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8203U - 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8203U
CN218168203U CN202222399089.6U CN202222399089U CN218168203U CN 218168203 U CN218168203 U CN 218168203U CN 202222399089 U CN202222399089 U CN 202222399089U CN 218168203 U CN218168203 U CN 218168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horizontal
support plate
support
lead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90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波
李明
胡景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Hechang Electron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Hechang Electron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Hechang Electron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Hechang Electron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990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8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8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8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包括送料辊道、固定架和上、下卧式轧辊,其技术要点是:固定架远离送料辊道侧设有可滑动支架,可滑动支架上设有减薄下轧辊,可滑动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立式丝杠且立式丝杠上设有丝套,两个立式丝杠的丝套之间连接水平支板,水平支板的下表面悬设有与减薄下轧辊对应的减薄上轧辊,固定架对应上卧式轧辊前、后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检测口朝下的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水平支板对应减薄上轧辊后侧的位置设有检测口朝下的第三激光测距传感器。本装置适于一体成型具有不同厚度段的铜板,无需采用焊接设备进行二次拼焊,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产品质量好。

Description

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铜板生产通常是先制得坯料,再利用轧机对其进行轧制成型。现有的冷轧机通常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送料装置、设于送料装置末端的上、下卧式轧辊。使用时,坯料通过送料装置到达上、下卧式轧辊之间,经轧制后送出以备后序处理,这种结构制成的铜板整体厚度相同。
然而实际使用时,为达到节能的目的,有些场合并不会使用整张厚度相同且厚度较厚的铜板,通常情况下会将不同厚度的铜板焊接为一体投入使用,厚度较厚的铜板段位于强度需求较高的位置即可,而对于强度需求较低的位置铜板厚度适宜即可。但这种铜板组合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需要采用焊接设备进行二次焊接,生产成本增加;2、焊接位置连接强度低于一体式板材强度,影响使用寿命。所以,如何一体成型具有不同厚度段的铜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申请就是为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可靠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适于一体成型具有不同厚度段的铜板,无需采用焊接设备进行二次拼焊,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产品质量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包括送料辊道、设于送料辊道末端的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上、下卧式轧辊,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固定架远离送料辊道侧设有可滑动支架,所述可滑动支架上设有与下卧式轧辊等高的减薄下轧辊,可滑动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立式丝杠且立式丝杠上设有丝套,两个立式丝杠的丝套之间连接水平支板,所述水平支板的下表面悬设有与减薄下轧辊对应的减薄上轧辊,所述水平支板靠近固定架侧固定有一对左、右间隔布置的升降油缸,两个升降油缸的缸杆下端共同连接一门形支架且门形支架内设有压辊,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固定架与可滑动支架之间设有中间辊道,所述可滑动支架后侧设有接料辊道,所述固定架对应上卧式轧辊前、后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检测口朝下的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水平支板对应减薄上轧辊后侧的位置设有检测口朝下的第三激光测距传感器。
上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所述可滑动支架的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轨道,所述轨道一端与固定架底部固定,另一端延伸至限位座,所述固定架的下部与限位座之间设有与轨道平行的水平丝杠,所述水平丝杠一端与固定于固定架上的水平位移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可滑动支架上设有与水平丝杠配合的水平丝杠套筒。
上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所述固定架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限位座之间设有与轨道平行的水平导向柱,所述可滑动支架上设有与水平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套。
