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6570U - 前机舱骨架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机舱骨架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16570U CN218316570U CN202222720554.1U CN202222720554U CN218316570U CN 218316570 U CN218316570 U CN 218316570U CN 202222720554 U CN202222720554 U CN 202222720554U CN 218316570 U CN218316570 U CN 2183165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vehicle
- front longitudinal
- chamfer
- longitudinal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机舱骨架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前纵梁、以及设于两前纵梁之间的前防撞梁。其中,前防撞梁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顶部设有第一避让倒角,前纵梁的前端的顶部设有第二避让倒角,第一避让倒角和第二避让倒角均用于避让车辆的前机盖或前保险杠。本实用新型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在前防撞梁前侧顶部、以及前纵梁前端顶部等容易和前机盖或前保险杠发生干涉的部位设置避让倒角结构,可以容许前机盖和前保险杠之间的弧形过渡部位设置较低,为前机盖和前保险杠的灵活布置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有利于改善前防撞梁和前纵梁前段的顶部可能会影响前机盖或前保险杠布置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机舱骨架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前机舱骨架是位于车辆前部的关键结构,其重量大、零部件数量较多,也存在维修不方便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前防撞梁与吸能盒为焊接方式连接,存在的问题是,当防撞梁出现失效后,需同吸能盒一并更换,更换部件数量多。而且,传统的前纵梁与座舱骨架之间一般也采用焊接工艺连接,这就要求两者需要是相同的材质,限制了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在座舱骨架中的应用。
此外,在前防撞梁、以及前纵梁前端的上方,为前机盖或前保险杠所在的位置。由于前机盖和前保险杠的衔接部位一般为弧形过渡,前防撞梁的上部会影响前机盖或前保险杠的布置,如果前机盖和前保险杠的弧形过渡设置的较低,就会与前防撞梁或者前纵梁前端的顶部干涉。因此,前机盖和前保险杠的外形设计需要考虑前防撞梁和前纵梁的高度以及外形情况,布置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前机舱骨架结构,以改善前防撞梁和前纵梁前段的顶部可能会影响前机盖或前保险杠布置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前机舱骨架结构,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前纵梁,以及设于两所述前纵梁之间的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面向所述车辆前方的一侧顶部设有第一避让倒角,所述前纵梁的前端的顶部设有第二避让倒角,所述第一避让倒角和所述第二避让倒角均用于避让所述车辆的前机盖或前保险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避让倒角的倒角面和所述第二避让倒角的倒角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包括位于两所述前纵梁之间的中部段,以及两个分置于所述中部段两端的端部段;所述端部段向着所述车辆的后方方向弯曲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前纵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设有抵接于所述中部段和所述端部段的连接处的连接板,所述前防撞梁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前防撞梁面向所述车辆前方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紧固件的过孔。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采用铝质型材制成,所述前防撞梁内部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第一加强隔板,所述第一加强隔板将所述腔室分隔为多个在所述前防撞梁的自身长度方向上贯通设置的分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前纵梁包括可拆分的前纵梁前段和前纵梁后段,所述前纵梁前段采用铝质型材制成;所述前防撞梁设于两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前端之间,所述前纵梁后段的后端与所述车辆的座舱骨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纵梁前段内部形成有型腔;所述型腔内设有第二加强隔板,