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39625U -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39625U
CN218139625U CN202222810878.4U CN202222810878U CN218139625U CN 218139625 U CN218139625 U CN 218139625U CN 202222810878 U CN202222810878 U CN 202222810878U CN 218139625 U CN218139625 U CN 218139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groove
fixedly connected
die holder
l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08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鹏
刘建启
何乾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h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h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h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h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08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39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39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39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涉及机械零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模座,下模座的上表面四周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开设有卡槽,连接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上模座,下模座表面开设有注模腔,注模腔的内壁开设有蓄能槽;卡接部件,卡接部件设置在上模座上,包括卡接杆,通过卡接杆伸入卡槽内,实现下模座和上模座的固定;蓄力顶出部件,蓄力顶出部件设置在蓄能槽内,包括顶板,用于将注模完成后的产品顶出,解决了现有生产模具缺少顶出结构,零部件加工成型后操作人员不便从模具中取出,从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机械零件又称机械元件是构成机械的基本元件,是组成机械和机器的不可分拆的单个制件,机械零件既是研究和设计各种设备中机械基础件的一门学科,也是零件和部件的泛称,在对机械零部件进行生产时,需要使用到模具。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模具(授权公告号CN213891434U),该专利技术包括主体、连接机构和分离机构,所述主体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端连接有上模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块,将连接块插入连接槽内,下模具与上模具贴合,转动转动壳,转动壳转动通过活动柱、转动柱和齿轮带动固定块进行位移,固定块位移至固定槽内,将上模具与连接块进行固定,对下模具与上模具进行固定连接,操作完成后对下模具与上模具进行分离时,转动转动壳,转动壳转动通过活动柱、转动柱和齿轮带动固定块进行位移,直至位移出固定槽,取消对上模具的固定,便于对下模具与上模具进行快速的连接固定和拆除,但是该专利中的生产模具缺少顶出结构,零部件加工成型后操作人员不便从模具中取出,从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四周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上模座,所述下模座表面开设有注模腔,所述注模腔的内壁开设有蓄能槽;
卡接部件,所述卡接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包括卡接杆,通过所述卡接杆伸入所述卡槽内,实现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上模座的固定;
蓄力顶出部件,所述蓄力顶出部件设置在所述蓄能槽内,包括顶板,用于将注模完成后的产品顶出。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件包括:
连接板,所述卡接杆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以对称分布,所述卡接杆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座的表面开设有用于所述卡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卡接杆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上模座滑动连接;
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套设在所述卡接杆的表面,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上模座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力顶出部件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蓄能槽的内壁;
齿条排,所述齿条排的下表面开设有用于所述固定板伸入的凹槽二,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凹槽二与所述齿条排滑动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齿条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二的内壁和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内,用于限制所述齿条排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转轴,所述蓄能槽的内壁开设有凹槽一,所述转轴定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一的内壁,所述转轴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棘轮和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排相啮合;
棘齿,所述棘齿铰接在所述凹槽一的内壁,并且铰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棘齿的端部与所述棘轮相啮合;
推杆,所述下模座的表面开设有用于所述推杆穿过的穿孔,所述推杆通过所述穿孔与所述下模座滑动连接,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板和抵块;
