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3974U - 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3974U
CN217813974U CN202221290851.0U CN202221290851U CN217813974U CN 217813974 U CN217813974 U CN 217813974U CN 202221290851 U CN202221290851 U CN 202221290851U CN 217813974 U CN217813974 U CN 217813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hamber
mechanical seal
pump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908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泽兵
江劲松
江昕航
唐建迎
魏家楷
沈理
廖建平
徐彦鹏
廖栋华
刘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heng Pump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heng Pump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heng Pump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heng Pump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908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3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3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3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包括泵体和换热器,泵体上设有机械密封,换热器通过进液管连通泵体,通过出液管连通设置机械密封的机封室,机封室通过回流管与泵体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级离心泵利用自身传输的介质对机械密封进行冷却冲洗与润滑,提升了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能,同时避免了机械密封与外接冷却水的接触,保障水泵内的液体不与其他介质混合,确保环境安全可靠;其他部件如壳体冷却腔、机封冷却腔以及润滑油室冷却腔等外接冷却水实现对各部件的冷却,进一步降低了泵体的整体温度,提高了水泵的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型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背景技术
多级离心泵由于其叶轮级数较多、扬程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程、石油远距离输送工程、炼化厂高压管线输送流程、锅炉给水工程等中,因此多级离心泵的运行可靠性非常重要。
在现有离心泵技特别是多级离心泵技术中,多级离心泵大多对机封室及轴承润滑油室等位置设置冷却腔或上述冷却腔设置不合理,进而导致机械密封和轴承的冷却效果不好,轴承运行温度高,从而使得水泵运行振动加大其使用寿命低,输送介质容易泄漏污染环境;同样的,现有的多级离心泵未对泵体外壳设置冷却腔,当多级离心泵输送介质的温度较高时会使水泵泵体受输送介质的温度增加,热膨胀会引起泵体各部件的变形松动进而引起介质泄漏,严重降低了泵的安全可靠型,缩短了泵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泵的运行、维护和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具有结构设计巧妙、泵体冷却效果出色等优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包括泵体以及设于所述泵体上的诱导轮、叶轮、导叶、平衡盘、轴承箱、冷却座、泵轴、筒体、拉杆、冷却盖板、冷却压板和换热器,所述泵体分为进水段、中段和出水段,
所述进水段设有吸入室和进水壳体冷却室,所述中段设有诱导轮室,所述中段外设有所述筒体,所述出水段设有出水壳体冷却室,所述进水壳体冷却室、所述中段、所述筒体和所述出水壳体冷却室组合形成壳体冷却腔;
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设有机械密封,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分别设有用于设置所述机械密封的机封室以及用于冷却所述机封室的机封冷却室,所述冷却盖板与所述机封冷却室组合形成机封室冷却腔;
