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3510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3510U
CN218183510U CN202222603245.6U CN202222603245U CN218183510U CN 218183510 U CN218183510 U CN 218183510U CN 202222603245 U CN202222603245 U CN 202222603245U CN 218183510 U CN218183510 U CN 218183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foam
front shell
electronic device
sound outlet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32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龙
石先勇
王南
杨学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32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3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3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3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前壳、喇叭组件和密封泡棉,前壳和喇叭组件上均具有出音孔,两个出音孔连通并形成出音通道,密封泡棉用于对两个出音孔的交接处进行密封;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喇叭组件的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转动连接,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卡合连接;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密封泡棉的一端与喇叭组件粘接,密封泡棉的另一端与前壳面向喇叭组件的一侧贴合并插接于前壳;其中,前壳面向密封泡棉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且本公开的电子设备中的喇叭组件的出音效果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包括前壳和喇叭组件,其中,为了提升出音效果,通常会在前壳与喇叭组件之间设置密封泡棉,通过密封泡棉提高喇叭组件的收音效果,并起到一定的防尘密封作用。
在具体安装时,先将密封泡棉粘接在喇叭组件上,并将喇叭组件放置于前壳内之后,推动喇叭组件,使密封泡棉被压紧于喇叭组件与前壳的接触面之间,然后再将喇叭组件通过螺纹紧固件紧固在前壳上。
然而,上述的这种装配方式容易造成密封泡棉的翻边,密封泡棉出现的翻边现象不仅会导致喇叭组件的收音效果降低,会影响喇叭组件的出音效果,而且结构的稳定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壳、喇叭组件和密封泡棉,前壳和喇叭组件上均具有出音孔,两个出音孔连通并形成出音通道,密封泡棉用于对两个出音孔的交接处进行密封;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喇叭组件的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转动连接,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卡合连接;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密封泡棉的一端与喇叭组件粘接,密封泡棉的另一端与前壳面向喇叭组件的一侧贴合并插接于前壳,其中,前壳面向密封泡棉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
可选的,前壳上具有第一出音孔和两个插槽,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两个插槽分别位于第一出音孔的两侧;密封泡棉的面向前壳的一侧具有两个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插接部,两个插接部与两个插槽一一对应设置;插接部插接于对应的插槽,以连接密封泡棉与前壳。
可选的,插槽的槽深方向与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插接部与插槽的侧壁贴合。
可选的,喇叭组件和前壳的一者上具有转轴,另一者上具有与转轴配合的转轴槽;转轴的轴向与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一致。
可选的,转轴槽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具有供转轴卡入的缺口,第二槽段的槽底形成转轴槽的槽底;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均倾斜延伸,且第二槽段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槽段的倾斜角度。
可选的,在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第一出音孔的两侧均具有转轴槽;两个转轴槽中,一个转轴槽面向另一个转轴槽的一侧开口。
可选的,前壳上具有配合筋结构以及与第一出音孔连通的腔体,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配合筋结构与第一出音孔相对设置,且配合筋结构具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由背离第一出音孔的一侧向靠近第一出音孔的一侧倾斜延伸,且导向斜面的背离第一出音孔的一侧位于背离腔体腔底的一侧;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具有抵接于导向斜面的凸棱结构,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凸棱结构凸出于喇叭组件。
可选的,前壳上具有两个沿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配合筋结构。
可选的,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具有第一卡接部,前壳上具有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卡合连接,以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限制前壳与喇叭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前壳、喇叭组件和密封泡棉,前壳和喇叭组件上均具有出音孔,两个出音孔连通并形成出音通道,密封泡棉用于对两个出音孔的交接处进行密封;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喇叭组件的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转动连接,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卡合连接;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密封泡棉的一端与喇叭组件粘接,密封泡棉的另一端与前壳面向喇叭组件的一侧贴合并插接于前壳;其中,前壳面向密封泡棉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由此,在对前壳、喇叭组件和密封泡棉进行装配时,先将密封泡棉粘接在喇叭组件上,即将密封泡棉固定在喇叭组件上,然后将喇叭组件放置入前壳内,并使前壳向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移动,这