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8054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8054U
CN218128054U CN202222478624.7U CN202222478624U CN218128054U CN 218128054 U CN218128054 U CN 218128054U CN 202222478624 U CN202222478624 U CN 202222478624U CN 218128054 U CN218128054 U CN 218128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eating
food material
cooking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786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修泽
罗飞龙
刘化勇
黄韦铭
羊小亮
龙韦韦
邱金生
瞿月红
潘嘉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786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8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8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8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加热组件。壳体具有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烹饪腔,烹饪腔用于容置食材并引导食材沿预定路径移动。加热组件沿预定路径设置,用于在预定路径的不同位置加热壳体内的食材。本申请可以使食材在烹饪腔内移动,增加了食材的不同部位与烹饪腔接触的概率,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壳体内的烹饪腔的形状通常为圆柱形、球形等,食材堆积在烹饪腔底部。加热组件通常设置于烹饪腔底部,以致于食材只有底部被加热,常常发生食材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能够使食材均匀受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加热组件。壳体具有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烹饪腔,烹饪腔用于容置食材并引导食材沿预定路径移动。加热组件沿预定路径设置,用于在预定路径的不同位置加热壳体内的食材。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是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主体段以及出口段。入口段和出口段的倾斜度大于主体段的倾斜度,主体段连接于入口段的底端和出口段的顶端之间。加热组件至少对应主体段分布。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段水平设置,分别与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弧形过渡。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段倾斜向下延伸,分别与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弧形过渡。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倾斜向下延伸的斜率逐渐变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食材沿预定路径移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流发生器。第一气流发生器用于在烹饪腔内产生气流,以带动食材沿预定路径移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是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主体段以及出口段。第一气流发生器包括第一气流喷嘴和第二气流喷嘴。第一气流喷嘴连通入口段,且能够吹出朝向主体段方向的气流,第二气流喷嘴连通出口段,且能够吹出朝向主体段方向的气流,加热组件至少对应主体段分布。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拨动件。拨动件活动设置于烹饪腔内,至少封堵烹饪腔横截面的一部分,并能够沿预定路径移动,以带动食材沿预定路径移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置于烹饪腔沿预定路径的两端。烹饪器具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容器与进料口连通,用于盛装加热前的食材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容器与出料口连通,用于盛装加热后的食材。第一阀门设置于进料口处,用于打开或闭合进料口。第二阀门设置于出料口处,用于打开或闭合出料口。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进液口,进液口与烹饪腔连通,沿预定路径,位于进料口的下游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发热件,第一发热件位于壳体外,至少对应烹饪腔的底部设置,用于加热烹饪腔内的食材。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其中,壳体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加热单元用于通过第一进气口向烹饪腔内输入高温空气。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单元包括支管、第二气流发生器、第二发热件。支管通过第一进气口与壳体连通。第二气流发生器用于通过支管向烹饪腔内吹入空气。第二发热件环设于支管外和/或容置于支管内,用于加热流经支管的空气。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加热单元。其中,壳体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加热单元用于通过第二进气口向烹饪腔内输入高温水蒸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是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主体段以及出口段。