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9922U - 管件多面冲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件多面冲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9922U
CN218079922U CN202221819582.2U CN202221819582U CN218079922U CN 218079922 U CN218079922 U CN 218079922U CN 202221819582 U CN202221819582 U CN 202221819582U CN 218079922 U CN218079922 U CN 218079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pipe fitting
clamping
moving
clamp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95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灼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uizhong Haotong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uizhong Haotong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uizhong Haotong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uizhong Haotong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95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9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9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9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包括有:冲孔机构,用于对管件进行冲孔;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冲孔机构一侧,用于夹持固定管件;旋转机构,设于所述夹持机构上,用于驱动该夹持机构旋转;移动机构,设于所述冲孔机构一侧,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相对所述冲孔机构移动,所述夹持机构设于该移动机构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结构简单,通过夹持机构将管件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移动机构将夹持机构移动至冲孔机构处对管件进行冲孔,完成一面冲孔后,再通过旋转机构驱动夹持机构旋转以转动管件,进行下一面的冲孔步骤,重复多次以完成自动化管件多面冲孔,实用方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管件多面冲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管件多面冲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管件加工的冲孔工序中,一般都是将管件固定安装在夹具上,然后冲压机构进行冲孔。但是由于夹具是固定的,若要对管件进行多个面冲孔,则需要在完成一面冲孔后,手动松开夹具将管件翻转再次固定,进行冲孔,步骤多且繁琐,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管件多面冲孔装置,能够实现管件的多面冲孔自动化操作。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包括有:
冲孔机构,用于对管件进行冲孔;
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冲孔机构一侧,用于夹持固定管件;
旋转机构,设于所述夹持机构上,用于驱动该夹持机构旋转;
移动机构,设于所述冲孔机构一侧,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相对所述冲孔机构移动,所述夹持机构设于该移动机构上。
如上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移动机构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转动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靠近所述冲孔机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管件的固定部。
如上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远离所述固定部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夹持装置内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出料口的下料通道。
如上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夹持装置之间连接设有传动带。
如上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其输出端与该传动带传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所述冲孔机构包括冲孔治具,以及活动设于该冲孔治具上的限位轴,所述冲孔治具上方还设有能对管件进行冲压的冲压装置,所述冲压装置下端设有若干冲压头。
如上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所述冲压头沿所述限位轴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于所述冲压装置下端。
如上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
第一移动组,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前后移动,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上;
第二移动组,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移动组设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上。
如上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所述第一移动组包括滑动设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上的移动座,所述夹持机构滑动设于所述移动座上,所述移动座上还设有能驱动该夹持机构前后滑动的第一驱动气缸。
如上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所述第二移动组包括固定座,所述第一移动组滑动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能驱动该第一移动组左右滑动的第二驱动气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结构简单,通过夹持机构将管件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移动机构将夹持机构移动至冲孔机构处对管件进行冲孔,完成一面冲孔后,再通过旋转机构驱动夹持机构旋转以转动管件,进行下一面的冲孔步骤,重复多次以完成自动化管件多面冲孔,实用方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管件多面冲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管件多面冲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包括有:
冲孔机构1,用于对管件100进行冲孔;
夹持机构2,设于所述冲孔机构1一侧,用于夹持固定管件100;
旋转机构3,设于所述夹持机构2上,用于驱动该夹持机构2旋转;
移动机构4,设于所述冲孔机构1一侧,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2相对所述冲孔机构1移动,所述夹持机构2设于该移动机构4上。
