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3454U - 换电框架及换电车 - Google Patents

换电框架及换电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3454U
CN218343454U CN202222939762.0U CN202222939762U CN218343454U CN 218343454 U CN218343454 U CN 218343454U CN 202222939762 U CN202222939762 U CN 202222939762U CN 218343454 U CN218343454 U CN 218343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ain
battery
plate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97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岩石
李玉军
侯艳丽
高敏
郑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CL Hong Kong Cloud Technology Hai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CL Hong Kong Cloud Technology Hai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CL Hong Kong Cloud Technology Hai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CL Hong Kong Cloud Technology Hai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397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34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3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34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换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电框架及换电车,换电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顶部梁框和底部梁框、多个主竖梁、多个主横梁、电池安装梁、端板组件和斜撑组件,主横梁沿X方向延伸,顶部梁框和底部梁框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组主横梁,每组主横梁均包括沿Y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主横梁;电池安装梁沿Y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主横梁连接;换电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端板组件,端板组件与底部梁框和对应的主竖梁可拆卸连接;换电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斜撑组件,斜撑组件与主竖梁和主横梁均连接。该换电框架的强度刚度优良且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同时兼顾了电池包的拆装便利性以及整个电池模块的紧凑性。

Description

换电框架及换电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换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电框架及换电车。
背景技术
换电类型的重卡车辆通常通过吊装的方式更换电池模块。车身纵梁上设置有换电底托,电池模块通过定位结构和锁止机构可拆卸安装于换电底托上。具体地,电池模块包括换电框架,换电框架包括垂直分布的多个层架,多个层架包括用于安装高压配电盒、液冷机组等部件的附件安装层以及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安装层。换电时将整个换电框架吊起,再将安装有满电电池包的换电框架安装至换电底托上。
换电框架的设置主要考虑空间利用率(即紧凑性)、轻量化以及整体刚度、强度这三个因素,该三个因素难以均衡。目前市场上的换电框架均存在占用空间大、轻量化不足的缺陷,若要实现轻量化或减小布局空间,则换电框架的强度和刚度难以保证。
现有技术中,换电框架大部分采用自顶而下的方式安装电池包,因此,在换电框架内部无法设置用于安装电池包的梁结构,电池包需要加装电池包转接支架才可实现安装。具体地,电池包先安装于电池包转接支架上,之后,自顶而下逐层安装,操作较为复杂,安装效率较低,并且,当个别电池包出现故障时,需要将电池包全部拆卸或者拆除大部分电池包才能更换故障的电池包,维修困难。而且,考虑电池包转接支架在换电框架上的安装空间,导致换电框架整体尺寸扩大,占用较大空间。
因此,亟需一种换电框架及换电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电框架及换电车,在保证换电框架强度和刚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设计,同时兼顾电池包的拆装便利性以及整个电池模块的紧凑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电框架,包括:
间隔设置的顶部梁框和底部梁框;
主竖梁,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主竖梁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梁框和所述底部梁框;
主横梁,所述主横梁沿X方向延伸,所述顶部梁框和所述底部梁框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组所述主横梁,每组所述主横梁均包括沿Y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主横梁,所述X方向为所述顶部梁框的长度方向,所述Y方向为所述顶部梁框的宽度方向,相邻两组所述主横梁之间形成电池安装层;
