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13789U - 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 Google Patents

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13789U
CN217913789U CN202121055903.1U CN202121055903U CN217913789U CN 217913789 U CN217913789 U CN 217913789U CN 202121055903 U CN202121055903 U CN 202121055903U CN 217913789 U CN217913789 U CN 217913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assembling
assembly
distribut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559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龙
赖鼎
聂宗军
梁勇
匡文清
陈志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559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13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13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13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种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包括与保护门上料机构连接的分料机构,与弹簧上料机构连接的弹簧装配机构,分料机构将保护门移动到与弹簧装配机构对应的位置,弹簧装配机构将弹簧装配到分料机构上的保护门上,实现了保护门的上料、弹簧的上料以及弹簧装配到保护门上的自动化,效率高且成本低,而且分料机构在对保护门进行分料的同时,将保护门传送到弹簧装配机构处,使弹簧装配机构将弹簧安装到保护门上,装配效率高。

Description

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插座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器元件,插座包括面板、压板、保护门、弹簧、接线端子组件、插套和基座等零部件。其中插套分为二插插套和三插插套,三插插套包括L极铜片、N极铜片和E极铜片,其中L极铜片和N极铜片的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接线端子组件共有三组并分别与三组铜片相连。
在进行插座的自动化装配中,需要将插座的保护门和弹簧进行装配,现有的自动化装配都是分别将保护门抓取、弹簧抓取后在进行装配,装配的效率低,设备也更为复杂且体积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包括与保护门上料机构连接的分料机构,与弹簧上料机构连接的弹簧装配机构,分料机构将保护门移动到与弹簧装配机构对应的位置,弹簧装配机构将弹簧装配到分料机构上的保护门上。
优选地,所述分料机构包括分料块和与分料块连接的分料块驱动件,所述分料块包括用于容纳保护门的分料槽,分料块驱动件驱动分料块往复移动使分料槽交替与保护门上料机构和弹簧装配机构对应。
优选地,所述弹簧装配机构包括第一推料块和第二推料组件,第二推料组件包括第二推料驱动件和与第二推料驱动件相连的推料柱,所述第一推料块内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进料孔和水平设置的出料孔,进料孔的上端开口与弹簧上料机构相连,出料孔与进料孔的下端连通,所述推料柱从进料孔一端伸入到进料孔内,第二推料驱动件驱动推料柱在进料孔内往复移动,用于将弹簧从进料孔另一端的出口推出装配到分料机构上的保护门上。
优选地,所述弹簧装配机构还包括与第一推料块相连的第一推料驱动件。
优选地,所述保护门上料机构包括第五振动盘,分料块驱动件驱动分料块往复移动,分料槽与第五振动盘的料道对应时上料,分料槽与弹簧装配机构对应时,分料块的侧面阻挡第五振动盘的料道内的保护门。
优选地,所述弹簧上料机构包括弹簧振动盘,弹簧振动盘的料道出口通过软管与第一推料块的进料孔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弹簧保护门上料机构,用于将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从分料机构上一起抓取上料。
优选地,所述弹簧保护门上料机构包括第六横移机构、第六升降机构和第六抓取机构;所述第六横移机构用于带动第六抓取机构水平往复移动,第六升降机构用于带动第六抓取机构上下移动,第六抓取机构用于抓取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
优选地,所述第六抓取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五双杆气缸、第五夹爪和定位柱;所述第五双杆气缸连接于支撑架上,第五夹爪共有两组并分别与第五双杆气缸的两个活塞杆相连,第五双杆气缸能够带动两组第五夹爪向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定位柱竖直设置并与支撑架相连,两组第五夹爪与定位柱之间呈三角形排布,定位柱的底部固设有半球形的定位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料块靠近分料块一端设有限位凸起,第一推料驱动件能驱动限位凸起移动到分料块的分料槽上方,或者远离分料块的分料槽。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实现了保护门的上料、弹簧的上料以及弹簧装配到保护门上的自动化,效率高且成本低,而且分料机构在对保护门进行分料的同时,将保护门传送到弹簧装配机构处,使弹簧装配机构将弹簧安装到保护门上,装配效率高。
此外,弹簧装配机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一推料块上设置的进料孔和出料孔,以及推动弹簧装配到保护门上的第二推料组件的设置,快速高效的实现弹簧与保护门的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元件装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架装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与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座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转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E极铜片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铜片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L/N/E极铜片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压板装配装置、铜件检测装置和压板铆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元件与整体装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盖板装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门簧装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弹簧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弹簧装配机构的第一推料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压板装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半成品上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与第二压料压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面板装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三孔插座自动装配系统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元件上料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L/N/E极装配单元中L/N/E极载具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L/N/E极装配单元中L/N/E极载具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E极装配单元中E极载具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E极装配单元中E极载具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三孔插座自动装配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三孔插座自动装配系统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插座共包括基座、安装架、安装板、压板、保护门、弹簧、盖板、面板和铜件,不同的插座包含的零件不同,同种的零件需要的型号也可能不同,需要不同的装配方法,举例如下:
如NEW7-D10800/NEW7-D10810A型号的插座,其不包含盖板和安装板,在装配时需要将基座与铜片装配、而后装入压板、在安装架上装入保护门和弹簧、盖上面板,完成装配。
如NEW7-N10800/NEW7-N10810型号的插座,其不包含基座和安装板,基座的功能由安装架进行代替,在装配时需要将安装架与铜件装配、而后装入压板、装入保护门和弹簧、装入盖板,盖上面板,完成装配。
如NEW2-C10810型号的插座,在装配时需要将安装架与安装板装配,而后装入基座、装入铜件、而后装入压板、装入保护门和弹簧、装入盖板,盖上面板,完成装配。
如NEW2-S10810型号的插座,在装配时需要将安装架与安装板装配,而后装入基座、装入铜件、而后装入压板、装入保护门和弹簧、装入盖板,盖上面板和装饰框,完成装配。
其中,设定最上面的NEW7-D10800/NEW7-D10810A型号的插座的装配为第一装配方法,其余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装配方法。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同种装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该种型号的插座。
由于不同类型的插座所需的零件不同,型号不同,装配顺序不同,如果每种插座皆需要一套装配系统进行装配,则不仅占地空间大,而且花费较高,因此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插座放入到一套系统中进行装配,能够有效缩小占地面积,减少费用,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孔插座装配方法,将插座的零部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连接元件部分和保护元件部分,连接元件部分包括用于与插头进行连接的铜件和对铜件进行有效支撑的元器件,其中铜件包括L/N/E极铜片;保护元件部分包括用于对插头进行保护的元器件。不同插座内连接元件部分和保护元件部分所包含的零件的种类和型号不同,具体在后续中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10所示,三孔插座自动装配系统,其包括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整体装配系统和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和整体装配系统连接的PLC控制器。还包括设置在传送线上的载具59,所述载具59上开设有用于装配插座的连接元件部分的第一安装槽591和用于装配插座的保护元件部分的第二安装槽592。
