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2535U - 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2535U
CN218352535U CN202222457108.6U CN202222457108U CN218352535U CN 218352535 U CN218352535 U CN 218352535U CN 202222457108 U CN202222457108 U CN 202222457108U CN 218352535 U CN218352535 U CN 218352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e
plate
pivoting
mobile phon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571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长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 Jinghan
Original Assignee
Lin Jing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 Jinghan filed Critical Lin Jinghan
Priority to CN2022224571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2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2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2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是一手机,以一立架定位于手机背面,或以一立架定位于一手机保护壳背面,立架包含有一底件及至少两个掀板,底件作定位于手机背面或手机保护壳背面,至少两个掀板枢接于底件,均各可掀开一角度,以至少两个长短不同的掀板枢接于不同对应互动轴枢的枢接处,作多重相叠于同一平面,各依长度展开成不同角度,较长掀板可连动较短掀板展开同一角度,较短掀板可隐藏于较长掀板上。

Description

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尤指将一多重式立架定位在手机背面或定位在手机的保护壳背面,以至少两个对应互动轴枢的枢接处接设至少两个或数个掀板,数个长短不同掀板可重置叠合于同一平面厚度空间里,依据使用者需求立起掀板,提供手机各种仰角,达到多种角度的立起调整,以符合每人不同的需求视角的一种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手机)改变了人类生活模式,不只可以靠移动电话与人远处通话,还能上网了解实时新闻、查询数据、购物、传输电子邮件、照相、录像、录音、看影片、记事、计算等,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物品,几乎每天都需携带及使用,由于天天携行,移动电话常有磨损、掉落撞击事情发生,造成移动电话损毁或屏幕破损,因此常使用一手机保护壳(亦有两个至多个配件所组合而成的手机保护壳)包覆移动电话,以避免造成移动电话损毁或屏幕破损,因此手机保护壳是常见的移动电话附属物件。
人们使用移动电话除了拿起作贴附耳朵外,最常见的是面对移动电话的屏幕,可以置放于桌面,令移动电话仰起一角度,以便屏幕提供人类的最佳观看视角,然而令移动电话仰起一角度,坊间通常由另一装置或架子,使移动电话放置于上,而移动电话呈现一仰角,此令移动电话仰起一角度的装置或架子需额外购置,平时不用时也占空间;再者,有的业者将手机保护壳背面设有一掀板,利用打开该掀板立起一角度,进而将手机撑住及仰起一角度,虽可立起移动电话,但是只能单独立起特定的一角度,并无多个角度可选择,无法适应、满足每人不同的需求视角。
市面上的手机支撑架都是使用单一掀板撑开,或是滑轨式延展撑开,或是滑轨式曲折立起撑开,均为单一掀板或单一撑开片,放置于桌面高低不同,无法满足每人的视角;另有靠着夹紧的枢接处开张,可自由调整角度,但枢接处使用久后易损耗,枢接处容易松动而无法持久固定开张角度,是一大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多重撑起手机的立架,多种手机仰角的角度,以符合每人不同的需求视角。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目的是:1、提供手机背面即可定位立架,无需手机保护壳者。2、提供手机保护壳可定位立架,撑起手机达多种视角。3、提供手机或手机保护壳同时定位横向的立架或纵向的立架,而能横向立起手机或手机保护壳横向观看屏幕,或纵向立起手机或手机保护壳纵向观看屏幕。4、提供枢接在同一轴心在线的对应互动轴枢上,分别各自具有对应互动轴的多个掀板,在掀开同样角度时,因掀板长度不同,能达手机或手机保护壳仰起不同角度。5、提供枢接在同一轴心在线的入于不同对应互动轴枢的多个掀板,在掀开角度时,利用挡板前端设有凹缩处的差异,让抵触到凹缩处的掀板可掀开更大角度,进而使手机保护壳仰起差异较大的不同倾斜角度。