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9660U - 一种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9660U
CN217899660U CN202222276483.0U CN202222276483U CN217899660U CN 217899660 U CN217899660 U CN 217899660U CN 202222276483 U CN202222276483 U CN 202222276483U CN 217899660 U CN217899660 U CN 217899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pace
lighting device
rayleigh scattering
filter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764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764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9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9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9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布置于壳体中的光源、滤光模块、扩散板以及瑞利散射板,光源布置于壳体底部,壳体顶部形成有出光口,瑞利散射板布置于出光口;滤光模块与光源对应设置,用于过滤光源出射的大角度杂散光线;扩散板与滤光模块对应设置,其中,扩散板与滤光模块之间形成有第一混光区域,第一混光区域用于对滤光模块的出射光线进行预混光。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滤光模块可以过滤掉大角度杂散光,再通过第一混光区域进行预混光,通过扩散板进一步对预混光进行混光匀光,混光均光后的出射光照在瑞利散射板上,提升瑞利散射板的出光均匀性,从而使人们所处封闭环境中能够还原真实外界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照明装置无法实现日升到日落全天的太阳光照动态效果,对于封闭且无窗的环境,例如商超、办公室、医院、酒店、地下室等均无法通过灯光效果让人们直觉感受外界自然光线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对密闭无窗环境下人体造成不健康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照明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布置于所述壳体中的光源、滤光模块、扩散板以及瑞利散射板,所述光源布置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壳体顶部形成有出光口,所述瑞利散射板布置于所述出光口;所述滤光模块与所述光源对应设置,用于过滤所述光源出射的大角度杂散光线;所述扩散板与所述滤光模块对应设置,其中,所述扩散板与所述滤光模块之间形成有第一混光区域,所述第一混光区域用于对所述滤光模块的出射光线进行预混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瑞利散射板之间形成有第二混光区域,所述第二混光区域用于对所述扩散板的出射光线进行混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内部形成相连通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光源以及所述滤光模块布置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瑞利散射板布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空间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交接处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扩散板布置于所述台阶状结构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交接处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形成第二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前框,罩设于所述第二框体,,所述前框形成有出光口,所述瑞利散射板布置于出光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装饰窗,所述装饰窗部分嵌入所述出光口内;和/或后盖,盖设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后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模块包括多个柱状的光通道,所述光源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光通道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通道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瑞利散射板倾斜设置,以使经所述瑞利散射板出射的透射光照亮所述装饰框的部分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通道深度是所述光通道内径的2倍以上,和/或所述光通道深度小于等于15mm,所述光通道内径大于等于3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滤光模块可以过滤掉大角度杂散光,再通过第一混光区域进行预混光,通过扩散不进一步对预混光进行混光匀光,混光均光后的出射光照在瑞利散射板上,提升瑞利散射板的出光均匀性,从而使人们所处封闭环境中能够还原真实外界环境。从而使人们观察到的与外界环境更接近真实的光,以满足人们在密闭无窗的环境下对外界光线的感知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照明装置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照明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照明装置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3中A-A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蜂窝防眩模块局部放大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100能够在封闭环境中,模拟真实外界光线,从而使人们所处封闭环境中能够还原真实外界环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可以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瑞利散射板20、光源30、滤光模块40及扩散板50。