所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包括安装架装配单元、基座装配单元和第一压板装配单元。安装架装配单元用于安装架的上料与装配、安装板的上料与装配,基座装配单元用于基座的上料与装配、铜件的上料与装配,第一压板装配单元用于将压板装配到载具59内的基座上,形成插座的连接元件部分。
所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包括盖板装配单元61、门簧装配单元和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盖板装配单元61用于将盖板装配到载具59上,门簧装配单元用于将保护门和弹簧装配到一起然后再装配到到载具59内的盖板上,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用于将压板装配到载具59的盖板上,形成插座的保护元件部分。
整体装配系统,包括半成品上料单元64、整装单元和面板装配单元67。半成品上料单元64用于将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内的已经装配完成的连接元件部分安装到第一安装槽591内,整装单元用于对第一安装槽591内的保护元件部分和第二安装槽592内的保护元件部分进行装配,形成整装产品,面板装配单元 67用于将面板装配到整装产品上,形成最终产品,实现完整的装配。
所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与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并列设置,分别单独运行,而后共同输送到整体装配系统内。所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和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均采用环形传送线,分别构成环形的环形装配系统,多个载具59设置在环形传送线上。整体装配系统可以设置在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的环形装配系统内或者设置在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的环形装配系统内,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和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均能够与整体装配系统组合形成一个环形装配系统,当然整体装配系统也可以不设置在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和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的环形装配系统内。本实施例优选为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与整体装配系统结合形成一个环形的保护元件和整体装配系统,保护元件和整体装配系统与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的两个环形装配系统在半成品上料单元64处相交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元件和整体装配系统,用于实现插座的盖板、弹簧、保护门、压板的装配,形成插座的保护元件部分,便于后续的装配;并且能够实现插座的连接元件部分与保护元件部分的自动化装配,装配效率高。当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与整体装配系统结合时,形成一个环形的连接元件与整体装配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三孔插座自动装配系统,将插座的零件分为连接元件部分和保护元件部分,在分别装配插座的连接元件部分和保护元件部分后,再组装装配为最终产品,这样划分便于适应不同型号和规格的插座的装配,能够组合装配不同的连接元件部分和保护元件部分,在占用比较小的体积的情况下,组合用于实现多种三孔插座的装配。
不同类型的插座的装配方法如下:
如NEW7-D10800A/NEW7-D10810A型号的插座,其不包含安装板和盖板,在装配时需要将基座、铜件、压板单独装配,形成连接元件部分,装配到第一安装槽591内;而后将安装架、保护门、弹簧单独装配,该型号的插座的安装架与其它插座的盖板类似,起到与盖板和安装架两种作用,类似盖板和安装架一体,也可以称为盖板,采用盖板装配单元61安装,形成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第二安装槽592内;再将连接元件部分与保护元件部分进行装配,盖上面板,完成整体的装配。
如NEW7-N10800/NEW7-N10810型号的插座,其不包含基座和安装板,基座的功能由安装架进行代替,该型号的插座的安装架包括基座和安装架的功能,类似于基座与安装架一体,也可以称为基座,在装配时需要将安装架与铜件单独装配,铜件安装在安装架上,形成连接元件部分,装配到第一安装槽591内;而后将保护门、弹簧、压板、盖板单独装配,形成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第二安装槽592内;再将连接元件部分与保护元件部分进行装配,盖上面板,完成整体的装配。
如NEW2-C10810型号的插座,在装配时需要将安装架与安装板单独装配,基座与铜片单独装配,基座与安装架进行装配,形成连接元件部分,装配到第一安装槽591内;保护门、弹簧、压板、盖板单独装配,形成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第二安装槽592内;再将连接元件部分与保护元件部分进行装配,盖上面板,完成整体的装配。
如NEW2-S10810型号的插座,在装配时需要将安装架与安装板单独装配,基座与铜片单独装配,基座与安装架进行装配,形成连接元件部分,装配到第一安装槽591内;保护门、弹簧、压板、盖板单独装配,形成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第二安装槽592内;再将连接元件部分与保护元件部分进行装配,盖上面板和装饰框,完成整体的装配。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同种装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该种型号的插座。
通过将插座的零件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单独的装配而后再进行共同的装配,两个部分在装配不同种类的插座时,仅将与某一插座相关的装置运行,与某一插座无关的装配停止运行,能够实现在一套系统内对不同种类的插座进行装配,并且由于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和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能够单独运行,装配所需的时间大幅度减少,从而有效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包括包括安装架装配单元、基座装配单元和第一压板装配单元,设置在环形传送线上的载具59依次传输到安装架装配单元、基座装配单元和第一压板装配单元。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元件装配系统,包括安装架装配单元、基座装配单元和第一压板装配单元,用于实现插座的安装架、基座、铜片和压板的装配,形成插座的连接元件部分,便于后续的装配,装配效率高。
所述安装架装配单元包括安装架装配装置51、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和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并沿着环形传送线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安装架装配装置51用于将安装架装配到载具59的第一安装槽591内,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 52用于将第一安装板装配到安装架的左侧,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用于将第二安装板装配到安装架的右侧。
优选地,不同类型的三插插座所需的E极铜片的型号不同,因此根据不同型号的三插插座,采用不同的装置装入所需的E极铜片。如图1所示,基座装配单元包括基座装配装置54、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和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 并沿着环形传送线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基座装配装置54用于将基座装置到安装架上,E极铜片装配装置55用于将E极铜片装配到基座内,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用于将L/N/E极铜片装配到基座内,即能安装L极、N极和E极铜片。 E极铜片装配装置55用于补充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内所缺少的其他型号的 E极铜片,本实施例中E极铜片装配装置55与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不同时工作。当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工作时,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内的E极铜片的装配机构不工作;当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内的E极装配机构工作时,E 极铜片装配装置55不工作。
如图1所示,优选地,第一压板装配单元包括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和压板铆合装置58并沿着环形传送线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用于将压板移动到所需类型的基座内,压板铆合装置58用于将压板装配到所需类型的基座内。
优选地,载具59对应第一安装槽591和第二安装槽592的两侧均设有定位块,位于第一安装槽591处的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插入到安装架的定位槽内,对安装架进行装配与定位;位于第二安装槽592处的定位块上设有定位槽,盖板通过放置于两组定位块之间且通过定位槽实现安装与定位。
优选地,如图1所示,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还包括半成品出料装置593和不良品出料装置594。半成品出料装置593用于将合格的半成品输送到下一道环节,不良品出料装置594用于将不合格的半成品送出。
优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架装配装置51包括第一横移机构511、第一升降机构512和第一抓取机构513。第一横移机构511与第一升降机构512相连并用于带动第一抓取机构513在载具59与安装架上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第一升降机构512与第一抓取机构513相连并用于带动第一抓取机构513上下移动,第一抓取机构513包括第一双杆气缸5131和与第一双杆气缸5131的两个活塞杆分别连接的两组第一夹爪5132,第一双杆气缸5131能够带动两组第一夹爪 5132向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
