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3428U - 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 - Google Patents

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3428U
CN217833428U CN202220949700.5U CN202220949700U CN217833428U CN 217833428 U CN217833428 U CN 217833428U CN 202220949700 U CN202220949700 U CN 202220949700U CN 217833428 U CN217833428 U CN 217833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ccommodating groove
wheel
supporting
material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497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洪新
陈韬
杨平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shi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shi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shi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shi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497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3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3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3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以及第三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用于容纳第一车轮,且具有第一压紧件,第一压紧件能够压紧第一车轮;第二支撑机构用于容纳第二车轮,且具有第一压紧件,第二压紧件能够压紧第二车轮;第三支撑机构位于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二支撑机构之间,第三支撑机构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机构以及第二支撑机构移动,且具有第一压紧件,第三支撑机构用于承载车轴,第三压紧件能够压紧车轴,第一车轮通过第一压紧件压紧,第二车轮通过第二压紧件压紧,车轴通过第三压紧件压紧,防止在组装过程中车轴、第一车轮以及第二车轮发生跳动,提高组装精度。

Description

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组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模型车的轮轴与车轮通常采用人工进行组装,然而人工组装,产品精度较差以及一致性较差,且工作效率较低,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装治具,能够提高轮轴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包括:
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一压紧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第一车轮,所述第一容纳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车轮自所述第一开口放入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一车轮,所述第一压紧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移动而压紧所述第一车轮;
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第二车轮,所述第二容纳槽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车轮自所述第二开口放入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二车轮,所述第二压紧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移动而压紧所述第二车轮;
第三支撑机构,所述第三支撑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机构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以及第二支撑机构移动,所述第三支撑机构包括第三支撑件以及第三压紧件,所述第三支撑件具有第三容纳槽以及第四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位于所述第四容纳槽的两侧,所述第三容纳槽用于承载车轴,所述第四容纳槽用于放置所述车轴上的传动齿轮,所述第三容纳槽具有的第三开口,所述车轴能够自所述第三开口放入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第三容纳槽的槽壁能够抵持于所述车轴的侧面,所述第三压紧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三支撑件移动而压紧所述车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车轮能够放置于第一容纳槽内,第一容纳槽的侧壁与第一车轮相互抵持,以限定第一车轮的安装孔的位置,第二车轮能够放置于第二容纳槽内,第二容纳槽的侧壁与第二车轮相互抵持,以限定第二车轮的安装孔的位置,车轴能够放置于第三容纳槽内,第三容纳槽的侧壁与第三车轮相互抵持,以限定车轴的位置,使车轴与第一车轮以及第二车轮同轴。