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4168U - 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 Google Patents

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4168U
CN217944168U CN202221713322.7U CN202221713322U CN217944168U CN 217944168 U CN217944168 U CN 217944168U CN 202221713322 U CN202221713322 U CN 202221713322U CN 217944168 U CN217944168 U CN 217944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mould
core
frame
mol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133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道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Seikawa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ikawa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ikawa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ikawa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133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4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4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4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包括第一前模、第二前模及后模,后模包括后模架、后模模芯及若干斜顶块,后模模芯设置于后模架内,斜顶块设置于后模架上,第一前模包括第一模架及第一模芯,第一模芯上开设有避空槽,第二前模包括第二模架、第二模芯、脱模件、顶板及若干侧滑块,各侧滑块均滑动设置于第二模芯上,顶板滑动设置于第二模架上,脱模件固定设置于第二模架上,且脱模件与顶板相连接,如此,由后模与第一前模先成型透明片,再由后模与第二前模在透明片的基础上成型底壳,使得模具采用倒转结构进行成型,而且脱模将及顶板安装在第二前模上以推顶底壳进行脱模,能够避免透明片的表面产生压痕。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注塑领域。

Description

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背景技术
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塑料,且两种塑料在产品上能够明显区分的塑料制品称为双色制品。安装在具有两套注塑装置的同一台注塑机上(即双色注塑机),按照先后顺序注入两种塑料并生成双色制品的模具称为双色模具。
双色模具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型芯旋转式、型芯后退式、推板旋转式。其中型芯旋转式又可分成分体式和连体式两种类型,分体式是用装在一台注塑机上的两副模具来完成双色产品的注塑成型,连体式是在一副模具中完成双色产品的注塑成型,其中型芯旋转分体式应用较为广泛。
对于传统的型芯旋转分体式双色模具(以下简称双色模具),其包括两个结构一致的后模及两个结构相异的前模,两个后模在驱动作用下每次转动180°以与两个前模轮流合成两副模具。为了便于描述,将双色制品中第一次成型的部分定义为基层,第二次成型的部分定义为顶层。任意的一个后模与其中一个前模合模以成型出基层,然后该后模连同基层转动180°后与另一个前模合模,以在基层的基础上成型出顶层,最后利用后模上的顶针将成型的双色制品推顶出模。
然而,传统的双色模具在成型异形结构的双色制品时会遇到如下问题,对于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色制品,为用于摄像头的镜头塑胶盖20,其包括开设有镜头过孔21的底壳22及覆盖在底壳22上的透明片23。由于透明片23为直接面向使用者的侧面,不能使用顶针对其进行推顶,避免在透明片23上留下顶痕,如果采用传统的双色模具进行注塑,便需要先注塑成型底壳22(即基层),然后注塑透明片23(即顶层),注塑完成后利用后模的顶针推顶底壳22以出模。但是由于底壳22为异形结构的塑胶结构,传统的双色模具无法注塑成型,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对传统的双色模具进行改进,提出本申请的先成型透明片23后成型底壳22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先成型透明片后成型底壳,而且避免透明片的表面出现压痕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包括第一前模、第二前模及后模,所述后模用于依次与所述第一前模及所述第二前模相扣合;
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架、后模模芯及若干斜顶块,所述后模模芯设置于所述后模架内,所述斜顶块设置于所述后模架上;
所述第一前模包括第一模架及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架上,所述第一模芯上开设有避空槽,第一前模用于与所述后模相扣合时,以使各所述斜顶块均位于所述避空槽内,且所述第一模芯与所述后模模芯之间形成一用于成型透明片的第一空腔;