6、提供在有限厚度立架上能设置多片的掀板,达手机仰起稳定角度供使用者选择,同时立架具有置入空间供使用者手指穿越握持手机。7、提供底件与手机保护壳一体成型,可使整体厚度更薄,底件厚度取代手机保护壳厚度,并减少零件的生产成本。8、提供较短的掀板隐藏于较长的掀板内,能使较短的掀板宽度加大且跨越过较长掀板,于掀开支撑时能更加稳固,减少手机倾斜震动滑倒躺平。9、在底件增加一旋转组件,提供第一掀板作旋转,人体手指可穿越第一掀板的置入空间后,第一掀板依手指摆设方向而旋转至舒服接触角度,且可依需要旋转数种角度供手机保护壳作另一向(横向或纵向)数种固定仰起角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是一手机,以一立架定位于手机背面,或手机外包一手机保护壳,以一立架定位于手机保护壳背面;
其特征在于:该立架包含有:
一底件,作定位于手机背面或手机保护壳背面;
一第一掀板,为一掀板枢接于底件,可掀开一角度;
一第二掀板,为一掀板枢接于底件,可掀开一角度;
将第一掀板重置于第二掀板上,以多个长短不同的掀板枢接于不同对应互动轴枢的枢接处,作多重相叠,各依长度展开成不同角度,较长掀板可连动较短掀板展开一角度,较短掀板可隐藏于较长掀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及4-4剖线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4-4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扳开第一掀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扳开第二掀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扳开第三掀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底件的挡板前端凹缩处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挡板前端凹缩处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二掀板、第三掀板掀开加大差异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底件与手机保护壳一体成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扳开第一掀板后顺时针旋转90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扳开第一掀板后顺时针旋转90度手机保护壳横置于桌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扳开第一掀板后逆时针旋转90度手机保护壳横置于桌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扳开第一掀板后手机保护壳直接横置于桌上的平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组合定位于手机保护壳背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手机保护壳 10立架 11底件 12第一掀板
13第二掀板 14第三掀板 111头板 112中板
113第一枢接处 114第二枢接处 115第三枢接处 1111空格
1131挡板 1112空缺 1141挡板 141末端厚区
142薄区 143抵挡端 144头端 145腹部置入空间
131薄区 132腹部置入空间 133抵挡端 134头端
121抵挡端 122头端 135曲弧凹入 146外推凸块
11411凹缩处 20立架 21底件 22第一掀板
23第二掀板 24第三掀板 211头板 212圆孔
214第二枢接处 2141挡板 21411凹缩处 215第三枢接处
216旋转组件 213第一枢接处 2131挡板 2112空缺
241末端厚区 242薄区 244头端 245腹部置入空间
231薄区 232腹部置入空间 233头端 221抵挡端
222头端 223置入空间 235曲弧凹入 246外推凸块
30立架 31底件 32第一掀板 33第二掀板
34第三掀板 311头板 312中板 3121边框
316容纳空间 3111中央空缺 3112两侧空缺 313第一枢接处
3131挡板 314第二枢接处 3141挡板 31411凹缩处
315第三枢接处 343末端厚区 342抵挡端 341头端
333末端厚区 332抵挡端 331头端 324板面
323置入空间 322抵挡端 321头端 334曲弧凹入
