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9382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9382U
CN218279382U CN202222787498.3U CN202222787498U CN218279382U CN 218279382 U CN218279382 U CN 218279382U CN 202222787498 U CN202222787498 U CN 202222787498U CN 218279382 U CN218279382 U CN 218279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muscle
interior pot
air fry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874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志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874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9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9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9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锅体组件和机头组件,锅体组件包括外锅和内锅组件,外锅具有容纳腔,内锅组件设置于容纳腔中,机头组件设置于锅体组件上方,机头组件包括风叶,风叶位于机头组件的下部,用于将气体吹向内锅组件中,其中,内锅组件包括内锅本体和支撑件,内锅本体具有内部腔体,支撑件设置于内部腔体中,支撑件包括支撑底板、分区筋以及兜风筋,支撑底板设置有筋板孔,筋板孔沿支撑底板的径向延伸,分区筋从筋板孔在内锅本体周向的第一侧向下延伸,且分区筋沿内锅本体径向延展,兜风筋从筋板孔在内锅本体周向的第二侧朝向筋板孔的上方倾斜延伸,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通过兜风筋和分区筋配合,改善食材的烹饪口感。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炸锅是通过将空气加热的方式,并且运用离心风扇将热风输送到与食材接触的位置,以利用热风对食材进行烹饪。
在食物的烹饪过程中,由于热风能够到达的位置有限,导致待烹饪的食物有些部位接触热量过多而出现焦黄,有些部位接触热量过少而处于夹生的状态,如何改善空气炸锅中烹饪食材的口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以改善空气炸锅中烹饪食材的口感。
针对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锅体组件和机头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外锅和内锅组件,所述外锅具有容纳腔,所述内锅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机头组件设置于所述锅体组件上方,所述机头组件包括风叶,所述风叶位于所述机头组件的下部,用于将气体吹向所述内锅组件中,其中,所述内锅组件包括内锅本体和支撑件,所述内锅本体具有内部腔体,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内部腔体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底板、分区筋以及兜风筋,所述支撑底板设置有筋板孔,所述筋板孔沿所述支撑底板的径向延伸,所述分区筋从所述筋板孔在所述内锅本体周向的第一侧向下延伸,且所述分区筋沿所述内锅本体径向延展,所述兜风筋从所述筋板孔在所述内锅本体周向的第二侧朝向所述筋板孔的上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本公开通过兜风筋和分区筋配合,对内锅本体的内部腔体进行区域划分,使得热风在所在区域内进行热风循环,避免热风在不同区域内串流,从而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兜风筋的开口朝向顺时针方向,所述风叶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所述兜风筋的开口朝向逆时针方向,所述风叶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此,兜风筋能够接收更多的热风,以能够挡住热风并将热风引导至支撑件的下方,从而提高了支撑件的热风通过量,提高了空气炸锅的烹饪效率,也提高了热风的能量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内锅本体的侧壁下部朝向所述内部腔体突出设置有支撑凸缘,所述支撑件的外周边沿支撑于所述支撑凸缘上,且所述分区筋的底端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悬空设置。
具体地,所述内锅本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卡凸,所述卡凸沿所述支撑凸缘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卡凸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凸缘的上方,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凸缘和所述卡凸之间。如此,通过支撑凸缘和卡凸配合,以对支撑件进行轴向限位,从而提高了支撑件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凸缘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向连续延伸。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水杯,所述水杯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下方并支撑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上,所述支撑件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水杯与所述中心通孔连通。如此,改善了食材的烹饪口感,避免食材烹饪过程中由于烘烤而导致失水过多。
