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7357U - 物料转移传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物料转移传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7357U
CN217837357U CN202221977326.6U CN202221977326U CN217837357U CN 217837357 U CN217837357 U CN 217837357U CN 202221977326 U CN202221977326 U CN 202221977326U CN 217837357 U CN217837357 U CN 217837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ceiving plate
material receiving
guide shaft
convey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73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清
覃伟
李政
洪裕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re Material-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fore Material-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re Material-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Infore Material-Tech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19773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7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7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7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包括设备支架、接料机构和驱动机构,接料机构包括接料板、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和导向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翻板、第二翻板以及气缸和导向轴等结构来实现接料板的高度调节操作,使其和下料机械手的高度相匹配,相较于常规的下料机械手+输送皮带线模式,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行程范围更大,可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型号的产品的下料操作,且对于不同的成形机台,通用兼容适用性更高。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翻板、第二翻板以及第一调节件等结构来实现接料板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翻转状态的切换,使产品无缝衔接完成从接料到下料的操作,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且操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物料转移传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行业中的成型下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转移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一种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在粉末冶金行业,当产品经过加工完成成型后,需要进行下料操作,常规的操作方法为人工下料和下料机械手+输送皮带线模式,这样的设计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①、该模式容易受皮带线的高度影响,对于不同尺寸产品,皮带线高度可调范围小,产品下放距离大,存在产品跌坏风险;
②、皮带线高度可调范围小,对于不同成形机台的通用兼容性差;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发明一种高度调节行程范围大且兼容适应性强的传送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该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高度调节行程范围大以及兼容适应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包括:
设备支架,所述设备支架的顶部设有输送皮带;
接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包括接料板、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接料板的底部,所述第二翻板和所述第一翻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翻板上设有第一调节件,当所述接料板和所述第一调节件相抵接时,所述接料板水平设置;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和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顶端和所述第二翻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设备支架上,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导向轴升降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接料板翻转运动;
其中,当所述气缸驱动所述导向轴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接料板朝向所述输送皮带的一端向下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顶柱和第二调节件,所述顶柱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在所述顶柱的顶部,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在所述导向轴下降时顶住所述接料板,以使所述接料板朝向所述输送皮带的一端向下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的高度均可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翻板、所述第二翻板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翻板和所述第二翻板可转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和所述接料板远离所述输送皮带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翻板连接,所述接料板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下和所述第一调节件相抵接,从而使所述接料板保持水平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若干连接板,所述导向轴的底端通过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轴环,所述限位轴环套设在所述导向轴的外周侧,用于所述导向轴上升预设距离后和所述设备支架相抵接,以限制所述导向轴继续向上运动;
