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5282U -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5282U
CN218235282U CN202222712306.2U CN202222712306U CN218235282U CN 218235282 U CN218235282 U CN 218235282U CN 202222712306 U CN202222712306 U CN 202222712306U CN 218235282 U CN218235282 U CN 218235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jacket
cylinder head
cooling
cooling water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23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永杰
李斌
孙先宁
谷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23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5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5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5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其中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包括上水套、下水套和节流腔体,上水套与下水套通过节流腔体连通,节流腔体能够将从上水套流出的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下水套的不同区域,以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可起到定向加强热负荷高区域的冷却作用。

Description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当前,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水套通常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而用于冷却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水基本是从下水套流向上水套,但是由于下水套贴近发动机机体底板,因此水的流速较慢,从而导致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较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包括上水套、下水套和节流腔体,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通过所述节流腔体连通,所述节流腔体能够将从所述上水套流出的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所述下水套的不同区域,以对置于所述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
优选的,所述上水套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下水套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的上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回水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节流腔体包括节流主腔体,和至少2个节流分腔体,且所述节流主腔体与所述节流分腔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节流分腔体为从所述节流主腔体上延伸的梅花瓣状结构。
优选的,不同的所述节流分腔体的面积相同,或不同。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火花塞,所述第一火花塞设置于发动机的燃烧室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第一火花塞置于所述节流主腔体内。
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火花塞上的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为压装式衬套。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火花塞,所述第二火花塞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边缘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火花塞上的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为铸造式衬套。
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冷却水从发动机气缸盖的上水套通过节流腔体流向下水套,当经过节流腔体时,节流腔体将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下水套的不同区域,在流经下水套的过程中,冷却水能够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如此设置,可以对气缸盖的底板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气缸盖,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可起到定向加强热负荷高区域的冷却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火花塞与第二火花塞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火花塞与第二火花塞在气缸盖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00-上水套,200-下水套,300-节流腔体,400-第一火花塞,500-第一衬套,600-第二火花塞,700-第二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接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包括上水套100、下水套200和节流腔体300,上水套100与下水套200通过节流腔体300连通,节流腔体300能够将从上水套100流出的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下水套200的不同区域,以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
冷却水从发动机气缸盖的上水套100通过节流腔体300流向下水套200,当经过节流腔体300时,节流腔体300将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下水套200的不同区域,在流经下水套200的过程中,冷却水能够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如此设置,可以对气缸盖的底板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能够有效提升对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效果,可起到定向加强热负荷高区域的冷却作用。
需要解释的是,鼻梁区域指气缸盖的进气道(即进入燃烧室的气体在缸盖内流过的通道)与气缸盖的排气道(即排出燃烧室的气体在缸盖内流过的通道)之间的区域。
其中,发动机一般设置两个进气道和两个排气道,鼻梁区域即为四个区域,即两个进气道之间的区域,两个排气道之间的区域,一个进气道与一个排气道之间的区域,以及另一个进气道与另一个排气道之间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上水套100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下水套200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第一进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的上水口相连通,第一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出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的回水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节流腔体30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节流腔体300包括节流主腔体,和至少2个节流分腔体,其中,节流主腔体与节流分腔体相连通。
冷却水首先从上水套100流经节流主腔体,然后从节流主腔体再流向各个节流分腔体,最后从各个节流分腔体流向下水套200的不同区域,在流经下水套200的过程中,冷却水能够对置于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以对气缸盖的底板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个节流分腔体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节流分腔体优选为从节流主腔体上延伸的梅花瓣状结构。
其中,不同的节流分腔体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发动机机体冷却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其中,对于热负荷高的区域可以增大节流分腔体的面积,以加强对热负荷高的区域的冷却作用,对于热负荷较低的区域,可以缩小节流分腔体的面积,以降低对热负荷低的区域的冷却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节流分腔体的具体设置数量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节流分腔体的数量设置为4个,分别对应发动机气缸盖的不同的鼻梁区域,其中4个节流分腔体的面积分别不同,如此设置,可以实现对发动机机体的不同的鼻梁区域的冷却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还包括第一火花塞400,其中,第一火花塞400设置于发动机的燃烧室的中心位置,且第一火花塞400置于节流主腔体内。
为了对第一火花塞400起到有效密封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还包括套设于第一火花塞400上的第一衬套500,当冷却水流经节流主腔体时,第一衬套500可对第一火花塞400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衬套500优选采用压装式衬套,如此设置,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气缸盖的工艺性能,有还利于毛坯清砂及冷却水套的布置,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气缸盖底板的冷却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还包括第二火花塞600,其中,第二火花塞600设置于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边缘位置。
为了对第二火花塞600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还包括套设于第二火花塞600上的第二衬套700,当冷却水流经第二火花塞600的位置时,第二衬套700可以保护第二火花塞600不被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衬套700优选采用铸造式衬套,如此设置,不仅能够保证第二衬套700的铸造工艺,还不存在毛坯清砂的问题。
由于第二火花塞600所在位置的热负荷相对于发动机燃烧室的中心位置的热负荷较低,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大或缩小节流分腔体的面积,以满足实际冷却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
由于该发动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因此,该发动机兼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的技术优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套、下水套和节流腔体,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通过所述节流腔体连通,所述节流腔体能够将从所述上水套流出的冷却水按照预设流量分流至所述下水套的不同区域,以对置于所述气缸盖的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域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套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下水套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的上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回水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腔体包括节流主腔体,和至少2个节流分腔体,且所述节流主腔体与所述节流分腔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分腔体为从所述节流主腔体上延伸的梅花瓣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节流分腔体的面积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火花塞,所述第一火花塞设置于发动机的燃烧室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第一火花塞置于所述节流主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火花塞上的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为压装式衬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火花塞,所述第二火花塞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边缘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火花塞上的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为铸造式衬套。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盖的冷却水套。
CN202222712306.2U 2022-10-14 2022-10-14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Active CN218235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2306.2U CN218235282U (zh) 2022-10-14 2022-10-14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2306.2U CN218235282U (zh) 2022-10-14 2022-10-14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5282U true CN218235282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9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2306.2U Active CN218235282U (zh) 2022-10-14 2022-10-14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5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314339A1 (en) Structure for coo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357301B2 (zh)
CN102686862B (zh) 用于内燃机的气缸盖
WO2007020982A1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冷却構造
CN207485550U (zh) 增压直喷汽油机水套冷却结构
JP4100279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先行冷却式のエンジン
CN218235282U (zh) 气缸盖的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CN113606053B (zh) 一种横流冷却发动机的气缸盖双层水套结构
CN205744173U (zh) 气缸盖冷却结构
CN210068326U (zh) 发动机冷却水套
CN110344961B (zh) 一种冷却水套及其控制方法、发动机结构
JP2014043772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
CN213478508U (zh) 双出口排气道缸盖水套、发动机及车辆
JP3618593B2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の構造
JP3861968B2 (ja) Egrクーラの配設構造
JP6040658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210396908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缸盖的冷却水套
CN202012407U (zh) 一种柴油机气缸盖
CN215057777U (zh) 水冷内置燃烧室发动机缸体
CN111852682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系统、发动机冷却方法及车辆
CN210460883U (zh) 一种发动机水冷缸头
JPH073000Y2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ブロック
JP3699312B2 (ja) 筒内燃料噴射型内燃機関の構造
CN213478509U (zh) 气缸盖及发动机
CN214997948U (zh) 一种集成化的气门室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