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507U -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9507U
CN218419507U CN202222793765.8U CN202222793765U CN218419507U CN 218419507 U CN218419507 U CN 218419507U CN 202222793765 U CN202222793765 U CN 202222793765U CN 218419507 U CN218419507 U CN 218419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ot
pot body
bounding wall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37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志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37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9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9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9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内锅组件包括内锅本体和食物支撑板,所述内锅本体具有内部腔体,所述食物支撑板设置于内部腔体中,食物支撑板包括用于支撑食材的支撑底板和围板,围板从支撑底板的外周缘向上延伸,围板沿内锅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围板通孔,围板通孔贯穿围板的内壁和外壁设置,通过围板能够与内锅本体的侧壁形成独立风道,从而能够引导热风均匀流动,在围板上设置有围板通孔,可在支撑底板下方压力较大时,热风通过该围板通孔与食材接触,从而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改善了食材的烹饪口感。

Description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锅组件和具有该内锅组件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炸锅是通过将空气加热的方式,并且运用离心风扇将热风输送到与食材接触的位置,以利用热风对食材进行烹饪。
当食材放置于食物支撑板上时,部分食材与食物支撑板贴合而封堵了通风孔,导致烹饪腔内热风流动不顺畅,进而导致食材有些部位接触热量多而出现焦黄,有些部位接触热量少而处于夹生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以提高食材的受热均匀性,进而改善食材的烹饪口感。
针对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锅组件,适用于空气炸锅,内锅组件包括内锅本体和食物支撑板,所述内锅本体具有内部腔体,所述食物支撑板设置于内部腔体中,食物支撑板包括用于支撑食材的支撑底板和围板,围板从支撑底板的外周缘向上延伸,围板沿内锅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围板通孔,围板通孔贯穿围板的内壁和外壁设置。
本公开提供的围板能够与内锅本体的侧壁形成独立风道,从而能够引导热风均匀流动,在围板上设置有围板通孔,可在支撑底板下方压力较大时,热风通过该围板通孔与食材接触,从而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改善了食材的烹饪口感。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围板通孔为腰型孔,腰型孔的长轴平行于内锅本体的轴线设置,且多个围板通孔绕内锅本体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本公开通过将围板通孔设置为腰型孔,以提高围板通孔的通风量,进一步将腰型孔的长轴平行于内锅本体的轴线,可以避免围板周向上过渡切削而损伤结构强度,从而保证了食物支撑板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提高了其通风量。
可选地,支撑底板设置有多个通风孔,通风孔贯穿支撑底板的顶壁和底壁设置,食物支撑板还包括分区筋,分区筋固定于支撑底板的底表面上,且分区筋从内锅本体的中心向外周边缘连续延展,分区筋的底端支撑在内锅本体的底壁上。如此,通过在设置分区筋,使食物支撑板、一对相邻的分区筋之间区域与其他区域独立开,避免热风在不同区域内乱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具体地,支撑底板还设置有筋板孔,设置于分区筋沿内锅本体的周向一侧,且筋板孔平行于分区筋延伸。如此,通过分区筋和筋板孔配合将支撑底板下方的热风定向引导至支撑底板上方,从而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进一步地,分区筋的延展线呈弧线,分区筋沿内锅本体的径向朝筋板孔凸出。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通风孔呈腰型孔,且通风孔的长轴平行于内锅本体的周向延伸,多个通风孔的面积之和与支撑底板的面积之比γ满足,γ≥0.8。如此,提高了食物支撑板的通风量。
可选地,食物支撑板还包括多个弹性支撑件,多个弹性支撑件间隔设置于围板的外周侧,弹性支撑件与内锅本体过盈配合,弹性支撑件的底壁支撑在内锅本体的底壁上。如此,多个弹性支撑件使食物支撑板能够牢固地连接在内锅本体的内腔壁上,避免倾倒食材时,食物支撑板与内锅本体意外脱离。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具有卡凸,围板设置有与卡凸匹配的插孔,通过将卡凸卡合在插孔内使得弹性支撑件连接于围板上。
进一步地,弹性支撑件具有卡钩,卡钩间隔设置于卡凸的下方,且卡钩钩挂于通风孔上。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机头组件、外锅和如上所述的内锅组件,外锅具有内腔,内锅组件设置于内腔中,机头组件设置于外锅的上方。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机头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空气炸锅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的内锅组件与外锅分离状态的空气炸锅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的空气炸锅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食物支撑板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6为图5中的食物支撑板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7为图4中的食物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8为图4中的内锅组件中的热风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头组件; 20、锅体组件;
21、内锅本体; 22、外锅;
23、食物支撑板; 231、支撑底板;
232、围板; 233、弹性支撑件;
234、分区筋; 235、围板通孔;
2311、通风孔; 2312、筋板孔;
2331、卡凸; 2332、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公开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本公开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可以包括机头组件10和锅体组件20,其中,锅体组件20包括外锅22和内锅组件,外锅22具有内腔,内锅组件设置于外锅22的内腔中。机头组件10设置于外锅22的上方,例如但不限于,机头组件10的铰接于外锅22的一侧,以使空气炸锅形成为翻盖式空气炸锅。