上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所述中间辊道和接料辊道分别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可滑动支架左、右两侧的左、右辊道支板、支撑于左、右辊道支板上的输送辊组,所述左、右辊道支板的上沿设有对应输送辊组的输送辊的U形槽且U形槽中设有U形套,所述输送辊的辊轴搭接于U形套内,各个输送辊的辊轴端部之间利用传动机构连接。
上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所述固定架包括用于支撑下卧式轧辊的下架体、用于支撑上卧式轧辊的上架体、连接于下架体左、右两侧与上架体左、右两侧之间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下架体固定的纵向丝杠、设于纵向丝杠上的纵向丝套,所述纵向丝套与上架体连接固定,两个纵向丝杠的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一定距板。
上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所述可滑动支架左、右两侧的立式丝杠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定距板,以避免立式丝杠顶端发生水平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上、下卧式轧辊将送料辊道传送的铜坯在先轧制,形成产品最厚处所需厚度;中间辊道继续传送轧制产品向可滑动支架,经过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测得数据和实际需求减薄厚度计算出减薄上轧辊需要下行距离,从而使减薄上轧辊在立式丝杠和丝套的传动作用下下行至相应位移,在在先轧制产品上形成一段或多段减薄区域,各段减薄区域的厚度可相同,也可不同,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从而无需采用焊接设备进行二次拼焊就可一体成型具有不同厚度段的铜板,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节约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产品一体成型,相比拼焊产品质量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架及上、下卧式轧辊的组合结构侧视图;
图3是可滑动支架及其上部件的组合结构侧视图;
图4是中间辊道、可滑动支架及其上部件的组合结构侧视图;
图5是左、右辊道支板与输送辊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该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包括送料辊道27、设于送料辊道27末端的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上、下卧式轧辊2、28。
其中,所述固定架远离送料辊道1侧设有可滑动支架22,所述可滑动支架22上设有与下卧式轧辊28等高的减薄下轧辊25。可滑动支架2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立式丝杠14且立式丝杠14上设有丝套15,两个立式丝杠14的丝套15之间连接水平支板10,所述水平支板10的下表面悬设有与减薄下轧辊25对应的减薄上轧辊17。可滑动支架22上设有与立式丝杠14下端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34。所述水平支板10靠近固定架侧固定有一对左、右间隔布置的升降油缸11,两个升降油缸11的缸杆下端共同连接一门形支架12且门形支架12内设有压辊13。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固定架与可滑动支架22之间设有中间辊道26,所述可滑动支架22后侧设有接料辊道18。所述固定架对应上卧式轧辊2前、后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检测口朝下的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3和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8,所述水平支板10对应减薄上轧辊17后侧的位置设有检测口朝下的第三激光测距传感器16。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滑动支架22的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轨道33,所述轨道33一端与固定架底部固定,另一端延伸至限位座19,所述固定架的下部与限位座19之间设有与轨道平行的水平丝杠21,所述水平丝杠21一端与固定于固定架上的水平位移驱动电机24连接,所述可滑动支架22上设有与水平丝杠21配合的水平丝杠套筒32。所述固定架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30,所述固定板30与限位座19之间设有与轨道33平行的水平导向柱20,所述可滑动支架22上设有与水平导向柱20配合的导向套31,增强导向作用。
所述中间辊道26和接料辊道18的高度与送料辊道27高度相同,分别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可滑动支架22左、右两侧的左、右辊道支板35、支撑于左、右辊道支板35上的输送辊组38,所述左、右辊道支板35的上沿设有对应输送辊组38的输送辊的U形槽且U形槽中设有U形套36,所述输送辊的辊轴搭接于U形套36内,各个输送辊的辊轴端部之间利用传动机构37连接。U形槽及U形套的设计,方便拆卸输送辊,以便于调整固定架与可滑动支架22的间距。
所述固定架包括用于支撑下卧式轧辊28的下架体23、用于支撑上卧式轧辊2的上架体4、连接于下架体23左、右两侧与上架体4左、右两侧之间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利于调整产品最厚处厚度。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下架体23固定的纵向丝杠5、设于纵向丝杠5上的纵向丝套7,所述纵向丝套7与上架体4连接固定,两个纵向丝杠5的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一定距板6。下架体23上设有与纵向丝杠5下端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29。所述可滑动支架22左、右两侧的立式丝杠14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定距板9,以避免立式丝杠14顶端发生水平偏移。
工作原理:
