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5767U - 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5767U
CN217825767U CN202221261190.9U CN202221261190U CN217825767U CN 217825767 U CN217825767 U CN 217825767U CN 202221261190 U CN202221261190 U CN 202221261190U CN 217825767 U CN217825767 U CN 217825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adiator
supporting
plate
bo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11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一帆
潘奇雯
张云慧
吴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11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5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5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5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该散热器盖板包括底板及散热主体,所述底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散热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支撑体及线圈,所述支撑体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支撑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体沿第一方向排布,相邻支撑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每个所述支撑体上均设置有所述线圈,且所述线圈与所述支撑体可拆卸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功率模块是新能源汽车中实现功率变换的关键器件,其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寿命。功率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如果不能及时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造成热量集聚,就会直接影响到功率模块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功率模块的使用寿命,因此,良好的散热性能在汽车级功率模块的设计使用中越发重要。目前,为了给汽车中的功率模块散热,通常采用以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散热器对功率模块的芯片组进行散热。
现有技术中,绝大部分传统的散热器产品的各个结构件都是一体固定件,即产品的每个部分均不能进行拆卸和更换;因此当散热器产品发生部分损坏的情况时无法进行损坏部分的替换,而只能进行整个散热器的更换,这样不仅造成了浪费,也间接地提升了工业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盖板,该散热器盖板包括底板及散热主体,所述底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散热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散热主体包括: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支撑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体沿第一方向排布,相邻支撑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线圈,每个所述支撑体上均设置有所述线圈,且所述线圈与所述支撑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及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柱及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线圈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连接有两个所述支撑板,且两个所述支撑板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均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线圈。
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线圈,同一个支撑板上相邻设置的线圈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盖板还包括两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且两个第一凸台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盖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体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凸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器盖板,还包括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具有用于盛放冷却液的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部,所述散热器盖板盖设于所述开口部,且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盖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个第一凸台及多个第二凸台,两个第一凸台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体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凸台;
所述第一凸台的边缘及所述第二凸台的边缘均位于所述底板的边缘的内侧;所述第一凸台及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冷却槽的内侧壁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盖板中,可以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而不至于让整个散热器盖板都报废,从而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有利于能源的节省。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器盖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器盖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器中冷却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散热器盖板;11、底板;111、第一表面;12、支撑体;121、第一支撑柱;122、第二支撑柱;123、支撑板;13、线圈;14、第一凸台;15、第二凸台;2、冷却槽;201、容纳腔;202、进水口;20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盖板。该散热器盖板包括底板11及散热主体,所述底板11具有第一表面111,所述散热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支撑体12及线圈13,所述支撑体12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支撑体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体12沿第一方向排布,相邻支撑体12之间设置有间隙;每个所述支撑体12上均设置有所述线圈13,且所述线圈13与所述支撑体12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盖板在使用时,冷却液会流经底板11上设置的散热主体。具体地,冷却液流经支撑体12、支撑体12之间的间隙以及线圈13。其中,由于线圈13与支撑体12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如果线圈13发生损坏时,可以单独对线圈13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即可以进行局部的零部件的更换,而不至于让整个散热器盖板都报废,从而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有利于能源的节省。此外,线圈13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散热主体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提升热交换效率,使采用该散热器盖板的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及散热效果更佳。
并且,线圈中的金属线的比表面积大、原材料成本低、灵活度高。
参照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12包括第一支撑柱121、第二支撑柱122及支撑板123;所述第一支撑柱121及所述第二支撑柱122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且所述第一支撑柱121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2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2连接;所述线圈13与所述支撑板123可拆卸连接。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在底板11的第一表面111上设置第一支撑柱121及第二支撑柱122;第一支撑柱121及第二支撑柱122可以与底板11焊接连接、粘接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制成。在第一支撑柱121与第二支撑柱122之间连接有支撑板123。支撑板123的设置可以方便将金属线缠绕于其上形成线圈13。进一步地,支撑板12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2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柱122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在支撑板123的端部开设两个通孔,将第一支撑柱121套接于其中一个通孔内,将第二支撑柱122套接于另一个通孔内。这样不仅支撑板123的安装非常方便,并且,如果支撑板123发生损坏,可以很方便地将支撑板123从第一支撑柱121及第二支撑柱122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散热器盖板的零部件的可替换性,有利于降低成本。
参照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121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2之间连接有两个所述支撑板123,且两个所述支撑板123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板123上均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线圈13。
参照图1所示,上述第一方向为底板11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底板11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为底板11的厚度方向。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两个支撑板123上都设置有线圈13,这样可以进一步有利于增大散热主体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提升热交换效率,使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及散热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在支撑板123上开设有绕线槽,形成线圈13的金属线缠绕设置于所述绕线槽中。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支撑板123上开设的绕线槽可以方便金属线在其上进行缠绕,并且,可以让线圈13与支撑板123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支撑板12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线圈13,同一个支撑板123上相邻设置的线圈13之间具有间隙。
