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2937U - 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2937U
CN218352937U CN202222635250.5U CN202222635250U CN218352937U CN 218352937 U CN218352937 U CN 218352937U CN 202222635250 U CN202222635250 U CN 202222635250U CN 218352937 U CN218352937 U CN 218352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wire harness
wire
fixing structure
harness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352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刚
金佺良
於洪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352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2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2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2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涉及线缆固定技术领域。该线束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和连接扣,固定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盖体,底板和盖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间隔设有多个容线部,容线部用于容置线束,连接扣与底板连接。由于设有多个容线部,可以将多股线束分股固定,防止线束之间的摩擦损坏,同时固定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固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中通常会布设许多线束,如信号采集线或电力线等。这些线束通常采用布基胶带进行包裹固定,包裹后线束外径很大,导致电池模组内部空间的浪费。若利用线束分股结构能有效解决因空间不足导致的线束走线困难等问题。但分股的线束需要有效固定,才能避免在电池模组的振动过程中由于线束之间相互摩擦,或线束与其他结构产生摩擦导致线束损坏或采集失效的问题,目前的卡扣或者扎带已经无法满足多股线束的固定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能够有效解决多股线束的固定问题,既节约电池模组内部的空间,也能实现线束的可靠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包括:
固定座,固定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盖体,底板和盖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间隔设有多个容线部,容线部用于容置线束;
连接扣,连接扣与固定座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线部连接于底板或盖体,容线部设有开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线部连接于底板,且开口朝向盖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盖体和底板可拆卸地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盖体的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卡接;
或者,盖体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一分段和底板固定连接,第二分段和底板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为一体结构,且呈夹角设置;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连接的转角处设有转动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板远离盖体的一侧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凸设有弹性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扣包括连接杆和导向部,连接杆设于缓冲槽内,导向部开设有弹性槽,连接杆远离底板的一端连接于弹性槽内;导向部在靠近底板的一端至远离底板的一端的方向上,导向部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槽的侧壁设有凸块,凸块上设有止挡面,止挡面与导向部的槽口端面齐平。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体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线束固定结构,电池箱体上设有装配孔,连接扣连接于装配孔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在固定座上设有多个间隔的容线部,每个容线部均用于容纳线束,可以很好地实现线束的分股固定,固定效果好,既节约电池模组内部的空间,也方便线束的布线,走线更加灵活。其次,众多线束采用分股固定,可以避免线束之间或线束与其它结构之间的相互摩擦,对线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也能避免由于振动或摩擦导致的线束间的相互拉扯从而引起的线束连接失效的问题,确保线束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采用上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可以节约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提升电池容量。同时确保线束连接可靠,走线灵活,布线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箱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箱体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标:100-线束固定结构;110-固定座;111-容置空间;120-底板;121-容线部;123-开口;125-卡槽;127-突出部;130-盖体;131-第一分段;133-第二分段;135-转动槽;137-卡钩;140-缓冲槽;141-弹性部;150-连接扣;151-连接杆;153-导向部;155-弹性槽;161-凸块;163-止挡面;201-线束;210-电池箱体;211-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固定结构100,用于对线束201进行分股固定,避免多股线束201合在一起造成的外径大,占用内部空间多,走线困难等问题。并且对线束201的固定更加可靠,确保线束201连接的稳定性。该线束固定结构100可用于电池模组中,对电池模组中的电力线缆和信号采集线缆等进行固定。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它场合,实现线束201的分股固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该线束固定结构100包括固定座110和连接扣150,固定座110上间隔设有多个容线部121,容线部121用于容置线束201;连接扣150与固定座110连接。