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4246A -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 Google Patents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4246A
CN113864246A CN202111279066.5A CN202111279066A CN113864246A CN 113864246 A CN113864246 A CN 113864246A CN 202111279066 A CN202111279066 A CN 202111279066A CN 113864246 A CN113864246 A CN 113864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sliding bearing
liquid inlet
cooling structure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90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丹飞
余伟平
余敏
周维坚
张丹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ump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ump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ump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ump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90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42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1227 priority patent/WO20230707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4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4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6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04D29/58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cooling or heating the mach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4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 F04D29/046Bea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该轴承冷却结构,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包括主轴、增压部以及进液部,所述进液部内固设有滑动轴承套,所述滑动轴承套内设置有滑动轴承;所述泵体还包括水管,所述水管一端与所述增压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轴承套及所述滑动轴承之间的间隙连通;通过水管一端与增压部连通,另一端与间隙连通,使得经增压部增压后的部分待输送液体,能够通过水管冲入间隙;通过流动的高压液体,能够将滑动轴承与滑动轴承套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一同带走,从而避免因间隙内的热量积攒,导致零件发生热胀冷缩,间隙因零件膨胀消失的情况发生,达到了实时冷却滑动轴承以保证其正常工作的效果。

Description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凝结水泵相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背景技术
凝结水对纯净度有一定要求,为避免轴承润滑油污染凝结水,凝结水泵中大多选用密封性能较好的油润滑轴承,或水润滑轴承(滑动轴承);其中,滑动轴承在使用时,大多通过泵体内自然流经的增压后的水作为润滑液。
但是,由于滑动轴承与轴承套之间的单边间隙只有0.1mm~0.2mm,而主轴转动过程中会摩擦生热,当水润滑轴承作为主轴的辅助支撑轴承设置于进液口时,此时流经的凝结水未经过叶轮增压,流速较慢,不足以及时将摩擦产生的热量转移释放,工件的热胀冷缩容易导致间隙消失,从而导致凝结水无法继续通过间隙,存在工件报废的可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设置于凝结水泵进液口的水润滑轴承冷却不及时的问题,提供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包括主轴、增压部以及进液部,所述主轴贯穿所述增压部至所述进液部;所述进液部内固设有滑动轴承套,所述滑动轴承套内设置有滑动轴承,所述主轴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轴承连接;所述泵体还包括水管,所述水管一端与所述增压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轴承套及所述滑动轴承之间的间隙连通。
上述轴承冷却结构,通过水管一端与增压部连通,另一端与间隙连通,使得经增压部增压后的部分待输送液体,能够通过水管冲入间隙,并从间隙重新流入进液部;而通过流动的高压液体,能够将主轴转动过程中,滑动轴承与滑动轴承套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一同带走,从而避免因间隙内的热量积攒,导致零件发生热胀冷缩,间隙因零件膨胀消失的情况发生,达到了实时冷却滑动轴承以保证其正常工作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部包括多个沿主轴延伸方向设置的叶轮,所述叶轮与所述泵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通流空间,所述水管与所述通流空间连通。