电池安装梁,沿Y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主横梁连接;
端板组件,所述换电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端板组件,所述端板组件与所述底部梁框和对应的所述主竖梁可拆卸连接;
斜撑组件,所述换电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斜撑组件,所述斜撑组件与所述主竖梁和所述主横梁均连接。
通过在每组主横梁上设置电池安装梁、以及在换电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可拆卸式的端板组件,能够实现多个电池包的侧向安装,端板组件安装后封盖电池安装层的进出口。具体地,拆卸端板组件后,可将多个电池包侧向移出,随后,可将满电的电池包依次侧向安装于电池安装层内,并坐落于电池安装梁上,最后安装端板组件即可,无需设置电池包转接支架,节省安装空间,利于换电框架整体小型化和轻量化,提高电池模块的紧凑度。同时,端板组件的设置提高了换电框架Y方向的强度和刚度,斜撑组件的设置提高了换电框架Y方向的强度和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框架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横梁和/或所述主竖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主横梁和所述主竖梁通过所述卡槽彼此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框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安装梁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搭接槽,所述主横梁卡入所述第一搭接槽中,所述电池安装梁的下侧凹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电池安装梁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框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安装梁上设置有锁紧螺母,电池包上穿设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螺纹旋拧于所述锁紧螺母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框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电框架还包括主纵梁和纵梁加强筋,所述主纵梁沿Y方向延伸至所述主横梁与所述主纵梁的交叉位置处,所述主纵梁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搭接槽,所述主横梁卡入所述第二搭接槽中,所述主纵梁的下侧凹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纵梁加强筋设置于所述主竖梁上,并支撑于所述主横梁和所述主纵梁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框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端板组件包括:
端板,包括连续且交替设置的凸面板和凹陷板,所述凸面板的内侧与所述主纵梁抵接,所述凹陷板朝向所述换电框架的内侧凹设;
安装板,所述凹陷板沿Y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凹陷板连接,所述第二板平行于所述凹陷板,所述主竖梁上设置有第一增厚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增厚板贴合,并通过螺纹件连接;
底板,连接于所述端板的底部,所述底部梁框上设置有第二增厚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增厚板贴合,并通过螺纹件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端板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框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斜撑组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主竖梁之间,所述斜撑组件包括:
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所述第一斜撑梁和所述第二斜撑梁对称设置,且一端均与所述主竖梁连接,另一端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并均与所述底部梁框连接,所述第一斜撑梁和所述第二斜撑梁的中部均与所述主横梁连接;
外部加强件,所述第一斜撑梁和所述第二斜撑梁背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外部加强件,所述外部加强件与所述底部梁框连接;
内部加强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斜撑梁和所述第二斜撑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框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电框架还包括护角组件,所述主竖梁与所述顶部梁框之间、以及所述主竖梁和所述底部梁框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护角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框架的优选方案,所述顶部梁框包括边框和设置于所述边框内的支撑杆组,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吊装加强板,所述支撑杆组与所述边框之间设置有吊装加强筋,所述支撑杆组上还设置有吊孔。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电车,包括车体、电池包以及如上所述的换电框架,所述电池包安装于所述换电框架内,所述换电框架与所述车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电框架及换电车,通过在每组主横梁上设置电池安装梁、以及在换电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可拆卸式的端板组件,能够实现多个电池包的侧向安装,端板组件安装后封盖电池安装层的进出口。