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309U - 雷达支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雷达支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4309U
CN217994309U CN202221419574.9U CN202221419574U CN217994309U CN 217994309 U CN217994309 U CN 217994309U CN 202221419574 U CN202221419574 U CN 202221419574U CN 217994309 U CN217994309 U CN 217994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roof
support
plate
curb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195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守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195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4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4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4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雷达支架和车辆,所述雷达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顶板、连接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相互垂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顶板用于安装雷达,所述侧板用于与车身相连。本实用新型的雷达支架通过将连接板和侧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钝角,连接板和顶板之间的夹角也设置为钝角,保证了顶板朝向侧板移动时,顶板可以与侧板发生相对移动,使雷达支架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雷达支架具有一定的溃缩量,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腿部的剪切伤害,同时避免了牺牲车辆外观美性、整体最优风阻、雷达使用精度及强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雷达支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支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前雷达用于车辆行驶时探测汽车前方障碍物的距离,提供障碍物距离、方位、区域等信息,并适时报警,为司机泊车、慢速行驶或拥堵时跟车、并线等提供方便,并帮助其减少或消除前进时因视线不良而引起的碰撞、刮蹭事故。
相关技术中,前雷达一般为布置在车顶,避免车辆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雷达装置对行人腿部的伤害,这样的设计结构牺牲了车辆的外观美观性和车辆整体风阻,且不利于后期整车的更优设计。因此,优化方案是将前雷达布置在车辆的前方,但是由于行人保护法规越来越重视对人的保护,法规不断升级,为了避免对行人的伤害过大,因此前雷达的强度设计不能太强,同时必须保证前雷达的稳定性且不影响正常使用,如何同时实现上述目的,目前尚无很好的结构设计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雷达支架,该雷达支架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溃缩,减小对人腿部的剪切伤害的同时,避免了牺牲车辆美观性、整体最优风阻和雷达使用精度及强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雷达支架的车辆,该车辆在保证雷达的安装和使用精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对人腿部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雷达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顶板、连接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相互垂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顶板用于安装雷达,所述侧板用于与车身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通过将连接板和侧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钝角,连接板和顶板之间的夹角也设置为钝角,保证了顶板朝向侧板移动时,顶板可以与侧板发生相对移动,使雷达支架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雷达支架具有一定的溃缩量,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腿部的剪切伤害,同时避免了牺牲车辆外观美性、整体最优风阻、雷达使用精度及强度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加强凹部,所述加强凹部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顶板通过加强凹部的设置,提高了顶板的强度,同时避免了顶板与雷达之间产生安装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设有加强凸部,所述加强凸部沿竖直方向延伸。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侧板通过加强凸部的设置,提高了侧板的强度,同时避免了侧板与车身之间产生安装干涉。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防撞梁、雷达和上述雷达支架,所述侧板与所述防撞梁相连;所述雷达安装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防撞梁和雷达支架的设置,当雷达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雷达受到的冲击能量传递给顶板,顶板受力并朝向侧板移动,顶板在连接板的作用下与侧板发生相对移动,降低了雷达和雷达支架对人腿部的伤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相连,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防撞梁的上端面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柱沿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柱为塑料支撑柱。
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撑柱在竖直方向对顶板起到支撑作用,保证了雷达的稳定,当顶板相对于侧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时,支撑柱受水平方向上的剪切力断裂并与顶板分离,保证了当发生撞击时,顶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溃缩从而降低雷达支架对人腿部的伤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的上端面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顶板的下端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支撑板的上沿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雷达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耳,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连接耳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以将所述雷达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贯穿所述侧板并配合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以将所述雷达支架固定在所述防撞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顶板1,加强凹部11,安装凸台12,第一安装孔13,减重孔14,
连接板2,
侧板3,加强凸部31,
防撞梁4,支撑板41,
雷达5,连接耳51,
支撑柱6,
安装柱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雷达支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顶板1、连接板2和侧板3,顶板1和侧板3相互垂直,连接板2与顶板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连接板2与侧板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顶板1用于安装雷达,侧板3用于与车身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连接板2与顶板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连接板2与侧板3的夹角也为钝角,使顶板1和侧板3在左右方向上可以产生相对移动,当雷达支架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顶板1相对于侧板3向右移动,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通过顶板1、连接板2和侧板3的设置,使雷达支架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顶板1溃缩,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腿部的剪切伤害,同时避免了牺牲车辆外观美性、整体最优风阻、雷达5使用精度及强度的要求。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上设有加强凹部11,加强凹部11沿顶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强凹部11向下凹陷。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板1通过加强凹部11的设置,提高了顶板1的强度,同时,向下凹陷的加强凹部11避免了顶板1与雷达5之间产生安装干涉。
