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9585U - 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9585U
CN218269585U CN202222444119.0U CN202222444119U CN218269585U CN 218269585 U CN218269585 U CN 218269585U CN 202222444119 U CN202222444119 U CN 202222444119U CN 218269585 U CN218269585 U CN 218269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ehicle
oil tank
liquid fuel
adjus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41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凤傲
于洪岗
孙凤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gzhou Lingang Xinsheng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gzhou Lingang Xinsheng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gzhou Lingang Xinsheng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gzhou Lingang Xinsheng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441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9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9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9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油罐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针对现有的明火燃烧污染空气,在园区附近还有爆炸等危险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油罐本体、逆变器、液体燃油加热器、车载油箱、车载电瓶,通过恒温组件的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上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高温传感器,尾气处理器,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通过车载电瓶的设置,液体燃烧液体燃油加热器由车载油箱提供的柴油和车载电瓶运行,循环泵由车载电瓶经由逆变器提供的电能进行运行,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油罐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在低温下,易凝,易粘稠的油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装卸,由于这些一类的油品在油罐内降温很快,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季,当温度越低,越容易凝固,越粘稠,当粘稠度高到一定时,几乎不会流动,导致出现卸油困难。目前加热方式油以下几种,一是在园区附近进行燃煤加热;二是燃气加热;三是柴火加热。
上述几种加热方式在安全和环保方面都存在这以下缺陷:
1、明火燃烧污染空气;
2、在园区附近还有爆炸等危险。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文件提出了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明火燃烧污染空气,在园区附近还有爆炸等危险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包括油罐本体、逆变器、液体燃油加热器、车载油箱、车载电瓶;
所述油罐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和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一端与导热管连通,所述储存箱的另一端贯穿至油罐本体的顶部并开设有进油口,所述储存箱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油罐本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油管,所述油罐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油管;
所述导热管的内部灌入有导热油,所述导热管的两端贯穿至油罐本体的底部并与液体燃油加热器固定连通;
所述液体燃油加热器和车载油箱之间固定连通有同一个管道,所述车载电瓶的内部灌入有柴油;
恒温组件:所述恒温组件设置在液体燃油加热器的一侧,并用于导热油加热后保持恒温;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排油管的内部,并用于油罐本体内部的油品外排时调节出油量,通过恒温组件的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上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高温传感器,尾气处理器,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通过车载电瓶的设置,液体燃烧液体燃油加热器由车载油箱提供的柴油和车载电瓶运行,循环泵由车载电瓶经由逆变器提供的电能进行运行,使得导热油依次通过过滤器、循环泵、液体燃油加热器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转动第一调节板时,两个凸块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中,使得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恒温组件包括,设置在液体燃油加热器的顶部的控制器以及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一侧的温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高温传感器,所述液体燃油加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尾气处理器,通过恒温组件的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上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高温传感器,尾气处理器,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排油管一侧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贯穿有滑杆,所述排油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侧与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配合使用,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转动第一调节板时,两个凸块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中,使得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调节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凸块,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与两个凸块过盈配合,转动第一调节板时,两个凸块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中,使得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后的限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逆变器、控制器、液体燃油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高温传感器、循环泵均与车载电瓶电性连接,液体燃烧液体燃油加热器由车载油箱提供的柴油和车载电瓶运行,循环泵由车载电瓶经由逆变器提供的电能进行运行,使得导热油依次通过过滤器、循环泵、液体燃油加热器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位于油罐本体和液体燃油加热器之间的所述导热管上设置有开关、温度器、过滤器和循环泵,所述开关和温度器位于靠近车载油箱的一侧,所述过滤器和循环泵位于靠近逆变器的一侧,导热管上过滤器能有效的过滤导热油中的杂质,开关能切断导热油的流动,温度器能实时查看导热管内导热油的温度,循环泵能够使导热油循环流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恒温组件的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上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高温传感器,尾气处理器,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车载电瓶的设置,液体燃烧液体燃油加热器由车载油箱提供的柴油和车载电瓶运行,循环泵由车载电瓶经由逆变器提供的电能进行运行,使得导热油依次通过过滤器、循环泵、液体燃油加热器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当需要将油罐本体内的油品向外排出时,可通过排油管进行外排,并能够调节排出量,推动滑杆使第一调节板转动,使得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和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贯通,油品即可从通孔内流出,由于第一调节板上设置有凸块,第二调节板上设置有多个卡槽,转动第一调节板时,两个凸块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中,使得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恒温组件的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上