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4506U - 一种自动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4506U
CN218344506U CN202221258573.0U CN202221258573U CN218344506U CN 218344506 U CN218344506 U CN 218344506U CN 202221258573 U CN202221258573 U CN 202221258573U CN 218344506 U CN218344506 U CN 218344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ransfer
transmission
transfer device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85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中杰
杨满乐
李嘉玉
冯辉
周磊
周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12585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4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4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4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运装置,该自动转运装置包括转移线,所述转移线位于流水传送线的转移工位,所述转移线上设有触发感应头,所述转移线的传输方向指向目标转移位置,所述触发感应头能感应物品到达所述转移工位的到位信号,所述触发感应头通过到位信号命令所述转移线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所述转移线顶升转移工位上的物品并传输至目标转移位置,该自动转运装置能自动化地将流水传送线上的物品传送至目标转移位置,具有转移速度快、转移过程稳定和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调外机生产流水线上,由于场地和工艺限制,需要在流水线之间位置转移或换向空调外机。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推动转移、气缸推动转移或者机器人夹抱转移等方式将空调外机从上游滚筒线转移到相邻另一条垂直或平行的滚筒线上。人工动作简单重复,劳动价值较低。气缸推动转移用气缸带动推板推动外机,外机底托在滚筒上摩擦滑动,气缸推动过程容易出现不平稳的现象。机器人夹抱转则移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动转运装置,该自动转运装置能自动化地将流水传送线上的物品传送至目标转移位置,且具有转移速度快、转移过程稳定和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自动转运装置,包括转移线,所述转移线位于流水传送线的转移工位,所述转移线上设有触发感应头,所述转移线的传输方向指向目标转移位置,所述触发感应头能感应物品到达所述转移工位的到位信号,所述触发感应头通过到位信号命令所述转移线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所述转移线顶升转移工位上的物品并传输至目标转移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水传送线为滚筒线,所述滚筒线上留有滚筒间距,所述转移线包括传输履带,所述传输履带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所述传输履带传输物品至目标转移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线位于所述流水传送线的下方,所述转移线设于顶升机构上,所述顶升机构驱动所述转移线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所述转移线设于所述顶部框架上,所述顶部框架与所述底部框架之间设有导向轴和顶升气缸,所述导向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直线轴承和导向轴承支座,所述顶部框架与所述底部框架对应连接在所述直线轴承和所述导向轴承支座上,所述顶升气缸通过驱动所述顶部框架从而顶升所述转移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线还包括电机和传动轴,所述传输履带包括线性轨道和双排链条,所述双排链条沿所述线性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双排链条上铺设有盖板,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链条连接,所述双排链条与所述第二从动轮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至少两条传输履带,所述传动轴上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从动轮,各条传输履带上的双排链条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从动轮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轨道设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线性轨道的端部的惰轮,所述惰轮设有双链轮,所述双排链条分别与所述双链轮对应啮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惰轮设有轴芯,所述轴芯的两端通过连接片固接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插接在所述线性轨道的端部,所述固定块上设有调紧板,所述调紧板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线性轨道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紧板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性轨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腰型孔配有螺钉,所述调紧板通过所述螺钉连接所述线性轨道,所述线性轨道的端部焊接有螺母,所述螺母配有螺杆,所述螺杆指向所述调紧板,所述螺杆抵顶所述调紧板向外顶出,所述双排链条与所述双链轮张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转移位置上设有接收线,所述接收线与所述转移线对接,所述触发感应头指令所述接收线与所述转移线同步顶升。