所述出水段设有平衡室,所述冷却座与所述平衡室组合形成泄压腔;
所述轴承箱设有润滑油室以及用于冷却所述润滑油室的轴承冷却室,所述冷却压板与所述轴承冷却室组合形成润滑油室冷却腔;
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管通过设于所述中段上的取流孔与所述中段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管与所述机封室相连通,所述机封室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吸入室相连通,所述壳体冷却腔、所述机封室冷却腔和所述润滑油室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和支撑座,所述换热器通过支撑杆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段靠近所述进水段设有首级叶轮,所述首级叶轮为抗汽蚀叶轮,所述首级叶轮与所述诱导轮组合形成双抗汽蚀结构。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段、所述中段和所述出水段的连接处设有O形密封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轴的两端设有联轴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箱、所述冷却座、所述冷却盖板和所述冷却压板成对设于所述泵轴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包括泵体以及设于泵体上的诱导轮、叶轮、导叶、平衡盘、轴承箱、冷却座、泵轴、筒体、拉杆、冷却盖板、冷却压板和换热器等,泵体分为进水段、中段和出水段,进水段设有吸入室和进水壳体冷却室,中段设有诱导轮室,诱导轮室内设有诱导轮,筒体设于中段外并包覆中段,出水段设有出水壳体冷却室,进水壳体冷却室、中段、筒体和出水壳体冷却室组合形成壳体冷却腔;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泵体内的液体发生泄漏,进水段和出水段均设有机械密封,同时进水段和出水段分别设有供机械密封设置的机封室以及用于冷却机封室的机封冷却室,与之相对应的,轴承箱、冷却座、冷却盖板和冷却压板成对设于泵轴的两端,分别对应两机械密封,冷却盖板与机封冷却室组合形成机封室冷却腔,出水段设有平衡室,冷却座与平衡室组合形成泄压腔,轴承箱设有润滑油室和用于冷却润滑油室的轴承冷却室,冷却压板与轴承冷却室组合形成润滑油室冷却腔;更进一步的,换热器的进液管通过设于中段上的取流孔与中段相连通,换热器的出液管与机封室相连通,机封室通过回流管与吸入室相连通,如此设置机械密封的机封室内流通有液体,壳体冷却腔、机封室冷却腔和润滑油室冷却腔则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的多级离心泵可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利用带传输的液体对机械密封进行冷却,具体而言,泵体中的液体从进水段进入中段,部分液体经中段的取流孔沿进液管进入换热器,换热器可对液体进行换热降低液体本身的温度,经过降温的液体沿出液管流出换热器并到达设置机械密封的机封室内对机械密封进行冷却冲洗与润滑,机械密封经过液体的降温冷却不再出现变形或振动,可显著提升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用于冷却机械密封的液体经过回流管到达进水段的吸入室,重新与泵体中的其他液体进行合流并在多级离心泵的作用下到达指定位置。如此该多级离心泵利用自身传输的介质对机械密封进行冷却冲洗与润滑,提升了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能,同时避免了机械密封与外接冷却水的接触,保障水泵内的液体不与其他介质混合,确保环境安全可靠;另外,其他部件如包覆壳体的壳体冷却腔、包覆机封室的机封冷却腔以及包覆润滑油室的润滑油室冷却腔外接冷却水实现对各部件的冷却,则进一步降低了泵体的整体温度,有利于提升泵体的使用寿命,机封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确保了机械密封的运行可靠性,润滑油室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确保轴承润滑油和轴承的运行温度正常,保障轴承的安全运行,降低了轴承运行振动的概率性,提高其运行寿命,壳体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保障了进水段、中段、出水段的导叶、叶轮、诱导轮等结构不受水泵输送介质的温度增加而变形,彻底解决了部分部件因热膨胀而引起的变形松动,消除了运行振动和变形引起的介质泄漏,提高了水泵的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型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的进水段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的出水段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的冷却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的轴承箱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的筒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的轴承定套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的左视图。
