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7275U - 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7275U
CN217927275U CN202222146305.6U CN202222146305U CN217927275U CN 217927275 U CN217927275 U CN 217927275U CN 202222146305 U CN202222146305 U CN 202222146305U CN 217927275 U CN217927275 U CN 217927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turn
pipe
return pipe
water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63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克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63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7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7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7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回水阀的回水管与外套管活动连接,使得回水管能够沿着外套管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回水管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外套管的第一进水孔和回水管的第二进水孔连通,加湿滤芯的多余水分能够经回水管回落至水箱。回水管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套管的第一进水孔和回水管的第二进水孔错开且第一密封件封堵第一进水孔,回落水不再流进回水管,避免了回水管出水口持续有水滴落导致的空气净化器在水箱未组装情况存在漏水问题。

Description

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
背景技术
应用于包含加湿功能的设备水路设计通常为:水泵可以将水箱中的水抽出,并通过水箱上水管路、机身水管、加湿滤芯上水管等水路泵送到加湿滤芯,从而将加湿滤芯进行湿润。
加湿滤芯多余的水分应当通过加湿滤芯回水孔滴落回水箱。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加湿滤芯的多余水分的持续滴落,使得空气净化器在水箱未组装情况存在漏水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回水阀,包括:
外套管,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孔;
回水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回水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孔;
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回水管的外壁,所述密封件的外壁贴靠所述外套管的内壁;
所述回水管与所述外套管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回水管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管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当所述回水管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当所述回水管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进水孔错开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封堵所述第一进水孔。
可选的,所述回水阀还包括: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且与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弹性件能够在受力变化时沿着所述外套管的轴向方向发生伸缩形变,以驱动所述回水管进行移动。
可选的,所述回水阀还包括:
固定座;所述外套管的第一端设有组装开口,所述固定座组装于所述第一端,并封堵所述组装开口;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水管相连。
可选的,所述回水阀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端之间,以密封所述组装开口。
可选的,所述外套管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的过渡区段;
所述外套管在所述第一区段处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区段处的内径;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回水管的外表面,当所述第二进水孔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过渡区段的内壁限位配合。
可选的,所述过渡区段的内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与所述内壁倾角匹配的限位配合面。
可选的,所述回水管包括形成有出水口的端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端部的抵接端,所述抵接端受力以使所述回水管朝向所述外套管内部运动,直至所述第二进水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湿净化器,所述加湿净化器包括基架、加湿滤芯、水箱和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回水阀;所述加湿滤芯、水箱和所述回水阀组装于所述基架;所述回水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形成出水口;
所述加湿滤芯包括第一回水口,所述水箱包括第二回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回水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加湿净化器还包括回水收集盘和回水收集盒,所述回水收集盘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回水收集盘设置于所述加湿滤芯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回水口位置对应以收集回落水;
所述回水收集盒设置于所述回水收集盘下方,且所述回水收集盒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孔及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
可选的,所述加湿滤芯包括滤芯主体、上水管和顶盖水槽,所述上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
所述顶盖水槽设置于所述滤芯主体顶部,且所述顶盖水槽设有与所述上水管连通的上水口以及与所述滤芯主体连通的进水口。