并且,所述限位轴环在所述导向轴上的高度位置可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板的两侧设有安装板,且两个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第一光纤感应器,所述第一光纤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放入所述接料板上。
进一步地,该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还包括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设置在所述接料板和所述输送皮带之间,且所述过渡板靠近所述输送皮带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过渡板上设有第二光纤感应器,所述第二光纤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通过所述过渡板。
进一步地,该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还包括收料盘和接粉盒,所述收料盘通过收料盘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远离所述接料板的一端,所述接粉盒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远离所述接料板的一端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当产品加工成型后,通过下料机械手或其他结构将其夹持运出,本实用新型的接料板在气缸和导向轴的向上的驱动作用力下上升至和下料机械手相匹配的高度;机械手打开,将产品放在接料板上,此时安装板上的第一光纤感应器检测到有产品放入,使产品的成型设备进行下一周期动作;接收到产品后,接料板在气缸和导向轴的向下的驱动作用力下做翻转运动,从而使产品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输送皮带上;过渡板上的第二光纤感应器感应到产品通过后,启动输送皮带往前输送一段距离,接料板同时重新动作回到最高点位置,等待下一接料工序;以此循环重复,最终完成对产品的连续接料操作。
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翻板、第二翻板以及气缸和导向轴等结构来实现接料板的高度调节操作,使其和下料机械手的高度相匹配,相较于常规的下料机械手+输送皮带线模式,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行程范围更大,可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型号的产品的下料操作,且对于不同的成形机台,通用兼容适用性更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翻板、第二翻板以及第一调节件等结构来实现接料板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翻转状态的切换,使产品无缝衔接完成从接料到下料的操作,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且操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H;
图3为图1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K;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料机构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设备支架;11、输送皮带;12、安装板;2、接料板;3、第一翻板;31、销轴;4、第二翻板;41、第一调节件;5、弹性件;6、顶柱;61、第二调节件;7、气缸;71、导向轴;72、连接板;73、限位轴环;8、收料盘;81、收料盘支架;82、接粉盒;9、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包括设备支架1,设备支架1的顶部设有输送皮带11,该输送皮带11用于将产品从初始端的接料板2输送到末端的收料盘8处。
该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还包括接料机构,接料机构包括接料板2、第一翻板3和第二翻板4,第一翻板3固定设置在接料板2的底部,第二翻板4和第一翻板3可转动连接,第二翻板4上设有第一调节件41,当接料板2和第一调节件41相抵接时,接料板2处于水平设置的状态。具体地,当接料板2处于初始状态时,也即接料板2上未放入产品时,通过设置第一调节件41的高度,使接料板2在第一调节件41的抵接作用力下处于并保持水平状态。
该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气缸7和导向轴71,导向轴71的顶端和第二翻板4固定连接,气缸7固定设置在设备支架1上,气缸7用于驱动导向轴71升降运动,进而带动接料板2翻转运动。具体来说,当加工成型的产品放在接料板2时,气缸7开始启动工作,驱动导向轴71向下运动,导向轴71向下运动带动第二翻板4向下运动,第二翻板4向下运动带动第一翻板3向下运动,最终带动接料板2朝向输送皮带11的一端向下翻转,使产品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输送皮带11上。完成以上操作后,气缸7驱动导向轴71向上运动,使接料板2重新回到初始的最高点位置,且在此过程中,接料板2往回翻转并重新恢复为水平状态,等待下一接料工序。更为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气缸7可优先选择为无杆气缸。
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物料转移传送机构通过设置第一翻板3、第二翻板4以及气缸7和导向轴71等结构来实现接料板2的高度调节操作,使接料板2的高度和下料机械手或其他下料机构的高度相匹配,相较于常规的下料机械手+输送皮带线模式,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行程范围更大,可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型号的产品的下料操作,且对于不同的成形机台,通用兼容适用性更高。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翻板3、第二翻板4以及第一调节件41来实现接料板2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翻转状态的切换,使产品无缝衔接完成从接料到下料的操作,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且可显著提高下料操作效率。
参见图2和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接料机构还包括顶柱6和第二调节件61,顶柱6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第二调节件61设置在顶柱6的顶部,第二调节件61用于在导向轴71下降时顶住接料板2,以使接料板2朝向输送皮带11的一端向下翻转。在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顶柱6和第二调节件61设置在接料板2远离输送皮带11的一端,故当气缸7驱动导向轴71向下运动时,接料板2远离输送皮带11的一端顶到顶柱6上的第二调节件61,而气缸7继续通过导向轴71带动接料板2向下运动,最终使本实用新型的接料板2实现翻转动作。