时,密封泡棉面向前壳的一侧会插接于前壳,且前壳面向密封泡棉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从而,能够在密封泡棉的延伸方向上对密封泡棉与前壳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密封泡棉发生翻边,使得喇叭组件的出音效果较好;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对喇叭组件与前壳装配时,会先使得喇叭组件的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转动连接,以及使得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卡合连接,然后再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喇叭组件紧固在前壳上,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喇叭组件紧固在前壳上的连接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喇叭组件与前壳之间连接的更为可靠,使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电子设备中的前壳与喇叭组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前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8沿E-E处的剖视立体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喇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F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G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6中H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7沿I-I处的剖视平面图;
图15为图14中J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0中K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喇叭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8中L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4中M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
10、1、前壳;20、2、喇叭组件;30、3、密封泡棉;
101、11、11a、11b、第一出音孔;102、12、腔体;201、21、第二出音孔;202、22、支架;
4、避让空间;
13、加强柱;14、插槽;15、第一凸耳;16、第二凸耳;17、第三凸耳;18、配合筋结构;23、第一转轴;24、第二转轴;31、插接部;
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第三侧壁;124、转轴槽;125、第二卡接部;126、第四侧壁;181、导向斜面;221、第一卡接部;222、导向部;223、连接缺口;224、第一连接部;225、第二连接部;226、第三连接部;227、第一斜面;228、第二斜面;229、凸棱结构;
1021、倾斜侧壁;1241、缺口;1242、第一槽段;1243、第二槽段;1251、第二止挡面;2211、第一止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般的,在对电子设备进行安装时,先将密封泡棉粘接在喇叭组件上,并将喇叭组件放置于前壳内之后,推动喇叭组件,使密封泡棉被压紧于喇叭组件与前壳的接触面之间,然后再将喇叭组件通过螺纹紧固件紧固在前壳上。
为了对一般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介绍,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一种电子设备中的前壳与喇叭组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壳10、喇叭组件20和密封泡棉30,前壳10上具有第一出音孔101,喇叭组件20上具有第二出音孔201,第一出音孔101与第二出音孔201连通并形成出音通道,前壳10内具有容纳喇叭组件20的腔体102,喇叭组件20包括支架202,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密封泡棉30设置在第一出音孔101与第二出音孔201的交接处,密封泡棉30的一端抵挡在腔体102面向支架202的倾斜侧壁1021上,密封泡棉30的另一端粘接在支架202的面向倾斜侧壁1021的一侧。在对前壳10、喇叭组件20以及密封泡棉30进行组装时,先将密封泡棉30粘接在支架202上,然后将喇叭组件20放置于腔体102内,然后对喇叭组件20进行推动,对密封泡棉30进行压紧,然后再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喇叭组件20与前壳10连接。
然而,由于密封泡棉30与前壳10之间仅为面接触,且前壳10与密封泡棉30接触的一侧为斜面,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容易造成密封泡棉30的翻边,密封泡棉30出现的翻边现象会导致喇叭组件20的收音效果降低,进而会影响喇叭组件20的出音效果。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壳、喇叭组件和密封泡棉,前壳和喇叭组件上均具有出音孔,两个出音孔连通并形成出音通道,密封泡棉用于对两个出音孔的交接处进行密封;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喇叭组件的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转动连接,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卡合连接;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密封泡棉的一端与喇叭组件粘接,密封泡棉的另一端与前壳面向喇叭组件的一侧贴合并插接于前壳;其中,前壳面向密封泡棉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由此,在对前壳、喇叭组件和密封泡棉进行装配时,先将密封泡棉粘接在喇叭组件上,即,将密封泡棉固定在喇叭组件上,然后将喇叭组件放置入前壳内,并使前壳向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移动,这时,密封泡棉面向前壳的一侧会插接于前壳,且前壳面向密封泡棉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从而,能够在密封泡棉的延伸方向上对密封泡棉与前壳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密封泡棉发生翻边,使得喇叭组件的出音效果较好;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对喇叭组件与前壳装配时,会先使得喇叭组件的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转动连接,以及使得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卡合连接,然后再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喇叭组件紧固在前壳上,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喇叭组件紧固在前壳上的连接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喇叭组件与前壳之间连接的更为可靠,使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是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此,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3至图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壳1和喇叭组件2,具体的,前壳1上具有第一出音孔11和容纳喇叭组件2的腔体12,第一出音孔11与腔体12连通,也就是说,腔体12具有第一侧壁121,第一出音孔11开设在第一侧壁121上,喇叭组件2上具有第二出音孔21,第一出音孔11与第二出音孔21连通并形成出音通道。