可选地,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顶表面向下凹陷设置有与所述水杯匹配的定位槽,所述水杯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中。
具体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中心凸部,所述中心凸部从所述支撑底板向上突出设置,所述水杯设置于所述中心凸部的下方,所述中心通孔设置于所述中心凸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兜风筋设置于所述中心凸部的外周侧,且所述兜风筋具有第一高度,所述中心凸部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不大于所述第二高度。如此,支撑件具有多个支撑面,且多个支撑面具有不同的高度,以避免通风孔被食材封堵,从而改善了烹饪食材的口感。
可选地,所述兜风筋表面平滑过渡。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机头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空气炸锅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的内锅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的内锅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3中的内锅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内锅组件中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支撑件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8为图4中的支撑件第二视角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头组件; 20、锅体组件;
21、内锅本体; 22、外锅;
23、支撑件; 24、水杯;
211、支撑凸缘; 212、卡凸;
231、支撑底板; 232、分区筋;
233、兜风筋; 234、中心凸部;
2311、通风孔; 2312、筋板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公开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本公开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锅体组件20和机头组件10,锅体组件20包括外锅22和内锅组件,外锅22具有容纳腔,内锅组件设置于容纳腔中,机头组件10设置于锅体组件20上方,机头组件10包括风叶,风叶位于机头组件10的下部,用于将气体吹向内锅组件中。
为了能够对内锅组件中的气体加热,以对食材进行烹饪,进一步地,机头组件10还包括加热体,加热体设置于风叶的下方,用于对内锅组件中的气体进行加热,以能够通过风叶将加热体加热过的气体吹向内锅组件中,即形成热风,但不以此为限。作为示例,加热体为沿机头组件10的周向连续延伸的加热管,但不以此为限。
参照图3至图6,内锅组件包括内锅本体21和支撑件23,内锅本体21具有内部腔体,支撑件23设置于内部腔体中,以用于支撑食材,支撑件23与内锅本体21的底壁之间间隔设置,以在支撑件23的下方形成底部通道供热风通过,从而对食材均匀加热,避免食材局部受热过多而导致焦化,或者局部受热过少而导致夹生,改善了食材的烹饪口感。
继续参照图3至图8,为了进一步改善食材的烹饪口感,支撑件23包括支撑底板231、分区筋232以及兜风筋233,支撑底板231设置有筋板孔2312,筋板孔2312沿支撑底板231的径向延伸,分区筋232从筋板孔2312在内锅本体21周向的第一侧向下延伸,且分区筋232沿内锅本体21径向延展,兜风筋233从筋板孔2312在内锅本体21周向的第二侧朝向筋板孔2312的上方倾斜延伸,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兜风筋233从支撑底板231向上倾斜延伸并延伸至筋板孔2312的上方,使得兜风筋233相对于支撑底板231为突出设置,当食材放入支撑件23上时,兜风筋233可以用于支撑食材,避免食材封堵筋板孔2312,从而提高了食材烹饪的受热均匀性,避免局部受热过多而焦化,或者局部受热过少而夹生的情况,改善了食材的烹饪口感。
进一步地,分区筋232将支撑件23的下方空间分隔多个区域,当热风进入各个区域,分区筋232能够挡住热风不串流其它区域,并从各区域的通风孔2311向上流入到支撑件23的上方,以与食材接触,提高了各区域温度均匀性。
在每个区域内,热风支撑件23的下方从内锅本体21的侧壁向中心流动,从而提高了支撑件23径向上受热均匀性,即提高了支撑件23外圈和内圈的受热均匀性。
本公开通过兜风筋233和分区筋232配合,对内锅本体21的内部腔体进行区域划分,使得热风在所在区域内进行热风循环,避免热风在不同区域内串流,从而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具体地,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分区筋232之间形成一个区域,位于该区域上方的筋板孔2312作为该区域的热风入口,热风入口处的兜风筋233引导热风进入到区域。
为了简化描述,上述筋板孔2312可以命名为第一筋板孔,该第一筋板孔处的兜风筋233命名为第一兜风筋,该第一筋板孔处的分区筋232命名为第一分区筋。与该第一筋板孔相邻的另一个筋板孔2312可以命名为第二筋板孔,该第二筋板孔处的兜风筋233命名为第二兜风筋,该第二筋板孔处的分区筋232命名为第二分区筋。第一兜风筋设置于第一分区筋和第二分区筋之间,此时,第一分区筋和第二分区筋组成上述热风区域,第一筋板孔用作该区域的热风入口。
本实施例中,第一兜风筋止挡位于支撑底板231上方的热风,并引导热风经第一筋板孔进入到支撑底板231的下方,即进入到由第一分区筋和第二分区筋组成上述热风区域,热风在该区域内从内锅本体21的外圈向中心流动,以使内锅本体21的径向方向上温度均匀,热风在该热风区域内流动过程中向上穿过通风孔2311而进入到支撑底板231的上方以能够与食材接触,以对食材进行烹饪。