在该实施例的更进一步方案中,第一调节件41的高度均可调整,通过调整第一调节件41的高度,确保接料板2在处于初始状态时(也即气缸7驱动导向轴71向上运动到最高点位置时)保持水平设置状态。
第二调节件61的高度可调整,当接料板2在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二调节件61顶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第一调节件41顶端的高度,确保其在能够实现顶住接料板2使其翻转功能的同时,不会因超过第一调节件41的高度而破坏接料板2的水平状态。并且,由于接料板2下降至最低处时和输送皮带11设置有一段高度距离,故可通过调整第二调节件61的高度,从而根据产品的具体尺寸来调节接料板2翻转角度。
更为具体来说,第一调节件41和第二调节件61均为调节螺钉、调节螺栓或调节螺丝中的任意一种,通过旋转二者实现高度调整操作。
参见图2和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接料机构还包括销轴31,销轴31穿过第一翻板3、第二翻板4设置,以使第一翻板3和第二翻板4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第一翻板3、第二翻板4和销轴31共同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翻板结构。
参见图2和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中,接料机构还包括弹性件5,弹性件5的一端和接料板2远离输送皮带1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和第二翻板4连接,接料板2在弹性件5的作用力下和第一调节件41相抵接,从而使接料板2保持水平状态。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弹性件5用于为接料板2远离输送皮带11的一端提供向下的作用力,也即为接料板2整体提供往回翻转的作用力。具体来说,当完成一个产品的接料操作后,气缸7驱动导向轴71向上运动,使接料板2重新回到初始的最高点位置,在此过程中,接料板2在弹性件5的弹性作用力下往回翻转并重新恢复为水平状态,等待下一接料工序。
更为具体地,弹性件5可优选为拉伸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括若干连接板72,导向轴71的底端通过连接板72和气缸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也即连接板72用作导向轴71和气缸7之间的中间连接结构。更为具体来说,连接板7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气缸7的输出端和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和导向轴71固定连接。
参见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轴环73,限位轴环73套设在导向轴71的外周侧,用于导向轴71上升预设距离后和设备支架1相抵接,以限制导向轴71继续向上运动,此时即为接料板2能够上升的最高高度,也即通过限制气缸7驱动导向轴71的行程范围来确定接料板2的高度调节范围。
更为具体来说,限位轴环73在导向轴71上的高度位置可调整,通过调节其位置,可实现对接料板2上升最高位置的调节,使接料板2的上升高度和下料机械手等下料机构的高度相匹配。
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接料板2的两侧设有安装板12,且两个安装板12上均设有第一光纤感应器,第一光纤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放入接料板2上。其中,当检测到接料板2上有产品放入时,控制产品的成型设备进行下一周期动作,且控制气缸7通过导向轴71驱动接料板2做翻转动作,完成下料操作。更为具体来说,第一光纤感应器为对射型光纤传感器。
参见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案中,该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还包括过渡板9,过渡板9设置在接料板2和输送皮带11之间,且过渡板9靠近输送皮带11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通过设置过渡板9,可使产品从接料板2上平缓滑落到输送皮带11上,避免产品发生损坏现象。其中,过渡板9上设有第二光纤感应器,第二光纤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通过过渡板9,当第二光纤感应器感应到产品通过后,启动输送皮带11往前输送一段距离,更大限度地利用输送皮带11的长度空间,使员工收料周期延长。
参见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方案中,该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还包括收料盘8和接粉盒82,收料盘8通过收料盘支架81固定设置在输送皮带11远离接料板2的一端,接粉盒82设置在输送皮带11远离接料板2的一端的底部。在该可选技术方案中,收料盘8设置在输送皮带11远离接料板2的一端,也即输送皮带11传输方向的末端,用于接收输送过来的产品;接粉盒82设置在输送皮带11远离接料板2的一端的底部,也即设置在在输送皮带11传输方向末端的下方位置,用于接收掉落在输送皮带11上的残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当产品加工成型后,通过下料机械手或其他结构将产品夹持运出,接料板2在气缸7和导向轴71向上的驱动作用力下上升至和下料机械手相匹配的高度;机械手打开,将产品放在接料板2上,此时安装板12上的第一光纤感应器检测到有产品放入,使产品的成型设备进行下一周期动作;接收到产品后,接料板2在气缸7和导向轴71向下的驱动作用力下朝向输送皮带11的方向做翻转运动,从而使产品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输送皮带11上;过渡板9上的第二光纤感应器感应到产品通过后,启动输送皮带11往前输送一段距离,接料板2同时重新动作回到最高点位置,等待下一接料工序;以此循环重复,最终完成对产品的连续接料操作。
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翻板3、第二翻板4以及气缸7和导向轴71等结构来实现接料板2的高度调节操作,使接料板2和下料机械手的高度相匹配,相较于常规的下料机械手+输送皮带线模式,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行程范围更大,可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型号的产品的下料操作,且对于不同的成形机台,通用兼容适用性更高。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翻板3、第二翻板4以及第一调节件41等结构来实现接料板2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翻转状态的切换,使产品无缝衔接完成从接料到下料的操作,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且操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支架,所述设备支架的顶部设有输送皮带;
