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2411U - 一种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2411U
CN217952411U CN202222029487.9U CN202222029487U CN217952411U CN 217952411 U CN217952411 U CN 217952411U CN 202222029487 U CN202222029487 U CN 202222029487U CN 217952411 U CN217952411 U CN 217952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entrifugal fan
volute
ai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294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鲍明
郑桐福
王嘉明
余国成
周海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294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2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2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2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公开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机箱和离心风机,机箱内设置有上下布置的风道腔体和出风流道,出风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蜗壳位于风道腔体内,蜗壳的出风口与出风流道的进口相连通;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蜗壳内,叶轮的旋转中心位于风道腔体的中心轴线的一侧,可以使离心风机上部流道空间内的流动左右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因均匀流动混合导致的流动损失;不对称布置还可以将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往中心偏移,增大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的高速气流弯折后流动距离,提升出风流道内部流动效应,减少气动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厨房烹饪通常会产生大量油烟,直接影响人们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吸油烟机作为改善厨房室内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吸排厨房内部烹饪油烟,实现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传统的吸油烟机和灶具是独立设置的,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厨具不再满足于单一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装修时选择集成灶,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灶具、消毒柜、蒸烤箱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器具,具有空间紧凑、功能集成等优点。
如图1所示,现有的集成灶通常包括机箱100、灶具系统和离心风机200,灶具系统设置在机箱100上,用于用户烹饪食物;机箱100内部设置有风道腔体101和出风流道102,出风流道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风口1021和第二排风口1022,在进行安装时,可以根据用户厨房设计需要,选择开启第一排风口1021和第二排风口1022两者中的一个,并将两者中的另一个闭合;离心风机200设置于风道腔体101中,且离心风机200的出风口与出风流道102相连通。当用户使用灶具系统烹饪食物有油烟产生时,通过离心风机200的叶轮201旋转做功产生进口负压,使烹饪产生的油烟从风道腔体101上部的进风口被抽吸进入风道腔体101内,再经过离心风机200的流道后进入出风流道102,进而使油烟从第一排风口1021或者第二排风口1022排出。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200在安装时,通常会将叶轮201的旋转中心设在风道腔体101的中心对称线上,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由离心风机200的基本原理可知,采用了螺旋线型的蜗壳结构使得进风气流在周向分布不均匀,因此在离心风机200旋转中心的左右两侧进气流动状态是不对称的,进而导致在实际使用时左、右侧灶具的吸油烟效果不一致;另一方面,离心风机200的出风口总是靠近出风流道102的第二排风口1022的一侧,而在实际用户厨房中选择该侧安装出风口时,离心风机200的出风口的高速气流弯折后流动距离较小,会造成较大的流动损失及气动噪音。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集成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集成灶烟道左右侧吸油烟效果差异减小,出气流道布置更合理,流动损失更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灶,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置有上下布置的风道腔体和出风流道,所述出风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集成灶还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
蜗壳,位于所述风道腔体内,所述蜗壳的出风口与所述出风流道的进口相连通;
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叶轮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风道腔体的中心轴线的一侧。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优选方案,所述叶轮的外径为D2,所述叶轮的旋转中心偏离所述风道腔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其中,0<L/D2≤0.2。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优选方案,所述叶轮的外径为D2满足:250mm≤D2≤350mm。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优选方案,所述风道腔体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优选方案,所述机箱包括:
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腔体前板和腔体后板;
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腔体左侧板和腔体右侧板,所述腔体左侧板和所述腔体右侧板均位于所述腔体前板和所述腔体后板之间并分别与两者相连接,所述腔体前板、所述腔体后板、所述腔体左侧板和所述腔体右侧板围设形成所述风道腔体;