工作时,安装架上料单元将所需型号的安装架送入到传送线上,传送线将安装架送入到安装架装配装置51的安装架上料工位,由于不同型号的安装架尺寸不同,不同安装架上的两个抓取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第一夹爪5132所要抓取的位置不同,在抓取不同型号的安装架的过程前,第一双杆气缸5131根据该安装架型号的不同,带动第一夹爪5132向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使得两组第一夹爪5132各自达到相应的抓取位置以能够对不同型号的安装架进行抓取。第一升降机构512工作,带动第一抓取机构513下降,两组第一夹爪5132伸入到安装架内而后相向运动,将安装架夹紧,第一升降机构512带动第一抓取机构513 上升,第一横移机构511工作,带动第一升降机构512和第一抓取机构513移动到载具59的上方,第一升降机构512下降,第一抓取机构513松开安装架,完成安装架的装配。装配完成后各机构回到原位,等待下一轮的装配。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和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 结构相同,安装方向相反,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将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架的左侧,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将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架的右侧。
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包括第二横移机构521、第二升降机构522和第二抓取机构523。第二横移机构521用于带动第二抓取机构523在上料工位与载具 59之间往复移动,第二升降机构522用于带动第二抓取机构523上下升降,第二抓取机构523用于对安装板进行抓取。载具59输送到装配安装板的工位后,第二升降机构522下降,第二抓取机构523工作将安装板抓起,抓取完成后第二升降机构522上升,第二横移机构521将第二升降机构522和第二抓取机构 523移动到载具59的上方,第二升降机构522下降,第二抓取机构523松开安装板将安装板安装到安装架内。安装完成后各机构返回到原位,进行下一轮的工作。
优选地,如图4、图5所示,基座装配装置54包括旋转送料机构541、第三横移机构542、第三升降机构543和第三抓取机构544。传送线将基座送入到基座的上料工位,并且传送线与第三抓取机构544分设于载具59的两侧,旋转送料机构541将上料工位处的基座抓起并旋转送出,第三横移机构542用于带动第三抓取机构544再载具59与旋转送料机构541之间往复移动,第三升降机构543用于带动第三抓取机构544上下升降,第三抓取机构544用于对不同型号的基座进行抓取。
第三抓取机构544对基座的正面进行夹持,旋转送料机构541对基座的反面进行夹持,传送线输送到上料工位后基座的反面朝上,旋转送料机构541将基座翻转后由第三抓取机构544抓取。
载具59送入到基座装配工位后,旋转送料机构541将传送线内的基座抓取并旋转送出,第三横移机构542带动第三抓取机构544移动到旋转送料机构541 处,第三升降机构543带动第三抓取机构544下降,第三抓取机构544将基座抓起;第三升降机构543带动第三抓取机构544上升到高处;第三横移机构542 带动第三抓取机构544移动到载具59的上方,第三升降机构543带动第三抓取机构544下降,将基座放入到载具59的安装架上,第三抓取机构54松开基座,完成装配。
优选地,第三抓取机构544包括第二双杆气缸5441和与第二双杆气缸5441 的两个活塞杆相连的第二夹爪5442,第二双杆气缸5441能够带动两个夹爪向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由于不同型号的基座的尺寸不同,不同基座的正面的夹取位置不同,对于不同的基座,可以通过PLC控制器来控制第二双杆气缸5441来改变两个第二夹爪5442之间的夹取距离来对不同的基座进行夹取。
优选地,旋转送料机构541包括第一横移组件5411、第一旋转组件5412和第一夹取组件5413,第一旋转组件5412设于第一横移组件5411上,第一横移组件5411用于带动第一旋转组件5412沿着基座的传输方向移动,第一旋转组件5412与第一夹取组件5413相连并用于带动第一夹取组件5413进行旋转,第一夹取组件5413用于夹取传送线上的基座。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组件5412包括第一旋转气缸54121和第一连接架 54122,第一旋转气缸54121连接于第一横移组件5411上,第一连接架54122 与第一旋转气缸54121的转轴相连,所述的第一夹取组件5413设于第一连接架 54122上。第一旋转气缸54121工作,带动第一夹取组件5413进行旋转。
优选地,第一夹取组件5413包括第三双杆气缸54131和第三夹爪54132,第三夹爪54132共有两组并且分别与第三双杆气缸54131的两组活塞杆相连,第三双杆气缸54131能够带动两组第三夹爪54132向相反或相同方向运动,当第三夹爪54132相向运动时,两个第三夹爪54132对基座进行夹持,当两个第三夹爪54132相反运动时,两个第三夹爪54132松开基座。
基座传送到上料工位后,基座反面朝上,第三横移组件向靠近基座的方向水平移动,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一旋转气缸54121带动第一夹取组件5413翻转,使得两组第三夹爪54132分别移动到基座上夹取位置的两侧,第三双杆气缸 54131工作,带动两组第三夹爪54132相向运动,对基座反面的夹持部位进行夹持,第一旋转气缸54121带动第一夹取组件5413和基座进行旋转,将基座旋转 180°,并将基座旋转到正面,而后由第三抓取机构544对该位置的基座进行抓取。
如图6、图7、图8所示,优选地,E极铜片装配装置55通过E极装配单元进行上料,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通过L/N/E极装配单元进行上料,E极装配单元用于将E极铜片与接线端子装配,L/N/E极装配单元用于分别将L/N/E极铜片装配与对应的接线端子装配。
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包括第一四轴机器人551、设于第一四轴机器人551 机械臂上的两组第一铜片夹取机构542。
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包括第二四轴机器人561、设于第二四轴机器人 561机械臂上的三组第二铜片夹取机构562。
第一铜片夹取机构542和第二铜片夹取机构562的结构相同,两组第一铜片夹取机构542相互倾斜设置,三组第二铜片夹取机构562呈三角形排布。
优选地,第一铜片夹取机构542包括夹取气缸5421和铜片夹爪5422。铜片夹爪5422共有三组并呈三角形排布,其中两组分别连接于夹取气缸5421的两个活塞杆上,夹取气缸5421为双杆气缸并能够带动两个铜片夹爪5422向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E极装配单元将E极铜片与接线端子装配后,将装配了接线端子的E极铜片传送到上料工位后,第一四轴机器人551将第一铜片夹取机构542 输送到上料工位,夹取气缸5421工作,带动与其相连的两个铜片夹爪5422相向运动并夹住装配了接线端子的E极铜片的两侧,另一铜片夹爪5422与铜片的端部相抵,实现对铜片的稳定夹持。而后第一四轴机器人551工作并带动第一铜片夹取机构542转动到载具59上并将装配了接线端子的E极铜片装配到基座或安装架内,夹取气缸5421工作,松开铜片,完成装配,而后第一四轴机器人 551和第一铜片夹取机构542返回到原位,等待下一轮的夹取。
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通将L极铜片、N极铜片和E极铜片装配到基座或安装架内,并且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中的E极铜片与E极铜片装配装置 55中的所能装配的E极铜片的型号不同。当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将E极铜片装配到基座内后,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中的用于E极铜片的装配部位不进行工作。
如图9所示,优选地,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包括第四横移机构571、第四升降机构572和第四抓取机构573,第四横移机构571用于带动第四抓取机构 573在载具59与压板上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第四升降机构572用于带动第四抓取机构573上下移动,第四抓取机构573用于对压板进行抓取或松开。
压板通过传送线移动到上料工位后,第四升降机构572下降,带动第四抓取机构573移动到压板的上方,第四抓取机构573抓取压板,第四升降机构572 带动第四抓取机构573和压板上升,第四横移机构571带动第四抓取机构573 和压板移动到载具59的上方,第四升降机构572带动第四抓取机构573下降,将压板送入到基座上内,而后第四抓取机构573松开压板,完成压板的初步装配。装配完成后各机构返回到原位,等待下一轮的装配。
压板铆合装置58对初步装配完成的压板进行装配,通过下压将压板稳定装配到基座内。
优选地,第四抓取机构573包括第四双杆气缸5731和第四夹爪5732。第四夹爪5732共有两组并且分别与第四双杆气缸5731的两个活塞杆相连,第四双杆气缸5731能够带动两组机械爪向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以对压板进行抓取。
优选地,基座装配装置54与E极铜片装配装置55之间设有基座检测装置 595,基座检测装置595采用CCD对基座的装配合格度进行检测。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与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之间设有铜件检测装置596,铜件检测装置 596采用CCD对铜件的装配合格度进行检测。对于合格的产品,通过半成品出料装置593进行出料,而后通过传送线输送带下一环节中进行继续装配;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通过不良品出料装置594进行出料,而后通过传送线送出。
如图11所示,优选地,盖板装配单元61包括第五横移机构611、第五升降机构612和第五抓取机构613;第五横移机构611用于带动第五抓取机构613在盖板上料工位与载具59之间往复移动,第五升降机构612用于带动第五抓取机构613进行上下升降,所述第五抓取机构613能够对不同型号的盖板进行抓取。
盖板传送到上料工位之后,第五升降机构612带动第五抓取机构613下降,第五抓取机构613将盖板抓起,而后第五升降机构612带动第五抓取机构613 上升,第五横移机构611带动第五抓取机构613和盖板移动到载具59的上方,第五抓取机构613下降将盖板放入到载具59内,而后第五抓取机构613松开盖板,完成盖板装配。装配完成后各机构返回到原位,等待下一轮的抓取。
优选地,第五抓取机构613包括第一吸盘614,第一吸盘614对盖板的上表面进行真空抽吸,从而实现对盖板的抓取,盖板的上表面为平面,无论何种型号尺寸的盖板,均能够通过第一吸盘614进行稳定的抓取。
如图12、图13、图14所示,优选地,门簧装配单元62包括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和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本实施例所使用弹簧为一种,保护门为两种,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适用于更多种的弹簧和保护门。