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转运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运装置,其流水传送线上设定了转移工位,当物品到达转移工位后,触发感应头采集物品的到位信号,通过该到位信号命令转移线穿出流水传送线,转移线将流水传送线上的物品先顶升,使物品脱离流水传送线,转移线再利用其自身的传输功能,使得转移线上的物品被传送到转移目标位置,与传统流水传送线上的物品转移操作相比,无需人手操作,节省人力,也无需高成本的机器人抱夹,节省成本。并且,由于物品脱离流水传送线后再传输,转移过程不会与流水传送线产生摩擦,转移过程平稳和保护了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转运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转运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移线与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张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转移线1;流水传送线2;转移工位3;目标转移位置4;物品5;滚筒间距6;传输履带7;顶升机构8、顶部框架81、底部框架82、导向轴83、顶升气缸84、直线轴承85、导向轴承支座86;电机9;传动轴10;线性轨道11;双排链条12;盖板13;主动轮14;第一从动轮15;第二从动轮16;链条17;张紧组件18;惰轮19;双链轮20;轴芯21;连接片22;固定块23;固定杆24;调紧板25;腰型孔26;螺钉27;螺母28;螺杆29;接收线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条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在空调外机生产流水线上,由于场地和工艺限制,需要在流水线之间位置转移或换向空调外机。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推动转移、气缸推动转移或者机器人夹抱转移等方式将空调外机从上游滚筒线转移到相邻另一条垂直或平行的滚筒线上。人工动作简单重复,劳动价值较低。气缸推动转移用气缸带动推板推动外机,外机底托在滚筒上摩擦滑动,气缸推动过程容易出现不平稳的现象。机器人夹抱转则移成本比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公开的自动转运装置,图1所示,包括转移线1,所述转移线1位于流水传送线2的转移工位3,所述转移线1上设有触发感应头,所述转移线1的传输方向指向目标转移位置4,所述触发感应头能感应物品5到达所述转移工位3的到位信号,所述触发感应头通过到位信号命令所述转移线1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2,所述转移线1顶升转移工位3上的物品5并传输至目标转移位置4。
上述自动转移装置的操作方式是:当物品5随流水传送线2移到转移工位3时,转移工位3上的触发感应头感应到物品5的到位信号,转移线1收到到位信号后,转移线1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2,所述转移线1顶升物品5,转移线1根据其传输方向将物品5传输到目标转移位置4。在物品5转移完成后,转移线1下降复位,流水线流水传送线2继续传送。
即,流水传送线2上设定了转移工位3,当物品5到达转移工位3后,触发感应头采集物品5的到位信号,通过该到位信号命令转移线1穿出流水传送线2,将流水传送线2上的物品5先顶升,使物品5脱离流水传送线2,转移线1再利用其自身的传输功能,转移线1上的物品5被传送到转移目标位置,与传统流水传送线2上的物品5转移操作相比,无需人手操作,节省人力,也无需高成本的机器人抱夹,节省成本。并且,由于物品5脱离流水传送线2后再传输,转移过程不会与流水传送线2产生摩擦,转移过程平稳和保护了物品5。该自动转移装置结构紧凑,集成了顶升机构8和链条17输送机构,可利用线体下方及相邻滚筒之间的间距作为安装及动作空间,一般不用改动原线体
实施例2
便于理解,以下提供了自动转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图1所示,所述流水传送线2为滚筒线,所述滚筒线上留有滚筒间距6,所述转移线1包括传输履带7,所述传输履带7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2,所述传输履带7传输物品5至目标转移位置4。
传输履带7利用滚筒间距6的位置穿出流水传送线2,无需破坏流水传送线2,并且使得自动转运装置和流水传送线2配合紧凑。
所述转移线1位于所述流水传送线2的下方,所述转移线1设于顶升机构8上,所述顶升机构8驱动所述转移线1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2。
转移线1位于所述流水传送线2的下方,顶升机构8仅需向上顶升即可快捷地顶出转移线1。
所述顶升机构8包括顶部框架81和底部框架82,所述转移线1设于所述顶部框架81上,所述顶部框架81与所述底部框架82之间设有导向轴83和顶升气缸84,所述导向轴83的两端分别设有直线轴承85和导向轴承支座86,所述顶部框架81与所述底部框架82对应连接在所述直线轴承85和所述导向轴承支座86上,所述顶升气缸84通过驱动所述顶部框架81从而顶升所述转移线1。