弹簧三,所述弹簧三套设在所述推杆的表面,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模座的表面和所述挡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件和所述蓄力顶出部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均以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卡接杆伸入所述卡槽的一端设置有斜面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注模前手动按压顶板使其伸入蓄能槽内,并通过齿条排不断压动弹簧二,使弹簧二形变蓄力,蓄力完成后通过棘轮与棘齿的作用限制齿条排和顶板移动,在产品成型后,通过推杆移动,带动抵块推动棘齿发生转动,解除对齿条排的限位,通过弹簧二的作用推动齿条排和顶板伸出蓄能槽,顶板移动过程中将成型后的产品顶起,方便操作人员将产品取出下模座,省时省力,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通过移动上模座,使其与下模座贴合,当上模座与下模座贴合时,卡接杆与卡槽对应,并通过弹簧一的作用推动卡接杆伸入卡槽内,实现上模座与下模座的连接,当注模完成后,先横向拉动连接板带动卡接杆脱离卡槽,再竖向拉动连接板带动上模座与下模座分离,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了上模座与下模座快速固定与分离,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的轴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中棘轮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下模座;3、上模座;4、连接杆;5、卡槽;6、卡接杆;7、弹簧一;8、连接板;9、注模腔;10、蓄能槽;11、凹槽一;12、齿条排;13、凹槽二;14、弹簧二;15、固定板;16、顶板;17、转轴;18、齿轮;19、棘轮;20、棘齿;21、推杆;22、抵块;23、弹簧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包括:
底座1,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模座2,下模座2的上表面四周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底部开设有卡槽5,连接杆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上模座3,下模座2表面开设有注模腔9,注模腔9的内壁开设有蓄能槽10;
卡接部件,卡接部件设置在上模座3上,包括卡接杆6,通过卡接杆6伸入卡槽5内,实现下模座2和上模座3的固定;在使用时,通过卡接部件拉动卡接杆6伸入或者脱离卡槽5,即可实现上模座3与下模座2的连接与分离,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蓄力顶出部件,蓄力顶出部件设置在蓄能槽10内,包括顶板16,用于将注模完成后的产品顶出,在使用时,通过先将顶板16压入蓄能槽10内,并使得顶板16表面与注模腔9的内壁持平,确保零部件产品的成型质量,当产品成型后,先将上模座3与下模座2分离,然后通过蓄力顶出部件的作用将顶板16推出注模腔9,通过顶板16,的作用将产品顶起,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将被顶起的产品取出,无需用手抠动,省时省力,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卡接部件包括:
连接板8,卡接杆6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以对称分布,卡接杆6的端部与连接板8的侧面固定连接,上模座3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卡接杆6穿过的通孔,卡接杆6通过通孔与上模座3滑动连接。
弹簧一7,弹簧一7套设在卡接杆6的表面,并且两端分别与连接板8和上模座3的表面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此时通过移动上模座3,使其与下模座2贴合,移动过程中弹簧一7受到压力,处于压缩状态,当上模座3与下模座2贴合时,如图2所示,此时卡接杆6与卡槽5对应,并通过弹簧一7的弹性恢复力推动卡接杆6伸入卡槽5内,从而实现上模座3与下模座2的连接,当注模完成后,先横向拉动连接板8带动卡接杆6脱离卡槽5,再竖向拉动连接板8带动上模座3与下模座2分离,然后即可拿取产品,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了上模座3与下模座2快速固定与分离,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蓄力顶出部件包括:
固定板15,固定板15固定连接在蓄能槽10的内壁;
齿条排12,齿条排12的下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板15伸入的凹槽二13,固定板15通过凹槽二13与齿条排12滑动连接,顶板16与齿条排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弹簧二14,弹簧二14的两端分别与凹槽二13的内壁和固定板15的表面固定连接;
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置在下模座2内,用于限制齿条排12的运动。
在使用时,在注模前,手动按压顶板16使其伸入蓄能槽10内,通过顶板16向蓄能槽10内移动,带动齿条排12向蓄能槽10内移动,齿条排12移动过程中不断压动弹簧二14,使弹簧二14形变蓄力,顶板16移动至如图2和图3所示,然后通过限位组件的作用对齿条排12进行限位,再进行注模工作,当产品成型后,通过限位组件解除对齿条排12的限位,此时弹簧二14不在受到压力,通过弹簧二14的弹性恢复力推动齿条排12和顶板16伸出蓄能槽10,顶板16移动过程中将成型后的产品顶起,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将产品取出下模座2,省时省力,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限位组件包括:
转轴17,蓄能槽10的内壁开设有凹槽一11,转轴17定轴转动连接在凹槽一11的内壁,转轴17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棘轮19和齿轮18,齿轮18与齿条排12相啮合;
棘齿20,棘齿20铰接在凹槽一11的内壁,并且铰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棘齿20的端部与棘轮19相啮合;
推杆21,下模座2的表面开设有用于推杆21穿过的穿孔,推杆21通过穿孔与下模座2滑动连接,推杆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板和抵块22;
弹簧三23,弹簧三23套设在推杆21的表面,并且两端分别与下模座2的表面和挡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当齿条排12向蓄能槽10内移动时,带动齿轮18和转轴17转动,通过转轴17转动,带动棘轮19以图3所示方向顺时针转动,并且通过棘齿20的作用使转轴17和齿轮18只能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齿条排12此时只能单向移动,当齿条排12移动至图3所示位置后即可完成蓄力,当需要解除齿条排12的单向限位时,通过推动挡板带动推杆21移动,通过推杆21移动,带动抵块22推动棘齿20发生转动,使棘齿20脱离棘轮19,此时转轴17和齿轮18能够自由转动,并通过弹簧二14的作用,推动齿条排12向蓄能槽10外移动。
进一步的,卡接部件和蓄力顶出部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均以对称分布,在使用时,通过设置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接部件,提高上模座3与下模座2连接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两个对称分布的蓄力顶出部件,使零部件产品被顶起时受力更为均匀,防止产品损坏,提高产品质量。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杆6伸入卡槽5的一端设置有斜面部,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斜面部方便卡接杆6伸入卡槽5内,防止被卡住,提高卡接时的稳定性。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6)