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和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结构相同,其所采用的机械手的尺寸不同,因而能够对两种不同的保护门进行抓取,第一门簧装配机构和621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不同时工作。本实施例就第一门簧装配机构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包括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第六横移机构6211、第六升降机构6212和第六抓取机构6214。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用于将弹簧装配到保护门上,第六抓取机构6214用于对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进行抓取,第六横移机构6211用于带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在保护门上料工位和载具59之间往复移动,第六升降机构6212用于带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上下移动。
在进行保护门与弹簧的装配时,保护门和弹簧分别上料,通过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先将保护门在上料工位装配弹簧,而后再将装配完弹簧的保护门装配到位于载具59的盖板内。所述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包括与保护门上料机构连接的分料机构624,与弹簧上料机构连接的弹簧装配机构6213,分料机构624将保护门移动到与弹簧装配机构6213对应的位置,弹簧装配机构6213将弹簧装配到分料机构624上的保护门上。本实用新型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实现了保护门的上料、弹簧的上料以及弹簧装配到保护门上的自动化,效率高且成本低,而且分料机构624在对保护门进行分料的同时,将保护门传送到弹簧装配机构6213处,使弹簧装配机构6213将弹簧安装到保护门上,装配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分料机构624包括分料块6242和与分料块6242连接的分料块驱动件,所述分料块6242包括用于容纳保护门的分料槽6243,分料块驱动件驱动分料块6242往复移动使分料槽6243交替与保护门上料机构和弹簧装配机构6213对应。
优选地,所述保护门上料机构包括第五振动盘623,分料块驱动件驱动分料块6242往复移动,分料槽6243与第五振动盘623的料道对应时上料,分料槽 6243与弹簧装配机构6213对应时,分料块6242的侧面阻挡第五振动盘623的料道内后续的保护门。本实施例的分料块驱动件为所述分料气缸6241,分料气缸6241水平设置,分料气缸6241的活塞杆与分料块6242相连,当第五振动盘 623送料时,分料槽6243与第五振动盘623的料道连通,保护门送入到分料槽 6243内,而后分料气缸6241工作,带动分料块6242水平移动,使得分料槽6243 与第五振动盘623的料道分离,并将分料槽6243移动到弹簧装配机构6213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弹簧装配机构6213包括第一推料块62132和第二推料组件,第二推料组件包括第二推料驱动件和与第二推料驱动件相连的推料柱62134,所述第一推料块62132内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进料孔62136和水平设置的出料孔 62135,进料孔62136的上端开口与弹簧上料机构通过软管相连,出料孔62135 与进料孔62136的下端连通,所述弹簧上料机构将弹簧送出后,通过软管进入到进料孔62136内,而后继续向下滑落到出料孔62135内,呈现水平状态;所述推料柱62134从进料孔62136一端伸入到进料孔62136内,第二推料驱动件驱动推料柱62134在进料孔62136内往复移动,用于将弹簧从进料孔62136另一端的出口推出装配到分料机构624的分料槽6243上的保护门上。
优选地,所述弹簧装配机构6213还包括与第一推料块62132相连的第一推料驱动件,第一推料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推料块62132往复移动,调整第一推料块62132的位置,且能够使第一推料块62132靠近分料块6242一端的限位凸起位于分料槽6243上方,以便于装配弹簧时对保护门限位,以及使限位凸起远离分料块6242的分料槽6243,以便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被抓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料驱动件为第一推料气缸62131,第二推料驱动件为第二推料气缸 62133,当分料槽6243移动到靠近弹簧装配机构6213时,第一推料气缸62131 工作,带动第一推料块62132向分料槽6243移动,使得出料孔62135与分料槽 6243连通,而后第二推料气缸62133工作,带动推料柱62134向前移动,将弹簧从出料孔62135内推出,推入到保护门与弹簧的安装位置处,实现保护门与弹簧的装配。
优选地,所述弹簧上料机构包括弹簧振动盘,弹簧振动盘的料道出口通过软管与第一推料块62132的进料孔62136连接。
在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将弹簧装配到保护门上后,而后第六升降机构6212 带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下降,第六抓取机构6214抓取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第六升降机构6212带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上升,第六横移机构6211带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移动到载具59的上方,第六升降机构6212带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 下降,将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送入到盖板内,而后第六抓取机构6214松开保护门。装配完成后,各机构返回到原位,等待下一轮的装配。本实施例通过第六横移机构6211、第六升降机构6212和第六抓取机构6214的配合实现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的抓取和装配到盖板内;当然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也可以包括其它的结构的弹簧保护门上料机构,用于将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一起抓取上料到传送线或其它装配工位。
优选地,第六抓取机构6214包括支撑架62141、第五双杆气缸62142、第五夹爪62143和定位柱62144。第五双杆气缸62142连接于支撑架62141上,第五夹爪62143共有两组并分别与第五双杆气缸62142的两个活塞杆相连,第五双杆气缸62142能够带动两组第五夹爪62143向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定位柱 62144竖直设置并与支撑架62141相连,两组第五夹爪62143与定位柱62144之间呈三角形排布,定位柱62144的底部固设有半球形的定位头62145。工作时,两组第五夹爪62143先伸入到保护门的两侧,定位头62145的底部抵住保护门中部的开口内,实现对保护门的稳定定位与压紧,而后第五双杆气缸62142带动第五夹爪62143相向移动,从两侧夹紧保护门,从而实现对保护门的稳定夹持;松开保护门时,两组第五夹爪62143向相反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即可松开保护门。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于第六升降机构6212和第六抓取机构6214之间的旋转微调机构6216,为了保证保护门与弹簧安装的精准度,需要对保护门和弹簧的安装角度进行相应的微调,在第六抓取机构6214抓取保护门和弹簧之后,旋转微调机构6216带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和保护门和弹簧进行轻微的旋转,以达到合适的装配角度。
如图15所示,优选地,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包括第七横移机构631、第七升降机构632、第二旋转机构633、第七抓取机构634和下压机构635。第七横移机构631用于带动第七抓取机构634在压板上料工位和载具59之间往复移动,第七升降机构632用于带动第七抓取机构634上下移动,第二旋转机构633连接于第七升降机构632与第七抓取机构634之间,并用于带动第七抓取机构634 进行旋转,第七抓取机构634用于压板进行抓取,并能够对不同型号的压板进行抓取,下压机构635与第七升降机构632相连并用于对装配到盖板上的压板进行下压,实现盖板与压板之间的稳定装配,下压机构635用于对放入到盖板上的压板进行下压,将压板装配到盖板上。
载具59移动到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后,第七升降机构632带动第七抓取机构634下降,第七抓取机构634从压板上料工位将压板抓起,第七升降机构 632带动第七抓取机构634上升,第七横移机构631带动第七抓取机构634移动到载具59的上方,第二旋转机构633带动第七升降机构632上的压板旋转到与盖板能够相互配合的角度,第七升降机构632带动第七抓取机构634下降,将压板放入到盖板上,而后下压机构635对压板进行下压,实现压板与盖板之间的稳定装配。
优选地,第七抓取机构634包括第六双杆气缸6341和第六夹爪6342。第六夹爪6342共有两组并分别与第六双杆气缸6341的两根活塞杆相连,第六双杆气缸6341能够带动两组第六夹爪6342向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对压板进行抓取前,第七升降机构632带动第七抓取机构634下降,将两个第六夹爪6342移动到压板装配位置的两侧,第六抓取气缸工作,带动两组第六夹爪6342相向移动,将压板夹紧。压板放入到盖板上之后,第六双杆气缸6341工作,带动两组第六夹爪6342向相反方向运动,与压板分离。
压板上凸出设有呈三角形设置的三组压槽,第六夹爪6342的夹取位置位于其中一组压槽上。由于两组第六夹爪6342从两侧向中间移动对压板进行夹取,因此能够对不同型号的压板进行夹取。
如图16所示,优选地,半成品上料单元64包括包括第八横移机构641、第八升降机构642和第八抓取机构643。第八横移机构641用于带动第八抓取机构 643在连接元件部分的上料工位与载具59之间往复移动,第八升降机构642用于带动第八抓取机构643进行上下升降,第八抓取机构643用于将多种型号的连接元件部分装配到第一安装槽591内。
连接元件部分通过传送线输送到半成片上料单元64的上料工位,第八升降机构642带动第八抓取机构643下降,第八抓取机构643将连接元件部分抓取,第八升降机构642带动第八抓取机构643上升,第八横移机构641带动第八抓取机构643移动到载具59的上方,第八升降机构642带动第八抓取机构643下降,第八抓取机构643松开连接元件部分,实现将连接元件部分放入到载具59 内。
优选地,第八抓取机构643包括第七双杆气缸6431和第七夹爪6432。第七夹爪6432共有两组并分别与第七双杆气缸6431的两组活塞杆相连,第七双杆气缸6431能够带动两组夹爪向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工作时,两组第七夹爪6432 分别伸入到连接元件部分的两侧,第七双杆气缸6431工作,带动两组第七夹爪 6432相向移动,夹紧连接元件部分两侧的侧壁,实现夹持;连接元件部分放入到第一安装槽591内后,第七双杆气缸6431工作,带动两组第七夹爪6432相反移动,松开连接元件部分,完成上料过程。
