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20652U - 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 - Google Patents

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20652U
CN218320652U CN202222568437.8U CN202222568437U CN218320652U CN 218320652 U CN218320652 U CN 218320652U CN 202222568437 U CN202222568437 U CN 202222568437U CN 218320652 U CN218320652 U CN 218320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hinged
arm
folding arm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84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继平
刘国良
徐金龙
李达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inoboo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inoboo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inoboo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inoboo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84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20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20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20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臂架包括折臂、基本臂、中间连接件、拉杆、变幅油缸、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折臂的第一端与中间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基本臂的第一端与中间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拉杆的第一端与基本臂的第一端铰接,第二端与折臂的第一端铰接;变幅油缸的第一端与基本臂铰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于基本臂与拉杆的铰接点,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折臂的第一端铰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在第一或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在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变幅油缸铰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在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变幅油缸铰接。

Description

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作业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折叠式直臂升降平台主要包括转台、连杆、折臂、变幅油缸、拉杆、中间连接件、基本臂等组成。转台与连杆、折臂通过销轴连接,中间连接件与连杆、折臂、变幅油缸、基本臂通过销轴连接,中间连接件、连杆、折臂、转台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拉杆与基本臂、折臂通过销轴连接;变幅油缸连接中间连接件与基本臂,变幅油缸伸缩时驱动基本臂变幅,同时拉杆拉动折臂,实现折臂和连杆的变幅。
上述的折叠式直臂升降平台主要存在着变幅油缸同时驱动连杆、下折臂、基本臂的变幅,变幅油缸的行程过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臂架,能够缩短变幅油缸工作时的行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臂架的高空作业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臂架,包括折臂、基本臂、中间连接件、拉杆、变幅油缸、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折臂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基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基本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折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一端与所述基本臂铰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折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臂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高空作业平台中,变幅油缸伸出时,能够带动基本臂向上仰而变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可以作为变幅油缸的支撑部件,相当于增加了变幅油缸的力臂长度,如此,当变幅油缸伸出带动基本臂向上仰而变幅时,可以缩短变幅油缸的行程。如此,有利于将变幅油缸的规格减小,便于变幅油缸的选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折臂的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变幅油缸的铰接点沿一直线间隔排布;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折臂的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变幅油缸的铰接点呈三角形结构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侧杆以及两个第一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一侧杆并列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均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杆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轴、两个第二侧杆以及两个第一管件,两个所述第二侧杆并列且间隔设置,两根所述第一管件均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杆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在两个第二侧杆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管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另一个所述第一管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折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折臂的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变幅油缸的铰接点沿一直线间隔排布;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折臂的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变幅油缸的铰接点呈三角形结构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三侧杆以及三个第四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三侧杆并列且间隔设置,三个所述第四连接轴均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三侧杆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最后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最后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所述第四侧杆以及两个所述第四管件,两个所述第四侧杆并列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四管件均固定连接在两个第四侧杆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四管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四管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四管件与所述折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四管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臂架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用于与转台铰接,所述折臂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转台铰接,且所述连杆、所述转台、所述折臂以及所述中间连接件配合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臂包括折臂主体、第一装配部以及第二装配部,所述折臂主体为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装配部固定在所述折臂主体的第一端并封闭所述折臂主体的第一端的开口,所述第一装配部固定在所述折臂主体的第二端并封闭所述折臂主体的第二端的开口;
