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0183U - 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0183U
CN214470183U CN202120172347.XU CN202120172347U CN214470183U CN 214470183 U CN214470183 U CN 214470183U CN 202120172347 U CN202120172347 U CN 202120172347U CN 214470183 U CN214470183 U CN 214470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cooling
cooling tow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723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龙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ruih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ruih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ruih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ruihe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723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0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0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0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冷却塔冷却系统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包括软化水装置、定压补水装置、冷却塔装置和空调装置,软化水装置的进水端与供水源相连,冷却塔装置的循环水进液管和定压补水装置的进水端均与软化水装置的出水端相连通;冷却塔装置的循环水出液管与空调装置相连通,空调装置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与循环水进液管相连通;定压补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设置在回流管上;本实用新型软化水装置软化效果显著,有效减少系统内部管路所出现的结垢现象,定压补水装置稳压补水效果显著,冷却塔装置和空调装置相互配合,冷却给效果显著,且能形成内循环回路,节约用水量。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冷却塔冷却系统作为一种常见的制冷设备被广泛使用,现有的冷却塔冷却设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有冷却塔冷却设备其系统管路通常易于结垢,不但会造成管路堵塞,而且会损坏设备,现有冷却塔冷却设备在使用时,由于水介质的温度变化以及水的损耗,往往会极大地影响整个系统的压力,从而导致压力不稳,现有冷却塔冷却设备其冷却塔还存在着布水效果较差,冷却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其整体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冷却塔冷却设备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软化水装置包括软化水处理装置、软化水检测装置和储水装置,软化水处理装置用于水的软化,软化水检测装置能够在线检测软化后的水,以便储水装置分类储存;软化水装置包括立式软化罐,立式软化罐设置有中心管、布水器、驱动管和刷洗装置,不但结构紧凑,而且清洗时采用刷洗和反洗相互配合清洗效果显著,同时还原树脂时,刷洗装置具有搅拌的作用,还原效果显著;布水器包括布水座和布水支管,导流和均布效果显著,有效保证软化效果,驱动管套设于中心管上,且可转动设置在布水座上,结构紧凑牢固;刷洗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毛刷,使毛刷与驱动管同步转动,结构牢固,刷洗效果显著;定压补水装置包括进液管路、补水驱动装置、立式稳压罐和稳压管路,进液管路和稳压管路用于软化水的导流,补水驱动装置和立式稳压罐相互配合,补水稳压效果显著,稳压管路上设置有排气装置,排空效果显著,避免因系统管路内部空气过多而导致的使用过程中的压力不稳、爆管等现象,极大地减少了管路故障,减少了运营成本;封堵组件包括球面堵头和浮子,球面堵头作为执行件,用于排气通道的封堵和导通,浮子作为动力件,随着管道内部水位的升降能够带动球面堵头升降,排空效果显著;阀体设置有导向孔,球面堵头和浮子通过导向杆相连,导向杆和导向孔滑动配合,具有导向的作用,避免球面堵头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晃动而与阀体内侧碰撞,造成损伤,延长使用周期,保证封堵效果;排气装置设置有封盖,封盖与阀体之间存在间隙,且封盖为桶体结构,在保证排气效果的前提下,减少灰尘、杂质等进入系统管路;冷却塔装置包括塔体,塔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排气装置、收水装置、布水装置、冷却填料层和集水装置,排气装置用于塔体的排气,收水装置用于所排气体中水分的回收,有效避免了软化水的损失,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保护环境,布水装置设置有软化水容纳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和升降调节板,软化水容纳装置用于软化水的储存,升降驱动装置和升降调节板相互配合,不但布水效果显著,而且能够实现流量的调节,冷却填料层能有效增大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便于水的蒸发,冷却效果显著,集水装置用于冷却水的收集;冷却填料层包括初级冷却层和次级冷却层,在使用的过程中气流自下而上流动,软化水自上而下流动,分两步冷却,进一步调过冷却效果;循环水出液管连接设置有冷却塔回流管,能够塔体内循环,循环水出液管上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能够适时检测管内水的温度,温度不合格的水回流至塔体内,温度合格的水输送至空调装置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包括软化水装置、定压补水装置、冷却塔装置和空调装置,其中:所述软化水装置的进水端与供水源相连,所述软化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支路和第二出水支路;所述冷却塔装置连接设置有循环水进液管和循环水出液管,所述循环水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水支路相连,所述循环水出液管与所述空调装置相连通,所述空调装置连接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循环水进液管相连通;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出水支路相连,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