所述第二加强隔板将所述型腔分隔为多个在所述前纵梁前段的自身长度方向上贯通设置的分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后端设有承接口,所述前纵梁后段的前端设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插装于所述承接口内,以构成所述前纵梁前段和所述前纵梁后段的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在前防撞梁前侧顶部、以及前纵梁前端顶部等容易和前机盖或前保险杠发生干涉的部位设置避让倒角结构,可以容许前机盖和前保险杠之间的弧形过渡部位设置较低,为前机盖和前保险杠的灵活布置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有利于改善前防撞梁和前纵梁前段的顶部可能会影响前机盖或前保险杠布置的情况。
此外,前防撞梁采用可拆卸的形式直接安装在前纵梁上,省去了吸能盒的设置,吸能盒的作用可以由前防撞梁或者前纵梁的形变性能作用代替。而在前防撞梁遭受碰撞而受损时,直接拆换前防撞梁即可完成检修工作,可大大降低检修工作量,且更换的部件数量较少。
另外,将前纵梁设计为可以拆分的两部分,在前纵梁前段采用铝质型材的情况下,前纵梁后段可采用纤维复合材料等各类新型的非金属材料,通过连接结构将两者连接为整个前纵梁,从而使前纵梁后段以及与前纵梁后段连接的座舱骨架的材质选择范围更广,设计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上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前防撞梁和前纵梁前段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所示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B所示部位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防撞梁;100、过孔;10、中部段;11、端部段;12、第一避让倒角;130、第一加强隔板;131、分腔室;
2、前纵梁前段;20、连接板;200、安装孔;201、加强台;21、第二避让倒角;220、第二加强隔板;221、分型腔;23、承接口;230、穿装孔;
3、前纵梁后段;30、对接口;
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前机舱骨架结构,有利于改善前防撞梁1和前纵梁前段2的顶部可能会影响前机盖或前保险杠布置的情况。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整体而言,该前机舱骨架结构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前纵梁、以及设于两前纵梁之间的前防撞梁1。其中,前防撞梁1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顶部设有第一避让倒角12,前纵梁的前端的顶部设有第二避让倒角21,第一避让倒角12和第二避让倒角21均用于避让车辆的前机盖或前保险杠。
对于上述第一避让倒角12和第二避让倒角21设置的具体位置、尺度以及倾斜程度,可以根据前机盖或前保险杠的布置需要进行灵活地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避让倒角12的倒角面和第二避让倒角21的倒角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实际的车辆外形设计中,前机盖和前保险杠相衔接,并位于同一个曲面内。针对第二避让倒角21和第一避让倒角12一般主要和前机盖对应,而前机盖被对应的前端部分多为倾斜的平面结构,故将第二避让倒角21和第一避让倒角12的倒角面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可以适应前机盖的布置需求,为前机盖的布置提供更为合理而良好的布置条件。
仍如图2并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前防撞梁1包括位于两前纵梁之间的中部段10、以及两个分置于中部段10两端的端部段11;而且,端部段11向着车辆的后方方向弯曲设置。将前防撞梁1的两个端部段11设置为向后弯曲的形状,不仅与车辆的外形设计需要相适应,而且,能使前防撞梁1发挥良好地应对小偏置碰撞的能力,从而起到良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同时,优选地,前防撞梁1采用可拆卸地安装连接形式设置在两个前纵梁上,并且是直接安装在前纵梁上。这样的设计,省去了吸能盒的设置,吸能盒的作用可以由前防撞梁1或者前纵梁的形变性能和吸能效果所代替。在前防撞梁1遭受碰撞而受损时,直接拆换前防撞梁1即可完成检修工作,可大大降低检修工作量,且更换的部件数量较少。
为了便于安装操作并保障前防撞梁1和前纵梁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前纵梁的前端设有抵接在中部段10和端部段11的连接处的连接板20,前防撞梁1通过紧固件4连接在连接板20上;同时,前防撞梁1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4的过孔100。
在前纵梁的前端设置连接板20,便于前防撞梁1和前纵梁之间安装结构的设置,使前防撞梁1可以更方便且稳固地安装到前纵梁上。为了使连接板20紧密地抵接在中部段10和端部段11之间弧形过渡连接部位处,连接板20可设计为弧形曲面形状。具体而言,可将连接板20焊接在前纵梁的端部,在连接板20上设置安装孔200,安装孔200处可设置加强台201,安装孔200则为设置在加强台201上的螺纹孔,或者在安装孔200处设置嵌母,嵌母的螺纹孔则形成上述的安装孔200。