第二进气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一个第二进气口吹出的高温水蒸汽朝向主体段,另一个第二进气口吹出的高温水蒸汽朝向出口段。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单元包括第三容器、第三发热件、管路、第四发热件。第三容器用于盛装水。第三发热件用于加热第三容器中的水,以使得容器内的水转换为水蒸汽。管路的一端与第三容器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进气口与烹饪腔连通,用于输送第三容器内的水蒸汽。第四发热件用于加热管路内的水蒸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沿预定路径间隔设置,用于获取温度信息或食材的位置信息。
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加热组件。壳体具有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烹饪腔,烹饪腔用于容置食材并引导食材沿预定路径移动,加热组件沿预定路径设置,用于在预定路径的不同位置加热壳体内的食材。食材在烹饪腔内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食材的不同部位与烹饪腔接触的概率,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另外避免了食材的同一部位长时间的受热,以致于过热而烧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烹饪器具中第二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烹饪器具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食材,101壳体,102烹饪腔,103入口段,104主体段,105出口段,106第一气流发生器,1061第一气流喷嘴,1062第二气流喷嘴,107进料口,108第一容器,109出料口,110第二容器,111第一阀门,112第二阀门,119进液口,121第一发热件,130第一加热单元,125支管,127第二发热件,129第二气流发生器,126第三阀门,140第二加热单元,141第三容器,143第三发热件,145管路,147第四发热件,148、149第四阀门,123第一进气口,131、133第二进气口,135、136、137传感器,201壳体,202烹饪腔,206拨动件,203入口段,204主体段,205出口段,225支管,227第二发热件,229第二气流发生器,229第二气流发生器,230第一加热单元,235、236、237、238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中心”、“纵向”、“横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烹饪时,食材通常堆积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烹饪器具对食材烹饪时,食材只有底部被加热,当食材较多时,常常发生受热不均匀的问题,造成食材底熟面生,影响口感。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烹饪器具中第二加热单元14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1、加热组件。壳体101具有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烹饪腔102,烹饪腔102用于容置食材1并引导食材1沿预定路径移动。加热组件沿预定路径设置,用于在预定路径的不同位置加热壳体101内的食材1。烹饪器具在使用状态时,食材1在烹饪腔102内沿着预定路径移动。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发热件121、第一加热单元130、第二加热单元140,后文将对加热组件进行详细介绍,这里先不做说明。食材1移动的方式可以是滚动、滑动或者是流动的方式。烹饪的是液态的食材1,例如牛奶,粥等,食材1在烹饪腔102内流动。如烹饪的是固态的食材1,如蔬菜,肉类等,食材1可以在烹饪腔102内滚动或者滑动。食材1可以因自身的重力移动,也可以因受到外力进行移动。食材1在烹饪腔102内移动的时候,加热组件处于工作状态,对食材1进行加热。由于食材1在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食材1的不同部位与烹饪腔102接触的概率,使得食材1受热均匀。同时也避免了食材1的同一部位长时间的受热,以致于过热而烧焦。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102是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103、主体段104以及出口段105。入口段103和出口段105的倾斜度大于主体段104的倾斜度,主体段104连接于入口段103的底端和出口段105的顶端之间。加热组件至少对应主体段104分布。具体地,食材1进入烹饪腔102后,先经过入口段103,然后进入主体段104,最后移动至出口段105。入口段103和出口段105的倾斜度大于主体段104的倾斜度。在入口段103时,使得食材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快地进入主体段104。在主体段104时,食材1相对缓慢移动,加热组件对食材1充分加热。在出口段105时,食材1可以更快的流出,以缩短等待食材1加热完成的时间,提高加热食材1的效率。入口段103和出口段105的倾斜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成倾斜度可调节的管道。根据加热的食材1的种类,调节管道出口段105、主体段104、出口段105的倾斜度,对食材1在烹饪腔102的入口段103、主体段104以及出口段105内的移动时间进行控制。加热组件不但可以设置于主体段104,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入口段103和出口段105处设置。如在入口段103设置加热组件,使得如冷冻的食材1可以在进入主体段104时就被解冻完成,减少在主体段104的加热时间。又例如在出口段105设置加热组件,使得位于出口段105的食材1继续加热,起到保温的效果,避免用户长时间未取出食材1,以致于食材1冷却,影响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段104水平设置,分别与入口段103和出口段105之间弧形过渡。