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8465U -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8465U
CN218308465U CN202222614217.4U CN202222614217U CN218308465U CN 218308465 U CN218308465 U CN 218308465U CN 202222614217 U CN202222614217 U CN 202222614217U CN 218308465 U CN218308465 U CN 218308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veyor belt
overflow
box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42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
张巍
李梦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xi L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xi L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xi L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xi L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42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8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8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8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8Construction or demolition [C&D] waste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包括进料输送机、破碎机以及轻质杂质处理装置,溢流箱顶部开口且其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喷水口,溢流箱水平布置且其上端设有溢流豁口,进料输送带的出料端和出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均限位在溢流箱内,进料输送带布置在出料输送带上方,进料输送机的出料端与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连通,出料输送带的出料端与破碎机的进料端连通,水循环过滤系统的出水端与喷水口连通,溢流豁口与水循环过滤系统的进水端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建筑垃圾中的泥土会混在水中,而轻质杂质会漂浮在水面,溢流箱中的泥水以及轻质杂质会顺着溢流豁口流出溢流箱,从而实现上述杂质与建筑垃圾的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后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除杂,这里的杂质指的是金属、塑料、木屑以及泥土等,然后除杂工艺中除了除铁,还要将建筑垃圾中的轻质杂质以及泥土等去除。
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工艺中,建筑垃圾中的轻质杂质以及泥土常采用筛分的形式,由于轻质杂质的粒径的不确定性,采用筛分的方式不能有效地将轻质杂质去除,并且,在处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扬尘,对除尘装置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包括进料输送机和破碎机,还包括轻质杂质处理装置,所述轻质杂质处理装置包括溢流箱、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以及水循环过滤系统,所述溢流箱顶部开口且其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喷水口,所述溢流箱水平布置且其上端设有溢流豁口,所述进料输送带的出料端和所述出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均限位在所述溢流箱内,所述进料输送带布置在所述出料输送带上方,所述出料输送带的进料端限位在所述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所述进料输送机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出料输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破碎机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的出水端与多个所述喷水口连通,所述溢流豁口与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的进水端连通。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在进料输送机和破碎机之间设置轻质杂质处理装置,建筑垃圾进入轻质杂质处理装置中的溢流箱内并与流动的水接触,建筑垃圾中的泥土会混在水中,而轻质杂质会漂浮在水面,溢流箱中的泥水以及轻质杂质会顺着溢流豁口流出溢流箱,从而实现上述杂质与建筑垃圾的分离,该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地对建筑垃圾中的轻质杂质以及泥土进行分离,并且有助于后期破碎过程中扬尘的处理。
优选的,多个所述喷水口各自布置在所述进料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出料输送带的上方以及所述溢流箱底壁的上方。一方面确保喷水口能够对准建筑垃圾进行喷射,另一方面,确保溢流箱内部的泥水不会发生沉降,保证泥土能够随着水溢流至溢流箱外。
优选的,所述进料输送带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出料输送带的宽度。建筑垃圾在从进料输送带上掉落时,保证其能够可靠地掉落至出料输送带上。
优选的,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包括箱体、隔板、筛板、滤材以及水泵,所述箱体水平布置且其顶部开口,所述箱体内部竖向一体成型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成左右相邻的沉淀仓和过滤仓,所述箱体内部水平一体成型有所述筛板,所述筛板将所述过滤仓分隔成上下相邻的滤材放置仓和净水仓,所述溢流箱的侧壁上固定有两端开口的导流槽体,所述导流槽体一端与所述溢流豁口位置对应并连通,所述导流槽体的另一端正下方与所述沉淀仓位置对应,所述滤材铺设在所述筛板上,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净水仓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多个所述喷水口连通。该设置能够保证从溢流箱溢流出的水能够有效过滤。
优选的,所述溢流箱的侧壁开设有清理孔,在所述清理孔上可拆卸封堵有挡板。当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于操作人员对溢流箱内部进行清理和维护。