其中,所述拉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中间连接件均与所述第一装配部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如上所述的臂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空作业平台,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高空作业平台中,变幅油缸伸出时,能够带动基本臂向上仰而变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可以作为变幅油缸的支撑部件,相当于增加了变幅油缸的力臂长度,如此,当变幅油缸伸出带动基本臂向上仰而变幅时,可以缩短变幅油缸的行程。如此,有利于将变幅油缸的规格减小,便于变幅油缸的选型。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臂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臂架处于折叠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臂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臂架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臂架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臂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臂架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臂架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臂架的折臂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臂架的折臂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号:
100、折臂;110、折臂主体;120、第一装配部;121、第三连接轴;122、第二管件;123、第三限位套;130、第二装配部;131、第三管件;132、第三轴承;140、加强板;
200、基本臂;
300、中间连接件;
400、拉杆;
500、变幅油缸;
600、第一连接件;601、第一连接部;602、第二连接部;610、第一侧杆;620、第一连接轴;621、第一限位套;630、第三侧杆;640、第四连接轴;641、第四限位套;650、连接板;
700、第二连接件;710、第二侧杆;720、第一管件;721、第一轴承;730、第二连接轴;731、第二限位套;740、第四侧杆;750、第四管件;751、第四轴承;
800、连杆;
900、转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臂架,包括折臂100、基本臂200、中间连接件300、拉杆400、变幅油缸500、第一连接件600以及第二连接件700。
结合图1与图2,折臂100的第一端与中间连接件300的第一端铰接,折臂100的第二端用于与转台900铰接;基本臂200的第一端与中间连接件300的第二端铰接;拉杆400的第一端与基本臂200的第一端铰接,拉杆400的第二端与折臂100的第一端铰接;变幅油缸500的第一端与基本臂200铰接;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端铰接于基本臂200与拉杆400的铰接点,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700铰接;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一端与折臂100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二端与变幅油缸500的第二端铰接,且第二连接件700与第一连接件600的铰接点位于第二连接件700的中段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示出了转台900的部分结构。另外,第二连接件700的中段位置并未一定指第二连接件700的中间位置,第二连接件700的中段位置可以是指第二连接件700两端之间的某一位置。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端铰接于基本臂200与拉杆400的铰接点是指,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端同时与基本臂200以及拉杆400铰接,并且,第一连接件600与基本臂200的铰接点和第一连接件600与拉杆400的铰接点同轴。
另外,由于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一端与折臂100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二端与变幅油缸500的第二端铰接,且第二连接件700与第一连接件600的铰接点位于第二连接件700的中段位置,换而言之,第二连接件700与第一连接件600的铰接点,位于第二连接件7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和第二连接件7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之间。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600、第二连接件700、折臂100以及拉杆400配合形成四边形机构。
其中,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位于折臂100与基本臂200夹角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臂架中,变幅油缸500伸出时,能够带动基本臂200向上仰而变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600以及第二连接件700,使得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端铰接于基本臂200与拉杆400的铰接点,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700铰接,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一端与折臂100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二端与变幅油缸500的第二端铰接,且第二连接件700与第一连接件600的铰接点位于第二连接件700的中段位置,第一连接件600以及第二连接件700可以作为变幅油缸500的支撑部件,相当于增加了变幅油缸500的力臂长度,如此,当变幅油缸500伸出带动基本臂200向上仰而变幅时,可以缩短变幅油缸500的行程。如此,有利于将变幅油缸500的规格减小,便于变幅油缸500的选型。
结合图1与图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臂架还包括连杆800,连杆800的第一端与中间连接件300铰接,连杆800的第二端用于与转台900铰接,折臂100的第二端用于与转台900铰接,且连杆800、转台900、折臂100以及中间连接件300配合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当变幅油缸500伸出时,能够带动基本臂200向上仰而变幅,并在,且拉杆400的作用下,拉杆400能够拉动折臂100以及连杆800向上仰而变幅。
结合图1与图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点、第二连接件7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接件7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呈三角形结构间隔排布,换而言之,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点、第二连接件7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接件7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位于一个三角形结构的三个顶点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点、第二连接件7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接件7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沿一直线间隔排布,换而言之,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点的轴线、第二连接件7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的轴线、以及第二连接件7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的轴线相互平行并且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600包括第一连接部601以及与第一连接部60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02,第一连接部601与第二连接部602呈钝角设置,第一连接部601铰接于基本臂200与拉杆400的铰接点,第二连接部602与第二连接件700铰接。如此,第一连接件600大致呈“L”型,可以避开结构的干涉部位。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600包括两个第一侧杆610以及两个第一连接轴620,两个第一侧杆610并列且间隔设置,两个第一连接轴620均连接在两个第一侧杆610之间,其中一个第一连接轴620位于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端,另一个第一连接轴620位于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二端,第一侧杆610上还固定有两个第一限位套621,两个第一限位套621用于分别限制两个第一连接轴620移动。第一连接件600通过其中一个第一连接轴620同时与基本臂200以及拉杆400铰接,第二连接件700通过另一个第一连接轴620与第二连接件700铰接。