优选地,所述软化水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软化水处理装置、软化水检测装置和储水装置,其中:所述软化水处理装置包括立式软化罐和储盐罐,所述立式软化罐和所述储盐罐均与供水源相连,所述立式软化罐与所述储盐罐相连;所述立式软化罐沿轴向竖直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顶端穿过所述立式软化罐且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中心管的底端设置有布水器;所述立式软化罐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管,所述驱动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驱动管的驱动端穿过所述立式软化罐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管位于所述立式软化罐内部的区段连接设置有刷洗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驱动管转动,以使所述刷洗装置刷洗所述立式软化罐的内壁;所述软化水检测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管上;所述储水装置包括软化水储存装置和废水储存装置,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软化水储存装置相连,所述软化水储存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水支路和所述第二出水支路相连;所述第二导流管与所述废水储存装置相连。
优选地,所述布水器包括布水座,其中:所述布水座的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中心管设置在所述布水座的顶部且与所述腔室相连通,所述布水座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布水支管,所有所述布水支管均与所述腔室相连通;所述驱动管的底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布水座上,所述驱动管的顶端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相连,所述驱动管的顶端形成驱动端。
优选地,所述刷洗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毛刷,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上支撑和所述下支撑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管上,所述上支撑和所述下支撑之间连接设置有毛刷,所述上支撑和所述下支撑均与所述驱动管同步转动,以使所述毛刷刷洗所述立式软化罐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定压补水装置包括进液管路、补水驱动装置、立式稳压罐和稳压管路,其中:所述进液管路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二出水支路相连通,所述进液管路的出液端与所述稳压管路相连通;所述补水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液管路上;所述立式稳压罐连接设置在所述稳压管路上;所述稳压管路上设置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阀体和封堵组件,所述阀体设置在所述稳压管路上,所述阀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安装腔室和下安装腔室,所述阀体顶部与所述上安装腔室连通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封堵组件的浮动端设置在所述下安装腔室内,所述封堵组件的封堵端设置在所述上安装腔室内且能封堵或者导通所述排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球面堵头和浮子,所述阀体设置有导向孔,所述上安装腔室和所述下安装腔室通过所述导向孔相连通,其中:所述球面堵头和所述浮子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安装腔室和所述下安装腔室内,所述球面堵头和所述浮子通过导向杆相连,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排气装置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可拆卸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封盖位于所述阀体顶部的排气孔上方;所述封盖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和所述排气孔形成所述排气通道;所述封盖设置为底端开口的桶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冷却塔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部设置有收水装置、布水装置、冷却填料层和集水装置,其中:所述塔体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设置有排气装置,所述收水装置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下侧;所述布水装置包括软化水容纳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和升降调节板,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设置在所述收水装置的下方,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与所述循环水进液管相连,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的底板均匀设置有布水孔,所述升降调节板设置在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内侧,所述升降调节板上均匀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和所述布水孔交错分布,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上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塔体上,且与所述升降调节板相连,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升降调节板升降,以调节所述布水孔的流通;所述冷却填料层设置在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下方;所述集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却填料层下方。