具体地,拆卸端板组件后,可将多个电池包侧向移出,随后,可将满电的电池包依次侧向安装于电池安装层内,并坐落于电池安装梁上,最后安装端板组件即可,无需设置电池包转接支架,节省安装空间,利于换电框架整体小型化和轻量化,提高电池模块的紧凑度。同时,端板组件的设置提高了换电框架Y方向的强度和刚度,斜撑组件的设置提高了换电框架Y方向的强度和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电框架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电框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主横梁与主竖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安装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主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端板与主竖梁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端板组件的底板与底部梁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顶部梁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顶部梁框;2、底部梁框;3、主竖梁;4、主横梁;5、电池安装梁;6、端板组件;7、斜撑组件;8、主纵梁;9、纵梁加强筋;10、护角组件;
11、边框;12、支撑杆组;13、吊装加强板;14、吊装加强筋;15、吊孔;
21、第二增厚板;
31、第二卡槽;32、第一增厚板;
41、第一卡槽;
51、第一搭接槽;52、第一避让槽;53、减重孔;54、锁紧螺母;
61、端板;62、安装板;63、底板;64、加强肋板;
611、凸面板;612、凹陷板;621、第一板;622、第二板;631、U型孔;
71、第一斜撑梁;72、第二斜撑梁;73、外部加强件;74、内部加强件;
81、第二搭接槽;82、第二避让槽;
101、护角板;102、护角筋;
201、附件安装层;202、电池安装层;203、底部容置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框架,其安装电池包后形成电池模块,整个电池模块通过吊装的方式安装至重卡的车身纵梁上。如图2所示,换电框架内限定出附件安装层201、电池安装层202以及底部容置层203,附件安装层201用于安装高压配电盒、液冷机组等部件,电池安装层202设置有多层,每层均安装多个电池包,高压配电盒用于为电池包配电,液冷机组在电池包工作过程中起到热管理作用,维持电池包的工作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底部容置层203用于容纳线束以及换电底托上的定位件和锁止机构。
参见图1和图2,该换电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顶部梁框1和底部梁框2、主竖梁3、主横梁4、电池安装梁5、端板组件6和斜撑组件7。
主竖梁3设置有多个,每个主竖梁3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顶部梁框1和底部梁框2,顶部梁框1和底部梁框2均为矩形框架结构,其四角位置各自连接一个主竖梁3,顶部梁框1和底部梁框2的中部于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两个主竖梁3。
主横梁4沿X方向延伸,顶部梁框1和底部梁框2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组主横梁4,每组主横梁4均包括沿Y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主横梁4。具体到图1和图2,换电框架的前侧设置有五个主横梁4,后侧设置有五个主横梁4,且前侧和后侧的主横梁4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相邻两组主横梁4之间形成上述的电池安装层202,顶部梁框1与最上方一组主横梁4之间形成上述的附件安装层201,底部梁框2与最下方一组主横梁4之间形成上述的底部容置层203。
如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X方向为顶部梁框1(底部梁框2)的长度方向,Y方向为顶部梁框1(底部梁框2)的宽度方向,该X方向和Y方向即为整个换电框架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主竖梁3的延伸方向为换电框架的高度方向,即Z方向。
每组电池安装层202均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电池安装梁5。电池安装梁5沿Y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主横梁4连接,用于承载电池包。换电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端板组件6,端板组件6与底部梁框2和对应的主竖梁3可拆卸连接;换电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斜撑组件7,斜撑组件7与主竖梁3和主横梁4均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电框架,通过在每组主横梁4上设置电池安装梁5、以及在换电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可拆卸式的端板组件6,能够实现多个电池包的侧向安装,端板组件6安装后封盖电池安装层202的进出口。具体地,拆卸端板组件6后,可将多个电池包侧向移出,随后,可将满电的电池包依次侧向安装于电池安装层202内,并坐落于电池安装梁5上,最后安装端板组件6即可,无需设置电池包转接支架,节省安装空间,利于换电框架整体小型化和轻量化,提高电池模块的紧凑度。同时,端板组件6的设置提高了换电框架前后方向(即Y方向)的强度和刚度,斜撑组件7的设置提高了换电框架前后方向(即Y方向)的强度和刚度。