所述第二前模包括第二模架、第二模芯、脱模件、顶板及若干侧滑块,所述第二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内,各所述侧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模芯上,所述顶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上,且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第二模芯的顶针,所述脱模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上,且所述脱模件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前模用于与所述后模相扣合时,以使各所述斜顶块分别推顶各所述侧滑块,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模芯、后模模芯与所述侧滑块之间形成一用于成型底壳的第二空腔。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架上设置有导位柱,所述后模架上开设有导位孔,所述后模架与所述第二模架相扣合时,以使所述导位柱穿设于所述导位孔。
优选地,所述后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后模依次轮流与所述第一前模、第二前模相互扣合。
优选地,所述脱模件包括两个脱模气缸,两个所述脱模气缸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的两端上,且两个所述脱模气缸的输出轴均与所述顶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模还包括第一热流道,所述第一热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架内,且所述第一热流道穿设于所述第一模芯,以使所述第一热流道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前模还包括第二热流道,所述第二热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内,且所述第二热流道依次穿设于所述顶板及所述第二模芯,以使所述第二热流道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优选地,在任意一个所述侧滑块中,所述侧滑块与所述第二模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斜顶块上设置有T型凸台,所述侧滑块上开设有T型凹槽,所述T型凸台适配设置于所述T型凹槽内。
优选地,在任意的一个所述侧滑块中,所述侧滑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模芯上,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侧滑块相卡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模芯之间形成一限位槽,以使所述侧滑块的部分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包括第一前模、第二前模及后模,后模用于依次与第一前模及第二前模相扣合,后模包括后模架、后模模芯及若干斜顶块,后模模芯设置于后模架内,斜顶块设置于后模架上,第一前模包括第一模架及第一模芯,第一模芯设置于第一模架上,第一模芯上开设有避空槽,第一前模用于与后模相扣合时,以使各斜顶块均位于避空槽内,且第一模芯与后模模芯之间形成一用于成型透明片的第一空腔,第二前模包括第二模架、第二模芯、脱模件、顶板及若干侧滑块,第二模芯设置于第二模架内,各侧滑块均滑动设置于第二模芯上,顶板滑动设置于第二模架上,且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穿过第二模芯的顶针,脱模件固定设置于第二模架上,且脱模件与顶板相连接,第二前模用于与后模相扣合时,以使各斜顶块分别推顶各侧滑块,进而使得第二模芯、后模模芯与侧滑块之间形成一用于成型底壳的第二空腔。如此,利用后模与第一前模先成型透明片,再利用后模与第二前模在透明片的基础上成型底壳,使得模具采用倒转结构进行成型,而且脱模将及顶板安装在第二前模上以推顶底壳进行脱模,能够避免透明片的表面产生压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镜头塑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前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前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第一前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第二前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第二前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一种新型双色倒装模具10,包括第一前模100、第二前模200及后模300,后模300用于依次与第一前模100及第二前模200相扣合,后模300包括后模架310、后模模芯320及若干斜顶块330,后模模芯320设置于后模架310内,斜顶块330设置于后模架310上。
需要说明的是,后模300用于与第一前模100或者第二前模200相扣合以形成两副模具。当后模300与第一前模100相扣合时,用于成型透明片23,当后模300与第二前模200相扣合时,用于在透明片23的基础上成型底壳22。具体地,后模300由后模架310、后模模芯320及若干斜顶块330组成,其中后模模芯320安装在后模架310上,各斜顶块330均固定安装在后模架310上。需要注意的是,后模架310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为若干单板拼合固定的结构,其中各单板之间使用螺栓进行锁紧固定。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后模模芯320固定,在后模架310上开设安装槽,使得后模模芯320安装在安装槽内。