请参见图7至图9,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前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8沿E-E处的剖视立体图。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前壳1的结构,第一出音孔11的中部设有加强板13,在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加强板13将第一出音孔11分隔为第一出音孔11a和第一出音孔11b;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加强板13的尺寸与第一出音孔11的尺寸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与图7至图9中的x轴方向一致,上述的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与图7至图9中的y轴方向一致,而上述的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则与图7至图9中的z轴方向一致,在以下的叙述中,将不再对这三个方向进行限制。
为了便于对前壳1和喇叭组件2进行装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喇叭组件2可拆卸地连接于前壳1。以下将对本实施例中,喇叭组件2与前壳1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喇叭组件2包括支架22,第二出音孔21开设在支架22上,且支架22与前壳1可拆卸连接,以可拆卸连接喇叭组件2与前壳1,而喇叭组件2还应该包括其他使喇叭组件正常工作的结构,在此,对喇叭组件2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见图7至图12,其中,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喇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F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2为图8中G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7至图12所示,喇叭组件2的面向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与前壳1转动连接,具体的,喇叭组件2还包括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在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间隔设置,且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均连接于支架22,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的轴向均与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一致。
相应的,腔体12具有沿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第二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转动配合的转轴槽124,转轴槽124上具有供第一转轴23或第二转轴24卡入的缺口1241,缺口1241朝向背离腔体12的腔底的一侧,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分别卡入对应的转轴槽124内,这样,通过缺口1241,就可以将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安装至对应的转轴槽124内。
进一步地,在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为了使喇叭组件2位于第二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转轴槽124中,一个转轴槽124面向另一个转轴槽124的一侧开口,这样,则能够使喇叭组件2位于腔体12内。
请参见图5和图6、图13至图18,其中,图13为图6中H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4为图7沿I-I处的剖视平面图,图15为图14中J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6为图10中K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喇叭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8中L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5和图6、图13至图18所示,喇叭组件2的背离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与前壳1卡合连接,具体的,支架22的背离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具有第一卡接部221,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腔体12具有与第一侧壁121相对的第四侧壁126,第四侧壁126上具有第二卡接部125,第二卡接部125与第一卡接部221卡合连接,以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限制前壳1与喇叭组件2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架22的背离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具有连接缺口223,第一卡接部221形成于连接缺口223内。
具体的,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卡接部221具有面向第二卡接部125的第一止挡面2211,第二卡接部125具有面向第一卡接部221的第二止挡面1251,第一止挡面2211与第二止挡面1251抵接,以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限制前壳1与喇叭组件2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止挡面2211位于第二止挡面1251的面向腔体12腔底的一侧,而为了便于实现第一卡接部221与第二卡接部125的卡合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221的靠近腔体12腔底的一侧连接有导向部222,导向部222由背离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向面向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倾斜延伸,这样,则便于实现第一卡接部221与第二卡接部125的卡合连接。
而为了便于使第一卡接部221与第二卡接部125脱离,以将喇叭组件2从前壳1上拆下,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止挡面2211与第二止挡面1251均为由背离腔体12腔底的一侧向面向腔体12腔底的一侧倾斜延伸的平面。