进一步地,机头组件10包括风叶和加热体,加热体可以对空气炸锅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以形成热气,通过风叶旋转可以将热气吹入到内锅组件中,以形成热风,从而对内锅组件中的食材进行加热。
继续参照图4至图8,内锅组件包括内锅本体21和食物支撑板23,内锅本体21具有内部腔体,食物支撑板23设置于内部腔体中,食物支撑板23包括用于支撑食材的支撑底板231和围板232,围板232从支撑底板231的外周缘向上延伸,围板232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围板通孔235,围板通孔235贯穿围板232的内壁和外壁设置。
本公开通过在支撑底板231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以设置有围板232,围板232用于止挡食材与内锅本体21的侧壁接触,限定了食材的放置区域,在围板232和内锅本体21的侧壁之间形成热风通道,避免食材进入该热风通道而阻挡了气体流动,从而提高了气体流通性,进而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进一步地,通过在围板232上设置多个围板通孔235,在支撑底板231下方风压较大的情况下,部分热风可经该围板通孔235吹向食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支撑底板231呈圆板,围板232呈圆筒形连接在支撑底板231的外周缘,但不以此为限。
作为示例,本公开提供的食物支撑板23中的围板232和支撑底板231可以为金属制件,例如但不限于,可以为铝合金制件,具有很好的导热和蓄热能力。
更进一步地,围板232和支撑底板231可以为一体成型制件,但不以此为限。围板232和支撑底板231连接处平滑过渡,进一步提高了食物支撑板23的使用安全性,但不以此为限。
为了进一步提高围板232的结构强度,围板通孔235为腰型孔,腰型孔的长轴平行于内锅本体21的轴线设置,且多个围板通孔235绕内锅本体21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如此,通过将围板通孔235设置为腰型孔,避免过渡损伤围板232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围板232的使用寿命,也就提高了食物支撑板23的结构强度。作为示例,相邻围板通孔23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围板通孔235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的宽度尺寸,以进一步提高围板232的结构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支撑底板231设置有多个通风孔2311,通风孔2311贯穿支撑底板231的顶壁和底壁设置,通风孔2311呈腰型孔,且通风孔2311的长轴平行于内锅本体21的周向延伸,多个通风孔2311的面积之和与支撑底板231的面积之比γ满足,γ≥0.8。如此使得食物支撑板23保持较大的通风面积,提高热风的流通性,进一步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参照图5和图6以及图8,为了进一步提高食材的受热均匀性,食物支撑板23还包括分区筋234,分区筋234固定于支撑底板231的底表面上,且分区筋234从内锅本体21的中心向外周边缘连续延展,分区筋234的底端可支撑在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
在内锅本体21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分区筋234之间形成独立的热风区域,热风将延伸内锅本体21的侧壁从上向下流动并经内锅本体21的侧壁和围板232形成的热风通道进入到支撑底板231下方,热风将在支撑底板231和相邻的两个分区筋234组成的空间内沿径向向内流动,并经支撑底板231的通风孔2311向上流动至顶部热风组件位置,以参与下一个热风循环,热风在每个热风区域内的流动示意图如图8所示。
如此,避免了相邻的热风区域之间的热风窜动,从而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可选地,分区筋234的底端支撑在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从而对食物支撑板23进行支撑,提高了食物支撑板23的使用可靠性,避免食材过重导致食物支撑板23变形。
进一步地,支撑底板231还设置有筋板孔2312,设置于分区筋234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一侧,且筋板孔2312平行于分区筋234延伸。作为示例,分区筋234可以由支撑底板231的部分区域向下弯曲形成,在分区筋234原所在位置处的支撑底板231上将产生筋板孔2312,可以用作通风孔,但不以此为限。
在热风组件的驱动下,热风将沿内锅本体21的侧壁螺旋向下延伸,移动至支撑底板231的下方时,仍然存在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方向的运动分量,在分区筋234位置处,热风将汇集并改变流动方向,以沿分区筋234向上流动并经筋板孔2312进入到支撑底板231的上方。
作为示例,分区筋234的延展线呈弧线,分区筋234沿内锅本体21的径向朝筋板孔2312凸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食材的受热均匀性,食物支撑板23还包括多个弹性支撑件233,多个弹性支撑件233间隔设置于围板232的外周侧,弹性支撑件233与内锅本体21过盈配合,避免在倒出食材时食物支撑板23与内锅本体21意外脱离,弹性支撑件233的底壁支撑在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
如此,通过在围板232周向外侧设置多个弹性支撑件233,使得食物支撑板23和内锅本体21同轴设置,即此时弹性支撑件233具有校正中心的作用,可以保持围板232和内锅本体2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处处相等,从而使得内锅本体21的侧壁和围板232形成的热风通道宽度一致,热风通道内的气流量和气体流动速度处处相同,从而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支撑件233可以为4个,等角间隔设置于围板232上,但不以此为限。可选地,弹性支撑件233可为硅胶件,但不以此为限,避免食物支撑板23和内锅本体21组装过程中,对内锅本体21造成意外刮伤。通过将弹性支撑件233的底壁支撑在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在食物支撑板23上放置有食材时,食物支撑板23可以通过弹性支撑件233稳定地支撑在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
作为示例,弹性支撑件233具有卡凸2331,围板232设置有与卡凸2331匹配的插孔2321,通过将卡凸2331卡合在插孔2321内使得弹性支撑件233连接于围板232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弹性支撑件233与食物支撑板2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弹性支撑件233具有卡钩2332,卡钩2332间隔设置于卡凸2331的下方,且卡钩2332钩挂于通风孔2311上。如此,通过卡钩2332和卡凸2331配合使弹性支撑件233可靠地连接在食物支撑板23上,但不以此为限。
本公开通过在支撑底板231上设置围板232,使围板232和内锅本体21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热风通道,配合支撑底板231下方设置的分区筋234,避免热风在食物支撑板23的下方乱窜,从而提高了食物支撑板23下方的热风均匀性。通过在围板232上开设围板通孔235,在支撑底板231下方具有预定压力时,热风可以经该围板通孔235进入支撑底板231上方并与食材接触,弥补支撑底板231外圈的食材烹饪不到的盲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本公开通过设置围板,支撑底板231下方的多个区域可具有独立热风通道,避免热风窜区流动,实现了围板与内锅本体之间的独立风道;通过在围板上设置围板通孔,使食物支撑板23满足360°立体进风,可以实现内锅本体周向的立体无死角进风热循环烹饪模式,进而提升食材受热均匀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Claims (10)

