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3796U -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3796U
CN216853796U CN202123451448.XU CN202123451448U CN216853796U CN 216853796 U CN216853796 U CN 216853796U CN 202123451448 U CN202123451448 U CN 202123451448U CN 216853796 U CN216853796 U CN 216853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er
chamber
aerosol
guid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14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宝锋
刘永强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14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3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3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3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该雾化器包括:导液元件,包括雾化面和吸液面;加热元件,用于加热导液元件吸收的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第一支架,包括侧壁和具有下开口的容纳腔室;第一电极弹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相对于连接部弯折设置。导液元件收容在容纳腔室,第一弯折部伸入容纳腔室,第二弯折部位于导液元件的一侧并用于对导液元件提供支撑以使导液元件保持在容纳腔室中。通过上述方式,可通过第一电极弹片将导液元件悬挂在容纳腔室内,且无需再将这种第一电极弹片与其他构件固定成一体结构,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雾化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将例如烟油、药液等的液体加热雾化成气雾以供吸食使用的电子产品,其又可称为气溶胶生成装置。
电子雾化装置可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用于为所述雾化器供电;所述雾化器可包括雾化芯组件和储液仓,所述雾化芯组件用于在通电时发热而将液体雾化,所述储液仓用于给所述雾化芯组件供应待加热雾化的液体。
电子雾化装置通常采用多孔陶瓷体作为吸取液体的毛细导液元件吸取液体基质,并通过设置在多孔陶瓷体的雾化面上的加热元件来加热多孔陶瓷体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在相关电子雾化装置中,用于与加热元件导电接触的电极弹片通常固定设置在某一结构件中,并通过电极弹片的弹性力促使电极弹片的自由端与加热元件的导电端子抵压接触。另外,用于收容和支撑导液元件的支架通常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
然而,这种电极弹片的固定设置方式导致需要将电极弹片与塑料材料一体地注塑成型,增加了制造工艺,相应地增加制造成本。而且,由于这种支架通常设计成顶端敞口,底端封闭的容器形状,并且还会包括弯曲的进液通道,这使得不易对成型后的支架进行脱模,因此导致用于成型这种支架的模具设计比较复杂,进而不易提高支架的量产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雾化器和具有上述雾化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以解决目前雾化器中电极弹片需要与注塑工艺结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器,其包括:导液元件,所述导液元件包括雾化面和吸液面;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并用于加热所述导液元件所吸收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侧壁和具有下开口的容纳腔室;第一电极弹片,所述第一电极弹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弯折设置。其中,所述导液元件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弯折部伸入所述容纳腔室,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导液元件的一侧并用于对所述导液元件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导液元件保持在所述容纳腔室中。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自由端抵压在所述加热元件上。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二弯折部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弹片,所述第一电极弹片与所述第二电极弹片导电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水平部分和向下延伸部,所述水平部分对所述导液元件提供支撑力,所述向下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极弹片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二电极弹片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侧方向外暴露,用于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源组件导电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电极弹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包括间隔部,所述间隔部将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弹片隔开。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分隔部和具有上开口的第一腔室;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容纳腔室间隔开,且所述分隔部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容纳腔室的第一通孔。