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高温传感器,尾气处理器,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通过车载电瓶的设置,液体燃烧液体燃油加热器由车载油箱提供的柴油和车载电瓶运行,循环泵由车载电瓶经由逆变器提供的电能进行运行,使得导热油依次通过过滤器、循环泵、液体燃油加热器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转动第一调节板时,两个凸块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中,使得第一调节板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的油罐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的油罐本体、导热油管、管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的排油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的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的第一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的第二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进油口;2、排气口;3、储存箱;4、油罐本体;5、导热管;6、导热油;7、过滤器;8、开关;9、温度器;10、循环泵;11、逆变器;12、控制器;13、液体燃油加热器;14、温度传感器;15、火焰传感器;16、高温传感器;17、尾气处理器;18、车载油箱;19、柴油;20、车载电瓶;21、管道;22、进油管;23、排油管;24、滑槽;25、滑杆;26、第一调节板;27、凸块;28、第二调节板;2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此外“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其中,“固定”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6,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包括油罐本体4、逆变器11、液体燃油加热器13、车载油箱18、车载电瓶20;
油罐本体4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5和储存箱3,储存箱3的一端与导热管5连通,储存箱3的另一端贯穿至油罐本体4的顶部并开设有进油口1,储存箱3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2,油罐本体4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油管23,油罐本体4的顶部开设有进油管22;
导热管5的内部灌入有导热油6,导热管5的两端贯穿至油罐本体4的底部并与液体燃油加热器13固定连通;
液体燃油加热器13和车载油箱18之间固定连通有同一个管道21,车载电瓶20的内部灌入有柴油19;
恒温组件:恒温组件设置在液体燃油加热器13的一侧,并用于导热油6加热后保持恒温;
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置在排油管23的内部,并用于油罐本体4内部的油品外排时调节出油量。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恒温组件的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13上设有控制器12,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尾气处理器17,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通过车载电瓶20的设置,液体燃烧液体燃油加热器13由车载油箱18提供的柴油19和车载电瓶20运行,循环泵10由车载电瓶20经由逆变器11提供的电能进行运行,使得导热油6依次通过过滤器7、循环泵10、液体燃油加热器13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转动第一调节板26时,两个凸块27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29中,使得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参照图1和图2,恒温组件包括,设置在液体燃油加热器13的顶部的控制器12以及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13一侧的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液体燃油加热器13的底部设置有尾气处理器17。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恒温组件的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13上设有控制器12,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尾气处理器17,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
参照图3-图6,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排油管23一侧的滑槽24,滑槽24的内部滑动贯穿有滑杆25,排油管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板28,第二调节板2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板26,第一调节板26的一侧与滑槽2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板26和第二调节板28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配合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转动第一调节板26时,两个凸块27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29中,使得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参照图5-图6,第一调节板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凸块27,第二调节板28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卡槽29,多个卡槽29与两个凸块27过盈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调节板26时,两个凸块27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29中,使得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后的限位。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6,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包括油罐本体4、逆变器11、液体燃油加热器13、车载油箱18、车载电瓶20;
油罐本体4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5和储存箱3,储存箱3的一端与导热管5连通,储存箱3的另一端贯穿至油罐本体4的顶部并开设有进油口1,储存箱3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2,油罐本体4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油管23,油罐本体4的顶部开设有进油管22;
导热管5的内部灌入有导热油6,导热管5的两端贯穿至油罐本体4的底部并与液体燃油加热器13固定连通;
液体燃油加热器13和车载油箱18之间固定连通有同一个管道21,车载电瓶20的内部灌入有柴油19;
恒温组件:恒温组件设置在液体燃油加热器13的一侧,并用于导热油6加热后保持恒温;
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置在排油管23的内部,并用于油罐本体4内部的油品外排时调节出油量。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恒温组件的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13上设有控制器12,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尾气处理器17,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通过车载电瓶20的设置,液体燃烧液体燃油加热器13由车载油箱18提供的柴油19和车载电瓶20运行,循环泵10由车载电瓶20经由逆变器11提供的电能进行运行,使得导热油6依次通过过滤器7、循环泵10、液体燃油加热器13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转动第一调节板26时,两个凸块27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29中,使得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参照图1和图2,恒温组件包括,设置在液体燃油加热器13的顶部的控制器12以及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13一侧的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液体燃油加热器13的底部设置有尾气处理器17。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恒温组件的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13上设有控制器12,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尾气处理器17,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