作为示例,兜风筋233的开口朝向顺时针方向,风叶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热风能够顺利进入到兜风筋233的开口,即兜风筋233能够接收更多的热风,以能够挡住热风并将热风引导至支撑件23的下方,从而提高了支撑件23的热风通过量,提高了空气炸锅的烹饪效率,也提高了热风的能量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兜风筋233的开口朝向逆时针方向,风叶绕顺时针方向转动,与上述实施例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风的流动顺畅性,兜风筋233表面平滑过渡,避免热风与兜风筋233接触而产生紊流。作为示例,兜风筋233的表面为弧形面,但不以此为限。
为了提高支撑件23的通用性,内锅本体21的侧壁下部朝向内部腔体突出设置有支撑凸缘211,支撑件23的外周边沿支撑于支撑凸缘211上,且分区筋232的底端与内锅本体21的底壁悬空设置,如此支撑件23能够适用于具有相同直径的不同内锅本体21中,从而提高了支撑件23的通用性。
为了提高支撑件23的受力均匀性,支撑凸缘211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连续延伸,使得支撑凸缘211在内锅本体21的周向与支撑件23接触并对支撑件23提供支撑力。
为了提高支撑件23的使用可靠性,避免向外倾倒食材时支撑件23与内锅本体21意外脱离,内锅本体21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卡凸212,卡凸212沿支撑凸缘21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卡凸212间隔设置于支撑凸缘211的上方,支撑件23设置于支撑凸缘211和卡凸212之间。如此,通过支撑凸缘211和卡凸212配合,以对支撑件23进行轴向限位,从而提高了支撑件23的使用可靠性。
作为示例,卡凸212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内锅本体21的内壁上,也可以通过焊接工艺连接于内锅本体21的内壁上,但不以此为限。
参照图4和图5,为了进一步改善食材的烹饪口感,避免食材烹饪过程中由于烘烤而导致失水过多,空气炸锅还包括水杯24,水杯24设置于支撑件23的下方并支撑于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支撑件23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通孔,水杯24与中心通孔连通。
在食材烹饪前,水杯24内可以添加饮用水,在食材的烹饪过程中,饮用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汽扩散到烹饪腔中,以避免食材失水过多,从而改善食材的烹饪口感。
作为示例,水杯24与内锅本体21活动连接,以方便清洗,或方便添加饮用水,内锅本体21的底壁顶表面向下凹陷设置有与水杯24匹配的定位槽,水杯24设置于定位槽中。通过在内锅本体21的底壁设置定位槽,便于水杯24准确快速的放置于预定位置,方便用户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风的流动顺畅性,支撑件23还包括中心凸部234,中心凸部234从支撑底板231向上突出设置,水杯24设置于中心凸部234的下方,中心通孔设置于中心凸部234上。一方面,中心凸部234从支撑底板231向上突出设置,避免水杯24与支撑件23干涉。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中心凸部234,放置食材时,食材被中心凸部234支撑,避免食材封堵通风孔2311,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风的流动顺畅性,避免由于通风孔2311被封堵而导致的食材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
作为示例,兜风筋233设置于中心凸部234的外周侧,且兜风筋233具有第一高度,中心凸部234具有第二高度,第一高度不大于第二高度。如此,支撑件23具有多个支撑面,且多个支撑面具有不同的高度,以避免通风孔2311被食材封堵。
分区筋232将支撑件23的下方空间分隔多个区域,当热风进入各个区域,分区筋232能够挡住热风不串流其它区域,并从各区域的通风孔2311向上流入到支撑件23的上方,以与食材接触,提高了各区域温度均匀性。
在每个区域内,热风支撑件23的下方从内锅本体21的侧壁向中心流动,从而提高了支撑件23径向上受热均匀性,即提高了支撑件23外圈和内圈的受热均匀性。
兜风筋233从支撑底板231向上倾斜延伸并延伸至筋板孔2312的上方,使得兜风筋233相对于支撑底板231为突出设置,当食材放入支撑件23上时,兜风筋233可以用于支撑食材,避免食材封堵筋板孔2312,从而提高了食材烹饪的受热均匀性,避免局部受热过多而焦化,或者局部受热过少而夹生的情况,改善了食材的烹饪口感。
兜风筋233的开口朝向与风叶转向相反,以能够挡住热风并将热风引导至支撑件23的下方,从而提高了支撑件23的热风通过量,提高了空气炸锅的烹饪效率,也提高了热风的能量利用率。
支撑底板231的下方设置分区筋232,以将支撑底板231的下方空间进行分区,引导热风均匀进入各个区域,避免热风在不同区域内串流,提高了各区域温度均匀性。进一步地,分区筋232沿内锅本体21的径向延展,以引导热风从内锅本体21的侧壁向中心流动,从而提高了支撑件23下方空间内的径向温度均匀性,进一步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改善了食材的烹饪口感。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包括:
锅体组件(20),包括外锅(22)和内锅组件,所述外锅(22)具有容纳腔,所述内锅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
机头组件(10),设置于所述锅体组件(20)上方,所述机头组件(10)包括风叶,所述风叶位于所述机头组件(10)的下部,用于将气体吹向所述内锅组件中,
其中,所述内锅组件包括内锅本体(21)和支撑件(23),所述内锅本体(21)具有内部腔体,所述支撑件(23)设置于所述内部腔体中,所述支撑件(23)包括支撑底板(231)、分区筋(232)以及兜风筋(233),所述支撑底板(231)设置有筋板孔(2312),所述筋板孔(2312)沿所述支撑底板(231)的径向延伸,所述分区筋(232)从所述筋板孔(2312)在所述内锅本体(21)周向的第一侧向下延伸,且所述分区筋(232)沿所述内锅本体(21)径向延展,所述兜风筋(233)从所述筋板孔(2312)在所述内锅本体(21)周向的第二侧朝向所述筋板孔(2312)的上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兜风筋(233)的开口朝向顺时针方向,所述风叶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