食材1从入口段103进入主体段104时,如果入口段103的倾斜度过大且未设置过渡段,食材1容易直接堆积在一起,或者因为速度过快,减少了在主体段104的经过时间,影响加热的效果。入口段103与主体段104设置弧形过渡后,可以减缓食材1进入主体段104时的速度且避免食材1堆积。主体段104水平设置使得食材1在主体段104加热的时间可以控制,避免食材1依靠自身重力流出主体段104。当食材1加热完成后,可以再让食材1移动至出口。入口段103和出口段105与主体段104之间弧形过渡还可以避免食材1在管道上粘连,在过渡段更容易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102的横截面为圆形。烹饪腔102为管道状,其截面为圆形,使得烹饪腔102内可以容纳更多的食材1。在不同的情况下,烹饪腔102的管道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食材1沿预定路径移动。在有些情况下,烹饪腔102内加入的食材1过多,或者食材1自身粘性较大,食材1无法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预定路径移动。此时驱动组件作用,使得食材1可以沿预定路径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驱动食材1沿预定路径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流发生器106。第一气流发生器106用于在烹饪腔102内产生气流,以带动食材1沿预定路径移动。第一气流发生器106可以为大功率风扇或者高压气源等。示例性地,第一气流发生器106安装于壳体101内。当烹饪器具工作时,第一气流发生器106在烹饪腔102内产生气流,使得食材1在气流的作用下沿预定路径移动。第一气流发生器106产生的气流可以为高温气流,使得气流在驱动食材1移动时,与加热组件一起对食材1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102是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103、主体段104以及出口段105。第一气流发生器106包括第一气流喷嘴1061和第二气流喷嘴1062。第一气流喷嘴1061连通入口段103,且能够吹出朝向主体段104方向的气流,第二气流喷嘴1062连通出口段105,且能够吹出朝向主体段104方向的气流,加热组件至少对应主体段104分布。示例性地,管道的入口段103、主体段104、出口段105的顶部与底部都设置有加热组件。第一气流发生器106的第一气流喷嘴1061与管道的入口段103连通,当第一气流喷嘴1061工作时,第一气流喷嘴1061吹出的气流朝向主体段104方向,使得入口段103处的食材1朝向主体段104方向移动。当食材1位于主体段104时,第一气流喷嘴1061可以暂时停止吹出气流或者吹出气流的大小降低,使得食材1经过主体段104的时间较长,食材1受到充分的加热。有时,食材1因自身重力较大或食材1的流动性较好,食材1经过主体段104的时间较短,不易被加热至熟透。此时连通出口段105的第二气流喷嘴1062动作,吹出朝向主体段104的气流。第二气流喷嘴1062的气流强度可以调节。当食材1未被充分加热就移动至出口段105时,第二气流喷嘴1062吹出气流,使得食材1可以朝主体段104移动。当食材1位于主体段104时,第二气流喷嘴1062吹出的气流强度减弱并使得食材1停留在主体段104。食材1在主体段104加热完成后,第二气流喷嘴1062停止动作,食材1移动至出口段105。在另一应用场景中,第一气流发生器106的第一气流喷嘴1061和第二气流喷嘴1062共同配合,以一定的频率吹出气流,使得食材1在主体段104来回移动。当然,在第一气流喷嘴1061和第二气流喷嘴1062共同配合下,食材1也可以在入口段103、主体段104、出口段105中间来回移动,被加热组件充分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1具有进料口107和出料口109,进料口107和出料口109分别设置于烹饪腔102沿预定路径的两端。烹饪器具包括第一容器108、第二容器110、第一阀门111、第二阀门112。第一容器108与进料口107连通,用于盛装加热前的食材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蒸煮米饭时需要放入大米和水。大米放入第一容器108内,水从进液口119流入烹饪腔102。第二容器110与出料口109连通,用于盛装加热后的食材1。第一阀门111设置于进料口107处,用于打开或闭合进料口107。第二阀门112设置于出料口109处,用于打开或闭合出料口109。具体地,食材1可以事先放置于第一容器108内,进料口107与第一容器108连通,一部分食材1会先进入进料口107。当进料口107内的食材1流入烹饪腔102内后,第一容器108内的剩余食材1会继续进入进料口107。第一阀门111和第二阀门112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自动控制开闭。当第一阀门111打开时,第一容器108与烹饪腔102处于连通的状态,待加热的食材1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容器108不断通过进料口107,进入入口段103。当第一阀门111关闭时,第一容器108与烹饪腔102的入口段103处于封闭的状态,食材1被阻挡在进料口107内,无法进入入口段103。当第二阀门112关闭时,出料口109与第二容器110处于封闭状态,被加热好的食材1被阻挡在管道的出口段105,无法通过出料口109进入第二容器110。第二容器110可以为用户自己的碗或者盆等容器。当烹饪器具工作时,第一阀门111打开,食材1进入烹饪腔102内,待加热的食材1被加热完成后,用户可以手动打开第二阀门112,使得食材1通过出料口109,进入第二容器110。第一阀门111和第二阀门112在正常状态下为封闭状态。用户也可以事先预设第一阀门111的打开时间,以此控制开始加热食材1的时间。同样地,用户也可以事先预设第二阀门112的打开时间,以此控制待加热食材1通过出料口109进入第二容器110的时间。用户在加热食材1时,可以控制第一阀门111开闭的时间长短,以决定食材1是否一次性流入烹饪腔102内进行加热。例如需要加热100克大米,可以一次性将100克大米完全流入烹饪腔102内进行加热,也可以将100克大米分十次流入烹饪腔102内。具体地,第一阀门111打开,大米流入烹饪腔102。流入烹饪腔102内的大米为10克后,第一阀门111关闭。流入的10克大米加热完成后,第一阀门111再次打开,未加热的大米从第一容器108不断通过进料口107,进入烹饪腔102的入口段103。流入烹饪腔102内的大米为10克后,第一阀门111再次关闭。