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0847U - 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0847U
CN217890847U CN202222130542.3U CN202222130542U CN217890847U CN 217890847 U CN217890847 U CN 217890847U CN 202222130542 U CN202222130542 U CN 202222130542U CN 217890847 U CN217890847 U CN 217890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lamping
crimping
assembl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305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伟
王瑞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305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0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0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0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并公开一种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该装配装置用于组装轴类组件,包括架体和活动设于架体的固定机构及压接机构,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轴组件,压接机构用于固定轴承套,且压接机构在背向固定机构的一侧设有压接部去压接限位轴承套。架体设有装配位置,轴组件随固定机构移动至装配位置,能确定装配时轴组件的轴心位置,轴组件还具有轴向方向,轴承套随压接机构沿轴组件的轴向方向移动至装配位置,使得轴承套与处于装配位置的轴组件沿轴向方向进行套接,即压接机构的移动路径穿过轴组件的轴心位置,提升自动装配的同心度精度,降低装配失误率,实现自动化组装轴组件和轴承套,节约人力物力,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轴承属于高精度零件,在进行轴承组件与轴承套的装配时,轴承与轴承套之间配合精度要求较高,故要求装配中轴承外圈与轴承套内圈有较高的同心度。目前小型轴承组件与轴承套的装配方法主要有手动装配和依托定位夹具的半自动装配,自动化程度不高,耗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旨在解决小型轴类组件依靠人工或半自动组装、难以自动化组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配装置,用于组装轴类组件,所述轴类组件包括轴组件和轴承套,所述装配装置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设有装配位置;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活动设于所述架体,用于固定所述轴组件,所述固定机构带动所述轴组件移动至所述装配位置,所述轴组件具有轴向方向;及
压接机构,所述压接机构活动设于所述架体,所述压接机构用于固定所述轴承套,所述压接机构设有限位所述轴承套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位于所述轴承套背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侧,所述压接机构带动所述轴承套沿所述轴向方向移动至所述装配位置,以与所述轴组件组装。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架体;和
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滑动连接所述架体,且所述移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移动结构设有限位槽,所述轴组件的一端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结构带动所述轴组件移动至所述装配位置。
可选地,所述移动结构包括:
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架体,所述移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
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间隔设于所述移动板;及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具有释放状态与限位状态的两个限位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移动板上,两个所述限位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两个所述限位件与两个所述固定块围合呈所述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压接机构包括:
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沿所述轴向方向活动连接所述架体,所述升降结构对应所述装配位置设有避让口;和
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于所述升降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对应所述避让口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连通所述避让口,所述夹持槽用于夹持所述轴承套,所述压接部设于所述夹持结构背向所述升降结构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夹持槽的槽口处;
其中,所述升降结构带动所述夹持结构和所述轴承套沿所述轴向方向移动至所述装配位置,使所述轴组件穿过所述避让口与位于所述夹持槽内的所述轴承套组装。
可选地,所述压接机构还包括两个调节组件,两个所述调节组件间隔设于所述升降结构,并分别位于所述夹持结构的两侧,两个所述调节组件间隔设于所述升降结构并分别位于所述夹持结构的两侧,一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设于所述升降结构;和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块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件的端部活动抵接所述夹持结构,以调节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升降结构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升降结构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开设所述避让口,所述夹持结构包括:
平衡板,所述平衡板设于所述升降板;
两个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间隔设于所述升降板,并围合呈两侧开口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用于预固定所述轴承套;及
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设于所述平衡板,所述夹持气缸设有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两个夹爪,两个所述夹爪分别活动设于两个所述开口处,两个所述夹爪背向所述升降板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压接部;
其中,两个所述夹爪在闭合状态与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夹持槽。
可选地,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设有调节部,所述平衡板设有固定孔,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两个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活动穿设于所述调节部,所述紧固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孔螺纹连接,以调节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升降板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压接机构还包括两个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升降板,并分别位于所述避让口的两侧;
所述导向块和所述夹爪的二者之一设有导向槽、另一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和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配装置还设有到位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架体,用于所述轴组件的到位检测;
且/或,所述装配装置还设有来料传感器,所述来料传感器设于所述压接机构,用于所述轴承套的固定检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轴承装配生产线,所述轴承装配生产线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有装配工位;和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装配装置,所述装配装置通过架体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装配工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固定机构和压接机构分别固定轴类组件的轴组件和轴承套,且相互运动至装配位置,以实现轴组件和轴承套的自动化组装,解决小型轴类组件难以自动化组装的技术问题。装配装置用于组装轴类组件,装配装置包括架体和活动设于架体的固定机构及压接机构,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轴组件,压接机构用于固定轴承套,且压接机构在背向固定机构的一侧设有压接部去压接限位轴承套。架体设有装配位置,轴组件随固定机构移动至装配位置,能确定装配时轴组件的轴心位置,轴组件还具有轴向方向,轴承套随压接机构沿轴组件的轴向方向移动至装配位置,使得轴承套与处于装配位置的轴组件沿轴向方向进行套接,即压接机构的移动路径穿过轴组件的轴心位置,提升自动装配的同心度精度,降低装配失误率,实现自动化组装轴组件和轴承套,节约人力物力,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一实施例的整机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一实施例的架体和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一实施例的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一实施例的装配状态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794804100000041
Figure BDA000379480410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装置100,用于组装轴类组件70。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100一实施例的整机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100一实施例的架体10和升降结构5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100一实施例的夹持结构5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100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3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100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30到位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装置100一实施例的装配状态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照图1所示,轴类组件70包括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装配装置100包括架体10、固定机构30及压接机构50,架体10设有装配位置;固定机构30活动设于架体10,用于固定轴组件71,固定机构30带动轴组件71移动至装配位置,轴组件71具有轴向方向;压接机构50活动设于架体10,压接机构50用于固定轴承套72,压接机构50设有限位轴承套72的压接部534,压接部534位于轴承套72背向固定机构30的一侧,压接机构50带动轴承套72沿轴向方向移动至装配位置,以与轴组件71组装。