344外推凸块 40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7所示,是在一手机以一立架10定位于手机背面,或手机外包一手机保护壳(套)1,以一立架10定位于手机保护壳1背面,以一体成型、黏贴或嵌入或磁吸等定位方式,该立架10包含有一底件11、一第一掀板12、一第二掀板13及一第三掀板14,底件11定位于手机背面或定位于手机保护壳1背面,底件11具有一头板111、一中板112、一组第一枢接处113、一组第二枢接处114及一组第三枢接处115,第一掀板12为一短掀板枢接于底件11的第一枢接处113,可掀开一角度,第二掀板13为一中掀板枢接于底件11的第二枢接处114,可掀开一角度,第三掀板14为一长掀板枢接于底件的第三枢接处115,可掀开一角度,底件11类似成一T型板,头板111往下为中板112,头板111上有一空格1111,空格1111内两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一枢接处113,第一枢接处113边缘设有一挡板1131,头板111下缘两侧各有一空缺1112,空缺1112外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二枢接处114,第二枢接处114边缘设有一左右对应挡板1141,空缺1112内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三枢接处115,第三枢接处115边缘设有一左右对应挡板1141(与第二枢接处114边缘的对应挡板1141同一板),第三掀板14有一末端厚区141、一薄区142、两抵挡端143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144,以及一腹部置入空间145,第三掀板14的两头端144枢接于第三枢接处115,第三掀板14的两抵挡端143可抵触第三枢接处115边缘的对应挡板1141(如图7所示),两抵挡端143抵触对应挡板1141可使展开的第三掀板14不松脱,能稳固开张状态,不因摇晃而松脱,第二掀板13有一薄区131、一腹部置入空间132、两抵挡端133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134,薄区131横跨覆盖越过于第三掀板14的薄区142,立架10在闭合时第二掀板13是横跨在第三掀板14上且容置于同样空间内,第二掀板13的两头端134枢接于第二枢接处114,第二掀板13的两抵挡端133可抵触第二枢接处114边缘的对应挡板1141(如图6所示),两抵挡端133抵触对应挡板1141可使展开的第二掀板13不松脱,能稳固开张状态,不因摇晃而松脱,第一掀板12有一抵挡端121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122,第一掀板12靠近头端122那一段宽度缩小,第二掀板13的腹部置入空间132为近似椭圆型空间,第一掀板12入于第二掀板13的腹部置入空间132内,第一掀板12的两头端122枢接于第一枢接处113,第一掀板12的抵挡端121可抵触第一枢接处113边缘的挡板1131(如图5所示),抵挡端121抵触挡板1131可使展开的第一掀板12不松脱,能稳固开张状态,不因摇晃而松脱,将第一掀板12重置于第二掀板13内,第一掀板12及第二掀板13重置于与第三掀板14相同厚度空间里,即等同置在同一平面上,使第一掀板12、第二掀板13及第三掀板14相叠合,以底件11的第一枢接处113、第二枢接处114及第三枢接处115作枢接,令第一掀板12、第二掀板13及第三掀板14各可掀(展)开一角度,另可将立架10的第二掀板13靠近尾端,或薄区131两侧各可设有一曲弧凹入135,立架10的第三掀板14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外推凸块146。
由上述的结构组合,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操作时如图5所示,原闭合状态的立架10,将第一掀板12单独扳开一角度,第一掀板12与手机保护壳1立于一平面上,手机保护壳1(内有手机)可倾斜一角度,提供人体眼睛观看屏幕的最佳视角;如图6所示,原闭合状态的立架10,将第二掀板13扳开一角度(视需要可设成连同第一掀板12一并扳开),第二掀板13与手机保护壳1立于一平面上,手机保护壳1(内有手机)可倾斜一角度(由于第二掀板13长度比第三掀板14短,手机保护壳1倾斜角度较图7更倾斜),提供人体眼睛观看屏幕的最佳视角;如图7所示,原闭合状态的立架10,将第三掀板14扳开,此时第三掀板14连同第二掀板13同步掀开一角度,第三掀板14与手机保护壳1(内有手机)立于一平面(如桌面)上,手机保护壳1可倾斜一角度,提供人体眼睛观看屏幕的最佳视角;由于第一掀板12长度最短,掀开第一掀板12提供手机保护壳1的倾斜角最大(如图5所示),由于第二掀板13长度比第一掀板12长,手机保护壳1倾斜角次大,所以图5较图6更倾斜,由于第三掀板14长度比第二掀板13长,手机保护壳1倾斜角较小,如图6较图7更倾斜,由立架10结构的多重展开的第一掀板12,或展开第二掀板13时也可连同也可不连同第一掀板12,或展开第三掀板14时连同展开第二掀板13,也可连同也可不连同展开第一掀板12,而达成手机保护壳1倾斜不同的角度,供使用者有较佳的选择视角,另置入空间145及置入空间132是供使用者手指穿越,好更稳固握持、持撑手机;第一掀板12靠近头端122那一段宽度缩小可供人体两手指夹持触,进而支撑手机,另立架10的第二掀板13靠近尾端,或薄区131两侧各设有一曲弧凹入135,是有利于人体手指夹触之用,而当撑开第二掀板13后易于手指夹触,作手拿第二掀板13支撑手机,立架10的第三掀板14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外推凸块146,是供人体手掌握持,当撑开第三掀板14后,外推凸块146供手掌握持住,进而使第三掀板14不易由手中滑脱,等同稳固握持住手机。