请参阅图4,第一前模100包括第一模架110及第一模芯120,第一模芯120设置于第一模架110上,第一模芯120上开设有避空槽121,第一前模100用于与后模300相扣合时,以使各斜顶块330均位于避空槽121内,且第一模芯120与后模模芯320之间形成一用于成型透明片23的第一空腔。
需要说明的是,后模300与第一前模100相扣合时,用于成型镜头塑胶盖20的透明片23。具体地,第一模芯120固定安装在第一模架110内,第一模芯120上开设有避空槽121。如此,当后模300与第一前模100相扣合时,使得各斜顶块330均位于避空槽121,亦即避空槽121用于对各斜顶块330进行避让,防止第一前模100撞坏斜顶块330。而且,第一模芯120与后模模芯320会相互靠接扣合,使得后模模芯320与第一模芯120共同围成第一空腔,其中第一空腔用于成型透明片23。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对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进行说明,因此引入了镜头塑胶盖20这一双色制品的具体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定,可以将透明片23理解为双色制品中不能被脱模机构推顶脱模的部分即可。因此第一空腔即为用于成型双色制品中不能被脱模机构推顶脱模的部分的模腔。进一步地,第一模架110内会开设有进胶通道,且进胶通道与第一空腔连通,从而使得注塑机能够通过进胶通道将塑胶注入第一空腔内。
请参阅图2、图5及图6,第二前模200包括第二模架210、第二模芯220、脱模件230、顶板240及若干侧滑块250,第二模芯220设置于第二模架210内,各侧滑块250均滑动设置于第二模芯220上,顶板240滑动设置于第二模架210上,且顶板240上设置有若干穿过第二模芯220的顶针,脱模件230固定设置于第二模架210上,且脱模件230与顶板240相连接,第二前模200用于与后模300相扣合时,以使各斜顶块330分别推顶各侧滑块250,进而使得第二模芯220、后模模芯320与侧滑块250之间形成一用于成型底壳22的第二空腔。
需要说明的是,当后模300与第一前模100共同成型出透明片23后,将后模300连同透明片23一起与第二前模200相扣合,从而在透明片23的基础上成型出底壳22。具体地,第二模芯220固定安装在第二模架210内,例如第二模芯220使用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二模架210内。各侧滑块250均滑动安装在第二模芯220上,亦即各侧滑块250能够相对于第二模芯220进行滑动。需要注意的是,侧滑块250用于成型底壳22的侧面结构,由于底壳22的侧向结构为凹凸不平的结构,因此需要将侧滑块250设置为滑动的结构。进一步地,顶板240滑动安装在第二模架210内,例如第二模架210也为若干个单板拼接安装的结构,顶板240能够相对于第二模架210进行滑动,从而使得顶板240可以带动安装在顶板240上的顶针从第二模芯220的表面穿出。如此,当镜头塑胶盖20成型完毕后,可以利用顶针将其推顶脱模。进一步地,脱模件230固定安装在第二模架210上,且脱模件230与顶板240固定连接,由脱模件230带动顶板240进行滑动。如此,当后模300连同成型的透明片23与第二模架210相扣合时,后模模芯320会与第二模芯220相扣合固定,从而使得斜顶块330推顶侧滑块250滑动,以使得第二模芯220、后模模芯320与侧滑块250之间共同形成第二空腔。由于第二空腔与透明片23直接接触,如此,当在第二空腔内成型底壳22时,便能够在透明片23的基础上成型底壳22,亦即成型双色结构的镜头塑胶盖20。进一步地,当注塑完毕后,后模架310与第二模架210相互分离,此时由脱模件230带动顶板240运动,使得顶板240带动顶针从第二模芯220的表面穿出以推顶底壳22,从而将镜头塑胶盖20推顶脱模。
如此,如果按照传统的双色模具进行注塑,会先注塑作为基层的底壳22,再在基层的基础上注塑作为顶层的透明片23,最后通过后模上的脱模机构推顶底壳22以将双色制品推顶脱模。但是对于和如图1所示的镜头塑胶盖20等具有异形结构的双色制品而言,先注塑基层,再在基层的基础上成型顶层的模具难以加工,亦即采用传统的双色模具无法实现生产,因此需要采用倒装的生产过程,需要先注塑成型顶层,再在顶层的基础上成型基层,然而,由于顶层作为面向使用者的侧面,其表面不允许留下顶针等推顶脱模时产生的压痕,因此将脱模结构安装在第二前模200的一侧,使得镜头塑胶盖20虽然采用倒装的注塑方式,但是脱模结构依然对底壳22实现推顶脱模,从而避免透明片23的表面上出现压痕。进一步地,传统的双色模具将脱模结构安装在后模300上,由于后模300通常会设置为两个,意味着需要设置两个脱模结构,而本申请中只需要在第二前模200上设置脱模件230、顶板240这一个脱模结构便可实现脱模,能够极大地降低模具的零件重复率,从而降低模具的成本投入。
请参阅图2及图5,优选地,第二模架210上设置有导位柱260,后模架310上开设有导位孔311,后模架310与第二模架210相扣合时,以使导位柱260穿设于导位孔311。
需要说明的是,导位柱260与导位孔311为适配安装结构,如此,通过导位柱260与导位孔311想配合作用,能够使得后模架310与第二模架210可以稳定地相互扣合。一实施方式中,导位柱260与导位孔311均设置有四个,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后模架310与第二模架210扣合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模架110上也设置有导位杆,导位杆与导位柱260的结构相同,如此,利用导位杆与导位孔311相配合作用,能够使得后模架310与第一模架110稳定扣合。
请参阅图2,优选地,后模300设置有两个,两个后模300依次轮流与第一前模100、第二前模200相互扣合。如此,两个后模300与第一前模100扣合时能够成型透明片23,当与第二前模200扣合时便能够在透明片23的基础上成型底壳22,能够提高成型效率。