本实施例中,装配装置100用于组装轴类组件70,装配装置100包括架体10和活动设于架体10的固定机构30及压接机构50,固定机构30用于固定轴组件71,压接机构50用于固定轴承套72,且压接机构50在背向固定机构30的一侧设有压接部534去压接限位轴承套72。架体10设有装配位置,轴组件71随固定机构30移动至装配位置,能确定装配时轴组件71的轴心位置,轴组件71还具有轴向方向,轴承套72随压接机构50沿轴组件71的轴向方向移动至装配位置,使得轴承套72与处于装配位置的轴组件71沿轴向方向进行套接,即压接机构50的移动路径穿过轴组件71的轴心位置,提升自动装配的同心度精度,降低装配失误率,实现自动化组装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节约人力物力,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设定压接机构50的运动方向为Z轴,则两两垂直于Z轴的方向分别为X轴和Y轴方向,X轴、Y轴以及Z轴形成直角坐标系O-XYZ,以下均以该直角坐标系作为空间上的方位参照,并进行各实施例的阐述。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固定机构30和压接机构50分别固定轴类组件70的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且相互运动至装配位置,以实现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的自动化组装,解决小型轴类组件70难以自动化组装的技术问题。其中,固定机构30可以沿Z轴方向移动,也可以沿X轴方向移动,在有限空间的结构布局基础上,同时为了克服组装时轴承套72和轴组件71之间的相互抗力,优选使用固定机构30与架体10在O-XY平面内进行移动,使得固定机构30带动轴组件71移动至装配位置,结构简单,装置精巧,节省空间。
下述具体以固定机构30沿X轴方向移动至装配位置为例,进行实施例的阐述。
结合参照图2所示,装配位置为一空间位置,进一步地,架体10包括底板13、两侧支撑板14,两侧支撑板14正对且间隔设置,且均与底板13连接,两侧支撑板14内侧设有与压接机构50的两侧滑动连接的两升降轨11,升降轨11的延伸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以使压接机构50在Z轴方向呈现上下往复运动。
结合图4所示,可选地,装配装置100还设有到位传感器80,到位传感器80设于架体10,用于轴组件71的到位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位置还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固定机构30以及压接机构50分别电连接,其中,装配装置100还设有到位传感器80,到位传感器80可拆卸地装设于一侧支撑板14,并对应朝向装配位置设置,到位传感器80用于检测固定机构30是否运动到位,即到位传感器80用于检测轴组件71是否位于装配位置,到位传感器80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并传输检测数据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发出控制指令以控制固定机构30以及压接机构50的运动,以提升自动化组装的智能可控性、有序性及顺畅性。
可选地,装配装置100还设有来料传感器55,来料传感器55用于轴承套72的固定检测。
本实施例中,装配装置100还设有来料传感器55,来料传感器55可拆卸地装设于压接机构50上,并对应朝向轴承台的固定位置设置,来料传感器55与压接机构50整体同步运动,用于检测压接机构50上是否已经固定有轴承套72,提升装配可靠性。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还可以设有提示机构,提示机构与控制机构连接,控制机构根据来料传感器55和到位传感器80的检测结构控制压接机构50和固定机构30分别运行动,或者控制提示机构进行异常状况提醒。
结合参照图3、图5以及图6所示,压接机构50的初始状态是可以设定的,设定压接机构50的初始状态位于装配位置,则在组装开始时,来料传感器55检测压接机构50是否固定装有轴承套72,若否,则控制机构进行提示,同时压接机构50和固定机构30均不运动;若是,则控制机构控制压接机构50沿Z轴上行至远离装配位置,之后控制固定机构30带着轴组件71沿X轴朝向装配位置移动,同时到位传感器80对固定机构30和轴组件71进行检测,若已到位,则控制压接机构50沿Z轴下压,使得轴组件71与轴承台在装配位置进行装配,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固定机构30未至装配位置,或者固定机构30上未固定有轴组件71,则控制机构控制提示装置进行提示,以便于操作员进行检修,降低误装配的概率,提升自动化组装的智能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固定机构30包括第一驱动件31和移动结构32,第一驱动件31设于架体10;移动结构32滑动连接架体10,且移动结构32连接于第一驱动件31的输出轴,移动结构32设有限位槽30A,轴组件71的一端限位于限位槽30A内;其中,第一驱动件31驱动移动结构32带动轴组件71移动至装配位置。
本实施例中,架体10设有滑轨121,移动结构32对应滑轨121设有滑槽,滑槽与滑轨121滑动连接,在架体10上对应固定机构30还设有第一挡停器33,第一挡停器33设于移动结构32的运动路径上,配合第一驱动件31限定移动结构32的移动位置,具有挡停和缓冲作用,使得固定机构30精准停止在装配位置,提升装配时轴组件71与轴承套72沿Z轴方向的同心度,提升装配效率和装配良率。
进一步地,为了在Z轴方向使得固定机构30的高度精准到达装配位置,架体10还设置有支撑座12,支撑座12设于底板13上,滑轨121设于支撑座12背向底板13的一侧,使得固定机构30的高度匹配装配位置的高度,提升装配精度。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31可设置为气缸,或直线电机,或电动推杆。
进一步地,轴组件71包括中轴和内圈,中轴的轴线方向即为轴组件71的轴向方向,其中,内圈套设于中轴上,且中轴的两端突出于中轴的两侧设置。
可选地,移动结构32包括移动板321、两个固定块322及限位组件323,移动板321滑动连接架体10,移动板321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件31;两个固定块322间隔设于移动板321;限位组件323包括第二驱动件3231和具有释放状态与限位状态的两个限位件3232,第二驱动件3231设于移动板321上,两个限位件3232活动设于第二驱动件3231的输出端,两个限位组件3232与两个固定块322围合呈限位槽30A。
本实施例中,移动板321朝向支撑座12的一侧开设滑动连接滑轨121的滑槽,滑槽与移动板321滑动连接,第一驱动件31连接移动板321的一端,第一挡停器33间隔位于移动板321的另一端,第一驱动件31驱动移动板321沿X轴移动至第一挡停器33挡停移动板321,此时,轴组件71位于装配位置。
其中,限位组件323包括具有释放状态和限位状态的两限位件3232以及第二驱动件3231,第二驱动件设于移动板321上,两限位件3232活动设于第二驱动件3231的输出端,第二驱动件3231驱动两限位件3232相互远离呈现释放状态、相互靠近呈现限位状态。两固定块322间隔设于移动板321上,两固定块32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中轴的径向直径,以限制中轴沿X轴方向上的移动;两限位件3232沿Y轴方向与移动板321相对活动连接,以限制中轴沿Y轴方向上的移动;两固定块322背向移动板321的顶部分别与内圈的表面抵接,以在与轴承套72组装时协助内圈对抗轴承套72沿Z轴方向的向下的摩擦力,提升装配稳定、可靠度。
