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35475U - 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35475U
CN218135475U CN202121684463.6U CN202121684463U CN218135475U CN 218135475 U CN218135475 U CN 218135475U CN 202121684463 U CN202121684463 U CN 202121684463U CN 218135475 U CN218135475 U CN 218135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axial
angular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44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润州
周建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ongyou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ongyou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ongyou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ongyou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44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35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35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35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角向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改进和应用,在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连接洞,同时在连接洞内过盈配合一个轴承并让轴承与自转轴同轴固定,当开启动力源时,动力源驱动自转轴在底座上转动,进而使得本装置具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效果。同时的,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设置外罩,并且利用外罩将定位到位感应机构罩住,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备了防止铁屑等废弃物对装置造成堵塞货损坏的技术缺陷。另外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支架,在第三支架上设置光电开关,利用光电开关对角向定位装置上的锥齿轮对齿是否成功进行快速检测,使得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化检测锥齿轮是否对齿成功的目的。

Description

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角向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改进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对锥齿轮进行自动化机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锥齿轮的各表面进行精车。在对锥齿轮的各表面进行精车时,需要将锥齿轮的锥齿面与自动化车床的固定夹具固定。在讲锥齿轮的锥齿面与夹具进行固定前需要对锥齿轮进行角向调整,现有技术中的角向调整机构存在定位精度差,不利于快速定位等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包括自转轴,所述自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所述自转轴自转的外界动力源,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上周向阵列有若干轴向通孔,各所述轴向通孔内均设置有一根两端均位于所述轴向通孔外的定位部件,各所述定位部件远离外界动力源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且放置有待定位的锥齿轮,所述定位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到位感应机构,所述定位到位感应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自转轴的外壁上。
为了更清晰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座包括与所述自转轴固定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远离自转轴一端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挡盘,各所述轴向通孔同时穿过所述转盘和所述挡盘。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到位感应机构包括滑动套接在所述自转轴外壁上的压盘,所述压盘在所述定位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自转轴做往复运动,所述压盘的外侧面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感应头,各所述感应头的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的接触开关,各所述接触开关同时与外界动力源电连接,各所述接触开关之间为并联电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盘上还周向设置有若干螺纹孔,各所述螺纹孔内均固定设置一根螺杆,各所述螺杆上均套接复位弹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盘上设置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盘面不小于所述转盘的盘面,所述限位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向通孔同轴的孔洞,所述限位盘的侧面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接触头,所述接触头的外侧分别对应设置一个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的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外界动力源电连接,各所述感应开关依次串联,所述感应开关、各所述接触开关和外界动力源为双控电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限位盘的盘面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滚珠套,各所述滚珠套内均放置有滚珠。