以此对食材1进行分批次加热,直到将100克大米完全加热为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1具有进液口119,进液口119与烹饪腔102连通,沿预定路径,位于进料口107的下游侧。具体地,例如烹饪器具在对食材1以水煮的烹饪方式加热食材1时,需要加入大量水。壳体101内可以设置水槽,水槽与进液口119连通。用户可以事先在水槽内加水。烹饪器具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烹饪模式,智能地通过进液口119将适量的水加入至烹饪腔102,保证食材1在烹饪时所需的水分。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设置在烹饪时需要加入的水量。进液口119位于进料口107的下游侧,当食材1为大米、芝麻等容易堆积的食材时,进液口119流出的水可以将食材1顺流带至烹饪腔102的主体段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发热件121,第一发热件121位于壳体101外,至少对应烹饪腔102的底部设置,用于加热烹饪腔102内的食材1。示例性地,第一发热件121可以采用电热盘或者IH(Induction Heat,电磁加热)线圈盘对烹饪腔102进行加热。第一发热件121设置于主体段104的底部。在加热状态下,与第一发热件121接触的对应烹饪腔102的部分温度上升速度较快,由此远离烹饪腔102顶部的位置温度低于底部。如烹饪器具在蒸煮米饭时,靠近第一发热件121部分的米饭容易先熟,造成米饭软硬度不一致,影响米饭的口感。因此,加热组件可以沿烹饪腔102预定路径的周围设置,使得食材1的四周都能受热。例如,第一发热件121包围设置于烹饪腔102的主体段104。当食材1经过主体段104时,第一发热件121加热主体段104的四周,使得主体段104内的食材1受热均匀。当然,在烹饪腔102的入口段103与出口段105也可以设置第一发热件121,提高的食材1的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单元130。其中,壳体101具有第一进气口123,第一加热单元130用于通过第一进气口123向烹饪腔102内输入高温空气。示例性地,第一进气口123设置于烹饪腔102主体段104的顶部,当第一加热单元130动作时,高温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口123进入烹饪腔102,对食材1进行空气加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单元130可以与第一发热件121配合,如先第一发热件121半包围式地设置于主体段104,主体段104的顶部设置第一加热单元130。通过第一发热件121对食材1以水煮的方式加热,再通过第一加热单元130,对食材1进行炸的方式加热。只用一个烹饪器具,就可以实现对食材1进行水煮和煎炸的烹饪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单元130包括支管125、第二气流发生器129、第二发热件127。支管125通过第一进气口123与壳体101连通。第二气流发生器129用于通过支管125向烹饪腔102内吹入空气。第二发热件127环设于支管125外和/或容置于支管125内,用于加热流经支管125的空气。具体地,第二发热件127可以设置在支管125外,也可以设置在支管125内,还可以设置在支管125内和支管125外。
在一应用场景中,第二发热件127容置于支管125内,用于加热支管125内的空气。第二气流发生器129设置于第二发热件127的上方,用于将第二发热件127加热的空气从支管125内,通过第一进气口123吹入烹饪腔102内。第二气流发生器129可以为风扇。第二发热件127可以为电热管。烹饪器具工作时,风扇转动,产生空气流,空气流经过第二发热件127时被加热,形成热风。热风将食材1以煎炸的烹饪方式加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支管125内可以加入第三阀门126。第三阀门126关闭时,支管125无法与烹饪腔102连通,烹饪腔102内为密封状态。当烹饪器具使用第一发热件121对食材1进行水煮加热时,烹饪腔102内密封能使得加热效果更佳。当需要对食材1进行煎炸时,第三阀门126打开,被第二发热件127加热的空气进入烹饪腔10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加热单元140。其中,壳体101具有第二进气口131、133,第二加热单元140用于通过第二进气口131、133向烹饪腔102内输入高温水蒸汽。具体地,第二加热单元140可以是蒸汽发生装置,通过壳体101上的第二进气口131、133,将高温水蒸汽输入至烹饪腔102,对食材1进行蒸汽加热。烹饪器具中可以将第二加热单元140、第一加热单元130、第一发热件121随意搭配组合,实现对食材1进行多种不同的烹饪方式。例如烹饪器具烹饪腔102主体段104底部设置有第一发热件121,主体段10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加热单元130,出口段105设置有第二加热单元140。当食材1进入烹饪腔102内后,可以选择对食材1进行煮,炸,蒸等烹饪方式。在对食材1以多种不同的烹饪方式加热时,不需要再更换不同的烹饪器具,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102是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103、主体段104以及出口段105。第二进气口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进气口131吹出的高温水蒸汽朝向主体段104,第二进气口133吹出的高温水蒸汽朝向出口段105。第二进气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口13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进气口133的开口面积。第二进气口位置既可以设置在管道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管道的底部。示例性地,第二进气口131设置于主体段104顶部,第二进气口133设置于出口段105的顶部。主体段104顶部的第二进气口131吹出高温水蒸汽朝向主体段104,对位于主体段104的食材1进行蒸汽加热。主体段104顶部的第二进气口131的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便更好的接触食材1,对食材1进行加热。出口段105顶部的第二进气口133也可以吹出被加热的蒸汽,对位于出口段105的食材1进保温。使用蒸汽对食材1进行加热,与煎炸等方式相比,更加健康且不会烧焦,对食材1的口感造成影响。