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4653U -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4653U
CN218354653U CN202221146984.0U CN202221146984U CN218354653U CN 218354653 U CN218354653 U CN 218354653U CN 202221146984 U CN202221146984 U CN 202221146984U CN 218354653 U CN218354653 U CN 218354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ing
ultrasonic atomizer
fluid
condens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469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志
胡瑞龙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469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4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4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4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布了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所述超声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储存有液体基质;吸嘴口,用于供气溶胶逸出;具有微孔结构的雾化片元件,用于将所述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所述雾化元件还包括第一喷雾孔,所述气溶胶经所述第一喷雾孔进入所述吸嘴口;和冷凝液回流路径,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自所述吸嘴口延伸至所述雾化元件的进液面的一侧;或者,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自所述吸嘴口延伸至所述储液腔。以上超声雾化器能够有效地避免冷凝液自第一喷雾孔进入雾化元件的微孔内。

Description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超声雾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雾化器及超声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雾化装置包括超声雾化器,超声雾化器上通常设置有具有微孔结构的雾化片,雾化片雾化生成的一部分气溶胶经喷雾孔逸出后进入吸嘴口,气溶胶在吸嘴口的内壁上遇冷极容易凝结形成冷凝液,当喷雾孔与吸嘴口正对设置时,该冷凝液会回流至喷雾孔从而流向处于低处的雾化片,当雾化片的微孔结构上覆盖有较多的冷凝液时,雾化片的雾化性能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于无法产生气溶胶,从而影响超声雾化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超声雾化器,该超声雾化器包括:
储液腔,储存有液体基质;
吸嘴口,用于供气溶胶逸出;
具有微孔结构的雾化片元件,用于将所述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所述雾化元件还包括第一喷雾孔,所述气溶胶经所述第一喷雾孔进入所述吸嘴口;和
冷凝液回流路径,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自所述吸嘴口延伸至所述雾化元件的进液面的一侧;或者,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自所述吸嘴口延伸至所述储液腔。
以上超声雾化器,由于设置有冷凝液回流路径,该冷凝液回流路径自所述吸嘴口延伸至所述雾化元件的进液面的一侧,从而将冷凝液引导至所述雾化元件的进液面一侧;或者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自所述吸嘴口延伸至所述储液腔,从而将冷凝液引导至所述储液腔,因此吸嘴口内部产生的冷凝液进入该回流路径并被引导朝向远离雾化元件的第一喷雾孔的方向移动,因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冷凝液自第一喷雾孔进入雾化元件的微孔内。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超声雾化器,包括:
储液腔,储存有液体基质;
吸嘴口,用于供气溶胶逸出;
具有微孔结构的雾化片元件,用于将所述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所述雾化元件还包括第一喷雾孔,所述气溶胶经所述第一喷雾孔进入所述吸嘴口;
密封元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雾化元件设置,所述密封元件用于分隔所述储液腔以及所述吸嘴口;
固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吸嘴口内部;和
冷凝液回流通道,贯穿所述固定元件设置,所述冷凝液回流通道与所述雾化元件的进液面导通,或者所述冷凝液回流通道与所述储液腔内部导通。