主横梁4和主竖梁3均为管型材,图3示出的是主横梁4和主竖梁3之间的连接示意图。主横梁4和/或主竖梁3上设置有卡槽,主横梁4和主竖梁3通过卡槽彼此卡接。卡接的方式能够提高主横梁4和主竖梁3之间连接后的牢固性,避免连接处松动。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主横梁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41,该第一卡槽41为L型槽,主横梁4的两端通过第一卡槽41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主竖梁3卡接,即主竖梁3卡入第一卡槽41内。进一步地,中间的主竖梁3上设置有第二卡槽31,第二卡槽31为U型槽,第二卡槽31的槽深为主竖梁3厚度的一半。主横梁4的中间部位卡入第二卡槽31内。在主横梁4与主竖梁3卡接后,在第一卡槽41和第二卡槽31的边缘位置进行焊接,这种连接方式能够确保主横梁4和主竖梁3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上述实施例中,主横梁4和主竖梁3上均设置有卡槽,其他实施例中,可仅在主横梁4或仅在主竖梁3上设置卡槽。
电池安装梁5为冲压钢板,图4给出的是电池安装梁5的结构示意图。电池安装梁5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搭接槽51,主横梁4卡入第一搭接槽51中。第一搭接槽51为L型槽,在组装电池安装梁5时,将电池安装梁5通过第一搭接槽51的槽壁搭接于前后两个主横梁4上,并沿第一搭接槽51的边缘进行焊接即可。电池安装梁5的下侧凹设有第一避让槽52,用于避让下层的电池包,如此设置可降低换电框架的整体高度,利于换电框架的小型化,且实现减重。电池安装梁5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53,通过设置减重孔53,在保证电池安装梁5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实现轻量化。
继续参阅图4,电池安装梁5上于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锁紧螺母54,锁紧螺母54可焊接于电池安装梁5的下表面,并与电池安装梁5上表面开设的通孔相对。电池包上穿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螺纹旋拧于锁紧螺母54内,以实现电池包在电池安装层202的稳固连接,且方便拆卸。
参见图1和图5,换电框架还包括主纵梁8和纵梁加强筋9,主纵梁8为冲压钢板,纵梁加强筋9为管型材。主纵梁8沿Y方向延伸至主横梁4与主纵梁8的交叉位置处,用于保证换电框架Y方向的强度和刚度。图6示出的是主纵梁8的结构示意图,主纵梁8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搭接槽81,主横梁4卡入第二搭接槽81中。第二搭接槽81为L型槽,参见图5,在主横梁4与主竖梁3的交叉连接位置处(主竖梁3位于主横梁4外侧),主纵梁8通过第二搭接槽81的槽壁搭接于主横梁4上,随后沿第二搭接槽81的边缘进行焊接即可,主纵梁8与主竖梁3接触位置也需要进行焊接,确保主纵梁8的连接稳固性。主纵梁8的下侧凹设有第二避让槽82,用于避让下层的电池包,如此设置可降低换电框架的整体高度,利于换电框架的小型化,且实现减重。
参见图5,纵梁加强筋9设置于主竖梁3上,并支撑于主横梁4和主纵梁8的下方。纵梁加强筋9沿Y方向上与主竖梁3焊接,其上端与主横梁4和主纵梁8焊接,起到加强换电框架Y方向强度的作用,并加强主纵梁8与主竖梁3、主横梁4连接处的根部强度。
参见图1,端板组件6受限于两个主竖梁3之间。参见图7和图8,端板组件6包括端板61、安装板62以及底板63,其中,底板63连接于端板61的底部,且与端板61为一体成型,安装板62与端板61之间为焊接。
参见图7,端板61包括连续且交替设置的凸面板611和凹陷板612,凸面板611的内侧与最外侧的主纵梁8抵接,凹陷板612朝向换电框架的内侧凹设。凹陷板612沿Y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62,参见图8,安装板6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621和第二板622,第一板621与凹陷板612连接(本实施例中焊接),第二板622平行于凹陷板612,并与凹陷板612之间存在间隔。主竖梁3上设置有第一增厚板32,安装端板组件6时,使第一板621与第一增厚板32贴合,并通过螺纹件连接。主竖梁3上对应位置设置螺纹孔,螺纹件穿过第一板621和第一增厚板32后旋入螺纹孔内。第一增厚板32的设置使得端板组件6与主竖梁3之间的连接处更强。第二板622的设置使得组装人员方便操作,通过握持第二板622可移动端板61,以使第一板621与第一增厚板32贴合。
进一步地,参见图9,底部梁框2上设置有第二增厚板21,底板63与第二增厚板21贴合,并通过螺纹件连接。具体地,底板63上设置有U型孔631,第一增厚板32上设置有通孔,底部梁框2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件穿过U型孔631和通孔后旋入螺纹孔内,实现底板63与底部梁框2之间的稳固连接。U型孔631与通孔容易对正,降低了螺纹件的安装难度。
优选地,底板63与端板61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加强肋板64,提高端板61下端与底部梁框2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端板61为冲压板件,将其冲压为连续的凹凸造型结构即可,其凸出位置(即凸面板611)为避让最外侧主纵梁8而成,其凹凸造型可大幅提升其刚度。进一步地,端板61的高度至少达到最上层电池安装层202中电池包的重心高度位置,进一步增强Y方向的刚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斜撑组件7设置于相邻两个主竖梁3之间,斜撑组件7包括第一斜撑梁71、第二斜撑梁72、外部加强件73以及内部加强件74。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对称设置,且一端均与主竖梁3连接(焊接),另一端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并均与底部梁框2连接(焊接),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的中部均与主横梁4连接(焊接)。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均与主竖梁3和底部梁框2之间构成三角加强结构,保证整个换电框架的稳固性。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背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外部加强件73,外部加强件73与底部梁框2连接,外部加强件73的设置提高了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与底部梁框2之间的连接强度。内部加强件74连接于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之间,具体连接于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的底部位置,用于增加二者底部连接强度。