同时使用蒸汽进行保温,也可以及时给食材1补充水分,避免食材1中的水分过度流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加热单元140包括第三容器141、第三发热件143、管路145、第四发热件147。第三容器141用于盛装水。第三发热件143用于加热第三容器141中的水,以使得容器内的水转换为水蒸汽。管路145的一端与第三容器141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与烹饪腔102连通,用于输送第三容器141内的水蒸汽。第四发热件147用于加热管路145内的水蒸汽。具体地,第三容器141可以为水槽,用来盛装水。该水槽也可以同时与进液口119连通,也即在进行水煮烹饪方式时,进液口119从该水槽取水并流入烹饪腔102内。当水槽内的水量不足时,烹饪器具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及时加水。烹饪器具上可以设置显示水槽水量的显示屏,以便用户及时了解水量的剩余情况。第三发热件143与第四发热件147可以为电热丝,电磁加热线圈等。第三发热件143将第三容器141中的水加热,形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管路145移动至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第四发热件147设置于靠近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的管路145周围,用于对水蒸汽二次加热,使水蒸汽的温度更高,提高对食材1的加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内设置第四阀门148、第四阀门149,控制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的开闭,以达到控制水蒸汽流入烹饪腔102的时机。当食材1加热完成后,第四发热件147停止加热,只剩下第三发热件143加热,节约能耗。第二进气口133吹出第三发热件143加热形成的水蒸汽对食材1进行保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多个传感器135、传感器136、传感器137,多个传感器135、传感器136、传感器137沿预定路径间隔设置,用于获取温度信息或食材1的位置信息。在一应用场景中,烹饪器具具有控制系统,能通过传感器135、传感器136、传感器137反馈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在烹饪腔102的入口段103设置传感器135,用以测量食材1在进入主体段104前的温度,如温度过低,控制系统会控制食材1在入口段103的停留时间,待食材1加热至预定温度后,再将食材1移动至主体段104。又例如在出口段105设置传感器137。当加热好的食材1进入出口段105被传感器137感应到时,控制系统将控制烹饪器具提醒用户食材1已被加热完成,可以打开第二阀门112取出食材1。再例如在出口段105同时设置传感器136和传感器137。当食材1进入出口段105被出口段105的传感器137感应到时,控制系统将会先通过出口段105的传感器136反馈的温度信息,判断位于出口段105的食材1是否达到被加热至预定的温度。如果未达到预定的温度,控制系统将会控制食材1回到主体段104进行加热。如果达到预定的温度,控制系统才会控制烹饪器具提醒用户食材1已被加热完成,可以打开第二阀门112取出食材1。如果用户设定对食材1进行保温,出口段105的传感器137也可以设置用来监测食材1的温度。当传感器137感应到食材1温度低于保温温度时,控制系统将控制加热组件对食材1加热,实现对食材1的保温效果。再例如在烹饪腔102的不同位置设置传感器135、传感器136、传感器137,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接收到的信息如食物经过相邻传感器所用时间以及水流大小等,估算出食物的重量及其变化,判断出食物的烹饪状态。控制系统根据食物的烹饪状态,可以及时调整加热组件的输出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1、加热组件、驱动组件、传感器135、136、137、第一容器108、第二容器110、第一阀门111、第二阀门112、第三阀门126。
壳体101具有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烹饪腔102,烹饪腔102用于容置食材1并引导食材1沿预定路径移动。烹饪腔102是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且管道的横截面为圆形。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103、主体段104以及出口段105。主体段104水平设置,分别与入口段103和出口段105之间弧形过渡。壳体101具有进料口107和出料口109,进料口107和出料口109分别设置于烹饪腔102沿预定路径的两端。壳体101还具有进液口119,进液口119与烹饪腔102连通,沿预定路径,位于进料口107的下游侧。
第一容器108与进料口107连通,用于盛装加热前的食材1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容器110与出料口109连通,用于盛装加热后的食材1。第一阀门111设置于进料口107处,用于打开或闭合进料口107。第二阀门112设置于出料口109处,用于打开或闭合出料口109。第二容器110为用户的餐盘。
加热组件沿预定路径设置,用于在预定路径的不同位置加热壳体101内的食材1。加热组件有第一发热件121、第一加热单元130、第二加热单元140。第一发热件121为电热盘,设置于主体段104底部,对烹饪腔102内的食材1进行蒸煮。
壳体101具有第一进气口123,第一加热单元130通过第一进气口123向烹饪腔102内输入高温空气。第一加热单元130包括支管125、第二气流发生器129、第二发热件127。支管125通过第一进气口123与壳体101连通。第二发热件127容置于支管125内,用于加热支管125内的空气。第二气流发生器129设置于第二发热件127的上方,用于将第二发热件127加热的空气从支管125内,通过第一进气口123吹入烹饪腔102内,利用高温空气对位于主体段104的食材1进行煎炸。第三阀门126设置于支管125内,第三阀门126关闭时,支管125无法与烹饪腔102连通。第二气流发生器129为风扇,第二发热件127为电热管。