如图2和图3所示,可选地,顶板1上开设有减重孔14,减重孔14沿竖直方向贯穿顶板1。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板1通过减重孔14的设置,节省了雷达支架的材料,从而减轻了雷达支架整体的重量。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3上设有加强凸部31,加强凸部31沿竖直方向延伸,加强凸部向右凸起。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板3通过加强凸部的设置,提高了侧板3的强度,同时,向右凸起的加强凸部避免了侧板3与车身之间产生安装干涉。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防撞梁4、雷达5和上述雷达支架,侧板3与防撞梁4相连,雷达5安装在顶板1的上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防撞梁4和雷达支架的设置,当雷达5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雷达5受到的冲击能量传递给顶板1,顶板1受力并朝向侧板3移动,顶板1在连接板2的作用下与侧板3发生相对移动,降低了雷达5和雷达支架对人腿部的伤害。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支撑柱6,支撑柱6的上端与顶板1相连,支撑柱6的下端与防撞梁4的上端面相连。
进一步地,支撑柱6为多个,多个支撑柱6沿顶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可选地,支撑柱6为塑料支撑柱6。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在常规状态下,支撑柱6在竖直方向对顶板1起到支撑作用,保证了雷达5的稳定。当雷达5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顶板1向右移动,支撑柱6受水平方向上的剪切力断裂并与顶板1分离,使顶板1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产生溃缩从而降低雷达支架对人腿部的伤害。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撞梁4的上端面上设有支撑板41,支撑板41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板4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顶板1底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内,凹槽的底壁与顶板1的底壁相抵。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支撑板41对顶板1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顶板1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图2中所示的前后两侧)设有安装凸台12,安装凸台12具有第一安装孔13(未示出),雷达5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耳51,车辆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未示出),第一连接件贯穿连接耳51并配合在第一安装孔13内以将雷达5固定在顶板1上。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板1通过安装凸台1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顶板1对雷达5的限位。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螺栓。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撞梁4的侧壁(图5中所示的右侧壁)上设有安装柱7,安装柱7具有第二安装孔(未示出),车辆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未示出),第二连接件贯穿侧板3并配合在第二安装孔内以将雷达支架固定在防撞梁4上。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安装柱7将防撞梁4和侧板3连接,进一步提高了侧板3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连接件可以为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顶板(1)、连接板(2)和侧板(3),所述顶板(1)和所述侧板(3)相互垂直,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顶板(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侧板(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顶板(1)用于安装雷达,所述侧板(3)用于与车身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上设有加强凹部(11),所述加强凹部(11)沿所述顶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上设有加强凸部(31),所述加强凸部(31)沿竖直方向延伸。
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支架,所述侧板(3)与所述防撞梁(4)相连;
雷达(5),所述雷达(5)安装在所述顶板(1)的上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上端与所述顶板(1)相连,所述支撑柱(6)的下端与所述防撞梁(4)的上端面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6)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柱(6)沿所述顶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6)为塑料支撑柱(6)。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4)的上端面上设有支撑板(41),所述支撑板(41)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顶板(1)的下端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支撑板(41)的上沿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安装凸台(12),所述安装凸台(12)具有第一安装孔(13),所述雷达(5)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耳(51),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连接耳(51)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3)内以将所述雷达(5)固定在所述顶板(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4)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柱(7),所述安装柱(7)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贯穿所述侧板(3)并配合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以将所述雷达支架固定在所述防撞梁(4)上。
CN202221419574.9U 2022-06-08 2022-06-08 雷达支架和车辆 Active CN217994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9574.9U CN217994309U (zh) 2022-06-08 2022-06-08 雷达支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9574.9U CN217994309U (zh) 2022-06-08 2022-06-08 雷达支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4309U true CN217994309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4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19574.9U Active CN217994309U (zh) 2022-06-08 2022-06-08 雷达支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4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9769C (zh) 用于机动车的防护板支架
KR101588752B1 (ko) 스몰 오버랩 충돌대응 차체보강구조
CN103129496B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防撞梁支撑结构
CN1876423B (zh) 汽车的散热器框架支撑结构
EP1749710B1 (en) Fender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CN107009967B (zh) 车辆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CN101104395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3129625A (zh) 车身前部构造
KR20000015442U (ko) 가요성 도로 안전-가드
CN102256865B (zh) 车辆前端组件和方法
JP2007504053A (ja) エネルギー吸収車両フェンダ
US20190152414A1 (en) Bumper with pedestrian safety features
CN217994309U (zh) 雷达支架和车辆
EP1992525B1 (en) The mounting bracket for frontal protection system
US8141917B2 (en) Energy absorption impact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AU2006235939A1 (en) Guardrail type road safety barrier
KR200391781Y1 (ko) 가드레일용 지주대의 매설보강구조
EP2924168A1 (en) Guardrail for vehicle
US6428064B1 (en) Energy absorbing bumper
KR101318637B1 (ko) 보행자 안전을 위한 자동차용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CN211200202U (zh) 一种公路护栏用波形梁板
JP4265313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9969811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7835561U (zh) 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5632683U (zh) 车辆翼子板件安装支架和车辆翼子板件安装总成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