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放置在所述轴向通孔内的定位杆,各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限位盘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且放置有待定位的锥齿轮,所述定位杆的杆身上均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靠近自转轴一侧的杆身上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弹簧在锥齿轮的压力作用下在所述轴向通孔内做往复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连接洞,所述连接洞上过盈配合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自转轴同轴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外罩,所述外罩包覆在所述定位到位感应机构上,所述外罩上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外罩的侧面上设置与接触开关数量相等的轴向通槽,各所述轴向通槽内均设置一个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接触开关。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至少两个均固定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检测锥齿轮的顶面是否超高的光电开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角向定位机构通过设置自转轴,在自转轴的一端设置外界动力源,另一端设置旋转座,同时在旋转座上设置多个轴向通孔,并且在各个轴向通孔内安装一个定位部件,将待进行角向定位的锥齿轮放置在定位部件上,锥齿轮产生的压力促使定位部件向外界动力源端运动并实现卡接定位,并促使滑动设置在自转轴上的定位到位感应机构开启,此时,定位到位感应机构中的接触开关被启动,并使得外界动力源驱动自转轴自转,进而带动旋转座以及锥齿轮转动,同时的限位盘跟随转动,当限位盘上的接触头与感应开关接触时,停止转动及此时锥齿轮已经被调整到位,最终达到对锥齿轮进行角向定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角向定位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角向定位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自转轴,2-外界动力源,3-旋转座,4-锥齿轮,5-转盘,6-挡盘,7-限位盘,8-第一支架,9-感应开关,10-滚珠套,11-滚珠,12-定位杆,13-压缩弹簧,14-压盘,15-第二支架,16-接触开关,17-螺杆,18-复位弹簧,19-底座,20-轴承,21-外罩,22-第三支架,23-光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准确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包括自转轴1,所述自转轴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所述自转轴1自转的外界动力源2,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座3,所述旋转座3上周向阵列有若干轴向通孔,各所述轴向通孔内均设置有一根两端均位于所述轴向通孔外的定位部件,各所述定位部件远离外界动力源2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且放置有待定位的锥齿轮4,所述定位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到位感应机构,所述定位到位感应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自转轴1的外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外界动力源2是现有技术中能够驱动自转轴1进行自转的设备和装置。可以示例的是,所述的外界动力源2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类型:普通电机、带有驱动器的伺服电机、普通的手摇把手等。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的外界动力源2优选采用带有驱动器的伺服电机。另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角向定位机构的定位部件与大地平面坐标系的夹角可以为任意角,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定位部件安装方式优选采用竖直指向地面的方案。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锥齿轮4角向定位机构通过设置自转轴1,在自转轴1的一端设置外界动力源2,另一端设置旋转座3,同时在旋转座3上设置多个轴向通孔,并且在各个轴向通孔内安装一个定位部件,将待进行角向定位的锥齿轮4放置在定位部件上,锥齿轮4产生的压力促使定位部件向外界动力源2端运动并实现卡接定位,通过带有驱动器的伺服电机驱动所述自转轴1进行自转,自转轴1自转的过程中带动旋转座3以及放置在旋转座3上的锥齿轮4转动进而实现了对锥齿轮4进行角向定位的目的。
为了更清晰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座3包括与所述自转轴1固定连接的转盘5,所述转盘5远离自转轴1一端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挡盘6,各所述轴向通孔同时穿过所述转盘5和所述挡盘6。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座3通过设置转盘5,将转盘5固定在自转轴1上,同时在转盘5上周向设置若干个轴向通孔,并且将定位部件设置在轴向通孔内,当定位部件的顶端放置有待进行定位的锥齿轮4时,外部自动化系统发出角向定位开始工作的初始信号,若锥齿轮未定位到位则锥齿轮阻挡在光电开关之间,此时光电开关向系统反馈有料信号并促使外界动力源被开启。当转盘5侧面的接触头与感应开关9接触时,外界动力源2被关闭,进一步的说明对锥齿轮4的角向定位完成。通过这一过程,使得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锥齿轮4进行自动化的角向定位的目的。另外的,通过在转盘5上设置挡盘6,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备了将锥齿轮4携带的碎屑、油污、粉尘阻挡在挡盘6上,起到了防止碎屑、油污、粉尘等进入整个机构内部进而造成对整个机构造成的伤害的目的。