如图17所示,优选地,整装单元包括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和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和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分别用于对不同类型的插座进行装配。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用于对第一装配方法进行装配,该装置用于对安装架进行夹持并配合进行装配,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用于对第二、第三、第四装配方法进行装配,该装置用于对盖板进行夹持并配合进行装配。
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和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结构基本相同,尺寸不同,本实用新型就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进行说明:
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包括翻转夹持装置651和下压夹持装置652。翻转夹持装置651用于对保护元件部分进行夹持并翻转,下压夹持装置652用于将翻转后的保护元件部分夹持后装配到连接元件部分上。
保护元件部分在装配完成后处于反面朝上的状态,在装配时需要将保护元件部分翻转180度,使保护元件部分正面朝上,从而能够与连接元件部分配合进行装配。
翻转夹持装置651包括第九横移机构6511、第九升降机构6512、翻转机构 6513和第九抓取机构6514。第九横移机构6511用于带动第九抓取机构6514在第一安装槽591与第二安装槽592之间往复移动,第九升降机构6512用于带动第九抓取机构6514进行上下升降,翻转机构6513连接于第九抓取机构6514和第九升降机构6512之间并用于带动第九抓取机构6514进行翻转,第九抓取机构6514用于对保护元件部分进行抓取。
下压夹持装置652包括第十升降机构6521和第十抓取机构6522。第十升降机构6521用于带动第十抓取机构6522进行上下移动,第十抓取机构6522用于对保护元件部分进行抓取。
载具59输送到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后,翻转夹持装置651位于第二安装槽592上方,下压夹持装置652位于第一安装槽591上方,第九升降机构6512 工作,带动第九抓取机构6514向下移动,第九抓取机构6514将保护元件部分抓起,第九升降机构6512带动第九抓取机构6514和保护元件部分上升,而后翻转机构6513工作,带动保护元件部分从反面朝上翻转至正面朝上,以准备进行装配,第九横移机构6511带动第九抓取机构6514和保护元件部分移动到第一安装槽591和第十抓取机构6522之间;第十升降机构6521工作,带动第十抓取机构6522向下移动到保护元件部分上,第十抓取机构6522抓起保护元件部分,第九抓取机构6514松开保护元件部分,第十升降机构6521带动第十抓取机构6522继续下降,而后下压,使得保护元件部分与连接元件部分进行稳定装配,形成整装产品。装配完成后各机构返回到原位,等待下一轮的装配。
优选地,第九抓取装置包括第八双杆气缸65141和第八夹爪65142。第八夹爪65142共有两组并且分别与第八双杆气缸65141的两组活塞杆相连,两组第八夹爪65142分别从两侧对保护元件部分进行夹取,第八双杆气缸65141能够带动两组第八夹爪65142向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并且由于第八夹爪65142从两侧对保护元件部分进行夹取,能够夹取的宽度范围大,从而能够对不同型号的保护元件部分进行夹取。
第十抓取机构6522包括第二吸盘65221,第二吸盘65221从顶部对保护元件部分进行抓取。由于第九抓取机构6514和第十抓取机构6522分别从两侧和顶部对保护元件部分进行抓取,两者不相互影响,以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同时在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连接元件部分上之后,第二吸盘65221能够作用压板进行下压,以实现保护元件部分与连接元件部分之间的稳定装配。
优选地,载具59上设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槽591开设于第一安装座内,第二安装槽592开设于第二安装座内,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并且第二安装座的两侧开设有抓取槽,夹爪伸入到夹取槽内以方便对保护元件部分的夹取。
如图18所示,优选地,面板装配单元67包括第十一横移机构671、第十一升降机构672、第十一抓取机构673和压紧机构674。第十一横移机构671用于带动第十一抓取机构673和压紧机构674在面板上料工位与载具59之间往复移动,第十一升降机构672用于带动第一抓取机构513和压紧机构674上下移动,第十一升降机构672用于带动第十一抓取机构673上下升降,第十一抓取机构 673用于将多种型号的面板从上料工位抓出、并送入到整装产品上进行装配,压紧机构674用于对装配完成的面板进行下压,保证面板稳定装配到整装产品上,形成最终产品。
面板由传送线输送到上料工位,第十一升降机构672带动第十一抓取机构 673下降,第十一抓取机构673对面板进行抓取,抓取完成后第十一升降机构 672带动第十一抓取机构673上升到高位,第十一横移机构671带动第十一抓取机构673移动到载具59的上方,第十一升降机构672带动面板移动到整装产品上,而后第十一抓取机构673松开面板,压紧机构674工作,对面板进行下压将面板装配到整装产品上。装配完成后各机构返回到原位,等待下一轮的装配。
优选地,第十一抓取机构673包括第九双杆气缸6731和第九夹爪6732。第九夹爪6732共有两组并且分别与第九双杆气缸6731的两组活塞杆相连,两组第九夹爪6732分别从两侧对保护元件部分进行夹取,第九双杆气缸6731能够带动两组第九夹爪6732向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并且由于第九夹爪6732从两侧对保护元件部分进行夹取,能够夹取的宽度范围大,能够对多种型号的面板进行抓取。
优选地,所述整装单元的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与面板装配单元67之间依次设有第一三插拔检测机构682、第二三插拔检测机构683和保护门回弹检测机构684。第一三插拔检测机构682对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内装配完成的产品进行三插部位检测,第二插拔检测机构对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内装配完成的产品进行三插部位检测,保护门回弹检测机构684对产品进行回弹检测。当然,也可以只设置第一三插拔检测机构682、第二三插拔检测机构683和保护门回弹检测机构684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
优选地,还包括成品出料机构68和不良成品剔除机构,成品出料机构68 用于将检测合格的产品通过传送线进行出料,不良成品剔除机构用于将检测不合格的产品通过不良品传输带送出。
优选地,还包括伸入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内的基座传送线和伸入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内的盖板传送线。基座传送线通过沿着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的环形传送线的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来将基座送入到基座的上料工位,盖板传送线沿着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的环形传送线的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将盖板送入到盖板的上料工位,使装配的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并减少了整体的空间占用。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与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相连的上料机构为第一振动盘524,与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相连的上料机构为第二振动盘531,与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相连的上料机构为第三振动盘574,与弹簧装配机构6213相连的上料机构为第四振动盘6215,与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相连的上料机构为第六振动盘636。
一种三孔插座自动装配系统的实施例,如图19所示,包括安装架上料单元、基座上料单元、E极装配单元、L/N/E极装配单元、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盖板上料单元、面板上料单元和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与安装架上料单元、基座上料单元、E极装配单元、L/N/E极装配单元、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盖板上料单元和面板上料单元连接。
载具59设置在传送线上的载具59依次传送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和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所述载具59上开设有能够容纳插座的连接元件部分的第一安装槽591和用于容纳插座的保护元件部分的第二安装槽592。
安装架上料单元用于将安装架输送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内,基座上料单元用于将基座输送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内,E极装配单元用于将两种E极铜片安装接线端子后输送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内,L/N/E极装配单元用于将三种不同的铜片安装接线端子后输送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内,即L极铜片、N极铜片和E极极铜片,E极装配单元和L/N/E极装配单元配合共五个铜片装配工位,在工作时选出所需的三个铜片装配工位内的铜片输送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内进行装配。
盖板上料单元用于将盖板输送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内,面板上料单元用于将面板输送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内。所述安装板和其中一种压板通过振动盘输送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内,所述保护门、弹簧和其余种类的压板通过振动盘输送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内。
所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对安装架、安装板、基座、铜件和压板进行装配,完成对连接元件部分的装配;