优选地,所述冷却填料层包括初级冷却层和次级冷却层,其中:所述初级冷却层和所述次级冷却层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次级冷却层下方。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出液管上连接设置有冷却塔回流管,所述冷却塔回流管与所述布水装置相连,所述冷却塔回流管上设置有水流驱动装置;所述循环水出液管上位于所述冷却塔回流管的上游位置连接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包括软化水装置、定压补水装置、冷却塔装置和空调装置,所述软化水装置的进水端与供水源相连,所述软化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支路和第二出水支路,软化水装置软化水源提供的水,使整个系统中所使用的水为软化水,有效减少系统管路、设备中出现的结垢现象,减少运营成本,第一出水支路和第二出水支路用于软化水的导流。
所述冷却塔装置连接设置有循环水进液管和循环水出液管,所述循环水进液管与所述第一支路相连,首次使用时,软化水可以经第一出水支路和循环水进液管进入至冷却塔装置内部,所述循环水出液管与所述空调装置相连通,所述空调装置连接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循环水进液管相连通,冷却塔装置用于水的冷却,其冷却后的水经所述循环水出液管输送至空调装置,当换热完成后,软化水再经回流管回流至冷却塔装置,形成内循环,不但能够实现水的重复利用,节约资源,而且冷却效果显著。
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出水支路相连,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水温度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系统的压力,通过定压补水装置不但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稳压补水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软化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式软化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式软化罐罐体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定压补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排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稳压罐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冷却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收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软化水装置;11、软化水处理装置;111、立式软化罐;1111、动力装置;1112、传动装置;1113、中心管;1114、布水器;1115、驱动管;1116、上支撑;1117、毛刷;1118、下支撑;112、储盐罐;113、第二进水管;114、浮球阀;115、第一进水管;116、第二出水管;117、第一出水管;118、第三电磁阀;119、第一排水管;110、第二排水管;12、软化水检测装置;13、储水装置;131、软化水储存装置;132、废水储存装置;133、第一电磁阀;134、第一导流管;135、第二导流管;136、第二电磁阀;2、定压补水装置;21、进液管路;211、第一进液支路;212、第二进液支路;22、补水驱动装置;221、补水泵;23、稳压罐;231、罐体;232、气囊;233、气室;234、水室;235、固定法兰;236、封盖法兰;237、接头;24、稳压管路;25、排气装置;2501、阀体;2502、上安装腔室;2503、下安装腔室;2504、排气孔;2505、球面堵头;2506、导向杆;2507、浮子;2508、导向孔;2509、封堵塞;2510、小型排气口;2511、间隙;2512、封盖;26、第六电磁阀;27、第五电磁阀;28、压力表;29、充气阀;3、冷却塔装置;31、塔体;32、收水装置;321、弧面片材;322、波浪片材;33、布水装置;331、升降驱动装置;3311、动力机构; 3312、同步器;3313、联动杆;3314、升降杆;332、软化水容纳装置;333、升降调节板;34、冷却填料层;341、初级冷却层;342、次级冷却层;35、集水装置;36、冷却塔控制装置;37、排气装置;38、滤网;39、水位检测装置; 310、第九电磁阀;311、第八电磁阀;312、冷却塔回流管;313、第七电磁阀; 314、温度检测装置;315、水流驱动装置;316、进风口;4、空调装置;5、驱动泵;6、第一出水支路;7、第二出水支路;8、循环水出液管;9、回流管; 10、循环水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包括软化水装置1、定压补水装置2、冷却塔装置3和空调装置4,软化水装置1的进水端与供水源相连,软化水装置1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支路6和第二出水支路7;冷却塔装置3连接设置有循环水进液管10和循环水出液管8,循环水进液管10余第一出水支路6相连,循环水出液管8与空调装置4相连通,空调装置4连接设置有回流管9,回流管9与循环水进液管 10相连;定压补水装置2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出水支路7相连,定压补水装置2的出水端连接设置在回流管9上。
使用时,供水源提供的水进入至软化水装置1,软化水装置1制得软化水,并流入至第一出水支路6和/或第二出水支路7,第一出水支路6内的软化水直接经循环水进液管10进入至冷却塔装置3内部,第二出水支路7内的软化水经定压补水装置2、回流管9和循环水进液管10进入至冷却塔装置3内部,冷却塔装置3对软化水冷却后,并将冷却水通过循环水出液管8输送至空调装置4,冷却水热交换后,由回流管9回流至冷却塔装置3。