送料辊道27将铜坯1送往上、下卧式轧辊2、28之间,经过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3测得铜坯1厚度,根据产品最厚处所需厚度,上卧式轧辊2下行调整与下卧式轧辊28的距离,铜坯1送入上、下卧式轧辊2、28之间实现在先轧制,而后轧制产品经中间辊道26继续传送向可滑动支架22,在此过程中,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8测得在先轧制后产品实际厚度,而后根据产品长度方向第一个减薄段的实际需求减薄厚度,计算出减薄上轧辊17需要下行的距离,在设定时间后(根据产品第一个减薄段在产品上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及中间辊道传送速度计算),减薄上轧辊17在立式丝杠14和丝套15的传动作用下下行相应位移,在在先轧制产品上形成第一段减薄区域,在此过程中,升降油缸11驱动压辊13压于在先轧制产品上表面。第一段减薄区域轧制结束后,减薄上轧辊17和压辊13复位,第三激光测距传感器16测得第一段减薄区域的产品厚度。如果一个产品上需要多段减薄区域,重复上述描述,沿产品长度方向连续轧制即可,省时省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包括送料辊道、设于送料辊道末端的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上、下卧式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远离送料辊道侧设有可滑动支架,所述可滑动支架上设有与下卧式轧辊等高的减薄下轧辊,可滑动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立式丝杠且立式丝杠上设有丝套,两个立式丝杠的丝套之间连接水平支板,所述水平支板的下表面悬设有与减薄下轧辊对应的减薄上轧辊,所述水平支板靠近固定架侧固定有一对左、右间隔布置的升降油缸,两个升降油缸的缸杆下端共同连接一门形支架且门形支架内设有压辊,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固定架与可滑动支架之间设有中间辊道,所述可滑动支架后侧设有接料辊道,所述固定架对应上卧式轧辊前、后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检测口朝下的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水平支板对应减薄上轧辊后侧的位置设有检测口朝下的第三激光测距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支架的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轨道,所述轨道一端与固定架底部固定,另一端延伸至限位座,所述固定架的下部与限位座之间设有与轨道平行的水平丝杠,所述水平丝杠一端与固定于固定架上的水平位移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可滑动支架上设有与水平丝杠配合的水平丝杠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限位座之间设有与轨道平行的水平导向柱,所述可滑动支架上设有与水平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辊道和接料辊道分别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可滑动支架左、右两侧的左、右辊道支板、支撑于左、右辊道支板上的输送辊组,所述左、右辊道支板的上沿设有对应输送辊组的输送辊的U形槽且U形槽中设有U形套,所述输送辊的辊轴搭接于U形套内,各个输送辊的辊轴端部之间利用传动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用于支撑下卧式轧辊的下架体、用于支撑上卧式轧辊的上架体、连接于下架体左、右两侧与上架体左、右两侧之间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下架体固定的纵向丝杠、设于纵向丝杠上的纵向丝套,所述纵向丝套与上架体连接固定,两个纵向丝杠的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一定距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支架左、右两侧的立式丝杠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定距板。
CN202222399089.6U 2022-09-09 2022-09-09 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 Active CN218168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9089.6U CN218168203U (zh) 2022-09-09 2022-09-09 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9089.6U CN218168203U (zh) 2022-09-09 2022-09-09 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8203U true CN218168203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2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9089.6U Active CN218168203U (zh) 2022-09-09 2022-09-09 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8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5049B (zh) 一种校直机装置
CN201279535Y (zh) 一种新结构两弯两矫拉伸弯曲矫直机
CN201309074Y (zh) 冲床生产线设备
CN104526360B (zh) 箱包轮毂自动化折弯成型一体机
CN109226351B (zh) 一种全自动h型钢卧式矫正机
CN218168203U (zh) 铜板连续轧制成型装置
CN201380196Y (zh) 钢板矫正导入压头机
CN203124591U (zh) 上料机械手
CN210589813U (zh) 直上直下式陶瓷滚压成型压模机构
CN107398932B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板切割设备
CN107331642B (zh) 一种生产太阳能组件长边框的自动化生产线
CN202621636U (zh) 用于调直机的导轨自动翻转装置
CN214683598U (zh) 一种钢管焊道整平装置
CN212370848U (zh) 一种铝型材生产制造用双牵引轻型液压机
CN107649539B (zh) 组合式矫直机
CN207255335U (zh) 一种自动上料剪板机
CN217370111U (zh) 一种换模机构
CN216613784U (zh) 一种钢坯称重装置
CN206868855U (zh) 组合式矫直机
CN215696824U (zh) 一种加长型张减机输送辊道
CN112007971A (zh) 一种矫直机
CN215614599U (zh) 一种液压型尾料送料机
CN220992638U (zh) 一种矫直机后型钢传动装置
CN218310026U (zh) 铜板轧制送料装置
CN213318792U (zh) 一种钢管家具柔性制造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