进一步地,移动板321背向滑轨121的一侧对应限位槽30A的中部设有卡位槽,中轴的一端设于限位槽30A内时,中轴的端部可伸入卡位槽内,提升中轴与移动板321的固定稳定性,提升两固定块322和两限位件3232对中轴和内圈的固定可靠性,减小固定误差,提升中轴和内圈与轴承套72的同心度精度,提升装配精度,降低装配误差。
进一步地,两限位件3232相向设置的两表面分别设有弧形面,在第二驱动件3231驱动两限位件3232呈限位状态时,限位件3232的弧形面与中轴的外周壁抵接,增大接触面积,提升限位可靠性。
可选地,压接机构50包括升降结构51和夹持结构53,升降结构51沿轴向方向活动连接架体10,升降结构51对应装配位置设有避让口51A;夹持结构53设于升降结构51,夹持结构53对应避让口51A设有夹持槽50A,夹持槽50A连通避让口51A,夹持槽50A用于夹持轴承套72,压接部534设于夹持结构53背向升降结构51的一侧,并位于夹持槽50A的槽口处;其中,升降结构51带动夹持结构53和轴承套72沿轴向方向移动至装配位置,使轴组件71穿过避让口51A与位于夹持槽50A内的轴承套72组装。
本实施例中,夹持结构53设于升降结构51并随升降结构51同步沿Z轴方向同步移动,来料传感器55设于升降结构51上,用于检测夹持槽50A中是否夹持固定有轴承套72。升降结构51对应装配位置设有的避让口51A用于轴组件71的中轴和内圈穿过,以使轴组件71与限位于夹持结构53的夹持槽50A内的轴承套72进行套接组装,即升降结构51是沿着Z轴进行上下移动的,升降结构51在X轴和Y轴方向不会产生位移,能确保升降结构51的移动直线性,以使得轴承套72的中心线与到位之后的轴组件71的轴向方向是重合的,提升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装配前的设置位置同心度,提升组装精度和组装效率。
可选地,升降结构51设有升降板512,升降板512开设避让口51A,夹持结构53包括平衡板531、两个定位块535及夹持气缸532,平衡板531设于升降板512;两个定位块535间隔设于升降板512,并围合呈两侧开口的定位腔,定位腔用于预固定轴承套72;夹持气缸532设于平衡板531,夹持气缸532设有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两个夹爪533,两个夹爪533分别活动设于两个开口处,两个夹爪533背向升降板512的一侧分别设有压接部534;其中,两个夹爪533在闭合状态与两个定位块535之间围合形成夹持槽50A。
本实施例中,升降结构51包括升降板512和两升降侧板511,升降板512设于两升降侧板511沿Z轴方向的顶部,并分别连接两升降侧板511,两升降侧板511分别连接两升降轨11,升降机构还包括两第三驱动件513,量第三驱动件513分别设于底板13上,两第三支撑件的输出端均与升降板512连接,并分别位于避让口51A的两侧,以平稳支撑升降板512沿升降轨11在Z轴上下往复运动。来料传感器55可拆卸地设置于升降板512上。两个定位块535和两个夹爪533围合形成的夹持槽50A的槽底开设有连通避让口51A的过孔,轴承套72设置于夹持槽50A内时,两个定位块535用于限制轴承套72沿X轴方向的移动,两个夹爪533用于限制轴承套72沿Y轴方向的移动,夹持槽50A的槽底壁和压接部534用于限制轴承套72沿Z轴方向的移动,提升轴承套72的设置稳定性,同时提升轴承套72在组装时对装配摩擦力的抗力效果,使得轴承套72不会因摩擦力移动或跑偏,提升装配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升降板5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挡停器514,架体10的底板13对应设置有两个限位柱15,在压接机构50的初始位置,一第二挡停器514与一限位柱15抵接限位,该压接机构50的初始位置在装配位置,装配时,第三驱动件513驱动升降板512带动夹持结构53沿Z轴上移,第一启动键驱动移动板321带动固定块322和限位组件323移动至装配位置,且当到位传感器80检测到轴组件71位于装配位置时,第三驱动件513带动升降板512下移至第二挡停器514与限位柱15抵接限位,使得轴承套72和轴组件71在装配位置处装配完成,限位柱15和第二挡停器514的设置能精准控制升降结构51的运动过程,避免过度下降导致误装配或装配不良。
进一步地,因两个夹爪533是活动设置的,在轴承套72放置之初,两固定块322的底部分别具有弧形阶梯,以承托轴承套72,两弧形阶梯之间围合形成过孔;或者,两个夹爪533相向设置的两侧和两个固定块322相向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适应轴承套72形状的弧状阶梯,在轴承套72放置之初,两个固定块322的弧状阶梯先对轴承套72进行承托,夹爪533气缸的气缸驱动夹爪533闭合时,两夹爪533的弧状阶梯对轴承套72进行二次承托,且两个固定块322的弧状阶梯与两夹爪533的弧状阶梯沿轴承套72的周缘交替设置,压接部534与上述弧状阶梯配合限制轴承套72沿Z轴方向的移动,提升轴承套72的设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装配装置100包括有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第一钣金件可拆卸地设于一侧支撑板14上,到位传感器80设于第一钣金件上;第二钣金件可拆卸地设于升降板512上,并位于升降板512背离底板13的一侧,来料传感器55设于第二钣金件上;上述两个钣金件的设置使得来料传感器55和到位传感器80的传感方向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钣金件与侧支撑板14的相对位置和第二钣金件与升降板512的相对位置,也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钣金件与到位传感器80的相对位置和第二钣金件与来料传感器55的相对位置,便于精准检测来料和到位情况。
可选地,压接机构50还包括两个调节组件56,两个调节组件56间隔设于升降结构51,并分别位于夹持结构53的两侧,一调节组件56包括调节块561和调节件562,调节块561设于升降结构51;述调节件562与调节块561活动连接,且调节件562的端部活动抵接夹持结构53,以调节夹持结构53与升降结构51的相对位置两个调节组件56设于升降结构51,并分别位于夹持结构53的两侧;调节组件56活动连接夹持结构53,以调节夹持结构53与升降结构51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56包括调节块561和调节螺钉562,调节块561设于升降板512上,调节开设沿Y轴方向延伸的螺孔,调节螺丝的螺杆穿设于调节块561内,调节螺钉562的螺杆远离螺帽的一端抵接限位于平衡板531。平衡板531沿Y轴方向的侧分别通过两个调节螺钉562进行调节,以调整平衡板531位于Y轴的方位。
可选地,两个定位块535分别设有调节部535A,平衡板531设有固定孔,夹持结构53还包括两个紧固件,紧固件活动穿设于调节部535A,紧固件的一端与固定孔螺纹连接,以调节定位块535与升降板512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两个定位块535与升降板512均通过可微调的凹槽和凸起配合进行相互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将二者紧固连接;其中,两定位块535上设置有条形孔,升降板512上对应有固定孔,紧固件可以在条形孔内沿Y轴方向相对移动,以调整固定块322与升降板512的相对位置,使得轴承套72设于夹持槽50A内时,轴承套72的中心线与轴组件71的中轴的轴向重合,提升同心度,便于装配顺利。
