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6015U - 一种飞机起落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机起落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86015U CN218086015U CN202221504114.6U CN202221504114U CN218086015U CN 218086015 U CN218086015 U CN 218086015U CN 202221504114 U CN202221504114 U CN 202221504114U CN 218086015 U CN218086015 U CN 2180860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airplane
- bar
- landing gear
- rod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机起落架,包括两个机轮、第一弹性杆架、两个减震器和两个罩壳;所述第一弹性杆架的上端通过第一机身固定件与机身连接、两侧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机轮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减震器的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杆架两侧的下端;两个所述罩壳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弹性杆架的两侧,所述罩壳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机身固定件连接、下端与所述减震器的上端连接。通过机轮、第一弹性杆架和减震器实现了飞机的三级减震,有效保护了飞机的各个部件,且适用于多种机型,减震效果好、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落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起落架。
背景技术
起落架是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地面滑行时支撑飞机并用于地面移动的附件装置。因此起落架必须拥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以吸收着陆和滑行时的撞击能,使作用到机身上的载荷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申请号为CN202022799711.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轻型航空器起落架的纵列式双弹簧减震缓冲装置,包括减震缓冲装置主体,减震缓冲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轮子和弹簧减震器,固定机构位于轮子的上端,弹簧减震器位于固定机构的一侧,减震缓冲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轮叉、固定楔板、挤压弹簧、插销杆和固定杆。
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弹簧减震器进行减震,减震效果较差、稳定性差,且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起落架,包括两个机轮、第一弹性杆架、两个减震器和两个罩壳;
所述第一弹性杆架的上端通过第一机身固定件与机身连接、两侧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机轮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减震器的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杆架两侧的下端;
两个所述罩壳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弹性杆架的两侧,所述罩壳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机身固定件连接、下端与所述减震器的上端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弹性杆架包括上端的第一安装杆段、两个分别从所述第一安装杆段两侧斜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侧杆段、两个所述第一侧杆段下端的水平杆段;
所述第一安装杆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机身固定件;所述水平杆段穿设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轮;所述减震器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杆段连接且位于所述机轮的内侧。
较佳的,所述第一安装杆段折弯形成“凸”形;
所述第一机身固定件包括:
第一固定件本体,一侧面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一安装杆段相匹配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安装杆段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槽;
两个第一压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本体两侧的下方,所述第一压块中间凸出设置有第一压头、两侧设有第一安装孔,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两个第一压紧螺栓将所述第一压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件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压头穿过所述第一固定件本体进入所述第一固定槽以将所述第一安装杆段压紧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上槽面上。
较佳的,所述水平杆端的开放端设有螺纹,所述水平杆段的开放端穿设至所述机轮的另一侧并设有锁紧螺母。
较佳的,所述第一侧杆段靠近所述水平杆段处螺旋折弯形成螺旋减震部。
较佳的,所述螺旋减震部两侧的所述第一侧杆段成角度设置。
较佳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杆架一侧的第二弹性杆架,所述第二弹性杆架的两侧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罩壳;
所述第二弹性杆架的上端通过第二机身固定件与所述机身连接、两侧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杆段连接;
所述罩壳的上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二机身固定件。
较佳的,所述第二弹性杆架包括第二安装杆段、两个分别从所述第二安装杆段两侧斜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侧杆段,两个所述第二侧杆段的下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杆段,所述第二安装杆段连接所述第二机身固定件。
