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6093U -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6093U
CN217926093U CN202222341038.8U CN202222341038U CN217926093U CN 217926093 U CN217926093 U CN 217926093U CN 202222341038 U CN202222341038 U CN 202222341038U CN 217926093 U CN217926093 U CN 217926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hole
groove
coolant fl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10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文广
夏彩霞
王河清
赵宇波
刘兴
袁月芬
李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Tiany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Tiany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Tiany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Tiany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10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6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6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6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包括导管、气门、座圈以及具有气流通道的缸盖,导管定位装配于所缸盖上,所座圈定位装配于缸盖上,导管和座圈相对地设置,气门沿轴向可活动地装配于导管上,气门用于与座圈配合进而封堵或开启气流通道,缸盖上设有用于装配导管的第一安装孔,导管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缸盖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第一冷却流道通过第一冷却过孔和第一冷却液流通槽连通,第二冷却流道通过第二冷却过孔和第一冷却液流通槽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盖结构,冷却效果好,从而实现更有效降低导管、气门的工作温度,提高气门组件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背景技术
四冲程发动机经历一百多年发展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动力机械,气门与座圈作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密封进/排气口的关键基础零件,用于封锁气流通道,控制发动机的气体交换。
随着发动机强化度的不断提高,导管、气门以及座圈的工作温度也逐步提升,在升级气门组件材料的同时,发动机缸盖上也设计有对座圈、导管进行水道冷却。如图1所示的现有气门组件冷却结构,气门组件主要包括气门、座圈、导管,缸盖与座圈、导管配合的位置附近设计有冷却液通道,通过冷却液通道内的冷却流体有效冷却缸盖、座圈及导管等零部件。但是,现有现有气门组件冷却结构存在对于强化度的不断提高发动机冷却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缸盖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气门组件冷却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包括导管、气门、座圈以及具有气流通道的缸盖,导管定位装配于所缸盖上,所座圈定位装配于缸盖上,导管和座圈相对地设置,气门沿轴向可活动地装配于导管上,气门用于与座圈配合进而封堵或开启气流通道,缸盖上设有用于装配导管的第一安装孔,导管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处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的端部的导管的圆周外壁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缸盖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第一冷却流道通过第一冷却过孔和第一冷却液流通槽连通,第二冷却流道通过第二冷却过孔和第一冷却液流通槽连通。
进一步地,冷却液流通槽的槽面的形状为沿径向内凹的弧形状。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靠近导管的底部布设。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相对布设,第一冷却过孔和第二冷却过孔相对布设,第一冷却过孔沿导管的径向方向布设,第一冷却过孔正对第一冷却液流通槽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过孔的孔边缘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的槽口边缘之间留有间距,第一冷却过孔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的汇流处设有导流倒角。
进一步地,缸盖上设有用于装配座圈的第二安装孔,座圈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二冷却液流通槽,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的外部的缸盖的盖壁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缸盖上还分别设有第三冷却流道和第四冷却流道,第三冷却流道通过第三冷却过孔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连通,第四冷却流道通过第四冷却过孔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冷却液通槽设于座圈的顶部,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外部的缸盖的盖顶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端面通过端部密封圈密封连接,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外部的缸盖的盖圆周壁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通过过盈配合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冷却流道和第四冷却流道相对布设,第三冷却过孔和第四冷却过孔相对布设,第三冷却过孔沿斜向布设,第三冷却的下倾端的孔边缘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的槽口边缘平齐布设。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盖结构,通过导管和座圈相对地设置,气门沿轴向可活动地装配于导管上,气门用于与座圈配合进而封堵或开启气流通道进而实现控制发动机的气体交换;由于导管定位装配于所缸盖上,通过导管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第一冷却液流通槽为侧向开口的整环状结构,处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的端部的导管的圆周外壁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第一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流体通过第一冷却过孔流入至第一冷却液流通槽,在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的引导作用下通过第二冷却过孔流出至第二冷却流道,流经第一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流体直接与导管接触,冷却效果好,从而实现更有效降低导管、气门的工作温度,提高气门组件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气门组件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例说明:
100、发动机缸盖结构;10、导管;101、第一冷却液流通槽;20、气门;30、座圈;301、第二冷却液流通槽;40、缸盖;401、气流通道;402、第一冷却流道;403、第二冷却流道;404、第三冷却流道;405、第四冷却流道;406、第一冷却过孔;407、第二冷却过孔;408、第三冷却过孔; 409、第四冷却过孔;50、端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100,包括导管10、气门20、座圈30以及具有气流通道 401的缸盖40,导管10定位装配于所缸盖40上,所座圈30定位装配于缸盖40上,导管10和座圈30相对地设置,气门20沿轴向可活动地装配于导管10上,气门20用于与座圈30配合进而封堵或开启气流通道401,缸盖40上设有用于装配导管10的第一安装孔,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处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端部的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缸盖40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冷却流道402和第二冷却流道403,第一冷却流道402通过第一冷却过孔406和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连通,第二冷却流道403通过第二冷却过孔407和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盖结构100,通过导管10和座圈30相对地设置,气门20沿轴向可活动地装配于导管10上,气门20用于与座圈30配合进而封堵或开启气流通道401进而实现控制发动机的气体交换;由于导管10定位装配于所缸盖40上,通过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为侧向开口的整环状结构,处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端部的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第一冷却流道402内的冷却流体通过第一冷却过孔406 流入至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在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引导作用下通过第二冷却过孔407流出至第二冷却流道403,流经第一冷却流道402内的冷却流体直接与导管10接触,冷却效果好,从而实现更有效降低导管10、气门20的工作温度,提高气门20组件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为防止冷却流体泄漏进入气流通道401及缸内,处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端部的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可选地,导管10采用过盈配合实现与缸盖40(缸盖 40的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或者,处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 的端部的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在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了,可以采用在铸造的过程中在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冷流流体受力急剧变化导致扰动过大,冷却液流通槽的槽面的形状为沿径向内凹的弧形状。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靠近导管10的底部布设。可以理解地,导管10的底部靠近发动机的燃烧室设置,为了合理地对导管10进行降温,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靠近导管10的底部布设。
进一步地,为了对导管10进行快速冷却并保证冷却的均衡性,第一冷却流道402和第二冷却流道403相对布设,第一冷却过孔406和第二冷却过孔407相对布设,第一冷却过孔406沿导管10的径向方向布设,第一冷却过孔406正对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过孔406的孔边缘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槽口边缘之间留有间距,第一冷却过孔406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汇流处设有导流倒角。可以理解地,第二冷却过孔407的结构与第一冷却过孔 406相同。
进一步地,缸盖40上设有用于装配座圈30的第二安装孔,座圈30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的外部的缸盖40的盖壁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缸盖 40上还分别设有第三冷却流道404和第四冷却流道405,第三冷却流道 404通过第三冷却过孔408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连通,第四冷却流道405通过第四冷却过孔409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连通。通过座圈30定位装配在缸盖40上,座圈30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的外部的缸盖40的盖壁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第三冷却流道404内的冷却流体通过第三冷却过孔408流入至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在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的引导作用下通过第四冷却过孔409流出至第四冷却流道405,流经第二冷却流道 403内的冷却流体直接与座圈30接触,冷却效果好,从而实现更有效降低座圈30、气门20的工作温度,提高气门20组件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二冷却液通槽设于座圈30的顶部,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外部的缸盖40的盖顶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端面通过端部密封圈50 密封连接,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外部的缸盖40的盖圆周壁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通过过盈配合密封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座圈30采用增大外形尺寸通过过盈配合和采用端部密封圈50方式实现密封,即座圈30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之间的轴向间隙通过过盈配合密封,座圈30与第二安装孔的孔断面之间的径向间隙通过端部密封圈50密封。
进一步地,第三冷却流道404和第四冷却流道405相对布设,第三冷却过孔408和第四冷却过孔409相对布设,第三冷却过孔408沿斜向布设,第三冷却的下倾端的孔边缘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的槽口边缘平齐布设。
进一步地,第三冷却过孔408沿轴向的倾斜角度为145度至180度之间。可以理解地,第四冷却过孔409的结构与第三冷却过孔408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座圈30处于缸盖40靠近发动机燃烧室的底部,第一安装孔设置于缸盖40的顶部,导管10定位装配在第一安装孔上且导管10 的底部靠近发动机的燃烧室设置,由于第一冷却流道402和第二冷却流道 403设置在第一安装孔的外围且处于第一安装孔的轴向中部区域,第三冷却流道404和第四冷却流道405设置在第二安装孔的外围且处于第二安装孔的斜上方;通过采用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处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端部的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冷却液流通槽的槽面的形状为沿径向内凹的弧形状,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靠近导管10的底部布设,第一冷却流道 402和第二冷却流道403相对布设,第一冷却过孔406和第二冷却过孔407 相对布设,第一冷却过孔406沿导管10的径向方向布设,第一冷却过孔 406正对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设置,第一冷却过孔406的孔边缘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槽口边缘之间留有间距,第一冷却过孔406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汇流处设有导流倒角的技术方案,根据现有盖体的结构,充分考虑冷却流体的流动特性以及发动机工作时工作温度的特性,通过使冷却流体在导管10的圆周外壁面流动进行冷却的同时,避免了由于冷却流体扰动过大,导致导管10的底部位置处的冷却流体流动不平稳引发的其他问题;通过采用缸盖40上设有用于装配座圈30的第二安装孔,座圈30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的外部的缸盖40的盖壁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缸盖 40上还分别设有第三冷却流道404和第四冷却流道405,第三冷却流道404通过第三冷却过孔408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连通,第四冷却流道 405通过第四冷却过孔409和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连通,第二冷却液通槽设于座圈30的顶部,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外部的缸盖40的盖顶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端面通过端部密封圈50密封连接,处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外部的缸盖40的盖圆周壁面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通过过盈配合密封连接,第三冷却流道404和第四冷却流道405相对布设,第三冷却过孔408和第四冷却过孔409相对布设,第三冷却过孔408沿斜向布设,第三冷却的下倾端的孔边缘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的槽口边缘平齐布设,且第三冷却过孔408沿轴向的倾斜角度为145度至180度之间,充分考虑冷却流体的流动特性以及发动机工作时工作温度的特性,通过使冷却流体在座圈30的顶端的圆周外壁面流动进行冷却的同时,避免了由于冷却流体扰动过大,导致座圈30的顶端位置处的冷却流体流动不平稳引发的其他问题。