如图2所示,壳体101具有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第二加热单元140用于通过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向烹饪腔102内输入高温水蒸汽。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内具有第四阀门148、第四阀门149,可以控制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的开闭。第二进气口131设置于主体段104顶部,第二进气口133设置于出口段105的顶部。主体段104顶部的第二进气口131吹出高温水蒸汽朝向主体段104,对位于主体段104的食材1进行蒸汽加热。第二加热单元140包括第三容器141、第三发热件143、管路145、第四发热件147。第三容器141为水槽用于盛装水。第三发热件143为电热丝,用于加热第三容器141中的水,以使得水槽内的水转换为水蒸汽。管路145的一端与第三容器141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与烹饪腔102连通,用于输送水槽内的水蒸汽。第四发热件147为电热丝,设置于靠近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的管路145周围,用于对水蒸汽二次加热,使水蒸汽的温度更高,提高对食材1的加热效果。
驱动组件为第一气流发生器106。第一气流发生器106包括第一气流喷嘴1061和第二气流喷嘴1062。第一气流喷嘴1061连通入口段103,且能够吹出朝向主体段104方向的气流,第二气流喷嘴1062连通出口段105,且能够吹出朝向主体段104方向的气流。
传感器135、传感器136、传感器137,分别设置于主体段104顶部、主体段104底部、出口段105。传感器135、传感器136用于获取温度信息,出口段105的传感器137用于获取位置信息。
本实施例可以对食材1进行煮、炸、蒸等烹饪方式,烹饪模式可以为先煮再炸然后再蒸,也可以先蒸再炸然后再煮,也可以单单进行煮或者炸或者蒸,烹饪模式可以随意选择搭配。例如用户将食材1的烹饪模式设置为先煮再炸然后再蒸,然后将食材1放入第一容器108。设置好开始烹饪的时间以及各种烹饪模式下对食材1进行的烹饪持续时间后,烹饪器具会按设定的时间对食材1进行烹饪。当然用户也可以由烹饪器具智能控制对食材1的烹饪持续时间。
烹饪器具启动加热食材1后,烹饪器具的第一阀门111打开,食材1从第一容器108不断地流入进料口107,并通过进料口107进入烹饪腔102的入口段103。烹饪器具的控制系统会根据加入食材1的数量,控制进液口119加入适量的水。水和食材1移动至主体段104后,加热组件中第一发热件121工作,对食材1进行水煮。在水煮的过程中,第一气流发生器106的第一气流喷嘴1061和第二气流喷嘴1062吹出气流,使得食材1在主体段104内往复移动或者翻滚,充分受热。当主体段104底部的传感器136感应到食材1被煮至预定温度且持续了预设的一段时间后,食材1水煮完成,第一发热件121停止动作。
第一加热单元130开始动作,控制系统控制第三阀门126打开,风扇转动,产生空气流,空气流经过第二发热件127时被加热,形成热风,热风将食材1以炸的烹饪方式加热。加热食材1时,第一气流发生器106的第一气流喷嘴1061和第二气流喷嘴1062吹出气流,使得食材1在主体段104内往复移动或者翻滚,充分受热。当主体段104顶部的传感器135感应到食材1加热至预定温度且持续了预设的一段时间后,加热结束。第一加热单元130停止动作,控制系统控制第三阀门126关闭。
第二加热单元140开始动作,第三发热件143将第三容器141中的水加热,形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管路145移动至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第四发热件147设置于靠近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的管路145周围,用于对水蒸汽二次加热,使水蒸汽的温度更高。主体段104顶部的第二进气口131吹出高温水蒸汽朝向主体段104,对位于主体段104的食材1进行蒸汽加热。食材1加热时,第一气流发生器106的第一气流喷嘴1061和第二气流喷嘴1062吹出气流,使得食材1在主体段104内往复移动或者翻滚,充分受热。当主体段104顶部的传感器135感应到食材1加热至预定温度且持续了预设的一段时间后,加热结束。第二加热单元140停止动作。
第一气流发生器106的第二气流喷嘴1062停止动作,第一气流喷嘴1061吹出气流,将食材1移动至出口段105。出口段105的传感器137感应到食材1后,控制系统控制烹饪器具向用户发出食材1已被加热完成提醒。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保温的功能。如果需要对加热后的食材1保温,第二加热单元140中第三发热件143工作,将第三容器141内的水加热形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出口段105顶部的第二进气口131、第二进气口133对食材1进行加热,达到保温的效果。
用户只需打开第二阀门112,加热好的食材1就会从出口段105经过出料口109移动至第二容器110。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增加了保护装置。如用户在烹饪时需取出食材1而打开第二阀门112,烹饪器具中的加热组件都会自动停止动作,防止用户被烫伤。烹饪器具的壳体101采用隔热材质,烹饪腔102不会将热量传递到壳体101上。加热组件对烹饪腔102内的食材1加热时,难免会产生温度,使得壳体101内温度过高。壳体101外设置有风道散热系统,如增加风扇,对加热组件进行散热。为便于用户清洗,烹饪腔102设置为可拆卸的模式。
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烹饪腔102为管道状,在驱动组件的控制下,食材1在烹饪腔102内往复运动,充分受热,避免在食材1的受热不均匀。同时烹饪器具具有多种烹饪模式可供选择,且都可以对食材1充分加热。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烹饪器具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3所示实施例仅介绍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未介绍的部分请参照图1所示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段204倾斜向下延伸,分别与入口段203和出口段205之间弧形过渡。具体地,食材1从入口段203进入主体段204后,由于主体段204倾斜向下,使得食材1在主体段204时,食材1受重力影响,一直处于移动的状态。主体段204的食材1加热完成后,进入出口段205,等待用户取走加热好的食材1。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向下延伸的斜率逐渐变大。具体地,用户使用烹饪器具加热食材1时,食材1中的水分逐渐被蒸发,食材1在烹饪腔202内的移动将会逐渐变得困难。