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0092U - 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0092U
CN217890092U CN202222197010.1U CN202222197010U CN217890092U CN 217890092 U CN217890092 U CN 217890092U CN 202222197010 U CN202222197010 U CN 202222197010U CN 217890092 U CN217890092 U CN 217890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positioning part
end cover
liquid storag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70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培文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angke Tianhang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angke Tianhang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gke Tianhang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angke Tianhang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70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0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0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0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包括机架;固定机构,固定机构有两组且以机架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来进行左右对称布置,每组固定机构均包括支撑座、底部定位部、减震器身定位部以及压制定位部,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底部定位部、减震器身定位部以及压制定位部均固定连接在支撑座上,减震器身定位部位于底部定位部上方且形成有抱持缺口,压制定位部包括有一转动布置的压制悬臂;夹持固定时,减震器的贮液缸底座相抵于底部定位部上,减震器的贮液缸和气囊均嵌入抱持缺口内后通过压制悬臂转入抱持缺口处对减震器的贮液缸压制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对减震器中两个缸体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
背景技术
作为减震器中的一种,如图1所示的一种减震器,具体包括贮液缸1、活塞杆2、贮液缸端盖3、贮液缸底座4、气囊5、气囊端盖6和气囊底座7,其中贮油缸1和气囊5并排设置并且通过气囊底座7连接,活塞杆2在贮液缸1内部往复滑动达到减震的效果。在制造此种减震器的时候,为了保证减震器的使用效果,需要将贮液缸端盖3密封设置在贮液缸1的开口处防止漏油,气囊端盖6密封设置在气囊5的开口处防止漏气。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端盖与对应缸体之间的密封连接,通常会设置多个螺丝在端盖上,如果通过人工拧紧这些螺丝的话,不仅费时费力,每个螺丝拧紧的程度还会受到工人实际操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端盖与缸体之间连接不够紧密的情况发生。
对此,中国专利CN208289369U公开了一种端盖拧紧机构,其通过设置多个拧紧电枪来对端盖进行密封拧紧,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不均一性,使得端盖和缸体之间能紧密连接,并且拧紧电枪分为定拧紧电枪和动拧紧电枪,动拧紧电枪在升降机构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可以移动改变位置,满足多次拧紧作业的需要。但是,该装置中并没有适用于端盖位置固定的固定机构,如果通过手持端盖来拧紧的话,会增大拧紧电枪之间的调整配合难度,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设置有固定机构,可以对贮液缸和气囊同时进行夹持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包括机架;固定机构,固定机构有两组且以机架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来进行左右对称布置,每组固定机构均包括支撑座、底部定位部、减震器身定位部以及压制定位部,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底部定位部、减震器身定位部以及压制定位部均固定连接在支撑座上,减震器身定位部位于底部定位部上方且形成有抱持缺口,压制定位部包括有一转动布置的压制悬臂;夹持固定时,减震器的贮液缸底座相抵于底部定位部上,减震器的贮液缸和气囊均嵌入抱持缺口内后通过压制悬臂转入抱持缺口处对减震器的贮液缸压制固定。
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通过底部定位部对贮液缸底座支撑,减震器身定位部对贮液缸和气囊的卡接固定,压制定位部的可调整性夹持固定,增大了本装置与减震器之间的接触面积,形成了针对减震器的三点定位结构,使可以同时对贮液缸和气囊进行固定,便于后续的端盖拧紧。
优选的,机架上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支撑座包括与下支撑板上端面固定连接的安装底板、与安装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的装配底板、与装配底板上端面垂直连接的装配支撑板以及两个设置在装配底板和装配支撑板之间的加强筋;底部定位部固定连接在装配底板上,减震器身定位部和压制定位部均固定连接在装配支撑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加强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合理分布对减震器的支撑点。
优选的,底部定位部为与装配底板连接的垫板或U型工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可以根据不同的拧紧作业,对贮液缸底座实现不同程度的支撑固定作用。