此外,第一车轮通过第一压紧件压紧于第一容纳槽,第二车轮通过第二压紧件压紧于第二容纳槽,车轴通过第三压紧件压紧于第三容纳槽,防止在组装过程中车轴、第一车轮以及第二车轮朝向开口跳动,提高车轴与第一车轮以及第二车轮安装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工作台,所述第三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三支撑机构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座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且所述第二支座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座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移动方向的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支座以及所述第二支座能够相对所述工作台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拉回件,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拉回件具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沿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至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方向延伸,所述拉回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还具有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移动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连接件、限位件以及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限位座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机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限位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大于所述内螺纹的长度,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内螺纹以及所述外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座相互朝向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取料机构,所述第三开口朝上设置,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移动方向,所述第四容纳槽具有第四开口,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取料件,所述取料件包括移动部和取料部,所述取料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部,另一端具有倾斜向上的第四抵持面,所述取料部的上表面还具有取料槽,在竖直方向,所述取料槽的底部高于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且所述取料槽的底部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容纳槽的深度,所述移动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三支撑件移动,使所述第四抵持面自所述第四开口伸入所述第四容纳槽而抵持所述传动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移动部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支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料机构还包括抵持杆,所述第三支撑件还具有第三通孔,所述抵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取料件,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并抵持于所述第三压紧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一种典型的模型车后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二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取料机构以及第三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三支撑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后轮1000、第一车轮1100、第二车轮1200、车轴1300、传动齿轮1400;
第一支撑机构100、第一支撑件110、第一容纳槽111、第一开口112、第一压紧件120、第一抵持面121、第一支座130、第一调节孔131、第三调节孔132;
第二支撑机构200、第二支撑件210、第二容纳槽211、第二开口212、第二压紧件220、第二抵持面221、第二支座230、第二调节孔231、第五调节孔232、过渡件240、第二滑块250、第一连接件260;
第三支撑机构300、第三支撑件310、第三容纳槽311、第三开口312、第四容纳槽313、第四开口314、第三通孔315、第三压紧件320、第三支座330、第二滑动孔331、拉回件340、第一滑动孔341、第二连接件350、外螺纹351、限位件360、第一滑370;
第二驱动装置400、工作台500、导轨510、限位座520、第一通孔521;
取料机构600、取料件605、取料部610、第四抵持面611、取料槽612、移动部620、第三连接件630、抵持杆640、第四弹性件6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述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为一种典型的模型车后轮示意图,模型车的后轮1000通常包括车轴1300,传动齿轮1400以及车轴1300两端的车轮(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传动齿轮1400套设于车轴1300的侧面。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一支撑机构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第二支撑机构的示意图,图8为图1中取料机构以及第三支撑机构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4、图6以及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包括:第一支撑机构100、第二支撑机构200以及第三支撑机构300。