同时,如图5所示,在前防撞梁1的前部一侧设置过孔100,紧固件4则可采用螺栓,将螺栓穿过过孔100并螺接在安装孔200中,即可完成前防撞梁1和连接板20之间的固连安装,而且在前防撞梁1的表面也不会有紧固件4外凸的情况。具体来说,过孔100为开设在前防撞梁1前侧壁上的直径较大的过孔,以及开设在前防撞梁1后侧壁上的直径较小的穿孔。仍以紧固件4为螺栓举例,在安装操作时,整个螺栓由过孔进入前防撞梁1内部,螺柱穿过穿孔与连接板20螺接,螺头则留置在穿孔前方一侧,从而完成螺接。
上述前防撞梁1的材质和制造方式当然有多种选择,本实施例中,前防撞梁1采用铝质型材制成,例如,采用挤压铝型材。而且,前防撞梁1内部形成有腔室,腔室内设有第一加强隔板130,第一加强隔板130将腔室分隔为多个在前防撞梁1的自身长度方向上贯通设置的分腔室131。前防撞梁1采用铝质型材,具有自身重量较轻,且具有良好的形变吸能性能的特点。而且,采用铝质型材制作前防撞梁1,具有便于加工制造的优势。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前纵梁包括可拆分的前纵梁前段2和前纵梁后段3。其中,前纵梁前段2采用铝质型材制成,优选也采用挤压铝型材。这样一来,前防撞梁1设在两前纵梁前段2的前端之间,前纵梁后段3的后端则与车辆的座舱骨架连接。将前纵梁设计为可以拆分的两部分,在前纵梁前段2采用铝质型材的情况下,前纵梁后段3可采用纤维复合材料等各类新型的非金属材料,通过连接结构将两者连接为整个前纵梁,从而使前纵梁后段3以及与前纵梁后段3连接的座舱骨架的材质选择范围更广,设计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与前防撞梁1类似,本实施例的前纵梁前段2内部形成有型腔,型腔内设有第二加强隔板220,第二加强隔板220将型腔分隔为多个在前纵梁前段2的自身长度方向上贯通设置的分型腔221。在前纵梁前段2内部设置多个分型腔221,不仅可提升前纵梁前段2的自身结构稳定性,而且可提高前纵梁前段2的缓冲吸能效果,使前纵梁前段2能够发挥吸能盒的作用。并且,优选地,型腔内的第二加强隔板220为上下间隔均布的两个,从而分隔出上下排布的三个分型腔221,其中,第二避让倒角21对应最上层的分型腔221设置;同样地,前防撞梁1的腔室中的第一加强隔板130也设置两个,以将腔室分隔为上下排布的三个分腔室131,其中,第一避让倒角12对应最上层的分腔室131设置。
另外,为了便于前纵梁前段2和前纵梁后段3的装配,在前纵梁前段2的后端设有承接口23,前纵梁后段3的前端设有对接口30;对接口30插装于承接口23内,以构成前纵梁前段2和前纵梁后段3的连接。前纵梁前段2和前纵梁后段3之间采用插装连接结构,不仅便于两者的装配,且可保障两者间足够的连接强度。具体设计上,型腔内的第二加强隔板220向着前纵梁前段2的尾部延伸,但并不到达前纵梁前段2的后端,而是让第二加强隔板220的尾端与前纵梁前段2的后端之间留有间隔,从而在型腔的后端形成承接口23,通过在承接口23对应的前纵梁前段2的外壁上开设多个穿装孔230,在对接口30上对应设置螺接孔,利用螺栓等紧固件4穿过穿装孔230螺接到对接口30上,即可将前纵梁前段2和前纵梁后段3稳定的固连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在前防撞梁1前侧顶部、以及前纵梁前端顶部等容易和前机盖或前保险杠发生干涉的部位设置避让倒角结构,可以容许前机盖和前保险杠之间的弧形过渡部位设置较低,为前机盖和前保险杠的灵活布置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有利于改善前防撞梁1和前纵梁前段2的顶部可能会影响前机盖或前保险杠布置的情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采用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前机舱骨架结构。
与现有的车辆的前机舱骨架结构相比,由于前防撞梁1和前纵梁前段2上避让倒角的设置,前机盖或前保险杠的造型面的结构空间布置更为灵活,且,前机舱骨架结构与前机盖和前保险杠之间的间隙设置更为合理。
而且,通过采用可拆分结构的前纵梁,前纵梁前段2和前纵梁后段3可以采用不同材质的结构件,对实现整车减重、拓展车身功能和创新设计均提供了良好条件,前纵梁后段3可以和座舱骨架进行集成设计。
同时,由于本实施例的前防撞梁1和前纵梁直接相连,通过前防撞梁1中的分腔室131以及前纵梁前段2中的分型腔221发挥缓冲吸能效果,节省了吸能盒的设置,实现了零件数量发减少。在前防撞梁1和前纵梁前段2之间、以及前纵梁前段2和前纵梁后段3之间均通过使用螺栓连接实现零部件的拆卸,也提升了零部件更换的方便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机舱骨架结构,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前纵梁,以及设于两所述前纵梁之间的前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防撞梁(1)面向所述车辆前方的一侧顶部设有第一避让倒角(12),所述前纵梁的前端的顶部设有第二避让倒角(21),所述第一避让倒角(12)和所述第二避让倒角(21)均用于避让所述车辆的前机盖或前保险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避让倒角(12)的倒角面和所述第二避让倒角(21)的倒角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防撞梁(1)包括位于两所述前纵梁之间的中部段(10),以及两个分置于所述中部段(10)两端的端部段(11);
所述端部段(11)向着所述车辆的后方方向弯曲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防撞梁(1)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前纵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设有抵接于所述中部段(10)和所述端部段(11)的连接处的连接板(20),所述前防撞梁(1)通过紧固件(4)连接在所述连接板(20)上;