所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包括安装架装配单元、基座装配单元和第一压板装配单元并沿着传送线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载具59能够依次传输到安装架装配单元、基座装配单元和第一压板装配单元;所述安装架上料单元用于将安装架输送到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的安装架装配装置51,所述安装架装配装置 51用于将安装架装配到载具59的第一安装槽591内,所述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 52用于将第一安装板装配到安装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用于将第二安装板装配到安装架的另一侧;
所述基座装配单元包括基座装配装置54、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和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并沿着传送线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基座上料单元用于将基座输送到基座装配装置54,所述基座装配装置54用于将基座装置到安装架上,所述E极装配单元用于将E极铜片安装接线端子后输送到E极铜片装配装置55, E极铜片装配装置55用于将安装了接线端子的E极铜片装配到基座内,L/N/E 极装配单元用于将L/N/E极铜片安装接线端子后输送到L/N/E极铜片装配装置 56,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用于将安装了接线端子的L/N/E极铜片装配到基座内;
所述第一压板装配单元包括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和压板铆合装置58并沿着传送线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用于将压板移动到载具59内的基座上,压板铆合装置58用于将压板装配到基座内,形成插座的连接元件部分;
所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包括盖板装配单元61、门簧装配单元、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半成品上料单元64、整装单元和面板装配单元67并沿着传送线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载具59能够依次输送到盖板装配单元61、门簧装配单元、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半成品上料单元64、整装单元和面板装配单元67;
所述盖板上料单元用于将盖板输送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的盖板装配单元 61,所述盖板装配单元61用于将盖板装配到载具59的第二安装槽592上,所述门簧装配单元用于将保护门和弹簧装配到一起然后再装配到到载具59内的盖板上,门簧装配单元62包括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和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所述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和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结构相同并能够分别对不同保护门进行抓取装配,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用于将压板装配到载具59上,形成插座的保护元件部分;
所述半成品上料单元64用于连接元件部分安装到第一安装槽591内,整装单元用于对第一安装槽591内的连接元件部分和第二安装槽592内的保护元件部分进行装配,形成装配产品,所述整装单元包括采用不同装配方式的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和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面板上料单元用于将面板输送到面板装配单元67,面板装配单元67用于将面板装配到装配产品上。
具体结构详见前文所述,不再重复。
如图20所示,安装架、基座、盖板和面板均属于壳体元件,安装架上料单元、基座上料单元、盖板上料单元和面板上料单元均采用结构相同的壳体元件进料单元实现。所述壳体元件进料单元包括包括用于放置托盘的托盘车、托盘车移动机构11、第一托盘升降机构、第二托盘升降机构、托盘移动机构13和机械手15;所述托盘车移动机构11用于将托盘车移动到分别与第一托盘升降机构、第二托盘升降机构对应的托盘车进料工位和托盘车回收工位;所述第一托盘升降机构用于将托盘车进料工位处的托盘车内的托盘举升到托盘进料工位,所述机械手15用于抓取壳体元件上料;所述托盘移动机构13用于将第一托盘升降机构上的托盘搬移到第二托盘升降机构;所述第二托盘升降机构用于将托盘下降放回到托盘车回收工位处的托盘车内,所述第一托盘升降机构和第二托盘升降机构结构相同,为图中的托盘升降机构12。所述机械手15包括吸盘,通过吸盘吸取壳体元件,能够用于抓取不同规格的壳体元件。
进料时,先将一摞壳体元件放入到进料托盘内,一个托盘可以放置多个壳体元件,且可以放置不同的壳体元件,通用性高;通过托盘车来放置托盘,一个托盘车可以放置多个托盘,通过托盘车移动机构11来移动托盘车,将放置有装满壳体元件的托盘的托盘车移动到托盘车进料工位,第一托盘升降机构将装满壳体元件的托盘举升到托盘进料工位,机械手15抓取托盘中的壳体元件,将壳体元件直接放置到装配工位,或放到传送线上,由传送线将壳体元件送入到装配设备中,在托盘内的壳体元件被抓取完后,托盘移动机构13将第一托盘升降机构上的空托盘搬移到第二托盘升降机构,第二托盘升降机构用于将空托盘下降放置到空的托盘车内,托盘车移动机构11将第二托盘升降机构处的托盘车移出,将第一托盘升降机构处的托盘车移动到第二托盘升降机构处的托盘车回收工位,将一个新的装满壳体元件的托盘的托盘车移动到托盘车进料工位,开始下一个进料工序,进料效率高。
如图21、22所示,L/N/E极铜片先在L/N/E极装配单元内装配接线端子,装配完成后再将装配了接线端子的L/N/E极铜片送入到L/N/E极铜片装配装置 56内进行产品的装配,即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内装配的L极、N极和E极铜片上安装有接线端子,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的装配效率。所述L/N/E极装配单元包括传送单元、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四大模块。传送单元包括传送机构和设于传送机构上并能够对铜片和接线端子进行输送的L/N/E极载具411, L/N/E极载具411上设有三个安装槽。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皆沿着传送机构设置,上料单元用于将L/N/E极铜片和接线端子装配到L/N/E极载具411 上,所述L/N/E极载具411上连接有带动L/N/E极载具411进行旋转的翻转机构,如图21所示,所述L/N/E极载具41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接线端子,如图22所示,L/N/E极载具411旋转到竖直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铜片。所述装配单元用于拧紧接线端子上的螺丝将铜片与接线端子相连,所述装配单元包括E极锁螺丝装置和LN锁螺丝装置两部分。E极锁螺丝装置用于使E极铜片与接线端子相连,将E极铜片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LN极锁螺丝装置用于L极铜片和N极铜片分别与对应的接线端子相连,将L极铜片与对应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N极铜片与对应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装配有接线端子和铜片的L/N/E极载具41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装配单元拧紧螺丝。关于 L/N/E极装配单元的详细内容可参考申请人的专利CN202021749371.7。
如图23、24所示,两种E极铜片先在E极装配单元中进行装配接线端子,而后再送入到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内,E极装配单元用于将E极铜片与接线端子装配,即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内装配的E极铜片上安装有接线端子,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的装配效率。所述E极装配单元包括上料装置、传送机构和装配装置。上料装置分为对E极铜片进行上料的铜片上料装置和对接线端子进行上料的接线端子上料装置,装配装置用于拧紧接线端子上的螺丝以将铜片与接线端子相连,接线端子上料装置、铜片上料装置和装配装置沿着传送机构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传送机构上设有用于装配铜片和接线端子的E极载具311,所述E 极载具311上连接有带动E极载具311进行旋转的翻转机构,如图23所示,所述E极载具31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接线端子,如图22所示,E极载具311旋转到竖直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铜片。所述铜片上料装置沿着E极载具311传输方向至少设置有两组,E极载具31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E极铜片的至少两组安装槽,每组铜片上料装置分别将E极铜片安装到E极载具311内不同的安装槽内,接线端子上料装置能够对其中一组或多组安装槽进行同时上料,所述装配装置能够同时对一组或多组安装槽内的E极铜片和接线端子进行装配。
可选仅使用一组或同时使用两组进行E极铜片和接线端子的装配,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装配何种E极铜片和接线端子后,再通过PLC控制相应的机构工作,以实现对所需的E极铜片和接线端子进行准确的装配。这样在一套设备中对多种E极铜片和接线端子进行装配,相较于每种E极铜片和接线端子均使用一套设备来说,其所占用空间大幅减少,并且兼容性高。
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对安装架、安装板、基座、铜件和压板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形成连接元件部分;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对盖板、保护门、弹簧和压板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形成保护元件部分,而后整装单元和再将连接元件部分和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一起,最后面板装配单元67再装配面板,形成完整的产品。此外,三孔插座自动装配系统还实现铜片与接线端子的装配,保护门与弹簧的装配,整个装配过程自动化程度高。