以上超声雾化器中,在超声雾化器内部还设置有冷凝液回流通道,能够有效地将引导冷凝液回流至雾化元件的进液面的一侧或者引导冷凝液回流至储液腔内部,同时由于设置有密封元件,用于分隔所述储液腔以及所述吸嘴口,因而上述冷凝液只能经回流液回流路径回流而不会泄漏至雾化器内部。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声雾化装置,包括超声雾化器以及为所述超声雾化器提供电力驱动的电源组件,所述超声雾化器包括上述超声雾化器。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超声雾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一个视角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元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元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元件的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剖面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元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又一个视角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另外,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声雾化装置,该超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电源组件,其中电源组件为雾化器提供电力驱动,雾化器将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电源组件内部配置有可持续使用的可充电池以及其它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超声雾化装置的工作状态。电源组件的电池以及控制组件均可持续使用,因而电源组件作为超声雾化装置的主体部分,固定在超声雾化装置的主壳体中,而雾化器的至少部分配置为是可拆卸地连接在超声雾化装置的主壳体上。在一些示例中,雾化器配置有独立的储液器,该储液器可拆卸地连接在超声雾化装置的主壳体上,用户可通过更换储液器的方式补充液体基质;在一些示例中,雾化器配置有独立的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超声雾化装置的主壳体上,当雾化组件的雾化性能受损时,用户可以更换雾化组件;在另外的一些实例中,雾化器整体配置为与电源组件可拆卸连接。参考图1所示,电源组件200设置有一敞口的接收腔,雾化器100可移除地收容于该接收腔的内部。在雾化器100的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一磁吸元件,在电源组件200的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磁吸元件,通过磁力吸合的方式将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相连接。
根据雾化器的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的不同,超声雾化装置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当雾化器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中主要包括雾化助剂、尼古丁制剂和风味组分时,超声雾化装置作为电子烟使用。当雾化器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中主要包括雾化助剂、具有药用功能或者保健作用的活性功能组分时,超声雾化装置作为医疗吸入设备使用,用户通过吸食超声雾化装置产生的气溶胶,从而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呼吸系统类疾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超声雾化器100,当电源组件200对超声雾化器100提供特定频率的电流后,超声雾化器100的雾化元件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将雾化元件上的液体基质打散从而形成喷雾状的气溶胶。对于具有药用功能或者保健作用的活性功能组分通过超声雾化方式进行雾化更有利于保留活性功能组分本身的价值,因此上述超声雾化器100一般作为医疗吸入设备使用。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超声雾化器100大致呈扁状,该超声雾化器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近端,其中壳体10的近端缩颈形成吸嘴11,在可选择的示例中,吸嘴11可单独配置并连接在壳体10的近端。壳体10的远端敞口设置,超声雾化器100内部的元器件通过其远端敞口安装在壳体10的内腔中。壳体10的内腔的一部分形成储液腔120,用于储存液体基质。吸嘴11的内部贯通形成吸嘴口110,该吸嘴口110用于供气溶胶逸出。在一些示例中,在壳体10上还设置有注液孔以及用于封闭该注液孔的活动塞12,该活动塞12配置为能够自壳体10上移除从而打开注液孔,以便于用户通过该注液孔向储液腔120内部补充液体基质。
超声雾化器100的雾化元件20一般选用相互贴合的雾化片以及压电陶瓷元件,其中雾化片上设置有多个微孔结构,该压电陶瓷元件配置为与电源组件200相连接后产生机械振动,液体基质流入雾化片上的微孔后被振动打散成雾状。参考图3所示,雾化元件20大致呈圆板状,在雾化片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圆形的微孔区21,该微孔区21设置有多个微孔,在压电陶瓷片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一喷雾孔22,压电陶瓷片上的第一喷雾孔22正对雾化片的微孔区21设置,雾化片上的微孔内的液体基质被振动打散形成气溶胶经第一喷雾孔21逸出。雾化片具有相对设置的雾化面以及进液面,压电陶瓷片贴合在雾化片的雾化面上。