具体的,在对前壳1与喇叭组件2进行装配时,首先,使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分别卡入对应的转轴槽124内,在第一转轴23与转轴槽124的配合作用以及第二转轴24与转轴槽124的配合作用下,下压喇叭组件2的背离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使喇叭组件2与前壳1卡合连接,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对喇叭组件2与前壳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将喇叭组件2固定在前壳1上,如图9至图17所示,前壳1上具有第一凸耳15、第二凸耳16和第三凸耳17,第一凸耳15和第二凸耳16沿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在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与第二侧壁122位于同侧,第二凸耳16位于第一凸耳15的远离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在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第三凸耳17位于第一凸耳15和第二凸耳16的对侧,且第三凸耳17与第二凸耳16对称设置;相应的,支架22上具有第一连接部224、第二连接部225和第三连接部226,第一连接部224与第一凸耳15对应设置,且第一连接部224位于第一凸耳15的背离腔体12腔底的一侧,第一连接部224与第一凸耳15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第二连接部225与第二凸耳16对应设置,且第二连接部225位于第二凸耳16的背离腔体12腔底的一侧,第二连接部225与第二凸耳16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第三连接部226与第三凸耳17对应设置,且第三连接部226位于第三凸耳17的背离腔体12腔底的一侧,第三连接部226与第三凸耳17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这样,则能够在电子设备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对前壳1与喇叭组件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以将喇叭组件2安装在前壳1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螺纹紧固件可以是螺钉,在此,对螺纹紧固件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请参见图3至图9和图19,图19为图4中M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3至图9和图19所示,一般的,为了避免出音通道内的声音外散,会在出音通道内设置密封泡棉3,其中,密封泡棉3由于自身存在的孔隙使得喇叭组件2产生的声音能够正常发出,同时,密封泡棉3能够有效防止灰尘等进入电子设备内部,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泡棉3设置在第一出音孔11与第二出音孔21之间,具体的,密封泡棉3设置在第一出音孔11与第二出音孔21的交接处,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密封泡棉3的一端粘接于支架22的面向第一侧壁121的一侧,密封泡棉3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一侧壁121,并贴合于第一侧壁121,其中,为了避免密封泡棉3翻边,第一侧壁121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壁面,这样,当将喇叭组件2放置于腔体12内时,如果需要使密封泡棉3与前壳1连接,则需要使喇叭组件2向靠近第一出音孔11的方向移动,这时,由于喇叭组件2的移动方向与第一侧壁121的壁面的延伸方向垂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密封泡棉3翻边。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泡棉3为多层结构,在此,对密封泡棉3的层数和每一层所选用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制。
为了使密封泡棉3能够插接于前壳1,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前壳1上开设有两个插槽14,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两个插槽14分别位于第一出音孔11的两侧,相应的,密封泡棉3的面向前壳1的一侧具有两个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插接部31,两个插接部31与两个插槽14一一对应设置,插接部31插接于对应的插槽14,以连接密封泡棉3与前壳1。
在本实施例中,插槽14的槽深方向与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一致,插槽14的延伸方向与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一致,且插接部31与插槽14的侧壁贴合。这样,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能够对前壳1与密封泡棉3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从而,在对前壳1、喇叭组件2和密封泡棉3进行组装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密封泡棉3发生翻边。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喇叭组件2装配至前壳1内之前,密封泡棉3已经粘接在了喇叭组件2上,因此,当将喇叭组件2与前壳1之间通过第一卡接部221和第二卡接部125卡合连接之后,需要使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向靠近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移动,以使得插接部31能够插入对应的插槽14内。由此,为了对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产生一力的作用,使其移动,如图4、图17和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前壳1上具有配合筋结构18,配合筋结构18具有导向斜面181,导向斜面181由背离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向靠近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倾斜延伸,且导向斜面181的背离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位于背离腔体12腔底的一侧;支架22的远离密封泡棉3的一侧具有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分布且相交的第一斜面227和第二斜面228,导向斜面181、第一斜面227和第二斜面228的倾斜角度均不同;第一斜面227与第二斜面228的相交处形成凸棱结构229,凸棱结构229凸出于喇叭组件2,凸棱结构229抵接于导向斜面181。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配合筋结构18的形状为一直角三棱柱,其中,直角三棱柱的顶面和底面沿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直角三棱柱的长直角面连接于第四侧壁126,直角三棱柱的短直角面面向腔体12的腔底。这样,在将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的远离密封泡棉3的一端向腔体12内下压时,在密封泡棉3接触到第一侧壁121时,导向斜面181会对凸棱结构229产生一力的作用,促使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向靠近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移动,并使得插接部31插接于对应的插槽14内。
