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4173U - 气缸盖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气缸盖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4173U
CN205744173U CN201620578000.4U CN201620578000U CN205744173U CN 205744173 U CN205744173 U CN 205744173U CN 201620578000 U CN201620578000 U CN 201620578000U CN 205744173 U CN205744173 U CN 205744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park plug
cylinder
water
cool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780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田邦彦
驹田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05780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4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4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4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缸盖冷却结构。该气缸盖冷却结构包括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和供给通道,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被形成在气缸盖上设置的火花塞的周围;供给通道用于将从气缸体流入的冷却水送到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中,并且,在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中,形成有向气缸体侧垂下的壁部。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由于从下方往上方流动的冷却水能被所述壁部引导至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的下侧,所以,能够有效地对燃烧室侧进行冷却。

Description

气缸盖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的气缸盖,特别是一种气缸盖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内燃机的气缸盖进行冷却的气缸盖冷却结构已为人所知。这种气缸盖冷却结构一般具备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和供给通道。其中,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被形成在气缸盖上设置的火花塞的周围;供给通道用于将从气缸体流入的冷却水送到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中。通过用供给通道将从气缸体流入的冷却水送入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能够对气缸盖进行冷却。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从气缸体流入的冷却水从下方往上方流动,所以容易沿着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的上端流动,从而难以有效地对燃烧室侧进行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燃烧室侧进行冷却的气缸盖冷却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缸盖冷却结构。该气缸盖冷却结构包括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和供给通道,其中,所述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被形成在气缸盖上设置的火花塞的周围;所述供给通道用于将从气缸体流入的冷却水送到所述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中,形成有向所述气缸体侧垂下的壁部。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冷却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从下方往上方流动的冷却水被所述壁部引导至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的下侧,所以,能够有效地对燃烧室侧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该内燃机的冷却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该内燃机的水套结构的空腔立体图。
图4是放大表示该水套的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的空腔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内燃机的气缸盖的例子进行说明。
<内燃机>
首先,参照附图1,对作为应用对象的内燃机300进行说明。
该内燃机300例如是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具备气缸体200、和设置在气缸体200上方的气缸盖100。气缸体200与气缸盖100之间隔着衬垫构件400。在此,图1中只示出四个气缸中的一个。
在气缸体200中形成有四个气缸孔301,该四个气缸孔301沿着气缸体200的长边方向(气缸排列方向)排成一列地配置。各气缸孔301内部容纳着活塞302,活塞302能在气缸孔301内进行往复运动。
在气缸孔301内,活塞302与气缸盖100之间形成燃烧室300a。在气缸盖100中,对每个气缸各形成有与燃烧室300a连通的两个进气道303和两个排气道304。另外,在气缸盖100中还设置有,对进气道303进行开闭的进气阀305、及对排气道304进行开闭的排气阀306。并且,在气缸盖100中,火花塞307被设置成面朝着燃烧室300a的内部。
<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其次,参照图2至图4,对内燃机300的冷却系统进行说明。图3中,右下侧为进气侧(各气缸中配置有进气阀305的一侧);左上侧为排气侧(各气缸中配置有排气阀306的一侧)。
如图2所示,内燃机300的冷却系统包括,在气缸体200中形成的缸体水套201、在气缸盖100中形成的上侧水套10及下侧水套20。其中,上侧水套10与下侧水套20之间通过连通道30而相互连通。
缸体水套201如图3所示那样,包围着四个气缸孔301(参照图1)。缸体水套201由水泵(W/P)500(参照图2)供给冷却水。被送到缸体水套201中的冷却水经由衬垫构件400上形成的进气侧衬垫构件孔401及排气侧衬垫构件孔402(参照图1),而流入气缸盖100的下侧水套20中。另外,被送到缸体水套201中的冷却水的一部分流入机油冷却器501(参照图2)中。
如图3所示,下侧水套20包括,排气道间冷却水通路21、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及短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4。其中,短边方向是指与气缸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
为每个气缸设置的排气道间冷却水通路21被设置在各气缸的一对排气道304(参照图1)之间。该排气道间冷却水通路21被形成为,沿着气缸盖100的短边方向(Y方向)延伸,一端与排气侧衬垫构件孔402(参照图1)连通;另一端连接着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
为每个气缸设置的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被设置为,环绕在各气缸的火花塞307(参照图1)周围。其中,在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的上端,如图4所示那样,形成有向下方(气缸体200侧)垂下的壁部22a。该壁部22a被配置在火花塞307的两侧(长边方向的两侧)。即,由于形成了壁部22a,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的上端的一部分变低。
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被构成为,如图3所示那样沿着气缸盖100的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将各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连通。另外,在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中,相邻接的气缸之间形成有冷却水流出口23a。该冷却水流出口23a上连接着连通道30。各连通道30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其前端与上侧水套10连接。
短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4包括,对每个气缸设置的冷却水入口侧通路24a、和在相邻接的气缸之间设置的冷却水出口侧通路24b。短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4被构成为,沿着气缸盖100的短边方向(Y方向)延伸并与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相交叉。
冷却水入口侧通路24a被配置在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的进气侧。冷却水出口侧通路24b被配置在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的排气侧。冷却水入口侧通路24a及冷却水出口侧通路24b分别与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连接。
冷却水入口侧通路24a向两个方向分歧,其分歧后的前端分别与进气侧衬垫构件孔401(参照图1)连通。冷却水出口侧通路24b被构成为能使冷却水围绕排气阀306的周围流动的形状。
另外,从下侧水套20流过的冷却水的一部分流往EGR冷却器503(参照图2)。
上侧水套10包括,沿着气缸盖100的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的进气侧冷却水入口通路11及排气侧冷却水出口通路12、及将进气侧冷却水入口通路11与排气侧冷却水出口通路12相连接的上部冷却水通路13。
来自下侧水套20的冷却水经由连通道30而流入进气侧冷却水入口通路11。流入进气侧冷却水入口通路11中的冷却水流过上部冷却水通路13后流入排气侧冷却水出口通路12中。然后,流过上侧水套10的冷却水流往散热器502(参照图2)。
<冷却水的流动>
其次,对气缸盖100的水套中的冷却水的流动进行说明。
首先,从缸体水套201流上来的冷却水经由排气侧衬垫构件孔402而流入排气道间冷却水通路21中,在该排气道间冷却水通路21中流过的冷却水被送入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
另外,从缸体水套201流上来的冷却水经由进气侧衬垫构件孔401而流入短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4的冷却水入口侧通路24a,在该冷却水入口侧通路24a中流过的冷却水通过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而被送入到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中。在此,由于从缸体水套201经由冷却水入口侧通路24a及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流入的冷却水从下方往上方流动,所以,容易沿着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的上端流动,但是,因为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壁部22a,所以,冷却水会碰到壁部22a而而被引导至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的下侧。在此,冷却水入口侧通路24a及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供给通道的一例。
从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流过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流出口23a及连通道30而流入上侧水套10中,并向短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4的冷却水出口侧通路24b流动。通过这样使冷却水在气缸盖100内流动,便能对气缸盖100进行冷却。
<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通过在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中形成向下方(气缸体200侧)垂下的壁部22a,从下方往上方流动的冷却水(从缸体水套201经由冷却水入口侧通路24a及长边方向冷却水通路23流入的冷却水)能够被壁部22a引导至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的下侧。即,冷却水碰到壁部22a后会绕到燃烧室300a侧(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22的下侧)流动。因而,能够有效地对气缸盖100的燃烧室300a侧进行冷却。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一个例子,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燃机300为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但不局限于此,内燃机的气缸数目没有限制,发动机可以是V型发动机或水平对置发动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气缸盖100上设置有上侧水套10和下侧水套20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气缸盖上不设置上侧水套。

