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2023U -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2023U
CN218022023U CN202222780776.2U CN202222780776U CN218022023U CN 218022023 U CN218022023 U CN 218022023U CN 202222780776 U CN202222780776 U CN 202222780776U CN 218022023 U CN218022023 U CN 218022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er
shock
folder
rear sid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807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德杰
吴尚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eio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eio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eio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eio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807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2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2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2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包括立管、设于立管后侧的后叉板以及设于立管前侧的前梁,立管与前梁后侧之间连接有减震组件,前梁后侧与立管或后叉板之间设有连接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梁和立管之间设计减震组件,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颠簸后,通过各管件产生的形变以及减震器的作用,吸收车架受到冲击力,并将其传递到车架管件的其他部分,降低车体磨损的同时,有效降低骑行者的颠簸幅度,提高骑行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自行车具有骑行速度快、省时省力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人们信赖的出行工具,随着代驾行业的快速发展,小型化的电动折叠自行车便于收纳和移动,成为代驾电动车的常见车型。如今为了满足车体小型化的需求,车架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没有缓冲和减震结构,在骑行中遇到的振动和冲击对电动自行车车架管件的连接部分造成很大的破坏力,增加自行车的磨损,同时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驶时,会给骑行者带来不适,增加人的疲劳感,因此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客户反馈而不断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包括立管、设于立管后侧的后叉板以及设于立管前侧的前梁,所述立管与前梁后侧之间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前梁后侧与立管或后叉板之间设有连接件。其中,前梁的端部设有折叠器,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立管与折叠器之间,所述立管下部设有中轴套筒,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与中轴套筒铰接的减震板以及铰接于立管与折叠器之间的减震器,所述减震板与折叠器固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前梁端部的折叠器与立管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铰接于折叠器与立管之间的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位于减震组件上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前梁端部的折叠器与后叉板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后叉板从立管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延伸板,两所述延伸板位于减震组件的两侧,延伸板端部与折叠器固接,所述延伸板中部开设有形变开口,两所述延伸板之间靠近立管的位置固接有连接管。
本专利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上述电动车减震结构,所述立管后侧固接有电池架,所述电池架位于两后叉板之间,所述后叉板的后端固接有后尾钩,所述后叉板的后端与电池架之间固接有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梁和立管之间设计减震组件,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颠簸后,通过各管件产生的形变以及减震器的作用,吸收车架受到冲击力,并将其传递到车架管件的其他部分,降低车体磨损的同时,有效降低骑行者的颠簸幅度,提高骑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伸缩套筒;2、折叠器;3、减震板;4、中轴套筒;5、立管;6、后叉板;7、减震器;8、电池架;9、连接板;10、后尾钩;11、延伸板;12、形变开口;13、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立管5、设于立管5后侧的后叉板6以及设于立管5前侧的前梁,所述立管5与前梁后侧之间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前梁后侧与立管5或后叉板6之间设有连接件。其中,前梁的端部设有折叠器2,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立管5与折叠器2之间,所述立管5下部设有中轴套筒4,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与中轴套筒4铰接的减震板3以及铰接于立管5与折叠器2之间的减震器7,所述减震板3与折叠器2固接。本例中中轴套筒4固接有第一连接耳,减震板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耳交接,减震板3另一端与折叠器2固接,折叠器2和立管5分别固接有第二连接耳,所述减震器7铰接于两个第二连接耳之间。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前梁端部的折叠器2与立管5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铰接于折叠器2与立管5之间的伸缩套筒1,所述伸缩套筒1位于减震组件上方。本例中伸缩套筒1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套接于外管内并能相对外管沿轴向移动,此外内管端部与外管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此设置在前梁与立管5之间增加一组减震结构,采用双减震的方式加强减震效果,与此同时,伸缩套筒1位于减震组件上方,使得伸缩套筒1可作为提手使用,车架折叠后,骑行者能够以提手为着力点携带车体。