需要特别和明确说明的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感应开关9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型号:磁感应开关9、红外感应开关9等。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到位感应机构包括滑动套接在所述自转轴1外壁上的压盘14,所述压盘14在所述定位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自转轴1做往复运动,所述压盘14的外侧面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感应头,各所述感应头的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固定在第二支架15上的接触开关16,各所述接触开关16同时与外界动力源2电连接,各所述接触开关16之间为并联电路。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定位到位感应结构通过设置滑动套接在所述自转轴1外壁上的压盘14,在压盘14的侧面上设置感应头,同时在感应头的外侧对应设置接触开关16,当锥齿轮4向下压并且感应头与接触开关16接触时,外界动力源2被启动,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对外界动力源2进行自动化控制的目的。
需要特别和明确说明的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接触开关16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型号:磁感应开关9、红外感应开关9等。
另外,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盘14与定位杆12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定位杆12与压盘14直接固定连接,采用这一连接方式就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在直接被定位杆12向下推动;另一种连接方式是将压盘14设置在定位杆12的下方,当定位杆12向下运动时,压盘14跟随定位杆12向下运动,而为了使压盘14具有复位功能,需要在压盘14的下方设置促使压盘14复位的复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第二种方式安装压盘14。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盘14上还周向设置有若干螺纹孔,各所述螺纹孔内均固定设置一根螺杆17,各所述螺杆17上均套接复位弹簧18。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所述的压盘14上设置螺纹孔,在每个螺纹孔内安装一根螺杆17,同时在螺杆17上套接一根复位弹簧,利用复位弹簧将锥齿轮4下压时产生的压力续集起来,当取下锥齿轮4之后,复位弹簧续集的弹性势能变为弹力并将压盘14向上弹出复位,进一步的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盘6上设置限位盘7,所述限位盘7的盘面不小于所述转盘5的盘面,所述限位盘7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向通孔同轴的孔洞,所述限位盘7的侧面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接触头,所述接触头的外侧分别对应设置一个固定在第一支架8上的感应开关9,所述感应开关9与外界动力源2电连接,各所述感应开关9依次串联,所述感应开关9、各所述接触开关16和外界动力源2为双控电路。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感应开关3设置的数量为3个,设置三个的目的在于,在对锥齿轮是否定位到位进行检测时,可以保证电机每次都能驱动自转轴转到同一个位置,进而保证了定位的每一个锥齿轮的定位角度都一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限位盘7的盘面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滚珠11套10,各所述滚珠11套10内均放置有滚珠11。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限位盘7的盘面上周向阵列若干个滚珠11套10,同时在每个滚珠11套10内均安装一个滚珠11,使得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滚珠11限制锥齿轮4向下运动,及工件因倾斜与之接触旋转定位时滚动运动,辅助工件定位的目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放置在所述轴向通孔内的定位杆12,各所述定位杆12穿过所述限位盘7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且放置有待定位的锥齿轮4,所述定位杆12的杆身上均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靠近自转轴1一侧的杆身上套接有压缩弹簧13,所述弹簧在锥齿轮4的压力作用下在所述轴向通孔内做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定位部件通过设置定位杆12,将定位杆12放置在轴向通孔内,并且在定位杆12的杆身上设置第一凸起,在第一凸起的下方设置一根套接在所述定位杆12上的压缩弹簧13,当定位杆12的顶端放置有锥齿轮4时,锥齿轮4产生的压力促使定位杆12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凸起以及压缩弹簧13均在锥齿轮4的压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并使得放置在轴向通孔内的压缩弹簧13处于蓄能状态,当定位杆12顶端的锥齿轮4被取下时,压缩弹簧13续集的能量被释放,压缩弹簧13复位,定位杆12同时也跟随压缩弹簧13复位,最终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备了自动复位的功能。