优选的,减震器身定位部包括两个均与装配支撑板固定连接的定位工装,两个定位工装形成供贮液缸和气囊嵌入的抱持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两个定位工装来对贮液缸和气囊进行固定,可以加大减震器和定位工装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固定效果。
优选的,压制定位部还包括固定安装在装配支撑板上的转角油缸,压制悬臂与转角油缸的输出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角油缸可以驱动压制悬臂转动来与减震器接触进行固定,使能配合不同尺寸的减震器进行固定。
优选的,装配支撑板上活动连接有定位工装底板,两个定位工装和转角油缸均固定连接在定位工装底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定位工装和压制悬臂的位置做进一步调整,增大本装置的可调性。
优选的,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有两组且以机架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来进行左右对称布置,两组升降机构与两个装配支撑板一一对应设置;每组升降机构均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减速电机、与减速电机同轴连接的丝杆、与丝杆螺纹连接的直线滑块以及以丝杆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根直线导轨,下支撑板上竖直连接有后支撑板,两根直线导轨均固定设置在后支撑板上,且直线滑块与两根直线导轨均滑动连接;两个直线滑块上均设有拧紧机构,两组拧紧机构用于对减震器的贮液缸端盖和气囊端盖分别进行拧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拧紧机构的高度位置做出初步调整,便于后续快速移动对端盖进行拧紧作业。
优选的,两组拧紧机构均包括与直线滑块固定连接的旋转伸缩气缸以及与旋转伸缩气缸输出端连接的工装联接轴,两个工装联接轴与减震器的贮液缸端盖和气囊端盖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工装联接轴的两级高度调整,提高装置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设置支撑座和底部定位部来对贮液缸底座进行稳定支撑,同时利用减震器身定位部形成的抱持缺口来对贮液缸和气囊进行卡接固定,最后结合压制定位部的作用,可以对减震器整体起到多点固定的效果,从而有效固定减震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上述附图中:1贮液缸、2活塞杆、3贮液缸端盖、4贮液缸底座、5气囊、6气囊端盖、7气囊底座、8机架、9支撑座、91安装底板、92装配底板、93装配支撑板、94加强筋、95定位工装底板、10底部定位部、101垫板、102U型工装、11减震器身定位部、111定位工装、12压制定位部、121压制悬臂、122转角油缸、13下支撑板、14减速电机、15丝杆、16直线滑块、17直线导轨、18后支撑板、19旋转伸缩气缸、20工装联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包括机架8;固定机构,固定机构有两组且以机架8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来进行左右对称布置,每组固定机构均包括支撑座9、底部定位部10、减震器身定位部11以及压制定位部12,支撑座9固定连接在机架8上,底部定位部10、减震器身定位部11以及压制定位部12均固定连接在支撑座9上,减震器身定位部11位于底部定位部10上方且形成有抱持缺口,压制定位部12包括有一转动布置的压制悬臂121;夹持固定时,减震器的贮液缸1底座相抵于底部定位部10上,减震器的贮液缸1和气囊5均嵌入抱持缺口内后通过压制悬臂121转入抱持缺口处对减震器的贮液缸1压制固定。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夹持固定时,将减震器的贮液缸1底座抵接在底部定位部10上,然后将贮液缸1和气囊5嵌入减震器身定位部11的抱持缺口中,最后通过调整压制悬臂121的位置,来对贮液缸1或气囊5进行稳固夹持,即可形成对减震器的多点夹持固定。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中机架8上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13,支撑座9包括与下支撑板13上端面固定连接的安装底板91、与安装底板91上端面固定连接的装配底板92、与装配底板92上端面垂直连接的装配支撑板93以及两个设置在装配底板92和装配支撑板93之间的加强筋94;底部定位部10固定连接在装配底板92上,减震器身定位部11和压制定位部12均固定连接在装配支撑板93上。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先将安装底板91与下支撑板13固定连接,然后将装配底板92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91的上端面,再将装配支撑板93沿垂直于装配底板92的方向固定安装在装配底板92上端面的一侧,最后在装配底板92和装配支撑板93之间设置两个加强筋94,三角结构的加强筋94可以稳定支撑两者之间的垂直连接结构,通过安装底板91连接下支撑板13和装配底板92,可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中底部定位部10为与装配底板92连接的垫板101或U型工装102。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因为贮液缸1底座使得减震器底部的高度不齐,则增设底部定位部10来实现对减震器的三点固定夹持;本实施例中,在对气囊5端盖拧紧时,先将贮液缸1底座与垫板101对齐抵接,然后通过减震器身定位部11和压制定位部12对减震器进行固定,在对贮液缸1端盖拧紧时,则先利用U型工装102的内部缺口稳定卡接贮液缸1底座,然后再通过减震器身定位部11和压制定位部12对减震器进行固定,使得在对不同的端盖分别进行拧紧时,装置可以有不同的夹持强度,以适用于不同情况下对贮液缸1底座的固定。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中减震器身定位部11包括两个均与装配支撑板93固定连接的定位工装111,两个定位工装111形成供贮液缸1和气囊5嵌入的抱持缺口。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可以具体限定定位工装111的横截面为“U”型,则设置两个定位工装111的开口端均朝向减震器放置的方向,即可共同组成一个接触面积更大的抱持缺口来对减震器的贮液缸1和气囊5进行固定夹持。