可选的,所述滤芯主体包括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所述第一回水口沿所述滤芯主体的周向分布于所述滤芯主体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水箱包括箱体以及与所述箱体连通的送水管;所述加湿净化器包括机身水管;所述机身水管分别与所述送水管及所述上水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水箱包括抵接部,所述回水管包括抵接端;当水箱组装于所述基架时,抵接部与所述抵接端抵推配合,以使所述回水管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回水阀的回水管与外套管活动连接,使得回水管能够沿着外套管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回水管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外套管的第一进水孔和回水管的第二进水孔连通,加湿滤芯的多余水分能够经回水管回落至水箱。回水管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套管的第一进水孔和回水管的第二进水孔错开且第一密封件封堵第一进水孔,回落水不再流进回水管,避免了回水管出水口持续有水滴落导致的空气净化器在水箱未组装情况存在漏水问题。
应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回水阀的回水管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回水阀的回水管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加湿净化器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加湿滤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加湿滤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加湿净化器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加湿净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公开提供一种回水阀,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回水阀的回水管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回水阀的回水管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回水阀1包括外套管11、回水管12和第一密封件13。外套管11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孔111。回水管12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套管11内,回水管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孔121。第一密封件13套设于回水管12的外壁,密封件的外壁贴靠外套管11的内壁。回水管12与外套管11活动连接以使得回水管12能够沿着外套管11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当回水管12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进水孔111和第二进水孔121连通,当回水管12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进水孔111和第二进水孔121错开且第一密封件13封堵第一进水孔111。
上述回水阀1的回水管12与外套管11活动连接,使得回水管12能够沿着外套管11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回水管12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外套管11的第一进水孔111和回水管12的第二进水孔121连通,加湿滤芯22的多余水分能够经回水管12回落至水箱23。回水管1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套管11的第一进水孔111和回水管12的第二进水孔121错开且第一密封件13封堵第一进水孔111,回落水不再流进回水管12,避免了回水管12出水口122持续有水滴落导致的空气净化器在水箱23未组装情况存在漏水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水阀1还包括弹性件15,弹性件15设置于外套管11内且与回水管12连接,弹性件15能够在受力变化时沿着外套管11的轴向方向发生伸缩形变,以驱动回水管12进行移动。当回水管12受力朝向第一位置移动时,弹性件15受回水管12的抵接作用力压缩形变,直至外套管11的第一进水孔111和回水管12的第二进水孔121连通,回水水路导通,加湿滤芯22的多余水分可以经回水管12滴落至水箱23。当施加于回水管12的作用力取消时,弹性件15恢复形变以推动回水管12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直至第一密封件13封堵第一进水孔111,加湿滤芯22的多余水分不再流进回水管12。其中,弹性件15可以是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水阀1还包括固定座14,外套管11的第一端115设有组装开口1151,固定座14组装于第一端115,并封堵组装开口1151。弹性件15的一端与固定座14相连,弹性件15的另一端与回水管12相连。回水管12、弹性件15等组装于外套管11内的结构可以自组装开口1151置于外套管11内,提升了回水阀1的组装便利性。固定座14能够封堵组装开口1151,避免发生漏水问题,且同时能够为弹性件15提供固定支撑,使得弹性件15能够形成压缩并形成作用于回水管12的恢复形变作用力。
此外,外套管11还包括与第一端115相对的第二端116,回水管12可以自第二端116伸出,不仅便于回水管12中的水流滴落至水箱23,还便于与水箱23等外部结构抵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水阀1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件16,第二密封件16设置于固定座14与第一端115之间,以密封组装开口1151。通过第二密封件16对组装开口1151进行密封,进一步提升了回水阀1的密封能力,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水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套管11可以包括第一区段112、第二区段114和连接第一区段112和第二区段114的过渡区段113,外套管11在第一区段112处的内径小于第二区段114处的内径,第一密封件13套设在回水管12的外表面,当第二进水孔12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密封件13与过渡区段113的内壁限位配合,以避免回水管12在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过程中从外套管11脱落。利用外套管11内径差,在外套管11内部形成阶梯型管道结构,便于回水管12、弹性件15等结构的组装固定。外套管11的内径差还可以表现在外表面,以使外表面形成外径不同的区段,便于第一密封件13的组装与密封配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渡区段113的内壁可以相对于第一区段112和第二区段114倾斜设置,第一密封件13包括于内壁倾角匹配的限位配合面131。通过倾斜设置的过渡区段113与第一密封件13的限位配合面131的配合,增加了配合面积,提升了限位及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水管12包括形成有出水口122的端部以及设置于端部的抵接端123,抵接端123受力以使回水管12朝向外套管11内部运动,直至第二进水孔121处于第一位置。将抵接端123设置于端部可以便于回水管12与水箱23等结构的抵推配合,简化回水管12及回水阀1的结构设置。其中,抵接端123可以是形成与端部部分周向的结构,以同时确保抵接功能及水流滴落的流畅性。例如,抵接端123可以形成于端部的顶部区域,端部的底部区域形成便于水流滴落的缺口。