其中,第一支撑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10以及第一压紧件120,第一支撑件110具有第一容纳槽111,第一容纳槽111用于容纳第一车轮1100,第一容纳槽111具有第一开口112,第一车轮1100自第一开口112放入第一容纳槽111内,第一容纳槽111的槽壁能够抵持于第一车轮1100,第一压紧件120能够相对第一支撑件110移动而压紧第一车轮1100。第二支撑机构200包括第二支撑件210以及第二压紧件220,第二支撑件210具有第二容纳槽211,第二容纳槽211用于容纳第二车轮1200,第二容纳槽211具有第二开口212,第二车轮1200自第二开口212放入第二容纳槽211内,第二容纳槽211的槽壁能够抵持于第二车轮1200,第二压紧件220能够相对第二支撑件210移动而压紧第二车轮1200。第三支撑机构300,第三支撑机构300位于第一支撑机构100与第二支撑机构200之间,第三支撑机构300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机构100以及第二支撑机构200移动,第三支撑机构300包括第三支撑件310以及第三压紧件320,第三支撑件310具有第三容纳槽311以及第四容纳槽313,第三容纳槽311位于第四容纳槽313的两侧,第三容纳槽311用于承载车轴1300,第四容纳槽313用于放置车轴1300上的传动齿轮1400,第三容纳槽311具有第三开口312,车轴1300能够自第三开口312放入第三容纳槽311内,第三容纳槽311的槽壁能够抵持于车轴1300的侧面,第三压紧件320能够相对第三支撑件310动而压紧车轴1300。
具体的,第一车轮1100能够放置于第一容纳槽111内,第一容纳槽111的侧壁与第一车轮1100相互抵持,以限定第一车轮1100的安装孔的位置,第二车轮1200能够放置于第二容纳槽211内,第二容纳槽211的侧壁与第二车轮1200相互抵持,以限定第二车轮1200的安装孔的位置,车轴1300能够放置于第三容纳槽311内,第三容纳槽311的侧壁与第三车轮相互抵持,以限定车轴1300的位置,使车轴1300与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同轴,提高车轴1300与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安装精度。且第一车轮1100通过第一压紧件120压紧于第一容纳槽111,第二车轮1200通过第二压紧件220压紧于第二容纳槽211,车轴1300通过第三压紧件320压紧于第三容纳槽311,防止在组装过程中车轴1300、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发生跳动,提高组装精度。在工作过程中,使得第一车轮1100的安装孔朝向设定方向(车轴1300、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同轴时的方向),再通过第一压紧装置将其压紧于第一容纳槽111,防止第一车轮1100朝向第一开口112跳动,第二车轮1200以及车轴1300同理放置,此处不再赘述。第一车轮1100、第二车轮1200以及第三车轮夹紧固定后将第三支撑机构300朝向第一支撑机构100与及第二支撑机构200移动,使得车轴1300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车轮1100安装孔以第二车轮1200的安装孔内,完成车轮安装。
参照图4、图6以及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2朝上设置,第一压紧件120具有倾斜向上的第一抵持面121,第一压紧件120与第一支撑件110之间还具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沿背离第一抵持面121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压紧件120能够遮盖于第一开口112,且第一抵持面121能够受到第一车轮1100的挤压而使第一压紧件120避开第一开口112。因此,在放置第一车轮1100时,仅需要通过第一车轮1100挤压第一抵持面121,使第一压紧件120移动而避开第一开口112,当第一压紧件120完全避开第一开口112时,第一车轮1100能够自动掉进容纳槽内,第一压紧件120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而压紧第一车轮1100,操作简单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同理,第二开口212朝上设置,第二压紧件220具有倾斜向上的第二抵持面221,第二压紧件220与第二支撑件210之间还具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沿背离第二抵持面221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压紧件220能够遮盖于第二开口212,且第二抵持面221能够受到第二车轮1200的挤压而使第二压紧件220避开第二开口212。第三开口312朝上设置,第三压紧件320具有倾斜向上的第三抵持面,第三压紧件320与第三支撑件310之间还具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沿背离第三抵持面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三压紧件320能够遮盖于第三开口312,且第三抵持面能够受到车轴1300的挤压而使第三压紧件320避开第三开口312。
传统技术中,采用两个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支撑机构100以及第二支撑机构200,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保证承载于第一支撑机构100中的第一车轮1100与承载于第二支撑机构200中的第二车轮1200能够同时与车轴1300接触,导致车轴1300出现仅一端受到较大周向力的情况,而导致车轴1300相对传动齿轮1400相对移动,造成后轮1000安装于车体后,传动效果变差过直接无法进行安装。
基于此,参照图2和图3,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400,第三支撑机构300还包括第一滑370,第一支撑件110以及第二驱动装置400固定于工作台500,工作台500上设置有导轨510,导轨510沿设定方向延伸,第三支撑件310连接于第一滑370,第一滑370可移动地连接于导轨510,第二驱动装置400连接于第二支撑机构200,第二驱动装置400能够驱动第二支撑机构200朝向第三支撑机构300移动,并带动第三支撑机构300朝向第一支撑机构100移动。
具体的,第一支撑件110固定于工作台500,第三支撑件310通过第一滑370连接于工作台500的导轨510上,第二驱动装置400连接第二支撑机构200,以驱动第二支撑件210朝向第三支撑机构300移动,使第二车轮1200与车轴1300接触,并带动第三机构朝向第三支撑机构300移动,当车轴1300与第一车轮1100接触后,第二驱动装置400继续驱动第二支撑机构200,以使车轴1300的两端同时受到挤压,避免车轴1300相对传动齿轮1400发生位置偏移,从而提高安装精度。
此外,第二支撑机构200底部还能够连接第二滑块250,提高第二支撑机构200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设置为,第二支撑机构200固定于工作台500,第二驱动装置400与第一支撑机构100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支撑件110。
参照图2至5,图5为图4另一视角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100还包括第一支座130,第一支撑件110连接于第一支座130,且第一支撑件110能够相对第一支座130上下移动,第二支撑机构200还包括第二支座230,第一支撑件110连接于第二支座230,且第二支座230能够相对第二支座230上下移动。