而为了使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受力均匀,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前壳1上具有两个沿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配合筋结构18,具体的,第二卡接部125位于两个配合筋结构18之间,且两个配合筋结构18关于第二卡接部125对称设置。
而由于导向斜面181会对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产生一力的作用,促使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向靠近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由此,为了使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能够在对应的转轴槽124内发生移动,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槽124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槽段1242和第二槽段1243,缺口1241形成于第一槽段1242的背离第二槽段1243的一侧,第二槽段1243的槽底形成转轴槽124的槽底。这样,在密封泡棉3与第一侧壁121接触时,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均位于对应的第一槽段1242与第二槽段1243的交接处,当插接部31朝向对应的插槽14内运动时,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均在对应的第二槽段1243内运动,当插接部31抵挡在插槽14的底壁上时,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均位于对应的转轴槽124的槽底,这时,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与前壳1则装配完成。
如图4和图6所示,为了便于将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安装至前壳1内,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槽段1242与第二槽段1243均倾斜延伸,且第二槽段1243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槽段1242的倾斜角度。这样,不仅便于将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安装至前壳1内,而且能够在前壳1与喇叭组件2之间形成避让空间4,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对密封泡棉3产生剐蹭,使得密封泡棉3的密封性能较好。
具体的,在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前壳1、喇叭组件2和密封泡棉3进行装配时,向将密封泡棉3粘接在喇叭组件2上,然后,使喇叭组件2上的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卡入对应的第一槽段1242内,在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和对应的第一槽段1242转动配合的作用下,下压喇叭组件2的背离密封泡棉3的一端,当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运动至对应的第一槽段1242与第二槽段1243的连接处时,凸棱结构229抵接于导向斜面181,第一卡接部221与第二卡接部125卡合连接,密封泡棉3抵接于第一侧壁121;之后,导向斜面181对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产生一朝向第一出音孔11的力,促使粘接有密封泡棉3的喇叭组件2朝向第一出音孔11的方向运动,并使得插接部31插入对应的插槽14内,当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运动至对应的转轴槽124的槽底时,插接部31抵挡于对应插槽14的槽底;最后,通过螺纹紧固件将第一凸耳15与第一连接部224连接起来,将第二凸耳16与第二连接部225连接起来,将第三凸耳17与第三连接部226连接起来,至此,前壳1、喇叭组件2和密封泡棉3装配完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前壳、喇叭组件和密封泡棉,前壳和喇叭组件上均具有出音孔,两个出音孔连通并形成出音通道,密封泡棉用于对两个出音孔的交接处进行密封;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喇叭组件的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转动连接,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卡合连接;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密封泡棉的一端与喇叭组件粘接,密封泡棉的另一端与前壳面向喇叭组件的一侧贴合并插接于前壳;其中,前壳面向密封泡棉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由此,在对前壳、喇叭组件和密封泡棉进行装配时,先将密封泡棉粘接在喇叭组件上,即,将密封泡棉固定在喇叭组件上,然后将喇叭组件放置入前壳内,并使前壳向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移动,这时,密封泡棉面向前壳的一侧会插接于前壳,且前壳面向密封泡棉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从而,能够在密封泡棉的延伸方向上对密封泡棉与前壳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密封泡棉发生翻边,使得喇叭组件的出音效果较好;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对喇叭组件与前壳装配时,会先使得喇叭组件的靠近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转动连接,以及使得喇叭组件的远离密封泡棉的一侧与前壳卡合连接,然后再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喇叭组件紧固在前壳上,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喇叭组件紧固在前壳上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喇叭组件与前壳之间连接的更为可靠,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1)、喇叭组件(2)和密封泡棉(3),所述前壳(1)和所述喇叭组件(2)上均具有出音孔,两个所述出音孔连通并形成出音通道,所述密封泡棉(3)用于对两个所述出音孔的交接处进行密封;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喇叭组件(2)的靠近所述密封泡棉(3)的一侧与所述前壳(1)转动连接,所述喇叭组件(2)的远离所述密封泡棉(3)的一侧与所述前壳(1)卡合连接;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密封泡棉(3)的一端与所述喇叭组件(2)粘接,所述密封泡棉(3)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壳(1)面向所述喇叭组件(2)的一侧贴合并插接于所述前壳(1),其中,所述前壳(1)面向所述密封泡棉(3)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上具有第一出音孔(11)和两个插槽(14),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两个所述插槽(1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音孔(11)的两侧;