转移线1设于所述顶部框架81上,顶部框架81与底部框架82之间通过导向轴83、直线轴承85和导向轴承支座86配合来支撑,使得顶升气缸84驱动顶部框架81时,顶部框架81也能稳定地上升或下降。
其他部件和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便于理解,以下提供了自动转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图3所示,所述转移线1还包括电机9和传动轴10,所述传输履带7包括线性轨道11和双排链条12,所述双排链条12沿所述线性轨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双排链条12上铺设有U型的盖板13,所述电机9的转轴连接有主动轮14,所述传动轴10上设有第一从动轮15和第二从动轮16,所述第一从动轮15与所述主动轮14链条17连接,所述双排链条12与所述第二从动轮16连接。
电机9的转轴带动主动轮14,主动轮14通过链条17带动第一从动轮15,第一从动轮15带动整个传动轴10转动,传动轴10带动第二从动轮16转动,由于传输履带7包括双排链条12,双排链条12连接在第二从动轮16,在第二从动轮16的转动下,双排链条12循环流转,实现传输履带7传输。
上述的转移线1,只需要电机9即可稳定方便地带动传输履带7传输,便于设置在流水传送线2下方。
有至少两条传输履带7,所述传动轴10上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从动轮16,各条传输履带7上的双排链条12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从动轮16连接。
由于传送轴能同时带动多个第二从动轮16,设置多个第二从动轮16,能实现设置多条传输履带7,兼顾不同运输物品5尺寸,增加传输稳定性。
其他部件和原理与实施例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便于理解,以下提供了自动转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图4所示,所述线性轨道11设有张紧组件18,所述张紧组件18包括设于所述线性轨道11的端部的惰轮19,所述惰轮19设有双链轮20,所述双排链条12分别与所述双链轮20对应啮合。
在所述线性轨道11的端部设置惰轮19,起到张紧双排链条12的作用,使得适当地调节双排链条12水平段宽度,以更好的适应线性轨道11。
所述惰轮19设有轴芯,所述轴芯的两端通过连接片22固接在固定块23上,所述固定块23接有固定杆24,所述固定杆24插接在所述线性轨道11的端部,所述固定块23上设有调紧板25,所述调紧板25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块23,另一端连接所述线性轨道11的端部。
惰轮19轴芯的两端通过连接片22固接在固定块23上,保证惰轮19转动,固定块23通过固定杆24固定在线性轨道11的端部,实现惰轮19固定连接在线性轨道11的端部。调紧板25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块23,另一端连接所述线性轨道11的端部,限制惰轮19的位置,避免惰轮19掉出。
所述调紧板25上开设有腰型孔26,所述腰型孔26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性轨道1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腰型孔26配有螺钉,所述调紧板25通过所述螺钉连接所述线性轨道11,所述线性轨道11的端部焊接有螺母28,所述螺母28配有螺杆29,所述螺杆29指向所述调紧板25,所述螺杆29抵顶所述调紧板25向外顶出,所述双排链条12与所述双链轮20张紧连接。
当双排链条12有松动时,使螺杆29在螺母28内旋转,螺杆29向前伸出,螺杆29抵顶调紧板25,使调紧板25往前顶出,调紧板25则推动惰轮19往前顶,惰轮19张紧双排链条12,其中,由于腰型孔26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螺杆29只需抵顶调紧板25,调紧板25即可移动。该调紧板25、螺杆29和螺母28结构相互配合,其三者结构简单,能较好地张紧双排链条12。
调紧板25的一端折弯形成抵挡部,螺杆29抵顶在该抵挡部上,使得更稳定地抵挡调紧板25。
其他部件和原理与实施例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5
便于理解,以下提供了自动转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目标转移位置4上设有接收线30,所述接收线30与所述转移线1对接,所述触发感应头指令所述接收线30与所述转移线1同步顶升。
在目标转移位置4上也设置接收线30,进一步地使得转移过程中转移更平稳。实际应用中,接收线30与转移线1的结构相同。具体地,流水传送线2为上游滚筒线,目标转移位置4为下游滚筒线。触发感应头设置在流水传送线2的侧边,其通过触发光电信号感应物品5。
其他部件和原理与实施例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转移线,所述转移线位于流水传送线的转移工位,所述转移线上设有触发感应头,所述转移线的传输方向指向目标转移位置,所述触发感应头能感应物品到达所述转移工位的到位信号,所述触发感应头通过到位信号命令所述转移线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所述转移线顶升转移工位上的物品并传输至目标转移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流水传送线为滚筒线,所述滚筒线上留有滚筒间距,所述转移线包括传输履带,所述传输履带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所述传输履带传输物品至目标转移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移线位于所述流水传送线的下方,所述转移线设于顶升机构上,所述顶升机构驱动所述转移线穿出所述流水传送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