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7568U - 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7568U
CN218257568U CN202222722387.4U CN202222722387U CN218257568U CN 218257568 U CN218257568 U CN 218257568U CN 202222722387 U CN202222722387 U CN 202222722387U CN 218257568 U CN218257568 U CN 218257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housing
plate
main body
housing main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23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富亮
鄢万斌
徐强
田乐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gong Liuzhou Driving Member Co ltd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gong Liuzhou Driving Member Co ltd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gong Liuzhou Driving Member Co ltd,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gong Liuzhou Driving Mem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223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7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7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7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包括桥壳主体、两个轮边支撑轴以及车架连接座,其中,车架连接座包括上板和两个支座板,两个支座板沿桥包的轴线方向分置于桥壳主体的两侧,且两个支座板均与桥壳主体焊合连接,两个支座板均用于与车架连接;上板焊合连接于桥壳主体的顶面,上板位于两个支座板之间,且上板的上端面与两个支座板的上端面均平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质量可靠,整体质量较轻,能耗较低;另外车架连接座还包括上板,上板能够辅助支座板对车架传来的力进行传递,提高了车架连接座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满足工程机械驱动桥大扭矩的需求。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驱动桥是轮式装载机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而驱动桥壳又是组成驱动桥最关键的零件。驱动桥壳既是承载零件,也是传力部件,同时又是主减速器、差速器及驱动车轮传动装置(如半轴)的外壳。
现有的工程机械用桥壳多采用ZG270-500材料铸造而成,而ZG270-500材料强度低,但重量大,故导致桥壳整体重量较大,耗能较多,并且铸造工艺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气孔砂眼、缩孔疏松等铸造缺陷,成品率低,成本较高。
冲压板焊接式桥壳能克服铸造桥壳的上述缺陷,而冲压板焊接式桥壳多应用在汽车领域,由于汽车通常没有轮边减速器,故所需扭矩较小,导致汽车的桥壳结构强度较低,不能满足工程机械所需。
因此,亟需一种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质量可靠,整体质量较轻,能耗较低,且结构强度较高,能够满足工程机械所需。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包括:
桥壳主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采用冲压板冲压成型,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焊合连接,所述桥壳主体的中部形成有桥包;
两个轮边支撑轴,分别焊合连接于所述桥壳主体的两端;
车架连接座,包括上板和两个支座板,两个所述支座板沿所述桥包的轴线方向分置于所述桥壳主体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支座板均与所述桥壳主体焊合连接,两个所述支座板均用于与车架连接;所述上板焊合连接于所述桥壳主体的顶面,所述上板位于两个所述支座板之间,且所述上板的上端面与两个所述支座板的上端面均平齐。
作为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支座板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中间加强板和两个侧加强板,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上连接板焊合连接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中间加强板和两个所述侧加强板均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且所述中间加强板位于两个所述侧加强板之间,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上连接孔,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下连接孔,且两个所述上连接孔与两个所述下连接孔一一对应,其中一组所述上连接孔和所述下连接孔位于所述中间加强板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加强板之间,另一组所述上连接孔和所述下连接孔位于所述中间加强板与另一个所述侧加强板之间。
作为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车架连接座还包括下板,所述下板焊合连接于两个所述支座板的下端。
作为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桥壳主体的后侧正对所述桥包的位置焊合连接有后盖,所述桥壳主体的前侧环绕所述桥包设置有加强圈,所述桥壳主体的中部的所述加强圈一侧沿所述桥包的轴向向内凹陷设置,所述桥壳主体的中部的所述后盖一侧沿所述桥包的轴向向外凸出设置。
作为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凹陷区。