所述密封泡棉(3)的面向所述前壳(1)的一侧具有两个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插接部(31),两个所述插接部(31)与两个所述插槽(14)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插接部(31)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槽(14),以连接所述密封泡棉(3)与所述前壳(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4)的槽深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插接部(31)与所述插槽(14)的侧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组件(2)和所述前壳(1)的一者上具有转轴,另一者上具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转轴槽(124);
所述转轴的轴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槽(124)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槽段(1242)和第二槽段(1243),所述第一槽段(1242)具有供所述转轴卡入的缺口(1241),所述第二槽段(1243)的槽底形成所述转轴槽(124)的槽底;
所述第一槽段(1242)与所述第二槽段(1243)均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二槽段(1243)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槽段(1242)的倾斜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出音孔(11)的两侧均具有所述转轴槽(124);
两个所述转轴槽(124)中,一个所述转轴槽(124)面向另一个所述转轴槽(124)的一侧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上具有配合筋结构(18)以及与所述第一出音孔(11)连通的腔体(12),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配合筋结构(18)与所述第一出音孔(11)相对设置,且所述配合筋结构(18)具有导向斜面(181);
所述导向斜面(181)由背离所述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倾斜延伸,且所述导向斜面(181)的背离所述第一出音孔(11)的一侧位于背离所述腔体(12)腔底的一侧;
所述喇叭组件(2)的远离所述密封泡棉(3)的一侧具有抵接于所述导向斜面(181)的凸棱结构(229),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凸棱结构(229)凸出于所述喇叭组件(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上具有两个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配合筋结构(18)。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组件(2)的远离所述密封泡棉(3)的一侧具有第一卡接部(221),所述前壳(1)上具有第二卡接部(125);
所述第二卡接部(125)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21)卡合连接,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限制所述前壳(1)与所述喇叭组件(2)之间的相对位置。
CN202222603245.6U 2022-09-28 2022-09-28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183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245.6U CN218183510U (zh) 2022-09-28 2022-09-28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245.6U CN218183510U (zh) 2022-09-28 2022-09-28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3510U true CN218183510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25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3245.6U Active CN218183510U (zh) 2022-09-28 2022-09-2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3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177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loudspeaker unit
CN105206452A (zh)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JP200319731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8183510U (zh) 电子设备
WO2010113234A1 (ja) 基板固定構造
CN211720581U (zh)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CN202362549U (zh) 缓冲件及显示装置
JP3173534U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構造
JP2001203032A (ja) 防塵用電子機器コネクタカバー構造
US11696057B2 (en) Speaker box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2012615A1 (zh) 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970239A (zh) 一种屏幕组件及终端设备
WO2013105184A1 (ja) 音響再生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3338469B2 (ja) 電気装置用筐体
CN218006301U (zh) 电子设备
CN210491159U (zh) 一种耳机
CN218526344U (zh) 电子设备
JP2010272486A (ja) ジャック型端子の取付構造
TWI828478B (zh) 電子裝置
CN215682554U (zh) 电子设备
CN212850597U (zh) 扬声器组件和终端
CN212366258U (zh) Tws蓝牙耳机
CN110035157B (zh) 听筒模组及其装配方法、移动终端
CN213547794U (zh) 耳机
TWI633824B (zh) 易於組裝的伺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