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件700包括两根第二侧杆710、两个第一管件720以及第二连接轴730,两个第二侧杆710并列且间隔设置,两根第一管件720均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二侧杆710之间,能够加强第二连接件700的强度,第二连接轴730连接在两个第二侧杆710之间,其中一个第一管件720位于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轴730位于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二端,另一个第一管件720位于第二连接件700的中段位置,第二侧杆710上固定有第二限位套731,第二限位套731用于限制第二连接轴730移动,并且,每个第一管件720的两端均还装配有第一轴承721。第二连接件700通过一个第一管件720与折臂100铰接,第二连接件700通过另一个第一管件720与第一连接件600铰接,第二连接件700通过第二连接轴730与变幅油缸500铰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通过将第一连接轴620穿设于第一管件720实现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铰接结构,均采用连接轴与管件的配合实现的,具体可参照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结构。
如图9、图10所示,折臂100为箱型结构,结构强度大。
具体地,折臂100包括折臂主体110、第一装配部120以及第二装配部130,折臂主体110为中空的矩形结构,第一装配部120固定在折臂主体110的第一端并封闭折臂主体110的第一端的开口,第一装配部120固定在折臂主体110的第二端并封闭折臂主体110的第二端的开口;其中,拉杆400、第二连接件700以及中间连接件300均与第一装配部120铰接。
第一装配部120上固定有第二管件122以及两个第三连接轴121,第二管件122的两端装配有第二轴承,第一装配部120上还固定有两个第三限位套123,两个第三限位套123用于限制两个第三连接轴121移动。第一装配部120通过第二管件122与中间连接件300铰接,第一装配部120通过其中一个第三连接轴121与拉杆400铰接,且第一装配部120通过另一个第三连接轴121与第二连接件700铰接。
第二装配部130上设置有第三管件131,第三管件131的两端固定有第三轴承132,第二装配部130与转台900通过第三管件131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装配部120和/或第二装配部130上设置有加强板140,加强板140用于增强第一装配部120和/或第二装配部130的强度。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端铰接于基本臂200与拉杆400的铰接点,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二端与变幅油缸500的第二端铰接,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一端与折臂100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件600铰接,且第二连接件700与第一连接件600的铰接点位于第一连接件600的中段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600的中段位置并未一定指第一连接件600的中间位置,第一连接件600的中段位置可以是指第一连接件600两端之间的某一位置。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端铰接于基本臂200与拉杆400的铰接点,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二端与变幅油缸500的第二端铰接,且第二连接件700与第一连接件600的铰接点位于第一连接件600的中段位置,换而言之,第二连接件700与第一连接件600的铰接点,位于第一连接件6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和第一连接件6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之间。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600、第二连接件700、折臂100以及拉杆400配合形成四边形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臂架中,变幅油缸500伸出时,能够带动基本臂200向上仰而变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600以及第二连接件700,第一连接件600以及第二连接件700可以作为变幅油缸500的支撑部件,相当于增加了变幅油缸500的力臂长度,如此,当变幅油缸500伸出带动基本臂200向上仰而变幅时,可以缩短变幅油缸500的行程。如此,有利于将变幅油缸500的规格减小,便于变幅油缸500的选型。
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点、第一连接件6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以及第一连接件6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呈三角形结构间隔排布,换而言之,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点、第一连接件6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以及第一连接件6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位于一个三角形结构的三个顶点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点、第一连接件6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以及第一连接件6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沿一直线间隔排布;换而言之,第一连接件600与第二连接件700的铰接点的轴线、第一连接件600与折臂100的铰接点的轴线、以及第一连接件600与变幅油缸500的铰接点的轴线相互平行并且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中,第一连接件600包括两个第三侧杆630以及三个第四连接轴640,两个第三侧杆630并列且间隔设置,三个第四连接轴640均连接在两个第三侧杆630之间,其中一个第四连接轴640位于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端,另一个第四连接轴640位于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二端,最后一个第四连接轴640位于第一连接件600的中段位置,能够加强第二连接件700的强度,第三侧杆630上还固定有三个第四限位套641,三个第三限位套123用于分别限制三个第四连接轴640移动。第一连接件600通过其中一个第四连接轴640同时与基本臂200以及拉杆400铰接,第一连接件600通过另一个第四连接轴640与变幅油缸500铰接,第一连接件600通过最后一个第四连接轴640与第二连接件700铰接。
进一步地,两个第三侧杆630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板650,用于提高结构强度。
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件700包括两个第四侧杆740以及两个第四管件750,两个第四侧杆740并列且间隔设置,两个第四管件750均固定连接在两个第四侧杆740之间,其中一个第四管件750位于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一端,另一个第四管件750位于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二端,且每根第四管件750的两端还均设置有第四轴承751,第二连接件700通过其中一个第四管件750与折臂100铰接,第二连接件700通过另一个第四管件750与第一连接件600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臂架中,变幅油缸500伸出时,能够带动基本臂200向上仰而变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600以及第二连接件700,使得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一端铰接于基本臂200与拉杆400的铰接点,第一连接件600的第二端与变幅油缸500的第二端铰接,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一端与折臂100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接件700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件600铰接,且第二连接件700与第一连接件600的铰接点位于第一连接件600的中段位置,第一连接件600以及第二连接件700可以作为变幅油缸500的支撑部件,相当于增加了变幅油缸500的力臂长度,如此,当变幅油缸500伸出带动基本臂200向上仰而变幅时,可以缩短变幅油缸500的行程。如此,有利于将变幅油缸500的规格减小,便于变幅油缸500的选型。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如上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的臂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高空作业平台中,变幅油缸500伸出时,能够带动基本臂200向上仰而变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600以及第二连接件700,第一连接件600以及第二连接件700可以作为变幅油缸500的支撑部件,相当于增加了变幅油缸500的力臂长度,如此,当变幅油缸500伸出带动基本臂200向上仰而变幅时,可以缩短变幅油缸500的行程。如此,有利于将变幅油缸500的规格减小,便于变幅油缸500的选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折臂、基本臂、中间连接件、拉杆、变幅油缸、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