其中,所述导液元件的雾化面朝向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雾化面用于供所述气溶胶逸出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自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向下延伸,并且从侧部连通所述容纳腔室,进而能够使液体基质流动至所述导液元件的吸液面。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导液元件和所述容纳腔室的内壁之间,用于将所述雾化面和所述吸液面密封隔离。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覆盖所述导液元件部分表面的密封底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抵压在所述密封底部上。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侧壁上开设有电极通孔,所述第一弯折部穿过所述电极通孔而进入所述容纳腔室。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导液元件内部具有贯穿该导液元件的通道,所述导液元件上界定所述通道的至少部分内表面构成所述吸液面。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限定液体收容空间,并且具有位于所述主壳体内的气溶胶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主壳体连接,使得所述气溶胶通道能够输送所生成的气溶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组件;所述雾化器包括任一以上所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的雾化器中,通过将第一电极弹片设置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部,并且通过将第一弯折部伸入所述容纳腔室,以及使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导液元件的一侧并用于对所述导液元件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导液元件保持在所述容纳腔室中,从而可实现通过第一电极弹片将导液元件悬挂在容纳腔室内。相应地,还可实现将第一电极弹片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从而无需再将这种第一电极弹片与其他构件固定成一体结构,也就是减少了制造工艺,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一个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另一个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雾化器的另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雾化器的雾化芯组件的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雾化器的雾化芯组件的另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雾化器的第二支架和第二电极弹片的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雾化器的第二支架和第二电极弹片的另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200的两个立体组装示意图。雾化器200内可存储有液体基质,其用于在通电工作时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汽化以生成气溶胶。雾化器200可与为其供电的电源组件组成能被用户直接使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液体基质例如可为烟油、药液等液体;本文中,液体基质亦可称为液体,汽化亦可称为雾化,气溶胶亦可称为烟气、气雾或雾化气。
参阅图3至图6所示,其为图1所示雾化器200的两个截面示意图和两个立体分解示意图。雾化器200可包括雾化芯组件100和主壳体90。所述主壳体90限定液体收容空间91,并且具有位于所述主壳体90内的气溶胶通道,气溶胶通道用于与雾化芯组件100流体连通,并且将所生成的气溶胶向外部输出。例如,气溶胶通道可由烟气输出管道92限定,所述烟气输出管道92 具有自由端93。主壳体90大致被构造成中空的筒状,并具有位于近端的吸气口94;其具有位于远端的敞口,进而通过敞口便于在主壳体90内部装配各功能部件。雾化芯组件100与主壳体90配合安装,用于接收来自液体收容空间 91的液体基质。
参阅图7和图8所示,其为雾化器200中雾化芯组件100的两个立体分解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7和图8所示,雾化芯组件100可包括导液元件10、加热元件20和第一支架30。所述导液元件10包括雾化面 11和吸液面12。所述加热元件20可设置在所述雾化面11上,并用于例如在通电时加热所述导液元件10所吸收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所述第一支架30包括分隔部31、具有上开口33的第一腔室32和具有下开口35的容纳腔室34。所述分隔部31将所述第一腔室32和所述容纳腔室34间隔开,且所述分隔部31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腔室32和所述容纳腔室34的第一通孔36。其中,所述导液元件10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室34,且所述雾化面11 朝向所述第一腔室32。所述雾化面11用于供所述气溶胶逸出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6进入所述第一腔室32。例如,所述第一腔室32可与雾化器200的烟气输出管道92连通,以便将所产生的气溶胶经由所述烟气输出管道92排出。
所述导液元件10可全部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室34,或者是可设置成使雾化面 1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通孔36内,甚至是位于第一腔室32内。
所述导液元件10可由具有毛细通道或孔隙的材料制备,例如由纤维棉、多孔陶瓷体、玻纤绳、多孔玻璃陶瓷、多孔玻璃等硬质或刚性毛细结构制成。
所述导液元件10与液体收容空间91是流体连通的,以吸取自液体收容空间 91输送的液体基质。导液元件10的雾化面11可为其朝向烟气输出管道92的上表面,该上表面优选是沿主壳体90的横截面延伸的平面。吸液面12可与雾化面11相背设置。
所述加热元件20可是电阻发热的形式,其加热所述导液元件10所吸收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所生成气溶胶从雾化面11逸出后可释放至烟气输出管道 92内。例如,所述加热元件20可通过贴装、印刷、沉积等方式形成于导液元件10的雾化面11上。加热元件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不锈钢、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金属钛等材质。根据图7所示,加热元件20是呈蜿蜒、迂回等图案化的导电轨迹,并且可在两端包括导电端子21;所述导电端子21可呈垫片的形式,其可具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0也可是红外辐射非接触加热。除了可将电阻线路或者不锈钢片形式的加热元件20结合在雾化面上之外,加热元件 20也可至少部分嵌入在导液元件10内,例如在靠近雾化面11的位置至少部分嵌入在导液元件10内。