光源30布置于壳体底部,壳体顶部形成有出光口,瑞利散射板20布置于出光口;滤光模块40与光源30对应设置,用于过滤光源30出射的大角度杂散光线;扩散板50与滤光模块40对应设置,其中,扩散板50与滤光模块40之间形成有第一混光区域,第一混光区域用于对滤光模块的出射光线进行预混光。
光源30发出的光通过滤光模块40可以将大角度杂散光线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出射光再通过第一混光区域进行预混光,预混光后的出射光线进入扩散板50进行进一步的混光匀光,混光均光后的出射光照在瑞利散射板20上,提升瑞利散射板20的出光均匀性,从而使人们所处封闭环境中能够还原真实外界环境。
进一步地,扩散板50与瑞利散射板20之间形成有第二混光区域,第二混光区域用于对扩散板50的出射光线进行混光。经过预混光后的出射光线进入扩散板50进行混光匀光后再一次通过第二混光区域进行混光,由此,进一步提升瑞利散射板20的出光均匀性。
第一混光区域可以是设置在扩散板50与滤光模块40之间的第一混光层或者第一混光板,厚度可以是大于等于5mm。类似的,第二混光区域可以是设置在扩散板50与瑞利散射板20之间的第二混光层或者第二混光板,厚度可以是大于等于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可以包括中框10,中框10内部具有相通的第一空间101及第二空间102,光源30以及滤光模块40可以布置于第一空间101,瑞利散射板20可以布置于第二空间102,其中,第二空间102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空间101之内。具体的,第二空间102位于第一空间101前方,且第二空间102在第一投影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空间101内,使得第二空间102窄于第一空间101。第二空间102形成有出光口103。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附图示例的以直角坐标系表示各个方位(方向)。其中,Z+表示照明装置前方,也为出光侧;Z-表示照明装置的后方,也为入光侧。X表示照明装置宽度方向,Y表示照明装置的长度方向。另外,X-Y形成的面表示第一投影面,可以是水平面,Y-Z形成的面表示纵截面,可以是竖直面。
示例的,如图1所示,中框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第二框体12从第一框体11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第一框体11与第二框体12交接处形成台阶结构,第一框体11的内部形成前述的第一空间101,第二框体12的内部形成前述的第二空间102。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更为具体地,如图4所示,中框10可以呈矩形框架结构,在照明装置100的纵截面来看,中框10大致呈“凸”字型,内部中空且前后开口,中框10内部形成由第一框体11构成的第一空间101以及由第二框体12构成的第二空间102,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102彼此相通,形成光通道。第二空间102窄于第一空间101,即第二空间102在第一投影面(X-Y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空间101内,中框10内部形成后方空间宽,前方空间窄的台阶状空间。第一空间101用于容纳光源30、滤光模块40及扩散板50,光源30发出的光先进入较宽的第一空间101再进入较窄的第二空间102。瑞利散射板20设置于第二空间102的出光口103处并覆盖出光口103。
在第一框体11前表面设置有朝向前方延伸的多个定位筋13,多个定位筋围13围绕第二框体12周围,且至少部分定位筋13高于第二框体12,瑞利散射板位于第二框体12的顶部,并通过至少部分定位筋13定位。
照明装置100还包括罩设于第二框体12的前框60,前框60前表面具有出光口,装饰窗70部分嵌入出光口内。前框60上设置有多个与定位筋13对应的紧固孔,用于供紧固件穿过并通过紧固件与定位筋13连接将前框60固定在中框上。装饰窗70包括框架71及设置在框架71前方开口的面板72。装饰窗70通过框架71上的卡扣结构与前框60卡接固定。在中框10的第一框体11后侧还安装有后盖80,与第一框体11形成封闭空间。上述中框10、前框60、装饰窗70及后盖80例如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形成。非金属材料例如可是热传导率较高的树脂。壳体的形状并不限于大致矩形形状,也可以是大致圆形状、大致多边形形状、大致半圆状等其他形状。
瑞利散射板20设置于第二空间102的出光口103处并覆盖出光口103。示例的,瑞利散射板20可以与中框10的开口适配,大致呈矩形,固定在第二框体12的顶部边缘位置,也为第二空间出光口103的边缘。瑞利散射板20为内部具有形成瑞利散射的纳米粒子的散射板,纳米粒子可以为无机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粒子或有机纳米粒子,无机纳米粒子可以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方解石、磷化铟、硫化镉、硒化镉、碲化镉;有机纳米粒子可以为有机硅、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树脂;金属纳米粒子可以为:Ag、Al、Au、Cu。
不同颜色的入射光射入瑞利散射板20发生瑞利散射后,在其出光面能够真实的模拟外界青空(蓝天颜色),从而使人们所处环境能够更接近真实外界环境,以满足人们在密闭无窗的环境下对外界光线的感知需求。
光源30、滤光模块40及扩散板50均收容于第一空间101内,其中,光源30、滤光模块40及扩散板50由后方向前方(Z-向Z+方向)依次设置。光源30发出的光线经滤光模块40校直并经扩散板50扩散后射入瑞利散射板20,经瑞利散射板20散射后射出,形成蓝天色。
扩散板50可以的形状可以与中框10内部第一空间101的形状适配,例如可以为矩形状,扩散板50的出光面卡固在第一空间101与第二空间102形成的阶梯面上,使得扩散板50覆盖第一空间101后方入光口。扩散板50对入射光线起到均光作用,使射出光线更加均匀。由于扩散板50在X-Y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中框10第二空间102入光面的面积,由此,能够遮挡扩散板50边框区域出光不均匀,光线照度不够的区域,避免瑞利散射板20背景区域亮度不均匀,视觉欺骗度变差,天空模拟效果较差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第二空间102的入光口到出光口逐渐变大,第二空间102的入光口为靠近光源30一侧的开口,第二空间102的出光口为远离光源30一侧的开口,入光口在后,出光口在前,形成“倒梯”形或“碗”形的结构。第二空间102的后方空间出光面在XY平面的投影大于前方空间入光面在XY平面的投影。由于出射光线为非准直光线,其具有一定的扩散角,由此,能够在保证出光均匀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加出光面积。
如图4和图5所示,滤光模块40对入射光线起到校直且防眩目的效果。示例的,滤光模块40整体可以呈矩形,包含有多个柱状光通道41,形成光通道阵列,每个光通道的形状可呈圆状,菱形柱状等。优选的,每个光通道深度b是光通道内径a的2倍以上。光通道深度b越深,杂散光被吸收过滤的越多,最终的准直效果越好,但是这也将导致最终出射光线变少,效率变差。因此,将每个光通道深度b是光通道内径a的2倍以上,可以有效控制滤光模块40的准直效果及出射光线量。