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一种加湿净化器2,如图3-图7所示,加湿净化器2包括基架21、加湿滤芯22、水箱23和上述回水阀1。加湿滤芯22、水箱23和回水阀1组装于基架21,回水管1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形成出水口122。加湿滤芯22包括第一回水口224,水箱23包括第二回水口2312,出水口122与第二回水口2312连通,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一回水口224连通。
上述回水阀1的回水管12与外套管11活动连接,使得回水管12能够沿着外套管11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回水管12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外套管11的第一进水孔111和回水管12的第二进水孔121连通,加湿滤芯22的多余水分能够经第一回水口224、回水管12以及第二回水口2312回落至水箱23。回水管1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套管11的第一进水孔111和回水管12的第二进水孔121错开且第一密封件13封堵第一进水孔111,回落水不再流进回水管12,避免了回水管12出水口122持续有水滴落导致的空气净化器在水箱23未组装情况存在漏水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湿净化器2还可以包括回水收集盘24和回水收集盒25,回水收集盘24设有第一连通孔241,回水收集盘24设置于加湿滤芯22下方且与第一回水口224位置对应以收集回落水。回水收集盒25设置于回水收集盘24下方,且回水收集盒25分别与第一连通孔241及第一进水孔111连通,以将回水收集盘24中的水导入并集流至回水收集盒25,在经回水收集盒25滴落至回水阀1。其中,回水收集盘24可以呈与加湿滤芯22结构匹配的环形结构,以便于对加湿滤芯22的各个第一回水口224进行回水收集。回水收集盒25可以是位于回水阀1上方区域的盒状结构,以便于集流和向回水阀1导出水流。
在上述实施例中,回水阀1的第一进水孔111可以是朝向上方开口的管道开口,以便于与回水收集盒25进行对接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加湿滤芯22包括滤芯主体223、上水管221和顶盖水槽222,上水管221与水箱23连通,顶盖水槽222设置于滤芯主体223顶部,且顶盖水槽222设有与上水管221连通的上水口2221以及与滤芯主体223连通的进水口2222。水流自水箱23经上水管221进入顶盖水槽222,并通过顶盖水槽222中的进水口2222进入滤芯主体223内部,多余的水分经第一回水口224滴落至回水收集盘24。
在上述实施例中,滤芯主体223可以包括与顶部相对的底部,第一回水口224沿滤芯主体223的周向分布于滤芯主体223的底部,以使滤芯主体223各个区域的水分都能够排出,避免水分堆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水箱23包括箱体231以及与箱体231连通的送水管232,加湿净化器2包括机身水管26,机身水管26分别与送水管232及上水管221连通。水箱23内的水通过水泵经送水管232泵出,在通过机身水管26输送至滤芯主体223的上水管221以形成加湿水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23可以包括抵接部233,回水管12包括抵接端123,当水箱23组装于基架21时,抵接部233与抵接端123抵推配合,以使回水管12移动至第一位置。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水箱23的组装同回水管12的开启关联,水箱23拆除后水流不再进入回水管12。当回水管1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套管11的第一进水孔111和回水管12的第二进水孔121错开且第一密封件13封堵第一进水孔111,回落水不再流进回水管12,避免了回水管12出水口122持续有水滴落导致的空气净化器在水箱23未组装情况存在漏水问题。
其中,箱体231可以包括抵接部233、回水槽234、滑道235、主体结构2311,主体结构2311围成储水空间,主体结构2311设有与滑道235连通的第二回水口2312,回水槽234设置于回水管12的出水口122下方,且回水槽234设有与滑动连通的回水槽出口2341。抵接部233可以是设置于主体结构2311的挡板,挡板与回水管12的抵接端123抵接配合。当回水管1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挡板与回水管12抵接,第一进水孔111和第二进水孔121连通,滤芯主体223回落的多余水分自第一进水孔111、第二进水孔121经回水管12的出水口122滴落至回水槽234,通过滑道235流动至第二回水口2312并进入储水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湿净化器2可以是独立的空气净化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空调、风扇等设备,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公开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多种修改、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法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回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管,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孔;
回水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回水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孔;
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回水管的外壁,所述密封件的外壁贴靠所述外套管的内壁;
所述回水管与所述外套管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回水管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管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当所述回水管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当所述回水管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进水孔错开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封堵所述第一进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且与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弹性件能够在受力变化时沿着所述外套管的轴向方向发生伸缩形变,以驱动所述回水管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外套管的第一端设有组装开口,所述固定座组装于所述第一端,并封堵所述组装开口;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水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端之间,以密封所述组装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的过渡区段;