如此设置,通过叶轮的增压作用,配合将水管与通流空间连通,能够保证进入水管的液体为增压后的液体,以满足后续的冷却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管与最靠近所述进液部一侧的所述叶轮的通流空间连通。
如此设置,能够在满足滑动轴承的冷却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因冷却所额外增加的能耗,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部依次分为台阶段、进液段以及扩口段,所述扩口段用于与所述增压部固定,所述滑动轴承套固设于所述进液段内。
如此设置,保证辅助轴1固定牢靠,并增加主轴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
如此设置,以便于水管的安装,同时减少后续维修的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管互相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轴承套远离所述增压部的一端固设有挡板,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挡板。
如此设置,通过挡板阻挡经由进液口进入泵体的待输送液体,避免待输送液体的液体压力下降,从而影响对滑动轴承的冷却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台阶段的外缘面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台阶段外缘面的开口可拆卸的固设有丝堵。
如此设置,能够在保证水管的拆装便利性的同时,避免高压液体通过通孔的开口泄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滑动轴承套,且另一端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扩口段。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凝结水泵,包括上述的轴承冷却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轴承冷却结构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凝结水泵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泵体;10、进液部;11、台阶段;111、通孔;112、丝堵;12、进液段;13、扩口段;14、进液口;20、增压部;21、叶轮;22、中段壳体;30、主轴;31、滑动轴承套;32、滑动轴承;33、间隙;34、挡板;35、连接件;36、导流空间;40、悬架;41、深沟球轴承;42、角接触球轴承;50、水管;51、第一水管;52、第二水管。
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轴承冷却结构,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泵体100;泵体100包括主轴30、增压部20以及进液部10,主轴30贯穿增压部20至进液部10;进液部10内固设有滑动轴承套31,滑动轴承套31内设置有滑动轴承32,主轴30的一端与滑动轴承32连接;泵体100还包括水管50,水管50一端与增压部20连通,另一端与滑动轴承套31及滑动轴承32之间的间隙33连通。
这里,增压部20用于为进入增压部20的待输送液体增压。待输送液体通过进液部10进入泵体100,在进入增压部20后内在增压部20的作用下增压并输送至泵体100的其他结构。
通过水管50一端与增压部20连通,另一端与间隙33连通,使得经增压部20增压后的部分待输送液体,能够通过水管50冲入间隙33,并从间隙33重新流入进液部10;而通过流动的高压液体,能够将主轴30转动过程中,滑动轴承32与滑动轴承套31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一同带走,从而避免因间隙33内的热量积攒,导致零件发生热胀冷缩,间隙33因零件膨胀消失的情况发生,达到了实时冷却滑动轴承32以保证其正常工作的效果。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增压部20包括多个沿主轴30延伸方向设置的叶轮21,叶轮21与泵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通流空间,水管50与通流空间连通。
为便于描述,本文中将最靠近进液部10的叶轮21定义为首级叶轮。
具体的,叶轮21均与主轴30固定连接,叶轮21的进水口朝向进液部10的方向开设,出水口沿径向开设,主轴30转动时会带动各叶轮21转动,从而通过叶轮21的转动,将进入叶轮21的待输送液体增压并甩出至下一级叶轮21,重复上述过程至待输送液体离开增压部20,从而实现增压部20的增压输送作用。
增压部20由多个中空的中段壳体22组成,每一叶轮21均对应一中段壳体22,且叶轮21设置于中段壳体22内,叶轮21与中段壳体2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通流空间,通流空间用于导向待输送液体,使得从该级叶轮21的出水口流出的液体,能够在通流空间的导向作用下,进入下一级叶轮的入水口。
优选的,通流空间的转角位置均倒有圆角,以保证待输送液体在流动过程中能够自然转向,避免其与通流空间的侧壁直接碰撞导致液体紊流。
此外,多个中段壳体22的设置,使得中段壳体22内的密封环、轴封等易损件在损坏时,能够将对应的中段壳体22拆出并进行对应易损件的更换,中段壳体22本身与叶轮21仍可继续使用,大大节约了修理所需的时间与费用。
水管50与通流空间连通,即任意一级的中段壳体22与叶轮21之间的通流空间与水管50连通;
待输送的液体在通过首级叶轮21进入对应的通流空间时,即已完成第一次增压,而后续的叶轮21能够将待输送的液体进一步增压,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可以理解,进入任意通流空间的待输送液体,均为至少完成一次增压的液体,而通过将水管50与通流空间连通,能够保证进入水管50的液体势必为增压后的液体,以满足后续的冷却需求。
优选的,首级叶轮21的通流空间与水管50连通,经首级叶轮21增压后的液体,已足够满足绝大部分情况下滑动轴承32的冷却需求;由于增压后的液体在通过间隙33后,需要重新对该部分液体进行增压,即该部分液体原先的压力能会在通过间隙33后被消耗,因此,用于冷却的液体的初始压力越高,冷却所消耗的能耗越高;