具体的,第一支座130具有贯穿的第一调节孔131,第一调节孔131的轮廓自上而下延伸,锁紧件穿过第一调节孔131,并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10,使第一支撑件110固定于第一支座130,且能够沿第一调节孔131的轮廓移动,以调节放置于第一支撑件110的第一车轮1100的轴线的竖直高度。同理,通过第二支座230具有贯穿的第二调节孔231,第二调节孔231的轮廓自上而下延伸,锁紧件穿过第二调节孔231,并连接于第二支撑件210,使第二支撑件210固定于第二支座230,且能够沿第二调节孔231的轮廓移动,以调节放置于第二支撑件210的第二车轮1200的轴线的竖直高度,使车轴1300,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的高度处于同于位置,提高三者的安装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只需要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210以及第三支撑件310中任意两个能够上下调节即可,原理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三支撑件310移动方向的水平方向,第一支座130以及第二支座230能够相对工作台500移动。具体的,第一支座130具有贯穿的第三调节孔132,第三调节孔132的轮廓沿垂直第三支撑件310的移动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锁紧件穿过第三调节孔132,并连接于工作台500,使第一支座130固定于工作台500,且能够沿第三调节孔132的轮廓移动,以调节放置于第一支撑件110的第一车轮1100的轴线的水平位置。
同理,第二支座230具有贯穿的第四调节孔(图中未示出),第四调节孔的轮廓沿垂直第三支撑件310的移动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锁紧件穿过第四调节孔,并连第二驱动装置400,且能够沿第四调节孔的轮廓移动,以调节放置于第二支撑件210的第二车轮1200的轴线的水平位置。以使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的位置能够水平调节,提高安装精度。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下调节以及水平调节,能够使车轴1300,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同轴,进一步提高安装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只需要第一支座130、第二支座230以及第三支座330中任意两个能够水平调节即可,原理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调节第一支座130与工作台500的相对位置来实现第一支撑件110水平位置的改变,而不直接通过调节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一支座130的相对位置,是因为,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一支座130之间同时具有两个方向的相对移动,在调节一个方向的时候另一个方向的位置难以保证。
此外,由上述可知,第二支撑机构200能够设置有第二滑块250,第二滑块250连接于导轨510。第二滑块250能够沿导轨510延伸方向移动,以使第二支撑件210的朝向第三支撑件310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移动过程中,第二滑块250的滑槽与导轨510贴合,以提高第二支撑机构200移动的稳定性。因此,第二滑块250无法沿垂直于导轨510延伸方向移动,即第二滑块250无法沿垂直于第三支撑机构300的移动方向移动。基于此,参照图3和图7,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示意图,为了使连接于第二滑块250的第二支撑件210能够沿垂直于第三支撑机构300的移动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机构200还包括过渡件240,过渡件240连接于第二滑块250,第二支座230具有第五调节孔232,第五调节孔232的轮廓沿垂直第三支撑件310的移动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锁紧件穿过第五调节孔232,以将第二支座230固定于过渡件240,且松开锁紧件时,第二支座230能够沿第五调节孔232的延伸方向移动,相对过渡件240移动,以调节放置于第二支撑件210的第二车轮1200的轴线的水平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拉回件340,第二支撑机构2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60,拉回件340具有第一滑动孔341,第一滑动孔341沿第二支撑机构200至第三支撑机构300的方向延伸,拉回件340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机构300,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动孔341中。
具体的,车轴1300与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安装完成后,第二驱动装置400驱动而支撑件朝向远离第三支撑机构300的方向移动,并通过拉回件340带动第三支撑移动,从而将组装完成的后轮1000与第一支撑机构100以及第二支撑机构200分离,取料时仅需要推动第三压紧件320,使第三压紧件320避开第三容纳槽311的第三开口312,操作简单,步骤少,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机构200与工作台500之间还具有限位结构,以限制第二支撑机构200朝向第三支撑机构300的移动范围。具体的,第二支撑机构200与工作台500之间具有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二支撑台朝向第三支撑台的移动距离,避免安装过程中,因第二驱动装置400移动距离过大而导致车轴1300、第一车轮1100以及第二车轮1200压坏,提高良品率以及安装精度。
参照图3,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50、限位件360以及限位座520,限位座520连接于工作台500,限位座520具有第一通孔521,第二连接件35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机构200,另一端穿设于第一通孔521,限位件360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壁具有内螺纹,第二连接件350的侧面具有外螺纹351,外螺纹351的长度大于内螺纹的长度,限位件360通过内螺纹以及外螺纹351连接,且限位件360位于第二连接件350远离第二支撑机构200的一侧,限位结构包括限位件360与限位座520相互朝向的表面。