本实用新型通过软化水装置1使整个系统中所使用的水为软化水,软化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系统内部管路所出现的结垢现象,通过定压补水装置2 用于系统的稳压补水,效果显著,通过冷却塔装置3和空调装置4,不但冷却效果显著,而且能够形成系统内循环回路,节约用水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图5所示,软化水装置1包括软化水处理装置11、软化水检测装置12和储水装置13,软化水处理装置11、软化水检测装置12和储水装置13依次设置,软化水检测装置12采用现有在线检测装置。
软化水处理装置11包括立式软化罐111和储盐罐112,立式软化罐111顶部设置有控制器和多向集水阀,该部分结构和原理与现有软化水装置1相同。立式软化罐111内部盛放有树脂,储盐罐112内盛放有盐。
优选地,立式软化罐11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可拆卸法兰连接有盖板,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多向集水阀均设置在所述盖板上,便于树脂的更换和补充;储盐罐11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可拆卸法兰连接有盖板,便于盐的补充。
立式软化罐111连接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15和第一出水管117,储盐罐112 连接设置有第二进水管113和第二出水管116,立式软化罐111通过第一进水管115与供水源相连,软化水检测装置12连接设置在第一出水管117上,储盐罐112通过第二进水管113与供水源相连,第二进水管113的出水端设置有浮球阀114,供水源提供的水经第二进水管113进入至储盐罐112内,当储盐罐112内的水位到达浮球阀114位置时,浮球阀114阻流第二进水管113的出水端,储盐罐112通过第二出水管116与立式软化罐111相连;当还原立式软化罐111内部的树脂时,储盐罐112内部的盐水经第二出水管116进入至立式软化罐111,从而还原再生立式软化罐111内部的树脂,保证软化效果。
立式软化罐111沿轴向竖直设置有中心管1113,中心管1113的顶端穿过立式软化罐111且与第一出水管117相连通;中心管1113的底端设置有布水器 1114。
立式软化罐11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管1115,驱动管1115套设在中心管1113 上,驱动管1115的驱动端穿过立式软化罐111与驱动装置相连,驱动管1115 位于立式软化罐111内部的区段连接设置有刷洗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带动驱动管1115转动,以使刷洗装置刷洗立式软化罐111的内壁。
使用时,供水源提供硬水,硬水进入至软化水处理装置11进行软化,软化后的水依次经布水器1114、中心管1113和第一出水管117排出,排出的软化水经软化水检测装置12适时检测,之后由储水装置13储存。
清洗时,将软化水调节至反洗状态,此时,所述驱动装置打开,所述驱动装置带动驱动管1115转动,刷洗装置与驱动管1115同步转动,刷洗装置开始刷洗立式软化罐111的内壁。
还原树脂时,将软化水调节至还原状态,此时,所述驱动装置打开,所述驱动装置带动驱动管1115转动,刷洗装置与驱动管1115同步转动,刷洗装置起到搅拌的作用,促进树脂还原。
储水装置13包括软化水储存装置131和废水储存装置132,第一出水管 117的进水端与中心管1113的顶端相连,软化水检测装置12连接设置在第一出水管117上,第一出水管117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导流管134和第二导流管135。
第一导流管134与软化水储存装置131相连,软化水储存装置131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支路6和第二出水支路7;第二导流管135与废水储存装置132相连;软化水储存装置131和废水储存装置132分别收集质量合格的软化水和质量不合格软化水。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布水器1114包括布水座,所述布水座的内部设置有腔室,中心管1113竖直设置在布水座的顶部且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布水座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布水支管,所有所述布水支管均与所述腔室相连通;供水源提供的硬水进入立式软化罐111软化后,软化水依次经所述布水支管、所述腔室和中心管1113,并由第一出水管117排出,均布效果显著,保证软化质量。
驱动管1115的底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布水座上,驱动管1115的顶端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相连,驱动管1115的顶端形成驱动端。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为电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111和传动装置1112,动力装置1111设置为电机,传动装置1112设置为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或者齿轮传动机构。
优选地,传动装置1112设置为齿轮传动机构,其包括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和减速齿轮组,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均与所述减速齿轮组相啮合,所述输入齿轮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输出齿轮固定套设在驱动管 1115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刷洗装置与立式软化罐111的内部腔室相适配,所述刷洗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毛刷1117,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1116和下支撑1118,上支撑1116和下支撑1118固定套设在驱动管1115上,上支撑1116 和下支撑1118之间连接设置有毛刷1117,上支撑1116和下支撑1118均与驱动管1115同步转动,以使毛刷1117刷洗罐体231的内壁。
所述刷洗装置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所有刷洗装置周向均匀设置在驱动管1115上。