在此实施例的雾化器200中,通过将第一支架30设置成包括分隔部31、具有上开口33的第一腔室32和具有下开口35的容纳腔室34,从而便于将导液元件10自下而上经由下开口35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34内;而且,对于这种结构的第一支架30,其相应的模具容易对成型后的第一支架30进行脱模,从而能够降低用于成型第一支架30的模具的复杂性,进而可提高第一支架30 的量产性。
另外,通过将导液元件10的雾化面11设置成朝向烟气输出管道92,使得雾化面11面向吸气口94设置,雾化面11上的加热元件20产生热量,使得雾化面11上的液体吸收热量并雾化所产生的烟雾无需绕经导液元件10本身,而是直接进入烟气输出管道92的吸气通道,并直至抵达吸气口94以被用户抽吸,从而减少烟雾绕经雾化芯本身时所产生的损耗,确保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烟雾量被用户有效吸收,从而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有效烟雾量。并且,雾化面11到吸气口94的距离相对较小,使得烟雾到吸气口94所流经的路径最短,同样能减少烟雾在吸气通道中的损耗,进一步保证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有效烟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雾化面11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分隔部31的第一通孔36暴露于所述第一腔室32。例如,所述雾化面11可设置成与第一通孔36正对设置,从而使得分隔部31对应雾化面11的边缘部分,而第一通孔36将雾化面11的其他大部分表面露出,也就是能够从第一腔室32看到雾化面11的大部分表面。以此方式,使得在雾化面11生成的气溶胶能够经由第一通孔36和第一腔室32向烟气输出管道92排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加热元件20设置在所述雾化面11被暴露的该部分上。以此方式,可使得在雾化面11生成的气溶胶能够直接经由第一通孔36排放到第一腔室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支架30还包括下液通道37,所述下液通道37自所述第一支架30的上端向下延伸,并且从侧部连通所述容纳腔室34,进而能够使液体基质流动至所述导液元件10的吸液面 12。下液通道37用于在上端与液体收容空间91连通,并且在下端与容纳腔室34连通。例如,下液通道37可在下端邻近容纳腔室34的边侧形成侧部开口37A,从而能够与容纳腔室34连通。侧部开口37A可相对于雾化面11垂直或是倾斜设置。以此方式,经下液通道37向下输送的液体基质可通过侧部开口37A沿横向流向至容纳腔室34,尤其是流向容纳腔室34内的导液元件10 的吸液面12。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下液通道37,例如烟液的液体可经过所述下液通道37进入导液元件10,并通过毛细现象向上导入导液元件10的雾化面11进行雾化,烟油的雾化量完全是通过毛细现象供给,中间过程中液体不会向下漏液,防漏液效果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雾化芯器2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0,所述第一密封件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导液元件10和所述容纳腔室34的内壁34A之间,用于将所述雾化面11和所述吸液面12密封隔离。也就是,第一密封件40用于使得液体收容空间91提供的液体仅能够通过吸液面12进入导液元件10内,再输送到雾化面11。所述第一密封件40可大体呈杯状,使得所述导液元件10可被容置在杯状第一密封件40的凹陷内。所述第一密封件40还在左侧和右侧的密封件侧壁开设进液口44,使得所述吸液面12通过所述进液口44与外部连通,进而在组装时连通至所述液体收容空间91。所述第一密封件40可为密封硅胶材质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8所示,所述容纳腔室34的内壁34A包括相对纵向倾斜的第一斜面34B。所述第一密封件40包括第二斜面41,所述第一斜面34B与所述第二斜面41贴合配合。例如,所述容纳腔室34的左右两侧均可随着向下延伸而逐渐远离所述导液元件10,从而使得所述容纳腔室 34呈扩口形状。另外,所述容纳腔室34底部的开口可具有一致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密封件40的外部轮廓可与容纳腔室34的形状大致互补,以便密封配合。从而,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斜面34B与所述第二斜面41,可便于将收容有导液元件10的第一密封件40放置在容纳腔室34内,并且有利于增强导液元件10与第一支架30之间的密封;另外,通过将侧部开口37A开设在第一斜面34B上,有利于第一支架30在制造时沿上下行程脱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40包括第一部分42,所述第一部分42覆盖所述雾化面11的边缘部分13,并且所述第一部分42抵接到所述分隔部31上。以此方式,可将导液元件10固定地保持在第一密封件40内;并且,可在安装导液元件10时,通过第一密封件40的第一部分42抵接分隔部31,防止导液元件10与第一支架30直接硬性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导液元件10内部具有贯穿该导液元件10的通道14,所述导液元件10上界定所述通道14的至少部分内表面构成所述吸液面12。例如,导液元件10可为方管形,其内部具有左右贯穿的通道14。所述导液元件10整体可呈方形,并且在其内部开设左右贯穿的通道14;从而,导液元件10的顶部表面可作为雾化面11,通道14的上方表面可作为吸液面12;另外,通道14的左右表面和下方表面也均可作为吸液面。通道14的两端开口分别对应第一密封件40的左右两端的进液口44,两个进液口44则分别对应第一支架30的两个侧部开口37A。以此方式,可在左右两侧同时向导液元件10内输送液体基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腔室32的横截面积可设置成小于所述第二腔室34的横截面积。例如,在雾化面1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腔室32的长度可小于所述第二腔室34的长度;此时,在下液通道37和第一腔室32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可厚于在下液通道37和第二腔室34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该长度方向可与通道14的延伸方向平行。