主体段204的斜率逐渐增大,使得食材1在加热时,即使由于水分减少,食材1与烹饪腔202的阻力变大,也可以在食材1重力的作用下,沿预定路径移动,避免食材1停滞在烹饪腔202内。例如用户加热米饭时,将少量的水和米饭放入烹饪腔202内。米饭在主体段204移动时,在加热组件的作用下,米饭的水分逐渐蒸发,流动性变差。由于主体段204的斜率逐渐增大,使得米饭始终可以依靠自身重力沿烹饪腔202的预定路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拨动件206。拨动件206活动设置于烹饪腔202内,至少封堵烹饪腔202横截面的一部分,并能够沿预定路径移动,以带动食材1沿预定路径移动。具体地,对于一些食材1,在烹饪腔202内依靠自身重力难以沿预定路径移动。可以设置拨动件206,直接作用于食材1上,带动食材1移动。该拨动件206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的或者可伸缩的,当需要拨动件206作用时,拨动件206从壳体201内伸出,进入烹饪腔202,带动食材1移动。同时拨动件206在烹饪腔202内的移动路径可以为管道的入口段203、主体段204、出口段205,且可以来回移动。拨动件206的个数也可以为两个,使得食材1在两个拨动件206之间。两个拨动件206共同带动食材1在管道的入口段203、主体段204、出口段205之间来回移动,使食材1得到充分加热。拨动件206可以与第一气流发生器106配合,共同带动食材1在烹饪腔202内移动,也可以各自单独使用。拨动件206还可以设置为活塞式的,第一气流发生器106吹出气流,带动拨动件206驱动食材1沿预定路径移动。当然,拨动件206也可以设置于烹饪腔202的主体段204水平设置的实施例中,以带动食材1沿预定路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热件227环设于支管225外,用于加热支管225内的空气。第二发热件227为电热管,支管225内设置第二气流发生器229,第二气流发生器229为风扇。风扇将壳体201外的空气源源不断的吹入支管225内,形成空气流。空气流进入支管225后被第二发热件227加热,形成热风。热风被第二气流发生器229继续向烹饪腔202内吹入,对食材1进行加热。第二发热件227环设于支管225外,能避免在蒸煮食材1时产生的水蒸汽对第二发热件227造成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壳体201、第一加热单元230、第一发热件221、拨动件206。
壳体201具有烹饪腔202。烹饪腔202的主体段204倾斜向下延伸且倾斜向下延伸的斜率逐渐变大。主体段204分别与入口段203和出口段205之间弧形过渡。
第一加热单元230的第二发热件227环设于支管225外,用于加热支管225内的空气。第二发热件227为电热管。支管225内设置第二气流发生器229,第二气流发生器229为风扇。
第一发热件221环设于烹饪腔202外,对烹饪腔202进行加热。第一发热件221为电热管。
驱动组件还包括拨动件206。拨动件206活动设置于烹饪腔202内,至少封堵烹饪腔202横截面的一部分,并能够沿预定路径移动,以带动食材1沿预定路径移动。本实施例中拨动件206与第一气流发生器106共同作用,使得流动性较差的食物也可以在烹饪腔202内移动。
烹饪腔202内设置有传感器235、传感器236、传感器237、传感器238。传感器235、传感器237用于获取温度信息,间隔设置于主体段204顶部。传感器236设置于主体段204底部,用于获取位置信息。传感器238设置于出口段205顶部,用于获取位置信息。通过传感器235、传感器236、传感器237、传感器238,可以将食材1在烹饪腔202内的移动范围完全覆盖,控制系统结合食物经过相邻位置传感器235、传感器236、传感器237、传感器238所用时间以及气流、水流大小可以估算出食物的重量及其变化。
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环设于烹饪腔202管道外,烹饪腔202内温度较高,能快速对烹饪腔202内的食材1进行加热。驱动组件增加拨动件206,使得流动性较差的食物也可以在烹饪腔202内移动。
具体地,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沿预定路径延伸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用于容置食材并引导所述食材沿所述预定路径移动;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沿所述预定路径设置,用于在所述预定路径的不同位置加热所述壳体内的所述食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是沿所述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所述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主体段以及出口段,所述入口段和所述出口段的倾斜度大于所述主体段的倾斜度,所述主体段连接于所述入口段的底端和所述出口段的顶端之间,所述加热组件至少对应所述主体段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段水平设置,分别与所述入口段和所述出口段之间弧形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段倾斜向下延伸,分别与所述入口段和所述出口段之间弧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向下延伸的斜率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食材沿所述预定路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气流发生器,所述第一气流发生器用于在所述烹饪腔内产生气流,以带动所述食材沿所述预定路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是沿所述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所述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主体段以及出口段,
所述第一气流发生器包括第一气流喷嘴和第二气流喷嘴,所述第一气流喷嘴连通所述入口段,且能够吹出朝向所述主体段方向的气流,所述第二气流喷嘴连通所述出口段,且能够吹出朝向所述主体段方向的气流,所述加热组件至少对应所述主体段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拨动件,所述拨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至少封堵所述烹饪腔横截面的一部分,并能够沿所述预定路径移动,以带动所述食材沿所述预定路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烹饪腔沿所述预定路径的两端;
