴轴承位和第一周向部以及连接第一周向部和第二周向部。此外,参见图1,在壳体主体1与电机壳体4相配合的部分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径向均布的外侧第一加强筋18和外侧第二加强筋19。多个个外侧加强筋和内侧加强筋分别从内侧和外侧两个方面,减小电机传递扭矩带来的壳体主体的周向变形。
参见图1,在盖体2的外侧,对应于中间轴轴承位处设置有十字加强筋21,该十字加强筋既连接了悬置,又连接了中间轴轴承位,很好地减小了此处得轴向变形、增加了悬置定位精确性。在输出轴轴承位对应的盖体外侧,则设置有多条从径向由内向外延伸的弧形加强筋22。盖体2因为厚度较薄,但与壳体主体1承受同样的扭矩,采取与大扭矩产生的变形力相互对抗的弧形均布加强筋22能够使得在更轻量、成本更低的情况下,满足刚度及变形要求。同样地,在盖体2上也设置有连接相邻的轴承位的轴承位加强筋23,以减小输出轴及中间中间轴之间的变形。此外,用于将盖体2固定到车辆上的多个悬置之间也设置有第四加强筋24、和第五加强筋25,由此很好地增加了分散在壳体外围的悬置强度,保证了减速器与整车之间的精准定位。
上文描述的仅仅是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在不背离所述精神和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对所描述的示例做出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各种等同方式均被预想到,并落入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壳体主体、盖体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壳体主体和盖体彼此连接且形成用于放置所述传动机构的空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根传动轴,所述述壳体主体和盖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的多个轴承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包括:
位于所述壳体主体内壁上且分别位于各个所述轴承位径向外侧的多个润滑油引导部件;
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轴承位附近的多个导油口;
位于所述盖体内壁上且分别位于各个所述轴承位径向外侧的多个润滑油引导部件;以及
位于所述盖体的轴承位附近的多个导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主体上的轴承位包括输出轴轴承位、中间轴轴承位以及输入轴轴承位,所述壳体主体的润滑油引导部件包括:
环绕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的一部分设置的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凸起、输出轴轴承位导油筋;
在中间轴轴承位的上方设置的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
在输入轴轴承位的附近设置的弧形的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导油口包括:
位于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下方附近设置的第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以及位于壳体主体输出轴轴承位上方附近设置的第二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
在中间轴轴承位的上方设置的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
在输入轴轴承位的附近设置的输入轴轴承位回油口、输入轴轴承位导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盖体上的轴承位包括输出轴轴承位、中间轴轴承位以及输入轴轴承位,所述盖体的润滑油引导部件包括:
在盖体中间轴轴承位附近设置的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筋;
在盖体输入轴轴承位附近设置的盖体第一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以及盖体第二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盖体第一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设置在盖体的上壁上并与上壁成一定角度地倾斜延伸,盖体第二输入轴轴承位挡油筋呈弧形围绕盖体输入轴轴承位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导油口包括:
在盖体输出轴轴承位周围设置的盖体第一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以及盖体第二输出轴轴承位导油口;
在盖体中间轴轴承位的附近设置的盖体中间轴轴承位导油口;
在盖体输入轴轴承位的附近设置的盖体输入轴轴承位导油口。
7.一种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壳体主体、盖体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壳体主体和盖体彼此连接且形成用于放置所述传动机构的空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根传动轴,所述述壳体主体和盖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的多个轴承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润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装置的壳体主体和盖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相邻的轴承位的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装置的壳体主体和盖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传动装置固定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盖体的输出轴轴承位外侧设置有多条从径向由内向外延伸的弧形加强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54524.3U CN218377625U (zh) | 2022-09-05 | 2022-09-05 | 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及包含该润滑结构的传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54524.3U CN218377625U (zh) | 2022-09-05 | 2022-09-05 | 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及包含该润滑结构的传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77625U true CN218377625U (zh) | 2023-01-24 |
Family
ID=84971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54524.3U Active CN218377625U (zh) | 2022-09-05 | 2022-09-05 | 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及包含该润滑结构的传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77625U (zh) |
-
2022
- 2022-09-05 CN CN202222354524.3U patent/CN2183776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02515B1 (en) | Lubricating device for components within casing structure of vehicular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 |
CN101839310B (zh) | 变速器齿轮系挡板 | |
JP3592034B2 (ja) | 車両用パワートレーンのエアブリーザ構造 | |
US11739827B2 (en) |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15635838A (zh) |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机构总成、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 |
CN117254624B (zh) | 电机集成壳体和电机 | |
CN218377625U (zh) | 一种传动装置润滑结构及包含该润滑结构的传动装置 | |
CN114450506B (zh) | 传动装置 | |
CN209385607U (zh) | 一种新型的高位润滑回路电驱动系统变速箱 | |
WO2020110417A1 (ja) | 車両用駆動装置 | |
JP2010007761A (ja) |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 |
JPH11108163A (ja) | 潤滑装置 | |
CN211175236U (zh) | 一种带有轴承润滑结构的高转速横置单级减速箱 | |
CN114423968B (zh) | 传动装置 | |
CN211449594U (zh) | 一种新型大功率一轴取力器 | |
CN212455454U (zh) | 电驱动桥及车辆 | |
JP2013060976A (ja) | 終減速装置の潤滑構造 | |
CN109654211B (zh) | 变速器和车辆 | |
JP2018189135A (ja) | 動力装置 | |
KR102100666B1 (ko) | 전기 자동차용 구동장치 | |
JP2005106178A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CN218818069U (zh) | 一种轴承润滑结构及变速器 | |
JP4258762B2 (ja) | 自動変速機 | |
WO2024034282A1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CN213744844U (zh) | 一种轮式挖掘机自润滑变速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