进一步地,因升降板512上开设有避让口51A,夹持结构53的一定位块535通过一连接桥57与升降板512进行连接,连接桥57位于避让口51A之上,且连接桥57的两端分别与避让口51A两侧的升降板512可拆卸固定,便于调整定位块535的设置位置,其中定位块535与连接桥57也可以通过凸台与凹槽的结构进行连接配合,并设置有调节部535A,该调解部设置为条形孔,以便于对定位块535与连接桥57的相对位置进行微调之后固定。
可选地,压接机构50还包括两个导向块54,两个导向块54设于升降板512,并分别位于避让口51A的两侧;导向块54和夹爪533的二者之一设有导向槽、另一设有导轨541,导轨541和导向槽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夹持槽50A内用于固定轴承套72,两固定块322和夹持气缸532的两个夹爪533配合对轴承套72的X轴、Y轴以及Z轴进行限位,且要求能对抗组装时轴承套72和轴组件71的内圈之间的摩擦力,其中,压接机构50的导向块54面向升降板512的一侧设置有导轨541,夹爪533对应两导轨541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和导轨541均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且二者滑动连接,导贵和导向槽的设置对夹爪533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提升夹爪533的开合状态切换的稳定性,同时对夹爪533提供支撑力,用以协助夹爪533抵抗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组装时的对抗性摩擦力,提升装配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轴承装配生产线(图未示),轴承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和如上述任一项的装配装置100;该装配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轴承装配生产线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机架设有装配工位;装配装置100通过架体10设于机架,并位于装配工位。轴承装配生产线位于组装工位的上游还包括多个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的组装工位,以便于对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分别进行组装,组装之后的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传输至装配工位,轴组件71和轴承套72被分别固定于固定机构30和压接机构50,以进行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装置,用于组装轴类组件,所述轴类组件包括轴组件和轴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装置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设有装配位置;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活动设于所述架体,用于固定所述轴组件,所述固定机构带动所述轴组件移动至所述装配位置,所述轴组件具有轴向方向;及
压接机构,所述压接机构活动设于所述架体,所述压接机构用于固定所述轴承套,所述压接机构设有限位所述轴承套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位于所述轴承套背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侧,所述压接机构带动所述轴承套沿所述轴向方向移动至所述装配位置,以与所述轴组件组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架体;和
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滑动连接所述架体,且所述移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移动结构设有限位槽,所述轴组件的一端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结构带动所述轴组件移动至所述装配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
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架体,所述移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
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间隔设于所述移动板;及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具有释放状态与限位状态的两个限位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移动板上,两个所述限位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两个所述限位件与两个所述固定块围合呈所述限位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机构包括:
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沿所述轴向方向活动连接所述架体,所述升降结构对应所述装配位置设有避让口;和
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于所述升降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对应所述避让口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连通所述避让口,所述夹持槽用于夹持所述轴承套,所述压接部设于所述夹持结构背向所述升降结构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夹持槽的槽口处;
其中,所述升降结构带动所述夹持结构和所述轴承套沿所述轴向方向移动至所述装配位置,使所述轴组件穿过所述避让口与位于所述夹持槽内的所述轴承套组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机构还包括两个调节组件,两个所述调节组件间隔设于所述升降结构,并分别位于所述夹持结构的两侧,一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设于所述升降结构;和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块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件的端部活动抵接所述夹持结构,以调节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升降结构的相对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开设所述避让口,所述夹持结构包括:
平衡板,所述平衡板设于所述升降板;
两个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间隔设于所述升降板,并围合呈两侧开口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用于预固定所述轴承套;及
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设于所述平衡板,所述夹持气缸设有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两个夹爪,两个所述夹爪分别活动设于两个所述开口处,两个所述夹爪背向所述升降板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压接部;
其中,两个所述夹爪在闭合状态与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夹持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设有调节部,所述平衡板设有固定孔,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两个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活动穿设于所述调节部,所述紧固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孔螺纹连接,以调节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升降板的相对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机构还包括两个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升降板,并分别位于所述避让口的两侧;
所述导向块和所述夹爪的二者之一设有导向槽、另一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和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装置还设有到位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架体,用于所述轴组件的到位检测;
且/或,所述装配装置还设有来料传感器,所述来料传感器设于所述压接机构,用于所述轴承套的固定检测。
10.一种轴承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配生产线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有装配工位;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装置,所述装配装置通过架体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装配工位。
CN202222130542.3U 2022-08-12 2022-08-12 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 Active CN217890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0542.3U CN217890847U (zh) 2022-08-12 2022-08-12 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0542.3U CN217890847U (zh) 2022-08-12 2022-08-12 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0847U true CN217890847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42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30542.3U Active CN217890847U (zh) 2022-08-12 2022-08-12 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08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17817A (zh) * 2024-07-02 2024-08-02 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安装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17817A (zh) * 2024-07-02 2024-08-02 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安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90847U (zh) 装配装置和轴承装配生产线
CN115332139A (zh) 定位工装和机械手的位置校准方法
CN215709965U (zh) 一种载具定位装置
CN203448972U (zh) 玻璃托卡安装工装
CN116967727B (zh) 一种pcu配件自动化组装系统
CN112895554A (zh) 一种自重保压机构
CN210392846U (zh) 一种取料机构
CN218657695U (zh) 一种无刷电机铁芯组件压合结构
CN217073239U (zh) 一种注塑件夹持装置
CN112792558B (zh) 一种精确旋转对位机构
CN212794710U (zh) 一种夹持工装
CN211102388U (zh) 定位装置及焊接设备
CN218946778U (zh) 焊接治具
CN219426069U (zh) 一种挖掘机下车架高精度点焊定位装置
CN221363580U (zh) 一种led支架组装机构
CN114147463B (zh) 一种用于电机部件自动组装设备
CN220161708U (zh) 传感器端子定位传送结构
CN216577402U (zh) 一种便捷式加工夹持治具
CN217317038U (zh) 一种夹紧定位装置
CN213439400U (zh) 一种用于磁铁的组装夹具
CN220231873U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测试工装
CN221961032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装夹机构
CN110340827A (zh) 电芯治具
CN220517568U (zh) 铆压热熔机
CN216152904U (zh) 一种减少滑板移动阻力的滑台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