所述折臂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基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基本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折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一端与所述基本臂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折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折臂的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变幅油缸的铰接点沿一直线间隔排布;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折臂的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变幅油缸的铰接点呈三角形结构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侧杆以及两个第一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一侧杆并列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均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杆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轴、两个第二侧杆以及两个第一管件,两个所述第二侧杆并列且间隔设置,两根所述第一管件均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杆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在两个第二侧杆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管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另一个所述第一管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折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折臂的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变幅油缸的铰接点沿一直线间隔排布;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折臂的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变幅油缸的铰接点呈三角形结构间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铰接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三侧杆以及三个第四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三侧杆并列且间隔设置,三个所述第四连接轴均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三侧杆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最后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铰接于所述基本臂与所述拉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与所述变幅油缸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最后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第四侧杆以及两个第四管件,两个所述第四侧杆并列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四管件均固定连接在两个第四侧杆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四管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四管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四管件与所述折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四管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用于与转台铰接,所述折臂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转台铰接,且所述连杆、所述转台、所述折臂以及所述中间连接件配合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臂包括折臂主体、第一装配部以及第二装配部,所述折臂主体为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装配部固定在所述折臂主体的第一端并封闭所述折臂主体的第一端的开口,所述第一装配部固定在所述折臂主体的第二端并封闭所述折臂主体的第二端的开口;
其中,所述拉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中间连接件均与所述第一装配部铰接。
10.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臂架。
CN202222568437.8U 2022-09-27 2022-09-27 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 Active CN218320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8437.8U CN218320652U (zh) 2022-09-27 2022-09-27 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8437.8U CN218320652U (zh) 2022-09-27 2022-09-27 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20652U true CN218320652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8437.8U Active CN218320652U (zh) 2022-09-27 2022-09-27 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20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93932B2 (ja) クレーン用の自動折畳み式ブーム
US10119283B2 (en) Concrete distributor mast
CN105836638A (zh) 组合式臂架及起重设备
CN218320652U (zh) 臂架以及高空作业平台
CN111747322A (zh) 连接节、副臂机构及起重机
CN202108863U (zh)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铰接伸展机构
CN214734002U (zh) 起重机臂架、组合式臂架和起重机
CN216190590U (zh) 桁架臂及作业机械
CN209890128U (zh) 可折叠伸缩臂的塔式起重机塔身
CN212222260U (zh) 连接节、副臂机构及起重机
CN216005020U (zh) 一种折叠臂架及工程机械
CN212954034U (zh) 一种可伸缩折臂式回转起重机
CN218261695U (zh) 重型副臂、臂架及作业机械
JPH10316366A (ja) ラフィングジブ組み立て方法
CN214611248U (zh) 折叠臂架及工程机械
CN112623974A (zh) 一种装配式桁架臂和作业机械
CN217825895U (zh) 一种农机用快速挂接装置
CN217732512U (zh) 臂架和起重机
CN214935542U (zh) 转接臂、折叠臂架和起重机
CN217458574U (zh) 一种桁架臂连接装置
JP4670319B2 (ja) 移動式クレーン
CN221027346U (zh) 一种伸缩机构、起重臂及起重机
CN216641450U (zh) 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及混凝土泵车
CN115142680B (zh) 工程机械
CN215666804U (zh) 超起机构、起重装置及作业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unan Xingb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Assignor: Hunan Xingb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0714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rm frames and high-altitude work platform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11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11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