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中压制定位部12还包括固定安装在装配支撑板93上的转角油缸122,压制悬臂121与转角油缸122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转角油缸122用于驱动压制悬臂121转动来调整对减震器的夹持位置,当减震器中的贮液缸1底座与垫板101或U型工装102抵接、贮液缸1和气囊5被定位工装111卡接固定时,启动转角油缸122,使压制悬臂121转动到与减震器外表面抵触固定的位置,即可在减震器外表面形成三角定位的布局,即对贮液缸1底座的固定、对贮液缸1缸体和气囊5的固定,使得装置的固定效果更好。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中装配支撑板93上活动连接有定位工装底板95,两个定位工装111和转角油缸122均固定连接在定位工装底板95上。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可以限定装配支撑板93与定位工装底板95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为通过螺栓结构连接,其中,将螺栓结构具体限定为由螺纹孔、螺栓和螺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即在装配支撑板93和定位工装底板95上均开设螺纹孔且相互之间位置对应,定位工装底板95在装配支撑板93上的位置调整适当后,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栓来与依次穿过装配支撑板93和定位工装底板95上的螺纹孔,然后将螺母与螺栓螺纹连接收紧,即可固定定位工装底板95在装配支撑板93上的位置。由此就可以对定位工装底板95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对定位工装111和转角油缸12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装置能适用于不同高度、型号的减震器适用。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中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有两组且以机架8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来进行左右对称布置,两组升降机构与两个装配支撑板93一一对应设置;每组升降机构均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8上的减速电机14、与减速电机14同轴连接的丝杆15、与丝杆15螺纹连接的直线滑块16以及以丝杆15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根直线导轨17,下支撑板13上竖直连接有后支撑板18,两根直线导轨17均固定设置在后支撑板18上,且直线滑块16与两根直线导轨17均滑动连接;两个直线滑块16上均设有拧紧机构,两组拧紧机构用于对减震器的贮液缸1端盖和气囊5端盖分别进行拧紧。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对端盖拧紧前,先对拧紧机构的高度做出大致调整:将丝杆15和直线导轨17均沿着机架8的高度方向设置,启动减速电机14,减速电机14的输出轴会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丝杆15转动,本实施例中,设置丝杆15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螺纹(图中未示出),则丝杆15转动,会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直线滑块16沿丝杆15的高度方向做往复上下移动,直线滑块16上下滑动的同时,因为其还与两侧的直线导轨17滑动连接,此时,直线导轨17会起到限制直线滑块16转动的作用,使直线滑块16只能做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拧紧机构上下移动来对高度进行调整,方便后续拧紧机构快速移动对准端盖进行拧紧作业。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直线滑块16上下滑动的目的,将减速电机14限定为双向电机,即减速电机14的输出轴可以实现正反向转动,以此来带动直线滑块16的往复上下移动。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中两组拧紧机构均包括与直线滑块16固定连接的旋转伸缩气缸19以及与旋转伸缩气缸19输出端连接的工装联接轴20,两个工装联接轴20与减震器的贮液缸1端盖和气囊5端盖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旋转伸缩气缸19作为驱动工装联接轴20升降来与端盖接触的动力源,其中旋转伸缩气缸19的具体结构和运行原理可以参照已公开的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6682074U)一种可旋转的伸缩气缸,该装置通过设置电机、传动带轮、同步带、旋转套和传动销等,使得当电机启动,可以同步带动传动带轮、同步带和旋转套转动,而传动销安装在旋转套上且和伸缩气缸的主轴机构连接,那么电机就可以依次传动,最终带动主轴机构中的气缸主轴转动,同时在伸缩气缸外壳的内部设有传统的键槽结构,利用气动原理依次对活塞和气缸主轴传动,进而带动气缸主轴伸缩。
而在本实施例中,将电机、传动带轮、同步带、旋转套和传动销等对应结构均整合设置在旋转伸缩气缸19的缸体内部,旋转伸缩气缸19的缸体外部与直线滑轨16固定连接,同时旋转伸缩气缸19的输出端(即气缸主轴)则向外穿出缸体后与工作联接轴20固定连接。当直线滑块16被带动上下移动,就可以实现旋转伸缩气缸19的整体升降,工装联接轴20与旋转伸缩气缸19的输出端连接,工作联接轴20上设置有与端盖上端面的凹陷相适配卡紧的凸起,操作中,先通过直线滑块16对旋转伸缩气缸19的整体高度位置做初步调整至适宜,然后启动旋转伸缩气缸19使其输出端伸张,使工装联接轴20上的凸起对准端盖上端面的凹陷处卡紧,然后使旋转伸缩气缸19的输出端旋转,带动工作联接轴20转动拧紧端盖。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将减震器中的贮液缸1底座通过垫板101或U型工装102抵紧,然后将贮液缸1和气囊5同时嵌入到两个定位工装111组成的抱持缺口中,最后驱动转角油缸122启动,带动压制悬臂121对减震器整体做出稳定夹持,即可完成对减震器的位置固定;然后启动减速电机14,减速电机14通过丝杆15带动直线滑块16升降,直线滑块16在移动的同时,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旋转伸缩气缸19移动靠近端盖的位置,再启动旋转伸缩气缸19,使旋转伸缩气缸19输出端上的工装联接轴20与端盖卡紧连接后转动来进行拧紧作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8);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有两组且以机架(8)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来进行左右对称布置,每组所述固定机构均包括支撑座(9)、底部定位部(10)、减震器身定位部(11)以及压制定位部(12),所述支撑座(9)固定连接在机架(8)上,底部定位部(10)、减震器身定位部(11)以及压制定位部(12)均固定连接在支撑座(9)上,减震器身定位部(11)位于底部定位部(10)上方且形成有抱持缺口,压制定位部(12)包括有一转动布置的压制悬臂(121);