1.一种内锅组件,适用于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组件包括:
内锅本体(21),具有内部腔体,
食物支撑板(23),设置于所述内部腔体中,所述食物支撑板(23)包括用于支撑食材的支撑底板(231)和围板(232),所述围板(232)从所述支撑底板(231)的外周缘向上延伸,所述围板(232)沿所述内锅本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围板通孔(235),所述围板通孔(235)贯穿所述围板(232)的内壁和外壁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通孔(235)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轴平行于所述内锅本体(21)的轴线设置,且多个所述围板通孔(235)绕所述内锅本体(21)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231)设置有多个通风孔(2311),所述通风孔(2311)贯穿所述支撑底板(231)的顶壁和底壁设置,所述食物支撑板(23)还包括分区筋(234),所述分区筋(234)固定于所述支撑底板(231)的底表面上,且所述分区筋(234)从所述内锅本体(21)的中心向外周边缘连续延展,所述分区筋(234)的底端支撑在所述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231)还设置有筋板孔(2312),设置于所述分区筋(234)沿所述内锅本体(21)的周向一侧,且所述筋板孔(2312)平行于所述分区筋(234)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筋(234)的延展线呈弧线,所述分区筋(234)沿所述内锅本体(21)的径向朝所述筋板孔(2312)凸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2311)呈腰型孔,且所述通风孔(2311)的长轴平行于所述内锅本体(21)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通风孔(2311)的面积之和与所述支撑底板(231)的面积之比γ满足,γ≥0.8。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支撑板(23)还包括多个弹性支撑件(233),多个所述弹性支撑件(233)间隔设置于所述围板(232)的外周侧,所述弹性支撑件(233)与所述内锅本体(21)过盈配合,所述弹性支撑件(233)的底壁支撑在所述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33)具有卡凸(2331),所述围板(232)设置有与所述卡凸(2331)匹配的插孔(2321),通过将所述卡凸(2331)卡合在所述插孔(2321)内使得所述弹性支撑件(233)连接于所述围板(232)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33)具有卡钩(2332),所述卡钩(2332)间隔设置于所述卡凸(2331)的下方,且所述卡钩(2332)钩挂于所述通风孔(2311)上。
10.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包括机头组件(10)、外锅(22)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组件,所述外锅(22)具有内腔,所述内锅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机头组件(10)设置于所述外锅(22)的上方。
CN202222793765.8U 2022-10-21 2022-10-21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Active CN218419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3765.8U CN218419507U (zh) 2022-10-21 2022-10-21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3765.8U CN218419507U (zh) 2022-10-21 2022-10-21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9507U true CN218419507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0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3765.8U Active CN218419507U (zh) 2022-10-21 2022-10-21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9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15450B1 (en) Air fryer applicable for cooking pizza
CN114847767A (zh) 一种立体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18419507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996260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246911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09996069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8279382U (zh) 空气炸锅
CN218246910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111374567B (zh) 烘烤器具
CN218419504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8279385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8279383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8419505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09996068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电烤机
CN218279386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1533920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93778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559707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166986U (zh) 烹饪器具
CN218651489U (zh) 空气炸锅
CN217309949U (zh) 食物烹调装置
CN215016355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单锅式炸篮结构
CN214760661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高热效率炸篮
CN215016282U (zh) 烹饪器具
CN213993295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