所述腔体左侧板和所述腔体右侧板均由上至下依次向内倾斜。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优选方案,所述腔体左侧板与所述风道腔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1,5°≤β1≤20°;和/或
所述腔体右侧板与所述风道腔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2,5°≤β2≤20°。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优选方案,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靠近所述腔体前板的一侧。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优选方案,所述蜗壳设置进风口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由下至上依次向靠近所述腔体前板的方向倾斜。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优选方案,所述离心风机的轴线方向沿从前至后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优选方案,所述蜗壳的最大轴向高度Hw满足:80mm≤Hw≤14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灶,通过将叶轮的旋转中心偏离风道腔体的中心轴线设置,一方面,可以使离心风机上部流道空间内的流动左右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因均匀流动混合导致的流动损失,并且可使两侧灶具单独开启使用时,均能保持良好的吸油烟效果;另一方面,不对称布置还可以将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往中心偏移,增大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的高速气流弯折后流动距离,提升出风流道内部流动效应,减少气动噪音。该集成灶的吸油烟效果较高,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离心风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油烟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中外转子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中外转子电机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与机箱的装配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与机箱的装配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与机箱的装配示意图三。
图中:
100-机箱;101-风道腔体;102-出风流道;1021-第一排风口;1022-第二排风口;
200-离心风机;201-叶轮;
1-机箱;11-风道腔体;12-出风流道;121-第一排风口;122-第二排风口;13-腔体前板;14-腔体后板;15-腔体左侧板;16-腔体右侧板;17-第一支架;
2-离心风机;21-蜗壳;211-蜗壳前板;2111-进风口;2112-导流面;212-蜗壳后板;213-蜗壳围板;2131-出风口;22-叶轮;23-第二支架;24-外转子电机;241-电机定子;242-电机转子;25-电机座;26-导风圈;27-减振件;
3-灶具系统;
4-机头;41-导烟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灶,该集成灶包括机箱1和灶具系统3,灶具系统3设置在机箱1上,用于烹饪食物。
当用户在进行食物烹饪时,通常会产生油烟,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将厨房油烟排出以净化厨房空气,该集成灶还包括离心风机2,机箱1内设置有上下布置的风道腔体11和出风流道12,出风流道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风口121和第二排风口122,离心风机2位于风道腔体11内,离心风机2能在风道腔体11的进口产生负压,以将烹饪产生的油烟抽吸进入风道腔体11内,并从出风流道12的第一排风口121或者和第二排风口122排出,从而起到净化厨房空气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该集成灶进行安装时,可以根据用户厨房设计需要,选择开启第一排风口121和第二排风口122两者中的一个,并将两者中的另一个闭合。
进一步地,该集成灶还包括机头4,机头4设置于机箱1的顶部,且机头4内置流道,在机头4的顶部设置有导烟板41,导烟板41可以起到拢吸下方烹饪产生的油烟作用,以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全部导入吸入机头4的内置流道中,其中,机头4的内置流道、风道腔体11、离心风机2以及出风流道12形成油烟流动路径。
下面结合图5-图9详细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2的具体结构,如图5-图9所示,离心风机2包括蜗壳21、叶轮22和外转子电机24。叶轮22和外转子电机24均设置于蜗壳21内,外转子电机24包括电机定子241以及可相对于电机定子241转动的电机转子242,电机转子242的内径大于电机定子241的外径,电机转子242始终绕着电机定子241的外缘侧旋转工作,叶轮22与电机转子242连接。离心风机2通过叶轮22的转动从而在风道腔体11的进口产生负压。电机转子242和电机定子241的相对转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蜗壳21包括蜗壳前板211、蜗壳后板212和蜗壳围板213,蜗壳前板211和蜗壳后板212间隔设置,蜗壳围板213位于蜗壳前板211和蜗壳后板212之间并分别与两者相连接。其中,蜗壳前板211上开设有进风口2111,蜗壳围板213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2131,进风口2111与出风口2131之间形成风道,将经由叶轮22加速后的气流引导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22与外转子电机24全部位于蜗壳21的内部空腔内,即沿叶轮22的旋转方向上,叶轮22与外转子电机24的两端均不超出蜗壳21的两端侧范围。可选地,蜗壳后板212上设置有电机座25,外转子电机24固定于电机座25上。具体而言,电机定子241与电机座25上分别开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接孔,通过相应位置的螺栓连接实现电机定子241与电机座25的固定连接。采用这种设置,仅在蜗壳21单侧开设有进风口2111,外转子电机24安装于远离进风口2111一侧的蜗壳后板212上,可以减少进风口2111阻挡,提升叶轮22旋转的稳定性。
为方便引导气流进入离心风机2的内部,可选地,该离心风机2还包括与蜗壳21固定连接的导风圈26,导风圈26位于进风口2111处。
可选地,电机定子241与电机座25之间设置有减振件27。减振件27用于降低外转子电机24传递给蜗壳21的振动,减振件27的一端与外转子电机24底部连接,减振件27的另一端与蜗壳21连接,叶轮22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先传递给减振件27,减振件27可以吸收叶轮22产生的振动,从而使蜗壳21上受到的振动降低,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9所示,叶轮22的内径D1与叶轮22的外径D2的比值为叶轮内外径比