实施例2: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立管5、设于立管5后侧的后叉板6以及设于立管5前侧的前梁,所述立管5与前梁后侧之间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前梁后侧与立管5或后叉板6之间设有连接件。其中,前梁的端部设有折叠器2,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立管5与折叠器2之间,所述前梁端部的折叠器2与后叉板6之间设有连接件。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后叉板6从立管5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延伸板11,本例中两个后叉板6与立管5两侧固接,同时从立管5两侧向前延伸形成延伸板11。两所述延伸板11位于减震组件的两侧,延伸板11端部与折叠器2固接,所述延伸板11中部开设有形变开口12,两所述延伸板11之间靠近立管5的位置固接有连接管13。本例中两个延伸板11位于减震组件两侧,可有效防止骑行过程中减震器7的弹簧在收缩时与人体接触发生夹挂现象,形变开口12的设计可确保各部件通过形变实现减震效果,同时连接管13的设计可作为提手使用,车架折叠后,骑行者能够以提手为着力点携带车体。
实施例3:本专利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上述电动车减震结构,所述立管5后侧固接有电池架8,所述电池架8位于两后叉板6之间,所述后叉板6的后端固接有后尾钩10,所述后叉板6的后端与电池架8之间固接有连接板9。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梁和立管之间设计减震组件,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颠簸后,通过各管件产生的形变以及减震器的作用,吸收车架受到冲击力,并将其传递到车架管件的其他部分,降低车体磨损的同时,有效降低骑行者的颠簸幅度,提高骑行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5)、设于立管(5)后侧的后叉板(6)以及设于立管(5)前侧的前梁,所述立管(5)与前梁后侧之间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前梁后侧与立管(5)或后叉板(6)之间设有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的端部设有折叠器(2),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立管(5)与折叠器(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5)下部设有中轴套筒(4),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与中轴套筒(4)铰接的减震板(3)以及铰接于立管(5)与折叠器(2)之间的减震器(7),所述减震板(3)与折叠器(2)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端部的折叠器(2)与立管(5)之间设有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铰接于折叠器(2)与立管(5)之间的伸缩套筒(1),所述伸缩套筒(1)位于减震组件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端部的折叠器(2)与后叉板(6)之间设有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后叉板(6)从立管(5)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延伸板(11),两所述延伸板(11)位于减震组件的两侧,延伸板(11)端部与折叠器(2)固接,所述延伸板(11)中部开设有形变开口(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延伸板(11)之间靠近立管(5)的位置固接有连接管(13)。
9.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的所述电动车减震结构,所述立管(5)后侧固接有电池架(8),所述电池架(8)位于两后叉板(6)之间,所述后叉板(6)的后端固接有后尾钩(10),所述后叉板(6)的后端与电池架(8)之间固接有连接板(9)。
CN202222780776.2U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218022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0776.2U CN218022023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0776.2U CN218022023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2023U true CN218022023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80776.2U Active CN218022023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2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112211A (ja) 車両前部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18022023U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CN203666874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CN20583707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中置斜拉减震结构
CN211918590U (zh) 一种后保横梁总成
CN214296301U (zh) 一种减震电动自行车
CN215323110U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
CN205059908U (zh) 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
CN220595104U (zh) 电动车用缓震型车架一体车把手
CN211252878U (zh) 一种全地形车车架
CN213705657U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减震结构
CN214420626U (zh) 一种舒适调校的电助力自行车架
CN219506178U (zh) 一种电动助力车的双避震车架
CN212306071U (zh) 一种农机载人移动机构
CN219237267U (zh) 电动车减震结构以及电动车
CN220974452U (zh) 电动越野滑板车
CN217554105U (zh) 防撞摩托车车架
CN219857499U (zh) 一种单减震结构的两轮电动车的车架
CN209814186U (zh) 一种折叠代步行李车
CN212797188U (zh) 一种高效减震的车架
CN203497100U (zh) 一种车辆前轮悬挂及车把总承的组合结构
CN214565957U (zh) 一种适用于摩托车减震器连接的连接装置
CN217048925U (zh) 一种智能电动滑板车
CN216508816U (zh) 一种低跨式电动自行车架
CN213229004U (zh) 一种新型电动自行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