在雾化元件20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密封元件23,该密封元件23一般选用柔性材料制备,例如硅胶材料,用于辅助将雾化元件20密封固定在壳体10的内腔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该密封元件23大致呈平板状,该密封元件2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在第一表面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大致呈圆形的凸台231,在第二表面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大致呈圆形的凹槽232,该凹槽232的横截面积大于凸台231的横截面积。雾化元件20收容于密封元件23的凹槽232内,该凹槽232的内壁与雾化元件20的大部分外表面相抵接,从而对雾化元件20的外表面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在密封元件23的凸台231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大致呈圆形的第二喷雾孔233,该第二喷雾孔233正对压电陶瓷片上的第一喷雾孔22设置,并且第二喷雾孔233的截面积大于压电陶瓷片上的第一喷雾孔22的截面积。雾化元件20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经压电陶瓷片上的第一喷雾孔22、密封元件23上的第二喷雾孔233进入超声雾化器100内部的出气通道。在密封元件23的一侧还设置有缺口,以方便压电陶瓷片上连接的导电引线穿出。
雾化元件20借助于支架24安装在壳体10的内腔中,支架24优选采用硬质的塑胶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备而成。参考图6所示,支架24的一端设置有敞口的收容腔241,雾化元件20的外表面套设密封元件23后安装于该收容腔241内。该支架24的一端连接至壳体10上,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管状的接口结构,该接口结构与吸嘴口110相连通,支架24的上端密封插接在该接口结构的内部。
进一步参考图2和图9所示,超声雾化器100还包括端盖30,该端盖30用于封闭壳体10的远端敞口,支架24的另一端连接在该端盖30上。储液腔120由壳体10、端盖30以及支架24三者界定形成。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参考图7所示,支架24包括两个支撑柱242,两个支撑柱242沿着壳体10纵向延伸,在端盖30的底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固定接口,支架24的两个支撑柱242的底部分别套设硅胶套后可分别插接在位于端盖30上的两个固定接口内部。在端盖30上还固定有两个电极柱31,在两个支撑柱242的内部均形成有穿孔243,该穿孔243贯穿整个支架24设置,其中的一个穿孔243用于供雾化元件20上连接的两根导线穿出,从而与端盖30上的两个电极柱31导电连接。端盖30一般采用硬质塑胶材料制备,为了提升超声雾化器100整体的美观度,在端盖30的外部还设置有金属套32,该金属套32卡接在端盖30上并能够覆盖端盖30的整个外表面设置。
在超声雾化器100的内部还设置有导液元件40,该导液元件40的一部分与雾化元件20相接触,该导液元件40的一部分延伸至储液腔120内部,从而将储液腔120内部的液体基质供应给雾化元件20。该导液元件40优选采用具有优良的导液性能的纤维或者棉等材料制备而成。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导液结构,该导液结构能够将储液腔120内部的液体基质有效传递给雾化元件20。参考图2、图9和图10所示,该导液结构包括相接触的第一导液元件41和第二导液元件42,其中第一导液元件41大致呈片状,该第一导液元件41收容在支架24的收容腔241的底部,并位于雾化元件20的雾化片的进液面下端设置,第一导液元件41可与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保持一定的间隔,或者第一导液元件41与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相贴合。第二导液元件42大致呈棒状,进一步地第二导液元件42的一端固定在支架24上并进一步延伸至与第一导液元件41的一部分表面相贴合,第二导液元件42的另一端固定在端盖30上,因而第二导液元件42沿壳体10纵向延伸至储液腔120的底端设置,有利于第二导液元件42充分吸收储液腔120内部的液体基质。第二导液元件42的顶端面与第一导液元件41相接触,储液腔120内部的液体基质经第二导液元件42传递给第一导液元件41并进一步传递给雾化元件20。在优选的实施中,第一导液元件41采用具有过滤性能的纤维或者棉等材料制备,液体基质在供应给雾化元件20之前,液体基质中携带的大颗粒物质被第一导液元件41所截留,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大颗粒物质堵塞雾化元件20的微孔结构,从而造成雾化元件20失效。
第一导液元件41具有比雾化元件20更大的表面积,因而第一导液元件41上的液体基质能够有效填充雾化元件20上的微孔区21,使得雾化元件20在单位时间内的雾化能力达到最大值,避免雾化元件20的微孔区21的一部分微孔存在液体基质无法供应的情况。进一步地,当第一导液元件41上积累较多的液体基质,而过多的液体基质无法及时被雾化元件20所雾化时,过多的液体基质能够导入第二导液元件42进而导入储液腔120,从而能够有效平衡超声雾化器100的雾化能力以及导液能力,使得超声雾化器100能够产生稳定的气溶胶。
第二导液元件42沿壳体10纵向延伸至储液腔120的底端设置,使得当储液腔120内部的液体基质余量较少时,储液腔120底部的液体基质也能够通过第二导液元件42传递给第一导液元件41,进而传递给雾化元件20,使得超声雾化器100对液体基质的使用能力达到最大。
第一导液元件41和第二导液元件42大致呈夹角设置,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参考图2和图10所示,第一导液元件41与雾化元件20平行设置,第二导液元件42与第一导液元件41垂直设置。在其它可选择的示例中,第二导液元件42与第一导液元件4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或者钝角。