光源30包括基板31以及设置于基板31上的多个发光元件32,发光元件32与多个光通道41一一对应。发光元件32例如可以是LED灯,发出光的色温范围可以是1700K~8000K,即发光元件32可以发出1700K~8000K范围色温的光。
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的照明装置100,从较宽的第一空间101内的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经过滤光模块40的入光面(后面)射入光通道校直后从滤光模块40的出光面(前面)射出,可以过滤掉大角度杂散光,经过过滤后的出射光经过第一混光区域的混光后从扩散板50入光面(后面)射入进一步均光,从扩散板50出光面(后面)射出均匀光线,该均匀扩散的光线进入较窄的第二空间102,再一次经过第二混光区域混光,经二次混光及均光的出射光照射在瑞利散射板20上后形成接近真实的外界蓝天色。从而使人们观察到的与外界环境更接近真实的光,以满足人们在密闭无窗的环境下对外界光线的感知需求。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范围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布置于所述壳体中的光源、滤光模块、扩散板以及瑞利散射板,
所述光源布置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壳体顶部形成有出光口,所述瑞利散射板布置于所述出光口;
所述滤光模块与所述光源对应设置,用于过滤所述光源出射的大角度杂散光线;
所述扩散板与所述滤光模块对应设置,其中,所述扩散板与所述滤光模块之间形成有第一混光区域,所述第一混光区域用于对所述滤光模块的出射光线进行预混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瑞利散射板之间形成有第二混光区域,所述第二混光区域用于对所述扩散板的出射光线进行混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内部形成相连通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光源以及所述滤光模块布置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瑞利散射板布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空间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交接处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扩散板布置于所述台阶状结构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交接处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形成第二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框,罩设于所述第二框体,所述前框形成有出光口,所述瑞利散射板布置于所述出光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装饰窗,所述装饰窗部分嵌入所述出光口内;
和/或后盖,盖设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后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光模块包括多个柱状的光通道,
所述光源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光通道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通道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瑞利散射板倾斜设置,以使经所述瑞利散射板出射的透射光照亮装饰窗的部分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通道深度是所述光通道内径的2倍以上,和/或所述光通道深度小于等于15mm,所述光通道内径大于等于3mm。
CN202222276483.0U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照明装置 Active CN217899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6483.0U CN217899660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6483.0U CN217899660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9660U true CN217899660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07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76483.0U Active CN217899660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9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78914B2 (ja) 照明装置
JP6820525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US10338301B2 (en) Lighting system
JP6964242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CN209995575U (zh) 化妆镜
CN217899660U (zh) 一种照明装置
WO2022007691A1 (zh) 照明灯具
JP2017126586A (ja) 照明装置
JP2007066540A (ja) 面状照明装置
CN111964008B (zh) 透镜、光源模组、光电模组及吸顶灯
CN215908902U (zh) 灯箱及具有其的灯具
JP2004192911A (ja) 光源保持体及び面発光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20130272024A1 (en) Diffusion structure and lighting device with such diffusion structure
CN212584888U (zh) 透镜、光源模组、光电模组及吸顶灯
CN212156893U (zh) 照明灯具
CN216789975U (zh) 一种导光灯
CN203920562U (zh) 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安装构造
JP2018170155A (ja) 光環境演出装置
KR101171349B1 (ko) Led 경광등 모듈
CN212841371U (zh) 透镜、光学模组、光电模组及吸顶灯
JP6164492B2 (ja) 車両用照明装置
CN212584889U (zh) 透镜、光源模组、光电模组及吸顶灯
JP2008174133A (ja) 車両用室内照明装置
CN216556603U (zh) 一种灯具的均光结构和灯具
CN214847535U (zh) 一种灯杯及应用其的像素屏和桁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