第二实施例如图8-10所示,可将立架10的头板111的挡版1141前端设一凹缩处11411,挡板1141供枢接在同一轴心在线的入于不同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二掀板13、第三掀板14在掀开角度时抵触,当第三掀板14的抵挡端143抵触到挡板1141作掀开一固定角度,而当第二掀板13的两抵挡端113抵触到挡板1141的凹缩处11411时可更张开较大一固定角度,即当立架10的第二掀板13掀开作支撑手机保护壳1时的倾斜角度,能比第三掀板14掀开作支撑保护壳1时的倾斜角度更加大倾斜度,来配合使用者的需求。
第三实施例如图11所示,可将立架10的底件11与手机保护壳1一体成型,立架10不只可以横向与手机保护壳1一体成型,也可纵向与手机保护壳1一体成型,一体成型时,手机保护壳1原本厚度可抵为底件11厚度的一部份,因而可减少整体厚度,就算不考虑整体厚度,肯定具有立架10与手机保护壳1不发生脱落问题。
第四实施例如图12-17所示,该立架20与手机保护壳1作纵向定位,该立架20包含有一底件21、一第一掀板22、一第二掀板23及一第三掀板24,底件21定位于手机背面或定位于手机保护壳1背面,底件21具有一头板211、一圆孔212、一组第二枢接处214及一组第三枢接处215,头板211加一点长度,头板211上有圆孔212,圆孔212内枢接一旋转组件216,旋转组件216内有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一枢接处213,第一枢接处213边缘处设有一挡板2131,第一掀板22为一短掀板枢接于旋转组件216的第一枢接处213,可掀开一角度,头板211下缘两侧各有一空缺2112,空缺2112外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位的第二枢接处214,第二枢接处214边缘设有一挡板2141,挡板2141前端设有一凹缩处21411,空缺2112内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三枢接处215,第三掀板24有一末端厚区241、一薄区242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244及一腹部置入空间245,第三掀板24的两头端244枢接于第三枢接处215,第二掀板23有一薄区231、一腹部置入空间232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233,薄区231横跨覆盖越过于第三掀板24的薄区242,第二掀板23的两头端233枢接于第二枢接处214,第一掀板22有一抵挡端221、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222及一置入空间223,第一掀板22入于第二掀板23的腹部置入空间232内,第一掀板22的两头端222枢接于旋转组件216的第一枢接处213,第一掀板22的抵挡端221可抵触第一枢接处213边缘的挡板2131,第一掀板22靠近头端222那一段宽度缩小及第二掀板23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曲弧凹入235,第三掀板24靠近尾端各设有一外推凸块246。
第四实施例当第一掀板22掀开触及旋转组件216的挡板2131时就能定位固定开张一角度,人体手指可穿越第一掀板22的置入空间223,此时第一掀板22能依手指欲摆设方向而旋转至舒服接触角度,且又可依需要来旋转第一掀板22成数种角度,如图17所示,第一掀板22掀开至固定角度后不旋转角度,再将手机保护壳1(内有手机)与第一掀板22作横向置于一桌面上,手机壳1即呈一倾斜角度;如图16所示,第一掀板22掀开至固定角度后逆时针旋转90度,再将手机保护壳1(内有手机)与第一掀板22作横向置于一桌面上,手机保护壳1即呈现一较倾斜角度;如图15所示,第一掀板22掀开至固定角度后顺时针旋转90度,再将手机保护壳1(内有手机)与第一掀板22作横向置于一桌面上,第一掀板22同时会往下趴下变换掀开角度,当第一掀板22近枢接端趴至触及头板211而停止再趴下,手机保护壳1即呈现一更加倾斜角度,上述呈现数种不同倾斜角度可供使用者选用,第一掀板22靠近头端222那一段宽度缩小及第二掀板23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的曲弧凹入235都是可供人体两手指夹持触,进而支撑手机,第三掀板24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的外推凸块246不但可供手指勾起该掀板24脱离合闭状,且掀板24掀开后外推凸块246可供手掌握持。