所述前防撞梁(1)面向所述车辆前方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紧固件(4)的过孔(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防撞梁(1)采用铝质型材制成,所述前防撞梁(1)内部形成有腔室;
所述腔室内设有第一加强隔板(130),所述第一加强隔板(130)将所述腔室分隔为多个在所述前防撞梁(1)的自身长度方向上贯通设置的分腔室(13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纵梁包括可拆分的前纵梁前段(2)和前纵梁后段(3),所述前纵梁前段(2)采用铝质型材制成;
所述前防撞梁(1)设于两所述前纵梁前段(2)的前端之间,所述前纵梁后段(3)的后端与所述车辆的座舱骨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纵梁前段(2)内部形成有型腔;
所述型腔内设有第二加强隔板(220),所述第二加强隔板(220)将所述型腔分隔为多个在所述前纵梁前段(2)的自身长度方向上贯通设置的分型腔(2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纵梁前段(2)的后端设有承接口(23),所述前纵梁后段(3)的前端设有对接口(30);
所述对接口(30)插装于所述承接口(23)内,以构成所述前纵梁前段(2)和所述前纵梁后段(3)的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机舱骨架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20554.1U CN218316570U (zh) | 2022-10-14 | 2022-10-14 | 前机舱骨架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20554.1U CN218316570U (zh) | 2022-10-14 | 2022-10-14 | 前机舱骨架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16570U true CN218316570U (zh) | 2023-01-17 |
Family
ID=84825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20554.1U Active CN218316570U (zh) | 2022-10-14 | 2022-10-14 | 前机舱骨架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16570U (zh) |
-
2022
- 2022-10-14 CN CN202222720554.1U patent/CN2183165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43646A (zh) | 电动汽车车身下部结构 | |
CN106143626A (zh) | 电动汽车前部下方车身结构 | |
CN204137136U (zh) | 一种骨架梁连接接头 | |
EP3725649B1 (en) | Rocker beam assembly, side rear body assembly, body assembly, vehicle and connecting method | |
CN218316570U (zh) | 前机舱骨架结构及车辆 | |
CN105083383A (zh) | 汽车车身纵梁结构 | |
CN214564778U (zh) | 一种前排座椅安装总成及车辆 | |
CN106005028A (zh) | 车身侧围a柱总成 | |
CN106184413A (zh) | 电动汽车地板框架总成 | |
CN110920884B (zh) | 一种可快速拆卸的地效飞行器机翼结构 | |
CN106184393B (zh) | 电动汽车车身侧围前部骨架结构 | |
CN205971485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前挡板下横梁 | |
CN210882355U (zh) | 连接片嵌入式铝车身型材连接结构 | |
CN106184390A (zh) |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 | |
EP3321185B1 (en) | Integrated strut support fittings with underwing longerons | |
CN112158260A (zh) |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鹅颈车架分总成 | |
CN217835768U (zh) | 门槛加强梁及门槛梁 | |
CN220243370U (zh) | 一种紧凑型安装结构和工程车辆 | |
CN217400632U (zh) | 门体铰链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100172U (zh) | 后防撞梁及车辆 | |
CN115593524B (zh) | 一种前端框架与车身连接结构、方法和车辆 | |
CN211167381U (zh) | 一种能增强结构的机翼 | |
CN218750998U (zh) | 一种轻量化焊接铝合金副车架 | |
CN213109519U (zh) | 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 | |
CN114655312B (zh) | 一种车架横梁及其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