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导管10与缸盖40通过过盈配合密封连接,第一冷却过孔406沿导管10的径向方向布设,第一冷却过孔406 正对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设置,第一冷却过孔406的孔边缘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槽口边缘之间留有间距,第一冷却过孔406与第一冷却液流通槽101的汇流处设有导流倒角,有利于避免冷却流体泄露;由于座圈 30与第二安装孔的孔断面之间的径向间隙通过端部密封圈50密封,采用第三冷却的下倾端的孔边缘与第二冷却液流通槽301的槽口边缘平齐布设的方案,有利于减少冷却流体的扰动,避免冷却流体通过端部密封圈50泄露。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导管、气门、座圈以及具有气流通道的缸盖,所述导管定位装配于所缸盖上,所座圈定位装配于所述缸盖上,所述导管和所述座圈相对地设置,所述气门沿轴向可活动地装配于所述导管上,所述气门用于与所述座圈配合进而封堵或开启所述气流通道,
所述缸盖上设有用于装配所述导管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导管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冷却液流通槽,处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的端部的所述导管的圆周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所述缸盖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通过第一冷却过孔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流道通过第二冷却过孔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液流通槽的槽面的形状为沿径向内凹的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靠近所述导管的底部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相对布设,所述第一冷却过孔和所述第二冷却过孔相对布设,所述第一冷却过孔沿所述导管的径向方向布设,所述第一冷却过孔正对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过孔的孔边缘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的槽口边缘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第一冷却过孔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通槽的汇流处设有导流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盖上设有用于装配所述座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座圈的圆周外壁面凹设有呈环状的第二冷却液流通槽,处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通槽的外部的所述缸盖的盖壁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密封连接,所述缸盖上还分别设有第三冷却流道和第四冷却流道,所述第三冷却流道通过第三冷却过孔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通槽连通,所述第四冷却流道通过第四冷却过孔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通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却液通槽设于所述座圈的顶部,处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通槽外部的所述缸盖的盖顶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端面通过端部密封圈密封连接,处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通槽外部的所述缸盖的盖圆周壁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面通过过盈配合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冷却流道和所述第四冷却流道相对布设,所述第三冷却过孔和所述第四冷却过孔相对布设,所述第三冷却过孔沿斜向布设,所述第三冷却的下倾端的孔边缘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通槽的槽口边缘平齐布设。
CN202222341038.8U 2022-09-03 2022-09-03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Active CN217926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1038.8U CN217926093U (zh) 2022-09-03 2022-09-03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1038.8U CN217926093U (zh) 2022-09-03 2022-09-03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6093U true CN217926093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3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1038.8U Active CN217926093U (zh) 2022-09-03 2022-09-03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6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7942B (zh) 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和变速箱壳体
CN217926093U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CN104975930A (zh)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全封闭内循环水冷结构
CN115306577A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CN209692529U (zh) 电机壳体水冷结构
CN212338230U (zh) 一种蒸汽减温减压调节阀
CN218644889U (zh) 一种九通道电子水阀
CN21619851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缸套
CN214007258U (zh) 气门杆密封套和气门总成
CN109185099A (zh) 全水冷空气压缩机
CN210756980U (zh) 导风装置以及包含其的角磨机
CN209855912U (zh) 一种气缸盖水冷排气阀座的安装结构
CN207297185U (zh) 一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气缸体结构
CN208040546U (zh) 气缸套总成
CN219827765U (zh) 一种蝶形水阀的阀体底部密封结构及蝶形水阀
CN218717160U (zh) 发动机燃烧系统
CN109888979A (zh) 电机壳体水冷结构
CN214836736U (zh) 一种耐油污型汽车缸套
CN212614934U (zh) 一种柴油机机油冷却器
CN209875248U (zh) 一种圆盘式水冷冷却器的水壳体结构
CN113202613B (zh) 一种节温器壳体及安装方法
CN112502847A (zh) 发动机缸盖及天然气发动机
CN214741631U (zh) 节温器壳体
CN213929681U (zh) 一种专用高温平衡笼式调节阀
CN216157770U (zh) 气缸套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