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95006U - 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95006U
CN218195006U CN202222130587.0U CN202222130587U CN218195006U CN 218195006 U CN218195006 U CN 218195006U CN 202222130587 U CN202222130587 U CN 202222130587U CN 218195006 U CN218195006 U CN 218195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workstation
angle
driving gear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305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北
潘兴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qiao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qiao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qiao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qiao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305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95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95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95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工作台下方,所述底座底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安装于底座内部上表面。该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主动齿轮的设置,其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从动齿轮的上轴端固定安装于工作台底面,当第一电机驱动主动齿轮构成旋转结构时,主动齿轮使从动齿轮构成旋转结构,从而带动工作台构成旋转结构,便于根据需求调整工作台的角度,并且工作台底面设置的支撑块嵌入式安装于底座上表面,支撑块与环形槽构成滑动结构,便于工作台旋转调节角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模具是指一种能使坯料成形为模锻件的工具。锻造模具是模锻件生产中必需的关键工艺装备,是设备每一行程都需要使用的工具,在模锻件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锻造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夹持装置将工件进行固定,但现有的夹持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1、现有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夹持工件的角度进行固定,导致锻造模具的锻造位置局限,且需要人工手动调节角度,降低了锻压模具的加工效率;
2、现有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夹持不稳定,且由于冲击力较大,易对该夹持装置造成损坏现象,缩短了使用寿命,且降低了使用率。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夹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夹持工件的角度进行固定,且易对该夹持装置造成损坏现象,导致降低加工效率和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底座;
所述工作台为长方体结构,底座为圆柱形结构,并且底座设置于工作台下方;
所述底座底面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为橡胶材质,并且防滑垫均匀贴合于底座底面;
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安装于底座内部上表面,并且主动齿轮与第一电机构成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为高强度、抗变形材质,工作台内部设置有螺纹杆,并且螺纹杆右端贯穿于工作台右侧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螺纹杆构成旋转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工作台为高强度、抗变形材质,在该夹持装置锻造过程中,降低了由于锻造冲击力较待导致的工作台损坏现象,延长了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围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螺纹套,两组螺纹套左右对称设置,并且两组螺纹套与螺纹杆构成相反的螺纹传动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组螺纹套与螺纹杆构成相反的螺纹传动结构,当螺纹杆利用第二电机构成旋转结构时,便于使两组螺纹套向相反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上方均设置有夹持板,两组夹持板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橡胶垫,夹持板底面设置的滑块分别与工作台上表面设置的滑轨构成左右滑动结构,并且滑轨在工作台上表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组夹持板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橡胶垫,使夹持板在夹持工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牢固性,并且夹持板底面设置的滑块分别与工作台上表面设置的滑轨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使夹持板在移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底面均设置有四组支撑块,支撑块底端嵌入式设置于底座上表面,并且支撑块与底座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槽构成滑动结构,环形槽嵌入式安装于底座上表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块与底座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槽构成滑动结构,其中,支撑块设置于工作台底面,便于在工作台调节角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上轴端贯穿于底座上表面与工作台底面连接,并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且第一电机驱动底座上方的工作台构成旋转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构成啮合传动结构,当第一电机驱动主动齿轮旋转时,便于带动从动齿轮上方的工作台构成旋转结构,便于对工作台的角度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通过主动齿轮的设置,其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从动齿轮的上轴端固定安装于工作台底面,当第一电机驱动主动齿轮构成旋转结构时,主动齿轮使从动齿轮构成旋转结构,从而带动工作台构成旋转结构,便于根据需求调整工作台的角度,并且工作台底面设置的支撑块嵌入式安装于底座上表面,支撑块与环形槽构成滑动结构,便于工作台旋转调节角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该实用新型通过工作台的设置,其中工作台为高强度、抗变形材质,提高了工作台的强度,降低了由于锻造冲击力较待导致的工作台损坏现象,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工作台上表面嵌入式安装有两组滑轨,其中滑轨与夹持板底面设置的滑块构成滑动结构,使夹持板在左右移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夹持板内侧表面均贴合设置有橡胶垫,使夹持板在夹持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底座;3、防滑垫;4、主动齿轮;5、第一电机;6、螺纹杆;7、第二电机;8、螺纹套;9、夹持板;10、橡胶垫;11、滑块;12、滑轨;13、支撑块;14、环形槽;15、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底座2,工作台1为长方体结构,底座2为圆柱形结构,并且底座2设置于工作台1下方,底座2底面设置有防滑垫3,防滑垫3为橡胶材质,并且防滑垫3均匀贴合于底座2底面,底座2内部设置有主动齿轮4,主动齿轮4安装于底座2内部上表面,并且主动齿轮4与第一电机5构成键连接。