参照图3-图6,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排油管23一侧的滑槽24,滑槽24的内部滑动贯穿有滑杆25,排油管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板28,第二调节板2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板26,第一调节板26的一侧与滑槽2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板26和第二调节板28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配合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转动第一调节板26时,两个凸块27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29中,使得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参照图5-图6,第一调节板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凸块27,第二调节板28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卡槽29,多个卡槽29与两个凸块27过盈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调节板26时,两个凸块27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29中,使得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有不同。
逆变器11、控制器12、液体燃油加热器13、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循环泵10均与车载电瓶20电性连接,液体燃烧液体燃油加热器13由车载油箱18提供的柴油19和车载电瓶20运行,循环泵10由车载电瓶20经由逆变器11提供的电能进行运行,使得导热油6依次通过过滤器7、循环泵10、液体燃油加热器13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
位于油罐本体4和液体燃油加热器13之间的导热管5上设置有开关8、温度器9、过滤器7和循环泵10,开关8和温度器9位于靠近车载油箱18的一侧,过滤器7和循环泵10位于靠近逆变器11的一侧,导热管5上过滤器7能有效的过滤导热油6中的杂质,开关8能切断导热油6的流动,温度器9能实时查看导热管5内导热油6的温度,循环泵10能够使导热油6循环流动。
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车载电瓶20、逆变器11、控制器12、液体燃油加热器13、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循环泵10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是司空见惯的,其均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进行任意的选配。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为:使用时,导热油6由进油口1添加,其中排气口2能够起到释放导热管5压力和查看导热油6是否注满的作用,储存箱3能防止导热油6过热体积增大到达储存的作用,导热管5上过滤器7能有效的过滤导热油6中的杂质,开关8能切断导热油6的流动,温度器9能实时查看导热管5内导热油6的温度。
液体燃油加热器13上设有控制器12,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尾气处理器17,能有效的恒定温度以及燃烧后产生尾气的处理,液体燃烧液体燃油加热器13由车载油箱18提供的柴油19和车载电瓶20运行,循环泵10由车载电瓶20经由逆变器11提供的电能进行运行。
当需要将油罐本体4内的油品向外排出时,可通过排油管23进行外排,并能够调节排出量,推动滑杆25使第一调节板26转动,使得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和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贯通,油品即可从通孔内流出,由于第一调节板26上设置有凸块27,第二调节板28上设置有多个卡槽29,转动第一调节板26时,两个凸块27转动并卡入多个卡槽29中,使得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即可调节排油量的大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罐本体(4)、逆变器(11)、液体燃油加热器(13)、车载油箱(18)、车载电瓶(20);
所述油罐本体(4)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5)和储存箱(3),所述储存箱(3)的一端与导热管(5)连通,所述储存箱(3)的另一端贯穿至油罐本体(4)的顶部并开设有进油口(1),所述储存箱(3)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2),所述油罐本体(4)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油管(23),所述油罐本体(4)的顶部开设有进油管(22);
所述导热管(5)的内部灌入有导热油(6),所述导热管(5)的两端贯穿至油罐本体(4)的底部并与液体燃油加热器(13)固定连通;
所述液体燃油加热器(13)和车载油箱(18)之间固定连通有同一个管道(21),所述车载电瓶(20)的内部灌入有柴油(19);
恒温组件:所述恒温组件设置在液体燃油加热器(13)的一侧,并用于导热油(6)加热后保持恒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组件包括,设置在液体燃油加热器(13)的顶部的控制器(12)以及设置液体燃油加热器(13)一侧的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所述液体燃油加热器(13)的底部设置有尾气处理器(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排油管(23)的内部,并用于油罐本体(4)内部的油品外排时调节出油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排油管(23)一侧的滑槽(24),所述滑槽(24)的内部滑动贯穿有滑杆(25),所述排油管(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板(28),所述第二调节板(2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板(26),所述第一调节板(26)的一侧与滑槽(2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26)和第二调节板(28)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调节板(26)上的通孔与第二调节板(28)上的通孔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凸块(27),所述第二调节板(28)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卡槽(29),多个所述卡槽(29)与两个凸块(27)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11)、控制器(12)、液体燃油加热器(13)、温度传感器(14)、火焰传感器(15)、高温传感器(16)、循环泵(10)均与车载电瓶(20)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油罐本体(4)和液体燃油加热器(13)之间的所述导热管(5)上设置有开关(8)、温度器(9)、过滤器(7)和循环泵(10),所述开关(8)和温度器(9)位于靠近车载油箱(18)的一侧,所述过滤器(7)和循环泵(10)位于靠近逆变器(11)的一侧。
CN202222444119.0U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Active CN218269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4119.0U CN218269585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4119.0U CN218269585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9585U true CN218269585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4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4119.0U Active CN218269585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9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48639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
JP5368790B2 (ja) 油化装置
US5039927A (en) Storage battery and heater combination
CA1130109A (en) System for hot testing engines
CN218269585U (zh) 一种车载油罐加热装置
CN102639836B (zh)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JPS6157214A (ja) 並列型燃料処理装置
CN108590907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燃油恒温净化管理系统
CN203547824U (zh) 具有第二换热器的车辆
CN107961688A (zh) 一种燃油添加剂预混装置及其预混方法
CN210040467U (zh) 一种军用越野车蓄电池自适应加热装置
CN105275539B (zh) 一种车载式加热车及使用其对发动机进行预热的方法
CN208669469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冷启动燃油加热装置
CN207970715U (zh) 一种燃油添加剂预混装置
CN2772875Y (zh) 柴油机动车油箱加热装置
CN2779089Y (zh) 热循环加热油箱
CN102748187A (zh) 发动机低温冷启动系统
CN209195357U (zh) 伴热装置
CN208633951U (zh) 滤清器燃油加热器
CN206299505U (zh) 一种风冷重型卡车低温启动装置
ES2262568T3 (es) Instalacion de transporte de carburante para un motor diesel de combustion interna.
CN211144662U (zh) 一种油路空气加热器
CN204476620U (zh) 一种集成式进气歧管和包含集成式进气歧管的汽车
CN213314450U (zh) 一种润滑油调配釜
CN202811122U (zh) 柴油汽车供油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