通过上述方案,在自转轴1的一端设置外界动力源2,另一端设置旋转座3,同时在旋转座3上设置多个轴向通孔,并且在各个轴向通孔内安装一个定位部件,将待进行角向定位的锥齿轮4放置在定位部件上,锥齿轮4外部自动化系统发出角向定位开始工作的初始信号,若锥齿轮未定位到位则锥齿轮阻挡在23光电开关之间,此时光电开关向系统反馈有料信号开启外界动力源2。并使得外界动力源2驱动自转轴1自转,进而带动旋转座3以及锥齿轮4转动,同时的限位盘7跟随转动,当工件定位到位定位杆12下移带动定位到位感应装置下移14感应盘的感应头触发接触开关16则当3个接触开关都触发时判断及同限位盘7上的接触头与感应开关9接触时反馈信号,系统停止转动及此时锥齿轮4已经被调整到位,最终达到对锥齿轮4进行角向定位的目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底座19,所述底座19的中心位置设置连接洞,所述连接洞上过盈配合轴承20,所述轴承20与所述自转轴1同轴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9上的外罩21,所述外罩21包覆在所述定位到位感应机构上,所述外罩21上与第一支架8固定连接,所述外罩21的侧面上设置与接触开关16数量相等的轴向通槽,各所述轴向通槽内均设置一个通过第二支架15固定在所述底座19上的接触开关16。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至少两个均固定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9上的第三支架22,所述第三支架22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检测锥齿轮4的顶面是否超高的光电开关23。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将光电开关23固定于第三支架22上,第三支架22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19上。光电开关23通过第三支架22可进行上下移动调节高度,作用1:判断工件是否齿形对齿到位,当工件对齿到位下降后2个光电开关23间无遮挡物则判断工件对齿到位,此时光电开关23同感应盘下降一起对工件对齿到位进行双判定来保证工件对齿的准确性;作用2:光电开关23用于判定前工序工件加工工件总长是否超高,当工件随感应盘下降之后,如果光电开关之间有遮挡,则工件轴端超高依然在2个光电开关23之间,进而说明工件超高;则无法行下一序加工。
需要特别和明确说明的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光电开关23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型号:磁感应开关9、红外感应开关9等。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光电开关9,当锥齿轮被放置在定位杆12上之后,两个光电开关同时对锥齿轮的上端面进行检测,若两个光电开关之间有遮挡,则说明锥齿轮的齿形未定位到位或锥齿轮的上端面超高,那么,电机会继续工作。在电机继续工作的同时,三个接触开关16需同时与压盘14上的感应头均接触,同时两个光电开关9之间也没有遮挡,则说明此时齿轮的齿形已经定位到位,接下来伺服电机驱动自转轴1转动,并使得感应开关9与限位盘上的接触头接触,此时,完成锥齿轮的整个定位过程。假如三个接触开关16需同时与压盘14上的感应头均接触,同时两个光电开关9之间也有遮挡,则说明此时齿轮的齿形已经定位到位,但是锥齿轮的上端面超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如图1-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为:首先,伺服电机接受启动信号,将待进行角向定位的锥齿轮4放置在定位杆12上,锥齿轮4产生的重力向下压,定位杆12向下运动,压缩弹簧13被压缩,同时定位杆12推动压盘14向下运动,伺服电机驱动自转轴1转动,转盘5、挡盘6、限位盘7以及锥齿轮4跟随转动,当限位盘7侧面上的接触头与感应开关9接触之后,感应开关9即向驱动电机发出停止转动的信号,此时伺服电机停止转动,锥齿轮4的角向定位完成,取下锥齿轮4,压缩弹簧13与复位弹簧同时作用并使得整个旋转座3向上运动完成复位。当锥齿轮4被放在角向机构上后,由程序控制PLC输出信号使伺服电机顺时针旋转120度,若锥齿轮4齿形槽未与锥齿轮4定位杆12接触,则锥齿轮4向下使6根锥齿轮4定位杆12同时向下移动,此时锥齿轮4定位杆12下端与压盘14接触并使其向下移动,压盘14向下移动,此时3个接触开关同时触发。则表示锥齿轮4齿形也定位准确。若锥齿轮4倾斜则只能触发3个接触开关中的1个或2个,则表示工件齿形未定位则电机继续旋转120度,直到工件齿形定位到位。当定位到位,3个接触开关触发则伺服电机继续旋转自起始位置,及限位盘7的感应头触发接触开关时伺服电机停止转动工件停止转动。
通过上述方案,在底座19的中心位置设置连接洞,同时在连接洞过盈配合一个轴承20,同时让轴承20与自转轴1同轴固定,当开启动力源时,动力源驱动自转轴1在底座19上转动,进而使得本装置具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效果。同时的,本实用新型在底座19上设置外罩21,并且利用外罩21将定位到位感应机构罩住,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备了防止铁屑等废弃物对装置造成堵塞货损坏的技术缺陷。另外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支架22,在第三支架22上设置光电开关23,利用光电开关23对角向定位装置上的锥齿轮4对齿是否成功进行快速检测,使得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化检测锥齿轮4是否对齿成功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转轴(1),所述自转轴(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所述自转轴(1)自转的外界动力源(2),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座(3),所述旋转座(3)上周向阵列有若干轴向通孔,各所述轴向通孔内均设置有一根两端均位于所述轴向通孔外的定位部件,各所述定位部件远离外界动力源(2)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且放置有待定位的锥齿轮(4),所述定位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到位感应机构,所述定位到位感应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自转轴(1)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3)包括与所述自转轴(1)固定连接的转盘(5),所述转盘(5)远离自转轴(1)一端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挡盘(6),各所述轴向通孔同时穿过所述转盘(5)和所述挡盘(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到位感应机构包括滑动套接在所述自转轴(1)外壁上的压盘(14),所述