线圈13设置的具体数量,以及每个线圈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以根据特定的温度分布对线圈13进行设置,从而达到局部均温、改善温度梯度分布、使温度更加均匀的目的,提高散热主体的散热能力。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为了使散热主体与冷却液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达到较好的热交换效率,以及使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在每个支撑板123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线圈13。进一步地,形成线圈13的金属线的直径为0.1-1mm。
参照图3-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盖板还包括两个第一凸台14,所述第一凸台14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且两个第一凸台14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散热器盖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凸台15,所述第二凸台15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体1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凸台15。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第一凸台14及第二凸台15的设置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主体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达到较好的热交换效率;并且在将该散热器盖板组装到冷却槽上时,第一凸台14及第二凸台15还可以起到承靠冷却槽的作用。
进一步地,底板11、支撑体12、线圈13、第一凸台14及第二凸台15均采用铜制成并且表面进行镀镍处理,以提高防腐蚀能力。
其中,底板11的长度、宽度、厚度;支撑体12、线圈13、第一凸台14及第二凸台15等各结构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6、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器盖板1,还包括冷却槽2;所述冷却槽2具有用于盛放冷却液的容纳腔201及与所述容纳腔201连通的开口部,所述散热器盖板1盖设于所述开口部,且所述第一表面111朝向所述容纳腔201。
进一步地,冷却槽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02及出水口203。冷却液经由进水口202进入到容纳腔201中,并与散热器盖板1上设置的散热主体接触进行热交换,然后从出水口203流出容纳腔2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由于采用了上述散热器盖板1,其不仅热交换效率较高,具备较好的散热能力及散热效果;并且可以进行局部的零部件的更换,从而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有利于能源的节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盖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1的两个第一凸台14及多个第二凸台15,两个第一凸台14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体1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凸台15;
所述第一凸台14的边缘及所述第二凸台15的边缘均位于所述底板11的边缘的内侧;所述第一凸台14及所述第二凸台15与所述冷却槽2的内侧壁抵接。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第一凸台14及第二凸台15的边缘抵接在冷却槽2的内侧壁处,以提高散热器盖板1与冷却槽2连接的密封性,防止冷却液溢出。
进一步地,散热器盖板1与冷却槽2可以焊接连接,也可以胶粘连接。
进一步地,冷却槽2采用铝制成并且表面进行镀镍处理,以提高防腐蚀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器。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1)及散热主体,所述底板(11)具有第一表面(111),所述散热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散热主体包括:
支撑体(12),所述支撑体(12)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支撑体(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体(12)沿第一方向排布,相邻支撑体(12)之间设置有间隙;
线圈(13),每个所述支撑体(12)上均设置有所述线圈(13),且所述线圈(13)与所述支撑体(12)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2)包括第一支撑柱(121)、第二支撑柱(122)及支撑板(123);
所述第一支撑柱(121)及所述第二支撑柱(122)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且所述第一支撑柱(121)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2)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2)连接;所述线圈(13)与所述支撑板(123)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2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21)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2)之间连接有两个所述支撑板(123),且两个所述支撑板(123)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板(123)上均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线圈(13)。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散热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12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线圈(13),同一个支撑板(123)上相邻设置的线圈(13)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盖板还包括两个第一凸台(14),所述第一凸台(14)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且两个第一凸台(14)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散热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盖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凸台(15),所述第二凸台(15)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体(1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凸台(15)。
8.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盖板(1),还包括冷却槽(2);所述冷却槽(2)具有用于盛放冷却液的容纳腔(201)及与所述容纳腔(201)连通的开口部,所述散热器盖板(1)盖设于所述开口部,且所述第一表面(111)朝向所述容纳腔(2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盖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11)的两个第一凸台(14)及多个第二凸台(15),两个第一凸台(14)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体(1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凸台(15);
所述第一凸台(14)的边缘及所述第二凸台(15)的边缘均位于所述底板(11)的边缘的内侧;所述第一凸台(14)及所述第二凸台(15)与所述冷却槽(2)的内侧壁抵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
CN202221261190.9U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Active CN217825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190.9U CN217825767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190.9U CN217825767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5767U true CN217825767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1190.9U Active CN217825767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5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0494B (zh) 一种带有液冷装置的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CN217825767U (zh) 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CN210040305U (zh) 水冷电池箱体
CN210015934U (zh) 锂离子电池包结构
CN211370530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汽车散热器水室
CN219042271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箱体
CN115117514B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15220453U (zh) 一种高频低压变压器用散热装置
CN2133403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液冷散热器
CN209895255U (zh)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CN113659234A (zh) 一种风冷大倍率充放电电池包
CN210837845U (zh) 集成有液冷装置的电池箱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CN210443637U (zh) 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CN216958197U (zh) 电池模组
CN220710085U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
CN117320375A (zh) 一种散热器盖板、散热器及车辆
CN213660490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
CN215869589U (zh) 组合电池和集成电池柜
CN215418424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支架
CN220341308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8416039U (zh) 一种烧结炉电机隔热降温装置
CN218771563U (zh) 一种水冷电机座及电机总成
CN214477413U (zh) 晶闸管用散热器及晶闸管散热安装结构
CN219321457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20628038U (zh) 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1

Address after: No. 21 Jili Road, Yangzhou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128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YD Semiconducto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