Figure BDA0003779527490000081
Figure BDA0003779527490000082
叶轮22的外径D2的取值范围为250mm≤D2≤350mm,可以保证该离心风机2具备良好的气动性能。
进一步地,蜗壳前板211的主体面和蜗壳后板212的主体面呈平行布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蜗壳21的最大轴向高度Hw,其中,蜗壳21的最大轴向高度Hw满足:80mm≤Hw≤140mm。电机转子242的轴向外端面与电机定子241的轴向外端面的距离为外转子电机24的最大轴向高度Hm,外转子电机24的最大轴向高度Hm与电机转子242的直径Dm比满足:0.25≤Hm/Dm≤0.45。外转子电机24距离进风口2111之间的距离HWM与蜗壳21的最大轴向高度Hw之间满足:0.3≤HWM/Hw≤0.5。采用这种设置,离心风机2可以实现在结构紧凑的空间要求下,仍然具备较好的做功能力及气动性能。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安装离心风机200时,通常会将叶轮201的旋转中心设在风道腔体101的中心对称线上,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由离心风机200的基本原理可知,采用了螺旋线型的蜗壳结构使得进风气流在周向分布不均匀,因此在离心风机200旋转中心的左右两侧进气流动状态是不对称的,进而导致在实际使用时左、右侧灶具的吸油烟效果不一致;另一方面,离心风机200的出风口总是靠近出风流道102的第二排风口1022的一侧,而在实际用户厨房中选择该侧安装出风口时,离心风机200的出风口的高速气流弯折后流动距离较小,会造成较大的流动损失及气动噪音。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叶轮22的旋转中心位于风道腔体11的中心轴线的一侧。采用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使离心风机2上部流道空间内的流动左右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因均匀流动混合导致的流动损失,并且可使两侧灶具单独开启使用时,均能保持良好的吸油烟效果;另一方面,不对称布置还可以将离心风机2的出风口2131往中心偏移,增大离心风机2的出风口2131的高速气流弯折后流动距离,提升出风流道12内部流动效应,减少气动噪音。
可选地,叶轮22的旋转中心偏离风道腔体11的中心轴线的距离L与叶轮22的外径D2之间满足:0<L/D2≤0.2。在保证该离心风机2具有较好吸烟效果的同时,能很好地适应风道腔体11的安装空间,保证安装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风道腔体1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以使风道腔体11由上至下形成一个渐缩的空间结构,可以引导从上方进入的油烟气体向下流动,同时还能起到对油烟气体在进入离心风机2的进风口2111前的加速作用,从而提升离心风机2的工作效率。
具体而言,如图10-图12并结合图5和图7所示,机箱1包括腔体前板13、腔体后板14、腔体左侧板15和腔体右侧板16,其中,腔体前板13和腔体后板14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腔体左侧板15和腔体右侧板16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腔体左侧板15和腔体右侧板16均位于腔体前板13和腔体后板14之间并分别与两者相连接,腔体前板13、腔体后板14、腔体左侧板15和腔体右侧板16围设形成风道腔体11。可选地,腔体左侧板15和腔体右侧板16均沿由上至下的方向向内倾斜,以形成风道腔体11的渐缩的空间结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机箱1的前方是指设置有灶具系统3的一侧,机箱1的后方是指机箱1靠近墙体的一侧,机箱1的左右方向是指:当用户面朝该集成灶时,靠近用户左手边的一侧为左侧,靠近用户右手边的一侧为右侧。
进一步地,腔体左侧板15与风道腔体1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1,5°≤β1≤20°;腔体右侧板16与风道腔体1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2,5°≤β2≤20°,在起到较好的导烟效果的同时,方便离心风机2的安装。可选地,β1=β2,以保证机箱1的平衡性。
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2安装在靠近腔体前板13的一侧,可以提升进气流道空间,即增大腔体后板14与进风口2111之间的间距,减少离心风机2的进气流动损失,提升离心风机2工作效率,满足在风道腔体11空间受限下,内置离心风机2仍然具备较好的气动和噪音性能。
进一步地,蜗壳前板211的顶部设置有导流面2112,导流面2112由下至上依次向腔体前板13的方向倾斜。通过设置导流面2112,能够起到引导外部气流的作用,减少气流冲击,降低气动噪音。为实现更好的引导气流作用,并且减少蜗壳21内部流动空间变化对气动性能影响,可选地,该导流面2112与蜗壳后板212的主体面之间的最小轴向高度为Hq,该导流面2112与蜗壳前板211的主体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7≤Hq/Hw≤0.9,10°≤α≤30°。
可选地,导流面2112为光滑的曲面,可以进一步减小该位置的流动分离。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该离心风机2时,离心风机2的轴线方向沿从腔体前板13至腔体后板14的方向依次朝上倾斜。可选地,离心风机2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其中,85°≤θ<90°。采用这种设置,离心风机2形成了后倾的效果,缩小进风口2111与腔体后板14之间下部无用空间而扩大了进风口2111与腔体后板14之间上部的进气空间,且在离心风机2轴线的较小的倾角范围内,不会导致进风流量减小,且会在蜗壳前板211与腔体后板14之间形成了渐缩型加速通道,利于提升离心风机2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离心风机2在风道腔体11内的稳定安装,机箱1还包括第一支架17,第一支架17的两端分别连接腔体前板13和腔体后板14;蜗壳21通过第二支架23连接于第一支架17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7的两端分别焊接于腔体前板13和腔体后板14,连接较稳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7还可以采用卡接、螺栓连接或者粘接的方式与腔体前板13和腔体后板14相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二支架2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支架17上。当离心风机2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时,可以将第二支架23从第一支架17上拆卸下来,以方便维修人员操作,避免由于风道腔体11的空间限制导致的维修困难的现象。具体地,第二支架23可以采用卡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架17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架17分别位于蜗壳21的两侧,每个第一支架17均对应一个第二支架23。采用这种设置,可以提高离心风机2在风道腔体11中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该集成灶的吸油烟过程为:烹饪油烟经导烟板41拢吸从机头4的进口进入机头4的内置流道内部,在叶轮22转动形成的负压作用下油烟自上往下流动,进入腔体流道11后,受到导流面2112及腔体左侧板15和腔体右侧板16的导流作用,通过进风口2111进入离心风机2的内部,经过离心风机2做功加速后,进入出风流道12中,最后通过第一排风口121或者第二排风口122引导进入后端连接的公共烟道系统或者室外空间。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设置有上下布置的风道腔体(11)和出风流道(12),所述出风流道(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风口(121)和第二排风口(12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还包括离心风机(2),所述离心风机(2)包括:
蜗壳(21),位于所述风道腔体(11)内,所述蜗壳(21)的出风口(2131)与所述出风流道(12)的进口相连通;
叶轮(2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蜗壳(21)内,所述叶轮(22)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风道腔体(11)的中心轴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2)的外径为D2,所述叶轮(22)的旋转中心偏离所述风道腔体(11)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L,其中,0<L/D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2)的外径为D2满足:250mm≤D2≤3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腔体(1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包括:
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腔体前板(13)和腔体后板(14);
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腔体左侧板(15)和腔体右侧板(16),所述腔体左侧板(15)和所述腔体右侧板(16)均位于所述腔体前板(13)和所述腔体后板(14)之间并分别与两者相连接,所述腔体前板(13)、所述腔体后板(14)、所述腔体左侧板(15)和所述腔体右侧板(16)围设形成所述风道腔体(11);
所述腔体左侧板(15)和所述腔体右侧板(16)均由上至下依次向内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左侧板(15)与所述风道腔体(1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1,5°≤β1≤20°;和/或
所述腔体右侧板(16)与所述风道腔体(1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2,5°≤β2≤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2)设置于靠近所述腔体前板(13)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21)设置进风口(2111)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导流面(2112),所述导流面(2112)由下至上依次向靠近所述腔体前板(13)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2)的轴线方向沿从前至后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21)的最大轴向高度Hw满足:80mm≤Hw≤140mm。
CN202222029487.9U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集成灶 Active CN217952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9487.9U CN217952411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9487.9U CN217952411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2411U true CN217952411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6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29487.9U Active CN217952411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2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2312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7438686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8139359U (zh) 双面进风降噪吸油烟机
CN112178716B (zh) 一种防油烟逃逸结构及应用有该结构的吸油烟机
CN109764375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7952411U (zh) 一种集成灶
CN209445454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8237585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7178661U (zh) 一种排烟装置
CN109595641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09780599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5164257A (zh) 一种集成灶
CN111503686A (zh) 集成灶
CN208090764U (zh) 一种具有并联风机的吸油烟机
CN114763918A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80600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2204668U (zh) 集成灶
CN21583200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0375349B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14198798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5570718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8295872U (zh) 集成灶用吸油烟装置及集成灶
CN218096108U (zh) 集成灶
CN218495045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8096041U (zh) 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