备选地或者进一步地,在雾化面1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腔室32的长度可小于所述第二腔室34的长度。以此方式,可尽量减小第一腔室32的壁面与烟气输出管道92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减少不断生成的气溶胶在第一腔室32 内滞留的效果;相应地,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烟雾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7和图8所示,所述雾化器200包括第二密封件50。所述第二密封件50包括内筒部51和外筒部52,所述内筒部51 插入所述第一腔室32,并与所述第一腔室32的内壁32A贴合配合。所述外筒部52围绕所述第一支架30的上端,并与所述上端的外壁贴合配合。第二密封件50还可包括顶部通孔54和顶部插孔55,其中顶部通孔54用于连通液体收容空间91和下液通道37,顶部插孔55用于供烟气输出管道92的自由端 93插入其中。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50,可在第一支架30和主壳体90之间形成密封,使得液体收容空间91内的液体基质仅可通过下液通道37输送至吸液面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8所示,所述内筒部51上还设有朝向所述雾化面11延伸且邻近所述雾化面11的阻挡臂53。所述阻挡臂53可用于减少所生成的气溶胶在所述阻挡臂53与所述第一腔室32的内壁32A之间滞留。所述阻挡臂53可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36内。通过设置阻挡臂53,在所述阻挡臂53与所述第一腔室32的内壁32A之间的空间较小,且气流趋于不流通;从而,在雾化面11上生成的气溶胶基本不会往阻挡臂53与内壁32A之间的空间内流动,进而达到减少不断生成的气溶胶在此空间滞留的效果;相应地,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烟雾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加热元件20的发热部分位于两个阻挡臂53之间。所述加热元件20的发热部分包括位于两个导电端子 21之间的导线。以此方式,可使得气溶胶能够直接生成在两个阻挡臂53之间的空间内,进而可直接排放到烟气输出管道9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支架30包括侧壁30A和具有下开口35的容纳腔室34,所述侧壁30A上开设有电极通孔30B。雾化芯组件100还可包括第一电极弹片60,所述第一电极弹片6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61、连接部62和第二弯折部63,所述第一弯折部61和第二弯折部63均相对于所述连接部62弯折设置。其中,在所述导液元件10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室34后,所述第一弯折部61可穿过所述电极通孔30B而进入所述容纳腔室34,所述第二弯折部63可位于所述导液元件10的一侧并用于对所述导液元件10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导液元件10保持在所述容纳腔室34 中。所述第一电极弹片60可是由片状的金属基材弯折后形成的。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不用在侧壁30A上开设电极通孔30B;而是,可采用其他方式将第一电极弹片60与第一支架30进行相对安装,只要能使第一弯折部61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容纳腔室34内与加热元件20接触即可。例如,可自第一支架30的顶端下凹形成凹槽,以供第一弯折部61通过并进入容纳腔室34内;或者,可使第一弯折部61绕过第一支架30的顶端并进入容纳腔室34内。
在这些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100中,通过将第一电极弹片60设置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61、连接部62和第二弯折部63,并且通过将第一弯折部61伸入所述容纳腔室34,以及使所述第二弯折部63位于所述导液元件 10的一侧并用于对所述导液元件10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导液元件10保持在所述容纳腔室34中,从而可实现通过第一电极弹片60将导液元件10悬挂在容纳腔室34内。相应地,还可实现将第一电极弹片60安装在第一支架30上,从而无需再将这种第一电极弹片60与其他构件固定成一体结构,也就是减少了制造工艺,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弯折部61的自由端64 可抵压在所述加热元件20上。第一弯折部61的自由端64可作为导电触点,从而可借助第一电极弹片60的弹性而抵压在加热元件20的导电端子21上。第一电极弹片60的数量可为两个,从而通过两个自由端64分别与加热元件 20的两个导电端子21导电接触,实现电流的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弯折部63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62的宽度。以此方式,可提高第二弯折部63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5、图9和图10所示,其中图9和图10 为图5所示雾化器200的第二支架70和第二电极弹片80的两个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雾化芯组件100包括第二支架70,所述第一支架30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70上。所述第二支架70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弹片80,所述第一电极弹片60与所述第二电极弹片80导电连接。例如,所述第一支架30的两相对外侧可设有卡块,所述第二支架70的两相对内侧可设有卡槽,从而可将二者卡扣连接。第二电极弹片80可与第二支架70注塑成型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二电极弹片80的一部分露出第二支架70,以便与第一电极弹片60的例如第二弯折部63导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弹片80可是由片状的金属基材弯折后形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弯折部 63包括水平部分65和向下延伸部66,所述水平部分65对所述导液元件10 提供例如向上的支撑力,所述向下延伸部66与所述第二支架70上的第二电极弹片80接触。