所述外套管在所述第一区段处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区段处的内径;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回水管的外表面,当所述第二进水孔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过渡区段的内壁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段的内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与所述内壁倾角匹配的限位配合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包括形成有出水口的端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端部的抵接端,所述抵接端受力以使所述回水管朝向所述外套管内部运动,直至所述第二进水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8.一种加湿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加湿滤芯、水箱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回水阀;所述加湿滤芯、水箱和所述回水阀组装于所述基架;所述回水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形成出水口;
所述加湿滤芯包括第一回水口,所述水箱包括第二回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回水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水收集盘和回水收集盒,所述回水收集盘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回水收集盘设置于所述加湿滤芯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回水口位置对应以收集回落水;
所述回水收集盒设置于所述回水收集盘下方,且所述回水收集盒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孔及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滤芯包括滤芯主体、上水管和顶盖水槽,所述上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
所述顶盖水槽设置于所述滤芯主体顶部,且所述顶盖水槽设有与所述上水管连通的上水口以及与所述滤芯主体连通的进水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主体包括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所述第一回水口沿所述滤芯主体的周向分布于所述滤芯主体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箱体以及与所述箱体连通的送水管;所述加湿净化器包括机身水管;所述机身水管分别与所述送水管及所述上水管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抵接部,所述回水管包括抵接端;当水箱组装于所述基架时,抵接部与所述抵接端抵推配合,以使所述回水管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CN202222146305.6U 2022-08-15 2022-08-15 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 Active CN217927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6305.6U CN217927275U (zh) 2022-08-15 2022-08-15 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6305.6U CN217927275U (zh) 2022-08-15 2022-08-15 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7275U true CN217927275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67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6305.6U Active CN217927275U (zh) 2022-08-15 2022-08-15 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7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31668A (zh) 一种具有冷凝水回收加湿结构的空调
CN217927275U (zh) 回水阀及加湿净化器
CN100472140C (zh) 空调机
CN216385261U (zh) 一种端盖外置式冷凝器在线清洗装置
CN112493846A (zh) 蒸汽加热柜的供液系统
CN209857220U (zh) 空调加湿器和空调器
CN114618208A (zh) 一种热力管道过滤装置
CN220850850U (zh) 一种排气下水阀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CN209944552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255308B (zh) 空调器
CN114652215A (zh) 一种具有基站的清洁机系统
CN214341741U (zh) 蒸汽加热柜
CN214341728U (zh) 蒸汽加热柜的供液系统
CN217303000U (zh) 空调器
CN215597521U (zh) 一种空调
CN209385320U (zh) 双头隔膜泵组件和净水器
CN219846392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污水箱及清洁机
CN219797392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20624315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219578820U (zh) 机器人基站及机器人系统
CN214470183U (zh) 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CN215260214U (zh) 一种除湿机
CN220871048U (zh) 水箱结构及加湿器
CN114602256B (zh) 一种用于蒸汽锅炉系统的除尘装置
CN21550282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清洁机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