作为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后盖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凹陷区,且两个所述凹陷区相对于所述后盖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作为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的可选技术方案,轮边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桥壳主体插接。
作为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桥壳主体上套设有制动器安装板,所述制动器安装板与所述桥壳主体焊合连接,且所述制动器安装板与所述桥壳主体之间的焊缝为间断式焊缝或不完全式焊缝。
作为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桥包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承加强件。
工程机械,包括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上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冲压板冲压成型,并在冲压成型之后通过焊合连接,避免了整体铸造所带来的气孔砂眼、缩孔疏松等缺陷,质量可靠,且整体质量较轻,能耗较低,降低使用成本;另外,车架连接座除包括两个支座板之外还包括上板,且通过将上板的上端面与两个支座的上端面平齐设置,使得在支座板与车架连接之后,上板能够与车架抵接,从而上板能够辅助支座板对车架传来的力进行传递,提高了车架连接座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满足工程机械驱动桥大扭矩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上壳体;12、下壳体;13、桥包;14、支承加强件;
20、轮边支撑轴;
31、上板;32、支座板;321、上连接板;3211、上连接孔;322、下连接板;3221、下连接孔;323、中间加强板;324、侧加强板;33、下板;
40、制动器安装板;
50、后盖;51、凹陷区;
60、加强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包括桥壳主体、两个轮边支撑轴20以及车架连接座,其中,桥壳主体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采用冲压板冲压成型,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优选采用Q460等高强度板材进行冲压成型,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焊合连接,桥壳主体的中部形成有桥包13;两个轮边支撑轴20分别焊合连接于桥壳主体的两端,优选地,轮边支撑轴20的一端先与桥壳主体插接之后再与桥壳主体进行焊接,能够提高整体强度及可冲击性能;车架连接座包括上板31和两个支座板32,两个支座板32沿桥包13的轴线方向分置于桥壳主体的两侧,且两个支座板32均与桥壳主体焊合连接,两个支座板32均用于与车架连接;上板31焊合连接于桥壳主体的顶面,上板31位于两个支座板32之间,且上板31的上端面与两个支座板32的上端面均平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采用冲压板冲压成型,并在冲压成型之后通过焊合连接,避免了整体铸造所带来的气孔砂眼、缩孔疏松等缺陷,质量可靠,且整体质量较轻,能耗较低,降低使用成本;另外,车架连接座除包括两个支座板32之外还包括上板31,且通过将上板31的上端面与两个支座的上端面平齐设置,使得在支座板32与车架连接之后,上板31能够与车架抵接,从而上板31能够辅助支座板32对车架传来的力进行传递,提高了车架连接座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满足工程机械驱动桥大扭矩的需求。
于本实施例中,支座板32包括上连接板321、下连接板322、中间加强板323和两个侧加强板324,上连接板321和下连接板322平行间隔设置,上连接板321焊合连接于上壳体11,中间加强板323和两个侧加强板324均连接于上连接板321与下连接板322之间,且中间加强板323位于两个侧加强板324之间,上连接板321上设置有两个上连接孔3211,下连接板322上设置有两个下连接孔3221,且两个上连接孔3211与两个下连接孔3221一一对应,其中一组上连接孔3211和下连接孔3221位于中间加强板323与其中一个侧加强板324之间,另一组上连接孔3211和下连接孔3221位于中间加强板323与另一个侧加强板324之间。紧固件依次穿过下连接孔3221和上连接孔3211后与车架连接。
通过在上连接板321和下连接板322之间设置中间加强板323和侧加强板324,并通过使一组上连接孔3211和下连接孔3221位于中间加强板323与其中一个侧加强板324之间,另一组上连接孔3211和下连接孔3221位于中间加强板323与另一个侧加强板324之间,能够增加车架连接座的强度和刚度,避免车架连接座断裂,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车架连接座还包括下板33,下板33焊合连接于两个支座板32的下端。通过设置下板33,能够进一步提高车架连接座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在轮边支撑轴20输入较大扭矩时,能够保证支座板32的边接强度;并且下板33是通过与支座板32焊合连接而与支座板32集成为一体,并非与桥壳主体焊合连接,从而能够降低应力集中。
桥壳主体的后侧正对桥包13的位置焊合连接有后盖50,桥壳主体的前侧环绕桥包13设置有加强圈60,桥壳主体的中部的加强圈60一侧沿桥包13的轴向向内凹陷设置,桥壳主体的中部的后盖50一侧沿桥包13的轴向向外凸出设置,可重点参照图3所示,即桥壳主体于长度方向非平直设置。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刚性,避免后盖50以及加强圈60漏油的问题。
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后盖50上设置有凹陷区51,以减少加油量,降低成本。进一步优选地,后盖50上设置有两个凹陷区51,且两个凹陷区51相对于所述后盖5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加油量,降低成本,且使得后盖50的结构更加合理。
此外,在桥壳主体上套设有制动器安装板40,制动器安装板40与桥壳主体焊合连接,且制动器安装板40与桥壳主体之间的焊缝为间断式焊缝或不完全式焊缝。例如,可以只焊接上部2/3圈,底部1/3圈不焊接,或进行间断焊接,以此来降低应力集中,提高强度。
桥包13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承加强件14,支承加强件14能够对大螺旋齿轮进行支承,在大螺旋齿轮接受较大的轴向力时,支承加强件14能够限制大螺旋齿轮发生进一步变形,减小大螺旋齿轮的轴向位移,从而提高大螺旋齿轮的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桥壳主体,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均采用冲压板冲压成型,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焊合连接,所述桥壳主体的中部形成有桥包(13);
两个轮边支撑轴(20),分别焊合连接于所述桥壳主体的两端;