图中,1、首级中段;2、首级叶轮;3、诱导轮;4、进水段;5、轴套;6、拉杆;7、拉杆垫;8、机封室冷却腔;9、诱导轮室;10、冷却盖板;11、取流孔;12、机械密封;13、机封座;14、轴承压盖;15、轴承;16、润滑油腔;17、左联轴器位;18、轴套螺母;19、轴承压盖;20、抛环套;21、冷却压板;22、抛油环;23、排气阀;24、润滑油腔冷却腔;25、防护罩;26、轴承定套;27、机封轴套;28、机封腔;29、导叶;30、换热器;31、立杆;32、中段;33、叶轮;34、筒体;35、平衡管;36、进液管;37、壳体冷却腔;38、末级导叶;39、出水段;40、平衡套;41、平衡环;42、平衡腔;43、平衡盘;44、泄压腔;45、冷却座;46、冷却盖板;47、排气阀;48、回油槽;49、润滑油腔冷却腔;50、圆螺母;51、轴罩;52、右联轴器位;53、轴承盖;54、抛环套;55、冷却压板;56、润滑油腔;57、抛油环;58、回油槽;59、轴承;60、轴承压盖;61、轴承定套;62、轴承箱;63、防护罩;64、机封座;65、机械密封;66、机封室冷却腔;67、机封腔;68、机封轴套;69、轴承箱;70、泵轴;71、末级中段;72、底座;73、壳体冷却室;74、O型圈槽;75、螺纹孔;76、机封冷却室;77、机封室;78、螺纹孔;79、回流孔;80、吸入室;81、O型圈槽;82、壳体冷却室;83、泄压孔;84、平衡室;85、机封冷却室;86、机封室;87、螺纹孔;88、O型圈槽;89、螺纹孔;90、轴承冷却室;91、螺纹孔、92、螺纹孔;93、润滑油室;94、导流隔板;95、安装通孔;96、O型圈位;97、螺纹孔;98、螺纹孔;99、抛水圈;100、阻油槽;101、冷却管;102、冷却管;103、左支撑座;104、冷却管;105、冷却管;106、冷却管;107、冷却母管进;108、冷却管;109、冷却管;110、冷却母管出;111、冷却管;112、冷却管;113、右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前”、“后”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别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前”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后”信息,“后”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前”信息。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包括泵体以及设于泵体上的若干部件,泵体分为进水段4、中段32和出水段39,进水段4设有吸入室和进水壳体冷却室,中段32设有诱导轮室,诱导轮室内设有诱导轮,中段32外设有筒体,出水段39设有出水壳体冷却室,其中进水壳体冷却室、中段、筒体、出水壳体冷却室组合形成壳体冷却腔;为了避免泵体内的液体发生泄漏,进水段4设有机械密封12,出水段39设有机械密封65,同时进水段4和出水段39分别设有供机械密封设置的机封室以及用于冷却机封室的机封冷却室,与之相对应的,轴承箱、冷却座、冷却盖板和冷却压板等而结构成对设于泵轴的两端,分别对应两端的机械密封12和机械密封65,冷却盖板与机封冷却室组合形成机封室冷却腔,出水段39设有平衡室,冷却座与平衡室组合形成泄压腔,轴承箱设有润滑油室和用于冷却润滑油室的轴承冷却室,冷却压板与轴承冷却室组合形成润滑油室冷却腔;更进一步的,换热器30的进液管通过设于中段32上的取流孔11与中段32相连通,换热器30的出液管与机封室相连通,机封室通过回流管与吸入室相连通,如此用于设置机械密封12和机械密封65的机封室内流通有待传输介质,壳体冷却腔、机封室冷却腔和润滑油室冷却腔则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