可以理解,在冷却效果相同的情况下,若选择将水管50与其他叶轮21的通流空间连通,会增加用于冷却滑动轴承32的能耗,从而降低泵体100整体的工作效率。
当然,若存在主轴30的转速较高或其他会导致摩擦生热速度较快的特殊情况,也可选择将水管50与其他叶轮21的通流空间连接,以获得更高的液体流速,增加对滑动轴承32的冷却效果,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由于首级叶轮21为最靠近进液部10的叶轮21,通过将水管50与首级叶轮21的通流空间连通,还可以减少水管50所需的长度,一方面减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降低水管50因意外损坏的可能。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进液部10依次分为台阶段11、进液段12以及扩口段13,扩口段13用于与增压部20固定,滑动轴承套31固设于进液段12内;
具体的,台阶段11、进液段12以及扩口段13通过铸造一体成型,进液部10内沿轴向开设有贯穿台阶段11、进液段12以及扩口段13的进液口14,其中,扩口段13的端面与首级叶轮21所在中段壳体22的端面对应,扩口段13以及各中段壳体2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滑动轴承套31通过连接件35与进液口1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连接件35与进液口14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以供被输送液体正常通过,连接件35与进液口14的内壁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一体成型铸造等常见的固定方式固定。优选的,连接件35与进液口14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5设置有多个且以主轴30为中心周向均布设置,一方面保证辅滑动轴承套31固定牢靠,从而进一步增加主轴3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使得连接件35与进液口14的内壁之间的空隙以主轴30为中心周向均布,从而使得被输送液体在通过进液口14进液时,能够均匀的进入泵体100内,从而避免因进液不均匀导致部分位置流速较高,汽蚀性能较差的情况发生,达到增加泵体100的汽蚀性能的效果。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5设置有三个,且以主轴30为中心周向均布设置。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水管50包括第一水管51和第二水管52,以便于水管50的安装。第一水管51和第二水管52可呈任意角度安装,只要安装完成后液体能够顺畅通过即可,优选的,第一水管51与第二水管52互相垂直设置,其中,第一水管51沿主轴30的径向设置,第二水管52平行于主轴30设置。
在图2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滑动轴承套31远离增压部20的一端固设有挡板34,第一水管51的一端固设于挡板34。挡板34用于阻挡通过进液口14进入泵体100的待输送液体,避免待输送液体直接进入间隙33,与经水管50冲出的高压液体混合,导致液体压力下降,从而影响对滑动轴承32的冷却效果;
此外,挡板34、主轴30的端面以及滑动轴承套31的内侧壁之间还形成一导流空间36,该导流空间36与间隙33连通,且导流空间36内的夹角处均倒有圆角,水管50内的高压液体进入导流空间36后,通过滑动轴承32与滑动轴承套31之间的间隙33流出,同时在通过间隙33流出的过程中,将主轴30转动摩擦产生的热量一同带走,达到冷却滑动轴承32的效果。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台阶段11的外缘面贯穿开设有通孔111,通孔111位于台阶段11外缘面的开口可拆卸的固设有丝堵112,第一水管51的一端固设于滑动轴承套31,且另一端位于通孔111内;第二水管52的一端与通孔111连通,另一端贯穿扩口段13。
通过开设通孔111,使得第一水管51在安装时,能够直接通过通孔111位于台阶段11外缘面的开口插入,直至第一水管51的一端与挡板34连接,此时第一水管51的另一端位于通孔111内,从而便于第一水管51安装的效果;
优选的,第一水管51与挡板34之间螺纹连接,第一水管51与通孔111的内侧壁间隙配合。
此外,通过第二水管52的一端与通孔111连通,配合可拆卸的固设于通孔111的开口处的丝堵112,使得丝堵112固设时,通孔111内为一密闭空间,高压水通过第二水管52流动至通孔111内,并通过第一水管51进入导流空间36,在保证第一水管51的拆装便利性的同时,避免高压水通过通孔111的开口泄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凝结水泵,请参考图5所示,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轴承冷却结构。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泵体100还包括悬架40,悬架40位于泵体100远离进液部10的一端,主轴3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悬架40。
通过悬架40与滑动轴承32分别与主轴30连接,使得主轴30能够得到两侧支撑,从而增加主轴30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悬架40与滑动轴承32分别连接于主轴30的两端,使得主轴30的两端均获得支撑,即主轴30不存在悬空部分,从而保证主轴30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径向振动或偏移,增加主轴30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将进液口14沿主轴30的延伸方向开设,使得主轴30开始转动后,被输送液体均沿轴向进入泵体100,即被输送液体的流动路径相同,从而实现被输送液体均匀流入,使得进液口14内的通道平衡度较高,各位置的汽蚀性能均相同或相近,无汽蚀性能相对较差的位置,进而达到提高泵体100的汽蚀性能的效果。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滑动轴承32设置于进液口14中心位置,从而使得主轴30的轴向投影位于进液口14的中心,进而保证在主轴30转动过程中,进液口14各位置进液均匀,从而避免因进液不均匀导致部分位置流速较高,汽蚀性能较差的情况发生,达到提高泵体100的汽蚀性能的效果。