具体的,限位件360与限位座520相互朝向的表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二支撑机构200的最大移动距离,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50的外螺纹351的长度大于限位件360内螺纹的长度,因此通过转动限位件360能够使限位件360相对第二连接件350移动,以调节因此能够调节限位件360与限位座520相互朝向的表面的最大距离,从而调节第二支撑机构200最大移动距离,以满足不同尺寸轮轴组装,提高本实施例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的通用性。
参照图2,图3以及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还包括取料机构600,第三开口312朝上设置,沿垂直于第三支撑件310的移动方向,第四容纳槽313具有第四开口314,取料机构600包括取料件605,取料件605包括移动部620和取料部610,取料部610的一端连接于移动部620,另一端具有倾斜向上的第四抵持面611,取料部610的上表面还具有取料槽612,在竖直方向,取料槽612的底部高于传动齿轮1400的底部,且取料槽612的底部与传动齿轮1400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容纳槽的深度,移动部620能够相对第三支撑件310移动,使第四抵持面611自第四开口314伸入第四容纳槽313而抵持传动齿轮1400。
具体的,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人工或者驱动装置驱动取料件605移动,以使第四抵持面611伸进第四容纳槽313内抵持传动齿轮1400。由于第四抵持面为倾斜向上的斜面,因此,车轴1300能够沿着第三容纳槽311的侧壁向上移动而顶出第三容纳槽311,随着取料件605继续移动,车轴1300会掉落至取料槽612内,且,因为取料槽612的底部与传动齿轮1400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容纳槽311的深度,传动齿轮1400位于取料槽612时,车轴1300位于第三容纳槽311的上方。因此在将取料件605反向移动时,能够快速的将组装好的轮轴带离第三支撑件310,以便快速进行下一次的组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3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第三支撑机构300还包括第三支座330,第三支撑件310连接于第三支座330,第三支座330连接于第一滑370,移动部620可移动的连接于第三支座330。
具体的,第三支座330具有第二滑动孔331,第二滑动孔331的轮廓沿垂直于第三支撑机构300的移动方向延伸,取料机构600还包括第三连接件630,第三连接件630连接于移动部620,并穿设第二滑动孔331,第三连接件630能够沿第二滑动孔331的轮廓移动。因此,取料机构600能够随第三支撑机构300移动,组装时,将第四抵持面611对准第四容纳槽313的第四开口314,无论第三支撑机构300如何移动,取料件605与第三支撑件310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避免每次取料时都需要对取料件605与第三支撑件310进行定位,从而节省操作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9,图9为图8中第三支撑件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料机构600还包括抵持杆640,第三支撑件310还具有第三通孔315,抵持杆640的一端连接取料件605,另一端穿设于第三通孔315,并抵持于第三压紧件320。具体的,抵持杆640的一端连接于取料件605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315连接于第三压紧件320,在移动部620朝向第三支撑机构300移动时,能够自动将第三压紧件320带离,使之避开第三开口312,以使车轴1300能从第三开口312取出,整个过程仅需要驱动取料件605即可,无需额外的操作移动第三压紧件320,简化操作过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料件605与第三支撑件310之间还具有第四弹性件650,第四弹性件650沿移动部620之第三支撑件310方向延伸,当移动部620朝向第三支撑件310移动时,第四弹性件650压缩,取料完成后撤销移动部620的驱动力,取料件605自动回弹,将组装好的轮轴带离,操作简单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一压紧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第一车轮,所述第一容纳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车轮自所述第一开口放入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一车轮,所述第一压紧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移动而压紧所述第一车轮;
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第二车轮,所述第二容纳槽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车轮自所述第二开口放入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二车轮,所述第二压紧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移动而压紧所述第二车轮;
第三支撑机构,所述第三支撑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机构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以及第二支撑机构移动,所述第三支撑机构包括第三支撑件以及第三压紧件,所述第三支撑件具有第三容纳槽以及第四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位于所述第四容纳槽的两侧,所述第三容纳槽用于承载车轴,所述第四容纳槽用于放置所述车轴上的传动齿轮,所述第三容纳槽具有第三开口,所述车轴能够自所述第三开口放入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第三容纳槽的槽壁能够抵持于所述车轴的侧面,所述第三压紧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三支撑件移动而压紧所述车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工作台,所述第三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三支撑机构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座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且所述第二支座