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9519U - 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09519U CN213109519U CN202022176075.9U CN202022176075U CN213109519U CN 213109519 U CN213109519 U CN 213109519U CN 202022176075 U CN202022176075 U CN 202022176075U CN 213109519 U CN213109519 U CN 2131095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ing plate
- plate
- automobile body
- backup pad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包括前机舱侧加强板、白车身侧封板和支撑板,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沿车身纵向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纵板上,所述白车身侧封板沿车身竖直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竖板上,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的后端固定连接于白车身侧封板的上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机舱侧加强板和白车身侧封板上,以使得以使得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白车身侧封板和支撑板构成三角形结构;通过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白车身侧封板和支撑板构成三角形结构,能满足对白车身的碰撞要求,提高安全性能,由于三角形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高强板的使用,不仅降低了重量,还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为满足星级要求,需对白车身碰撞强度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传力路径结构的优化,传力路径主要分为三种:正碰传力路径、侧碰传力路径、偏置碰传力路径,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前机舱侧加强板与白车身侧封板组成加强结构,为满足碰撞传力要求,前机舱侧加强板采用高强板,并且通过焊点进行与侧围总成进行连接,不能将碰撞力进行多方向分解传递,从而导致侧围总成A柱内加强板和前门内支撑板需要用高强板或增加料厚,使得整车成本增加,不能满足轻量化及成本要求。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不仅能保证碰撞时的结构强度,还能满足轻量化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不仅能保证碰撞时的结构强度,还能满足轻量化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包括前机舱侧加强板、白车身侧封板和支撑板,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沿车身纵向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纵板上,所述白车身侧封板沿车身竖直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竖板上,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的后端固定连接于白车身侧封板的上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机舱侧加强板和白车身侧封板上,以使得以使得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白车身侧封板和支撑板构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呈两端大中间小;这样设置不仅能增加支撑板的结构强度,还能减少支撑板的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降低支撑板的重量。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小于支撑板的后端;有利于增加支撑板的后端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弧面,所述弧面凹向三角形结构的内侧设置;弧面的设置,不仅能能增加支撑板的支撑力,还具有美观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弧面靠前机舱侧加强板端的曲率半径小于靠白车身侧封板侧的曲率半径;有利于节约原材料,同时增加支撑板的后端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和设置于支撑板本体两端的前连接部、后连接部,所述支撑板本体、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一体成型制造;
所述弧面设置于支撑板本体上,所述支撑板本体的前端小于支撑板本体的后端。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本体上还开设有通孔;通过开设通孔,能增加通孔所在面的结构强度,还能节约原材料。
进一步,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和设置于加强板本体的加强板连接部,所述加强板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白车身侧封板的上侧。
进一步,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前部和加强板后部,所述加强前部与加强板后部沿纵向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纵板上,所述加强板后部用于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板前部比加强板后部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通过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白车身侧封板和支撑板构成三角形结构,能满足对白车身的碰撞要求,提高安全性,由于三角形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高强板的使用,不仅降低了重量,还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Ⅰ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Ⅰ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车身横向方向为车身宽度方向,所述车身纵向为车身长度方向,所述车身竖直方向为车身高度方向,所述前端为沿纵向方向靠车头一端,所述后端为沿纵向方向靠车尾一端,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包括前机舱侧加强板2、白车身侧封板1和支撑板3,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2沿车身纵向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纵板上,所述白车身侧封板1沿车身竖直方向设置侧围总成竖板上,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2的后端固定连接于白车身侧封板1的上侧,所述支撑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机舱侧加强板和白车身侧封板上,以使得以使得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白车身侧封板和支撑板构成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的稳定性,并且,通过采用三角形结构,还能对碰撞时产生的碰撞力沿不同方向进行传递分解,从而避免了因碰撞力集中而造成侧围总成的损坏,同时还增大A柱处的受力面积,减少A柱处碰撞时的应力,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以使得更能满足碰撞要求,同时取消了高强板使用,降低制造成本;当然也可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板构成两个或多个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侧围总成纵板、侧围总成竖板的结构布置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呈两端大中间小;通过将所支撑板3设置为两端大中间小,不仅能加强支撑板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增加支撑板的可靠性,还能减少制造支撑板的原材料,从而节约成本;当然也可采用增加加强筋、加强件或其它方式来增加支撑板的结构强度,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的前端小于支撑板的后端;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于前机舱侧加强板上,所述支撑板的后端固定连接于白车身侧封板上,所述支撑板的后端不仅起到对加强板的支撑作用,在受碰撞时,碰撞时产生的碰撞力会在支撑板的后端处相对集中,从而影响支撑板的可靠性,通过将所述支撑板的后端加大,能有效增加支撑板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碰撞时的可靠性,当然也可通过在支撑板的后端上设置加强筋或其它加强结构的方式,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将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减小,能减少支撑板制造的原材料,节约成本,还能降低重量,当然也可将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加大,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有弧面4,所述弧面4凹向三角形结构的内侧设置;通过设置弧面不仅能起到加强支撑板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车体防碰撞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增加支撑板的美观;当然,也可通过设置两个相反的斜面或两组相反的阶梯面或其它形式的面来增加支撑板的结构强度,这里所说的设置两个相反的斜面指的是有两个斜面朝向相反方向设置,以满足支撑板在中间小两端大的结构,所述阶梯面与斜面相同方式设置,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