结合图1-3所示,工作台1为高强度、抗变形材质,工作台1内部设置有螺纹杆6,并且螺纹杆6右端贯穿于工作台1右侧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驱动螺纹杆6构成旋转结构。通过工作台1为高强度、抗变形材质,在该夹持装置锻造过程中,降低了由于锻造冲击力较待导致的工作台1损坏现象,延长了使用寿命;螺纹杆6外围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螺纹套8,两组螺纹套8左右对称设置,并且两组螺纹套8与螺纹杆6构成相反的螺纹传动结构。通过两组螺纹套8与螺纹杆6构成相反的螺纹传动结构,当螺纹杆6利用第二电机7构成旋转结构时,便于使两组螺纹套8向相反方向移动;螺纹套8上方均设置有夹持板9,两组夹持板9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橡胶垫10,夹持板9底面设置的滑块11分别与工作台1上表面设置的滑轨12构成左右滑动结构,并且滑轨12在工作台1上表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通过两组夹持板9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橡胶垫10,使夹持板9在夹持工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牢固性,并且夹持板9底面设置的滑块11分别与工作台1上表面设置的滑轨12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使夹持板9在移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合图1和图4-5所示,工作台1底面均设置有四组支撑块13,支撑块13底端嵌入式设置于底座2上表面,并且支撑块13与底座2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槽14构成滑动结构,环形槽14嵌入式安装于底座2上表面。通过支撑块13与底座2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槽14构成滑动结构,其中,支撑块13设置于工作台1底面,便于在工作台1调节角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底座2内部设置有从动齿轮15,且从动齿轮15的上轴端贯穿于底座2上表面与工作台1底面连接,并且从动齿轮15与主动齿轮4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且第一电机5驱动底座2上方的工作台1构成旋转结构。通过从动齿轮15与主动齿轮4构成啮合传动结构,当第一电机5驱动主动齿轮4旋转时,便于带动从动齿轮15上方的工作台1构成旋转结构,便于对工作台1的角度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时,通过主动齿轮4的设置,其中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15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从动齿轮15的上轴端固定安装于工作台1底面,当第一电机5驱动主动齿轮4构成旋转结构时,主动齿轮4使从动齿轮15构成旋转结构,从而带动工作台1构成旋转结构,便于根据需求调整工作台1的角度,并且工作台1底面设置的支撑块13嵌入式安装于底座2上表面,支撑块13与环形槽14构成滑动结构,便于工作台1旋转调节角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工作台1的设置,其中工作台1为高强度、抗变形材质,提高了工作台1的强度,降低了由于锻造冲击力较待导致的工作台1损坏现象,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工作台1上表面嵌入式安装有两组滑轨12,其中滑轨12与夹持板9底面设置的滑块11构成滑动结构,使夹持板9在左右移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夹持板9内侧表面均贴合设置有橡胶垫10,使夹持板9在夹持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牢固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1)为长方体结构,且底座(2)为圆柱形结构,并且底座(2)设置于工作台(1)下方;
所述底座(2)底面设置有防滑垫(3),且防滑垫(3)为橡胶材质,并且防滑垫(3)均匀贴合于底座(2)底面;
所述底座(2)内部设置有主动齿轮(4),且主动齿轮(4)安装于底座(2)内部上表面,并且主动齿轮(4)与第一电机(5)构成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为高强度、抗变形材质,且工作台(1)内部设置有螺纹杆(6),并且螺纹杆(6)右端贯穿于工作台(1)右侧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机(7),且第二电机(7)驱动螺纹杆(6)构成旋转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6)外围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螺纹套(8),且两组螺纹套(8)左右对称设置,并且两组螺纹套(8)与螺纹杆(6)构成相反的螺纹传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8)上方均设置有夹持板(9),且两组夹持板(9)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橡胶垫(10),且夹持板(9)底面设置的滑块(11)分别与工作台(1)上表面设置的滑轨(12)构成左右滑动结构,并且滑轨(12)在工作台(1)上表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面均设置有四组支撑块(13),且支撑块(13)底端嵌入式设置于底座(2)上表面,并且支撑块(13)与底座(2)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槽(14)构成滑动结构,且环形槽(14)嵌入式安装于底座(2)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内部设置有从动齿轮(15),且从动齿轮(15)的上轴端贯穿于底座(2)上表面与工作台(1)底面连接,并且从动齿轮(15)与主动齿轮(4)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且第一电机(5)驱动底座(2)上方的工作台(1)构成旋转结构。
CN202222130587.0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 Active CN218195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0587.0U CN218195006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0587.0U CN218195006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95006U true CN218195006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6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30587.0U Active CN218195006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95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25931U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加工用的冲孔打磨装置
CN216029544U (zh) 一种cnc加工中心夹具快速定位装置
CN110732919A (zh) 一种冲压零件的修孔装置
CN111716163A (zh) 一种圆铸件外表面打磨装置
CN213702606U (zh) 一种机床加工用定位夹持装置
CN218195006U (zh) 一种便于对角度固定的锻造模具用夹持装置
CN204725185U (zh) 一种电机端盖车削复合夹具
CN108568533B (zh) 一种螺栓倒角机
CN110977059B (zh) 一种阶梯结构空心钢管浇筑成型后内部螺纹加工机械
CN11471420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磨床定位工装装置
CN215315215U (zh) 一种c形配件加工用快速装夹装置
CN214237285U (zh) 一种铣磨机的定位工装
CN210413852U (zh) 一种去毛刺机
CN211760039U (zh) 一种具有侧夹功能的平面铣床
CN210790074U (zh) 一种高压油泵座的双向铣工固定装置
KR100556094B1 (ko) 금속재 프레임 광택장치
CN213164545U (zh) 一种鞋底模具用打磨装置
CN218224978U (zh) 一种攻丝机用的限位夹持机构
CN220592889U (zh) 一种机械夹具
CN215846957U (zh) 一种用于钢构件端面铣床的固定夹具
CN213858443U (zh) 一种矿山机械用填料盒的打磨装置
CN210588207U (zh) 一种钻床研磨机的夹具
CN220993878U (zh) 一种钕铁硼倒角机
CN215615123U (zh) 一种用于盘料加工的自动上下料式车床
CN217096979U (zh) 一种用于数控机械钢板件加工的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