所述转移线设于所述顶部框架上,所述顶部框架与所述底部框架之间设有导向轴和顶升气缸,所述导向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直线轴承和导向轴承支座,所述顶部框架与所述底部框架对应连接在所述直线轴承和所述导向轴承支座上,所述顶升气缸通过驱动所述顶部框架从而顶升所述转移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移线还包括电机和传动轴,所述传输履带包括线性轨道和双排链条,所述双排链条沿所述线性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双排链条上铺设有盖板,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双排链条与所述第二从动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有至少两条传输履带,所述传动轴上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从动轮,各条传输履带上的双排链条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从动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线性轨道设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线性轨道的端部的惰轮,所述惰轮设有双链轮,所述双排链条分别与所述双链轮对应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惰轮设有轴芯,所述轴芯的两端通过连接片固接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插接在所述线性轨道的端部,所述固定块上设有调紧板,所述调紧板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线性轨道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紧板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性轨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腰型孔配有螺钉,所述调紧板通过所述螺钉连接所述线性轨道,所述线性轨道的端部焊接有螺母,所述螺母配有螺杆,所述螺杆指向所述调紧板,所述螺杆抵顶所述调紧板以使调紧板向外顶出,所述双排链条与所述双链轮张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目标转移位置上设有接收线,所述接收线与所述转移线对接,所述触发感应头命令所述接收线与所述转移线同步顶升。
CN202221258573.0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自动转运装置 Active CN218344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8573.0U CN218344506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自动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8573.0U CN218344506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自动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4506U true CN218344506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2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8573.0U Active CN218344506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自动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4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6687B1 (ko) 씰 압입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무한궤도용 롤러 조립장치
CN112722801A (zh) 一种新型吊挂运料系统
CN111731776A (zh) 一种可自由调节输送长度的传送带
CN110539025A (zh) 管材送料切割系统
CN209112487U (zh) 一种自动捆扎系统
CN218344506U (zh) 一种自动转运装置
CN113695793A (zh) 骨架车前后端梁组焊生产线
CN211304971U (zh) 管材送料切割系统
CN105480777A (zh) 多层铺布机的布卷输送装置
KR200419872Y1 (ko) 수평이송형 팔레트용 컨베이어
CN108147312B (zh) 专用移载小车自动升降装置
CN109178746B (zh) 一种立体仓储系统
CN207312593U (zh) 导轨顶升电动转盘
KR101000352B1 (ko) 무한궤도용 롤러 이송장치
CN207890969U (zh) 一种专用移载小车自动升降装置
CN211469914U (zh) 一种板材传送系统
CN211812188U (zh) 上料输出组件
CN212739436U (zh) 露天矿全地形皮带输送机
CN211443927U (zh) 一种复合式传送流水线
CN113681217A (zh) 一种大型换热器焊接用自动输送装置
CN203529336U (zh) 包装运输车
CN108819305B (zh) 一种胎面翻面与输送装置
CN112141728A (zh) 一种码垛机
CN111776290A (zh) 一种管材自动套管装置
CN214058900U (zh) 运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