如图5所示,上支撑1116包括套筒和若干支撑杆,所述套筒固定套设在驱动管1115的上部区段上,所有所述支撑杆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壁上,下支撑1118与上支撑1116结构相同,上下支撑杆一一对应,对应上侧的支撑杆和下侧的支撑杆之间均竖直设置有毛刷1117。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导流管134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133,第二导流管135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6,软化水装置1包括软化水控制装置,软化水处理装置11、软化水检测装置12、第一电磁阀133和第二电磁阀 136均与所述软化水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使用的过程中,软化水检测装置12在线适时检测第一出水管117输出的软化水,并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所述软化水控制装置。
当软化水质量合格时,所述软化水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133打开,第二电磁阀136关闭,合格的软化水经第一导流管134进入至软化水储存装置 131。
当软化水质量不合格时,所述软化水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133关闭,第二电磁阀136打开,不合格的软化水经第二导流管135进入至废水储存装置 132。
软化水检测装置12在检测到软化水不合格后,所述软化水控制装置及时作出反应,关闭第一电磁阀133和第二电磁阀136,控制软化水处理装置11依次开启清洗功能和树脂还原功能。
立式软化罐111上连接设置有第一排水管119,清洗功能或者树脂还原功能时,第一排水管119用于废水的排放,第一排水管119与废水储存装置132 相连,第一排水管119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储盐罐112连接设置有第二排水管110,第二排水管110与废水储存装置 132相连,第二排水管110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18,第三电磁阀118与所述软化水控制装置电连接,废水储存装置132上设置有液位计,第二排水管110用于废水的排放。
软化水储存装置131连接设置有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三排水管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支路6和第二出水支路7,软化水储存装置131上设置有液位计,所述第三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支路,所述排水支路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6-图9所示,定压补水装置2包括进液管路21、补水驱动装置22、立式稳压罐23和稳压管路24。
进液管路21的进液端与第二出水支路7相连通,进液管路21的出液端与稳压管路24相连通。
补水驱动装置22包括补水泵221,补水泵221设置在进液管路21上。
立式稳压罐23连接设置在稳压管路24上。
稳压管路24上设置有排气装置25,排气装置25包括三通接头、阀体2501 和封堵组件,所述三通接头连接设置在稳压管路24上,阀体2501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上,阀体250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安装腔室2502和下安装腔室 2503,阀体2501顶部与上安装腔室2502连通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封堵组件的浮动端设置在下安装腔室2503内,所述封堵组件的封堵端设置在上安装腔室 2502内且能封堵或者导通所述排气通道。
当系统内的水量减少,系统压力降低时,立式稳压罐23内的水会返回系统,当稳压罐23内的水量较少,或者用完时,补水泵221打开,一方面为系统补水,另一方面能够向稳压罐23内补水,当系统达到设定的最大压力时,补水泵221关闭。
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排气装置25用于管路内空气的排出,当管路内部气体较多时,所述封堵组件的封堵端脱离所述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导通,排出空气;当气体排尽后,随着水位的上升,所述封堵组件的浮动端上升,带动所述封堵组件的封堵端上升并封堵所述排气通道,避免空气再次进入管路内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球面堵头2505和浮子2507,阀体2501水平设置有隔块,所述隔块将阀体250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安装腔室2502和下安装腔室2503,所述隔块上竖直设置有导向孔2508,上安装腔室2502和下安装腔室2503通过导向孔2508相连通。
球面堵头2505和浮子2507分别设置在上安装腔室2502和下安装腔室2503 内,球面堵头2505和浮子2507通过导向杆2506相连,导向杆2506与导向孔 2508相适配,导向杆2506与导向孔2508滑动配合,球面堵头2505形成所述封堵组件的封堵端,浮子2507形成所述封堵组件的浮动端;相比较现有的排空装置,导向杆2506和导向孔2508相互配合,能够有效防止球面堵头2505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晃动,有效地避免了球面堵头2505两侧与阀体2501内侧壁触碰,使用寿命长久。
可选地,导向孔2508和导向杆2506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在不影响升降的前提下,进一步稳定升降过程,避免发生晃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排气装置25设置有封盖2512,阀体2501的顶部周向设置有安装支柱,封盖2512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柱上,封盖 2512位于阀体2501顶部的排气孔2504上方,排气孔2504与球面堵头2505相适配。
封盖2512与阀体2501之间设置有间隙2511,间隙2511和排气孔2504形成所述排气通道。
封盖2512设置为底端开口的桶体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异物、灰尘等进入系统管路。
阀体2501顶部相对于排气孔2504周向均匀设置有小型排气口2510,球面堵头2505上对应小型排气口2510的位置设置为封堵塞2509;当球面堵头2505 距离排气孔2504较近或者球面堵头2505部分进入至排气孔2504时,空气主要由小型排气口2510排出,当空气排完后,球面堵头2505完全封堵排气孔2504,封堵塞2509封堵小型排气口2510,小型排气口2510的设置,避免因球面堵头 2505距离排气孔2504较近或者球面堵头2505部分进入至排气孔2504时影响排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稳压罐23包括罐体231,罐体231内部设置有气室 233和水室234;罐体231上连接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水室 234和稳压管路24相连。