由于设有多个间隔的容线部121,每个容线部121均能容纳线束201,可实现众多线束201的分股固定,固定效果好,体积小,节约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防止线束201之间的摩擦损坏,确保线束201连接的可靠性。这里的多个可以理解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固定座110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120和盖体130,底板120与连接扣150连接;底板120和盖体130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11,多个容线部121间隔设于容置空间111内。容置空间111对线束201起到进一步的限位和紧固效果。容线部121连接于底板120或盖体130,容线部121设有开口123,该开口123便于将线束201安装入容线部121内。此外,设置开口123后,有利于容线部121的变形,可以适应不同外径的线束201,提高应用的适配性和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容线部121连接于底板120,容线部121的开口123朝向盖体130。这样设置,便于线束201卡入容线部121,安装更加方便。并且,在盖体130与底板120扣合时,盖板可以进一步压紧固定线束201,对线束201的固定效果更好。
可选地,容线部121呈圆弧状,容线部121的内径与线束201外径大致相等。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容线部121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菱形、三角形、椭圆、方形、多变形或其它任意形状。容线部121的开口123也可以是朝向底板120的两端或其它方向,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盖体130的一端与底板1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0卡接,以实现底板120和盖体130的开合连接。这样便于将线束201装入容线部121内,提高线束201固定效率。并且,盖体130和底板120连接将线束201限定在容置空间111内,防止线束201和其它相邻结构摩擦,具有隔离保护作用。同时起到线束201收纳规整的作用,避免走线凌乱,节约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
本实施例中,盖体13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分段131和第二分段133,第一分段131和底板120固定连接,第二分段133和底板120卡接。可选地,第一分段131和第二分段133为一体结构,且呈夹角设置。第一分段131和第二分段133连接的转角处设有转动槽135。通过设置转动槽135,可以增加第一分段131和第二分段133转动的灵活性。
当然,第一分段131和第二分段133也可以分体连接,通过枢轴或铰链等实现转动连接。或者,第一分段131与底板120转动连接,第一分段131和第二分段133固定连接,这里不作具体限定。第二分段133可以是平板结构,也可以是内凹或外凸的弧形板。
盖体130和底板120的卡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盖体130和底板120两者中,其中一个设有卡槽125,另一个设有卡块,卡块卡入卡槽125中,实现两者的卡接。本实施例中,底板120上设有卡槽125,卡槽125侧壁设有突出部127。盖体130的端部设有卡钩137,卡钩137伸入卡槽125中,且卡钩137与突出部127抵持,实现底板120和盖体130的卡紧,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线束201的紧固效果。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盖体130和底板120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螺钉连接、粘接、铆接或其它连接方式,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盖体130的两端和底板120的两端可以分别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粘接、铆接或其它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底板120远离盖体130的一侧设有缓冲槽140,缓冲槽140内凸设有弹性部141。连接扣150包括连接杆151和导向部153,连接杆151设于缓冲槽140内,导向部153开设有弹性槽155,连接杆151远离底板120的一端连接于弹性槽155内;导向部153在靠近底板120的一端至远离底板120的一端的方向上,导向部15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导向部153可以呈圆台形,设置弹性槽155后,在导向部153和装配孔211的装配过程中,导向部153受到装配孔211孔壁的挤压会变形,外径可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即导向部153的两侧朝靠近连接杆151的方向收缩,以便于导向部153能插入孔径较小的装配孔211内,提高装配的便捷性和顺畅性。并且在装配完成后,导向部153的两侧由于自身弹性扩张复原,导向部153的槽口端面抵持在电池箱体210的内壁,卡持效果更好,连接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向部153由于设有弹性槽155,能够插入比导向部153的大端尺寸更小的通孔内,适配性更好,连接稳定可靠。
可以理解,连接杆151的一端连接在缓冲槽140内,另一端连接在弹性槽155内。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51分别连接在缓冲槽140和弹性槽155的槽底。弹性部14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以两个弹性部141为例,两个弹性部141位于连接杆151的两侧,弹性部141朝远离连接杆151的方向凸设,即弹性部141和缓冲槽140的槽底之间形成夹角。可选地,该夹角为锐角。弹性部141的设置,可以在连接扣150与电池箱体210连接后,实现弹性部141和电池箱体210的弹性抵持,增加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缓冲槽140的设置,能够在连接扣150与电池箱体210连接过程中,增加弹性部141的容纳空间,确保弹性部141具有足够的弹性行程。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槽140也可以省略。连接杆151和弹性部141直接连接在底板120远离盖体130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弹性槽155的侧壁设有凸块161,凸块161上设有止挡面163,止挡面163与导向部153的槽口端面齐平。可以理解,连接扣150和电池箱体210连接后,弹性部141与电池箱体210的外壁抵持,凸块161上的止挡面163与电池箱体210的内壁抵持,实现内外夹紧,凸块161与装配孔211的孔壁抵持,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151和导向部15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扣150和固定座11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体210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线束固定结构100,电池箱体210上设有装配孔211,电池箱体210内布设有线束201,连接扣150连接于装配孔211中,线束201穿设于容线部121内。具体的线束201装配原理如下:
打开盖体130和底板120,将线束201分股装入容线部121内,对线束201进行分股固定。盖上盖体130,使盖体130和底板120卡接,进一步卡紧线束201,防止线束201晃动。将连接扣150装入电池箱体210的装配孔211中,导向部153从电池箱体210的外壁穿过装配孔211,进入电池箱体210的内壁。止挡面163与电池箱体210的内壁抵持,弹性部141和电池箱体210的外壁抵持,凸块161与装配孔211的内壁抵持,内外夹紧,使得电池箱体210和连接扣150的连接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100和电池模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100,在固定座110上设有多个间隔的容线部121,每个容线部121均用于容纳线束201,可以很好地实现线束201的分股固定,固定效果好,既节约电池模组内部的空间,也方便线束201的布线,走线更加灵活。其次,众多线束201采用分股固定,可以避免线束201之间或线束201与其它结构之间的相互摩擦,对线束201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也能避免由于振动或摩擦导致的线束201间的相互拉扯从而引起的线束201连接失效的问题,确保线束201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采用盖体130和底板120卡接,进一步提高对线束201的紧固效果。线束201固定过程的灵活性高,适配性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采用上述的线束固定结构100,可以节约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提升电池容量。同时确保线束201连接可靠,走线灵活,布线更方便。通过连接扣150与电池箱体210连接,便于装配,提高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盖体,所述底板和所述盖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间隔设有多个容线部,所述容线部用于容置线束;
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与所述底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线部连接于所述底板或所述盖体,所述容线部设有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线部连接于所述底板,且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底板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卡接;
或者,所述盖体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底板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为一体结构,且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连接的转角处设有转动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凸设有弹性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包括连接杆和导向部,所述连接杆设于所述缓冲槽内,所述导向部开设有弹性槽,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槽内;所述导向部在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导向部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槽的侧壁设有凸块,凸块上设有止挡面,所述止挡面与所述导向部的槽口端面齐平。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所述电池箱体上设有装配孔,所述连接扣连接于所述装配孔中。
CN202222635250.5U 2022-10-08 2022-10-08 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Active CN218352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5250.5U CN218352937U (zh) 2022-10-08 2022-10-08 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5250.5U CN218352937U (zh) 2022-10-08 2022-10-08 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2937U true CN218352937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35250.5U Active CN218352937U (zh) 2022-10-08 2022-10-08 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2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6261B (zh) 端子盒
US5988570A (en) Cable support
CN218352937U (zh) 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US6494413B1 (en) Wire harness-fixing clamp
EP0317223A1 (en) Cable handling system
KR200431100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 고정용 밴드 케이블
JP6339607B2 (ja)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プロテクタ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KR200318213Y1 (ko) 배선용 덕트
US20200412117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17150431U (zh) 一种保险盒盖板快拆结构
JP2011040264A (ja) 配線方向規制具
CN212161934U (zh) 电池采集模块以及包含该电池采集模块的电池模组
JP4862174B2 (ja) 光ドロップ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KR200480808Y1 (ko) 메쉬트레이용 조명장치 장착구
CN211830098U (zh) 用于光伏领域的线夹
US20190331198A1 (en) Wall and/or Ceiling Mount for a Fastening Rope
CN212210432U (zh) 挂绳挂钩及线缆架设组件
KR100700633B1 (ko) 핸들을 구비한 엔드 플레이트
KR102344192B1 (ko) 점퍼선의 회전 구속장치
KR100633259B1 (ko) 케이블 고정용 밴드
CN219247420U (zh) 一种线缆挂架
CN214420385U (zh) 用于车辆的线束防护盒和车辆
KR20200079915A (ko) 차량용 패널의 태양전지모듈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패널 어셈블리
JP3556584B2 (ja) ケーブル保護カバー
JP3700837B2 (ja) 光ケーブル固定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