请参阅图2及图5,优选地,脱模件230包括两个脱模气缸231,两个脱模气缸231分别设置于第二模架210的两端上,且两个脱模气缸231的输出轴均与顶板24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两个脱模气缸231以共同带动顶板240进行滑动,能够提高顶板240滑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优选地,在第二模架210内安装有导柱,且导柱穿过顶板240,从而使得顶板240能够相对于第二模架210进行滑动。
请参阅图2、图4及图7,优选地,第一前模100还包括第一热流道130,第一热流道130设置于第一模架110内,且第一热流道130穿设于第一模芯120,以使第一热流道130与第一空腔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一热流道130,能够对塑胶料进行加热保温,从而能够提高注塑效率。其中第一热流道130安装在第一模架110内。第一热流道130与第一空腔实现连通。
请参阅图2、图5及图8,优选地,第二前模200还包括第二热流道270,第二热流道270设置于第二模架210内,且第二热流道270依次穿设于顶板240及第二模芯220,以使第二热流道270与第二空腔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二热流道270,能够使得塑胶料可以处于加热保温状态,从而能够提高注塑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二模架210上滑动安装有一个顶板240,因此第二热流道270需要依次穿过顶板240及第二模芯220后,再与第二空腔连通。
请参阅图9,优选地,在任意一个侧滑块250中,侧滑块250与第二模芯220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80。
需要说明的是,侧滑块250由斜顶块330推顶下能够相对于第二模芯220进行滑动。其中侧滑块250的端面用于成型底壳22的侧面,而底壳22的侧面为凹凸不平的结构,因此,当脱模时,需要先将侧滑块250滑动远离底壳22,才能够将镜头塑胶盖20从第二模芯220上顶出。为了使得侧滑块250可以顺利从底壳22中退出,因此在侧滑块250与第二模芯220之间安装复位弹簧280,利用复位弹簧280的弹性推力对侧滑块250进行推顶。
请参阅图3、图6及图9,优选地,斜顶块330上设置有T型凸台340,侧滑块250上开设有T型凹槽251,T型凸台340适配设置于T型凹槽251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T型凸台340与T型凹槽251适配安装的结构,T型凸台340能够沿着T型凹槽251滑动。从而能够可靠地带动侧滑块250滑动。需要注意的是,斜顶块330带动侧滑块250滑动的方式,是利用斜面将竖直方向的推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分力的作用原理。因此斜顶块330与侧滑块250接触的面设置为斜面。具体地,T型凸台340的表面为斜面,T型凹槽251为斜形内壁。
请参阅图6及图10,优选地,在任意的一个侧滑块250中,侧滑块25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290,限位块290固定设置于第二模芯220上,且限位块290与侧滑块250相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侧滑块250能够稳定地贴合第二模芯220的表面滑动,因此在第二模芯220上固定安装一限位块290,使得限位块290与第二模芯220共同对侧滑块250进行卡位,使得侧滑块250能够稳定地相对于第二模芯220进行滑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及图10,优选地,限位块290与第二模芯220之间形成一限位槽291,以使侧滑块250的部分滑动设置于限位槽29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侧滑块250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限位块290以对侧滑块250的两端进行卡位。其中每一个侧滑块250均与第二模芯220之间形成一个限位槽291,从而使得侧滑块250的两端分别沿着两端的限位槽291滑动,便能够稳定地相对于第二模芯220进行滑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包括第一前模、第二前模及后模,所述后模用于依次与所述第一前模及所述第二前模相扣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架、后模模芯及若干斜顶块,所述后模模芯设置于所述后模架内,所述斜顶块设置于所述后模架上;
所述第一前模包括第一模架及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架上,所述第一模芯上开设有避空槽,第一前模用于与所述后模相扣合时,以使各所述斜顶块均位于所述避空槽内,且所述第一模芯与所述后模模芯之间形成一用于成型透明片的第一空腔;
所述第二前模包括第二模架、第二模芯、脱模件、顶板及若干侧滑块,所述第二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内,各所述侧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模芯上,所述顶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上,且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第二模芯的顶针,所述脱模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上,且所述脱模件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前模用于与所述后模相扣合时,以使各所述斜顶块分别推顶各所述侧滑块,