车架连接座,包括上板(31)和两个支座板(32),两个所述支座板(32)沿所述桥包(13)的轴线方向分置于所述桥壳主体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支座板(32)均与所述桥壳主体焊合连接,两个所述支座板(32)均用于与车架连接;所述上板(31)焊合连接于所述桥壳主体的顶面,所述上板(31)位于两个所述支座板(32)之间,且所述上板(31)的上端面与两个所述支座板(32)的上端面均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板(32)包括上连接板(321)、下连接板(322)、中间加强板(323)和两个侧加强板(324),所述上连接板(321)和所述下连接板(32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上连接板(321)焊合连接于所述上壳体(11),所述中间加强板(323)和两个所述侧加强板(324)均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321)与所述下连接板(322)之间,且所述中间加强板(323)位于两个所述侧加强板(324)之间,所述上连接板(321)上设置有两个上连接孔(3211),所述下连接板(322)上设置有两个下连接孔(3221),且两个所述上连接孔(3211)与两个所述下连接孔(3221)一一对应,其中一组所述上连接孔(3211)和所述下连接孔(3221)位于所述中间加强板(323)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加强板(324)之间,另一组所述上连接孔(3211)和所述下连接孔(3221)位于所述中间加强板(323)与另一个所述侧加强板(32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连接座还包括下板(33),所述下板(33)焊合连接于两个所述支座板(32)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主体的后侧正对所述桥包(13)的位置焊合连接有后盖(50),所述桥壳主体的前侧环绕所述桥包(13)设置有加强圈(60),所述桥壳主体的中部的所述加强圈(60)一侧沿所述桥包(13)的轴向向内凹陷设置,所述桥壳主体的中部的所述后盖(50)一侧沿所述桥包(13)的轴向向外凸出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50)上设置有凹陷区(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50)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凹陷区(51),且两个所述凹陷区(51)相对于所述后盖(5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边支撑轴(20)的一端与所述桥壳主体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主体上套设有制动器安装板(40),所述制动器安装板(40)与所述桥壳主体焊合连接,且所述制动器安装板(40)与所述桥壳主体之间的焊缝为间断式焊缝或不完全式焊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包(13)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承加强件(14)。
10.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
CN202222722387.4U 2022-10-17 2022-10-17 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 Active CN218257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2387.4U CN218257568U (zh) 2022-10-17 2022-10-17 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2387.4U CN218257568U (zh) 2022-10-17 2022-10-17 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7568U true CN218257568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3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2387.4U Active CN218257568U (zh) 2022-10-17 2022-10-17 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7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06756A (en) Tractor with improved frame construction
EP2520475B1 (en) Suspension subframe
EP1182116A2 (en) Steering gear frame
CN202557219U (zh) 汽车后桥桥壳中段加强板结构
CN218257568U (zh) 工程机械用桥壳总成及工程机械
CN210478604U (zh) 一种商务车轻量化蓄电池框结构
CN21729416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悬架上的摆臂组件
CN214396958U (zh)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车身和汽车
CN213512023U (zh) 一种倒挡换挡悬臂
CN21460703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支架悬置
CN20987007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
CN209225245U (zh) 一种空气悬架支撑横梁总成
CN201009674Y (zh) 贯通驱动桥专用桥壳总成
CN220700870U (zh) 悬置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CN217598241U (zh) 焊接式驱动桥
CN220164005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00995590Y (zh) 一种采用整体冲压焊接式桥壳的轻型汽车驱动桥
CN211106962U (zh) 一种汽车的加强件总成及汽车
CN215475350U (zh) 一种箱式副车架
CN219635317U (zh) 车辆的副车架及车辆
CN214028847U (zh) 汽车前副车架及包含其的汽车
CN215971079U (zh) 增程式混动箱悬置结构及汽车
CN218616870U (zh) 一种重型汽车车架用管状横梁
CN213892058U (zh) 一种车辆后提升桥用悬架系统及车辆
JPH06135249A (ja) 横置きエンジンタイプのミッドシップ四輪駆動車の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