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的多级离心泵可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利用带传输的液体对机械密封12及机械密封65进行冷却,具体而言,泵体中的液体从进水段4进入中段32,部分液体经中段32的取流孔11沿进液管进入换热器30,换热器30可对液体进行换热降低液体本身的温度,经过降温的液体沿出液管流出换热器30并到达设置机械密封12及机械密封65的机封室内对机械密封12及机械密封65进行冷却冲洗与润滑,机械密封经过液体的降温冷却不再出现变形或振动,可显著提升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用于冷却机械密封的液体经过回流管到达进水段4的吸入室,重新与泵体中的其他液体进行合流并在多级离心泵的作用下到达指定位置。如此该多级离心泵利用自身传输的介质对机械密封进行冷却冲洗与润滑,提升了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能,同时避免了机械密封与外接冷却水的接触,保障水泵内的液体不与其他介质混合,确保环境安全可靠;另外,其他部件如包覆壳体的壳体冷却腔、包覆机封室的机封冷却腔以及包覆润滑油室的润滑油室冷却腔外接冷却水实现对各部件的冷却,则进一步降低了泵体的整体温度,有利于提升泵体的使用寿命,机封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确保了机械密封的运行可靠性,润滑油室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确保轴承润滑油和轴承的运行温度正常,保障轴承的安全运行,降低了轴承运行振动的概率性,提高其运行寿命,壳体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保障了进水段4、中段32、出水段39的导叶、叶轮、诱导轮等结构不受水泵输送介质的温度增加而变形,彻底解决了部分部件因热膨胀而引起的变形松动,消除了运行振动和变形引起的介质泄漏,提高了水泵的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型和使用寿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多级离心泵还包括底座、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换热器30固定在底座上,进水段4和出水段39则分别固定在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上,中段32通过连接结构与进水段4和出水段39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上均设置有冷却腔,冷却腔同样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保障了多级泵的稳定可靠性,提升了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泵的运行、维护和维修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多级离心泵具有进水段和出水段,部分相同结构均会在泵体的进水段和出水段同时设置,为了确保对泵体结构的准确描述,部分同名结构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仍然具有不同的编号。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配时将轴套5套在泵轴70上,诱导轮3安装在泵轴70上与轴套5配合,将首级中段1与进水段4配合,将泵轴70穿过首级中段1和进水段4,使诱导轮3与诱导轮室9配合;首级叶轮2通过泵轴70后与首级中段1和诱导轮3配合,导叶29通过泵轴70后与首级中段1和首级叶轮2配合,中段32通过泵轴70后与首级中段1和对应33配合,叶轮33通过泵轴70后与中段32和首级叶轮2配合,导叶29通过泵轴70后与中段32和叶轮33配合,中段32通过泵轴70后与中段32和导叶29配合;叶轮33通过泵轴70后与中段32和叶轮33配合,导叶29通过泵轴70后与中段32和叶轮33配合,中段32通过泵轴70后与中段32和导叶29配合;叶轮33通过泵轴70后与中段32和叶轮33配合,导叶29通过泵轴70后与中段32和叶轮33配合,末级中段71通过泵轴70后与中段32和导叶29配合;叶轮33通过泵轴70后与末级中段71和叶轮33配合,将末级导叶38安装在出水段39上,平衡套40安装在出水段39上,平衡环41与平衡套40平衡环安装固定在出水段39上后压紧平衡套40,筒体34套过泵轴70、末级中段71、中段32和首级中段1后与进水段4配合,出水段39通过泵轴70后与末级中段71和筒体34配合后使末级导叶38与末级中段71和叶轮33配合;将拉杆6穿过出水段39、筒体34和进水段4,拉杆垫7分别套在拉杆6上后与出水段39和进水段4配合,螺母旋在拉杆6上分别与拉杆垫7配合后将进水段4、首级中段1、中段32、末级中段71、出水段39、末级导叶38和导叶29压紧固定在一起形成固定组件;将左支撑座103和右支撑座113安装固定在底座72上,进水段4和出水段39分别与左支撑座103和右支撑座113配合后锁紧固定在一起;平衡盘43套在泵轴70上后与叶轮33和平衡环41配合,将冷却盖板10与进水段4配合,冷却座45安装固定在出水段39上,将冷却盖板46与冷却座45配合;将机械密封12安装在机封轴套27上,机械密封65安装在机封轴套68上,机封轴套27套在泵轴70上后穿过进水段4上设置的机封室77后与轴套5配合使机械密封12置于机封室77内,机封轴套68套在泵轴70上后穿过冷却座