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的内侧与多个主横梁4焊接,外侧与主竖梁3的外侧面平齐。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与主横梁4之间的夹角为45°到90°之间,且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的高度至少达到最上层电池安装层202中电池包的重心高度位置。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换电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三个斜撑组件7,分别为左右两侧的斜撑组件7和中间的斜撑组件7。左右两侧的斜撑组件7中,内部加强件74均为加强管件,加强管件设置于底部梁框2和最下方主横梁4的中间位置处。中间的斜撑组件7中,内部加强件74为加强钢板,加强钢板满焊于第一斜撑梁71、第二斜撑梁72、底部梁框2以及最下方主横梁4围设形成的梯形区域内,加强钢板上设置有用于穿线的线束孔。外部加强件73和内部加强件74的设置增强了斜撑组件7根部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10以及图11,换电框架还包括护角组件10,主竖梁3与顶部梁框1之间、以及主竖梁3和底部梁框2之间均设置有该护角组件10。具体地,护角组件10包括护角板101和护角筋102,护角筋102连接于(焊接)主竖梁3和顶部梁框1之间、或连接于主竖梁3和底部梁框2之间,以形成三角加强结构,护角板101位于换电框架的外侧,其与主竖梁3、护角筋102以及顶部梁框1(或底部梁框2)焊接。进一步地,护角筋102为管型材,护角板101为钢板。
参见图12,给出的是顶部梁框1的结构示意图。顶部梁框1包括边框11和设置于边框11内的支撑杆组12,边框11上设置有吊装加强板13,支撑杆组12与边框11之间设置有吊装加强筋14。支撑杆组12共设置两组,均呈“干”字型。吊装加强板13和吊装加强筋14的设置增强了吊装部位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地,支撑杆组12上还设置有两个吊孔15,两个吊孔15呈对角设置,供吊装时定位使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换电车,包括车体、电池包以及如上的换电框架,电池包安装于换电框架内,换电框架与车体可拆卸连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隔设置的顶部梁框(1)和底部梁框(2);
主竖梁(3),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主竖梁(3)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梁框(1)和所述底部梁框(2);
主横梁(4),所述主横梁(4)沿X方向延伸,所述顶部梁框(1)和所述底部梁框(2)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组所述主横梁(4),每组所述主横梁(4)均包括沿Y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主横梁(4),所述X方向为所述顶部梁框(1)的长度方向,所述Y方向为所述顶部梁框(1)的宽度方向,相邻两组所述主横梁(4)之间形成电池安装层(202);
电池安装梁(5),沿Y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主横梁(4)连接;
端板组件(6),所述换电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端板组件(6),所述端板组件(6)与所述底部梁框(2)和对应的所述主竖梁(3)可拆卸连接;
斜撑组件(7),所述换电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斜撑组件(7),所述斜撑组件(7)与所述主竖梁(3)和所述主横梁(4)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4)和/或所述主竖梁(3)上设置有卡槽,所述主横梁(4)和所述主竖梁(3)通过所述卡槽彼此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梁(5)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搭接槽(51),所述主横梁(4)卡入所述第一搭接槽(51)中,所述电池安装梁(5)的下侧凹设有第一避让槽(52),所述电池安装梁(5)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梁(5)上设置有锁紧螺母(54),电池包上穿设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螺纹旋拧于所述锁紧螺母(5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框架还包括主纵梁(8)和纵梁加强筋(9),所述主纵梁(8)沿Y方向延伸至所述主横梁(4)与所述主纵梁(8)的交叉位置处,所述主纵梁(8)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搭接槽(81),所述主横梁(4)卡入所述第二搭接槽(81)中,所述主纵梁(8)的下侧凹设有第二避让槽(82),所述纵梁加强筋(9)设置于所述主竖梁(3)上,并支撑于所述主横梁(4)和所述主纵梁(8)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组件(6)包括:
端板(61),包括连续且交替设置的凸面板(611)和凹陷板(612),所述凸面板(611)的内侧与所述主纵梁(8)抵接,所述凹陷板(612)朝向所述换电框架的内侧凹设;