通过夹持机构2将管件100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移动机构4将夹持机构2移动至冲孔机构1处对管件100进行冲孔,完成一面冲孔后,再通过旋转机构33驱动夹持机构2旋转以转动管件100,进行下一面的冲孔步骤,重复多次以完成自动化管件100多面冲孔,实用方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设于所述移动机构4上的底座21,所述底座21上转动设有夹持装置22,所述夹持装置22靠近所述冲孔机构1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管件100的固定部23。将管件100不用加工的一端插入固定部23内进行固定,将需要加工的一端露出。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22远离所述固定部23一端设有出料口51,所述夹持装置22内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固定部23和所述出料口51的下料通道52。管件100完成冲孔加工后,将新的管件100插入固定部23并将完成加工的管件100推入所述下料通道52内,然后从出料口51处掉出进行收集,在管件100上料的同时完成下料,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设于所述底座21上的驱动装置31,所述驱动装置31与所述夹持装置22之间连接设有传动带32。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31为旋转电机,其输出端与该传动带32传动连接。当管件100完成一面冲孔加工后,驱动装置31启动,然后通过传动带32带动夹持装置22转动以旋转管件100,进行下一面的冲孔加工,循环重复,直至完成管件100的多面冲孔加工,实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冲孔机构1包括冲孔治具11,以及活动设于该冲孔治具11上的限位轴12,所述冲孔治具11上方还设有能对管件100进行冲压的冲压装置13,所述冲压装置13下端设有若干冲压头14。具体地,所述冲压头14沿所述限位轴12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于所述冲压装置13下端。移动机构4带动夹持机构2往靠近冲孔机构1方向移动,直至管件100套入限位轴12上并插入冲孔治具11内,然后冲压装置13带动冲压头14向下移动对管件100进行冲孔。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有:
第一移动组41,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2前后移动,所述夹持机构2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41上,具体地,所述第一移动组41包括滑动设于所述第二移动组42上的移动座411,所述夹持机构2滑动设于所述移动座411上,所述移动座411上还设有能驱动该夹持机构2前后滑动的第一驱动气缸412;
第二移动组42,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2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移动组41设于所述第二移动组42上,具体地,所述第二移动组42包括固定座421,所述第一移动组41滑动设于所述固定座421上,所述固定座421上设有能驱动该第一移动组41左右滑动的第二驱动气缸422。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工作原理阐述如下:
上料:将管件100不用加工的一端插入固定部23内进行固定,将需要加工的一端露出。
冲孔加工:移动机构4带动夹持机构2往靠近冲孔机构1方向移动,直至管件100套入限位轴12上并插入冲孔治具11内,然后冲压装置13带动冲压头14向下移动对管件100进行冲孔;当管件100完成一面冲孔加工后,旋转机构无3启动带动夹持机构2转动以旋转管件100,进行下一面的冲孔加工,循环重复,直至完成管件100的多面冲孔加工,实用方便。
下料及下一次上料:管件100完成冲孔加工后,将新的管件100插入固定部23并将完成加工的管件100推入下料通道52内,然后从出料口51处掉出进行收集,在管件100上料的同时完成下料,方便快捷。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冲孔机构(1),用于对管件(100)进行冲孔;
夹持机构(2),设于所述冲孔机构(1)一侧,用于夹持固定管件(100);
旋转机构(3),设于所述夹持机构(2)上,用于驱动该夹持机构(2)旋转;
移动机构(4),设于所述冲孔机构(1)一侧,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2)相对所述冲孔机构(1)移动,所述夹持机构(2)设于该移动机构(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设于所述移动机构(4)上的底座(21),所述底座(21)上转动设有夹持装置(22),所述夹持装置(22)靠近所述冲孔机构(1)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管件(100)的固定部(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2)远离所述固定部(23)一端设有出料口(51),所述夹持装置(22)内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固定部(23)和所述出料口(51)的下料通道(5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设于所述底座(21)上的驱动装置(31),所述驱动装置(31)与所述夹持装置(22)之间连接设有传动带(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1)为旋转电机,其输出端与该传动带(32)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机构(1)包括冲孔治具(11),以及活动设于该冲孔治具(11)上的限位轴(12),所述冲孔治具(11)上方还设有能对管件(100)进行冲压的冲压装置(13),所述冲压装置(13)下端设有若干冲压头(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头(14)沿所述限位轴(12)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于所述冲压装置(13)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有:
第一移动组(41),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2)前后移动,所述夹持机构(2)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41)上;
第二移动组(42),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2)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移动组(41)设于所述第二移动组(4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41)包括滑动设于所述第二移动组(42)上的移动座(411),所述夹持机构(2)滑动设于所述移动座(411)上,所述移动座(411)上还设有能驱动该夹持机构(2)前后滑动的第一驱动气缸(41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件多面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42)包括固定座(421),所述第一移动组(41)滑动设于所述固定座(421)上,所述固定座(421)上设有能驱动该第一移动组(41)左右滑动的第二驱动气缸(422)。
CN202221819582.2U 2022-07-14 2022-07-14 管件多面冲孔装置 Active CN218079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9582.2U CN218079922U (zh) 2022-07-14 2022-07-14 管件多面冲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9582.2U CN218079922U (zh) 2022-07-14 2022-07-14 管件多面冲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9922U true CN218079922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0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9582.2U Active CN218079922U (zh) 2022-07-14 2022-07-14 管件多面冲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9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79922U (zh) 管件多面冲孔装置
CN108687519A (zh) 一种曲轴连杆自动加工设备
CN215237947U (zh) 一种多工位钻孔机
CN1135676A (zh) 旋转电机用定子线圈末端引线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6398699U (zh) 一种钻孔攻丝一体机
CN215546509U (zh) 一种气动接头加工设备
CN214340579U (zh) 一种雨伞骨架组装设备
CN211939497U (zh) 一种离合器片激光焊接工装
CN113510485A (zh) 一种散热片加工一体机
CN211191633U (zh) 一种数控铜棒加工装置
CN206464819U (zh) 组合式梭壳加工装置
CN217667847U (zh) 一种切环机工装治具
CN216216430U (zh) 一种嵌扩一体机用扩张机构
CN212143968U (zh) 一种用于钣金件生产加工的拉拔装置
CN217453144U (zh) 一种切削式汽车零部件加工装置
CN220972920U (zh) 一种旋转高效切割脆性材料装置
CN213438431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夹具
CN216421169U (zh) 柱状件自动掉头加工装置
CN220480437U (zh) 一种铜棒倒角用刀具组件
CN214922210U (zh) 一种散热片加工一体机
CN214559182U (zh) 一种加工打孔夹具
CN216226394U (zh) 一种电机机壳高效冲孔设备
CN213671930U (zh) 一种电机机壳钻孔装置
CN219211394U (zh) 一种滤网外金属护套的圆周铆接装结构
CN213104269U (zh) 一种卸扣销滚丝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