安装架装配装置51在装配时先将合适型号的安装架装配到其环线内的载具 59上;而后载具59移动到安装架装配单元处,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和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分别将两组安装板装配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而后再将载具 59移动到基座装配装置54处,基座装配装置54将基座装配到安装架内;载具 59依次移动到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和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处,可以通过 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将L/N/E极铜片的三组铜片安装到基座内,或者通过 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将L/N极两组铜片安装到基座内,同时通过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将不同规格的E极铜片安装到基座内;载具59移动到第一压板装配单元处,第一压板装配单元将一种压板装配到载具59内,而后载具59送入到压板铆合装置58内进行铆合;装配完成的合格产品输送到半成品出料装置593 处,并由半成品出料装置593将连接元件部分送入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内,对于不合格品,通过不良品出料装置594进行出料。
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再装配时先选取合适型号的盖板装配到其环形内的载具59上;而后载具59移动到门簧装配单元62处,将相应型号的保护门和弹簧装配到盖板上;载具59移动到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处,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 将压板装配到盖板上,形成保护元件部分;半成品上料单元64将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装配好的连接元件部分装配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内的载具59的第一安装槽591内,此时保护元件部分处于载具59的第二安装槽592内;载具59移动到整装单元处处,整装单元的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或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 中的一个工作,将保护元件部分和连接元件部分进行装配,形成装配产品,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和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装配的保护元件部分和连接元件部分的型号不同,载具59移动到面板装配单元67处,面板装配单元67将面板装配到装配产品上,形成最终产品,而后合格的产品通过成品出料机构68送出,不合格的产品通过不良品剔除机构681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三孔插座自动装配方法可以支持多种装配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插座装配需求。
在进行第一装配方法的装配时,安装架装配装置51、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 52和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不工作,而后载具59在经过基座装配处时将基座装配到载具59,而后在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和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处采用合适型号的三组铜片装配到基座内,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和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可能都工作,也可能仅有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工作;并在第一压板装配单元内装入压板,形成连接元件部分,送入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内盖板装配单元61将该类插座的安装架安装到载具59上(该型号的插座的安装架与其它插座的盖板类似,起到与盖板和安装架两种作用,类似盖板和安装架一体,也可以称为盖板),并在门簧装配单元处装配保护门和弹簧,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和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中的一个工作,分别对不同安装有弹簧的保护门进行抓取装配,安装到安装架上,形成保护元件,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不工作,所述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载具59的第二安装槽592 内,半成品上料单元64将连接元件部分装配到载具59的第一安装槽591内,而后载具59输送到整装单元的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中装配保护元件部分和连接元件部分,形成产品,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不工作;最后通过面板装配单元 67装配面板,完成产品装配。
在进行第二装配方法的装配时,先通过安装架装配装置51安装安装架,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和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和基座装配装置54不工作,而后直接输送到E极铜片装置装置处,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和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处采用合适型号的三组铜片装配到安装架内形成连接元件部分,该型号的插座的安装架包括基座和安装架的功能,类似于基座与安装架一体,也可以称为基座,而后第一压板装配单元处不工作,并输送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内先通过盖板装配单元61在载具59上装配盖板,而后通过门簧装配单元的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或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在盖板上装配保护门和弹簧,而后在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内装配压板,完成保护元件部分的装配,而后载具59输送到整装单元的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中装配保护元件部分和连接元件部分,形成装配产品,整装单元的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不工作,最后通过面板装配单元67装配面板,完成产品装配。
在进行第三装配方法的装配时,连接元件装配系统5的第一压板装配单元不工作,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的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工作。先通过安装架装配装置51安装安装架,而后通过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和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 53在安装架内装入两组安装板,在基座装配装置54处将基座装配到安装架内, 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和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处采用合适型号的三组铜片装配到基座内,基座输送到第一压板装配单元处不工作,并直接输送到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保护元件装配系统6内先通过盖板装配单元61在载具59上装配盖板,而后通过门簧装配单元的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或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 在盖板上装配保护门和弹簧,而后在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内装配压板,完成保护元件部分的装配,而后载具59输送到整装单元的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中装配保护元件部分和连接元件部分,形成装配产品,整装单元的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不工作,最后通过面板装配单元67装配面板,完成产品装配。
在进行第四装配方法的装配时,与第三装配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的地方在于最后通过面板装配单元67装配面板和装饰框,完成产品装配。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三插插座自动装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架上料单元选出合适型号的安装架后进料,通过安装架传送线送入到安装架的上料工位;基座进料单元选出合适型号的基座后出料,通过基座传送线送入到基座的上料工位;
S2:载具59传送到安装架装配装置51处,安装架装配装置51工作并将安装架装配到载具59的第一安装槽591内;
S3:载具59传送到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处,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从第一振动盘524出口处抓取安装板,将安装板装配到安装架的左侧;
S4:载具59传送到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处,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从第二振动盘531出口抓取安装板,将安装板装配到安装架的右侧;
S5:载具59传送到基座装配装置54处,基座装配装置54抓取基座传送线内的基座,并装配到载具59内;
S7:载具59传送到E极铜片装配装置55处,E极铜片由E极装配装置内安装接线端子后,送入到E极铜片装配装置55的上料工位;S8:E极铜片装配装置 55将安装了接线端子的E极铜片装配到载具59的基座内;
和/或S9:载具59传送到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处,L/N/E极铜片由L/N/E 极装配装置内安装接触端子后,送入到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的上料工位, S10:L/N/E极铜片装配装置56将安装了接触端子的L/N/E极铜片装配到载具59 的基座内;
S12:压板通过第三振动盘574送入到第一压板装配单元的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的上料工位,载具59传送到第一压板装配单元的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处,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将压板抓取并装配到基座内;
S13:载具59传送到第一压板装配单元的压板铆合装置58处,第一压板装配单元的压板铆合装置58将压板铆合在基座内,形成作为半成品的连接元件部分;
S14:装载着保护元件部分的载具59传送到半成品出料装置593处,半成品出料装置593将半成品通过传送线送入到整装单元的上料工位;