接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包括接料板、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接料板的底部,所述第二翻板和所述第一翻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翻板上设有第一调节件,当所述接料板和所述第一调节件相抵接时,所述接料板水平设置;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和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顶端和所述第二翻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设备支架上,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导向轴升降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接料板翻转运动;
其中,当所述气缸驱动所述导向轴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接料板朝向所述输送皮带的一端向下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顶柱和第二调节件,所述顶柱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在所述顶柱的顶部,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在所述导向轴下降时顶住所述接料板,以使所述接料板朝向所述输送皮带的一端向下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的高度均可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翻板、所述第二翻板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翻板和所述第二翻板可转动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和所述接料板远离所述输送皮带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翻板连接,所述接料板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下和所述第一调节件相抵接,从而使所述接料板保持水平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若干连接板,所述导向轴的底端通过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轴环,所述限位轴环套设在所述导向轴的外周侧,用于所述导向轴上升预设距离后和所述设备支架相抵接,以限制所述导向轴继续向上运动;
并且,所述限位轴环在所述导向轴上的高度位置可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板的两侧设有安装板,且两个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第一光纤感应器,所述第一光纤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放入所述接料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还包括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设置在所述接料板和所述输送皮带之间,且所述过渡板靠近所述输送皮带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过渡板上设有第二光纤感应器,所述第二光纤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通过所述过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转移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物料转移传送机构还包括收料盘和接粉盒,所述收料盘通过收料盘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远离所述接料板的一端,所述接粉盒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远离所述接料板的一端的底部。
CN202221977326.6U 2022-07-28 2022-07-28 物料转移传送机构 Active CN217837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7326.6U CN217837357U (zh) 2022-07-28 2022-07-28 物料转移传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7326.6U CN217837357U (zh) 2022-07-28 2022-07-28 物料转移传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7357U true CN217837357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7326.6U Active CN217837357U (zh) 2022-07-28 2022-07-28 物料转移传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7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0087B (zh) 抽油杆智能制造生产线
CN217837357U (zh) 物料转移传送机构
CN208040330U (zh) 一种轻小型管杆输送设备
CN212552643U (zh) 一种自动十字轴装配线
CN108425645A (zh) 一种轻小型管杆输送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2863260U (zh) 一种断路器用棒料自动上料机
CN111661602B (zh) 一种物流用分拣设备
CN215286943U (zh) 一种垂直送料机
CN214779334U (zh) 大型钢结构工程专用强化轴承钢砂加工装置
CN115716599A (zh) 碳化钨合金坯料压合工序用抓取码垛装置
CN215614138U (zh) 自动制头机
CN216807979U (zh) 自动升降机构
CN113581872A (zh) 集装箱装卸一体机
CN108097766B (zh) 一种圆柱形管件端部自动化冲压成型设备
CN220998139U (zh) 一种管材上料装置
CN210365851U (zh) 生铁块拐角转运装置
CN220165118U (zh)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上下料设备
CN114769746B (zh) 压铸零件攻丝设备及攻丝方法
CN219600067U (zh) 一种新型密炼机辅助系统
CN220844432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钢网快速下料装置
CN216736022U (zh) 角度可调的升降式传送机器人
CN114620252B (zh) 一种方便食品的生产用称量转运一体装置
CN217969974U (zh) 快速下料装置
CN219771132U (zh) 一种托盘输送机构
CN217377198U (zh) 飞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