45上设置的机封室112后与平衡盘43配合使机械密封65置于机封室112内;机封座13套过泵轴70后与机械密封12、冷却盖板10、进水段4和机封轴套27配合,机封座64套过泵轴70后与机械密封65、冷却盖板46、冷却座45和机封轴套68配合,将O型圈与机封轴套27和泵轴70配合,O型圈与机封轴套68和泵轴70配合;将轴承定套26套在泵轴70上后与机封轴套27和O型圈配合,轴承定套61套在泵轴70上后与机封轴套68和O型圈配合;轴承15安装在轴承箱69内,轴承压盖14与轴承15和轴承箱69配合后锁紧固定在一起,轴承59安装在轴承箱62内,轴承压盖60与轴承59和轴承箱62配合后锁紧固定在一起;轴承箱69套过泵轴70与冷却盖板10和进水段4配合后固定在进水段4上并压紧冷却盖板10,使轴承压盖14和轴承15与轴承定套26配合,轴承箱62套过泵轴70与冷却盖板46和冷却座45配合后固定在冷却座45上并压紧冷却盖板46,使轴承压盖60与轴承定套61和轴承59配合;抛环套20套过泵轴70后与轴承15配合,抛油环22套过泵轴70后套在抛环套20上放置在轴承箱69设置的润滑油室93内,抛环套54套过泵轴70后与轴承59配合,抛油环57套过泵轴70后套在抛环套54上放置在轴承箱62设置的润滑油室93内;将轴套螺母18旋在泵轴70上后与抛环套20配合,冷却压板21与轴承箱69配合,圆螺母50旋在泵轴70上后与抛环套66配合,冷却压板55与轴承箱68配合,调整好泵轴70的左右位置后,通过轴套螺母18和圆螺母50将抛环套20、轴承15、轴承定套26、机封轴套27、轴套5、诱导轮3、首级叶轮2、叶轮33、平衡盘43、机封轴套68、轴承定套61、轴承59、抛环套54和泵轴70锁紧固定在一起;轴承压盖19通过泵轴70后与轴套螺母18、轴承箱69和冷却压板21配合后固定在轴承箱69上并压紧冷却压板21,轴承盖53通过泵轴70后与轴承箱62、冷却压板55和泵轴70配合后固定在轴承箱62上并压紧冷却压板55,将机封座13与机械密封12配合后锁紧固定在进水段4和冷却盖板10上,机封座64与机械密封65配合后锁紧固定在冷却座45和冷却盖板46上;将排气阀23安装在轴承箱69上,排气阀47安装在轴承箱62上,轴罩58套过泵轴70设置的右联轴器位52后固定在轴承盖53上,将立杆31安装固定在底座72上,换热器30安装固定在立杆31上。
如图3所示,进水段4上设置有进水壳体冷却室73、O型圈槽74、螺纹孔75、机封冷却室76、机封室77、螺纹孔78、回流孔79、吸入室80,回流孔79与吸入室80连通,螺纹孔75和螺纹孔78与机封冷却室76连通;出水段39上设置有O型圈槽81、出水壳体冷却室82、泄压孔83、平衡室84,泄压孔83与平衡室84连通;冷却座45上设置有螺纹孔87、机封冷却室85、机封室112、螺纹孔89、O型圈槽88,螺纹孔87和螺纹孔89与机封冷却室85连通;轴承箱69和轴承箱62上分别设置有轴承冷却室90、螺纹孔91、螺纹孔92、润滑油室93、回油槽48和回油槽58,螺纹孔91和螺纹孔92与轴承冷却室90连通;筒体34上设置有导流隔板94、安装通孔95、O型圈位96、螺纹孔97、螺纹孔98,螺纹孔97和螺纹孔98分别设置在导流隔板94的径向方向的左右两边;平衡盘43上设置有喷涂;轴承定套26和轴承定套61上分别设置有抛水圈99、阻油槽100;在泵体的进水侧,轴套螺母18上设置有阻油槽,在泵体的出水侧,泵轴70上设置有阻油槽、左联轴器位17和右联轴器位52;拉杆垫7上设置有O型圈位;末级中段71上设置有取流孔11;首级中段1上设置有诱导轮室9;
首级叶轮2为抗汽蚀型结构,首级中段1与进水段4组合后使诱导轮室9与吸入室80连通,诱导轮3安装在诱导轮室9内,诱导轮3与首级叶轮2组合进一步形成多级离心泵的双抗汽蚀组合结构,使得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小,抗汽蚀性能好;机封轴套27与机封室77、机械密封12和机封座13组合形成机械密封12的机封腔28,轴承定套26设置的抛水圈99用于当机械密封12失效时将漏出的介质抛洒出去;机封轴套68与机封室112、机械密封65和机封座64组合形成机械密封65的机封腔67,轴承定套61设置的抛水圈99用于当机械密封65失效时将漏出的介质抛洒出去;冷却盖板10与进水段4之间安装有O型圈,O型圈与冷却盖板10、O型圈和机封冷却室76组合形成机封腔28的机封室冷却腔8;冷却盖板46与冷却座45之间安装有O型圈,O型圈与冷却盖板46、O型圈和机封冷却室85组合形成机封腔67的机封室冷却腔66;
轴承定套26与轴承压盖14、抛环套20、轴套螺母18、轴承压盖19和润滑油室93组合形成润滑油腔16,阻油槽100与轴承压盖14组合形成润滑油腔16的阻油环,阻止润滑油泄漏,阻油槽与轴承压盖14组合形成润滑油腔16的阻油环,阻止润滑油泄漏,轴承压盖15与轴承15和轴承箱69组合形成回油槽48;冷却压板21与轴承箱69之间安装有O型圈,O型圈与冷却压板21和轴承冷却室90组合形成润滑油腔冷却腔24;轴承定套61与轴承压盖60、抛环套54、泵轴70、轴承盖53和润滑油室93组合形成润滑油腔56;阻油槽100与轴承压盖60组合形成润滑油腔56的阻油环,阻止润滑油泄漏,对于出水侧来说,阻油槽与轴承盖53组合形成润滑油腔56的阻油环,阻止润滑油泄漏,轴承压盖60与轴承59和轴承箱62组合形成回油槽58;冷却压板55与轴承箱62之间安装有O型圈,O型圈与冷却压板55和轴承冷却室90组合形成润滑油腔冷却腔65;