1.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模座(2),所述下模座(2)的上表面四周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底部开设有卡槽(5),所述连接杆(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上模座(3),所述下模座(2)表面开设有注模腔(9),所述注模腔(9)的内壁开设有蓄能槽(10);
卡接部件,所述卡接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模座(3)上,包括卡接杆(6),通过所述卡接杆(6)伸入所述卡槽(5)内,实现所述下模座(2)和所述上模座(3)的固定;
蓄力顶出部件,所述蓄力顶出部件设置在所述蓄能槽(10)内,包括顶板(16),用于将注模完成后的产品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件包括:
连接板(8),所述卡接杆(6)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以对称分布,所述卡接杆(6)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8)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座(3)的表面开设有用于所述卡接杆(6)穿过的通孔,所述卡接杆(6)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上模座(3)滑动连接;
弹簧一(7),所述弹簧一(7)套设在所述卡接杆(6)的表面,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8)和所述上模座(3)的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力顶出部件包括:
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固定连接在所述蓄能槽(10)的内壁;
齿条排(12),所述齿条排(12)的下表面开设有用于所述固定板(15)伸入的凹槽二(13),所述固定板(15)通过所述凹槽二(13)与所述齿条排(12)滑动连接,所述顶板(16)与所述齿条排(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弹簧二(14),所述弹簧二(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二(13)的内壁和所述固定板(15)的表面固定连接;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内,用于限制所述齿条排(12)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转轴(17),所述蓄能槽(10)的内壁开设有凹槽一(11),所述转轴(17)定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一(11)的内壁,所述转轴(17)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棘轮(19)和齿轮(18),所述齿轮(18)与所述齿条排(12)相啮合;
棘齿(20),所述棘齿(20)铰接在所述凹槽一(11)的内壁,并且铰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棘齿(20)的端部与所述棘轮(19)相啮合;
推杆(21),所述下模座(2)的表面开设有用于所述推杆(21)穿过的穿孔,所述推杆(21)通过所述穿孔与所述下模座(2)滑动连接,所述推杆(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板和抵块(22);
弹簧三(23),所述弹簧三(23)套设在所述推杆(21)的表面,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模座(2)的表面和所述挡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件和所述蓄力顶出部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均以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杆(6)伸入所述卡槽(5)的一端设置有斜面部。
CN202222810878.4U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 Active CN218139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0878.4U CN218139625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0878.4U CN218139625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39625U true CN218139625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0878.4U Active CN218139625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39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22871U (zh) 一种茶叶压饼设备
CN110465591B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配件模具
CN214027020U (zh) 一种快捷式注塑模具
CN218139625U (zh)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模具
CN217432960U (zh) 一种便于取料的铸造模具
CN213260901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114603134B (zh) 金属粉芯生产用液压成型设备
CN213797629U (zh) 一种模具用顶出机构
CN216126454U (zh) 一种压紧钢片模具
CN212264483U (zh) 一种五金模具脱模结构
CN210817463U (zh) 粉末成型机中模板的脱模装置
CN210211236U (zh) 一种塑料制品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CN210333981U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的多工位冲压模具
CN21136312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
CN217191993U (zh) 一种通用型多功能组合式模架结构
CN22051732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模具顶出结构
CN220659025U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缸盖模具成型设备
CN220331821U (zh) 一种高速成型模具
CN21968645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脱模结构
CN212472228U (zh) 一种可二次顶出的注塑模具
CN217044163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电器外壳零件冲压模具
CN212070189U (zh) 一种超薄精密结构快速成型模具
CN213617855U (zh) 一种无骨油封的加工装置
CN216610165U (zh) 全自动液压成型机
CN219748804U (zh) 一种塑料模具抽芯用动力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