形式的面,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将所述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支撑板的两端,能最大限度减少支撑板的原材料,不仅节约成本,还能降低支撑板的重量,当然也可将所述弧面的两端朝向支撑板的内侧移动设置于不同的位置,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弧面4靠前机舱侧加强板端的曲率半径401小于靠白车身侧封板侧的曲率半径402;这样设置可以在曲率半径小的地方减少材料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可以在曲率半径大的地方增加结构强度,从而增加支撑板的后端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包括支撑板本体32和设置于支撑板本体两端的前连接部31、后连接部33,所述支撑板本体32、前连接部31和后连接部33一体成型制造;通过一体成型制造,不仅能保证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还能便于装配,减少装配工序,当然也可通过焊接连接、铆接连接或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连为一体,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前连接部31与前机舱侧加强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所述后连接部33与白车身侧封板3之间的固定连接也为焊接连接,这里采用焊接连接,不仅便于安装,还能保证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成本低廉的有点,当然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铆接连接或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支撑板本体为槽钢,当然也可采用工字钢或其它组合而成的加强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本体32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横向方向贯穿支撑板本体32,通过设置通孔,能增加支撑板本体的结构强度,还能减少支撑板本体32的原材料,节约成本,当然还可采用设置加强筋或加强件来增加支撑板本体的结构强度,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通孔为近似圆形孔,所述近似圆形孔的引申含义为可根据具体需求作出相应的更改,也变更能满足实际需求,所述圆形通孔为两组,分别为圆形孔Ⅰ321和圆形孔Ⅱ322,所述圆形孔Ⅰ321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本体32的前端,所述圆形孔Ⅱ32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后端,这样设置圆形孔Ⅰ和圆形孔Ⅱ在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前端和支撑板本体的后端承受的应力相对较大,以起到对支撑板本体的前端和支撑板本体的后端加强作用,当然,所述通孔还可为多个,设置于支撑板本体的其它位置,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2包括加强板本体和设置于加强板本体的加强板连接部201,所述加强板连接部201固定连接于白车身侧封板1的上侧;所述加强板本体与加强板连接部201一体成型制造,这里采用一体成型,能增加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当然还可采用焊接连接、铆接连接或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加强板连接部焊接连接于白车身侧封板的上侧,所述上侧为沿车身竖直方向靠车顶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前部203和加强板后部202,所述加强前部203与加强板后部202沿纵向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纵板上,所述加强板后部202用于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板前部203比加强板后部202小;所述加强板前部与加强板后部一体成型制造,当然还可采用焊接连接螺栓连接或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增大加强板后部,从而增加三角形结构的结构强度,较小的加强板前部有利于减少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所述支撑板前连接部焊接连接于加强板后部的前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舱侧加强板、白车身侧封板和支撑板,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沿车身纵向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纵板上,所述白车身侧封板沿车身竖直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竖板上,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的后端固定连接于白车身侧封板的上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机舱侧加强板和白车身侧封板上,以使得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白车身侧封板和支撑板构成三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呈两端大中间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小于支撑板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弧面,所述弧面凹向三角形结构的内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靠前机舱侧加强板端的曲率半径小于靠白车身侧封板侧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和设置于支撑板本体两端的前连接部、后连接部,所述支撑板本体、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一体成型制造;
所述弧面设置于支撑板本体上,所述支撑板本体的前端小于支撑板本体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本体上还开设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和设置于加强板本体的加强板连接部,所述加强板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白车身侧封板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侧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前部和加强板后部,所述加强前部与加强板后部沿纵向方向设置于侧围总成纵板上,所述加强板后部用于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板前部比加强板后部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76075.9U CN213109519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76075.9U CN213109519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09519U true CN213109519U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65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76075.9U Active CN213109519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09519U (zh)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022176075.9U patent/CN2131095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88947U (zh) |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 |
CN214493089U (zh) | 一种应对25%小偏置碰的车身框架 | |
CN215205067U (zh) | 前车体传力构造 | |
CN215794047U (zh) | 一种门槛内分载梁结构 | |
CN212685731U (zh) | 一种侧围加强内框组件 | |
CN213109519U (zh) | 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 | |
CN211494239U (zh) | 一种车体及汽车 | |
CN210191611U (zh) |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 |
CN209051496U (zh) | 一种半挂车大梁 | |
CN111152846A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连接结构 | |
CN114013511B (zh) | 挂车 | |
CN217374646U (zh) | 挂车 | |
CN216184267U (zh) | 一种车用后拖钩固定横梁总成 | |
CN212220397U (zh) | 一种氢能汽车的门槛梁和前围下横梁连接结构 | |
CN114802458A (zh) | 一种前加长梁集成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 |
CN212605118U (zh) | 一种适应复合材料车头安装的动车组车体前端结构 | |
CN112874633A (zh) | 一种后车架连接件及其安装结构 | |
CN216833919U (zh) | 一种汽车的纵梁前段内板总成 | |
CN220615948U (zh) | 一种车架结构 | |
CN214648594U (zh) | 下车体中通道加强构造 | |
CN217396638U (zh) | 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0979474B (zh) | 汽车车身地板纵梁 | |
CN215663683U (zh) | 一种商用车副车架连接结构 | |
CN214648574U (zh) | 车辆前围构造 | |
CN213799909U (zh) | 一种汽车用轻量化镁合金前纵梁总成及其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