如图9所示,罐体231内部设置有气囊232,气囊232的内部空间形成水室234;气囊232外壁与罐体231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气室233,稳压罐23设置为气囊式稳压罐,稳压效果显著,设备使用周期长久。
优选地,如图9所示,罐体23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法兰安装盘和下法兰安装盘,气囊2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凸缘安装部和下凸缘安装部,所述上法兰安装盘法兰连接有封盖法兰236,所述上凸缘安装部位于所述上法兰安装盘和封盖法兰236之间;所述下法兰安装盘法兰连接有固定法兰235,所述下凸缘安装部位于所述下法兰安装盘和固定法兰235之间,气囊232的底端与水室234连通设置有接头237,接头237穿过固定法兰235与所述导流管相连,采用该结构,不但气囊232能够实现更换,而且更换操作便捷,同时配合密封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如图6和图7所示,罐体231上设置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气室233相连通,所述充气管上设置有充气阀29,定压补水装置2包括定压补水控制装置,充气阀29和补水驱动装置22均与所述定压补水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液管路21包括第一进液支路211和第二进液支路212,第一进液支路 211的进液端和第二进液支路212的进液端均与第二出水支路7相连,第一进液支路211的出液端和第二进液支路212的出液端均与稳压管路24相连。第一进液支路211和第二进液支路212上均设置有补水驱动装置22,两个补水驱动装置22一个正常使用,另一个为备用。
第一进液支路211和第二进液支路212上分别设置有第五电磁阀27和第六电磁阀26,第五电磁阀27和第六电磁阀26均与定压补水控制装置电连接;稳压管路24上位于补水驱动装置22和稳压罐23之间设置有压力表28,压力表28与所述定压补水控制装置电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0-图13所示,冷却塔装置3包括塔体31,塔体31内部设置有收水装置32、布水装置33、冷却填料层34和集水装置35。
塔体3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设置有排气装置37,排气装置37设置为排气扇,所述排气口的上侧设置有滤网38,滤网38设置为底部开口的桶体结构,在保证气体流通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杂物的进入。
收水装置32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下侧,可选地,如图12所示,收水装置32 包括层级设置的若干收水单元,所述收水单元包括弧面片材321和波浪片材 322,弧面片材321设置在波浪片材322上,能够形成多方向通气导槽,在保证排气通常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增大排气过程中蒸汽与收水装置32的接触面积,提高收水率,减少软化水的损失。
所述布水装置33包括软化水容纳装置332、升降驱动装置331和升降调节板333,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332设置在所述收水装置32的下方,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332与所述循环水进液管10相连。
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332的底板均匀设置有布水孔,所述升降调节板333 设置在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332内侧,所述升降调节板333上均匀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和所述布水孔交错分布。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31设置在所述塔体31上,且与所述升降调节板333 相连,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31能驱动所述升降调节板333升降,以调节所述布水孔的流通。
如图13所示,升降驱动装置331包括动力机构3311和电动同步升降机构,动力机构3311与所述电动同步升降机构的驱动端传动相连;所述电动同步升降机构与升降调节板333相连,所述电动同步升降机构包括同步器3312、联动杆 3313和升降杆3314,同步器331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同步器3312通过联动杆3313依次相连,其中一个联动杆3313与动力机构3311传动相连,动力机构3311包括电机和减速箱。
当升降调节板333与软化水容纳装置332的底板贴合时,升降调节板333 封堵所述布水孔,所述底板封堵所述调节孔,调节孔的设置,使布水更加均匀。
冷却塔装置3包括冷却塔控制装置36,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332上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39,循环水进液管10上设置有第九电磁阀310,升降驱动装置 331、水位检测装置39和第三电磁阀均与冷却塔控制装置36电连接。
可选地,塔体31包括内塔体31和外塔体31,收水装置32、布水装置33、冷却填料层34和集水装置35均设置在内塔体31内,所述内塔体31和所述外塔体31之间设置有夹腔,控制装置和管路设置在所述夹腔内。
冷却填料层34设置在软化水容纳装置332下方。
集水装置35设置在冷却填料层34下方。
使用时,软化水由循环水进液管10进入至软化水容纳装置332,经冷却填料层34后汇流至集水装置35,空气则从下方进入塔体31,依次经冷却填料层 34和收水装置32后,由所述排气口排出,空气和软化水流动时,气液接触,软化水部分蒸发,得到冷却水;在上述过程中,水位检测装置39检测软化水容纳装置332内部的水位信息,并传递至冷却塔控制装置36,冷却塔控制装置36 根据该信息控制升降驱动装置331,进控制升降调节板333升降,以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冷却填料层34包括初级冷却层341和次级冷却层 342。
初级冷却层341和所述次级冷却层34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初级冷却层341 采用点滴型网格淋水填料,具有耐高温和通风阻力低的特点,次级冷却层342 采用薄膜式淋水填料,其采用PVC材质制成,填料性能优良。