主轴30通过至少两组轴承与悬架40连接,以保证主轴30在悬架40内能够得到至少两点支撑,从而通过增加对主轴30的支撑点数量,进一步提高主轴30转动时的稳定性;
综合考虑增设轴承数量后对稳定性的提升幅度以及成本的提升幅度,优选的,主轴30通过两组轴承与悬架40连接。
其中一组轴承设置于悬架40靠近进液部10的一端,另一组轴承设置于悬架40远离进液部10的一端,由于滑动轴承32与悬架40之间的距离通常大于悬架40的长度,通过将两组轴承分别设置于悬架40的两端,能够尽可能增加两组轴承之间的距离,并使得该距离尽可能的接近滑动轴承32与位于中间的轴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滑动轴承32与两组轴承的支撑点的布置尽可能的均匀,从而达到提高对主轴30的支撑稳定性的效果。
这里的轴承,可以为圆柱轴承、滑动轴承、滚珠轴承或其他常用的转动连接零件,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优选的,主轴30通过球轴承与悬架40连接,且位于悬架40靠近进液部10一端的一组轴承为一个深沟球轴承41,位于另一端的一组轴承为两个角接触球轴承42。
其中,两个角接触球轴承42以宽端面对宽端面的方式安装,以承受较大的径向负载,并限制主轴30的两个方向的轴向位移,增加主轴30的轴向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00);
所述泵体(100)包括主轴(30)、增压部(20)以及进液部(10),所述主轴(30)贯穿所述增压部(20)至所述进液部(10);
所述进液部(10)内固设有滑动轴承套(31),所述滑动轴承套(31)内设置有滑动轴承(32),所述主轴(30)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轴承(32)连接;
所述泵体(100)还包括水管(50),所述水管(50)一端与所述增压部(2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轴承套(31)及所述滑动轴承(32)之间的间隙(3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20)包括多个沿主轴(30)延伸方向设置的叶轮(21),所述叶轮(21)与所述泵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通流空间,所述水管(50)与所述通流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50)与最靠近所述进液部(10)一侧的所述叶轮(21)的通流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部(10)依次分为台阶段(11)、进液段(12)以及扩口段(13),所述扩口段(13)用于与所述增压部(20)固定,所述滑动轴承套(31)固设于所述进液段(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50)包括第一水管(51)和第二水管(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51)与所述第二水管(52)互相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套(31)远离所述增压部(20)的一端固设有挡板(34),所述第一水管(51)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挡板(3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段(11)的外缘面贯穿开设有通孔(111),所述通孔(111)位于所述台阶段(11)外缘面的开口可拆卸的固设有丝堵(1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51)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滑动轴承套(31),且另一端位于所述通孔(111)内;所述第二水管(52)的一端与所述通孔(111)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扩口段(13)。
10.一种凝结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
CN202111279066.5A 2021-10-31 2021-10-31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Pending CN113864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9066.5A CN113864246A (zh) 2021-10-31 2021-10-31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PCT/CN2021/131227 WO2023070765A1 (zh) 2021-10-31 2021-11-17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9066.5A CN113864246A (zh) 2021-10-31 2021-10-31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4246A true CN113864246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8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9066.5A Pending CN113864246A (zh) 2021-10-31 2021-10-31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4246A (zh)
WO (1) WO20230707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0766A1 (zh) * 2021-10-31 2023-05-04 浙江水泵总厂有限公司 轴向进液结构及具有其的多级离心泵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384A (zh) * 2010-12-09 2011-04-20 江苏大学 矿潜泵的一种硬质合金滑动轴承引水冷却润滑系统