以此方式,便于在完成组装后,通过弹性接触而实现部件间的导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6、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电极弹片80的一部分81从所述第二支架70上的侧方向外暴露,用于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源组件导电接触。例如,所述第二电极弹片80的一部分81可设置成竖直定向,并且在第二支架70的侧向露出,从而便于与电源组件的弹性导电端子导电接触。第二电极弹片80的数量可为两个,并且可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70的左右两侧,并且使得外露的两个部分81彼此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电极弹片6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架70包括间隔部73,所述间隔部73将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弹片60隔开。例如,间隔部73可在第二支架70内自底部向上延伸,并位于两个第一电极弹片60的第二弯折部63之间。以此方式,可防止第一电极弹片60与第一支架30安装到第二支架70上时,因两个第一电极弹片60的接触而导致的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6、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 40还包括覆盖所述导液元件10部分表面的密封底部43,所述第二弯折部63 抵压在所述密封底部43上。所述密封底部43可呈浅口容器形状,以便收容导液元件10的底部,从而可防止液体经导液元件10向下泄漏。借助第一电极弹片60的弹性力,可使得第二弯折部63抵压在所述密封底部43上,进而将导液元件10夹持在第一电极弹片60的第一弯折部61与第二弯折部63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支架70可开设进气口71,该进气口71与第二支架70的内部空间72连通。再如图7和图8 所示,第一支架30的侧壁30A还可开设通气孔30C,通气孔30C连通第一支架30的外部与例如容纳腔室34的内部空间。从而,当第一支架30安装在第二支架70内后,第二支架70的内部空间72可通过通气孔30C与第一支架30 的内部空间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8所示,雾化器200还可包括主壳体90。其中,所述第一支架30与所述主壳体90连接,使得主壳体90内的气溶胶通道能够输送所生成的气溶胶。例如,所述主壳体90的烟气输出管道92的自由端93可插入所述第一腔室32内。以此方式,可通过主壳体90限定的液体收容空间91给雾化芯组件100提供待雾化的液体基质,并且所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烟气输出管道92输送到雾化器200外部,以供用户吸食。
在一实施例中,与图8所示的阻挡臂53类似,所述烟气输出管道92的自由端93上还可设有朝向所述雾化面11延伸的阻挡臂。所述阻挡臂可用于减少所生成的气溶胶在所述阻挡臂与所述第一腔室32的内壁32A之间滞留。所述阻挡臂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36内。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50则可不设置前述的阻挡臂53。
再如图1和图2所示,在雾化器200的吸气口94可插设密封塞95,并且可在第二支架70的进气口71贴设密封片96,从而在雾化器200首次使用前保持密封,防止液体向外泄漏。
以上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200的各种部件。在需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抽吸时,可先将雾化器200与电源组件安装连接,再打开电源组件的电源开关,以便由电源组件为雾化器200供电;然后,当用户对雾化器200的吸气口94所在的吸嘴部进行吸气时,即可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器依据吸气动作而启动雾化器200进行工作,最终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雾。其中,来自液体收容空间91的液体被加热元件20加热雾化形成气雾,外部空气可依次流经所述进气口71、第二支架70的内部空间72和第一支架30的通气孔30C,进而输送至所述第一支架30内的导液元件10的雾化面11上方,进而将所形成的气雾携带出所述烟气输出管道9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液元件,所述导液元件包括雾化面和吸液面;
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并用于加热所述导液元件所吸收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侧壁和具有下开口的容纳腔室;和
第一电极弹片,所述第一电极弹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弯折设置;
其中,所述导液元件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弯折部伸入所述容纳腔室,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导液元件的一侧并用于对所述导液元件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导液元件保持在所述容纳腔室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自由端抵压在所述加热元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弯折部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且
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弹片,所述第一电极弹片与所述第二电极弹片导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水平部分和向下延伸部,所述水平部分对所述导液元件提供支撑力,所述向下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极弹片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弹片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侧方向外暴露,用于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源组件导电接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弹片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间隔部,所述间隔部将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弹片隔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分隔部和具有上开口的第一腔室;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容纳腔室间隔开,且所述分隔部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容纳腔室的第一通孔;