第五实施例如图18-19所示,其是一手机,以一立架30定位于手机背面,或手机外包一手机保护壳1,以一立架30定位于手机保护壳1背面,以黏贴或嵌入或打超音波熔合或一体成形等定位方式作定位,该立架30包含有一底件31、一第一掀板32、一第二掀板33及一第三掀板34,底件31成一框型板具有一头板311、一中板312,头板311往下为中板312,中板312的一段本体扩成为两边框3121,两边框3121相互间形成一容纳空间316,头板311底缘有一中央空缺3111及两侧空缺3112,中央空缺3111及两侧空缺3112均与容纳空间316相连通(隔开成三格不与容纳空间316相通也行),中央空缺3111内两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一枢接处313,第一枢接处313边缘设有一挡板3131,两侧空缺3112两内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二枢接处314,第二枢接处314边缘设有一左右对应挡板3141,两侧空缺3112两外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三枢接处315,第三枢接处315边缘设有一左右对应挡板3141(与第二枢接处314边缘的对应挡板3141同一板),第三掀板34呈U型板,有一外推凸块344、一末端厚区343、两抵挡端342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341,第三掀板34的两头端341枢接于第三枢接处315,第三掀板34的两抵挡端342可抵触第三枢接处315边缘的对应挡板3141,挡板3141前端亦设有一凹缩处31411,第二掀板33呈U型板,有一曲弧凹入334、一末端厚区333、两抵挡端332及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331,第二掀板33的两头端331枢接于第二枢接处314,立架30在闭合时第二掀板33是横跨覆盖越过在第三掀板34上且容置于同样空间内,第二掀板33的两抵挡端332可抵触第二枢接处314边缘的对应挡板3141,第一掀板32有一板面324、一置入空间323、一抵挡端322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321,第一掀板32靠近头端321那一段宽度缩小,第一掀板32的两头端321枢接于第一枢接处313,第一掀板32的抵挡端322可抵触第一枢接处313边缘的挡板3131,立架30在闭合时第一掀板32是横跨覆盖越过第二掀板33,该底件31的头板311下缘留有一缝隙(图未示),供一卡片40插入,底件31的容纳空间316可容纳数张卡片40及供第三掀板34、第二掀板33及第一掀板32覆盖,第一掀板32的置入空间323主要供人体手指穿越撑住手机之用,第一掀板32近头端321那一段宽度缩小,第二掀板33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曲弧凹入334,第三掀板34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外推凸块344。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操作时,原闭合状态的立架30,将第三掀板34扳开一角度(此时会连同第二掀板33及第一掀板32掀开),第三掀板34与手机保护壳1立于一平面上,手机保护壳1(内有手机)可倾斜一角度,提供人体眼睛观看屏幕的最佳视角;或将第二掀板33扳开一角度,连同第一掀板32同步掀开一角度,第二掀板33与手机保护壳1立于一平面上,手机保护壳1(内有手机)可更倾斜一角度,提供人体眼睛观看屏幕的最佳视角(仰角);或将第一掀板32单独扳开一角度,第一掀板32与手机保护壳1(内有手机)立于一平面上,手机保护壳1可更加倾斜一角度,提供人体眼睛观看屏幕的最佳视角(仰角),由立架30结构的多重展开的第一掀板32,或第二掀板33连同第一掀板32,或第三掀板34连同第二掀板33、第一掀板32,而达成手机保护壳1倾斜不同的角度,供使用者有较佳的选择视角,且卡片40可从隙缝插入底件31底部,底件31的容纳空间316可容纳数张卡片40,第一掀板32的置入空间323可供人体手指穿越撑住手机之用,立架30在合闭状态时置入空间323可供人体手指推出卡片40之用,第一掀板32靠近头端321那一段宽度缩小及第二掀板33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的曲弧凹入334都是可供人体两手指夹持触,进而支撑手机,第三掀板34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外推凸块344不但可供手指勾起该掀板34脱离合闭状,且在掀开第三掀板34后外推凸块344可供手掌握持。
上述各实施例较短的掀板可隐藏,容置于较长的掀板同样厚度空间里,较短的掀板宽度可横跨覆盖越过较长掀板的薄区上,短掀板宽度加大便于掀开支撑手机时能更加稳固减少摇晃,枢接于不同轴枢上的各掀板,掀板相互间留有一空间,防止掀开过程中相卡止,掀板的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即视为对应互动轴,即各掀板各自具有对应互动轴,立架可视需要增设掀板、对应互动轴、对应互动轴枢的枢接处、置入空间、凹缩处,掀板上置入空间可供使用者手指穿越,好更稳固握持、持撑手机,另各掀板重叠、置于于同一厚度空间里,达到减少体积目的情况下有数种支撑角度供选择,另支架的各配件均可设具有磁吸功能,立架可视需求作横向或纵向设置定位(含一体成型)于手机保护壳背面。

Claims (10)

1.一种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是一手机,以一立架定位于手机背面,或手机套设一手机保护壳,以一立架定位于手机保护壳背面,能使手机作仰起多种角度;其特征在于;该立架包含有:
一底件,定位于手机背面或定位于手机保护壳背面,具有一头板、一中板、一组第一枢接处及一组第二枢接处;
一第一掀板,为一掀板,枢接于底件的第一枢接处,能掀开一角度;
一第二掀板,为一掀板,枢接于底件的第二枢接处,能掀开一角度;