雾化元件20由于其在雾化过程中产生连续的振动,雾化元件20容易产生晃动从而逐步与支架24松脱,可被理解的是,雾化元件20只依靠支架24的支撑作用,只能提供单一方向的束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雾化元件20外表面套设的密封元件23,由于其质地较软,因而密封元件23难以对雾化元件20提供束缚作用。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超声雾化器100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元件50,该固定元件50抵压在密封元件23的外表面上,雾化元件20抵接在固定元件50以及支架24之间,使得雾化元件20受到双向的束缚作用,进而雾化元件20能够稳定固定在壳体10的内腔中。该固定元件50采用硬质塑胶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备而成,该固定元件50的底端面与密封元件23的上表面相抵接,雾化元件20的上表面受到固定元件50的重力作用因而难以产生位移,使得超声雾化器100整体能够通过跌落测试。
参考图2和图10所示,固定元件50通过卡扣结构卡接在吸嘴口110的底端处,该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元件50的两侧的凸点以及设置在吸嘴11的内壁上的凹点。在固定元件5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圈,使得固定元件50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吸嘴11的内腔中。在固定元件50的中心区域设置有贯通的第三喷雾孔51,该第三喷雾孔51与密封元件23上的第二喷雾孔233正对设置,第三喷雾孔51沿壳体10纵向与吸嘴口110以及第二喷雾孔233相连通,雾化元件20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沿壳体10纵向依次经过第雾化元件20上的第一喷雾孔22、密封元件23上的第二喷雾孔233、固定元件50上的第三喷雾孔51,从而进入吸嘴口110内部。
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出气通道,雾化元件20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经出气通道逸出至吸嘴11的外部。在本申请提供的示例中,参考图2、图9和图10所示,雾化元件20靠近吸嘴口110设置,经雾化元件20的第一喷雾孔22逸出的气溶胶沿壳体10纵向进入吸嘴口110的内部,出气通道由第一喷雾孔22、第二喷雾孔233、第三喷雾孔51以及吸嘴口110界定形成,并且该出气通道大致沿壳体10纵向延伸设置。在可选择的示例中,在壳体10的内腔中设置有单独的出气管,出气管连通吸嘴口110与雾化元件20上的第三喷雾孔22,出气通道由喷雾孔、出气管的内腔以及吸嘴口110共同界定形成。出气通道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雾化器内部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出气通道沿着壳体10的纵向延伸,参考图2所示,此种出气通道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减小雾化器的吸阻并促进雾化器快速产生气溶胶。在可供选择的其它示例中,出气通道可以设置为曲线形延伸,这种出气通道的设置方式有利于降低气溶胶到达用户的嘴部的温度,特别是对于雾化温度需求较高的超声雾化装置中应用较为广泛。
在超声雾化器100中,液体基质所需要的雾化温度较低,因而出气通道一般设置为直线型,并且雾化元件20靠近吸嘴口110设置,参考图2所示,雾化元件20上的第一喷雾孔22、密封元件23上的第二喷雾孔233以及固定元件50的第三喷雾孔51沿壳体10纵向依次贯通设置,经第三喷雾孔51逸出的气溶胶沿壳体10纵向大致垂直进入吸嘴口110中,气溶胶的温度高于吸嘴口110的内壁的温度,因此存在有一部分气溶胶遇冷后形成冷凝液,由于出气通道呈直线形设置并且距离较短,雾化元件20上的第一喷雾孔22正对吸嘴口110设置,并且雾化元件20的第一喷雾孔22处于低位,因此冷凝液回流至雾化元件20上的第一喷雾孔22,并进入雾化元件20的微孔区21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雾化元件20的微孔区21会存在有较多的微孔被冷凝液所堵塞,从而造成雾化元件20的雾化效率严重降低甚至是雾化元件20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超声雾化装置。因此,在超声雾化器100中减少冷凝液回流至雾化元件20的第一喷雾孔22进而进入雾化元件的微孔区21至关重要。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超声雾化器100的内部设置有冷凝液回流结构,该冷凝液回流结构限定有冷凝液回流路径,参考图10所示,该冷凝液回流路径延伸于吸嘴口110与雾化元件20之间或者该冷凝液回流路径延伸于吸嘴口110与储液腔120之间,形成于吸嘴口110内部的冷凝液经该冷凝液回流路径朝向远离第一喷雾孔22的方向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当该冷凝液回流路径连通吸嘴口110与雾化元件20,冷凝液经冷凝液回流路径到达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从而能够再次被雾化;当该冷凝液回流路径连通吸嘴口110与储液腔120,冷凝液沿着冷凝液回流路径进入储液腔120与液体基质混合后再次提供给雾化元件20从而能够再次被雾化。通过设置冷凝液回流路径,冷凝液难以回流至雾化元件20上的第一喷雾孔22从而无法进入雾化元件20的微孔区21,进而减少冷凝液对雾化元件20的影响。