Claims (1)

1.一种气缸盖冷却结构,包括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和供给通道,其中,所述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被形成在气缸盖上设置的火花塞的周围;所述供给通道用于将从气缸体流入的冷却水送到所述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火花塞外围冷却水通道中,形成有向所述气缸体侧垂下的壁部。
CN201620578000.4U 2016-06-13 2016-06-13 气缸盖冷却结构 Active CN205744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78000.4U CN205744173U (zh) 2016-06-13 2016-06-13 气缸盖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78000.4U CN205744173U (zh) 2016-06-13 2016-06-13 气缸盖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4173U true CN205744173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86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78000.4U Active CN205744173U (zh) 2016-06-13 2016-06-13 气缸盖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41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0304A (zh) * 2018-11-21 2019-04-1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3236434A (zh) * 2021-04-27 2021-08-10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EP4361428A1 (en) * 2022-10-27 2024-05-01 Cummins, Inc. Cylinder head water jacket desig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0304A (zh) * 2018-11-21 2019-04-1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3236434A (zh) * 2021-04-27 2021-08-10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EP4361428A1 (en) * 2022-10-27 2024-05-01 Cummins, Inc. Cylinder head water jacket desig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0207B2 (en) Cylinder head
CN205744173U (zh) 气缸盖冷却结构
CN108397307B (zh) 发动机的气缸盖
US20080314339A1 (en) Structure for coo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7051601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冷却構造
CN109642517B (zh) 包括液体冷却回路的内燃发动机
CN105649746B (zh) 多气缸引擎的冷却油通道结构
JP5939176B2 (ja)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冷却構造
CN110469419A (zh) 水套结构
JP2014084736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構造
EP3034846A1 (en) Cylinder block
CN106337753A (zh) 气缸盖精确冷却方法
JP2014084738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冷却液通路構造
JP2012057468A (ja) 内燃機関
JP2014208977A (ja)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の冷却構造
JP2014084741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構造
KR102216237B1 (ko) 내연 기관 본체
CN103511118B (zh) 预铸有冷却水套的多缸发动机气缸盖
TW201831774A (zh) 汽缸頭
CN204175443U (zh) 气缸盖
CN206256969U (zh) 气缸盖冷却结构
JP2001050106A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の構造
JP6040658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08757139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方法及发动机、车辆
CN104975932A (zh)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全封闭内循环水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