将第一掀板重置于第二掀板上作收叠,能掀开一角度作展开立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件成一T型板,底件设有一组第三枢接处,有一第三掀板为一长掀板枢接于底件的第三枢接处,第一掀板为一短掀板,第二掀板为一中掀板,头板往下为中板,头板上有一空格,空格内两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一枢接处,第一枢接边缘处设有一挡板,头板下缘两侧各有一空缺,空缺外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二枢接处,第二枢接处边缘设有一左右对应挡板,空缺内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三枢接处,第三枢接处边缘设有一左右对应挡板,第三掀板有一末端厚区、一薄区、两抵挡端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及一腹部置入空间,第三掀板的两头端枢接于第三枢接处,第三掀板的两抵挡端抵触第三枢接处边缘的对应挡板,第二掀板有一薄区、一腹部置入空间、两抵挡端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薄区横跨覆盖越过于第三掀板的薄区,第二掀板的两头端枢接于第二枢接处,第二掀板的两抵挡端抵触第二枢接处边缘的对应挡板,第二掀板的腹部置入空间为近似椭圆型空间,第一掀板有一抵挡端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第一掀板入于第二掀板的腹部置入空间内,第一掀板的两头端枢接于第一枢接处,第一掀板的抵挡端抵触第一枢接处边缘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掀板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曲弧凹入,第一掀板靠近头端一段宽度缩小,第三掀板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外推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头板有一组枢接处,其边缘的挡板前端设有一凹缩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件与手机保护壳为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件设有一组第三枢接处,有一第三掀板为一长掀板枢接于底件的第三枢接处,第一掀板为一短掀板,第二掀板为一中掀板,头板上有一圆孔,圆孔内枢接一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内有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一枢接处,第一枢接处边缘处设有一挡板,头板下缘两侧各有一空缺,空缺外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二枢接处,空缺内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三枢接处,第三掀板有一末端厚区、一薄区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及一腹部置入空间,第三掀板的两头端枢接于第三枢接处,第二掀板有一薄区、一腹部置入空间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薄区横跨覆盖越过于第三掀板的薄区,第二掀板的两头端枢接于第二枢接处,第一掀板有一抵挡端、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及一置入空间,第一掀板入于第二掀板的腹部置入空间内,第一掀板的两头端枢接于旋转组件的第一枢接处,第一掀板的抵挡端抵触第一枢接处边缘的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掀板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曲弧凹入,第一掀板近头端一段宽度缩小,第三掀板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外推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头板有一组枢接处,其边缘的挡板前端设有一凹缩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件设有一组第三枢接处,有一第三掀板为一长掀板枢接于底件的第三枢接处,第一掀板为一短掀板,第二掀板为一中掀板,底件成一框型板具有一头板、一中板,头板往下为中板,中板的一段本体扩成两边框,两边框相互间形成一容纳空间,头板底缘有一中央空缺及两侧空缺,均与容纳空间相连通,中央空缺内两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一枢接处,第一枢接处边缘设有一挡板,两侧空缺两内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二枢接处,第二枢