较佳的,所述第二安装杆段折弯形成“凸”形;
所述第二机身固定件包括:
第二固定件本体,一侧面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二安装杆段相匹配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安装杆段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槽,
第二压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本体中间的下方,所述第二压块中间凸出设置有第二压头、两侧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及两个第二压紧螺栓将所述第二压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件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二压头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本体进入所述第二固定槽以将所述第二安装杆段压紧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上槽面上。
较佳的,所述减震器包括:
杆架固定件,套设于所述水平杆段且位于所述机轮的内侧;
下配件,下端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并固连于所述杆架固定件;所述连接套的上端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其轴向设有贯通的限位槽;
两个弹性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杆;
上配件,包括两个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连接所述罩壳,两个所述套筒的下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连接杆;
两个限位螺栓,分别穿设并固连于两个所述套筒的上端、并同时穿设于所述限位槽,且所述限位螺栓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上方。
较佳的,所述罩壳的上端设有限位部,所述机身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相对的罩壳限位件,所述罩壳限位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限制所述罩壳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性杆架的弹性形变,可在飞机着陆时极大缓冲飞机受到的冲击力,起到对飞机的保护作用,且罩壳套设在第一弹性杆架上并未与第一弹性杆架接触,防止了第一弹性杆架形变对罩壳造成的损伤。罩壳的下端通过减震器与第一弹性杆架连接,飞机着陆时对罩壳产生的冲击力可通过减震器进行缓冲,防止对罩壳造成损伤。通过机轮、第一弹性杆架和减震器实现了飞机的三级减震,有效保护了飞机的各个部件,且适用于多种机型,减震效果好、稳定性好。
2、本实用新型第一侧杆段设有螺旋减震部,通过螺旋减震部可减小第一弹性杆架受到的冲击力,提高缓冲效果。且螺旋减震部两侧的第一侧杆段成角度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缓冲效果。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第二弹性杆架,通过第二弹性杆架可分散第一弹性杆架受到的冲击力,使缓冲效果更好。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部和罩壳限位件,可进一步防止罩壳因冲击力造成的可能产生的位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杆架和第二弹性杆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身上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轮;2:第一弹性杆架;3:减震器;4:罩壳;5:第一固定件本体;6:第一安装杆段;7:第一侧杆段;8:水平杆段;9:螺旋减震部;10:第一压块;11:第一压紧螺栓;12:锁紧螺母;13:第二弹性杆架;14:第二安装杆段;15:第二侧杆段;16:第二固定件本体;17:第二压块;18:第二压紧螺栓;19:杆架固定件;20:连接套;21:连接杆;22:限位槽;23:弹性件;24:限位螺栓;25:罩壳限位件;26:凸缘;27:套筒;28:凸耳;29:固定螺栓;30: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看图1至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飞机起落架,包括两个机轮1、第一弹性杆架2、两个减震器3和两个罩壳4。
第一弹性杆架2的上端通过第一机身固定件与机身连接、两侧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机轮1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弹性杆架2包括上端的第一安装杆段6、两个分别从第一安装杆段6两侧斜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侧杆段7、两个第一侧杆段7下端的水平杆段8。也就是说第一弹性杆架2整体呈“人”字形。
第一侧杆段7靠近水平杆段8处螺旋折弯形成螺旋减震部9,且螺旋减震部9两侧的第一侧杆段7成角度设置。通过螺旋减震部9可减小第一弹性杆架2受到的冲击力,提高缓冲效果。且螺旋减震部9两侧的第一侧杆段7成角度设置,在受到冲击时易产生弹性形变,进一步提高了缓冲效果。
水平杆段8穿设并转动连接于机轮1,具体的,水平杆端的开放端设有螺纹,水平杆段8的开放端穿设至机轮1的另一侧并设有锁紧螺母12,通过锁紧螺母12固定。
第一安装杆段6连接于第一机身固定件,第一安装杆段6折弯形成“凸”形,第一机身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本体5和两个第一压块10。第一固定件本体5的一侧面设有形状与第一安装杆段6相匹配的第一固定槽,第一安装杆段6从第一固定件本体5的侧面设于第一固定槽。
两个第一压块10分别设于第一固定件本体5两侧的下方,第一压块10中间凸出设置有第一压头、两侧设有第一安装孔,通过两个第一安装孔以及两个第一压紧螺栓11将第一压块10安装在第一固定件本体5的下端,具体的,第一压紧螺栓11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件本体5两侧下方的向外凸出的结构上。
第一压头穿过第一固定件本体5进入第一固定槽以将第一安装杆段6压紧固定在第一固定槽的上槽面上。
还包括位于第一弹性杆架2一侧的第二弹性杆架13,第二弹性杆架13的上端通过第二机身固定件与机身连接、两侧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杆段7连接。
具体的,第二弹性杆架13包括第二安装杆段14、两个分别从第二安装杆段14两侧斜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侧杆段15,两个第二侧杆段15的下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侧杆段7。