其中,所述导液元件的雾化面朝向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雾化面用于供所述气溶胶逸出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自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向下延伸,并且从侧部连通所述容纳腔室,进而能够使液体基质流动至所述导液元件的吸液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导液元件和所述容纳腔室的内壁之间,用于将所述雾化面和所述吸液面密封隔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覆盖所述导液元件部分表面的密封底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抵压在所述密封底部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上开设有电极通孔,所述第一弯折部穿过所述电极通孔而进入所述容纳腔室。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液元件内部具有贯穿该导液元件的通道,所述导液元件上界定所述通道的至少部分内表面构成所述吸液面。
14.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主壳体,所述主壳体限定液体收容空间,并且具有位于所述主壳体内的气溶胶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主壳体连接,使得所述气溶胶通道能够输送所生成的气溶胶。
15.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的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123451448.XU 2021-12-31 2021-12-31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6853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1448.XU CN216853796U (zh) 2021-12-31 2021-12-31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1448.XU CN216853796U (zh) 2021-12-31 2021-12-31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3796U true CN216853796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1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1448.XU Active CN216853796U (zh) 2021-12-31 2021-12-31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37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85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24787A1 (zh) * 2022-12-13 2024-06-20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85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24787A1 (zh) * 2022-12-13 2024-06-20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29861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75499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594164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629864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1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53796U (zh)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075498U (zh) 雾化器密封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629863U (zh) 雾化芯支撑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065383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1109664B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365870A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02099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062330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2137177A (zh) 导液发热结构、雾化仓和雾化器
CN2150754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2931972A (zh) 雾化芯的内底部设有雾化腔的雾化器
CN217065393U (zh) 雾化器及其发热件
CN216674684U (zh) 气溶胶提供系统及其雾化器
CN21685379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提供系统
WO2022161257A1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61258A1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61259A1 (zh) 雾化芯支撑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015964U (zh) 导液发热结构、雾化仓和雾化器
CN116406827A (zh)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102099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