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冷凝液回流路径的一端与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相连通,冷凝液经冷凝液回流路径到达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该冷凝液回流路径设置在雾化元件20的第一喷雾孔22的侧方,进一步该冷凝液回流路径以折线延伸的方式穿过雾化元件20上端的固定组件进而自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的一侧到达雾化元件20从而被雾化。在其它的可选择的示例中,超声雾化器100中存在较多的冷凝液,将冷凝液回流路径与储液腔120相连通,较多的冷凝液经冷凝液回流路径进入储液腔120。进一步地,在其它可供选择的示例中,超声雾化器100中存在大量的冷凝液,将冷凝液回流路径同时连通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和储液腔120,大量的冷凝液可同时经冷凝液回流路径到达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的一侧以及经冷凝液回流路径分流进入储液腔120,从而有效降低大量的冷凝进入雾化元件20的第一喷雾孔22以及大量的冷凝液同时提供给雾化元件20进行雾化会影响雾化元件20产生的气溶胶的口感,影响用户体验。
参考图10所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凝液回流路径包括第一冷凝液回流路径61以及第二冷凝液回流路径62,其中第一冷凝液回流路径61和第二冷凝液回流路径62分别设置在雾化元件20的第一喷雾孔22的两侧并且靠近吸嘴口110的内壁两侧设置,该第一冷凝液回流路径61和第二冷凝液回流路径62沿壳体10纵向的投影面与雾化元件20沿壳体10纵向的投影面不重合,即冷凝液分别沿着雾化元件20的两侧自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的一侧提供给雾化元件20。
参考图2、图9和图10所示,现在结合超声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设置,对冷凝液回流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雾化元件20靠近吸嘴口110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密封元件23以及固定元件50,冷凝液在到达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之前之前需要依次穿过固定元件50、密封元件23,因此回流路径包括设置在密封元件23的第一导液孔234以及设置在固定元件50上的第二导液孔52,其中第二导液孔52与吸嘴口110相连通,第一导液孔234与第二导液孔52相连通,并且第一导液孔234正对第一导液元件41设置,第一导液元件41贴合在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上,因此附着在吸嘴口110内壁上的冷凝液沿着冷凝液回流路径依次进入固定元件50的第二导液孔52、密封元件23的第一导液孔234,进而提供给第一导液元件41,通过第一导液元件41自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的一侧提供给雾化元件20进行雾化。
当存在有大量的冷凝液时,在储液腔120内部设置有第二导液元件42,该第二导液元件42与第一导液元件41相接触,因而过量的冷凝液能够经第一导液元件41进入第二导液元件42并储存在储液腔120中。可理解的是,如果在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的一侧未设置第一导液元件41,冷凝液经过密封元件23上的第二导液孔52可直接到达雾化元件20的进液面的一侧从而提供给雾化元件20,或者是当第二导液元件42靠近密封元件23上的第一导液孔234设置,冷凝液回流路径将冷凝液通过第一导液孔234提供给第二导液元件42从而导入储液腔120的内部。当雾化元件20上仅套设有密封元件23时,冷凝液回流路径仅需要穿过密封元件23即可,因此仅在密封元件23上设置导液孔即可。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示例中,冷凝液回流通道,贯穿固定元件设置,该固定元件用于固定雾化元件,密封元件配置为部分包围雾化元件设置,该密封元件用于分隔储液腔以及吸嘴口,冷凝液进入该冷凝液回流通道后可被引导至雾化元件的进液面的一侧,也可以被引导至储液腔内部。可理解的是,由于设置有密封元件,使得冷凝液只能经冷凝液回流通道引导到达雾化元件的进液面的一侧或者储液腔,而不会泄露至雾化器内部。
为了便于冷凝液回流路径限定形成的通道内部能够承接更多的冷凝液,靠近吸嘴口110的固定元件50上的第二导液孔52配置为环形孔,吸嘴口110的内壁面设置为斜面或者是弧形面,固定元件50的至少一部分顶面嵌入吸嘴口110的内壁中,固定元件50的另一部分顶面相对吸嘴口110的内壁面凸出设置,该环形孔配置为靠近吸嘴口110的内壁面设置,因而固定元件50凸出设置的顶端面作为承接面53,冷凝液顺着吸嘴口110的内壁流向承接面53,并沿着承接面53流入该环形孔。在固定元件50上对称配置有两个或者是多个环形孔,该环形孔设置在第三喷雾孔51的外周并与第三喷雾孔51保持足够的间隔,使得沿着吸嘴口110的内壁流下的冷凝液沿能够从各个位置导入第二导液孔52的内部。在可供选择的其它示例中,第二导液孔52可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而设置为多边形孔、椭圆形形孔、圆孔等结构。
密封元件23上设置有第一导液孔234,该第一导液孔234可参考第二导液孔设置为环形孔,在可选择的示例中,参考4所示,第一导液孔234设置为若干个圆形孔洞,该若干个圆形孔洞周向延伸并能够大致对应第二导液孔52延伸的区域,使得经第二导液孔52流出的液体能直接流入第一导液孔234。在可供选择的其它示例中,第二导液孔52可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而设置为多边形孔、椭圆形形孔、圆孔等结构。
上述若干个孔洞设置在第二喷雾孔233的外周,并与第二喷雾孔233保持足够的间隔,使得冷凝液无法进入第二喷雾孔233的内部。第二喷雾孔233朝向吸嘴口110的顶端面高出第一导液孔234的顶端面设置,使得第二喷雾孔233更靠近吸嘴口110或者第三喷雾孔51设置,用利于引导经第二喷雾孔233逸出的气溶胶进入吸嘴口110内部,以免气溶胶逸出后进入第二导液孔52内部。