第二安装杆段14连接第二机身固定件,第二安装杆段14折弯形成“凸”形,第二机身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件本体16和第二压块17。第二固定件本体16一侧面设有形状与第二安装杆段14相匹配的第二固定槽,第二安装杆段14从第二固定件本体16的侧面设于第二固定槽。
第二压块17设于第二固定件本体16中间的下方,第二压块17中间凸出设置有第二压头、两侧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两个第二安装孔以及两个第二压紧螺栓18将第二压块17安装在第二固定件本体16的下端,具体的,在第二固定件本体16开槽一侧的第二压紧螺栓18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件本体16在该侧下方的向外凸出的结构上,另一侧的第二压紧螺栓18螺纹连接于设于第二固定件本体16该侧面上的连接柱30上。
第二压头穿过第二固定件本体16进入第二固定槽以将第二安装杆段14压紧固定在第二固定槽的上槽面上。
两个罩壳4分别套设于第一弹性杆架2和第二弹性杆架13的两侧,也就是说罩壳4套设于第一侧杆段7和第二侧杆段15,需要注意的是罩壳4并未与第一弹性杆架2和第二弹性杆架13直接接触,防止第一弹性杆架2和第二弹性杆架13的冲击力对罩壳4造成损伤。罩壳4的上端同时连接第一机身固定件和第二机身固定件,具体的,罩壳4朝向第一机身固定件和第二机身固定件的一侧凸出设置有两个凸耳28,凸耳28设有安装孔,且两个凸耳28分别与第一机身固定件和第二机身固定件相对应,两个凸耳28分别通过一个固定螺栓29以及相应的螺母固定连接在第一机身固定件和第二机身固定件侧部的安装结构上。
本实施例中罩壳4为两段式结构,两段通过卡合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为其它形式,此处不作限制。
减震器3的上端连接罩壳4的下端,具体的罩壳4的下端外壁上设有相应的安装结构,减震器3的上端连接在该安装结构上。两个减震器3的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弹性杆架2两侧的下端,具体连接在位于机轮1内侧的水平杆段8上。
减震器3包括杆架固定件19、下配件、两个弹性件23、上配件和两个限位螺栓24。杆架固定件19套设于水平杆段8且位于机轮1的内侧。
下配件的下端设有连接套20,连接套20套设并通过螺栓固连于杆架固定件19,连接套20还设有让位缺口,用于容置第一侧杆段7的下端,防止与其产生干涉。连接套20的上端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连接杆21,连接杆21沿其轴向设有贯通的限位槽22。两个弹性件23分别套设于两个连接杆21,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3为弹簧。
上配件包括两个套筒27,套筒27的上端连接罩壳4,两个套筒27的下端分别套设于两个弹性件23和连接杆21。两个限位螺栓24分别穿设并固连于两个套筒27的上端、并同时穿设于限位槽22,且限位螺栓24位于弹性件23的上方,通过限位螺栓24将连接杆21限制在套筒27上。
进一步的,罩壳4的上端设有限位部,具体的,限位部为凸缘26,机身上设有与凸缘26对的罩壳限位件25,罩壳限位件25与限位部配合限制罩壳4向上移动。可进一步防止罩壳4因冲击力造成的可能产生的位移。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杆架2和第二弹性杆架13均由弹簧钢制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由其它弹性材料制成,此处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性杆架2的弹性形变,可在飞机着陆时极大缓冲飞机受到的冲击力,起到对飞机的保护作用,且罩壳4套设在第一弹性杆架2上并未与第一弹性杆架2接触,防止了第一弹性杆架2形变对罩壳4造成的损伤。罩壳4的下端通过减震器3与第一弹性杆架2连接,飞机着陆时对罩壳4产生的冲击力可通过减震器3进行缓冲,防止对罩壳4造成损伤。通过机轮1、第一弹性杆架2和减震器3实现了飞机的三级减震,有效保护了飞机的各个部件,且适用于多种机型,减震效果好、稳定性好。通过第二弹性杆架13可分散第一弹性杆架2受到的冲击力,使缓冲效果更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机轮、第一弹性杆架、两个减震器和两个罩壳;
所述第一弹性杆架的上端通过第一机身固定件与机身连接、两侧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机轮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减震器的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杆架两侧的下端;
两个所述罩壳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弹性杆架的两侧,所述罩壳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机身固定件连接、下端与所述减震器的上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杆架包括上端的第一安装杆段、两个分别从所述第一安装杆段两侧斜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侧杆段、两个所述第一侧杆段下端的水平杆段;
所述第一安装杆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机身固定件;所述水平杆段穿设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轮;所述减震器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杆段连接且位于所述机轮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杆段折弯形成“凸”形;
所述第一机身固定件包括:
第一固定件本体,一侧面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一安装杆段相匹配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安装杆段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槽;
两个第一压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本体两侧的下方,所述第一压块中间凸出设置有第一压头、两侧设有第一安装孔,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两个第一压紧螺栓将所述第一压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件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压头穿过所述第一固定件本体进入所述第一固定槽以将所述第一安装杆段压紧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上槽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杆段的开放端设有螺纹,所述水平杆段的开放端穿设至所述机轮的另一侧并设有锁紧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杆段靠近所述水平杆段处螺旋折弯形成螺旋减震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减震部两侧的所述第一侧杆段成角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杆架一侧的第二弹性杆架,所述第二弹性杆架的两侧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罩壳;