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进料口连通,用于盛装加热前的所述食材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用于盛装加热后的所述食材;
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进料口处,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进料口;
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出料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沿所述预定路径,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游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第一发热件,所述第一发热件位于所述壳体外,至少对应所述烹饪腔的底部设置,用于加热所述烹饪腔内的所述食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第一加热单元;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向所述烹饪腔内输入高温空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包括:
支管,所述支管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壳体连通;
第二气流发生器,所述第二气流发生器用于通过所述支管向所述烹饪腔内吹入空气;
第二发热件,所述第二发热件环设于所述支管外和/或容置于所述支管内,用于加热流经所述支管的空气。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第二加热单元;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向所述烹饪腔内输入高温水蒸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是沿所述预定路径延伸的管道,所述管道包括依序连接的入口段、主体段以及出口段,
所述第二进气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二进气口吹出的高温水蒸汽朝向所述主体段,另一个所述第二进气口吹出的高温水蒸汽朝向所述出口段。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包括:
第三容器,所述第三容器用于盛装水;
第三发热件,所述第三发热件用于加热所述第三容器中的水,以使得所述容器内的水转换为水蒸汽;
管路,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容器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用于输送所述第三容器内的水蒸汽;
第四发热件,所述第四发热件用于加热所述管路内的水蒸汽。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沿所述预定路径间隔设置,用于获取温度信息或所述食材的位置信息。
CN202222478624.7U 2022-09-19 2022-09-19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128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8624.7U CN218128054U (zh) 2022-09-19 2022-09-19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8624.7U CN218128054U (zh) 2022-09-19 2022-09-19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8054U true CN218128054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63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78624.7U Active CN218128054U (zh) 2022-09-19 2022-09-19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8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71513B (zh) 烹饪系统
CN110074690A (zh) 一种双重烹饪的食物加工机
WO2018076164A1 (zh) 一种能避免锅底漏液的空气炸锅
JPH09503334A (ja) 急速調理オーブン
JP2017020780A (ja) 過熱蒸気を用いた加熱調理機および加熱調理方法
CN20608027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06361177A (zh) 一种能避免锅底漏液的空气炸锅
JP5355735B2 (ja) 加熱調理器及び調理方法
JP4607649B2 (ja) 加熱調理器と調理方法
CN218128054U (zh) 烹饪器具
CN2135248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KR200389074Y1 (ko) 가스레인지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온수장치
JP2006247041A (ja) 餃子焼き器
CN218128053U (zh) 烹饪小家电
CN211795998U (zh) 利用热风进行烹饪的烹饪器具
KR20220153464A (ko) 조리장치
JP2012112572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8128058U (zh) 烹饪器具
KR100629718B1 (ko) 튀김용 가열탱크
CN113143039A (zh) 利用热风进行烹饪的烹饪器具
CN218128057U (zh) 烹饪器具
JP2008048740A (ja) 食品の調理方法および食品の調理器
CN216932836U (zh) 一种烹饪效率高的食物处理机
CN217408571U (zh) 用于烹饪食物的烹饪系统
CN217408551U (zh) 蒸汽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