压盘(14)在所述定位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自转轴(1)做往复运动,所述压盘(14)的外侧面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感应头,各所述感应头的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固定在第二支架(15)上的接触开关(16),各所述接触开关(16)同时与外界动力源(2)电连接,各所述接触开关(16)之间为并联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14)上还周向设置有若干螺纹孔,各所述螺纹孔内均固定设置一根螺杆(17),各所述螺杆(17)上均套接复位弹簧(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盘(6)上设置限位盘(7),所述限位盘(7)的盘面不小于所述转盘(5)的盘面,所述限位盘(7)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向通孔同轴的孔洞,所述限位盘(7)的侧面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接触头,所述接触头的外侧分别对应设置一个固定在第一支架(8)上的感应开关(9),所述感应开关(9)与外界动力源(2)电连接,各所述感应开关(9)依次串联,所述感应开关(9)、各所述接触开关(16)和外界动力源(2)为双控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7)的盘面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滚珠套(10),各所述滚珠套(10)内均放置有滚珠(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放置在所述轴向通孔内的定位杆(12),各所述定位杆(12)穿过所述限位盘(7)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且放置有待定位的锥齿轮(4),所述定位杆(12)的杆身上均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靠近自转轴(1)一侧的杆身上套接有压缩弹簧(13),所述弹簧在锥齿轮(4)的压力作用下在所述轴向通孔内做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9),所述底座(19)的中心位置设置连接洞,所述连接洞上过盈配合轴承(20),所述轴承(20)与所述自转轴(1)同轴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9)上的外罩(21),所述外罩(21)包覆在所述定位到位感应机构上,所述外罩(21)上与第一支架(8)固定连接,所述外罩(21)的侧面上设置与接触开关(16)数量相等的轴向通槽,各所述轴向通槽内均设置一个通过第二支架(15)固定在所述底座(19)上的接触开关(1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均固定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9)上的第三支架(22),所述第三支架(22)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检测锥齿轮(4)的顶面是否超高的光电开关(23)。
CN202121684463.6U 2021-07-23 2021-07-23 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 Active CN218135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4463.6U CN218135475U (zh) 2021-07-23 2021-07-23 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4463.6U CN218135475U (zh) 2021-07-23 2021-07-23 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35475U true CN218135475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4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4463.6U Active CN218135475U (zh) 2021-07-23 2021-07-23 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35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1534B (zh) 一种滚筒芯轴的装配不良品检测装置
CN110091161B (zh) 一种汽车碳刷扭簧自动安装机
CN112964734A (zh) 一种曲面三维扫描缺陷检测识别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0995451U (zh) 轴承内外圈清洁装置
CN218135475U (zh) 锥齿轮角向定位装置
CN111038965A (zh) 工件自动间歇输送的控制方法
CN113118788B (zh) 一种配合三轴机床的高精度摇床载具组件
CN116532438B (zh) 一种用于传感器的清洗和检测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9532689U (zh) 一种加工机器人电机转子的工作台
CN110962044A (zh) 金刚石磨盘定位装置
CN113890283B (zh) 一种汽车驱动电机柔性化自动合装机构及方法
CN208213979U (zh) 一种新型钨条校直机
CN210389127U (zh) 雕塑用三维扫描平台
CN113547158A (zh) 一种可对零件进行开槽检测的非标零件铣加工装置
CN112767762A (zh) 一种工业视觉的3d相机实训装置
CN110826681A (zh) 轮毂轴承单元钢球数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15616390U (zh) 一种加工中心机床用多向移动床身
CN216462739U (zh) 一种汽车传感器端钮组件自动组装焊接设备
CN220671335U (zh) 一种球头销检测装置
CN113500508B (zh) 一种磨床的工件智能夹持系统
CN117245217B (zh) 一种具有自动误差补偿功能的机器人焊接装置
JP2646090B2 (ja) 習い方式歯車面取機
CN109513623A (zh) 一种铜套自动流线加工装置
CN212370624U (zh) 一种3c冲压大片料产品的aoi检测机
CN116551025B (zh) 一种适用自动人机协作两种工作模式的柔性制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