优选的,还包括刮板,所述刮板的两端与所述溢流箱的内壁固定,所述刮板布置在所述进料输送带和所述出料输送带之间。该设置确保大块的建筑垃圾不会落到溢流箱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溢流箱的侧壁设有补水口。利用补水口可以及时地对溢流箱进行补水,保证溢流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的整体轴测图;
图2是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的局部轴测图一;
图3是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的局部轴测图二;
图4是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的局部轴测图三;
图5是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的局部轴测图四;
图6是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的局部轴测图五;
图7是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图8是图7中B-B方向上的剖视图。
在图中:
1为进料输送机、2为破碎机、3为溢流箱、30为喷水口、31为溢流豁口、32为清理孔、33为补水口、4为输送带一、5为托架一、6为主动辊一、7为从动辊一、8为驱动机一、9为输送带二、10为托架二、11为主动辊二、12为从动辊二、13为驱动机二、14为箱体、15为隔板、16为筛板、17为滤材、18为水泵、19为导流槽体、20为挡板、21为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在进料输送机1和破碎机2之间设置轻质杂质处理装置,建筑垃圾进入轻质杂质处理装置中的溢流箱内并与流动的水接触,建筑垃圾中的泥土会混在水中,而轻质杂质会漂浮在水面,溢流箱中的泥水以及轻质杂质会顺着溢流豁口31流出溢流箱,从而实现上述杂质与建筑垃圾的分离,通过设置水循环过滤系统,从溢流箱中流出的水会被过滤并重复使用,建筑垃圾在通过出料输送带移至破碎机2时处于浸湿状态,因此,建筑垃圾在破碎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减少其扬尘的产生,该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地对建筑垃圾中的轻质杂质以及泥土进行分离,并且有助于后期破碎过程中扬尘的处理。
实施例
参见附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和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包括进料输送机1、破碎机2以及轻质杂质处理装置,进料输送机1、轻质杂质处理装置以及破碎机2依次布置,建筑垃圾依次经过进料输送机1和轻质杂质处理装置后进入破碎机2内部进行破碎,本实施例中的破碎机2为反击式破碎机2,当然,破碎机2也可以是颚式破碎机2,由于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中含有轻质杂质,比如木屑、塑料等,轻质杂质处理装置可以将一级破碎后的建筑垃圾中的上述杂质去除,同时,轻质杂质处理装置还可以清洗建筑垃圾中掺杂的泥土。
轻质杂质处理装置包括溢流箱、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以及水循环过滤系统;
溢流箱为一水平布置且顶部开口的矩形箱体14,进料输送机1和破碎机2靠近溢流箱的两端布置,在溢流箱的两相对的长侧壁上开设有两个溢流豁口31和多个喷水口30;
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均倾斜布置,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高于进料输送带的出料端,出料输送带的进料端低于出料输送带的出料端,进料输送带的宽度小于等于出料输送带的宽度,确保建筑垃圾能够从进料输送带可靠地传递至出料输送带;
进料输送带的出料端和出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均限位在溢流箱内,进料输送带布置在出料输送带上方,出料输送带的进料端限位在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确保进料输送带上的建筑垃圾能够落到出料输送带上,进料输送机1的出料端与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连通,出料输送带的出料端与破碎机2的进料端连通;
具体的,进料输送带由输送带一4、托架一5、主动辊一6、从动辊一7以及驱动机一8构成,托架一5的两端布置有主动辊一6和从动辊一7,输送带一4同时套设在主动辊、从动辊以及托架一5上,溢流箱的外端壁上设有用于对主动辊一6进行转动支撑的支架一,驱动机一8与支架一固定且其与主动辊一6传动连接,从动辊一7限位在溢流箱内且其与溢流箱转动连接,托架一5与溢流箱的侧壁固定;
具体的,出料输送带由输送带二9、托架二10、主动辊二11、从动辊二12以及驱动机二13构成,托架二10的两端布置有主动辊二11和从动辊二12,输送带二9同时套设在主动辊、从动辊以及托架二10上,溢流箱的外端壁上设有用于对主动辊二11进行转动支撑的支架二,驱动机二13与支架二固定且其与主动辊二11传动连接,从动辊二12限位在溢流箱内且其与溢流箱转动连接,托架二10与溢流箱的侧壁固定;
水循环过滤系统的出水端与多个喷水口30连通,溢流豁口31与水循环过滤系统的进水端连通,水循环过滤系统通过喷水口30向溢流箱内喷水,溢流箱内的水满后从两个溢流豁口31处溢流至水循环过滤系统中进行过滤,从而重复使用,在上述水循环的过程中,进料输送带向溢流箱内输送建筑垃圾,混掺在建筑垃圾中的木屑、塑料等轻质垃圾会漂浮在水面,随着水的不断溢流,上述轻质垃圾会流出溢流箱,与此同时,由于喷水口30的喷射作用,黏附和混掺在建筑垃圾上的泥土会脱落并混于水中形成泥浆,泥浆溢流出溢流箱后被水循环过滤系统过滤,将泥土杂质拦截,出料输送带将完成除杂的建筑垃圾输送至破碎机2内进行破碎,并且,由于建筑垃圾在进入破碎机2前被浸湿,在破碎的过程中,也能够降低灰尘的产生。
多个喷水口30各自布置在进料输送带的上方、出料输送带的上方以及溢流箱底壁的上方。这样能够保证喷水口30能够准确地对建筑垃圾进行喷射,与此同时,混在水中的泥沙不会沉降在溢流箱底壁,保证溢流过滤效果。
具体的,水循环过滤系统包括箱体14、隔板15、筛板16、滤材17以及水泵18,矩形的箱体14水平布置且其顶部开口,箱体14内部竖向一体成型有一块隔板15,隔板15将箱体14内部分隔成左右相邻的沉淀仓和过滤仓,箱体14内部水平一体成型有一块筛板16,筛板16将过滤仓分隔成上下相邻的滤材17放置仓和净水仓,溢流箱的侧壁上固定有两端开口的导流槽体19,导流槽体19倾斜布置,导流槽体19的上端与溢流豁口31位置对应并连通,导流槽体19下端的正下方与沉淀仓位置对应,溢流箱溢流出来的水能够流入沉淀仓,由于设置有隔板15,沉淀仓的水满后会溢流至滤材17放置仓,沉淀仓流出的水经过滤材17的过滤后流入净水仓,滤材17铺设在筛板16上,本实施例中的滤材17为滤棉或滤布,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滤材17,水泵18的进水端与净水仓连通,水泵18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多个喷水口30连通。
溢流箱的侧壁开设有清理孔32,在清理孔32上可拆卸封堵有一块矩形的挡板20,当该处理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施工人员可以打开挡板20对溢流箱内部进行清理和维护。