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座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移动方向的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支座以及所述第二支座能够相对所述工作台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回件,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拉回件具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沿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至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方向延伸,所述拉回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还具有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移动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限位件以及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限位座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机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限位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大于所述内螺纹的长度,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内螺纹以及所述外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座相互朝向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料机构,所述第三开口朝上设置,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移动方向,所述第四容纳槽具有第四开口,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取料件,所述取料件包括移动部和取料部,所述取料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部,另一端具有倾斜向上的第四抵持面,所述取料部的上表面还具有取料槽,在竖直方向,所述取料槽的底部高于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且所述取料槽的底部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容纳槽的深度,所述移动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三支撑件移动,使所述第四抵持面自所述第四开口伸入所述第四容纳槽而抵持所述传动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移动部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支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构还包括抵持杆,所述第三支撑件还具有第三通孔,所述抵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取料件,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并抵持于所述第三压紧件。
CN202220949700.5U 2022-04-22 2022-04-22 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 Active CN217833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9700.5U CN217833428U (zh) 2022-04-22 2022-04-22 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9700.5U CN217833428U (zh) 2022-04-22 2022-04-22 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3428U true CN217833428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8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49700.5U Active CN217833428U (zh) 2022-04-22 2022-04-22 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3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37285B (zh) 一种插针的成型设备及其方法
CN217833428U (zh) 模型车后轮组装治具
CN212652524U (zh) 一种便于拆装冲压模具头的冲压模具
CN113732337A (zh) 一种多工序加工成型孔智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1230212A (zh) 一种五金件自动定位裁剪装置
CN117207431A (zh) 中模移动机构和橡胶成型机
CN216780196U (zh) 一种具有导向结构的结合齿加工用模具
CN210877543U (zh) 粉末成型机
CN213052372U (zh) 一种金属加工件卷圆成型装置
CN209954526U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自动定位稳固组件
CN110842087A (zh) 气缸驱动式侧整形下模机构
CN219787267U (zh) 一种用于齿形件组装机构
CN217858277U (zh) 一种开料机床
CN217530153U (zh) 自动升料装置及cnc机床
CN210754787U (zh) 一种冲床的自动上料结构
CN211637896U (zh) 一种用于汽车保持架的自动冲压装置
CN214978479U (zh) 一种imd成型塑胶的激光打孔装置
CN220049734U (zh) 机柜安装架的冲压模具
CN220964036U (zh) 一种应用于插针机的压痕推插机构
CN221022056U (zh) 中模移动机构和橡胶成型机
CN116713379B (zh) 一种具有定位机构的冲孔机
CN219787505U (zh) 齿轮箱固定夹具
CN215745924U (zh) 汽车配件快速冲压模具
CN210413356U (zh) 一种自动冲芯机的定位圈组装机构
CN219169391U (zh) 一种便于退料的汽车滑动天窗总成支架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