在壳体10的内部还设置有进气通道70,该进气通道70用于将外部导入壳体10的内部,从而形成气流循环。当超声雾化装置配置为气流感应开关驱动时,进气通道70与吸嘴口110相连通,并进一步连通气流感应开关的感应气道,使得用户产生抽吸动作时,进气通道70能够将负压传递给气流感应开关,从而驱动电源组件200为超声雾化器100提供电力驱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气结构,参考图2的箭头所示,该进气结构限定形成的进气通道70大致沿壳体10纵向延伸,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超声雾化装置的驱动效率。该进气结构包括设置在金属套32以及端盖30上的进气口71,该进气口71与支架24的其中一个支撑柱242的穿孔243相连通,进一步地,在固定件50上设置带有通气孔541的导气柱54,该导气柱54相对于固定件50的上表面凸出设置,使得该导气柱54更靠近吸嘴口110设置,同时冷凝液也难以进入通气孔541的内部。进一步地,该通气孔541与支架24上的其中一个穿孔243相连通,从而贯通整个进气通道7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储存有液体基质;
吸嘴口,用于供气溶胶逸出;
具有微孔结构的雾化元件,用于将所述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所述雾化元件还包括第一喷雾孔,所述气溶胶经所述第一喷雾孔进入所述吸嘴口;和
冷凝液回流路径,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自所述吸嘴口延伸至所述雾化元件的进液面的一侧;或者,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自所述吸嘴口延伸至所述储液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喷雾孔两侧的第一冷凝液回流路径以及第二冷凝液回流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液面一侧的导液元件,所述导液元件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部的液体基质传递给所述雾化元件;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连通所述吸嘴口与所述导液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包括第一导液元件,所述第一导液元件贴合在所述雾化元件的进液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大致呈片状,所述第一导液元件的表面积大于所述雾化元件的表面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包括第二导液元件,所述第二导液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储液腔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元件与所述雾化元件呈夹角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元件大致呈棒状,并且所述第二导液元件沿所述雾化器的纵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还包括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储液腔内部的第二导液元件,所述第二导液元件与所述第一导液元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相接触。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雾化元件的至少部分;所述密封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导液孔,所述第一导液孔构成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导液孔连通所述吸嘴口与所述导液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吸嘴口相连通的第二喷雾孔,所述第一导液孔包括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第二喷雾孔的外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雾孔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液孔凸出设置。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对所述雾化元件提供纵向支撑,所述导液元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包括第一导液元件,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导液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用于封闭所述储液腔;所述导液元件还包括第二导液元件,所述第二导液元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端盖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嘴口内部的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密封元件相抵接从而对所述雾化元件提供固定作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二导液孔,所述第二导液孔界定形成所述冷凝液回流路径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导液孔连通所述吸嘴口与所述第一导液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吸嘴口相连通的第三喷雾孔,所述第二导液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喷雾孔的外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孔设置为环形孔。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具有通气孔的导气柱,所述导气柱相对于所述第三喷雾孔凸出设置。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雾化元件收容在所述支架内;所述支架包括设置有穿孔的两个支撑柱,其中的一个穿孔用于供导电穿出,另外的一个穿孔用于供气流流动。