具体的,还包括一块矩形的刮板21,刮板21的两端与溢流箱的两长内侧壁固定,刮板21布置在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之间,其作用在于防止大块的建筑垃圾掉落至溢流箱底部,并且,还能够对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进行清理,防止建筑垃圾与其发生粘连。
具体的,溢流箱的侧壁设有补水口33,该处理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水循环过滤系统中的水量会减少,利用补水口33可以及时地为水循环过滤系统补水。
该处理装置在运行时,进料输送带向溢流箱内输送建筑垃圾,然后建筑垃圾在溢流箱内以掉落的方式转移至出料输送带上,出料输送带将建筑垃圾转运至破碎机2内,上述过程在进行的同时,喷水口30向溢流箱内喷水,建筑垃圾中掺杂的轻质杂质和泥土会混于水中,并随着水的溢流,被拦截至水循环过滤系统中,进而实现建筑垃圾与上述杂质的分离。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包括进料输送机(1)和破碎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轻质杂质处理装置,所述轻质杂质处理装置包括溢流箱、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以及水循环过滤系统,所述溢流箱顶部开口且其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喷水口(30),所述溢流箱水平布置且其上端设有溢流豁口(31),所述进料输送带的出料端和所述出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均限位在所述溢流箱内,所述进料输送带布置在所述出料输送带上方,所述出料输送带的进料端限位在所述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所述进料输送机(1)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出料输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破碎机(2)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的出水端与多个所述喷水口(30)连通,所述溢流豁口(31)与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的进水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喷水口(30)各自布置在所述进料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出料输送带的上方以及所述溢流箱底壁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输送带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出料输送带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包括箱体(14)、隔板(15)、筛板(16)、滤材(17)以及水泵(18),所述箱体(14)水平布置且其顶部开口,所述箱体(14)内部竖向一体成型有所述隔板(15),所述隔板(15)将所述箱体(14)内部分隔成左右相邻的沉淀仓和过滤仓,所述箱体(14)内部水平一体成型有所述筛板(16),所述筛板(16)将所述过滤仓分隔成上下相邻的滤材(17)放置仓和净水仓,所述溢流箱的侧壁上固定有两端开口的导流槽体(19),所述导流槽体(19)一端与所述溢流豁口(31)位置对应并连通,所述导流槽体(19)的另一端正下方与所述沉淀仓位置对应,所述滤材(17)铺设在所述筛板(16)上,所述水泵(18)的进水端与所述净水仓连通,所述水泵(18)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多个所述喷水口(3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箱的侧壁开设有清理孔(32),在所述清理孔(32)上可拆卸封堵有挡板(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板(21),所述刮板(21)的两端与所述溢流箱的内壁固定,所述刮板(21)布置在所述进料输送带和所述出料输送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箱的侧壁设有补水口(33)。
CN202222614217.4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Active CN218308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4217.4U CN218308465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4217.4U CN218308465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8465U true CN218308465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1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4217.4U Active CN218308465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8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5920Y (zh) 节水型导带水洗装置
CN210884382U (zh) 一种砂石生产用输送装置
KR101436281B1 (ko) 우수 처리 장치
CN218308465U (zh)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CN213349730U (zh) 一种带有筛选功能的矿用输送装置
CN101716579A (zh) 碎石筛洗分级及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CN109548850A (zh) 一种工业用虾滤壳机
KR20090000368A (ko) 여과 기능을 갖는 침전탱크
KR100940829B1 (ko) 상향류식 인제거용 모래 여과기
CN111889430A (zh) 一种高效且清洗彻底的采矿工程用矿石水洗设备
CN209109700U (zh) 一种废旧锂电池金属回收装置
CN214320495U (zh) 一种废玻璃清洁理料生产线
JP2000050796A (ja) 茶生葉洗浄装置
CN213885483U (zh) 一种输煤皮带降尘装置
CN212347929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料渣分离设备
KR100905003B1 (ko) 스크린 여과기
CN212491860U (zh) 一种独立分体快洗式真空室过滤机
CN216073571U (zh) 除尘装置及玻璃清边机
CN215627120U (zh) 一种矿用机械用废水除尘装置
CN214321278U (zh) 一种废弃玻璃破碎分拣系统
JP4656414B2 (ja) 貯留ホッパ
CN214391357U (zh) 一种废弃玻璃清洗破碎系统
JPS63218265A (ja) 砂利水洗装置
CN214439504U (zh) 一种废弃玻璃破碎理料装置
WO2017173984A1 (zh) 碎片洗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