所述第二弹性杆架的上端通过第二机身固定件与所述机身连接、两侧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杆段连接;
所述罩壳的上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二机身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杆架包括第二安装杆段、两个分别从所述第二安装杆段两侧斜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侧杆段,两个所述第二侧杆段的下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杆段,所述第二安装杆段连接所述第二机身固定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杆段折弯形成“凸”形;
所述第二机身固定件包括:
第二固定件本体,一侧面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二安装杆段相匹配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安装杆段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槽,
第二压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本体中间的下方,所述第二压块中间凸出设置有第二压头、两侧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及两个第二压紧螺栓将所述第二压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件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二压头穿过所述第二固定件本体进入所述第二固定槽以将所述第二安装杆段压紧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上槽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
杆架固定件,套设于所述水平杆段且位于所述机轮的内侧;
下配件,下端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并固连于所述杆架固定件;所述连接套的上端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其轴向设有贯通的限位槽;
两个弹性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杆;
上配件,包括两个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连接所述罩壳,两个所述套筒的下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连接杆;
两个限位螺栓,分别穿设并固连于两个所述套筒的上端、并同时穿设于所述限位槽,且所述限位螺栓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的上端设有限位部,所述机身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相对的罩壳限位件,所述罩壳限位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限制所述罩壳向上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04114.6U CN218086015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飞机起落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04114.6U CN218086015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飞机起落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86015U true CN218086015U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4477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04114.6U Active CN218086015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飞机起落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86015U (zh) |
-
2022
- 2022-06-16 CN CN202221504114.6U patent/CN2180860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086015U (zh) | 一种飞机起落架 | |
CN102950181A (zh) | 大吨位折弯机滑块球面浮动联接结构 | |
CN210734458U (zh) | 一种具有高强度的防撞橡胶护舷 | |
CN215059165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计算机减震结构 | |
CN204828467U (zh) | 配重稳定型汽车减震器 | |
CN218084982U (zh) | 一种改善了减振性能的橡胶悬架 | |
CN208233171U (zh) | 一种汽车车架 | |
CN210949665U (zh) | 移动机器人减震器 | |
CN210941634U (zh) | 一种汽车专用的底盘防护板 | |
CN210617769U (zh) | 汽车减震器主托架结构 | |
CN114162312A (zh) | 一种高稳定性的无人机起落架 | |
CN210830272U (zh) | 一种耐劳性能好的汽车底盘减震器 | |
CN215908295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 |
CN221835300U (zh) | 一种高强度房车箱体 | |
CN218266959U (zh) | 一种橡胶减振器 | |
CN108263488B (zh) | 机舱前盖板组件和车辆 | |
CN220721005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梁 | |
CN213534426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前悬减震支架 | |
CN216691985U (zh) | 一种车辆用的液压式减震器 | |
CN220562681U (zh) |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汽车零部件 | |
CN221779901U (zh) | 一种工程车辆减震器 | |
CN117341964A (zh) | 一种弹性体缓冲式飞机主起落架结构 | |
CN218141400U (zh) | 一种耐撞型前保险杠防撞横梁 | |
CN221642438U (zh) | 一种矿车车斗减震装置 | |
CN221067763U (zh) | 一种抗震汽车发动机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