CN102536876A (zh) * 2012-01-18 2012-07-04 合肥三益江海泵业有限公司 用于多级离心泵的水泵转轴支撑装置
KR20130053581A (ko) * 2011-11-15 2013-05-24 한국항공우주연구원 강제 순환로를 포함하는 베어링 냉각장치 및 상기 베어링 냉각장치를 구비하는 액체연료펌프
CN104329261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高温蒸馏水循环泵
CN109185217A (zh) * 2018-11-28 2019-01-11 无锡艾比德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吸入口为鱼嘴式的多级离心泵的进水段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51617A (en) * 1953-02-04 1956-07-04 Bendix Aviat Corp Pump assembly and means for cooling bearings thereof
CN101793254A (zh) * 2009-11-17 2010-08-04 杨洪举 单级卧式自动平衡离心密封泵
CN201771871U (zh) * 2010-07-08 2011-03-23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凝结水泵的诱导轮的新支撑结构
CN201858161U (zh) * 2010-11-05 2011-06-08 浙江科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轴向吸入节段式多级高压离心泵
CN204677443U (zh) * 2015-03-16 2015-09-30 亿志机械设备(无锡)有限公司 双相钢立式多级泵
CN109372792A (zh) * 2018-12-24 2019-02-22 淄博匠心防腐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自媒介润滑卧式泵
CN114001033A (zh) * 2021-10-31 2022-02-01 浙江水泵总厂有限公司 轴向进液结构及具有其的多级离心泵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384A (zh) * 2010-12-09 2011-04-20 江苏大学 矿潜泵的一种硬质合金滑动轴承引水冷却润滑系统
KR20130053581A (ko) * 2011-11-15 2013-05-24 한국항공우주연구원 강제 순환로를 포함하는 베어링 냉각장치 및 상기 베어링 냉각장치를 구비하는 액체연료펌프
CN102536876A (zh) * 2012-01-18 2012-07-04 合肥三益江海泵业有限公司 用于多级离心泵的水泵转轴支撑装置
CN104329261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高温蒸馏水循环泵
CN109185217A (zh) * 2018-11-28 2019-01-11 无锡艾比德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吸入口为鱼嘴式的多级离心泵的进水段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0766A1 (zh) * 2021-10-31 2023-05-04 浙江水泵总厂有限公司 轴向进液结构及具有其的多级离心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0765A1 (zh)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958218B2 (ja) ポンプ
US10247037B2 (en) Turbomachine
US20060127232A1 (en)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CN113864246A (zh) 轴承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凝结水泵
RU2596411C2 (ru) Насосно-турби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US9377051B2 (en) Duplex bearing device
JP5634873B2 (ja) ポンプジェットを有する船推進システム
CN114001033A (zh) 轴向进液结构及具有其的多级离心泵
CN104131982B (zh) 特种变压器和一体化种特种整流装置用油泵
JPS626119B2 (zh)
CN209838754U (zh) 一种具有气体轴承的压缩机
CN209990691U (zh) 一种端吸式直联双吸泵
US4097186A (en) Multi-stage ring type centrifugal pumps with inducer means
CN201090516Y (zh) 中开单吸多级导叶式离心泵
CA3148443A1 (en)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with two parallel flows of pumped medium
CN115853784A (zh) 可应用于多种工况场合的组合型泵组
CN114233686A (zh) 水泵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冷却系统
CN113530835A (zh) 用于输送流体的离心泵
CN217813974U (zh) 高可靠性多级离心泵
US11181121B2 (en) Pipeline pump
CN217206894U (zh) 多级离心泵
CN212376980U (zh) 立式离心泵抗汽蚀结构
CN212615420U (zh) 一种石油化工流程泵
CN101539148B (zh) 一种低噪声的多级屏蔽泵
CN216665929U (zh) 一种多级自平衡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31