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模芯、后模模芯与所述侧滑块之间形成一用于成型底壳的第二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架上设置有导位柱,所述后模架上开设有导位孔,所述后模架与所述第二模架相扣合时,以使所述导位柱穿设于所述导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后模依次轮流与所述第一前模、第二前模相互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件包括两个脱模气缸,两个所述脱模气缸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的两端上,且两个所述脱模气缸的输出轴均与所述顶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模还包括第一热流道,所述第一热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架内,且所述第一热流道穿设于所述第一模芯,以使所述第一热流道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模还包括第二热流道,所述第二热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架内,且所述第二热流道依次穿设于所述顶板及所述第二模芯,以使所述第二热流道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一个所述侧滑块中,所述侧滑块与所述第二模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块上设置有T型凸台,所述侧滑块上开设有T型凹槽,所述T型凸台适配设置于所述T型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的一个所述侧滑块中,所述侧滑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模芯上,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侧滑块相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双色倒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模芯之间形成一限位槽,以使所述侧滑块的部分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CN202221713322.7U 2022-07-05 2022-07-05 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Active CN217944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13322.7U CN217944168U (zh) 2022-07-05 2022-07-05 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13322.7U CN217944168U (zh) 2022-07-05 2022-07-05 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4168U true CN217944168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13322.7U Active CN217944168U (zh) 2022-07-05 2022-07-05 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41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45728U (zh) 一种多模腔的光学镜片注塑模具
CN217944168U (zh) 新型双色倒装模具
CN215396622U (zh) 显示屏胶框注塑模具
CN212021527U (zh) 一种脚轮塑胶套的注塑模具
CN213860419U (zh) 行位延时开模的注塑模具
CN210477677U (zh) 用于翻盖类产品的滑块包胶脱模型模具
CN209832437U (zh) 具有直顶和斜顶组合脱模机构的电动车前围面板模具
CN213860480U (zh) 结构紧凑的座椅支架注塑模具
CN216941631U (zh) 一种电熨斗外壳用易脱模注塑模具
CN107618147B (zh) 一种软硬胶双色注塑模
CN110948785A (zh) 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
CN216992937U (zh) 一种铲机组件和脱模机构
CN212764513U (zh) 一种电动工具箱注塑模具
CN216804288U (zh) 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111546583B (zh) 一种行位带行位的模具结构
CN219543893U (zh) 一种用于制备显示器卡扣的模具结构
CN215242479U (zh) 一种用于生产笔记本转轴的模具
CN216914688U (zh) 一种多孔复杂注塑模具
CN213766969U (zh) 一种五金塑胶配件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16683196U (zh) 一种脱模组件及注塑模具
CN219727027U (zh) 一种三型腔注塑模具
CN220841248U (zh) 用于注塑模具的滑块防撞结构
CN21976899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内抽芯结构
CN214448073U (zh) 一种具有顺序开合模控制机构的模具
CN217704474U (zh) 铝材倒装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