出水段39与冷却座45之间设置有O型圈,O型圈安装在O型圈槽88内,机封轴套68与平衡盘43、平衡环41、平衡室84、O型圈和冷却座45组合形成泄压腔44;平衡盘43与平衡套40和平衡环41组合形成平衡腔42,用于平衡多级泵产生的轴向力,所述平衡盘43上设置的喷涂至少为硬质合金、陶瓷或碳化钨中的一种;泄压腔44通过泄压孔83、平衡管35和回流孔79与吸入室80连通,用于泄放轴向力平衡和机械密封冷却冲洗后的高压介质重新回流到吸入室;
末级中段71设置的取流孔11与筒体34设置的安装通孔95方向对应,筒体34与进水段4和出水段39之间分别设置有O型圈,O型圈安装在O型圈槽74内,O型圈安装在O型圈槽81内;进水段4与出水段39、拉杆6和拉杆垫7之间设置有O型圈,O型圈安装在O型圈位内,进水段4与首级中段1、中段32、末级中段71、出水段39、筒体34、进水壳体冷却室73、出水壳体冷却室82、拉杆6、拉杆垫7组合形成多级泵的壳体冷却腔37;进液管36通过安装通孔95安装在末级中段71设置的取流孔11上,进液管36与安装通孔95之间设置有O型圈,O型圈安装在O型圈位96内。
进一步的,冷却管109安装在进液管36上后与换热器30连通,冷却管106分别连通换热器30与机封座13和机封座64后使降温后的介质冷却冲洗机械密封12和机械密封65;润滑油腔冷却腔24通过轴承箱69设置的螺纹孔91用冷却管109与冷却母管进107连通,机封室冷却腔8通过进水段4设置的螺纹孔78用冷却管109与冷却母管进107连通,水泵左边的冷却腔120通过螺纹孔121用冷却管106与冷却母管进107连通,水泵左边的冷却腔120通过螺纹孔119和螺纹孔124用冷却管112与冷却腔123连通,壳体冷却腔37通过螺纹孔97用冷却管112与冷却母管进107连通;润滑油腔冷却腔49通过轴承箱62设置的螺纹孔91用冷却管109与冷却母管进107连通,机封室冷却腔66通过冷却座45设置的螺纹孔87用冷却管109与冷却母管进107连通,水泵右边的冷却腔120通过螺纹孔121用冷却管106与冷却母管进107连通,水泵右边的冷却腔120通过螺纹孔119和螺纹孔124用冷却管112与冷却腔123连通。
润滑油腔冷却腔24通过轴承箱69设置的螺纹孔92用冷却管111与冷却母管出110连通,机封室冷却腔8通过进水段4设置的螺纹孔75用冷却管111与冷却母管出110连通,水泵左边的冷却腔123通过螺纹孔122用冷却管112与冷却母管出110连通,壳体冷却腔37通过螺纹孔98用冷却管109与冷却母管出110连通;润滑油腔冷却腔49通过轴承箱62设置的螺纹孔92用冷却管111与冷却母管出110连通,机封室冷却腔66通过冷却座45设置的螺纹孔114用冷却管111与冷却母管出110连通,水泵右边的冷却腔123通过螺纹孔122用冷却管112与冷却母管出110连通;将防护罩25安装固定在轴承箱69上,防护罩63安装固定在轴承箱62上后组合形成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包括泵体和换热器,泵体上设有机械密封,换热器通过进液管连通泵体,通过出液管连通设置机械密封的机封室,机封室通过回流管与泵体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级离心泵利用自身传输的介质对机械密封进行冷却冲洗与润滑,提升了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能,同时避免了机械密封与外接冷却水的接触,保障水泵内的液体不与其他介质混合,确保环境安全可靠;其他部件如壳体冷却腔、机封冷却腔以及润滑油室冷却腔等外接冷却水实现对各部件的冷却,进一步降低了泵体的整体温度,提高了水泵的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型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以及设于所述泵体上的诱导轮、叶轮、导叶、平衡盘、轴承箱、冷却座、泵轴、筒体、拉杆、冷却盖板、冷却压板和换热器,所述泵体分为进水段、中段和出水段,
所述进水段设有吸入室和进水壳体冷却室,所述中段设有诱导轮室,所述中段外设有所述筒体,所述出水段设有出水壳体冷却室,所述进水壳体冷却室、所述中段、所述筒体和所述出水壳体冷却室组合形成壳体冷却腔;
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设有机械密封,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分别设有用于设置所述机械密封的机封室以及用于冷却所述机封室的机封冷却室,所述冷却盖板与所述机封冷却室组合形成机封室冷却腔;
所述出水段设有平衡室,所述冷却座与所述平衡室组合形成泄压腔;
所述轴承箱设有润滑油室以及用于冷却所述润滑油室的轴承冷却室,所述冷却压板与所述轴承冷却室组合形成润滑油室冷却腔;