22.一种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储存有液体基质;
吸嘴口,用于供气溶胶逸出;
具有微孔结构的雾化元件,用于将所述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所述雾化元件还包括第一喷雾孔,所述气溶胶经所述第一喷雾孔进入所述吸嘴口;
密封元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雾化元件设置,所述密封元件用于分隔所述储液腔以及所述吸嘴口;
固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吸嘴口内部;和
冷凝液回流通道,贯穿所述固定元件设置,所述冷凝液回流通道与所述雾化元件的进液面导通,或者所述冷凝液回流通道与所述储液腔内部导通。
23.一种超声雾化装置,包括超声雾化器以及为所述超声雾化器提供电力驱动的电源组件,所述超声雾化器包括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超声雾化器。
CN202221146984.0U 2022-05-12 2022-05-12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354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6984.0U CN218354653U (zh) 2022-05-12 2022-05-12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6984.0U CN218354653U (zh) 2022-05-12 2022-05-12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4653U true CN218354653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51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46984.0U Active CN218354653U (zh) 2022-05-12 2022-05-12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4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9664B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US20220240589A1 (en) Atomizer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1102099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365870A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KR20150060964A (ko) 전자 담배 및 전자 담배장치
CN21534702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062330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14722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221699A1 (zh) 具有软质雾化芯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18527698U (zh) 具有软质雾化芯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16853796U (zh)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065383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4668190A (zh) 横向导液的雾化器
CN218354653U (zh)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CN216983599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4665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670013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1383230U (zh) 超声雾化装置及其超声雾化器
CN21102099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983570U (zh)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CN21835461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983569U (zh) 超声雾化组件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CN218737218U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8424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73465U (zh) 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