接处边缘设有一对应挡板,两侧空缺两外端为一组对应互动轴枢的第三枢接处,第三枢接处边缘设有一对应挡板,第三掀板呈U型板,有一末端厚区、两抵挡端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第三掀板的两头端枢接于第三枢接处,第三掀板的两抵挡端抵触第三枢接处边缘的对应挡板,第二掀板呈似U型板,有一末端厚区、两抵挡端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第二掀板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曲弧凹入,第二掀板的两头端枢接于第二枢接处,第二掀板的两抵挡端抵触第二枢接处边缘的对应挡板,第一掀板有一板面、一置入空间、一抵挡端及具轴枢功能的两头端,第一掀板的两头端枢接于第一枢接处,第一掀板的抵挡端抵触第一枢接处边缘的挡板,第一掀板近头端一段宽度缩小,第三掀板靠近尾端两侧各设有一外推凸块,底件的头板下缘留有一缝隙,供一卡片插入,底件的容纳空间容纳数张卡片及供第三掀板、第二掀板及第一掀板覆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头板有一组枢接处,其边缘的挡板前端设有一凹缩处。
CN202222457108.6U 2022-09-15 2022-09-15 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 Active CN218352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7108.6U CN218352535U (zh) 2022-09-15 2022-09-15 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7108.6U CN218352535U (zh) 2022-09-15 2022-09-15 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2535U true CN218352535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7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57108.6U Active CN218352535U (zh) 2022-09-15 2022-09-15 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2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9011B1 (ko) 전자기기용 스탠드 힌지와 이를 장착한 전자기기
US6825415B1 (en) Elevation adjustment structure of a portable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US6672558B2 (en) Holding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s
JP4063571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通信端末
JP2923472B2 (ja) 機器の設置角度調整機構
CN202548694U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US5927673A (en) Adjustable viewing stand
US7685831B2 (en) Communication pad mounting structure of refrigerator
US6203101B1 (en) Office chair armrest device
CN218352535U (zh) 多重展开之手机立架结构
CN101855835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支架铰链
JP2000056695A (ja) 薄型ディスプレイの支持装置
CN217283011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2992380U (zh) 一种带有夹子的隐形支架手机壳
JP4531283B2 (ja) 無線通信カード用収納ケース
KR200322331Y1 (ko) 피시카메라
CN218355217U (zh) 午睡枕二合一坐姿矫正器
TWM639153U (zh) 多重展開之手機立架結構
KR200284325Y1 (ko) 스탠드형절첩식거울
CN217388765U (zh) 电子设备指环支架
CN219515768U (zh) 一种趴睡枕
CN213900395U (zh) 一种可拆卸式支座组件以及智能终端保护套
CN216437700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遮阳装置
JP4353566B2 (ja) Oa機器収納パネル
CN218298871U (zh) 一种支撑组件及皮套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