塔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316,进风口316位于次级冷却层342下方,空气经进风口316从下至上流动,由所述排气口排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0和图11所示,集水装置35包括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设置在次级冷却层342下方;所述集水箱与循环水出液管8相连,循环水出液管8上连接设置有冷却塔回流管312,冷却塔回流管312与布水装置33相连。
冷却塔回流管312上设置有水流驱动装置315,水流驱动装置315设置为潜水泵,所述潜水泵设置在所述集水箱内。
循环水出液管8上设置有第七电磁阀313,冷却塔回流管312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311,循环水出液管8上位于冷却塔回流管312的上游位置连接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314,第七电磁阀313、第八电磁阀311和温度检测装置314 均与冷却塔控制装置36电连接。
在使用的过程中,温度检测装置314适时采集出液管中冷却水的温度信息,并将该信息反馈至冷却塔控制装置36,当温度符合要求时,冷却塔控制装置36 控制第七电磁阀313打开,第八电磁阀311关闭,冷却水出水管导通,当温度不符合要求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七电磁阀313关闭,第八电磁阀311打开,冷却塔回流管312导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化水装置、定压补水装置、冷却塔装置和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软化水装置的进水端与供水源相连,所述软化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支路和第二出水支路;
所述冷却塔装置连接设置有循环水进液管和循环水出液管,所述循环水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水支路相连,所述循环水出液管与所述空调装置相连通,所述空调装置连接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循环水进液管相连通;
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出水支路相连,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水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软化水处理装置、软化水检测装置和储水装置,其中:
所述软化水处理装置包括立式软化罐和储盐罐,所述立式软化罐和所述储盐罐均与供水源相连,所述立式软化罐与所述储盐罐相连;
所述立式软化罐沿轴向竖直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顶端穿过所述立式软化罐且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中心管的底端设置有布水器;所述立式软化罐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管,所述驱动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驱动管的驱动端穿过所述立式软化罐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管位于所述立式软化罐内部的区段连接设置有刷洗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驱动管转动,以使所述刷洗装置刷洗所述立式软化罐的内壁;
所述软化水检测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管上;
所述储水装置包括软化水储存装置和废水储存装置,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软化水储存装置相连,所述软化水储存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水支路和所述第二出水支路;所述第二导流管与所述废水储存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包括布水座,其中:
所述布水座的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中心管设置在所述布水座的顶部且与所述腔室相连通,所述布水座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布水支管,所有所述布水支管均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所述驱动管的底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布水座上,所述驱动管的顶端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相连,所述驱动管的顶端形成驱动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洗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毛刷,其中: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上支撑和所述下支撑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管上,所述上支撑和所述下支撑之间连接设置有毛刷,所述上支撑和所述下支撑均与所述驱动管同步转动,以使所述毛刷刷洗所述立式软化罐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补水装置包括进液管路、补水驱动装置、立式稳压罐和稳压管路,其中:
所述进液管路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二出水支路相连通,所述进液管路的出液端与所述稳压管路相连通;
所述补水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液管路上;
所述立式稳压罐连接设置在所述稳压管路上;
所述稳压管路上设置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阀体和封堵组件,所述阀体设置在所述稳压管路上,所述阀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安装腔室和下安装腔室,所述阀体顶部与所述上安装腔室连通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封堵组件的浮动端设置在所述下安装腔室内,所述封堵组件的封堵端设置在所述上安装腔室内且能封堵或者导通所述排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球面堵头和浮子,所述阀体设置有导向孔,所述上安装腔室和所述下安装腔室通过所述导向孔相连通,其中:
所述球面堵头和所述浮子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安装腔室和所述下安装腔室内,所述球面堵头和所述浮子通过导向杆相连,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可拆卸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封盖位于所述阀体顶部的排气孔上方;
所述封盖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和所述排气孔形成所述排气通道;
所述封盖设置为底端开口的桶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部设置有收水装置、布水装置、冷却填料层和集水装置,其中:
所述塔体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设置有排气装置,所述收水装置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下侧;
所述布水装置包括软化水容纳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和升降调节板,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设置在所述收水装置的下方,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与所述循环水进液管相连,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的底板均匀设置有布水孔,所述升降调节板设置在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内侧,所述升降调节板上均匀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和所述布水孔交错分布,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上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塔体上,且与所述升降调节板相连,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升降调节板升降,以调节所述布水孔的流通;
所述冷却填料层设置在所述软化水容纳装置下方;
所述集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却填料层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填料层包括初级冷却层和次级冷却层,其中:
所述初级冷却层和所述次级冷却层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所述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次级冷却层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出液管上连接设置有冷却塔回流管,所述冷却塔回流管与所述布水装置相连,所述冷却塔回流管上设置有水流驱动装置;
所述循环水出液管上位于所述冷却塔回流管的上游位置连接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CN202120172347.XU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Active CN214470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2347.XU CN214470183U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2347.XU CN214470183U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0183U true CN214470183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13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72347.XU Active CN214470183U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0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2315A (zh) 淡化物自冷凝多级交叉循环空气增湿除湿含盐水处理装置
CN204678576U (zh) 基于太阳能发电的单风机压入式波节管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14470183U (zh) 一种智能冷却塔冷却系统
CN205299718U (zh) 电采暖炉及使用该电采暖炉的采暖装置
CN101424456A (zh) 分舱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14199001U (zh) 一种冷热源中央空调系统
CN208871594U (zh) 一种管道蒸汽横压供气系统
CN208187233U (zh) 一种冷凝器自动在线清洗装置
CN105276732A (zh) 蒸发冷却全热回收机组
CN202547488U (zh) 用于中央空调水冷机组冷凝器的在线清洗系统
CN214370549U (zh) 一种智能锅炉供暖系统
CN210980920U (zh) 一种供暖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7112965U (zh) 多能互补供暖系统
CN212619299U (zh) 一种气泡扰动防结垢的电热水器
CN217764657U (zh) 一种工业散热器绝热系统循环水除藻清洁装置
CN102022771A (zh) 热交换采暖系统
CN205233758U (zh) 热回收热水器以及洗头床
CN110822983A (zh) 一种具备自清洗功能的无动力冷凝器胶球在线清洗装置
CN204593698U (zh) 无二次风机的间接-滚筒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18954996U (zh) 一种防结垢的地暖热泵系统
CN205174647U (zh) 基于蒸发冷却全热回收的空调机组
CN217785502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工程供水装置
CN221197392U (zh) 一种蒸汽锅炉用节能器
CN219297315U (zh) 一种纯化水过滤灭菌控制装置
CN218955174U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电热水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