安装板(62),所述凹陷板(612)沿Y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板(62),所述安装板(6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621)和第二板(622),所述第一板(621)与所述凹陷板(612)连接,所述第二板(622)平行于所述凹陷板(612),所述主竖梁(3)上设置有第一增厚板(32),所述第一板(621)与所述第一增厚板(32)贴合,并通过螺纹件连接;
底板(63),连接于所述端板(61)的底部,所述底部梁框(2)上设置有第二增厚板(21),所述底板(63)与所述第二增厚板(21)贴合,并通过螺纹件连接,所述底板(63)与所述端板(61)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6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组件(7)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主竖梁(3)之间,所述斜撑组件(7)包括:
第一斜撑梁(71)和第二斜撑梁(72),所述第一斜撑梁(71)和所述第二斜撑梁(72)对称设置,且一端均与所述主竖梁(3)连接,另一端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并均与所述底部梁框(2)连接,所述第一斜撑梁(71)和所述第二斜撑梁(72)的中部均与所述主横梁(4)连接;
外部加强件(73),所述第一斜撑梁(71)和所述第二斜撑梁(72)背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外部加强件(73),所述外部加强件(73)与所述底部梁框(2)连接;
内部加强件(74),连接于所述第一斜撑梁(71)和所述第二斜撑梁(7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框架还包括护角组件(10),所述主竖梁(3)与所述顶部梁框(1)之间、以及所述主竖梁(3)和所述底部梁框(2)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护角组件(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梁框(1)包括边框(11)和设置于所述边框(11)内的支撑杆组(12),所述边框(11)上设置有吊装加强板(13),所述支撑杆组(12)与所述边框(11)之间设置有吊装加强筋(14),所述支撑杆组(12)上还设置有吊孔(15)。
10.换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电池包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电框架,所述电池包安装于所述换电框架内,所述换电框架与所述车体可拆卸连接。
CN202222939762.0U 2022-11-04 2022-11-04 换电框架及换电车 Active CN2183434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9762.0U CN218343454U (zh) 2022-11-04 2022-11-04 换电框架及换电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9762.0U CN218343454U (zh) 2022-11-04 2022-11-04 换电框架及换电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3454U true CN218343454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9762.0U Active CN218343454U (zh) 2022-11-04 2022-11-04 换电框架及换电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34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9420A (zh) * 2023-08-23 2023-09-22 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簇架及电池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9420A (zh) * 2023-08-23 2023-09-22 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簇架及电池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43454U (zh) 换电框架及换电车
CN106864239B (zh) 一种电动汽车组合式电池框总成
CN218577488U (zh) 换电车辆
CN111403651A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
CN116118458A (zh) 换电车辆
CN216153582U (zh) 一种车辆换电单元及其换电框架
CN218750265U (zh) 电动车辆
CN110254644A (zh) 一种门槛坡架平台
CN216015564U (zh) 一种新能源卡车用电池包托架总成
CN104754891A (zh) 可悬挂式重物安装电气柜
CN102616285B (zh) 骨架车及其前端梁
CN115416468A (zh)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结构、车架总成和新能源商用车
CN210245589U (zh) 一种双层新能源电池支架
CN219927797U (zh) 一种组合支架及氢能重卡
CN216468077U (zh) 一种车架前悬结构
CN217377207U (zh) 一种堆垛车车架
CN214957202U (zh) 一种下箱体总成、箱体及电池包
CN219191973U (zh)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CN218039643U (zh) 箱体和储能设备
CN212709121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分块式平台及矿用自卸车
CN220283241U (zh) 一种模块化的轿底轮结构
CN217283671U (zh) 一种电控柜柜体
CN217788641U (zh) 一种电动轻卡用侧置双层动力电池组安装装置
CN220963592U (zh) 一种矿卡后背电池箱及新能源矿卡
CN214013046U (zh) 电池包的下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