夹持固定时,减震器的贮液缸(1)底座相抵于底部定位部(10)上,减震器的贮液缸(1)和气囊(5)均嵌入抱持缺口内后通过压制悬臂(121)转入抱持缺口处对减震器的贮液缸(1)压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8)上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13),所述支撑座(9)包括与下支撑板(13)上端面固定连接的安装底板(91)、与安装底板(91)上端面固定连接的装配底板(92)、与装配底板(92)上端面垂直连接的装配支撑板(93)以及两个设置在装配底板(92)和装配支撑板(93)之间的加强筋(94);所述底部定位部(10)固定连接在装配底板(92)上,减震器身定位部(11)和压制定位部(12)均固定连接在装配支撑板(9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定位部(10)为与装配底板(92)连接的垫板(101)或U型工装(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身定位部(11)包括两个均与装配支撑板(93)固定连接的定位工装(111),两个所述定位工装(111)形成供贮液缸(1)和气囊(5)嵌入的抱持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定位部(12)还包括固定安装在装配支撑板(93)上的转角油缸(122),所述压制悬臂(121)与转角油缸(122)的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支撑板(93)上活动连接有定位工装底板(95),两个所述定位工装(111)和转角油缸(122)均固定连接在定位工装底板(95)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有两组且以机架(8)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来进行左右对称布置,两组升降机构与两个装配支撑板(93)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升降机构均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8)上的减速电机(14)、与减速电机(14)同轴连接的丝杆(15)、与丝杆(15)螺纹连接的直线滑块(16)以及以丝杆(15)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根直线导轨(17),所述下支撑板(13)上竖直连接有后支撑板(18),两根直线导轨(17)均固定设置在后支撑板(18)上,且直线滑块(16)与两根直线导轨(17)均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直线滑块(16)上均设有拧紧机构,两组拧紧机构用于对减震器的贮液缸(1)端盖和气囊(5)端盖分别进行拧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拧紧机构均包括与直线滑块(16)固定连接的旋转伸缩气缸(19)以及与旋转伸缩气缸(19)输出端连接的工装联接轴(20),两个所述工装联接轴(20)与减震器的贮液缸(1)端盖和气囊(5)端盖一一对应设置。
CN202222197010.1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 Active CN217890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7010.1U CN217890092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7010.1U CN217890092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0092U true CN217890092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43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7010.1U Active CN217890092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0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48770A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零部件生产用加工装置
CN111805153A (zh) 一种激光焊接夹具
CN217890092U (zh) 一种减震器端盖拧紧工装
CN219170048U (zh) 一种可转动的焊接设备
CN217316538U (zh) 一种机械焊接用电焊支架
CN113145706B (zh) 一种气弹簧封装装置
CN206105337U (zh) 一种减振器支柱总成压装机
CN210756023U (zh) 用于摩托车车架机器人焊接用的夹紧装置
CN211727907U (zh) 调节定位型激光焊机
CN211840200U (zh) 一种固定效果好的机械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20094425U (zh) 一种可调式拧紧机
CN214922117U (zh) 一种汽车配件的轴销和螺栓装配装置
CN220029677U (zh) 缸头阀座可移动式修磨装置
CN220410169U (zh) 一种美术画框绷框机
CN217316705U (zh) 一种用于汽车门板加工的焊接工装
CN218800174U (zh) 一种电动车车尾组件焊接装置
CN221065147U (zh) 工件内壁整形设备
CN220533490U (zh) 发动机缸体多工位组合镗铣装置
CN220863344U (zh) 一种倒角工装
CN212885994U (zh) 汽车焊装夹具装置
CN212385481U (zh) 一种用于机械传动送料用机械手
CN218363210U (zh) 一种外套管送料装配装置
CN215747340U (zh) 一种千斤顶加工用高效的辅助设备
CN219403398U (zh) 一种龙门式加工中心紧固用夹具
CN220679879U (zh) 一种侧围焊接定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