S16:盖板上料单元选出所选型号的盖板,并通过盖板传送线送入到盖板装配单元61的上料工位,面板上料单元选出所选型号的面板,并通过传送线送入到面板装配单元67的上料工位;
S17:载具59传送到盖板装配单元61处,盖板装配单元61从其上料工位处抓取盖板并将盖板装配到载具59的第二安装槽592内;
S18:载具59传送到门簧装配单元621处,门簧装配单元将保护门和弹簧装配到一起,再将保护门和弹簧装配到盖板上;即所述载具59传送到门簧装配单元的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处,第一门簧装配机构621将保护门和弹簧装配到一起,再将保护门和弹簧装配到盖板上;或载具59传送到门簧装配单元的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处,而后第二门簧装配机构622将护门和弹簧装配到一起,再将保护门和弹簧装配到盖板上;
S20:载具59传送到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处,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抓取第六振动盘636内的压板并装配到载具59的盖板上,形成作为半成品的保护元件部分;
S21:载具59传送到半成品上料单元64处,半成品上料单元64将整装单元的上料工位处的连接元件部分抓取到第一安装槽591内;
S22:载具59传送到整装单元处,整装单元将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连接元件部分上,即载具59传送到第一压料压盖装置65处,第一压料压料装置将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连接元件部分上,形成装配产品;或载具59传送到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处,第二压料压盖装置66将保护元件部分装配到连接元件部分上,形成装配产品;
S27:载具59传送到面板装配单元67处,面板装配单元67抓取其上料工位处的面板并装配到装配产品上,形成最终产品;
S28:载具59传送到成品出料机构68处,成品出料机构68将产品由传送线送出;
优选地,在步骤S5之后,执行S6:载具59传送到基座检测装置595处,基座检测装置595对基座的装配合格度进行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由不良品出料装置594进行出料;
优选地,在步骤S10之后执行S11:载具59传送到铜件检测装置596处,铜件检测装置596对基座内铜件的装配合格度进行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由不良品出料装置594进行出料;
优选地,在步骤S14之后,执行步骤S15:载具59传送到不良品出料装置 594处,不良品出料装置594将不合格的半成品抓取到传送线上送出;
在步骤S22之后,执行步骤S24和/或S25和/或S26,骤S24或S25或S26 可以不分先后;
优选地,S24:载具59传送到第一三插拔检测机构682处,第一三插拔检测机构682对三插部位进行检测,不合格产品由不良品剔除机构681送出;优选地,S25:载具59传送到第二三插拔检测机构683处,第二三插拔检测机构683 对三插部位进行检测,不合格产品由不良品剔除机构681送出;优选地,S26: 载具59传送到保护门检测机构处,保护门回弹检测机构684对保护门进行回弹检测,不合格产品由不良品剔除机构681送出;
优选地,在步骤S28之后,执行S29:载具59传送到不良品剔除机构681处,不良品剔除机构681将不合格品由传送线送出。
在进行第一装配方法时,不安装盖板和安装板,步骤S2-S4、S20不工作,即安装架装配装置51、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和第二压板装配单元63不工作,其余步骤工作,压板在连接元件部分装配的步骤 S12-13处装配,安装架在则在保护元件部分装配的步骤S17处装配,即盖板装配单元61处进行装配,该安装架与其它插座的盖板类似,同时起到盖板和安装架的作用。
在进行第二装配方法时,不安装基座和安装板,S3-S5、S12-S13不工作,即第一安装板装配装置52、第二安装板装配装置53、基座装配装置54和第一压板装配单元的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和压板铆合装置58不工作,其余步骤工作,压板在保护元件部分装配的步骤S20处装配。
在进行第三、第四装配方法时,S12-S13不工作,压板在保护元件部分装配的步骤S20处装,即第一压板装配单元的第一压板装配装置57和压板铆合装置 58不工作,其余步骤工作,压板在保护元件部分装配的步骤S20处装配。通过选用不同的步骤,能够实现对多种插座的装配方法的自动装配,所述装配方法可通过PLC控制器进行控制选择。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保护门上料机构连接的分料机构(624),与弹簧上料机构连接的弹簧装配机构(6213),分料机构(624)将保护门移动到与弹簧装配机构(6213)对应的位置,弹簧装配机构(6213)将弹簧装配到分料机构(624)上的保护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624)包括分料块(6242)和与分料块(6242)连接的分料块驱动件,所述分料块(6242)包括用于容纳保护门的分料槽(6243),分料块驱动件驱动分料块(6242)往复移动使分料槽(6243)交替与保护门上料机构和弹簧装配机构(6213)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配机构(6213)包括第一推料块(62132)和第二推料组件,第二推料组件包括第二推料驱动件和与第二推料驱动件相连的推料柱(62134),
所述第一推料块(62132)内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进料孔(62136)和水平设置的出料孔(62135),进料孔(62136)的上端开口与弹簧上料机构相连,出料孔(62135)与进料孔(62136)的下端连通,所述推料柱(62134)从进料孔(62136)一端伸入到进料孔(62136)内,第二推料驱动件驱动推料柱(62134)在进料孔(62136)内往复移动,用于将弹簧从进料孔(62136)另一端的出口推出装配到分料机构(624)上的保护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配机构(6213)还包括与第一推料块(62132)相连的第一推料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门上料机构包括第五振动盘(623),分料块驱动件驱动分料块(6242)往复移动,分料槽(6243)与第五振动盘(623)的料道对应时上料,分料槽(6243)与弹簧装配机构(6213)对应时,分料块(6242)的侧面阻挡第五振动盘(623)的料道内的保护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上料机构包括弹簧振动盘,弹簧振动盘的料道出口通过软管与第一推料块(62132)的进料孔(6213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保护门上料机构,用于将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从分料机构(624)上一起抓取上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保护门上料机构包括第六横移机构(6211)、第六升降机构(6212)和第六抓取机构(6214);所述第六横移机构(6211)用于带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水平往复移动,第六升降机构(6212)用于带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上下移动,第六抓取机构(6214)用于抓取装配了弹簧的保护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抓取机构(6214)包括支撑架(62141)、第五双杆气缸(62142)、第五夹爪(62143)和定位柱(62144);所述第五双杆气缸(62142)连接于支撑架(62141)上,第五夹爪(62143)共有两组并分别与第五双杆气缸(62142)的两个活塞杆相连,第五双杆气缸(62142)能够带动两组第五夹爪(62143)向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定位柱(62144)竖直设置并与支撑架(62141)相连,两组第五夹爪(62143)与定位柱(62144)之间呈三角形排布,定位柱(62144)的底部固设有半球形的定位头(62145)。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料块(62132)靠近分料块(6242)一端设有限位凸起,第一推料驱动件能驱动限位凸起移动到分料块(6242)的分料槽(6243)上方,或者远离分料块(6242)的分料槽(6243)。
CN202121055903.1U 2021-05-17 2021-05-17 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Active CN217913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5903.1U CN217913789U (zh) 2021-05-17 2021-05-17 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5903.1U CN217913789U (zh) 2021-05-17 2021-05-17 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13789U true CN217913789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4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55903.1U Active CN217913789U (zh) 2021-05-17 2021-05-17 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13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8772B (zh) 全自动上料流水线
CN215870166U (zh) 三孔插座自动装配系统
CN108994609B (zh)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的安装方法
CN112357589B (zh) 一种屏幕全自动上料机
CN109501115A (zh) 一种注塑机的上下料系统
CN110253128B (zh) 一种气弹簧堵头自动焊接机
CN111002030A (zh) 一种筒灯自动组装设备
CN115158735B (zh) 一种机器人装箱机及装箱方法
CN110883546B (zh) 童车整车装配生产线
CN110053815B (zh) 电动牙刷头包装生产线
CN217913789U (zh) 弹簧保护门装配机构
CN217913790U (zh) 保护元件和整体装配系统
CN217913822U (zh) 连接元件装配系统
CN117182548B (zh) 脚轮组装、包装和码垛系统
CN210191962U (zh) 电动牙刷头包装生产线
CN115377770A (zh) 三孔插座自动装配系统和方法
CN110654856A (zh) 一种循环供料系统
CN217830818U (zh) 检测装置
CN215624600U (zh) 一种高效率的治具自动分盘及收盘装置
CN113290365B (zh) 一种杂交膜组装设备
CN211728231U (zh) 童车整车装配生产线
CN117182547B (zh) 脚轮组装、包装和码垛系统
CN211077634U (zh) 一种循环供料系统
CN219541000U (zh) 产品外观尺寸检测及分类系统
CN213921712U (zh) 一种整理堆叠出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