所述兜风筋(233)的开口朝向逆时针方向,所述风叶绕顺时针方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21)的侧壁下部朝向所述内部腔体突出设置有支撑凸缘(211),所述支撑件(23)的外周边沿支撑于所述支撑凸缘(211)上,且所述分区筋(232)的底端与所述内锅本体(21)的底壁悬空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21)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卡凸(212),所述卡凸(212)沿所述支撑凸缘(21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卡凸(212)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凸缘(211)的上方,所述支撑件(23)设置于所述支撑凸缘(211)和所述卡凸(212)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缘(211)沿所述内锅本体(21)的周向连续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水杯(24),所述水杯(24)设置于所述支撑件(23)的下方并支撑于所述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所述支撑件(23)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水杯(24)与所述中心通孔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21)的底壁顶表面向下凹陷设置有与所述水杯(24)匹配的定位槽,所述水杯(24)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3)还包括中心凸部(234),所述中心凸部(234)从所述支撑底板(231)向上突出设置,所述水杯(24)设置于所述中心凸部(234)的下方,所述中心通孔设置于所述中心凸部(234)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兜风筋(233)设置于所述中心凸部(234)的外周侧,且所述兜风筋(233)具有第一高度,所述中心凸部(234)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不大于所述第二高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兜风筋(233)表面平滑过渡。
CN202222787498.3U 2022-10-21 2022-10-21 空气炸锅 Active CN218279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7498.3U CN218279382U (zh) 2022-10-21 2022-10-21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7498.3U CN218279382U (zh) 2022-10-21 2022-10-21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9382U true CN218279382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8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87498.3U Active CN218279382U (zh) 2022-10-21 2022-10-21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9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47767B (zh) 一种立体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18279382U (zh) 空气炸锅
CN21996260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155189U (zh) 烹饪器具
CN218246910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3909879U (zh) 烹饪器具
CN218419507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4484287U (zh) 烹饪器具
CN218246911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8279383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115606988A (zh) 一种易清洗电饭煲
CN21330916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419504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8279385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8419505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2093778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279386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1533920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68702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4905887U (zh) 蒸笼及蒸饭器
CN213248541U (zh) 炸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559707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696204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N216822751U (zh) 一种易清洗电饭煲
CN214433743U (zh) 一种带有蒸盘的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