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管通过设于所述中段上的取流孔与所述中段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液管与所述机封室相连通,所述机封室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吸入室相连通,所述壳体冷却腔、所述机封室冷却腔和所述润滑油室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和支撑座,所述换热器通过支撑杆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通过冷却管外接冷却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靠近所述进水段设有首级叶轮,所述首级叶轮为抗汽蚀叶轮,所述首级叶轮与所述诱导轮组合形成双抗汽蚀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所述中段和所述出水段的连接处设有O形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的两端设有联轴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箱、所述冷却座、所述冷却盖板和所述冷却压板成对设于所述泵轴的两端。
CN202221290851.0U 2022-05-26 2022-05-26 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Active CN217813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0851.0U CN217813974U (zh) 2022-05-26 2022-05-26 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0851.0U CN217813974U (zh) 2022-05-26 2022-05-26 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3974U true CN217813974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5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90851.0U Active CN217813974U (zh) 2022-05-26 2022-05-26 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3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5547Y (zh) 平衡型单吸卧式多级离心泵
CN109469624B (zh) 一种高压力高转速筒型离心泵
CN217813974U (zh) 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CN1318762C (zh) 一种高温高压热水循环泵
US20230114352A1 (en)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with two parallel flows of pumped medium
WO2023151109A1 (zh) 水泵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冷却系统
RU109236U1 (ru) Центробежный насос с рабочим колесом двустороннего входа
CN113864246A (zh)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CN220487873U (zh) 一种多级泵的转子冷却结构
CN212615420U (zh) 一种石油化工流程泵
CN211950870U (zh) 一种两级双吸蜗壳式离心泵
CN220539868U (zh) 一种多级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
CN209083583U (zh) 一种大型高温高扬程两级全衬里油浆泵
CN220566280U (zh) 一种多级泵的轴承箱结构
CN201925233U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设备冷却水泵
CN111486236A (zh) 脱硫循环泵用带有自搅拌功能的机械密封装置
CN106762677B (zh) 多级中开泵
RU94644U1 (ru) Многоступенчатый насос
JP2000205165A (ja) 輪切形多段ポンプ
CN102734207A (zh) 一种高温锅炉给水泵
CN216665929U (zh) 一种多级自平衡离心泵
CN116696781A (zh) 一种高稳定、可靠型多级泵
CN217206894U (zh) 多级离心泵
CN220726645U (zh) 一种多级给水泵和合成氨装置
CN111550416A (zh) 一种石油化工流程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